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三首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0:1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渔歌三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渔歌三首》。

第一篇:渔歌三首

渔歌三首

【教学目标】

1、背诵《渔歌三首》,理解诗歌的主题。

2、掌握通过比较来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质朴风格、清新气息的词风。

2、了解作者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

3、在比较中鉴赏诗歌。【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纵情山水间是历代许多文人们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柳宗元和张志和来体验一下当渔翁的感受。

柳宗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家。对张志和,我们不大熟悉。他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绝意仕途,隐居江湖。张志和传世之作有《渔父》词五首,但另外四首均被这一首的光辉所掩。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首“风流千古”,自号“烟波钓徒”的张志和也得以千古风流。

“西塞山”,位于今浙江湖州西南。《西吴记》:“湖州磁湖镇道士矶,即张志和所云‘西塞山前’。”白鹭,嘴直而尖,颈长之鸟。鳜鱼,一种名贵的淡水鱼名,口大鳞细,肉鲜美。箬笠,用竹篾或箬叶编成的斗笠。

二、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渔歌三首》,教师正音。

汲 欸 鳜 箬笠 徜徉 脊骨

2、教师配音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渔翁》和《渔父》,并且背诵。

4、思考:

A.《渔翁》和《渔父》中作者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渔翁》中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渔父》中作者描绘了从容自适的渔父,还描绘了一幅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B.《渔翁》是以什么顺序写的?请从诗中找出相应语句映证你的观点。——时间顺序。夜,晓,日出。

C.《渔父》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写了青山,写了绿水,写了渔舟、桃花、白鹭、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有静有动,有时间有空间,还写了一个从容自适、悠然脱俗的渔父。一种高远的情思和清空的意境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深入体验。

1、《渔翁》和《渔父》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渔翁》第一句诗中的“清”字写出了湘水的特点清澈。第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

《渔父》中的渔父是一个具有闲情雅趣、从容自适、淳古淡泊、悠然脱俗、襟抱别具的隐者形象,诗的画面可谓是色彩丰富、色泽鲜明,线条柔和,泼墨写意、浓淡相宜、清丽秀润、自然纯美、诗意盎然,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情思和清空的意境。最主要的是写出了一个归隐渔父或者是渔父式的文人所追求的恬谈闲适的意趣。

四、教师总结:

1、内容总结:

这首诗起句以“西塞山前”确定描写的地点,用“白鹭飞”三字振起词意,使山之静和鹭之飞形成对照映衬。“桃花”点明了季节。桃花开时,流水正涨,当是鱼汛来临。“鳜鱼肥”印证了这一点,使之具体化。鹭在飞,花在放,水在流,鱼在自由地嬉戏,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新鲜、清丽、秀润。于是,“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父也被吸引而至。渔父何以要披蓑戴笠呢?这是因为此时“斜风”刮起,“细雨”飘洒。任其“斜风细雨”,仍是悠然惬意。“不须归”三字是全词的结语,也是点睛之笔。

2、写法总结:

词人以水墨画的笔法,大笔泼墨,画出了一个在青山绿水、鹭白桃红、斜风细雨的背景下,身着箬笠蓑衣而悠然独钓的渔父。而这幅动人的“烟波垂钓图”,正透现出自号为“烟波钓徒”词人的胸中丘壑。所以说,词中描绘的渔父形象,实为词人的自我写照。张志和不满于官场的浑浊,绝意仕途,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过着长期的隐逸生活,寄情愫于大自然。

3、意境总结:

苏轼论王维之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指出高明的诗人,善于在时间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空间中一刹那问的静止状态;而高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既是词人,又是画家,所以他对淡怀逸致的抒发,是诗画相兼的。“不须归”三字意味深长,其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其乐享无拘束生活以终老之心,尽包容于内。而这又体现了禅学之士所追求的自然、闲适和旷达。

4、词风总结:

此词除了具有源自民间文学的质朴风格、清新气息外,还融和着飘逸的禅趣,恬淡的禅怡,有着无穷的诱人魅力。

五、整理回顾,拓展提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

2、谈谈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渔歌三首》

2、任选《渔翁》或《渔父》,把它改写成400字左右的散文,下节课交流。

第二篇:渔歌三首 教学设计 陈丽蓉 编写

渔歌三首 教学设计 陈丽蓉 编写

渔歌三首

【教学目标】

1、背诵《渔歌三首》,理解诗歌的主题。

2、掌握通过比较来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质朴风格、清新气息的词风。

2、了解作者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

3、在比较中鉴赏诗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纵情山水间是历代许多文人们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柳宗元和张志和来体验一下当渔翁的感受。

柳宗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家。对张志和,我们不大熟悉。他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绝意仕途,隐居江湖。张志和传世之作有《渔父》词五首,但另外四首均被这一首的光辉所掩。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首“风流千古”,自号“烟波钓徒”的张志和也得以千古风流。“西塞山”,位于今浙江湖州西南。《西吴记》:“湖州磁湖镇道士矶,即张志和所云„西塞山前'。”白鹭,嘴直而尖,颈长之鸟。鳜鱼,一种名贵的淡水鱼名,口大鳞细,肉鲜美。箬笠,用竹篾或箬叶编成的斗笠。

二、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渔歌三首》,教师正音。汲 欸 鳜 箬笠 徜徉 脊骨

2、教师配音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渔翁》和《渔父》,并且背诵。

4、思考:

A.《渔翁》和《渔父》中作者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渔翁》中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渔父》中作者描绘了从容自适的渔父,还描绘了一幅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B.《渔翁》是以什么顺序写的?请从诗中找出相应语句映证你的观点。——时间顺序。夜,晓,日出。

C.《渔父》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写了青山,写了绿水,写了渔舟、桃花、白鹭、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有静有动,有时间有空间,还写了一个从容自适、悠然脱俗的渔父。一种高远的情思和清空的意境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深入体验。

1、《渔翁》和《渔父》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渔翁》第一句诗中的“清”字写出了湘水的特点清澈。第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

《渔父》中的渔父是一个具有闲情雅趣、从容自适、淳古淡泊、悠然脱俗、襟抱别具的隐者形象,诗的画面可谓是色彩丰富、色泽鲜明,线条柔和,泼墨写意、浓淡相宜、清丽秀润、自然纯美、诗意盎然,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情思和清空的意境。最主要的是写出了一个归隐渔父或者是渔父式的文人所追求的恬谈闲适的意趣。

四、教师总结:

1、内容总结:

这首诗起句以“西塞山前”确定描写的地点,用“白鹭飞”三字振起词意,使山之静和鹭之飞形成对照映衬。“桃花”点明了季节。桃花开时,流水正涨,当是鱼汛来临。“鳜鱼肥”印证了这一点,使之具体化。鹭在飞,花在放,水在流,鱼在自由地嬉戏,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新鲜、清丽、秀润。于是,“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父也被吸引而至。渔父何以要披蓑戴笠呢?这是因为此时“斜风”刮起,“细雨”飘洒。任其“斜风细雨”,仍是悠然惬意。“不须归”三字是全词的结语,也是点睛之笔。

2、写法总结: 词人以水墨画的笔法,大笔泼墨,画出了一个在青山绿水、鹭白桃红、斜风细雨的背景下,身着箬笠蓑衣而悠然独钓的渔父。而这幅动人的“烟波垂钓图”,正透现出自号为“烟波钓徒”词人的胸中丘壑。所以说,词中描绘的渔父形象,实为词人的自我写照。张志和不满于官场的浑浊,绝意仕途,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过着长期的隐逸生活,寄情愫于大自然。

3、意境总结:

苏轼论王维之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指出高明的诗人,善于在时间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空间中一刹那问的静止状态;而高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既是词人,又是画家,所以他对淡怀逸致的抒发,是诗画相兼的。“不须归”三字意味深长,其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其乐享无拘束生活以终老之心,尽包容于内。而这又体现了禅学之士所追求的自然、闲适和旷达。

4、词风总结:

此词除了具有源自民间文学的质朴风格、清新气息外,还融和着飘逸的禅趣,恬淡的禅怡,有着无穷的诱人魅力。

五、整理回顾,拓展提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

2、谈谈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渔歌三首》

2、任选《渔翁》或《渔父》,把它改写成400字左右的散文,下节课交流。

【教学建议】(第2课时)

1.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2.作者简介。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及图片。

3.理解诗歌:(1)内容梳理:

《渔舟唱晚》通过写渔民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人与环境的忧思。

(2)结构梳理:

《渔舟唱晚》描绘美丽自然交代渔人处境眷恋昔日渔歌警示世人(3)特点总结: 《渔舟唱晚》以画作喻,构思全篇,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4. 逐段分析。

(1)学生自己朗读一遍。(2)分段欣赏

a.欣赏第一部分。让学生总结;师补充。

b.欣赏第二部分。让学生总结;师补充。

c.欣赏第三部分。让学生总结;师补充。d.欣赏第四部分。让学生总结;师补充。

4.完整欣赏。

听配乐朗诵;再指一个学生朗诵。

5.拓展比较《渔舟唱晚》《渔翁》和《渔父》三首诗的内容和写法上异同。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涉及的图片、作者图像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文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1.诗文的朗读录音带。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遣词造句的优美,激起学生较快进入情境。

3.课堂需要合作讨论的问题。

课件使用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诗文的含义及意境,从而深入理解诗文的审美特质。

4.补充注释及文学常识简介。

课件使用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资料要求: 1.作者简介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渔翁》作于柳宗元被贬于永州之时。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官柳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唐代词人。张志和肃宗时因事被贬,后遇赦放还,绝意仕途,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渔父》是诗人在今浙江湖州西南垂钓时妙手偶得的作品,表现了诗人隐世的孤傲情操。

姜耕玉,当代诗人。1947年生,江苏苏州人。现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提出《红楼梦》“多重主题”说、“情节主体”说,并对文艺“主题”说提出质疑;90年代发表中国艺术创造“三圆”论与“一”论,并提出“新诗形式重建”等主张。著有《红楼艺境探奇》《艺术与美》《跨世纪中国诗歌描述》《艺术辩证法》,诗集有《我那一片月影》《雪亮的风》,编著有《'92华文诗精选》《20世纪汉语诗选》等。

2.相关的文学常识介绍。3.评析资料

《渔翁》课文简析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流露几分孤寂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脱俗的感觉,似乎象征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的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个渔翁。

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只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则无干;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反常”。但“熟味”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适能传达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为之绿得更其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

(周啸天文,引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渔父》课文简析

前两句写山水风光之美。“西塞山”和“白鹭”是远景,“桃花”“流水”是近景,鳜鱼的肥美则是出于想象。鹭飞、花落、水流、鱼戏,景物活泼、新鲜,语言清丽。渔父为眼前的景色所陶醉,激起了在秀丽的山水间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趣,因此引出后三句对垂钓之乐的描写。“青箬笠,绿蓑衣”,写渔父的装束。“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渔父垂钓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不须归”,正见渔父对山水风光和闲适的垂钓生活陶醉之深。明丽的景物也因笼罩上“斜风细雨”而显得迷蒙淡雅,别有一番意趣。词中的渔父不是在江上辛勤劳动的渔民,而是浪迹江湖、寄情山水的隐士,词表现的是隐士的情怀。

第三篇:《海风·海潮·渔歌》教案

《海风·海潮·渔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审美目标:以版画形式为表现,感受大海的魅力,领略版画简洁、概括、有力的艺术语言。

2、知识目标:学习、探究版画的艺术语言。

3、技能目标:学会刻纸版画的创作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大海及其艺术作品的美感,拥有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

以大海为题材的刻纸版画的创作技法。

三、教学难点:

1、创作构思的把握,情感的表达。

2、画面构图的思考及纸版画拓印技巧。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看大海及海洋生物的图片(幻灯片中有海浪和海鸥的音乐)·激发:“大海美吗?大海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引导:我们站在海边,迎着海风,听到了海浪声、伴随着海鸥的叫声,你的心情是多么的美妙啊!(创设联想的气氛,让学生投入教学情景。)

·语言过渡:大海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惬意的,但是我们每个人对于大海都有不一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海的魅力。

2、课堂发展:

(一)欣赏版画作品(对大海壮观场面及表现大海的版画作品进行欣赏点评): 通过欣赏《海风》、《海静潮初落》、《海滩上的号子》让同学们理解:

① 画面主题是作品的灵魂,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内容,进步的主题起教育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

② 版画是作品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黑白木刻、水印木刻等多种形式,体会其刀味、肌理、色块、印痕等特征; ③ 彩陶上的鱼,是人类祖先表现鱼类的成功探索,作品具有简洁、夸张 质朴等特点,与版画艺术有相通的艺术特征。

(二)简易版画技法介绍:

用黑卡纸进行雕刻具有版画效果的作品

① 将收集的黑卡纸雕刻作品供大家欣赏,启发学生——雕刻的步骤和要领。② 老师亲自示范,增强作品的直观性,更好的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③ 为学生创作提供图片资源,激发灵感。

④ 让学生体会创作的过程,学会利用资源,学会构思,学会创作。

五、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参照现有作品临摹或自主进行纸版画创作。

(2)较高要求:在厚卡纸上进行刀刻,虽然学生不能体会版痕印迹的乐趣,但可做出木刻作品黑白互衬处理的效果。

第四篇:第十五课 鄱湖渔歌

第十五课 鄱湖渔歌

教学目标:

1、了解鄱阳湖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态等相关信息。能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鄱阳湖渔民捕鱼时的欢乐场景。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

3、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绘画中如何传达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让画面搭配得更完善。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媒材来进行制作。

教学用具:水彩笔、废旧纸杯及废旧材料、双面胶、多媒体等。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课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你们知道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在哪吗?

二、新课

对了,就在我们江西的鄱阳湖。鄱阳湖水域辽阔,鱼类品种繁多,湖畔土地肥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你们想到那里去看看吗?

1、看课件

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认识鄱阳湖。观赏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体会渔民的愉悦心情。

2、念儿歌你能编首儿歌描绘这里的景色吗?鄱阳湖水闪银光,渔民摇船捕鱼忙。撒下一网又一网,鲜活的鱼儿装满仓。

3.欣赏优秀范画。线描作品:《鱼儿肥》水粉画作品:《打渔归来》。作品中画了哪些东西?说一说,这两幅画好在哪里?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4、画一画大胆发挥想象力,画一幅“鄱阳湖美景”。评一评看谁的画面“最具创意”?

你们看老师能做出什么?师用剪刀剪出一个小螃蟹,提问: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1、看书中的示意图。1)在纸杯上画

2)把画好的剪下来。想一想,用纸杯还可以做什么?鱼。

2、大家来合作。

老师这有一幅大的“鄱阳湖美景”,请同学们把你们制作的鱼、蟹贴上来,好吗?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你觉得哪只鱼蟹最好看,说一说为什么?

第五篇:葫芦丝演奏曲《渔歌》的教学设计

葫芦丝演奏曲《渔歌》的教学设计

葫芦丝独奏曲《渔歌》是《葫芦丝 巴乌考级曲集》其中8级的曲子之一,《葫芦丝 巴乌考级曲集》由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与葫芦丝、巴乌专家委员会编写的。就《渔歌》从演奏技巧上来说不算太难,但是要吹好这首曲子并不容易,演奏者必须能透彻的理解此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有着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完美的演绎好这一曲目。

乐曲解释

1、作曲家简介

严铁明是我国著名的巴乌演奏家、改革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员,他能演奏葫芦丝、巴乌等近30多种中外乐器。曾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科技奖”,出版过多种唱片、总谱及盒式带等,其传记已列入《世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其创作并演奏的《渔歌》、《春到草原》、《贺哲新歌》等,深受大家喜爱。

2、作曲内容

渔歌属民歌的一种,为打渔者所唱,此曲基本音调来自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音乐,曲调清新动听优美,描写了夕阳西下,湖光水面波光粼粼,金色的晚霞洒在略带雾霭的水乡,渔民打渔归来,欢乐愉快的场面,抒发了边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严铁明老师创作的这首《渔歌》,是巴乌独奏曲中很经典的一首曲目,基本上是巴乌演奏者的必吹。

3、演奏乐器

此曲用巴乌来演奏,也可用大葫芦丝演奏。关于巴乌,民间传颂着这样—个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古时候,有个聋哑人死了母亲,他万分悲痛,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悲哀。有一天,他发现一截带有虫眼的竹子,放在嘴里一吹,发出了低沉悲凉的音响。他想,竹管虫眼能发响,要多挖几个洞呢?于是他用尖刀在竹管上挖了几个等距离的小孔,果 第一页

然发出了抑扬顿挫的音响。他听啊、吹啊,终于用会响的竹管吹出了自己思念母亲的心

情。此后,这种会响的竹管,彝语称非里的乐器就流传下来了。

4、曲式结构

全曲以晨曦(引子)、渔歌、欢唱、跳月、渔歌、远去(尾声)等部分组成,采用了葫芦丝最基本的全按作5的指法。乐曲开始,巴乌奏出辽阔自由的散板引子,旋律优美舒展,展现了美丽的红河风光。然后巴乌以浓郁的哈尼歌调奏出渔歌主题,节奏轻巧,表现了边疆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欢唱是以《渔歌》主题音调变奏发展的。跳月表现的则是红河彝族的欢歌旋舞场景,三拍子和二拍子的交替演奏富于特色,把音乐引向高潮。最后是再现渔歌主题,全曲结束。

5、曲谱特点

这首乐曲运用了波音、叠音、依音和滑音技巧,加上腹颤音、虚指颤音的参与,使得此曲洋溢着浓郁的哈尼风味。

6、演奏技巧(1)、乐曲的第一部分(引子)。吹奏引子,要适度控制好气息,腹颤音不宜太过,要自然流畅,要把渔村晨曦时的宁静、悠远的意境表现出来,逐渐拉开捕鱼的帷幕。

(2)、乐曲的第二部分(行板),表现了渔民捕鱼时的快乐心情。行板开始至第23小节处,吹奏这一部分要注意速度的变化,要求舌头、手指富有弹性,重点处是第37小节开始,要吹奏的跳跃、充满活力。

(3)、乐曲的第三部分(小快板),刻画了渔民轻歌曼舞、俏皮嬉闹的场景。吹奏这一段时的气息强弱要适中(把强音留给高潮),第77小节开始,要求轻快、跳跃,第85小节的35 55 | 53 4 | 和第89小节处的12 22| 52 2 | 要求吹得非常有感性,用恰到好处的气滑音,吹奏出小跳跃律动。第84小节处和第92小节处的强音部分要有所表现。

(4)、乐曲的第四部分(快板),从第108小节开始到第116小节,这一段的快板活泼优美,奏出了渔民对新生活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乐曲采用3/4/、2/4节拍交替演奏,在吹奏时要注意节奏的处理,然后在117小节到第121小节处,注意吐音和波音的灵活运用,把握好休止符的时值,力求音乐表现激情、热烈。

(5)、乐曲的第五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这一部分的演奏要更加热烈,打音要清晰有力度,结

束时要求干净有力,气息加强。第二页

教学方法

(1)、首先让学生欣赏名家演奏的示范曲,激发学生对乐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用心体会演奏家完美的演奏技巧。

(2)、向学生讲解乐曲的内容、风格特点、曲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要表现的内涵、意境。

(3)、老师现场示范演奏并分局分段进行吹奏技巧的分析。

(4)、安排学生唱谱、吹奏,并就吹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5)、辅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强化打音、叠音、滑音、腹颤音等基本功的练习。

(6)、学生现场吹奏(清吹),相互交流心得。重点辅导接受能力稍慢一点的学生。

(7)、指导学生学习合伴奏音乐演奏。

(8)、再次欣赏名家演奏示范,对照示范找差距,并作讲评、总结。

教学中特别注意的问题

(1)、吹奏《渔歌》需要学习者有比较扎实的葫芦丝基本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重点是正确的呼吸、气息的运用以及手指的灵活。

(2)、《渔歌》对恰到好处的运用强弱、快慢的对比要求比较高,手指与气息、舌头的配和要完美,指导学生练习时要强调良好的乐感,准确理解乐曲刻意表现的音乐形象和意境,把握节奏,快板不宜“抢”,慢板不宜“拖”。

(3)、《渔歌》可用G调的葫芦丝演奏,也可用F调葫芦丝演奏,如用巴乌来演奏此曲,意境更深,韵味更浓。

(4)、此曲的重难点在快板部分,只要把这一段突破,从技巧上来说就能顺畅的演奏下来。在这一部分里关键是吐音、波音的演奏。演奏此曲还要注意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根据曲谱的提示来掌握,分别由三个不同的速度,一是中速,二是激情的,三是热烈的。我们根据这三组情感文字的提示来调整音乐进行的速度。

下载渔歌三首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渔歌三首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三首(精选)

    《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古诗词三首

    23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田、箬笠”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我要读课文,体会诗词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

    1 古诗词三首 1、《望洞庭》一诗中,刘禹锡用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迷人山水:“潭面无风镜未磨”把 比作 ,写出了 ;“白银盘里一青螺”把 比作 ,把 比作 ,写出了......

    《歌词三首》

    刘春芳 课 题:歌词三首 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 4、诵读学唱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歌词,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三首......

    古诗词三首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泊船瓜洲》 一、导入: 我们一定从小就能背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的,古往今来,游子思乡,叶落归根,人们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再......

    古诗词三首

    年 月日 做完总共用了分钟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老奶奶告诫我说:"摘(zai)桃容易栽(zhāi)桃难啊!" B.他似(sì)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

    古诗三首[合集]

    古诗三首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百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