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文字进行装饰》教学设计
《对文字进行装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word中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
使用“菜单”和“工具栏”两种方法为文字设置:字体、字号、字型、下划线、居中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格式菜单和工工具栏中字体。
四、教学工具
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出示示例文档(已经排好版的),问:怎样使文字变得更漂亮?
(二)新课教授
1、请学生把各自的方法演示出来,师补充简介格式工具栏(一般的位置、特点、如桌面上没能格式工具栏应该如何解决——在工具栏或菜单栏上点右键如下图,打上钩的就会显示出来。)
2、让学生进行探究
A、1人或2人合作,确定几个按钮进行研究,不断尝试效果,最后总结出这个按钮的功能。
B、相互学习汇报成果。
3、师进行总结
A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B对工具栏中的各各按扭进行补讲述
(字体:系统中默认一般只会提供几种(4~6种)中文字体,如果想有更多的字体,可以到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字体安装到电脑上,丰富文字形式的编辑。看老师和你们自己的电脑上都装了。字号:word中字号。初号到小八号是由大到小,而5-72号是从小到大的,当这里老师想问一下,还可不可以再大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练习的时个再试)
4、练习 出示幻灯:(内容为古诗《草》)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把标题加粗,字体设为2号,要上下划线、居中
把内容全部设为3号,字体为仿宋。
把内容中的字加粗,倾斜。
字号还能不能再大呢?
5、学生总结:你们刚才在练习中碰到的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第二篇:如何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篇一:如何对教案或教学片段进行评价、补充、建议
最全汇总>>>吉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如何对教案或教学片段进行评价、补充、建议 2016年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已出,笔试已经考完,接下来就是面试了,笔试查询时间是:4月19 日;面试报名:4月19日-4月24日;面试时间为:5月21日-22日;大家记好教师考试的时间段,不要忙着备考而忽略了考试时间。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如何写教学案例点评:
中间点评: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将会达到怎样的效果?
总评如何写:
1、教材简单评析,引用课标要求(一两句)
2、总体概括教学案例突出的特点
3、分点阐述其特点(一两句理论阐述,两三句亮点分析,结合教学案例中的具体做法谈,注意语言简洁,深入浅出,评价客观,不说过激词语,最好能体现归纳能力)
教案或教学片段评价内容方法:
1、评教学目标。
2、评教材处理。
3、评教学程序。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吉林教师资格面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吉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备考
吉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备考 篇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一般应该看教学过程中是否强调了下面四个基本要素,是否解决了三个重要问题? 这四个基本要素是: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局部和环节,又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2.学习特征
3对教学资源的分析
此点必须周密考虑,做出评价设计。做到确定评价对象和目的明确,评价内容和目标必须具体,制定出评价标准。
三个主要问题:
1.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
2.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一节好课的特征必须照顾到教学的十个教学环节: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选择课题和任务;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科内容;阐明教
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专门研究了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1、诊断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共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全面的评价工炸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如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中哪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就学生个人来说,主要是由于智力因素,还是学习动机等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2、激励功能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这是因为,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3.调控功能
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4.教学功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如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它要求学生事先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事后对试题进行分析,又可以确认、澄清和纠正—些观念。
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评价
1、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而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
2、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形式单一,只重知识的传递,只能使学生处于机械训练,被动参与之中。
3、课堂教学过程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逻辑分析—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窒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丧失了自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课堂教学评价的改变
篇三: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
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教学活动。评价的直接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帮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教学认识。经常开展评课,有利于教学问题准确诊断、正确决策和引导,有利于激励教师苦练内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3、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看教学思路设计
1.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
①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只要是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就必然存在一定的基本阶段和格局的顺序,存在一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体现启发性原则。因为它主张的是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这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一个起码标准。
②教学组织能力。模式的选择只决定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框架,而要使教学过程“活”起来,关键要看有效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分为教与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组织。对于课堂教学组织,目前尤其要注重学生学的组织。因为学生的“学”未组织起来,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按照既定的目标进入“状态”,教学目标就不可能较好地达成。演示、视听方法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策略、引出见解的策略、作出结论的策略等等。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讲“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以及西方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等,都强调在启发引导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火候”,讲究教授行为策略。教师的教授行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组织的效果。并且,教师只有讲究教授行为策略,教学工作才可能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享受。
④教学机智与表现力。教学机智即教学活动中的应变力和即时组织力,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能否因势利导而又使教学活动不越轨。教学表现力即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表达力、情感表达力及运用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等。教师只有做到身心一体化的表达,教学要求和教学影响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⑤理论功底与知识面:教师的理论功底,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课后自己说课的理性分析,能否据理“自圆其说”。教师的知识面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根据当时的教学需要,信手拈来相关知识充实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
第三篇:如何对语文阅读课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对语文阅读课进行教学设计?
一、给定材料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二、根据以上材料,拟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导入)教师呈现一张日月潭的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张图片,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一边圆圆的,一边弯弯的”。
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个湖一边圆圆的像太阳,一边弯弯的像月亮,它就是我们祖国宝岛台湾的风景名胜——日月潭,那里不管雨天还是晴天,风景都很美丽。那么今天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台湾,游览日月潭”。
(二)新课讲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查生字词:朦胧、附近、茂盛、建筑、清晰、隐隐约约、仙境,教师检查生字词笔画笔顺读音结构偏旁,重点检查“朦胧”二字。(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认为日月潭在阳光下可以看得很清晰,在雨天的时候也很美丽。通过学生的描述,教师总结本文的大意是日月潭的美景;
2、精读赏析,体验情感
(1)教师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日月潭是在什么地方,名字是怎么来的,风景怎么样?”引导学生概括每一段段意,从学生的描述中可知道第一段描述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第二段说明了日月潭的名称来源,第三段描写日月潭不同环境下的美丽景色。并总结得知本文行文脉络。
(2)教师提问“找找文章当中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划下来?”此时学生将划下以下词语和句子:“朦胧”“隐隐约约”“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日月潭。”“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等。
(3)“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学生再次阅读第三自然段,发现是根据时间顺序进行的,分别描述了清晨、中午、晴天、雨天时候的日月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清晰和朦胧”这对词语的含义。讲解雨天美景时,教师着重讲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把物当成人来写,将事物“人化”,使得描述更加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4)“日月潭的景色如此秀丽,同学们可以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吗”此时学生可能回答风景秀丽、风景如画、山清水秀等词。
(5)“你还参观过哪个家乡美景,说出来与小朋友们分享一下?”引发学生热情和讨论,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再读总结,拓展延伸
针对本节课的新学词汇,进行组词造句。
三、总结
在拟写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时,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先后进行。首先是初步感知,了解文章大意。其次是深入研读,主要了解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感受文章的书写手法,体验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这个部分的内容也是阅读课的精华,是教学设计的亮点所在。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掌握教学设计思路以外,还应当关注表达方式,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进行书写,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第四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太师一附小 张元芝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就今天的这节课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备课在教师职业生活中实在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基本功。备课就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要围绕以下问题设计 一*为什么学
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这就要结合本课对课程标准进行学习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如《摩擦力》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二*“学什么”
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这课是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关于物质世界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知识,认识三大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这就是对教材所处的位置的分析:《摩擦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四课,课标要求认识常见的力,摩擦力是三大力的一种。前三课已经研究了力在哪里,弹力、重力,学生对力有了初步认识,摩擦力与弹力、重力是平行课。对本课内容的分析:本课从宏观出发,引领学生认识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不仅在固体与固体之间,在固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气体之间也可以产生。认识生活中对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的研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根据:‘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 确定;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力的现象。
2、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能先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的研究结果。根据:‘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确定;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理解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阻力)的验证实验
4、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重量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流线型可减小空气中和液体中的阻力。
根据:‘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能够辨证地看待摩擦力。三*如何学、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这需要我们对教材编排思路、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使用那些教学手段及教学仪器,进行分析,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现有水平如何?等
《摩擦力》教材编排思路 教材内容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1)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
首先提出什么是摩擦力。这是概念,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体验从而了解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2)认识阻力----在固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气体之间也可以产生摩擦现象和摩擦力。(3)判断摩擦力的“功”与“过”。目的是说明生活中有时需增大摩擦力,有时需减小摩擦力,也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探究打下伏笔
第二部分: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载体。通过实验指导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表面光滑、粗糙有关、与重量有关、与运动方式(滑动和滚动)有关,阻力的大小与形状有关,流线型可减小空气中和液体中的阻力。分为三层(1)研究固体与固体之间如何减小摩擦力。(2)研究固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气体之间如何减小阻力(3)应用 :讨论有些汽车、火船为什么做成流线型
第三部分: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应用。
重点、难点的分析
重点:认识摩擦力概念,及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阻力的实验
4、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摩擦力及阻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知识的应用
1、研究如何减小摩擦力及阻力的方法并设计实验证明
2、流线型的应用
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
1、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对于设计对比试验已经接触,如小车的运动、摆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已经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已知物体的运动方式包括移动。摆动滚动,对摩擦力略知一二,只知道这个词,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
2、未知的,模糊的知识
什么是摩擦力?学生并不理解,关于阻力只是知道有阻力。并没有深入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更是没有想过,所以很有必要深入、细致研究。教学重点放在认识摩擦力及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3、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动机
对于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基础和技能,学生水平偏好,比较喜欢学习科学的
教学方法:谈话法
观察法
实验法
使用教学手段是观察、实验、亲自体验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教学仪器
测力计、小车、毛巾、实验报告单、钩码、等
四、学的怎么样
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还要通过那些内容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效果评估:
1、通过练习,用手势表示答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实验报告单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小组合作情况
3、通过师生对话,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情况 五*编写教学课时计划
这就是具体的教学流程(详细的教案或简单的教案)这就完成了教学设计工作。
结束语:不知道我的发言对大家是否有所启发,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备课,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教学质量就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会得到培养,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就会落实。
第五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新教师培训材料
推荐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会抱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工作是另外一回事”。他们无法将学到的理论或经验迁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具体表现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即备课和上课,这是新教师首先遇到的问题。要备好一节课,核心是教学设计。那么我们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通俗一点讲,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如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1)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也有的考虑大纲、课标的要求),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对于教材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内心所组织的内容及课堂中由于师生间思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各种现象,都将是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开发,创造性使用。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2.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应该有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等方面。(1)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而传统的教案中,目标的设置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2)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由于教学目标是具体规定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在认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够达到的新水平。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具体明确,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鲜活。二是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新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内容,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结果。(3)教学目标和课堂效益的关系首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目标不宜定得过大,简单明了、切实可行、对准核心才具效益。其次,课堂目标不宜过细,具有关键性、技术性,对准价值意义才是有效益的。第三,课堂目标不宜过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对准情感需求才是有效益的。总之,教学目标设计方法显然是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课题,哪个人都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然而,我们信息技术的目标泛滥化严重,在我们构建自主、有效课堂,重视课堂效益的今天却不得不提醒我们要认真面对这个问题。第一,搞清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写给谁看的,即在自己的教学是不是有所依;第二,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可实现的,即在教学之后学生能不能掌握得到。其实这两点仍然可以归为一点:目标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3.教学策略的设计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学习活动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①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②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③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4)教学媒体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克服旧的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因此,媒体应该也相应地改变以往只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在情景创设、思想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4.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值得我们探讨。(1)过程设计意图现代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
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等等)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我们用图表来展现这种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目的内容呈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
(2)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5.教学设计自我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生成)、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元认知活动。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与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新教师培训材料}0推荐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会抱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工作是另外一回事”。他们无法将学到的理论或经验迁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具体表现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即备课和上课,这是新教师首先遇到的问题。要备好一节课,核心是教学设计。那么我们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通俗一点讲,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如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1)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也有的考虑大纲、课标的要求),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对于教材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内心所组织的内容及课堂中由于师生间思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各种现象,都将是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开发,创造性使用。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2.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应该有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等方面。(1)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而传统的教案中,目标的设置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2)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由于教学目标是具体规定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在认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够达到的新水平。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具体明确,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鲜活。二是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新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内容,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结果。(3)教学目标和课堂效益的关系首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目标不宜定得过大,简单明了、切实可行、对准核心才具效益。其次,课堂目标不宜过细,具有关键性、技术性,对准价值意义才是有效益的。第三,课堂目标不宜过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对准情感需求才是有效益的。总之,教学目标设计方法显然是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课题,哪个人都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然而,我们信息技术的目标泛滥化严重,在我们构建自主、有效课堂,重视课堂效益的今天却不得不提醒我们要认真面对这个问题。第一,搞清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写给谁看的,即在自己的教学是不是有所依;第二,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可实现的,即在教学之后学生能不能掌握得到。其实这两点仍然可以归为一点:目标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3.教学策略的设计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学习活动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①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②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③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4)教学媒体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克服旧的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因此,媒体应该也相应地改变以往只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在情景创设、思想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4.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值得我们探讨。(1)过程设计意图现代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
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等等)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我们用图表来展现这种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目的内容呈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
(2)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5.教学设计自我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生成)、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元认知活动。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与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