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3)教师教唱。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2.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教学过程
1.欣赏《十送红军》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2)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分为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之间有何联系)。(4)再听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歌词,谈谈每段歌词有何不同以及衬词的作用。(5)分小组随录音学唱歌曲(如有条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表演唱)。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请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简要谈谈,教师可展示有关美术作品或播放录像。(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何种情绪?(3)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并讲解“组歌”的概念。(4)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3.欣赏《游击队歌》
(1)简介作者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战士形象?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的(可从旋律特点、节奏型、速度上着手)?
(3)再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以及在歌曲中的作(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主旋律。
4.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油画作品讲解该七言律诗的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中蕴涵的深刻意义。(2)教师示范朗诵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3)播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谈谈歌曲与诗在情绪、思想内容上的联系。
(4)教师示范,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然后请学生朗诵。(5)可让学生分组朗诵,并采用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2.唱歌《当兵的人》。
3.音乐活动:为《当兵的人》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2.小军鼓、大军鼓、三角铁、铃鼓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
3.为《当兵的人》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鲜明节奏。教学过程
1.欣赏《英雄赞歌》
(1)教师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或会唱)这首歌?
(2)教师讲解歌曲的来源,并简单介绍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梗概。(3)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给他们的感受。
(4)播放影片片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塑造的英雄形象。
(5)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谈谈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对歌曲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6)请同学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这首歌,记住主旋律。2.欣赏《再见吧,妈妈》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表现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是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
(3)再听录音,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如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威武。尾声要由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告别母亲、告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尤其要注意旋律中颤音的处理。3.唱歌《当兵的人》
(1)播放录音,请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情绪。(2)教师讲解队列歌曲的特点。
(3)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曲谱,注意唱出节奏重音和切分音。(4)填词演唱歌曲,直至唱熟。
(5)请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可分组进行。(6)请学生练习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队列活动。
(7)请学生分成三组合作表演,一组在钢琴或录音伴奏下,演唱歌曲;一组进行队列活动;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之后可换组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猎人进行曲》。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教学目标
1.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地演唱歌曲,使学生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2.以原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
3.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或播放歌剧《自由射手》录像片段导入新课。
2.采用探究方式师生共同讨论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概况和有关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以及《猎人进行曲》。(启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材料,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3.听赏《猎人进行曲》。
4.学生随伴奏或录音(录像)划拍轻声跟唱《猎人进行曲》。
5.教师围绕音乐表现要素启发学生对《猎人进行曲》音乐艺术形象的表现作用和情感的表达,以及歌曲的进行曲风格进行探讨,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
6.启发学生用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意境。体会《猎人进行曲》在歌剧《自由射手》中的表现意义。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7.学生自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猎人进行曲》伴奏。
8.作业:(1)以《猎人进行曲》为例创编歌词并演唱。(2)背唱《猎人进行曲》曲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睡》。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和《卡门序曲》《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卡门序曲》主题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3.以歌剧《图兰朵》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教学过程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录像片段并聆听《卡门序曲》,师生共同探究歌剧《卡门》的剧情和序曲音乐特点。
2.继续聆听《卡门序曲》,使学生从音乐艺术形象的角度初步领略其艺术魅力,并知道《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剧的内容。结构基本属于回旋曲式。乐曲主部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它来自歌剧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气氛热烈欢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
3.引导学生随音响边划拍边哼唱“节日进行曲”和弦乐主奏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调,使学生体会《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的曲调,与主部音乐“节日进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求学生记住这两首音乐的旋律。
4.教师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剧情,并引导学生聆听《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该序曲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教师可采用边欣赏边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每部分音乐使用的乐器、音乐主题、音乐表现要素表达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序曲音乐的感受和理解。5.学生可随《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划拍哼唱,记住主题。6.欣赏《今夜无人入睡》,简介歌剧《图兰朵》剧情,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并记住《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草》。2.音乐活动:《歌墟问答》。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草》,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歌剧音乐艺术魅力的认识。初步了解中国歌剧发展的沿革。
2.模仿《歌墟问答》创作歌词,并表演“问与答的对唱”,培养表现与创造的能力。教学过程
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五场歌剧《芳草心》片段,介绍剧情并欣赏歌曲《小草》。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带或听伴奏视唱歌曲《小草》的曲谱和歌词。
3.师生共同分析《小草》的音乐表现手段(如调式、节拍、结构、旋律、音乐民族风格及其创作手法等),刻划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境界。4.学生满怀激情地演唱歌曲《小草》。5.教师播放(八场歌舞剧)《刘三姐》片断,重点欣赏《歌墟问答》唱段。
6.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有关《刘三姐》及《歌墟问答》的资料,介绍《刘三姐》围绕着“歌”而展开的剧情,以及涉及的四类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7.启发学生以《歌墟问答》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并分组进行表演。8.师生共同探究中国歌剧的发展脉络。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使学生初步掌握撒尼人音乐在旋律、和声上的特点,并在演唱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了解。
教学过程
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播放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并请学生谈谈歌曲的风格以及它所体现的主题内容。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注意两个声部旋律的不同。
(3)老师教唱曲谱,可先将两个声部分开学,直至两个声部的曲谱都唱熟。唱谱时,注意唱出倚音和衬词的特点。并请学生谈谈倚音和衬词的作用。(4)请学生唱高声部(或低声部),老师弹低声部(或高声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5)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高声部,一组唱低声部,在演唱时注意音准和相互之间的配合。
(6)填词演唱,注意咬字时应将倚音的感觉带出,唱出撒尼音乐的风味。(7)再将学生分组演唱,直至唱熟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放马山歌》。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2.民族乐器葫芦丝、巴乌,图片也可。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放马山歌》,向学生介绍苗族、白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风格。教学过程
1.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在风格上有何不同。(2)老师介绍苗族和白族的风俗习惯、民歌特色。(3)再听音乐,注意歌曲中的民歌色彩,如倚音、长腔、衬词等。
2.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1)播放录音,感受乐曲勾画的情景。
(2)教师提问:是否有人可以听出《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3)教师介绍民族特色乐器葫芦丝和巴乌。
(4)再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思想、音乐风格,并作比较。3.欣赏《放马山歌》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的体裁和主题内容。(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3)再听录音,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
(4)请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衬词“呦哦”在歌曲中的作用?怎样唱才能体现出歌曲的情绪?(5)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伴奏哼唱这首歌曲,要唱出韵味。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赶摆路上》《母女夜话》《苗岭的早晨》。2.学吹竖笛《瑶族舞曲》。3.音乐活动《快乐的罗梭》。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2.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
3.琵琶、阮、月琴等民族乐器的图片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赶摆路上》《母女夜话》《苗岭的早晨》,将少数民族迷人的风情展现在学生面前。
2.学会用竖笛演奏《瑶族舞曲》,体会它与管弦乐《瑶族舞曲》的不同之处。
3.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豪爽性格。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过程
1.欣赏《赶摆路上》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聆听三个声部的不同旋律,感受其和谐的效果。(3)请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2.欣赏《母女夜话》
(1)教师简介作者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什么场景。教师补充。(3)教师介绍《母女夜话》的来源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4)再听录音,引导学生分辨主奏乐器是哪两种?这两种乐器分别代表哪两种形象? 3.欣赏《苗岭的早晨》
(1)聆听录音,请学生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和乐曲的主题思想。(2)再听录音,试着分析乐曲的调式、结构、情绪、风格。
4.学吹竖笛《瑶族舞曲》
(1)播放管弦乐《瑶族舞曲》,使学生感受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和主题旋律,熟悉曲调。(2)请学生谈谈这首乐曲描绘的场景。(3)教师讲解这首乐曲的创作意图、曲式结构。
(4)学生练习吹奏主题旋律,注意旋律的流畅,老师可帮助克服技术难关。(5)请学生谈谈竖笛吹奏的《瑶族舞曲》和管弦乐《瑶族舞曲》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6)让学生练习用三角铁、碰铃按×××|×××|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以此感受乐曲欢快而鲜明的节奏。
(7)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竖笛吹奏,一组用打击乐伴奏,然后互换。5.音乐活动《快乐的罗梭》
(1)播放录音,感受乐曲情绪和主题内容。
(2)再听录音,听辨乐曲的主旋律以及主旋律出现的次数。
(3)请学生说说乐曲中有哪些乐器演奏,教师补充并介绍月琴、阮、琵琶等民族弹(4)请学生随录音哼唱主旋律并记熟。
(5)将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转成两个圈,男外圈女内圈,拍掌扭腰起舞,内圈顺时针、外圈逆时针,男女相对边唱边舞边换对。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啊!中国的土地》。
2.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混声合唱)。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竖笛等。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啊!中国的土地》,感受弱起、三连音等特殊节奏,达到节奏基本准确;感受歌曲表达的中华儿女对祖**亲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2.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情感抒发。教学过程
1.唱歌
(1)可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来观察或听辨歌曲《啊!中国的土地》在节奏上的特点(有三连音、弱起小节、混合拍子等等);也可引导学生通过听赏歌曲的情绪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2)在听赏歌曲《啊!中国的土地》时,可引导学生先在听觉上感受三连音、弱起节奏的特点,然后加以练唱,从理性到感性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特殊节奏的了解。
(3)演唱歌曲,可采用随着伴奏完整地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解决难点;注意提示学生换气的位置。(注意教师在解决难点时,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应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标准,设定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
(4)学生演唱时,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倾听前奏,能达到准确入唱(教师伴奏的提示拍要明确;学生可借助手打拍子或心中默数拍子的方法感受弱起节奏的特点)。(5)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结合范唱或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感)。(6)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演唱,加入打击乐、伴奏、演奏、舞蹈等进行综合性的表演。2.欣赏
(1)听赏混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歌曲演唱形式、歌曲的音乐结构、或从歌曲的表现情绪为切入点引导欣赏。(问:你能听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吗?请你听赏歌曲,如果从情绪来划分,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教师可引导学生随着伴奏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3)学生可以用简单的秧歌舞步为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伴舞;也可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即兴为歌曲伴舞。
(4)复听歌曲,学生可进行歌表演。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啊!中国的土地》。2.欣赏《江南好》、《在田野上》。3.竖笛吹奏《我们的田野》。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啊!中国的土地》。2.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风格的特点。3.提高学生竖笛的演奏技能。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啊!中国的土地》
(1)听赏歌曲,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解决难点--弱起节奏、三连音。(4)完整地演唱歌曲。
2.欣赏《江南好》
(1)简单介绍江南丝竹乐的特点。
2)教师伴奏,学生随琴演唱乐曲的主题(可先放慢速度演唱,待学生稍熟练后再恢复原速演唱)。(3)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江南丝竹乐特点的了解。3.欣赏《在田野上》
(1)视唱或模唱乐曲的主题。
(2)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手法感受《江南好》与《在田野上》在表现手段和表现情绪上的不同。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创作一首与田园有关的抒情散文诗,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动员学生动手,为文学作品选配合适的背景音乐。4.竖笛吹奏《我们的田野》
(1)可引导学生先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以帮助学生了解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2)可先进行指法练习(慢)。(3)解决吹奏时弱起节奏的特点。
(4)了解反复记号的演奏顺序。
(5)完整地演奏乐曲(可进行综合性的表演活动)。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卖玉米饼》。
2.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教学目标
1.背唱《卖玉米饼》。2.通过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了解古巴民歌、巴拉圭民歌的风格及其节奏特点。教学过程
1.唱歌《卖玉米饼》
(1)教师结合画面介绍智利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2)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带《卖玉米饼》,使学生整体了解歌曲的旋律。(3)请学生跟着钢琴或录音带学唱曲谱。(4)请学生填词演唱直至会背唱。
(5)再听录音,请学生细心体会曲调的风格特点。(6)请学生有表情地背唱歌曲。2.欣赏《依内妈妈》
(1)教师介绍古巴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4)老师讲解古巴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6)请学生设计符合歌曲节奏特点的舞蹈动作并表演。3.欣赏《小鸽子》
(1)教师介绍巴拉圭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及其所表现的内容。(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4)老师讲解巴拉圭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第二课时
1.欣赏《小公牛》
(1)教师介绍墨西哥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所表现的内容。(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以及这种节奏所产生的效果。(4)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5)请学生谈谈《依内妈妈》《小鸽子》《小公牛》这三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何异同。2.欣赏《桑巴》
(1)教师介绍“桑巴”的起源、风格特征等。
(2)播放“桑巴舞”录像带,了解该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舞蹈服饰、舞蹈节奏、伴奏乐器的特点。
(3)播放“桑巴”音乐,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打节奏。
(4)请学生根据录像带,学做一、二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跳舞。3.欣赏《拉·昆帕尔西塔》
(1)教师介绍“探戈”的起源、风格特征等。
(2)播放“探戈舞”的录像带,了解该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舞蹈服饰、舞蹈节奏、伴奏乐器的特点。(3)播放《拉·昆帕尔西塔》音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探戈”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打节奏。
(4)请学生根据录像带,学做一、二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跳舞。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2.欣赏《致音乐》《回声》。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有感情地演唱。
2.为《致音乐》写听后感并评奖。
3.通过欣赏《回声》了解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的形式以及人声的魅力,使学生感知并感受,音乐是通过绘声绘色的声音造型,展现大自然的生机,表达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的艺术。教学过程
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1)播放录音,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
(4)在钢琴伴奏下,学唱曲谱,注意分句,速度稍慢。直至唱熟。(5)填词演唱。
(6)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7)跟随录音演唱,注意艺术处理。(8)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合唱。2.欣赏《致音乐》
(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4)再听录音,体会歌曲的速度。
(5)跟随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6)请学生以“音乐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音乐的感受,并评奖。3.欣赏《回声》(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现象?(回声)(2)请学生谈谈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并模仿回声的音响效果。(3)教师讲解有关混声双四部合唱的有关知识。
(4)再听录音,指导学生分析乐谱,在乐谱上将回声部分标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声与微笑》。2.歌表演《同一首歌》。3.音乐擂台。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声与微笑》和歌表演《同一首歌》,作为三年学习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相聚时的欢乐。
2.通过音乐擂台,回忆三年所学的音乐知识,看谁记得又牢又准。教学过程
1.欣赏《歌声与微笑》
(1)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4)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
2.歌表演《同一首歌》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由这首歌曲联想到什么情景?(2)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3)跟着录音全班齐唱这首歌曲。
(4)由同学自由组合,创编舞蹈,为歌曲伴舞。
3.音乐擂台
由教师和学生代表作评委,进行音乐知识竞赛,同学可自由组合参加。竞赛内容包括演唱歌曲、说出乐曲的演奏形式以及歌曲的表演形式等等。评委会可根据各组的表现予以评奖。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三年来所学的知识,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毕业音乐会。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打击乐器、舞蹈道具等。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配合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由学生自己布置场地、确定节目内容、设计节目单。学生可自由组合进行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等。最后由教师组织点评,选出最具创造力、最优秀的节目。
第二篇:九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国威国魂 第一课 中国进行曲
一、教学目标:体验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二、教学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教学难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三、课前准备:钢琴、磁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中国进行曲》
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这一课,我们还将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歌曲欣赏
1、《祖国颂》。
简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曲家乔羽。
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什么样的音乐形象?他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
(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割断不同的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个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男高、女高、男声、女声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豪迈。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1、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第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再次欣赏《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2、欣赏《祝福祖国》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情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再次欣赏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线。
3、欣赏《祖国颂》。
介绍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
(三)、请学生谈学习后的感受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形式,气势宏伟,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于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歌》自20世纪20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特殊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歌唱祖国的歌曲?(学生发言)请回去后搜集音响资料下节课我们共同欣赏。
五、教后感
第二课 今天是你的生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教学,教给学生民族唱法技巧
2、通过歌曲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对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情感的体会,对反复记号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唱出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一、学习音的长短
(一)用横线表示音的长短。写法名称拍数音的长短比例 5――― 全音符四拍 5- 二拍 5 四分音符一拍 5 八分音符半拍 5十六分音符1/4拍
音符右边的横线叫增时线。增时线越多,表示这个音越长,每一条横线代表延长一个四分音符。
音符下边的横线叫作减时线,减时线越多,表示这个音越短。
音符的名称是根据它与全音符的长度比例来决定的。如四分音符是全音符的1/4,十六分音符是全音符的1/16等。
练习音的长短,我们要先学会打拍子来帮助练习。一般可以把一个四分音符打成一拍。练习打拍子的关键是速度要均匀,开始练习时可以找一些参照物,如钟表的嘀哒声等。
现在让我们边打拍子边练习下面的旋律。①1―――|2-3-|1-3-|5―――|| ②1234|5312|3172|1――-|| ③1231|2342|3453|2317|1-||
二、教学《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1、作品简介: 这首歌是女作曲家古建芬1989年的作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开始的引子旋律在中底音区徘徊,透露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引子中的钟声,宛如晨钟敲响,预示着举国欢庆的新的一天的来临。第一段从开始到“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为止,共四句,类似起、承、转、合的传统乐段,由于旋律在中、低音区跌宕起伏,情绪显得深邃、厚重而婉转抒情。歌曲的高潮是第二段开始的地方,一般歌曲常常在高潮时拉开节奏,用衬词“啊”来进行咏叹,而这首歌的高潮处歌词节奏却是紧密型,如激动的诉说和热切地祝愿,另有一种感人的力量。高潮乐句变化重复了一次,然后慢下来,回复到歌曲开始的深情的表达,最后翻高八度结束全曲。
2、作者简介:
谷建芬 1935年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山东威海。她1942年随家人回国。她的作品格调高雅,风格多样,很多歌手都因唱她的作品而一举成名。曾经轰动一时的“谷建芬声乐训练班”培养了很多著名歌手,包括田震、刘欢、红豆、那英、解小东、毛阿敏等。
谷建芬的作品影响了两代人,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作品有: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兰花与蝴蝶》、《采蘑菇的小姑娘》、《校园的早晨》、《思念》、《妈妈的吻》、》《我多想唱》、《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歌声与微笑》、《二十年后再相会》等800余首;舞蹈音乐《草原春雨》;电视连续剧音乐《三国演义》等。
3、听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4、教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若干遍。
5、学生自己练习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6、教师矫正学生的问题
7、学生齐唱两遍《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结束
三、总结
四、学生才艺表演。让学生唱自己喜欢唱的歌曲,教师点评。
第二单元 爱心传递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柔美、和谐的声音齐唱《爱心满天》。
2、以组为单位,进行以“爱”为主题的创作比赛。教学重点:
用连贯、柔美、和谐的声音齐唱《爱心满天》。教学难点:
以组为单位,进行以“爱”为主题的创作比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音乐片段,老师板书:
爱,是人类社会永恒歌颂的主题,因为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请说出所听歌曲的歌名。
请同学说说还知道哪些与“爱”有关的音乐作品? 《祝你平安》、《爱的奉献》、《世上只有妈妈好》、《爱我中华等》。(析:此环节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音乐及对话中感受到“爱”无所不在:有父母之爱,社会关爱、祖国之爱;师生、同学、朋友之爱等等,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歌曲教学:
(1)听赏歌曲《爱心满天》。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听完后,请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是抒情的,优美的,柔和的,深情的旋律。(2)配乐朗诵歌词。
师:很准确。你们所说的正是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请大家用这种情绪来配乐朗诵歌词。(再次感受歌曲《爱心满天》的旋律。)生:齐声朗诵歌词。(配乐用《爱心满天》的伴奏音乐)(3)分段学唱歌曲《爱心满天》。
A、全体同学哼唱第一段旋律,说说它的表达内容及演唱情绪、速度。(描绘出迷人的星空;p、柔和的)B、尝试视唱第二段乐句,解决难点。
(人们希望世界、社会到处充满爱的美好愿望;mf、深情的)C、填词轻唱第三段歌曲。(老师提醒用什么速度,情绪演唱)(描述爱心满天、满天爱星的美好意境;ff、激昂的)(4)集体完整地演唱全曲。(5)个人完整地演唱全曲。
(析:此环节从听赏入手,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曲的情感情绪;听辨哼唱乐句,突破歌曲的难点,然后完整演唱全曲,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完成歌唱教学目标。)
三、创编活动:
(1)以组为单位,进行以“爱”为主题的创作比赛。
师:当你们心中充满爱的时候,除了用歌声表达以外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达?(2)分组讨论创编活动。
A、舞蹈组:给歌曲《爱星满天》创编舞蹈动作。B、歌唱组:演唱以“爱”为主题的歌曲。C、朗诵组:朗诵以“爱”为主题的诗词。D、制作组:制作爱心礼物并写上祝福语。(3)分组表演,选出手创编得最好的小组表扬。
(析:这个环节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精神。学生活动完全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表现自己的想法,充分相信他们,给他们创作表演自由,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更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精神。又是课堂的延伸,将“爱”的主题延伸到社会,父母,师生,朋友等等。同时也促进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课堂总结:
学生自评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简评:让我们在生活中感悟爱,付出爱,你会觉得世界是如此美丽。
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最活跃点在“创编活动”环节,以往我们教了新歌后,处理歌曲不外乎男声唱;女声唱;领唱合唱;几个人用打击乐伴奏或编一段舞蹈,学生觉得缺乏新意。我备课时始终在考虑:怎么能让全体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又能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后来有个同学找我说她很喜欢唱流行歌曲和制作手工。我突然来了灵感:对呀!为什么不能借用这种形式来参与活动呢?事实也证明,这个环节非常成功。连平时很内向的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他们认真讨论,积极参与,每组的表现都异样的热烈。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里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由此可见,老师要做有心人,备课时除了熟悉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多想一些金点子,这样的音乐课才能吸引学生。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歌唱组中缺少演唱孩子们自己的歌曲。
第二课 拉起手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等特点,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从演唱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教学重难点:
1.能够根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等特点,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切分节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二、发声练习
1.54 32 | 1 — || Wu 要求:气息连贯,声音位置要高 2.1 5 55 | 54 32 | 1 — || La La LaLa La La La La La— 要求:短促、跳跃
3.二声部常规训练(三度音程)
三、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青春舞曲》 ①设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假如把人生分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你认为这首歌曲最适合表现怎样的年龄?
②学生讨论(歌曲欢快充满激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应该表现的是青年)过渡语:青春是美好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青春的美丽吧。
四、歌曲新授
1.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旋律
设问:说说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2.再听范唱,跟音乐打拍子,感受歌曲的情绪
在主歌与副歌的衔接处提醒学生注意感受情绪的变化 3.学唱歌曲
①跟范唱小声模唱,体会旋律的走向,同时注意哪些乐句的把握是难点。②说出难点乐句,跟范唱模唱 ③突破难点:切分节奏的教学
A图示法,教师画出切分节奏的时值 B范唱法,教师唱,学生模仿 ④说说歌曲情绪
⑤跟琴完整唱,自我检查
演唱歌词,注意提醒学生在 3 1 5|处的节奏
五、歌曲处理
1.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结合导入部分《青春舞曲》的情绪,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3.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方式表演歌曲。
六、本课小结
第三单元 悠远古风 第一课 阳关三叠
教学内容:
1、欣赏埙、中阮重奏曲《阳关三叠》;
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阳关三叠》,了解埙的相关知识;
2、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听了知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二、欣赏埙曲《阳关三叠》
1、介绍歌曲背景。
2、让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词内涵。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初听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全曲意境。
4、分段欣赏、分析,感受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完美艺术效果。
5、音乐知识:认识吹奏乐器--埙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现在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
三、唱歌
1.先听歌曲范唱或录音《阳关三叠》。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四、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 江河万古流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各种不同的与江河有关的作品,并理解每一个作品的不同音乐形象。特别是认识歌曲不同段落的曲调、节奏的变化所造成的音乐形象的对比。
难点一是学唱歌曲《江河万古流》时歌曲中的不同切分音、强拍休止和弱起节奏;难点二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
教学目的:
1、学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认知目标)
2、通过对祖国江河的了解,特别是黄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热爱、保护祖国江河。(情感目标)
3、欣赏《黄河船夫曲》和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认真体会、赏析不同体材的有关黄河的乐曲。体会不同的风格。
教学过程:
1、可以用几首有关黄河长江的诗歌结合图片导入
2、教唱歌曲《江河万古流》
(1)播放廖昌永演唱的版本《江河万古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用笔划出歌曲中你想弄清楚的地方?
歌曲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教唱歌曲,先用“哼鸣”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
(3)具体分乐句教唱,以自学为主,老师必要时示范,点拨。(2遍)(4)请2-3名同学提出演唱难点乐句,重点练习。
(5)划拍完整演唱乐曲,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启发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6)回顾上述几个问题,提问还有没解决的问题请提出。教师共同分析解决。(7)请2-3名同学演唱,教师及时鼓励。(8)如条件允许带领学生一起唱歌谱
在同学们的带动下,老师演唱《黄河少年》过渡到《黄河船夫曲》的欣赏
3、欣赏《黄河船夫曲》
(1)播放音乐,注意背景图的搭配。
(2)回答书上问题,找出歌曲中重复部分。
4、欣赏《保卫黄河》
(1)教师语言过渡到钢琴协奏曲的欣赏《保卫黄河》
(2)播放郎朗演奏版本视频资料《保卫黄河》
(3)请同学用刚才发的稿纸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或者对乐曲的理解、分析,也可以结合自己丰富的联想。
(4)交流
5、升华爱国情感
6、小结
第四单元 母亲河 第一课 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长江之歌》、欣赏《祖国颂》体会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2.能够主动参与与分析《长江之歌》的曲式结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教学过程: 1.创作练习
(1)聆听《长江之歌》的旋律
教师:请听一段旋律,这段旋律的节奏、旋律是什么?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从情绪上你的感受是什么?(2)为旋律创作歌词
教师:下面我们以“祖**亲”或者老师为题,为这段旋律填词。你可以按照原来的节奏填词,也可以自己设计。分成4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我们听一听各组同学的歌词,一起来唱一唱学生的创作。(1)练习演唱歌曲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以“长江”为主题的歌曲,大家一起唱一唱(2)介绍歌曲
教师:这段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从雪山走来,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波澜壮阔景象,这段音乐史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
教师:《话说长江》摄制组从众多的词作品中选中了胡宏伟的此。它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请同学们思考: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个部分?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
教师:请说说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我觉得很开阔,很有气势,通过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祖**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分析歌曲结构 教师:这首歌分为几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部和尾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把第一部分称为A段,歌曲中有没有和它基本相同的地方?
学生:有三段 教师;我们把它叫做再现段,中间的叫B段。这首歌的曲式结构是带在线的三部曲式。请同学注意:A段与再现段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教师唱A段和再现段的结尾。请同学们把再现段在唱一下。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学唱B段,请同学思考:B段的旋律从节奏上、旋律上和A段有什么不同?
学生:它的旋律比较平缓,附点音乐比较长音明增加,起伏不大。教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非常优美。抒情。
教师:下面请同学再把B段歌词唱一下,请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学生: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师生共同演唱)
教师:如果B段用甜美的声音演唱、A段、再现段用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A段用徐缓平稳的声音来赞颂长江的宏伟壮丽,再现段应该是包含激情,表现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
教师:下面我们完整地演唱一遍,并注意歌曲的弱拍进入。(教师弹奏伴奏,学生演唱全曲)(4)歌曲结尾
教师:除了你们刚才唱的一种结尾,还可以有一种结尾,你们喜欢哪一种?(教师演唱两种歌曲结尾)
学生:我们喜欢第一种,结束在“mi”音上,可以使人感觉回味无穷。学生:我觉得第二种,音乐能使我们感受到长江汹涌澎、奔腾如海的那种宏伟气势,而且预示在改革的大潮中,中华民族儿女必将崛起成为东方巨人,成为世界的巨人。
教师:可以说两种尾声都不错,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5)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教师:长江养育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我们由衷地赞美着她。请大家思考:这三段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声音演唱?
学生:第一段饱含深情,用饱满的情绪演唱,第二段声音要甜美一些,第三段应该更加激情地演唱。
第二课 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感情及所蕴涵的美好意境,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表达的感情和美好意境
一、直接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演唱和聆听了一些歌颂祖国的爱国歌曲,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外国朋友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二、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放CD)
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描绘了什么景色?(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三、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他1848年参加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国。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沃尔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写作于布拉格。它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
四、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沃尔塔瓦河上作一次音乐之旅吧!
1、两个源头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器和音色,哪种音型来描绘?(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2、沃尔塔瓦河
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主题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
3、森林狩猎
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么乐器,什么音色、节奏来表现。(圆号、小号来表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
4、乡村波尔卡午曲
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午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们的婚礼场面。大家拍唱下面的节奏„„。请问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5、月光下水仙女起舞 夜幕降临(大管)。
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女同学哼唱旋律)。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色彩朦胧而神秘)。
6、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 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第一小提琴、双簧管演奏,共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
7、圣约翰峡谷
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斗。请听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8、宽阔的沃尔塔瓦河
这是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了象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乐曲主题变成了(E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它再次说明了捷克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它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9、沃尔塔瓦河奔向远方
音乐逐渐平息,沃尔塔瓦河不停地翻滚奔流向前,最后在远方消失„„。
10、唱一唱《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和歌词(轻唱)
五、完整地欣赏全曲 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完成:
A、用诗歌描绘你聆听音乐的感受 B、为月亮、水仙的舞蹈画面画出旋律线
六、总结(略)
第五单元 舞台咏叹 第一课 天边有颗明亮的星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天边有颗明亮的星》,表现对光明的向往和对党无比热爱的情感。
2、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及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3、聆听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管弦乐《卡门序曲》,演唱并感受其主题片段,在音乐实践中,发掘出作品的思想内涵,能用自己的动作表演歌剧选段。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歌剧这一体裁的主要特征,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及歌剧音乐感兴趣,让学生在舞台的咏叹中感受多姿多彩的人生。
难点:
体验歌剧唱段的深刻内涵和韵味,把视听感觉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在歌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目的:创设气氛揭题 要求:聆听教师演唱
方法: 教师深情演唱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 过程:
1、教师演唱
2、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有谁演唱的? 这首歌出自哪里?
3、揭示课题《走进歌剧》
一、赏析感受
目的:走进歌剧,感受歌剧
要求:了解歌曲内容,对歌曲有完整的印象
方法:学唱、理解、感受,教师声情并茂,自弹自唱歌曲《天边有颗明亮的星》 过程:
1、欣赏歌剧《江姐》视频片段,说说画面中看到了哪些音乐表现手法?歌剧包含哪些艺术元素?
2、总结歌剧概念
3、介绍歌剧起源
4、学唱歌曲《天边有颗明亮的星》(1)介绍剧情、作曲家(2)教师范唱(3)分析歌曲调性
(4)分析歌曲中切分音及三十二分音符的唱法(5)再次聆听音乐,并学唱歌曲
强调歌曲中运用mp、mf力度记号对表达情感有何影响?注意演唱情绪的表达(6)跟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强调唱歌时良好的发声状态(7)跟音乐伴奏分组表演
二、审析演练
导入 师:刚才我们学唱了中华民族歌剧选段,大家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歌剧吗?
生:《江姐》《洪湖赤卫队》《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
1、欣赏中国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1)介绍剧情、作曲家
(2)听录音,演唱形式是什么?表达什么情感?音乐有何特色?(3)跟琴哼唱主题旋律(4)分角色唱主题旋律(5)看视频,并学习表演
(6)邀请一位同学和你一起扮演《扎红头绳》
2、欣赏管弦乐《卡门序曲》
(1)听片段,提问:这首音乐你熟悉吗?选自哪部歌剧?(2)介绍剧情及作曲家
(3)初听:说说乐曲的情绪变化。乐曲使你联想到什么场景?
(4)再次聆听:能听出乐曲中有几个主题吗?各个主题出现的顺序是什么样的?用图标或字母表示一下试试。
(5)分段聆听,从力度、速度、节奏、情绪等方面作讨论,说说乐曲中各段主题旋律有什么特点吗?分别表现了什么样一种场景?并能加上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6)整体欣赏,并用动作表示你所听到的音乐。
三、评析拓展
1、方法:听几首中外歌剧片段,完成表格 过程:
2、比较分析中国歌剧与外国歌剧有何不同?介绍中国歌剧的发展
3、音乐采风,听几首歌剧片段,完成表格
第二课 歌剧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对歌剧、舞剧和音乐剧感兴趣,主动搜集有关中外歌剧、舞剧、音乐剧的资料。
2、聆听歌曲《扎红头绳》、《天鹅湖》、《回忆》,演唱并感受其主题片段,初步了解歌剧、舞剧及音乐剧的一般特点。能听辨熟悉的歌剧、舞剧片段。
3、在充分的聆听与丰富的音乐实践中,发掘出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欣赏感悟《扎红头绳》、《天鹅湖》和《回忆》 教学难点:探究发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二、音乐欣赏:
(一)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
1、请学生介绍剧情。
2、投影介绍歌剧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等知识。
3、欣赏《扎红头绳》。
4、男女同学分角色唱一唱主题旋律,对比两个主题的音乐特点(曲调特征,旋律音调、节奏等)
5、分析思考:a:歌剧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
b:你认为此时的杨白劳和喜儿幸福吗?为什么?他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什么? c:假设你是黄世仁,你会怎样对待这一对父女俩?试试用七声徵调式创编曲调把你的想法唱出来。
6、小结。
(二)欣赏舞剧《天鹅湖》选段《天鹅》
1、导入欣赏(其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
2、欣赏《天鹅》片段
3、回答问题后,了解舞剧的基本知识,再完整欣赏。
4、思考:作品是用什么乐器、什么旋律表现天鹅的形象的?
5、男生哼鸣,女生随老师表演天鹅舞,感受音乐与舞蹈结合的美感。
(三)欣赏音乐剧《猫》选段《回忆》
1、老师语言导入音乐剧的欣赏。(音乐剧的产生)
2、欣赏《回忆》。
3、唱一唱主旋律,体会歌曲情感。
4、讲述老猫的故事,讨论探究老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对比小结:歌剧、舞剧、音乐剧的异同。
四、反馈评价:听辨几段熟悉的音乐,判断选自什么作品。
五、拓展:音乐剧等离我们并不遥远,了解身边的音乐剧的创作过程,六、结束语,提升主题。
第六单元 温馨家园 第一课 月之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2、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1、临时变音#4的音准。
2、尾音的四拍时值。
3、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教学媒体:
二胡、钢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
聆听、示范、提问、比较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请学生欣赏flash: 《八月十五月儿明》。
二、导语:
这是一首古老的童谣,唱的是在八月十五,爷爷为我打月饼,我为爷爷唱歌谣,赞颂了我和爷爷之间真挚的亲情。
三、歌曲新授:
(一)、过渡:
1、提到八月十五大家都知道,这一天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谁来说一说我们在中秋节这一天都做些什么?(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
2、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关于中秋节的一些小知识(打开课件首页,了解中秋的有关知识)。
3、中秋节这天我们都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但是往往有很多人却一直漂流在他乡,不能和家人团聚。他们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首思念故乡的歌曲——《月之故乡》。
(二)、学习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初步学习歌曲旋律
1、师打开课件——表演歌曲,学生欣赏、感受flash音乐——《月之故乡》。(设想自己是一位远离家乡的海外游子,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请学生用语言表述歌曲的情绪„„(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的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月之故乡》(师打开课件——学唱歌曲)。要求学生看歌篇,轻声随音乐哼唱。找出乐句间的异同点,突破难点
1、完整听歌曲,试分析歌曲结构。
2、找出歌曲旋律和歌词之间的异同。
3、师总结歌曲结构。
巩固歌曲旋律,有情感地进行演唱
1、师有感情地范唱完整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2、请学生跟课件伴奏完整试唱歌曲。
3、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辅导。
4、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成果展示
1、请A组同学根老师钢琴伴奏完整表现歌曲。
2、试分角色表现歌曲。
3、学生轻声哼唱。
四、欣赏《春江花月夜》
请学生欣赏flash音乐——《春江花月夜》,师根据课件为学生做简单讲解。
五、小结
《月之故乡》的作者彭邦桢是台湾人,就是因为思念故乡,他创作了这首歌曲,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让我们大家一起祝愿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让两岸的同胞得以团聚。
第二课 快乐老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快乐老家》,让学生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并能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自信地、有感情的演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节奏特点。教学重点:自信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主题曲--《快乐出发》MTV,渲染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快乐的学习之中。
二、导入: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快乐,人们表达快乐的方式有很多,唱快乐的歌曲是表达快乐心情的最直接的方式,你会唱哪些表达快乐心情的歌曲?
(引导学生演唱熟悉的快乐歌曲,体验快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教学:
1、听一听: 听赏《快乐老家》,感受其旋律的特点。(轻松地)
2、读一读: 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和快乐的渴望)
3、唱一唱:
a.学生跟音乐小声唱词,教师边指示简谱做引导(注意休止符)。b.解决歌曲难点和节奏难点。
切分音: 0 × × × × ×︱
0 4 5 3 2 1︱
c.教师引导学生跟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动起来)
4、课堂延伸:
欣赏《快乐的歌》-谢娜或《向快乐出发》-林依轮
四、课堂小结:
拥有一种快乐的心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色彩,也会使我们的学习更轻松,更有效率。
快乐既是一种心态,同时也是我们生活所追求的一种目标,我们应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快乐。
第三篇: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4 (精选)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地道战》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 ——游击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神出鬼没。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 ——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速度:轻快 ——表现:热情、积极。节奏: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
分析:① 4
︱??
② 4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力度:① 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
② 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
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
——两段
学唱
(1)掌握歌曲的节奏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歌曲的节奏型并一起打出这些节奏:
ⅹⅹ ∣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 ⅹ
士的气势怎样呢?
(2)学唱 第一乐段:
1、“la”模唱、填词演唱 注意:弱起小结的演唱、声音有弹性、咬字清楚。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唱谱子(注意:“﹟4”唱准音)比较:3 4 5,3﹟4 5,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 从这一乐句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乐观、英勇、自信的精神状态。第二乐句:加歌词演唱
师:第二乐句的旋律是哪一部分的再现?
——第一乐段。因此,这首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设问:用怎样情绪演唱?
——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
师:完整演唱歌曲
(五)根据三种情景为歌曲设计演唱速度和力度
夜间伏击
奋勇前进
欢庆胜利
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同样是贺绿汀先生的作品:《嘉陵江上》,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嘉陵江上》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4、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第二课欣赏《保卫黄河》《走向复兴》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勇气,珍惜现在的生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中,视唱,对比欣赏,听辨乐器音色等方法,分析音乐要素感受情感。
3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钢琴协奏曲和变奏曲。
(2)学唱主题。
(3)欣赏《走向复兴》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歌曲《游击队歌》2竖笛游戏
二新课
1欣赏《保卫黄河》
(1)导入,学生视唱主题
(2)简介作品背景
的音调吗?
充满力量的旋律把歌
(4)与同学们讨论什么是钢琴协奏曲?(5)副听引子和主题,学生跟唱,加深印象。(6)欣赏第一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7)欣赏第二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8)聆听欣赏插部。(9)与主题相比在哪些方面有变化?你能说说其中包含了哪首歌曲(10)小结:音乐加入了《东方红》的音调,弦乐和钢琴演奏温暖而 曲推向高潮。这是插部,插部会采用新的素材,在变奏曲中很常见。比如《东方红》的旋律素材,就揭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欣赏《走向复兴》
(1)播放歌曲听辨演唱形式。
(2)师生交流 歌曲调式、风格、演唱形式、内容情绪。
3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唱歌《中国军魂》2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感受革命的乐观主义与英雄主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分析、听辨音色等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意境。
(2)随录音学唱的方法学唱《中国军魂》
3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感受作品中不同段落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2)能辨别几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1随伴奏演唱《保卫黄河》主题
2复习竖笛练习曲,竖笛游戏
二新课
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朗诵歌词,学生想一想歌词描绘哪个历史时期的画面?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qián)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简介作品背景
选自肖华著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人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共10个乐章。《四渡赤出奇兵》是其中的第四乐章。歌词中表现毛泽东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强烈表示战士们是用双脚走过雪山,涉过草地的。
4分段欣赏,完成表格。演唱形式,节拍速度,音乐情绪,表现场景。
5师生交流完成音乐分析。
歌曲开始由圆号领奏,并加入定音鼓与弦乐,速度慢,音乐沉重。女声领唱缓慢悠长,表现了横断山恶劣的自然环境。
6欣赏一部分二乐段
男女二部合唱,混声四声部合唱,欢快热烈。
7欣赏二部分一乐段。
与一部分旋律素材相同,但速度放慢,节奏拉宽,男生齐唱的浑厚音色,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略带沉重的气氛。
8欣赏二部分二乐段
男中音领唱,快板的敲击与合唱相呼应,表现红军战士乐观自豪的革命精神。学生感受女声领唱、男中音领唱、二部合唱与混声四部合唱带来的不同听觉感受和艺术效果。三学唱《中国军魂》
1看谱初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风格、情绪
2分析作品了解进行曲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观察视唱歌谱画出难点部分。
4指导学生练唱歌曲难点。
5注意弱起,练唱变化音、三连音。
6随伴奏演唱至熟练。
7完整演唱。
8介绍作品。游戏复习歌曲。
四小结
学生小结收获,教师总结。
第二单元 音乐故事
第一课
学唱歌曲《鳟鱼》欣赏《索尔维格之歌》2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舒伯特、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3)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索尔维格之歌》。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鳟鱼》
(1)聆听歌曲《鳟鱼》(完整版)。教师提问:
①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②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2)教师总结:
①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歌词描写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河水,使小鳟鱼迷失了方向而受骗上当的故事。作者用渔夫代表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②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游动的形象。
2.简介舒伯特
(1)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2)教师补充:
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是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他笔下的“鳟鱼现象”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词作者舒尔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关进监牢,此间他创作了很多诗,以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
3.音程练习
(1)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带有变化音“
(2)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
4. 发声练习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的音程。
(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状态,打开口腔,声音圆润。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第一乐句旋律当作发声练习,既使学生巩固了对弱起节奏的认识,夯实节奏上的难点,又让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同时,通过这条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弹性和对声音的控制力,强调歌唱习惯的养成,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
5. 学唱歌曲
(1)学生随琴跟唱歌谱。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 和
“
(2)学生视唱歌谱。”的音准。
(3)学生填词演唱。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
(4)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5)教师提问:
①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有何变化?
②哪些音乐要素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第一段情绪活泼欢快,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②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7)教师启发学生表现歌曲。
①教师提问:前后两段在力度和音色上怎样设计?
②教师补充: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力度表现,使人感受到鳟鱼命运的戏剧性。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这是感受与欣赏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保证唱歌、创作等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8)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相互评价。
6. 欣赏童声合唱《鳟鱼》
教师提问:同样一首歌曲,它们在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 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1)导入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了解易卜生创作的诗剧《培尔·金特》?能为同学们讲述一下诗剧的故事梗概吗?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①聆听歌曲。教师提问:索尔维格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培尔·金特的归来?(忧虑的心情)
通过聆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②歌曲介绍:《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应易卜生之邀,为其诗剧《培尔· 金特》所作配乐中的一段,表现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丽姑娘索尔维格,痴心等待培尔· 金特归来的形象。
(3)欣赏主歌部分。教师提问:
进行上有什么特点?
①主歌有几个乐句?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②主歌在速度、力度、旋律(4)欣赏副歌部分。教师提问: ①调式转换后音乐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副歌与主歌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5)复听《索尔维格之歌》,对主歌、副歌音乐要素进行对比、总结。(6)学生完整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音乐形象。(7)教师总结 歌曲主歌部分以小调的暗淡色彩,表现索尔维格的忧虑心情;副歌部 分大调的特性使得情绪变得明朗起来,表现了索尔维格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培尔· 金特必将归来的信心和希望。这是一首表现忠贞之情、永恒之爱的歌曲。这个音乐故事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索尔维格对感情的执着追求令人感动。
第二课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乐曲。
(3)能够听辨乐曲中“国王的主题”和“王妃的主题”,辨识两个主题的发展及主奏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以简短的语言讲述它的故事梗概?
(2)教师补充: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根据这个神话故事,以音乐的形式创作了著名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这部组曲共四个乐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2. 完整欣赏
(1)教师提问: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你能听出哪些乐器?
(2)教师补充:乐曲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由序奏(引子)、呈示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3. 音乐知识
(1)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代表作品有《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野蜂飞舞》等。
(2)组曲: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组合成的器乐套曲。组曲有两种:一种是从歌剧、舞剧中选出若干首乐曲组成的组曲,一种是作曲家创作的、独立的标题性组曲。
4. 分段欣赏
(1)聆听“国王的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刻画了国王怎样的形象?(威严、冷酷)
②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国王的形象?(铜管乐器,较低的音区)③主奏乐器是什么?(长号、大号)
(2)学生随琴学唱这一主题旋律。
(3)聆听“王妃的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刻画了王妃怎样的形象?(善良、美丽)
②主奏乐器是什么?(小提琴)
③作曲家通过哪些音乐要素塑造了国王与王妃的不同形象?(运用节奏、节拍、力度、旋律、音色、音区的对比等不同音乐要素)
④教师补充:以上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出现,请同学们在聆听过程中仔细听辨。
(4)聆听“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①“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国王的主题”变化而来)②在配器上有哪些变化?(配器越来越丰满)
③刻画了怎样的大海形象?(波涛汹涌、浩瀚无际,同时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5)聆听“平静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主题音乐刻画了大海怎样的景象?(阳光明媚、风平浪静)
②这段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王妃的主题”变化而来)
(6)学生随琴视唱“平静的大海”主题旋律。
5. 完整欣赏乐曲
教师完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并完成下表。
6. 拓展
(1)教师提问:
①“国王的主题”与“波涛汹涌的大海”或“王妃的主题”与“平静的大海”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②作曲家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的?
(2)教师补充:
①国王的残暴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善良、美丽的王妃仿佛是宁静的大海泛起的朵朵浪花。
②作曲家利用国王与王妃的主题来表现大海,通过节奏、和声、配器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
7. 小结下课
第三课欣赏《小巫师》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小巫师》,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法国作曲家杜卡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小巫师》。
(3)能够听辨《小巫师》中“扫帚主题”与“小巫师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欣赏管弦乐曲《小巫师》,这首乐曲是根据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创作的。有同学了解这个故事吗?请给同学们讲一讲。
2. 完整聆听乐曲
(1)完整播放乐曲,教师提问:
①作曲家运用了哪些乐器来刻画音乐形象?
②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
(2)学生说出自己聆听乐曲后的初步感受。
3. 作品介绍
《小巫师》又名《魔法师的弟子》,是法国作曲家杜卡最著名的作品,创作于1897 年。作曲家以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形象鲜明的管弦乐作品。
4. 作曲家简介
杜卡: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除《小巫师》外,还有印象主义歌剧《阿里安娜与蓝胡子》以及芭蕾舞剧《仙女》。
5. 分段聆听音乐
(1)聆听“咒语动机”,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
②音乐突然增强力度,表示什么?(咒语生效,扫帚突然活动起来)
③音乐旋律是怎样发展的?(逐渐下行)
④你听到哪些乐器的音色?(小提琴和单簧管)
(2)聆听“扫帚主题”,教师提问:
①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渐快)
②乐谱中多处出现顿音记号,有什么特点?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有力的、跳跃的;生动地描绘了扫帚提桶取水的情景)
③主奏乐器是什么?(大管)
(3)学生随琴学唱“扫帚主题”。
(4)聆听“小巫师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主题音乐刻画了小巫师怎样的神态?(小巫师得意洋洋的神态,更为起劲地诵念咒语)
②主奏乐器是什么?(木管乐器)
(5)聆听结尾部分,教师提问:
①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怎样的情景?(象征魔法师回来了)
②乐曲恢复与序奏一样的慢速度,魔法师在做什么?(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即停止行动,一切归于平静)
③乐曲在怎样的气氛中结束?(在平静的气氛中结束)
6. 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在聆听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当扫帚主题第二次出现时,音乐有哪些变化?(音乐越来越热烈)
(2)音乐的变化使你产生哪些联想?(使人联想到神奇的扫帚不停地挑水,屋子快被 水淹了,小巫师急得团团转)
(3)当扫帚主题第三次出现时,音乐有怎样的变化?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情绪更为激烈,气氛更为紧张;两把扫帚同时行动,轮番取水,流水滚滚而来不可阻挡。小巫师都快急疯了)
7.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乐曲内容创编情节进行表演。
8.小结下课
第四篇: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模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崔慧萍
第一单元 中国军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学年级:初中四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欣赏歌曲《再见吧,妈妈》 教学目标:
1、学唱《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3、音乐活动: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为歌曲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难点:歌曲中切分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造课堂气氛:出示国庆节阅兵仪式视频(着重观看奏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一段),与学生共同欣赏。
2、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4组同学,踏着进行曲的节拍,在场中间表演一番,感受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潜移默化的培养其爱国情感。
(意图:创设情境、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国庆节阅兵仪式视频,在视频中的那首坚定有力的音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谁知道那首歌曲的名字吗?(生回答)。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播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视频,生认真聆听感悟歌曲)师:歌曲的速度、力度?同学们欣赏以后有什么感想?
生:音乐庄严有力,队伍整齐、威武雄壮、唱出了军人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队伍,国家和人民才能高枕无忧。)
2、整体感知:(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出示课件:1939年7月,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在延安共同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其中《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广,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经党批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3、学唱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师放录音并范唱,让生再次熟悉歌曲的力度和情绪。(2)让学生跟随录音唱熟乐谱。
(3)让学生填上歌词演唱,(听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在学唱中进一步找出存在的问题,灵活处理)
(5)让学生指出有难点的地方,并加以纠正。
(将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是学唱歌曲难点的重要环节。)A、解决难点1:切分音的唱法唱
B、解决难点2:带附点的音符。
可以唱得时值稍微长点、重一点,凝聚力力量,后面音符可以轻唱一带而过,这样处理就解决了。再是咬字要清晰、声音嘹亮。老师可以示范怎么唱是好的怎么唱是不好的,让学生对比提高歌唱质量。
C、解决难点3:歌曲当中的休止符。
提示学生用换气的动作占用休止符的时值或者是放慢速度模唱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6)师弹琴伴奏,启发学生用钢强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设计意图:生通过听、学、唱及师的分析帮助,学会准确演唱歌曲。)
4、欣赏歌曲《再见吧,妈妈》。
师:正是因为有这样高素质的队伍,国家才能安定和平、人们才能安居乐业。为了这一崇高目标,很多人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再见吧,妈妈》
(1)播放《再见吧,妈妈》,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
(3)聆听歌曲,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如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有力。尾声要有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告别母亲、告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4)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曲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三、实践与探索:
师:两首歌曲我们都已学习完了,在这里老师想问一下,你能通过自己的表演形式把军人那种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吗?
(1)提升巩固:小组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编排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小组唱等,进行小组展示.(2)请学生根据歌曲节奏一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创编军乐队伴奏,另一组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活动。(设计意图:让生用有感情的多种方式体会演唱歌曲,从而进一步巩固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四、拓展
探讨、交流:这节课通过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和《再见吧,妈妈》这两首歌曲的学习和欣赏,想一想军人有哪些独特的风格? 生:军人有钢铁般的纪律,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设计意图:让生了解更多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歌曲,从而热爱军人,热爱自己的祖国。)
五、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英雄品质。如今,历史的变革,使他们不在面对敌人的炮火和硝烟,但在和平年代的军人的身影却常常出现在抗洪抢险里、出现在火灾和事故现场,他们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需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勇于创新,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咱当兵的人
教学内容:《咱当兵的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当兵的人》这首歌,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2、初步了解当兵人的生活,热爱当兵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 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㈠、新课引入(由学生表演导入)㈡、新课教学:
一、欣赏歌曲《当兵的人》
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演唱的情绪怎样?
生答,师归纳:演唱家怀着激昂的情绪、用饱满有力的声音演唱,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二、作品分析
1、“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王晓岭的词作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2.作者简介
王晓岭(1949~)歌词作家。河北定州人。1969年入伍。1984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创作。代表作有歌词《三唱周总理》、《风雨兼程》、《当兵的人》等。
臧云飞(1952~)作曲家。祖籍河北清苑,生于山西太原。1969年入伍,1979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歌曲《当兵的人》、《珠穆朗玛》等。
三、学唱歌曲
①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歌曲。
②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伴奏)
③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一组表演时,其余三组注意歌曲演唱的正误。)
教师根据各组的不同情况,进行评点。
(设计意图:歌曲学生较熟悉,用分组自学方式,可发挥学习能手的作用,增强合作性。)
四、歌曲的处理
1、教师范唱,请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分析歌曲中哪几句是饱满有力的,哪几句是连贯抒情的。生讨论回答,师归纳:《当兵的人》为4/4拍,降B大调,两段体结构(有带再现因素的单二部曲式)。
伴唱唱出开始的引子,是由歌曲的音乐主题构成,集中、有气势,展现出军人的英雄形象。独唱接着唱出歌曲的主要部分——A段,前16小节为复乐段结构,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当代军人威武高大的形象。B段,后16小节为四句体结构,音乐由高音区转入中低音区,舒展亲切,是发自内心的倾诉,与A段形成对比。接着音乐发展逐渐向上,显示出“热血儿郎”的英雄气概。歌曲的最后补充结束句,不但是主题的再现,同时将情绪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这豪迈的心声就是当代中国当兵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最好的表达。
2、歌声的指导,主要抓住咬字吐字(如“咱”)、断音与连音(主要是两大部分)。
五、教学拓展
1、分析歌词,分组讨论歌词中的“一样”和“不一样”。
2、听两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军旅歌曲,让学生体会当代军人与过去的军人一样不一样。
3、面对亲人解放军,你准备选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A、写一段赞美解放军的话。
B、唱一首歌歌颂解放军的歌。
E、跳一个欢快的舞蹈。
F、写一封慰问信。
㈢、小结,在《当兵的人》演唱中结束教学。
第二单元音乐与诗词
一、课型:音乐欣赏课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四、教学内容:
《水调歌头》、《虞美人》改编歌曲欣赏及歌曲创编
五、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音乐与诗词间饿联系
2、同时理解声乐题材划分的相对性。音乐与诗歌相互交融的原因。
六、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理解声乐作品是音乐与姊妹艺术(诗歌)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体会音乐的多元化。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学唱诗词改编的歌曲,体会艺术领域的不同,理解声乐体裁划分的相对性。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聆听《水调歌头》、《虞美人》等声乐作品,感受诗词改编的情绪和意境。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片段(王菲演唱)请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名字,词作者及演唱者。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讲解:这首歌曲的歌词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说这是一首由诗歌和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正是有关于音乐和诗歌的。课件展示标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由大家比较熟悉的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新课教学:
一、展示《虞美人》
老师简介作者李煜,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虞美人》.欣赏歌曲《虞美人》邓丽君演唱让学生探讨、讨论:朗诵和演唱这首诗歌,分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朗读和听赏,初步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反复比方歌曲让学生小组摸唱并体会歌曲的情绪及演唱场景。通过刚才欣赏的作品可以了解到,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固定样式就是歌曲,歌曲这一音乐艺术随社会发展产生了多种样式——声乐体裁。让学生回忆以往所学习有关于声乐体裁的知识,从而为进一步理解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做铺垫。
二、音乐编创
小组合作为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编创旋律。
1、采用不同的节奏来诵读歌词,或者做些简要的变化,在节奏的基础上加入旋律,编创歌曲。
2、小组分别展示并相互点评,鼓励学生进行歌曲创编。
八、课堂小结
通过作品赏析与演唱,我们了解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深切地感受了诗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情感表达魅力。并基本掌握了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体裁分类,其实声乐体裁的划分是多样的,一首歌曲可以归为几种声乐体裁,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为自己熟悉的歌曲填填词、改改曲、分分类,进一步领略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之美。
第三单元 西乐撷英 第一课时 乡村花园
课时内容:演唱《乡村花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乡村花园》,学习分析和处理歌曲,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写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乡村花园》是《欧洲漫游》的一部分,是一首英格兰民歌。通过学习歌唱《乡村花园》体会歌曲天真活泼而风趣的基本情绪,了解英格兰的音乐文化,从而开拓学生们的审美视野,认识欧洲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教学设计亮点:
1.这是一堂唱歌教学片段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打比方、做比较、教师示范、游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掌握音乐结构,达到用欢快高兴的心情唱好歌曲。
2.强调正确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3.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感受。教学设计思路:
本堂课为唱歌教学的第二课时,重点在于学生唱好《乡村花园》这首歌曲。教师通过学生反复学唱,及时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把握四四拍子的强弱对比;处理好弱起小结的换气和轻重变化;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表现歌曲意境,唱好歌曲。教学目标:
学习分析和处理歌曲,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良好的唱歌能力。教学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和弱起小节的掌握; 教学重点:
用活泼而欢快的情绪唱好歌曲。教学准备:
钢琴、歌谱、多媒体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聆听歌曲,小声哼唱。
提问: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是多少拍子?4/4拍的强弱关系还记得吗?
二、学唱歌曲
1.唱歌之前先做做发声准备: | 1 — — —|┃ 女:yi
yi 男:na
na 2.随琴歌唱《乡村花园》第一段。3.练习第三乐句。
刚才歌唱时有个乐句还要唱得轻快跳跃一点,是哪个乐句?(第三个乐句)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乐句有许多附点八分音符)连续的附点八分音符给我们的感觉是轻快跳跃,有弹性的。这样的乐曲还有很多,比方说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机器猫的主题曲,(如果我有机器猫,变大变小变漂亮„„)4.教师示范,女生唱一遍第三乐句的旋律,男生唱一遍歌词。5.齐唱第三、四乐句。6.练习第四乐句的弱起小节
教师唱第四乐句,同学们对比刚才的歌唱老师哪些词语唱得较轻?(学生听后回答)
之前我们学过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强弱关系是强 弱 次强 弱,这几个词语的音符都在每小节的第四拍上,第四拍是强拍还是弱拍?(弱拍)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这几个词语我们要唱得稍弱。(学生跟老师指挥唱两遍)7.请一组女同学唱第三乐句,一组男同学唱第四乐句。8.练习第一和第二个乐句。在歌曲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弱起小节?(第一和第二个乐句)对了,唱到这两个地方的时候不仅要弱唱,而且在唱前要注意唤气(教师示范,学生学唱)
我们还发现这两个乐句的旋律有什么关系?(完全重复)唱两个旋律相同的乐句时,强弱要唱得一样呢?还是要有点变化?你觉得怎样唱最好?(请同学范唱,同学们再唱一遍)
9.女生唱第一乐句,男生唱第二乐句,齐唱三四乐句。
(带着轻松欢乐的心情歌唱,随音乐摆动你的身体,第四乐句随音乐拍手)10.请一组同学唱一唱,其他同学当评委,听完后请评委举手亮分。(还要注意情绪是欢乐活泼的)11.随音乐教师指挥齐唱歌曲。
三、小结
唱完这首《乡村花园》后你的心情是不是很轻松愉快?以后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多听听这种乡村民歌,它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异域风情。
第五篇:九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歌舞青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青春舞曲》 2.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演唱《青春舞曲》,体会音乐中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青春的珍惜之情。
(2)通过欣赏《共青团员之歌》,体会音乐中苏联青年誓死保卫国家的决 心和信念。
2.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对节奏的模仿与反复练习中体会音乐要素对表现歌曲情感的 重要作用。
(2)找出歌曲旋律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创编,并进行歌曲的快速背唱。(3)结合歌曲,分析歌词,启发学生珍惜青春年华从现在做起。3.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疆典型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2)学习“鱼咬尾”以及重复的旋律创作手法并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3)了解王洛宾的生平及贡献。(4)准确地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唱歌《青春舞曲》
(1)请学生边聆听歌曲边小声地哼唱歌曲旋律。
(2)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型并随老师练习。附点节奏: 4/4 X.X X X| X.X X X| 切分节奏: 4/4 XXX XX XXX XX | XXX XX XXX XX |(3)学生跟随老师的钢琴演唱歌曲的旋律,并找出歌曲的旋律创作特点。(4)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创作特点。
① 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中“鱼咬尾”的部分,并请学生按此手法进行 四个小节的旋律创编。1=C 2/4 5 3 2 ∣ ∣ ∣ ∣
② 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中重复的部分,并对旋律进行逐步记忆。(5)请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随老师的伴奏填词反复演唱,并能背唱歌曲。
(7)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首歌曲设计相应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并请同学们踊跃展示。
(8)介绍新疆的常用民族乐器。
(9)随老师学跳新疆舞的几个典型动作。
(10)将学生分成五组,一组同学演唱歌曲,一组同学表演舞蹈,另外一组 拍击节奏。
3.竖笛演奏欣赏《青春舞曲》
请同学们观看竖笛演奏视频,体会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4.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1)请同学们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歌曲的结构。(2)请同学们分析不同段落的不同情绪。
(3)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大跳)及典型节奏。(4)完整聆听。5.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拉起手》 2.欣赏《校园圆舞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演唱与舞蹈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珍惜友谊,友好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2.过程与方法:
(1)在聆听讲解、演唱歌曲、探究情感等活动中,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随着《校园圆舞曲》的音乐表演集体舞,增进同学间的交流。3.知识与技能:(1)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2)能够用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拉起手》。教学过程: 1.复习阶段:
(1)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学生轻声演唱C大调音阶:注意坐姿,控制气息。1=C 4/4 1-2-∣3-4-∣5-6-∣7-1-∣1-7-∣6-5-∣4-3-∣2-1-∣(2)随琴演唱歌曲《青春舞曲》。2.唱歌《拉起手》
(1)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手拉手》,并思考问题。①歌曲所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 ②歌曲的速度、节奏、节拍格式怎样的?
(2)跟着钢琴轻声哼唱旋律,注意气息的控制。可根据学生歌唱情况先从D调开始再到A调。
(3)认识切分音,并随老师拍击切分节奏。
(4)请按连续切分节奏对以下旋律进行改编,说一说改编前后有何不同。1=F 2/4 5 5 5 ∣3 1 ∣6 6 6 ∣5 –∣ 5 5 5 ∣3 1 ∣3 3 3 ∣2 –∣(5)学生按要求唱旋律,注意唱准切分节奏。
(6)教师播放范唱音频,学生注意聆听。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7)学生随钢琴轻声填词演唱高声部旋律。提示坐姿及气息控制。
(8)解决吐字咬字问题: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前两句,要求口腔打开。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 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② 每个乐段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③ 怎样表现这些不同的情绪?
(9)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控制气息,咬字清晰。3.集体舞《青春圆舞曲》(1)播放《校园圆舞曲》录音,请同学思考: ① 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 ② 这段音乐属于哪种音乐体裁?(2)教师介绍圆舞曲的概念。
(3)教师师范2-3个舞蹈动作,学生自由组合,随音乐跳起来。播放《校园圆舞曲》视频。4.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舞步体验了《校园圆舞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特点,并学唱了表达和平、友谊、团结主题的歌曲《拉起手》,希望同学们友好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歌中唱到的那样“拉起手,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电声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动物世界》片头曲。3.唱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体验电子音乐作品,感受电声乐器带来的丰富音响。主动学习、乐于探究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的作用,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电子音乐、探究电子音乐极其相关文化的愿望。2.过程与方法:(1)参与、体验(通过演唱、听辨、聆听、对比探究等方式)、学习
电子音乐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通过对比聆听和探究来学习音乐的方法。3.知识与技能(1)能够跟随录音演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2)认识常见电声乐器,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能够听辨其音色。(3)感受和体验电声乐器丰富的表现力,知道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教学过程: 1.唱歌《我的未来不是梦》。(1)播放由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思考乐曲所表
达的基本情感。
(2)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3)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弱起节奏和倚音的长发。(4)学生挥拍随录音跟唱歌曲,注意唱准弱起节奏和倚音。(5)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准且、咬字清晰。(6)请学生讨论:这首歌曲伴奏乐器的选用与以往我们听到的有何 不同?
2.介绍电声乐器(多媒体显示歌中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1)电声吉他: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2)电声贝司: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3)电子琴: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
(4)电子鼓: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设计意图: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及其音色特点。3.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1)聆听音乐,思考:乐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是如何转换的?(2)向学生介绍有关西班牙斗牛的相关知识。(3)请学生说说电子琴在性能上的特点(键盘乐器、自动伴奏系统、音色变换自由、携带方便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子琴的音色及功能。4.欣赏《丝绸之路》
(1)请学生介绍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设想以下: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准备采用怎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它?
(2)介绍曲作者喜多郎。
(3)聆听音乐,思考以下问题:
①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来描绘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②作曲家是如何描绘出“丝绸之路”画面的? ③ 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4)试唱《丝绸之路》主题曲。(5)聆听音乐,思考:乐曲的结构是什么?乐曲的主题出现几次? 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
(6)集体讨论:电子合成器在音乐表现方面的特点及其与真声乐队 的区别。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功能及强大的音乐表现力。5.欣赏《动物世界》片头曲。(1)聆听音乐,思考:这首作品采用了哪些特殊的音效?表现了哪种场面?
(2)随录音哼唱主题,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发生的变化。(3)对比欣赏《丝绸之路》,讨论:这两首作品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说一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声乐队在表现不同情绪音乐时的不同乐器安排与处理方式。6.音乐工作站
请同学们用手机或录音机等设备在课余时间收集校园里的各种声音,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雨林》、《橄榄树》、《夜莺》。2.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电子音乐优秀代表作品的同时,加深对电子音乐及其电声乐队的了解,感受到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电子音乐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关注电子音乐。2.过程与方法(1)在欣赏过程中,能分辨作品中使用的主要乐器音色,感受电子音乐
中电声乐队与自然音响、真声乐器音色的完美结合。
(2)能用简单的电子设备采集、录制生活中的声音,与音乐相结合表现 生活场景。
3.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音乐及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2)能分辨作品中使用的主要乐器音色。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电子琴、电吉他,电钢琴等电子乐器演奏的音响片段,请学生们听辨乐器音色。并复习电子乐器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电子乐器与真声乐器发声原理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中电子乐器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电子乐器音色的辨别做准备。2.欣赏《雨林》
(1)完整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什么?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音乐可以分为几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整体的感受。(2)分段欣赏 ①请同学们聆听第一段,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②请同学们聆听第二段,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③请同学们聆听第三段,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3)完整聆听音乐,请同学们说一说听后的感受,并总结这部音乐作品在制作上的特点,并介绍现代录音技术。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让学生对这首作品及其创作手法有详尽的了解。(4)集体讨论:《雨林》这样的音乐作品是否是属于常规意义上的音乐范畴?如何为这类音乐定位(电声音乐、环境音乐、自然音乐、情调音乐)?这首音乐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5)教师归纳总结:科技的发展和录音技术水平的提高给音乐创作和眼瞅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迪音。艾沃森在他的音乐作用中加入在自然界采录的声音,突破了音乐演奏的局限,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这些音乐使人仿佛置身于雨林之中,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关注。
设计意图:在欣赏《雨林》的过程中,从听辨音色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录音技术的提高对电子音乐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知道电子音乐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了解通过录音采集来制作电子音乐的特殊手段。3.电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1)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录制的校园中的各种声音:下课铃声、眼保
健操的音乐、上操的广播、读书声、体育课加油声、笑声等。(2)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将录制来的校园中的各 种声音与歌曲串联起来。
(3)学生设计各种声音进出的时间和顺序,由教师现场通过电脑软件合 成。
(4)完整欣赏师生共同制作的《校园的一天》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从声音采集入手,通过设计、制作、完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电子音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子音乐的制作并不是遥不可及。通过师生共同制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电子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电子音乐的关注度。4.欣赏《橄榄树》(1)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是由 什么乐器演奏的?
(2)教师介绍电声乐队与保罗.莫里哀及其著名轻音乐团。(3)欣赏校园歌曲《橄榄树》,并随录音哼唱,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 情感?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次欣赏电声乐队版《橄榄树》,想一想:电声乐队是如何用乐器、用哪种乐器来“演唱”主旋律的?乐队演奏版与声乐版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欣赏《橄榄树》的声乐版本及学唱《橄榄树》主题,加深学生对《橄榄树》主题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与乐队版《橄榄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感受电声乐队演奏的丰富表现力。5.欣赏《夜莺》(1)导入:教师播放2013年央视春晚《琴筝和鸣》视频,提问:舞台
上的演奏家是谁?他在表演中使用的乐器及乐队的构成形式有什么特点?(2)播放《夜莺》录音,请同学们想象以下:这首乐器描绘了什么?给 你怎样的感受?
(3)教师介绍雅尼及其乐队。可请同学们观看1997年雅尼紫禁城演奏 会的《夜莺》现场表演片段。(4)分段欣赏
①聆听引子部分音乐,思考:这段音乐运用了什么乐器?作曲家为什么用这件乐器表现?表现了什么意境?
②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找出音乐主题,并随音乐哼唱。③聆听第一部分音乐,边听边思考: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都有什么变化?(演奏乐器、音区、节奏等)
④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找出这部分的音乐主题,并随音乐哼唱。想一想:这部分的主题与第一部分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⑤聆听第二部分音乐的a段,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哪两种?它们的音色有何不同?作曲家用这种乐器表现了什么意境?
⑥聆听第二部分音乐的b段,边听边思考:在这段音乐中,作曲家又在乐器演奏的基础上加入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2013年央视春晚演出入手,让学生了解现代电子音乐的发展。通过对《夜莺》的分段欣赏,让学生了解雅尼中西合璧的演绎方式及电子音乐丰富的表现力。6.集体讨论:与传统的真声乐队相比,电声乐队具有哪些特点以及哪些独特性?
7.课堂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模仿各种传统乐器的音色,合成出全新的音响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随着录音设备的发展,电子音乐将成为更广泛更丰富更具个性换的音乐表现手段。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关注电子音乐,并尝试用它来记录生活
第三单元:歌剧之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洪湖水,浪打浪》。2.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2)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洪湖水,浪打浪》。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的片段,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
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通过欣赏和学唱《北风吹》《扎红头绳》片段,感受歌曲表达的音乐情 绪,以及独唱和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
3.知识与技能(1)能够知道歌剧、歌剧音乐的含义。(2)能够对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和《白毛女》的剧情有一定了解,能 够说出作品及作者名字。
(3)能够分辨独唱与对唱这两种演唱形象。(4)能够了解中国歌剧与中国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介绍歌剧、歌剧音乐的含义。设计意图:对歌剧、歌剧音乐含义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之后欣赏到的歌剧音乐 2.唱歌《洪湖水,浪打浪》(1)聆听音乐,关注歌词,了解歌曲表现内容及旋律特点。(2)通过交流,了解剧情、人物及唱段的内容,深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意 境及情绪。
(3)聆听音乐的前奏部分,找出装饰音,思考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4)随琴慢速学唱歌曲曲谱,注意唱准倚音和波音。(5)听辨两个乐句,再次体验有无装饰音的音乐表现区别。(6)随琴慢速填词演唱歌曲。(7)随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要仔细聆听前奏和间奏,准确起唱:
声音要优美、圆润;吐字清晰。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的片段,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的音乐表现力。3.欣赏《北风吹》(1)介绍《白毛女》剧情。(2)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演唱者是歌剧中的哪个角色?
(3)随录音学唱歌曲。(4)介绍歌曲的曲调是根据名额《小白菜》和《青羊传》改编,教师带领
学生随琴哼唱这两首民歌。(5)引导学生总结《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在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演唱速度、旋律进行等方面的异同。
(6)随音乐表演,注意表现出喜儿天真活泼、淳朴开朗的性格和等待爹爹 回家过年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能够正确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能自信、有感情地表演《北风吹》。通过将《北风吹》与两首民歌的对比欣赏,了解中国歌剧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4.欣赏《扎红头绳》
(1)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音乐表达了哪种情绪?歌曲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演唱这是歌剧中的哪个角色?(2)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3)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唱段中,喜儿和杨白劳分别演唱的旋律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对不同人物心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请同学们分角色演唱歌曲。
(5)请同学们分角色边表演边演唱歌曲,注意表现出喜儿的天真活泼和杨白劳作为父亲对女儿的一片深情。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学唱《扎红头绳》片段,感受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了解刻画不同人物及其不同心情的旋律特点,以及对唱这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5.实践与创造(1)请同学总结歌曲的基本演唱形式的种类。
(2)聆听以下歌剧片段,分辨哪几个选段的演唱形式是对唱。①歌剧《伤逝》选段《紫藤花》。②音乐剧《歌剧魅影》选段《All I Ask Of You》
③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选段《好朋友,假如你想知道》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检测学生能否听辨独唱、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今夜无人入睡》。2.欣赏《卡门序曲》。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相关的音乐文化。2.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和学唱《今夜无人入睡》,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能够听辨男
高音的音色,了解美声唱法以及咏叹调与宣叙调。(2)通过欣赏《卡门序曲》,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以及歌剧序曲在歌剧中 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1)能够感受、体验《今夜无人入睡》的音乐情绪,体验歌剧唱段的深刻 内涵和韵味。
(2)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歌剧序 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3)初步了解普契尼的生平及贡献。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歌剧、歌剧音乐的含义。
设计意图:加深对歌剧、歌剧音乐含义的了解。2.欣赏《今夜无人入睡》(1)介绍《图兰朵》剧情和作曲家普契尼。(2)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是用什么
唱法演唱的?歌曲的旋律音调有什么特点?
(3)分段欣赏:请聆听A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的旋律音调有什么 特点?描绘了什么场景?
(4)介绍宣叙调的相关知识。(5)分段欣赏:请聆听B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的旋律音调有什么
特点?它与A主题的旋律音调有什么不同?描绘了什么场景?(6)介绍咏叹调的相关知识。(7)随音乐轻声哼唱B主题的旋律片段。(8)拓展练习。①歌剧《图兰朵》中运用中国名歌曲调,你们知道这首中国民歌的名字吗?请唱一唱。②请同学们课下听一听《饮酒歌》与《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这两首歌剧选段,想一想: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属于咏叹调还是宣叙调?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今夜无人入睡》和学唱B主题,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能够听辨男高音的音色,了解人声分类、美声唱法以及咏叹调、宣叙调的相关知识。3.欣赏《卡门序曲》(1)完整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场面? 音乐的结构是什么?演奏乐器是什么?
(2)介绍《卡门》剧情和序曲的相关知识。(3)再次完整聆听音乐,寻找主题。(4)
分段欣赏:聆听第一主题,想一想,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演奏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情绪?
(5)分段欣赏:聆听第二主题,想一想,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描绘了什么场景?演奏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6)分段欣赏:聆听第三主题,想一想,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描绘了什么场景?调性和节拍有变化吗?演奏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二主题相比又有何变化?情绪上又有什么变化?
(7)请学生随录音哼唱第三主题。(8)分段欣赏:聆听第四主题,想一想,与前三个主题相比,这段音乐发
生了什么变化?演奏的速度与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暗示了什么呢?(9)聆听全曲,记录每个主题出现的顺序。(10)介绍回旋曲式。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卡门序曲》、跟唱第三主题,感受不同段落的不同情绪,了解歌剧序曲的相关知识与功能,以及回旋曲式结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猎人合唱》。2.欣赏《回忆》。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和音乐剧音乐,对歌剧、音乐剧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歌剧、音乐剧的相同与不同。2.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猎人合唱》,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和男声合唱的特点,了 解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回忆》片段,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对比音乐剧与歌剧的 相同与不同。
3.知识与技能(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随音乐跟唱《猎人合唱》,体会合唱带来的不同 感受。
(2)能够感受、体验《回忆》的音乐情绪,辨别演唱方法,对比音乐剧与 歌剧的相同与不同。
(3)初步了解安德鲁.洛伊德.韦伯的生平及贡献。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除了咏叹调和宣叙调之外,歌剧中还有哪些声乐形式? 2.欣赏《猎人合唱》(1)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内容?歌 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歌曲能分为几段?
(2)介绍《自由射手》剧情与作曲家韦伯的生平及其代表作。(3)分段欣赏:聆听引子部分,想一想:这段音乐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具 有怎样的节奏特点?描绘了什么场景?
(4)分段欣赏:聆听第一段,思考:这段合唱描绘了什么场景?它的旋律、节奏、力度、伴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5)分段欣赏:聆听第二段,思考:这段合唱描绘了什么场景?它的旋律、节奏、力度、伴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6)分段欣赏:聆听第三段,思考:这段合唱的歌词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它描绘了什么场景?它的旋律、节奏、力度、伴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7)讨论:这段合唱的伴奏有什么特点?是如何烘托歌曲情绪的?力度变 化对音乐画面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8)唱一唱以下主题,注意弱起节奏和二声部音准。(9)随音乐完整跟唱,感受歌曲的情绪。(10)讨论并总结: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聆听和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力度在刻画某种特定场景时的重要作用以及男声合唱的特点,并了解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3.欣赏《回忆》
(1)介绍音乐剧的相关知识、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及音乐剧《猫》的剧情(2)完整聆听《回忆》,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表现了“魅力猫”怎样的内心世界?演唱方法属于美声还是通俗?演唱速度是怎样的?(3)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4)哼唱《歌剧魅影》主题曲旋律,感受它与《回忆》在音乐情绪上的不同。(5)讨论:音乐剧与歌剧之间有什么联系?两者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拓展练习:请同学课后搜集《猫》和《歌剧魅影》中其他唱段,进一步感受音乐剧的无穷魅力。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和跟唱《回忆》,感受音乐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剧的热爱,了解音乐剧与歌剧的不同。4.课堂检测(1)聆听音乐片段《回忆》《今夜无人入睡》《卡门序曲》《猎人合唱》,说
一说它们分别出自哪部歌剧或音乐剧。(2)聆听音乐片段,回答问题。
①聆听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你们可知道》,回答:这段唱段是用哪种唱法演唱的? ②聆听音乐剧《西贡小姐》选段《Sun And Moon》,回答:这段唱段的演唱形式是什么?(3)在表中填入你知道的西洋歌剧和中国歌剧的名称。西洋歌剧 中国歌剧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能否听辨本单元所学作品的音乐主题及其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三)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采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对四川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旋律特点、进行节奏与听音练习风方式学习歌曲,了解民歌风格。3.知识与技能(1)了解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与节奏特点。(2)了解民族调式以及四川民歌风格。教学过程: 1.导入(1)节奏练习① X X X ②X X XX ③XX X X。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上熟练掌握切分节奏。(2)唱一唱民族五声调式音阶:do re mi sol la 设计意图:复习五声音阶,为之后的歌曲学习做准备。(3)观察以下三组音与之前的练习有什么联系。① 2 1 12 ; ② 6 3 23 ;③6 1 61。(4)用do、re、mi、sol、la五个音创编带有切分节奏的简短乐句。设计意图:通过创编练习使学生深入掌握切分节奏的民族五声调式。2.学唱歌曲
(1)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中一共用了哪几个音?歌中唱了什 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介绍民歌的相关知识。
(3)跟着录音哼唱歌曲,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句?前一句的结束音和 后一句的起始音有什么关系?这种创作手法的名称是什么?
(4)跟着老师学唱歌谱,注意旋律的上下行级进,唱准四度大跳。(5)填词慢速演唱歌曲,注意节奏要准确,吐字要清晰。(6)跟着伴奏欢快地演唱歌曲。
(7)分组自选段落及演唱形式(齐唱、对唱、一领众和)演唱歌曲。试一 试用四川方言演唱,了解民歌与方言的紧密联系。(8)根据曲调即兴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旋律、节奏、创作手法等的分析以及学唱,使学生了解民歌的相关知识以及四川民歌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