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音乐教案:鳟鱼
《鳟鱼》
一、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感受歌曲的独特艺术魅力,拓宽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视野。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情景创设、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3.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舒伯特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3)竖笛吹奏《鳟鱼》片段。
二、重点难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2、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
3、歌曲具有叙事性,演唱时注意速度和力度随情景转换。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课前播放同学们熟悉的乐曲《摇篮曲》。
师提问:这首曲子大家耳熟吗?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知道歌曲的作者是谁吗?
生回答:(舒伯特)
2、简介舒伯特(1)出示舒伯特的图像。
(2)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3)教师补充:舒伯特(1797-1828)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穷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在短短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10部交响曲等等,被称为“歌曲之王”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19 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是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他笔下的“鳟鱼现象”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词作者舒尔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关进监牢,此间他创作了很多诗,以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他的代表作品:《鳟鱼》、《摇篮曲》、《小夜曲》、《野玫瑰》等。
3、给学生讲《鳟鱼》的小故事(背景音乐《鳟鱼》)问:a、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b、背景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否符合歌词的表现情绪?(注:让学生既关注故事内容,又要听音乐的旋律,有难度,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
4、聆听歌曲《鳟鱼》(完整版)。教师提问:(1)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四、教师总结:①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段叙述天真活泼的小鳟鱼在清亮的水中嬉戏;第二段叙述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以免小鳟鱼遭殃;歌词描写除了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河水,使小鳟鱼迷失了方向而受骗上当的故事。②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游动的形象。又很好的衬托出歌曲的活跃气氛,还生动地描写出波光闪烁、鱼跃水中的生动情景。
五、小结
《鳟鱼》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情景创设、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三、发声练习
(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状态,打开口腔,声音圆润。(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
四、学唱歌曲
1、出示《鳟鱼》谱例,教师范唱歌曲。
2、复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注意准确读出弱起小节和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歌曲旋律的节奏朗读歌词。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声音要有气息支持,才能轻而不虚。
4、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带有变化音 的音程。
5、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练习带有变化音 的音程,巩固大跳音程的构唱方法,练习减五度音程的音准,解决歌曲难点,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6、学生随琴边唱边划拍跟唱歌谱。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 中的 的音准和 的 音准。
7、学生自主练唱旋律,找出相同的乐句并哼唱,提示学生注意歌唱姿势。
8、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生填唱词演唱第一段歌词、第二段歌词。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
9、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10、播放伴奏录音,感受钢琴伴奏在塑造歌曲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11、师问:请结合歌词,想一想应该怎样演唱第一、第二段歌词才能更好的塑造歌曲形象。(生讨论答:略)
12、师总结:同学们对歌词进行理解,注意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的变化,歌曲处理要求:第一乐段歌曲旋律轻快、跳跃、紧凑、刻画出小鳟鱼在明亮的小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的情景,这个乐段塑造了鳟鱼可爱、单纯的形象。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
13、请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4、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
15、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并相互评价,评选优胜小组。
五、拓展延伸(对比感受)
1、说说唱唱或听听你还知道哪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及中外艺术歌曲。
2、欣赏童声独唱《鳟鱼》、童声合唱《鳟鱼》、英文版《鳟鱼》、钢琴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
3、竖笛吹奏《鳟鱼》(片段)(1)学生自主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练习重点、难点。
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吹奏 的指法和气息的控制。
② 和 的吹奏是难点,节奏比较密集,应先放慢速度练习。(3)学生汇报演奏《鳟鱼》片段。
六、总结
第二篇:八年级音乐下册《鳟鱼五重奏》教案
《鳟鱼五重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欧洲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舒伯特的的生平及贡献。欣赏《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记住音乐主题,认识变奏手法与五重奏形式。
2、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分辨音乐各要素的变化,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
欣赏《鳟鱼五重奏》,通过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情绪;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生伴随着舒伯特的童声合唱《野玫瑰》步入教室。
二、舒伯特和他的音乐作品
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首什么歌曲? 学生:舒伯特的歌曲
教师:歌曲名字是?好,谜底一会打开,大家了解舒伯特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舒伯特,播放舒伯特简介视频 教师:从舒伯特的简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列举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舒伯特被誉为歌曲之王,想不想欣赏一下舒伯特的作品呢?播放舒伯特作品片段欣赏
教师:一开始童声合唱的谜底也包含在作品中,歌曲名字叫? 学生:《野玫瑰》
教师:对,从这些或深情、或细腻、或激昂、或奔放的乐曲中,我们更加走近了舒伯特,似乎感受到了舒伯特跳动的脉搏。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舒伯特的一个作品,并试着探寻一下歌曲创作的秘密。
三、《鳟鱼五重奏》 教 师:
什么是钢琴五重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下
1、五架钢琴演奏的2、一个音乐主题重复演奏五次
3、五件乐器演奏
二、钢琴五重奏有哪些乐器演奏?
变奏曲感念
下面我们将要欣赏的是舒伯特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这个五重奏是用变奏曲式写成的。
舒伯特以他创作的歌曲《鳟鱼》为主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首先让我们先欣赏一首舒伯特的歌曲《鳟鱼》,学唱主题乐句,记住音乐主题。学生回答
下面请同学们分段聆听音乐《A大调钢琴五重奏》,并根据音乐回答问题
1、是否能听到较完整的主题旋律?
2、与主题段落相比,变奏段落突出表现了那些音乐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力度、速度)?
3、与主题段落相比,变奏段落音乐情绪和意境有了什么变化?(抒情优美、生动活泼、自由轻快、强烈悲愤、恐惧忧伤)? 出示结构图,逐段聆听分析(重点A、A1和A4)
A: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演奏,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奏出流动的音型,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A3: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和声音型,钢琴作急速变奏。音乐变得激烈,好像隐伏着的危险即将出现。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它一开始就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强力度,音色突然阴暗,以描写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A6:为结束段,主题旋律再现,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清晰地再现出歌曲《鳟鱼》的伴奏音型,与乐章开头相呼应,恢复了开始时的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表现了欢畅的情绪。
4、完整欣赏与思考(1)用手势表示出各个段落(2)作曲家用了哪些变奏手法?(音乐要素)
变化旋律
变化节奏
变化调式 变化速度
变化和声
变化音区
四、创作实践
1、设计《蒙古小夜曲》的主题变奏
2、节奏速度的变奏
3、和声变化
五、课堂小结
人生也是一首五重奏,从出生到死亡都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五个阶段,每个人都要品尝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遭遇到的一切,相信痛苦终将会过去,在人生的道路上谱写出自己美好的人生篇章。
第三篇:初中七年级14册音乐教案 鳟鱼五重奏
超级变变变教案
【学情分析】
1.小学十一册中有欣赏《鳟鱼》,所以学生对作品的背景应该有大致了解,对主题也能有些印象。但询问了一些学生后发现,大多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这个作品还是十分陌生。
2.北仑区地处海边,学生对鱼类比较熟悉也比较有感情,对作品比较容易产生共鸣,情感目标也比较容易完成。
3.教材中并没有将变奏曲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内容。学生对“变奏曲”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却不知它的真正含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室内乐、钢琴五重奏等相关音乐知识。技能目标:1.能够简单表述《鳟鱼五重奏》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
2.感受音乐,体会改变音乐要素对乐曲的影响。3.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情感目标:欣赏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学习变奏曲式的一般特点、概念;聆听《鳟鱼五重奏》各段变化。【教学难点】: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情绪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板书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艺术歌曲《鳟鱼》童声合唱版本音乐。
(一)师生问好
1=D-F 1 2 3 4│5│
(师)同学们 好!(生)应老师您 好!
(二)导入新课
1.语言变化(2分钟左右)
“同学们好,我是应老师!”,判断塑造了哪几种形象。正常的声音--女子 浑厚的声音--男子 稚嫩的声音--小孩 慢速、结巴--口吃
问:“同一个人说出的同一句话,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形象呢?” 语调、语速不同。
1.速度的魔力
师:音乐的每一个要素都十分重要,更改了任何一个要素都会使音乐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时音乐会进行到了一个互动环节,台上的演员想和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小的魔术。请你们先欣赏第一个片段,尽量记住它的旋律,并判断它适合在什么场合适用。
(多媒体播放影片《大腕》中“欢快的哀乐”音频。)生:喜庆的场合、开Party„„
师:让我们自己再来感受一下它的情绪。用较快的速度哼唱一遍旋律。
师:那如果我们改变它的速度,将它放慢许多许多倍,会有什么效果呢? 用很慢很慢的速度演唱。
生:死人了!像殡仪馆里放的音乐!像扫墓时放的音乐„„
师:这个旋律本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哀乐,速度十分的慢,居然有人将它的速度提快许多倍,变成了十分喜庆的音乐,出现在了影片《大腕》中。
小结:两段音乐,旋律基本一样,仅仅是速度上的对比,就使我们的作品有了极大的反差,这就是音乐要素的魔力了!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场室内乐专场音乐会。同学们肯定都听说过钢琴音乐会,交响乐音乐会,那请你们猜猜,什么是室内乐呢?
生:室内演奏的音乐„„ 幻灯片出示室内乐知识。
室内乐原指在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的音乐,后引伸为在比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声部只由1人演奏或演唱。
师:欣赏音乐会时要注意不要大声喧哗,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请保持安静。[设计意图]:整节课以欣赏音乐会为线索,引出主要内容《鳟鱼五重奏》及后面的拓展练习。学习音乐会礼仪,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三)新课开展
1.师:来到了音乐厅门口,这是我们发现,这场音乐会的主题居然叫“超级变变变”!太有意思了,不知道它将带给我们哪些精彩的节目!那就让我们先看看节目单。
第一个节目是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幻灯片显示节目名称)“这时,主持人出场介绍作曲家,„„”(幻灯片出示舒伯特的介绍,教师叙述舒伯特简介,背景音乐播放《鳟鱼》童声合唱版本音乐。)
2.《鳟鱼》与《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20岁时创作了艺术歌曲《鳟鱼》,22岁时将它改编成为了室内乐钢琴五重奏。由于第四乐章正是以《鳟鱼》旋律为主题,此作品又称《鳟鱼五重奏》,其中的第四乐章最为著名。
[设计意图]:介绍关于舒伯特和《鳟鱼五重奏》的一些创作背景,方便学生加以学习理解作品。将《鳟鱼》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也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鳟鱼》主题的印象,方便后面的学习。
3.欣赏《鳟鱼》主题并学唱
师:舒伯特在《鳟鱼》作品中十分形象地描述了一条小鳟鱼的生活,它用这几句音乐来代表小鳟鱼,请你们听听,它的旋律是怎么样的,是否优美?
播放《鳟鱼》合唱音乐的第一个片段。
师:听清楚了吗?现在我们再听一遍,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它哼出来。播放《鳟鱼》合唱音乐的第二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介绍作曲家时播放的背景音乐,及现在两次分段 聆听,学生基本能记住《鳟鱼》主题,并对作品情景有了大致了解,为后面寻找变奏奠定基础。
4.初听《鳟鱼五重奏》
(1)师:“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主持人给大家出了道难题:小鳟鱼的音乐旋律你们都记住了吗?等会儿请你们数一数,小鳟鱼都出现了多少次?每次出现给你感觉都一样吗?
老师还有个疑惑,不知同学们是否也注意到,我们这个节目叫作‘五重奏’,那到底是哪五样乐器在演奏呢?就要请同学们欣赏的过程中帮老师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2)播放《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现场演奏录像,幻灯片同时出现三个问题: a.由哪五件乐器在演奏? b.鳟鱼的主题出现了多少次? c.每次主题给你感觉都一样吗?
(欣赏过程中,教师在每次主题出现时坐出鱼儿游的动作,并哼出主题,引导学生发现。在每段音乐中用肢体语言提示不同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关注。)(3)生回答:
a.有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演奏。(中提琴及低音提琴需教师简单介绍一下)
b.出现了5次、6次、7次„„(变奏三用大提琴、低音提琴主奏及变奏四转小调,学生不易听出来。)
c.不一样。时而欢快,时而低沉„„ 5.分段聆听
师:为什么同一条小鳟鱼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不同的感受,哪些东西发生变化了?每次不同音乐情绪下的小鳟鱼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分段聆听,引导学生关注每一次主题出现的时候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速度、音乐情绪等的变化,同时完成课后第二大题的练习。
由小提琴奏出优美的主题,音乐安详愉悦。钢琴高八度弹奏出第一变奏,配以小提琴的加花处理,给人感觉清澈透明,活泼愉快。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情绪变化不大。第三变奏钢琴突然用32分音符作快速变奏,给人感觉不安,暗藏着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浑厚低沉的主题,沉重的 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音乐变得有些不安。第四变奏一开始就全乐器奏出强音和弦,音乐的不安,强弱相间,让人感到小鳟鱼遇到了威胁,至于是什么危险,就由学生自己想象了。第五变奏音乐慢慢沉静下来,却已不再是原来的安详,大提琴低沉的声音使人产生忧伤感。结束段中优美的主题再次出现,再次回到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
(欣赏过程中,我将板书设计成鱼状,主题为鱼头,五次变奏为鱼身,结束段为鱼尾,十分形象,也方便学生理解。)
6.学生挖掘变奏曲一般变奏手法
师:我们的“小鳟鱼”出现了许多次,每次都很不一样。这种主题多次变化反复出现的曲子就是变奏曲,这种曲式也就称为变奏曲式。
现在要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这首《鳟鱼五重奏》每次变奏时,给我们听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那都有哪些东西发生了变化呢?
生:每次主奏乐器不同,不同乐器给人感觉也不同,如小提琴,音色明亮,而大提琴,音色浑厚低沉;
每次速度也有些不太一样,有时快,有时慢; 旋律音有时又点变化; „„
幻灯片介绍常见的变奏手法:一般的变奏手法有装饰变奏、音型变奏、和声变奏等等。另外,还可以在节奏、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四)拓展练习
2.小组创作
师:既然改变音乐要素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现在就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把我们十分熟悉的《小星星》速度,或者节奏,或者其他的音乐要素改变一下,将它改为一首变奏曲。
这时教师要做好示范,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变奏,如,将节奏改为附点;将音区移高或移低;改变它的演唱速度。
给学生2-3分钟准备的时间,教师留意每个小组的进展程度,并适时给予指导。
抽取完成得不错的小组派代表演唱小组创编的小星星变奏曲,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10x班集体创作的《小星星变奏曲》。
(五)课堂小节
师:时间飞快,我们的音乐会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你们知道音乐为什么会如此丰富多彩,为什么会给我们各种各样不同的感受了吗?只有我们平时多留意,就会发现其中变化的奥妙,其乐无穷!【组内评议】
大家首先肯定了整节课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也指出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1.导入还不够精彩。直接提出室内乐,还不够引起学生兴趣。有老师建议是否可以将“欢快的哀乐”放在开头,在课堂一开始就能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
2.在初听作品时,教师口头表述太多了点,在不断地用语言引导学生,是否可以改为在适当的时候用肢体语言引导。
3.教师的语调、动作、神情还不够有感染力,比较平。
4.在分段欣赏时,长达15分作左右画面一直停留在一个幻灯片,容易使学生分心,缺乏兴趣,是否可以在界面上再做得生动一点。在每次主题出现时,幻灯片可以用不同图片、色彩,来表达鳟鱼的形象,这样课堂会更生动形象。
5.在拓展练习《小星星》变奏曲时,对学生变奏手段的引导还不够,导致学生完成得不够理想,变奏手段很单一,还不够丰富。【教学反思】
我作为工作刚满半年的新教师,教学经验少得可怜,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显得十分不成熟。刚开始决定上《鳟鱼五重奏》时,还有些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直到最后把整个课设计下来,很多都得益于几次观摩学习。
3月中旬有幸参加鄞州区的观摩活动,明楼中学应青儿老师的《惊愕交响曲》一课就是以变奏曲为主题。正好与《鳟鱼五重奏》同属一个单元,都是变奏曲,听课时,我就思考,如果我也用变奏曲为主题来上《鳟鱼五重奏》会怎么设计呢,会有什么效果呢?最终,就大胆地敲定这个方案,以日本多年前的综艺节目“超级变变变”为题,进行设计。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时常能感觉到自己存在许多问题,却又不知道问题究竟在哪。通过这次学校里的公开课,让我有了“走出去,亮出来”的机会,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悉心指导,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收获颇多。
第四篇:音乐欣赏《鳟鱼》教案
《鳟鱼》教案
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 孙斯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感受音乐描述的情绪和内容,辅以简单动作表现。
2、通过欣赏,学生知道了钢琴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对其组成乐器有一定认识。
3、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内容有大体了解。
难点:通过演唱,动作等形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教学准备:
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ppt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同学播放三段音乐,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这几段音乐的感受,并且他们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
二、欣赏主题
1、播放《鳟鱼》主题音乐,请你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并且你听到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欢乐的,悠闲的。。。;小提琴)
2、老师为这段音乐加上主人公和环境,(鳟鱼。流动的河水,阳光)请结合着这些人物环境,和你刚刚听到的音乐的情绪,再次听音乐,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最优美的语言告诉老师。
3、再次欣赏主题。
三、哼唱主题
1、出示主题旋律,带同学们用lu简单哼唱。
2、用欢快好听的声音哼唱。
四、欣赏第二段
1、播放第二乐段(第一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和刚刚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音符更多还是更少了(情绪更加的欢乐活泼。音符更加密集,此处出示谱例)
2、结合着这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玩的更加开心了;和同伴们在嬉戏)
3、那么你们觉得小鳟鱼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干嘛呢?(追逐打闹;会跳出水面),那下面我们听一听,在这段音乐当中你能不能听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声音,它一共跳出了几次。
4、同学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情景。
5、简单介绍一下,钢琴和中提琴。
五、欣赏第三段
1、播放第三乐段(第二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与刚刚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情绪更欢乐,音符比第二段还要密集,小鳟鱼们玩得更加的欢乐了)
2、再次播放音乐,同学们有没有听到刚刚我们所哼唱的主题旋律,这个旋律的音色是怎么样的(很低沉),那这个旋律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呢?
3、简单介绍一下大提琴,低音提琴。
4,、师:在小鳟鱼玩得如此开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觉得这预示着什么?(小鳟鱼面临了危险;有渔夫要来捉小鳟鱼了)
六、欣赏第四段
1、播放第四乐段(第三变奏),请问这个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渔夫来了你觉得小鳟鱼此刻正经历着什么?(小鳟鱼在和渔夫挣扎)
2、再次听,你觉得这一段,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忽强忽弱)在强的时候,小鳟鱼在干吗,在弱的时候,小鳟鱼在干什么?
3、用拍手表示小鳟鱼音乐强弱的变化。
七、欣赏第五段
1、播放第五段音乐,从这段音乐当中,你觉得小鳟鱼和渔夫挣扎后,最后的命运如何?(没有逃脱)
2、带同学画相关的旋律线,看看这个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往上往上再往上,随后又落下去了)那么你觉得这样的旋律线表达了一种样的情绪?(小鳟鱼对于世间的留恋和无奈)
八、完整欣赏
完整分段欣赏,请同学说出每段的内容,老师在课件上完整呈现。
九、介绍音乐家及相关背景
1、介绍舒伯特
2、引入主题与变奏的概念。
3、介绍钢琴五重奏
十、欣赏歌曲
为同学们演唱舒伯特歌曲《鳟鱼》,请同学欣赏,同时对整个故事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五篇:九年级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3)教师教唱。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2.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教学过程
1.欣赏《十送红军》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2)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分为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之间有何联系)。(4)再听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歌词,谈谈每段歌词有何不同以及衬词的作用。(5)分小组随录音学唱歌曲(如有条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表演唱)。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请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简要谈谈,教师可展示有关美术作品或播放录像。(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何种情绪?(3)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并讲解“组歌”的概念。(4)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3.欣赏《游击队歌》
(1)简介作者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战士形象?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的(可从旋律特点、节奏型、速度上着手)?
(3)再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以及在歌曲中的作(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主旋律。
4.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油画作品讲解该七言律诗的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中蕴涵的深刻意义。(2)教师示范朗诵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3)播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谈谈歌曲与诗在情绪、思想内容上的联系。
(4)教师示范,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然后请学生朗诵。(5)可让学生分组朗诵,并采用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2.唱歌《当兵的人》。
3.音乐活动:为《当兵的人》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2.小军鼓、大军鼓、三角铁、铃鼓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
3.为《当兵的人》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鲜明节奏。教学过程
1.欣赏《英雄赞歌》
(1)教师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或会唱)这首歌?
(2)教师讲解歌曲的来源,并简单介绍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梗概。(3)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给他们的感受。
(4)播放影片片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塑造的英雄形象。
(5)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谈谈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对歌曲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6)请同学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这首歌,记住主旋律。2.欣赏《再见吧,妈妈》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表现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是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
(3)再听录音,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如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威武。尾声要由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告别母亲、告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尤其要注意旋律中颤音的处理。3.唱歌《当兵的人》
(1)播放录音,请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情绪。(2)教师讲解队列歌曲的特点。
(3)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曲谱,注意唱出节奏重音和切分音。(4)填词演唱歌曲,直至唱熟。
(5)请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可分组进行。(6)请学生练习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队列活动。
(7)请学生分成三组合作表演,一组在钢琴或录音伴奏下,演唱歌曲;一组进行队列活动;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之后可换组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猎人进行曲》。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教学目标
1.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地演唱歌曲,使学生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2.以原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
3.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或播放歌剧《自由射手》录像片段导入新课。
2.采用探究方式师生共同讨论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概况和有关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以及《猎人进行曲》。(启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材料,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3.听赏《猎人进行曲》。
4.学生随伴奏或录音(录像)划拍轻声跟唱《猎人进行曲》。
5.教师围绕音乐表现要素启发学生对《猎人进行曲》音乐艺术形象的表现作用和情感的表达,以及歌曲的进行曲风格进行探讨,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
6.启发学生用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意境。体会《猎人进行曲》在歌剧《自由射手》中的表现意义。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7.学生自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猎人进行曲》伴奏。
8.作业:(1)以《猎人进行曲》为例创编歌词并演唱。(2)背唱《猎人进行曲》曲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睡》。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和《卡门序曲》《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卡门序曲》主题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3.以歌剧《图兰朵》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教学过程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录像片段并聆听《卡门序曲》,师生共同探究歌剧《卡门》的剧情和序曲音乐特点。
2.继续聆听《卡门序曲》,使学生从音乐艺术形象的角度初步领略其艺术魅力,并知道《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剧的内容。结构基本属于回旋曲式。乐曲主部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它来自歌剧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气氛热烈欢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
3.引导学生随音响边划拍边哼唱“节日进行曲”和弦乐主奏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调,使学生体会《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的曲调,与主部音乐“节日进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求学生记住这两首音乐的旋律。
4.教师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剧情,并引导学生聆听《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该序曲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教师可采用边欣赏边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每部分音乐使用的乐器、音乐主题、音乐表现要素表达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序曲音乐的感受和理解。5.学生可随《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划拍哼唱,记住主题。6.欣赏《今夜无人入睡》,简介歌剧《图兰朵》剧情,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并记住《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草》。2.音乐活动:《歌墟问答》。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草》,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歌剧音乐艺术魅力的认识。初步了解中国歌剧发展的沿革。
2.模仿《歌墟问答》创作歌词,并表演“问与答的对唱”,培养表现与创造的能力。教学过程
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五场歌剧《芳草心》片段,介绍剧情并欣赏歌曲《小草》。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带或听伴奏视唱歌曲《小草》的曲谱和歌词。
3.师生共同分析《小草》的音乐表现手段(如调式、节拍、结构、旋律、音乐民族风格及其创作手法等),刻划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境界。4.学生满怀激情地演唱歌曲《小草》。5.教师播放(八场歌舞剧)《刘三姐》片断,重点欣赏《歌墟问答》唱段。
6.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有关《刘三姐》及《歌墟问答》的资料,介绍《刘三姐》围绕着“歌”而展开的剧情,以及涉及的四类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7.启发学生以《歌墟问答》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并分组进行表演。8.师生共同探究中国歌剧的发展脉络。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使学生初步掌握撒尼人音乐在旋律、和声上的特点,并在演唱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了解。
教学过程
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播放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并请学生谈谈歌曲的风格以及它所体现的主题内容。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注意两个声部旋律的不同。
(3)老师教唱曲谱,可先将两个声部分开学,直至两个声部的曲谱都唱熟。唱谱时,注意唱出倚音和衬词的特点。并请学生谈谈倚音和衬词的作用。(4)请学生唱高声部(或低声部),老师弹低声部(或高声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5)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高声部,一组唱低声部,在演唱时注意音准和相互之间的配合。
(6)填词演唱,注意咬字时应将倚音的感觉带出,唱出撒尼音乐的风味。(7)再将学生分组演唱,直至唱熟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放马山歌》。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2.民族乐器葫芦丝、巴乌,图片也可。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放马山歌》,向学生介绍苗族、白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风格。教学过程
1.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在风格上有何不同。(2)老师介绍苗族和白族的风俗习惯、民歌特色。(3)再听音乐,注意歌曲中的民歌色彩,如倚音、长腔、衬词等。
2.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1)播放录音,感受乐曲勾画的情景。
(2)教师提问:是否有人可以听出《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3)教师介绍民族特色乐器葫芦丝和巴乌。
(4)再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思想、音乐风格,并作比较。3.欣赏《放马山歌》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的体裁和主题内容。(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3)再听录音,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
(4)请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衬词“呦哦”在歌曲中的作用?怎样唱才能体现出歌曲的情绪?(5)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伴奏哼唱这首歌曲,要唱出韵味。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赶摆路上》《母女夜话》《苗岭的早晨》。2.学吹竖笛《瑶族舞曲》。3.音乐活动《快乐的罗梭》。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2.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
3.琵琶、阮、月琴等民族乐器的图片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赶摆路上》《母女夜话》《苗岭的早晨》,将少数民族迷人的风情展现在学生面前。
2.学会用竖笛演奏《瑶族舞曲》,体会它与管弦乐《瑶族舞曲》的不同之处。
3.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豪爽性格。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过程
1.欣赏《赶摆路上》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聆听三个声部的不同旋律,感受其和谐的效果。(3)请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2.欣赏《母女夜话》
(1)教师简介作者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什么场景。教师补充。(3)教师介绍《母女夜话》的来源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4)再听录音,引导学生分辨主奏乐器是哪两种?这两种乐器分别代表哪两种形象? 3.欣赏《苗岭的早晨》
(1)聆听录音,请学生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和乐曲的主题思想。(2)再听录音,试着分析乐曲的调式、结构、情绪、风格。
4.学吹竖笛《瑶族舞曲》
(1)播放管弦乐《瑶族舞曲》,使学生感受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和主题旋律,熟悉曲调。(2)请学生谈谈这首乐曲描绘的场景。(3)教师讲解这首乐曲的创作意图、曲式结构。
(4)学生练习吹奏主题旋律,注意旋律的流畅,老师可帮助克服技术难关。(5)请学生谈谈竖笛吹奏的《瑶族舞曲》和管弦乐《瑶族舞曲》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6)让学生练习用三角铁、碰铃按×××|×××|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以此感受乐曲欢快而鲜明的节奏。
(7)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竖笛吹奏,一组用打击乐伴奏,然后互换。5.音乐活动《快乐的罗梭》
(1)播放录音,感受乐曲情绪和主题内容。
(2)再听录音,听辨乐曲的主旋律以及主旋律出现的次数。
(3)请学生说说乐曲中有哪些乐器演奏,教师补充并介绍月琴、阮、琵琶等民族弹(4)请学生随录音哼唱主旋律并记熟。
(5)将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转成两个圈,男外圈女内圈,拍掌扭腰起舞,内圈顺时针、外圈逆时针,男女相对边唱边舞边换对。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啊!中国的土地》。
2.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混声合唱)。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竖笛等。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啊!中国的土地》,感受弱起、三连音等特殊节奏,达到节奏基本准确;感受歌曲表达的中华儿女对祖**亲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2.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情感抒发。教学过程
1.唱歌
(1)可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来观察或听辨歌曲《啊!中国的土地》在节奏上的特点(有三连音、弱起小节、混合拍子等等);也可引导学生通过听赏歌曲的情绪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2)在听赏歌曲《啊!中国的土地》时,可引导学生先在听觉上感受三连音、弱起节奏的特点,然后加以练唱,从理性到感性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特殊节奏的了解。
(3)演唱歌曲,可采用随着伴奏完整地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解决难点;注意提示学生换气的位置。(注意教师在解决难点时,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应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标准,设定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
(4)学生演唱时,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倾听前奏,能达到准确入唱(教师伴奏的提示拍要明确;学生可借助手打拍子或心中默数拍子的方法感受弱起节奏的特点)。(5)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结合范唱或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感)。(6)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演唱,加入打击乐、伴奏、演奏、舞蹈等进行综合性的表演。2.欣赏
(1)听赏混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歌曲演唱形式、歌曲的音乐结构、或从歌曲的表现情绪为切入点引导欣赏。(问:你能听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吗?请你听赏歌曲,如果从情绪来划分,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教师可引导学生随着伴奏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3)学生可以用简单的秧歌舞步为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伴舞;也可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即兴为歌曲伴舞。
(4)复听歌曲,学生可进行歌表演。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啊!中国的土地》。2.欣赏《江南好》、《在田野上》。3.竖笛吹奏《我们的田野》。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啊!中国的土地》。2.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风格的特点。3.提高学生竖笛的演奏技能。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啊!中国的土地》
(1)听赏歌曲,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解决难点--弱起节奏、三连音。(4)完整地演唱歌曲。
2.欣赏《江南好》
(1)简单介绍江南丝竹乐的特点。
2)教师伴奏,学生随琴演唱乐曲的主题(可先放慢速度演唱,待学生稍熟练后再恢复原速演唱)。(3)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江南丝竹乐特点的了解。3.欣赏《在田野上》
(1)视唱或模唱乐曲的主题。
(2)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手法感受《江南好》与《在田野上》在表现手段和表现情绪上的不同。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创作一首与田园有关的抒情散文诗,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动员学生动手,为文学作品选配合适的背景音乐。4.竖笛吹奏《我们的田野》
(1)可引导学生先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以帮助学生了解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2)可先进行指法练习(慢)。(3)解决吹奏时弱起节奏的特点。
(4)了解反复记号的演奏顺序。
(5)完整地演奏乐曲(可进行综合性的表演活动)。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卖玉米饼》。
2.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教学目标
1.背唱《卖玉米饼》。2.通过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了解古巴民歌、巴拉圭民歌的风格及其节奏特点。教学过程
1.唱歌《卖玉米饼》
(1)教师结合画面介绍智利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2)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带《卖玉米饼》,使学生整体了解歌曲的旋律。(3)请学生跟着钢琴或录音带学唱曲谱。(4)请学生填词演唱直至会背唱。
(5)再听录音,请学生细心体会曲调的风格特点。(6)请学生有表情地背唱歌曲。2.欣赏《依内妈妈》
(1)教师介绍古巴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4)老师讲解古巴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6)请学生设计符合歌曲节奏特点的舞蹈动作并表演。3.欣赏《小鸽子》
(1)教师介绍巴拉圭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及其所表现的内容。(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4)老师讲解巴拉圭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第二课时
1.欣赏《小公牛》
(1)教师介绍墨西哥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所表现的内容。(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以及这种节奏所产生的效果。(4)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5)请学生谈谈《依内妈妈》《小鸽子》《小公牛》这三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何异同。2.欣赏《桑巴》
(1)教师介绍“桑巴”的起源、风格特征等。
(2)播放“桑巴舞”录像带,了解该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舞蹈服饰、舞蹈节奏、伴奏乐器的特点。
(3)播放“桑巴”音乐,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打节奏。
(4)请学生根据录像带,学做一、二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跳舞。3.欣赏《拉·昆帕尔西塔》
(1)教师介绍“探戈”的起源、风格特征等。
(2)播放“探戈舞”的录像带,了解该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舞蹈服饰、舞蹈节奏、伴奏乐器的特点。(3)播放《拉·昆帕尔西塔》音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探戈”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打节奏。
(4)请学生根据录像带,学做一、二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跳舞。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2.欣赏《致音乐》《回声》。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有感情地演唱。
2.为《致音乐》写听后感并评奖。
3.通过欣赏《回声》了解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的形式以及人声的魅力,使学生感知并感受,音乐是通过绘声绘色的声音造型,展现大自然的生机,表达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的艺术。教学过程
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1)播放录音,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
(4)在钢琴伴奏下,学唱曲谱,注意分句,速度稍慢。直至唱熟。(5)填词演唱。
(6)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7)跟随录音演唱,注意艺术处理。(8)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合唱。2.欣赏《致音乐》
(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4)再听录音,体会歌曲的速度。
(5)跟随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6)请学生以“音乐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音乐的感受,并评奖。3.欣赏《回声》(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现象?(回声)(2)请学生谈谈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并模仿回声的音响效果。(3)教师讲解有关混声双四部合唱的有关知识。
(4)再听录音,指导学生分析乐谱,在乐谱上将回声部分标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声与微笑》。2.歌表演《同一首歌》。3.音乐擂台。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声与微笑》和歌表演《同一首歌》,作为三年学习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相聚时的欢乐。
2.通过音乐擂台,回忆三年所学的音乐知识,看谁记得又牢又准。教学过程
1.欣赏《歌声与微笑》
(1)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4)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
2.歌表演《同一首歌》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由这首歌曲联想到什么情景?(2)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3)跟着录音全班齐唱这首歌曲。
(4)由同学自由组合,创编舞蹈,为歌曲伴舞。
3.音乐擂台
由教师和学生代表作评委,进行音乐知识竞赛,同学可自由组合参加。竞赛内容包括演唱歌曲、说出乐曲的演奏形式以及歌曲的表演形式等等。评委会可根据各组的表现予以评奖。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三年来所学的知识,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毕业音乐会。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打击乐器、舞蹈道具等。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配合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由学生自己布置场地、确定节目内容、设计节目单。学生可自由组合进行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等。最后由教师组织点评,选出最具创造力、最优秀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