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案等详细资料

时间:2019-05-13 00:2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案等详细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案等详细资料》。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案等详细资料

《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 冯昊卿(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课标解读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在学习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素材(比如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儿童身高的变化,近十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情况,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等)。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真切认识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

(二)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和统计意识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比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喜欢看的科普读物、所穿鞋子的号码、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之后,一方面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有关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数据的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性调查与解决问题素材,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注重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求同存异

从事统计活动,教师应该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依据这些结论能预测到什么?„„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在统计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来描绘数据等,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采取可行的个性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 冯昊卿(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从原先的四年级下册改为安排到五年级下册,这样的编排更加有针对性和统一性。除了条形统计图,还增加了统计表的回顾,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充分感悟,发现各自的特点。

画折线统计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以“做一做”的形式出现,也是合情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调查对象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比如在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选取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性的上海老龄化问题为题材展开教学,并且让学生结合全国的人口数据去发现规律,进一步感受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结合上海和全国的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3.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要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例如,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身高的数据,对照陈东的身高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通过调查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近视的情况,记录自己零用钱的收入、支出情况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积累活动经验,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单式折线统计图

例1教材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题材,用统计表给出了最近7年此项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通过提问:参赛队伍的数量有怎样的变化?引出并介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会统计的价值。

例2:复式折线统计图

例2以老龄化社会为题材展开教学,教材以上海市为例,用单式统计图分别呈现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让学生在比较两组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产生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需要。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上海人口自然增长数逐渐减少,说明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全国的人口数据,进一步感受全国人口的变化特点,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折线统计图》重难点突破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 冯昊卿(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一、单式折线统计图

突破建议:

1.选取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素材,将统计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材采用2006—2012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数据,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力。教师也可以选取其他合适的素材(比如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变化,学校近十年入学人数变化情况等)体现数据变化趋势,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图的运用相当广泛,作用也非常重要,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在和谐、自主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

2.注重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利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出数据,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多少的特点。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并思考:参赛队伍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可以从数据的大小或者条形统计图的高低感受数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出并介绍折线统计图。接下来,通过对比、观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让学生充分比较和交流,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凸显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3.学生自主探索,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材将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内容编排在了“做一做”栏目中,教师授课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接下来继续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身高数据,收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课前完成,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后对照陈东的身高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还可以对陈东或自己的未来身高进行预测,这样的过程也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

突破建议: 1.在依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对比两组数据的过程中,感受使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之前所学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情况,但在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就不方便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2.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两条折线(可介绍虚线、实线的方式)?图例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的问题。在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讨论,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相差最多?哪一年最少?哪段时间相差比较大?哪段时间相差比较小?对照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回答,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3.在充分解读折线统计图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统计仅停留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层面是不够的,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更为关键,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分析数据时,既要注意对显性数据进行分析,又要重视对隐性数据进行挖掘。例如,通过观察例2的两条折线,可以明显看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的关系,将隐性数据挖掘出来,那就是数据之差越来越小,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缓慢。

2015-04-27 人教网

《折线统计图》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2015-04-27 人教网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卢慧飞(初稿)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06年到2011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08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07年到2008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08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11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07年数量减少,2008年数量增多,2009年数量稍微减少,2009年至2011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12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得知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有519支,刚才预测比较接近的同学举手。

教师:你能把2012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教师:刚才我们补充了2012年的参赛队伍数量,你预测2013年的参赛队伍会是几支? 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教师:2013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13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意义。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2015-04-27 人教网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第三篇:西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

XX小学 XXX

一、教学内容:

数学五年级下册P118-121例

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回答实际问题;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3)根据提供的资料,能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

(1)将实际生活事例与课堂教学的探究有机的结合起来。

(2)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本课教学要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和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2)应用生活实例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确定横轴、竖轴数据间隔,即选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正确描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多媒体,投影仪,统计表格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了。让我们在上新课之前先来看一组图片。同学们看到些什么?

生:病人在接受治疗,人们都带着口罩等等。

师:对!这就是发生在2003年席卷全球的一场灾难的相关图片,灾难的原因在于“非典”,它是一种疾病的名称:非典型肺炎。(展示“非典相关”表格信息)同学们请用一句话简单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生:很难过,让人震惊等等。

师: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当年这场所谓灾难性疾病的严重,现在我给同学们展示一组数据,就是你们眼前这组当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的数据,这样看好像字数太多,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能让我们看起来更简单,一目了然。生:有,用统计表。

师:说的对,我们三年级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动笔,自己填写好这样一张能够让我们看起来更简单的数据统计表。(学生动笔以后,师核对正误)

师:同学们能说说,统计表比刚才老师展示的那一堆文字有什么优势吗? 生:更直接看出新增人数;不用阅读太多文字,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师:孩子们太聪明了!现在你还能顺便回忆起三年级时一起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吗?请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学生完成以后)

师:你从条形统计图上最直接得到的信息是什么?

生: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师:那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生:能直接通过条形图反映数据的多与少。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我们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老师今天又有一个新的要求,如果我们想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生:不能。)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学习例题1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上观察到什么?

生:有标题和制作日期;横轴上的数据代表日期,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5天;纵

轴都表示新增病人的人数;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是20人。

生: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生: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它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师: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书上119页问题。(生填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评讲)

师: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它们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

板书—相同点:有标题和制作日期;横轴上的数据代表日期,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5天;纵轴都表示新增病人的人数;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是20人。(好眼力!)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师:认识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后,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折线统计图比起条形统计图更有什么优势?

生:折线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和趋势。生:折线统计图更简洁。等等。

师让学生马上思考121页课堂活动第一题,做完后评讲。(用多媒体展示答案)用图片展示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3、展示例题2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数据,并且模仿例题1,拿起手中的笔,描点,连线。思考:怎样根据统计表画成折线统计图?(学生讨论,说出制作步骤)教师评讲,多媒体展示。

师:根据画出的折线统计图回答议一议中的问题。(抽生回答)

4、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制作步骤,以及画折线统计图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5、布置课后作业:

(1)书上12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传染性疾病?

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04-105页例1)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揭示题目:折线统计图。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出示标杆素材:(课本104-105页)学习活动要求:

1、想一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一说:小组内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后反思】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类比训练】:完成课本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找一找,填一填。

1、陈东从()岁到()岁时长得最快,长 了()厘米。

2、陈东身高120厘米时是()岁。

3、陈东10岁时的身高是()厘米,请你猜想一下陈东12岁时的身高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练后反思】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一)、填空:

1、要反映新街镇中心完小各班期中检测成绩,应制作()统计图比较合适。

2、要反映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应制作()统计图比较合适。

(二)、(三)、拓展训练:

五、反思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2017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word教案.doc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过程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1.老师提问:第一幅图很好地描述了中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第二幅图很好地描述了韩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板书课题]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I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5.完成教材第131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教学反思:

实物投影OR电脑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

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练习反思:学生思维的僵化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顺序找,而不会跨思考。悲哀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加培优,可思维居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结合的悲哀。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案等详细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案等详细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精选5篇)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方知教材魅力无穷,深入解读课标明晰知识结构,就会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入点、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1教案 冀教版(最终5篇)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p118—p129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比较数量关系。 (3)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五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五年级科学下册“研课标、说教材”文稿 南湾子学区中心校 王媛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我将从......

    人教精通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具备用因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

    冀教版说教材_说课标_五年级英语

    冀教版四年级英语研课标说教材交流材料 亲爱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早上好! 非常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一起谈论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方面进行交......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研课标说教材 我研说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是从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