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词三首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泊船瓜洲》
一、导入:
我们一定从小就能背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的,古往今来,游子思乡,叶落归根,人们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打开教科书,我们要学习哪三篇古诗词?
二、新授。
1、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王安石,原籍江西临川,他曾经做过北宋时期的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2、请大家读读题目,看看你们能知道什么。(泊,停泊。这首诗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时写的。)
3、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指正:间:jian,间隔。画图说明瓜洲和京口的“间”)
齐读古诗。
4、再读古诗,借着书下的注释把诗句意思读明白。
指名说读懂了什么。(学生说意思)
师: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几个地方?(三个)距离呢?(一水间,数重山)
京口和钟山这样近,这和作者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联系下文的意思想想看。下文是什么意思呢?(春风又把江南吹绿了,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
诗人想回哪儿?(钟山)
(师画图:钟山)王安石的原籍是江西的临川,钟山在这儿,王安石的父亲在钟山(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做过官,王安石从小就在钟山长大的,所以他对这里有非常浓厚的感情。可以说钟山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5、(指着图)这三个地方这么近,诗人在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家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指名读。指名再读。
6、刚才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们觉得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吟诵这首诗。在你们的想象中,诗人又是站在哪里,看着什么地方吟诵这首诗。(春天的夜晚;站在船头,向钟山方向)
师:在这明月之夜,诗人走出船舱,站在船头向对岸眺望。对岸就是京口。诗人想到的是什么呢?此时春风把江南吹绿了,看到此时的情形,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起自己的家乡,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开满了花,再加上故乡那一轮明月,诗人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呀。)
山清水秀,到处是充满生机的绿色,诗人是用哪一句写下来的呢?(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一句中你们觉得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再读读这一句,把你眼中,心中的绿意读出来。(齐读)
师:一个绿字,却有这么丰富的含义。你们知道吗,关于这个绿字还有一个故事,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书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们感受最深是什么?(王安石的认真;文章要修改)为一个字要修改十几次,正是因为这样,王安石成了优秀的诗人,文学家。这首诗因此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更被人们所赞赏。
让我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读读这句。(齐读;指几位生读)
三、主题升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中表达的正是游子牵挂故土,难以离去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读这首诗,试着背诵下来。
指名背诵。
二、《秋思》
一、情景创设,引入乡愁
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思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自读自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朗读,交流体会情感。(指几生读;齐读;师范读;师生互读;)
3)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三、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1、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秋风看得见吗?(看不见)作者看见的是什么?(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2、张籍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生介绍张籍)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3.远在他乡,惟有家书以慰藉思乡之情。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生诵读。(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结语: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4.信写好了,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诗人把信打开几次?(一次,两次,三次„„)
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
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三《长相思》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让我们走进本组以“思念故乡”为主题的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吧!(出示导语中的阅读提示: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者事情表达出来的。)
3、今天我们先学习《
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
4、解题、质疑:
⑴ “相思”什么意思?(思念)⑵ “长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读题)⑶ 这首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关,祭祀长白山的途中写的。
⑷ 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相思谁?为什么相思?怎样相思?为什么长相思?)(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探究价值,我们一起走进词中探索吧)
二、初读《长相思》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提醒读音的词语:聒 更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另一个读音是什么?怎么组词? ⑴ 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⑵ 理解“风一更,雪一更”。⑶ 小结学法。
3、指名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后学生评价。)师: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节奏才能把词读有板有眼。
4、指名读,评价并讲明该怎样停顿:(出示词,划出节奏)齐读。上下阙的停顿。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要是了解了词的内容,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投入,更有韵味。(回顾质疑的问题)
三、读懂《长相思》
师:好!?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释,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默读《长相思》。
(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1、师:相思谁?从哪里知道?
2、师:作者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和亲人呢?(板书)生:作者远离家乡。
师: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从哪里知道?(指名多位学生回答)师小结:他身在山海关、高山上、岸边、船上、帐篷里。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师:想象行军队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从词中你知道什么? 生:“风一更,雪一更”知道天气恶劣。(课件)过渡: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
3、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睡不着,心碎了)题目中哪个字体现了?这就是相思前要加一个“长”的原因了。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想故园。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师:身在征途,心想故园。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放背景音乐。)
4、想象词的意境: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画面,仿佛看到了他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画面。看,在这风雪交加的的夜晚,他来到帐篷外,他在看什么?想什么呢?(指导看图)
5、想象作者故园的情景:
师导: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师: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家庭及兴趣,特长)师:了解了纳兰性德的这些情况,让我们展开想象:作者在故园白天可能朋友做什么?晚上可能和家人做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出示)(学生写片段。)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师:多么温馨,多么快乐,多么美好的生活呀!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没有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故园的宁静,没有家乡的温暖,在这里有的只是──(师范读《长相思》)师:在这里,没有与志趣相投朋友骑着骏马到野外打猎的舒畅,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师:在这里没有在暖暖的灯光下与家人一起聊天的温馨,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指名读《长相思》)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学生齐读)
四、拓展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师:好!同学们,你们道出纳兰性德的心声。(板书:心系祖国)这个问题纳兰性德也曾问自己,就在这次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1、理解大意。(你知道他在问什么吗?)
2、纳兰性德“轻离别”吗?从词中哪里看出不是轻离别? 师: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妻子、孩子、父母、兄弟)
3、学生扮演各种角色问纳兰性德,并且用“夫”“儿”“父”等代替“君”。
生: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孩子你问。生: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成──(学生说问“夫”)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他的兄弟,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读。生齐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纳兰性德不是轻离别呀!他也舍不得离开亲人啊!但是他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责任重大,他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师:长相思呀长相思,为了他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师:(看板书)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师:让我们跟随纳兰性德一起走出帐篷,眺望远方的故乡,深情地吟诵。
(齐读《长相思》)
五、作业
1、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
2、以《长相思》为内容,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园 心系祖国
第二篇:古诗词三首(精选)
《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一、课前预习:
1、我要将古诗多读几次,并了解这些字的正确读音。
一水间()
数重山()
照我还()
2、我认识了诗人王安石:
3、我要将本课的生字多写几次。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我来解题:《泊船瓜洲》
2、你能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关系吗?
3、诗人所在的瓜洲与他的故乡钟山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4、你怎么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字说明了什么?
5、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检测反馈:
1、解释词语意思:
一水间:
数重山:
照我还:
2、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以换成:()、()、()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更让我们想象到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我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秋思》,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我能通过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一、课前预习:
1、我要将古诗多读几次,并了解这些字的正确读音。
意万重(zhòng chóng)
行(xíng háng)人
临(líng lín)发(fā fà)
2、我认识了诗人张籍:
3、我要将本课的生字多写几次。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我来解题:《秋思》
2、你能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说说古诗的意思吗?
3、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揣摩表达情感的方式。
(1)想一想诗人在洛阳城里还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景象?(2)他要给家乡的亲人写封信,他会写些什么呢?(3)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三、检测反馈:
1、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3、《秋思》一诗,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描写,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请你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内
容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字正腔圆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我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了解古典诗词的特殊韵味。
3、我能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学习重、难点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念之情。
一、课前预习:
1、我能正确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2、课前先知道:
《长相思》是一首词。词是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两阕(quâ)。词的调子名称叫作“词牌”,“长相思”就是词牌名。
二、合作探究:
1、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的意思。
2、朗读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3、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巧妙地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三、检测反馈:
1、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读读背背想想,完成下列作业。(1)《泊船瓜洲》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2)《秋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3)《长相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2、下列诗句也表达了浓浓的乡愁,写一写诗人的乡愁是由什么事物引发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
第三篇: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田、箬笠”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我要读课文,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我要养成课外主动积累古诗词的良好习惯。从中我体会到了。(4)《乡村四月》这道诗作者主要描写了
的景象;前两句写,后两句写,整首诗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表现出诗人对 的赞美。
2、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完成下列习题。
(1)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
学法提示: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手中的工具书,体会诗词的内容。
一、自学探究
1、我能正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蚕. 昼. 耘. 绩. 塞. 箬. 笠. 鹭. 蓑.
2、我能区别形近字组词。
塞()箬()蓑()耕()赛()笠()衰()耘()
二、合作交流
1、学习《乡村四月》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下列习题。
绿: 白: 山原: 川: 子规: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诗句意思:
。从中我知道了
(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里的“闲”的意思:,“了”的意思: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诗句意思:
(2)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词句意思:
三、达标检测
1、根据要求填诗句。
A、我能从“。”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B、我能从“。”想象出小孩在树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C、我能从“。”感受到桃花流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2、学习三首诗词,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点,都是描写
第四篇: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1、《望洞庭》一诗中,刘禹锡用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迷人山水:“潭面无风镜未磨”把 比作,写出了
;“白银盘里一青螺”把 比作,把 比作,写出了。其实在古诗中,比喻是诗人常用的写法。如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把 比作,写出了。我们也曾经学过这样的诗句:。桂林山水
1、想想下面两个词在构词上有什么规律,请照样子再写几个。
水平如镜 红叶似火 然后展开想象,用30个左右的文字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具体。
2、先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仿写句子。
例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①校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 ;
校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 ; 校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②,,例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像,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①天上的火烧云真神啊,一朵朵千姿百态,色彩斑谰,像
,像,像,让人看了觉得眼花缭乱,恍恍惚惚的。
②,记金华的双龙洞
1、仿写句子。
①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②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设问的写法,具体写出了船的小,孔隙的窄。)
③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把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表现出了孔隙的狭窄)
2、课文是 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他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了 的洞口和 的外洞,再写通过 的孔隙来到 的内洞,最后写出洞。他善于抓住 用几句具体的话来描述,值得我们借鉴。
4* 七月的天山
1、按要求写句子。
① 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想想这样写好在哪里。②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③ 照样子写句子。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2、仿照《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七月天山的雪水、森林或野花。中彩那天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梦寐以求”的意思是,父亲“梦寐以求”的是
,因为。“如愿以偿”的意思是。然而让我 的是,当父亲如愿以偿中了彩之后,却还是闷闷不乐,那是因为。后来,父亲打电话让库伯先生把车开走了。虽然没有了车,但我却认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候,那是因为我真正理解了母亲所说的那句话:“。”
2、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把那辆奔驰汽车开走了,“我们”全家人当时表现如何,请展开想象写下来。
父亲:
母亲: 我: :
6* 万年牢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父亲制作的糖葫芦被人称作“万年牢”,那是因为。
父亲做生意也被人称作是“万年牢”,那是因为。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教育我。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尊严
1、根据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哈默始终认为:“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得到的才是报酬。” 所以,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 的他面前时,他仰起头,地问:“。
当听说没什么活儿需要他做时,他的目光,他的喉结,地说:“。”
当杰克逊大叔让他吃完了饭,再派活给他时,他站起来 地说:“!”
最后,当他为杰克逊大叔捶了背之后,才接过食物。
学了这个故事,我们感受到哈默是个 的人,因为。
2、照样子,写句子。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个电话,是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毅然抉择的勇气。
真诚是什么? 尊严是什么?
8* 将心比心
1、“将心比心”这个成语选自《万善集》,意思是。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我还知道有句格言(或谚语)和这个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2、照样子写句子。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第9课 自然之道
1.课文里用了很多表示数量多的四字词语,请找出来,并试着用2个以上的词语描写一个集会场景。
四字词语:争先恐后
集会的场景: 2.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件事是指,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循“自然之道”。那么,“自然之道”其实指的是 的意思。
第10课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读课文填空:
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后来,黄河发生变化,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是因为(概括回答)。治理黄河,最关键的是。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
1.读课文填空:
课文告诉我们,蝙蝠利用 来探路,飞机利用 来探路,这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是,二是,三是。2.根据本课的学习,结合下一课课文内容,填一填:
人们从蝙蝠夜间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 ;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 ;从 得到启示,;
; ;研究生物的奇特本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征服自然。
第12课 大自然的启示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林务官没有打扫森林前,森林的灌木丛,林中杂草,枯枝败叶。护林工人“打扫”干净后,森林面貌顿时发生了 的改观:。几年后。
2.课文第4自然段以设问来过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中的“这”指的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13课 夜莺的歌声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夜莺的歌声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请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边读边体会,每一次描写的意思是什么?
(1)句子
含义(2)句子
含义(3)句子
含义(4)句子
含义 3.“森林越来越密。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这句景物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你会用这种手法,把静物写成动的姿态吗?请写一写。
第14课 小英雄雨来
1.请用“小标题”和“间接语言概括”两种方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1)小标题(2)小标题(3)小标题(4)小标题(5)小标题(6)小标题 2.默读每部分课文,挑选最有代表性的语句填空:
雨来是个()的孩子,当妈妈追他的时候,他“
”;雨来还是个()的孩子,当他去上夜校的时候,他“ ”;雨来是个()的孩子,当掩护李叔叔的时候,他“ ”;雨来是个()的孩子,当鬼子逼问的时候,他“ ”;雨来是个()的孩子,当鬼子要枪毙他的时候,“ ”。请你用一句话写一写雨来在你心里的印象:,请你写写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
第15课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课文是一个()写给()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雷利在信中写了三个内容:。
第16课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春天”的意思是
,孩子们可以,可以,可以。
2.读了课文,再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补写:
蔚蓝色的大海,本来,可是。金黄色的沙漠,本来,可是。蓝得发黑的夜空,本来,可是。绿茵茵的草地,本来,可是。,本来,可是。
17触摸春天
1、佳句积累》(1)描写春天的句子
(2)作者联想的句子
(3)告诉我们道理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1)本文的主人公叫,她虽然是一个盲童,但是她却能在
;她竟然还能用双手
。更让人惊叹的是她又,她好像。安静真是个 的女孩。
(2)读完课文,我想对安静说:
18*永生的眼睛
1、摘录文中父亲教育“我”的一句话。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琳达·里弗斯。她14岁那年对于
这件事感到不明白、不理解。后来,在父亲的教诲下她渐渐理解了。成年以后,她对于父亲 的行为也很支持。而真正让她骄傲的是。
这真是了不起的一家人,因为他们懂得,自己的生命结束了,但身体的眼睛角膜可以,可以,可以。我们也为他们这种 的崇高品质而感动。生命 生命
1、摘录文中对我们有启示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所写,通过、、这三个事例,来告诉人们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一定要
20*花的勇气
1、冯骥才对花的描写是那么的传神,请你摘录下来。
(1)
(2)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作者在维也纳最初看到草地时,感到,因为。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感到,因为。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因为。乡下人家
1、文中有很多用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句子,请你摘录下来。
(1)写笋的:
(2)写鸡的:
(3)写鸭的:
(4)写鸟的:
(5)写蜘蛛的:
2、拓展练笔。
(1)文中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 的风景。”可惜,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能想象乡下人家的冬天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吗?请你把它写下来。
(2)仿照课文的段落描写,结合自己的想象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22*牧场之国
1、文中对动物的描写都用上了拟人的手法,把这样的句子摘录下来。
2、读课文后完成下面的一段话。
荷兰真可称得上是牧场之国。你看,在一条条运河的低地上,;在一天天运河之间,;在绿色的草原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古诗词三首
1、请你结合《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填空。
四月的乡村,人们是多么忙碌。男人们有的在田里,有的在田里 ;妇女们有的在,有的在 ;孩子们也没闲着,有的,有的。真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村庄儿女各当家”啊!
2、结合想象,把《渔歌子》这首诗所描写的情景用现代文写下来,字数200左右。
24*麦哨
1、先补充句子再仿写句子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犹如。(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 ;黑白相间的,长出了
;雪白的,结出了。谢了,出了 ; 谢了,出了 ; 谢了,出了。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请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遵循——()特殊——()谬论——()相信——()课文中还有多对反义词,请你找一找,写在下面。
()——()()——()()——()
2、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他经过严密思考后发现了亚里士多德话里的疑点,请你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把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写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填空。
当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
26、全神贯注
1、作者对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请从文中摘录一些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语句。
语言:
神态:
动作:
2、“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读着这一个句子,你能想到在这一段时间里,罗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大胆发挥你的想象,补写出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
3、请你仔细观察同学们认真读书时的画面,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注意重点刻划同学们的神态、动作、语调等。
27、鱼游到了纸上
1、文中有一些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细致传神。我们可以把它们抄下来,好好体会体会。
外貌: 看鱼: 画鱼: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也看着那位青年画鱼,你会怎么想,怎么说?你看到围观的人又有怎样的神情,他们又在说些什么。请试着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28、父亲的菜园
1、因为这块菜园,所以作者称它为“父亲的菜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就是这样一个 的人。
2、想象写话:“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请你想象一下,会出现怎样感人的一幕呢?
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寓言两则
1、纪昌后来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因为飞卫教他时没有急着让他,而是要他。等练好了眼力,才教他开弓放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另外,对学习结果也很重要。
2、学了《扁鹊治病》,我知道恶病的发展是从 到 最后到,皮肤病 可以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可以治好;发展到肠胃 可以治好;深入骨髓,只能。蔡桓公的悲剧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3、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又会怎么说?请用《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段话。
30文成公主进藏
1、《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传说,极富神奇色彩,请你从课文中找出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描写。
2、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1普罗米修斯
1、从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自从有了火,人们。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普罗米修斯从 那里盗取了火种。
2、仿写句子: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他既不能,也不能。
3、学了《普罗米修斯》,我们为普罗米修斯的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你怎样评价普罗米修斯的功绩呢?请写一写。
渔夫的故事
1、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请你摘抄下来,并选择3个以上写一段话。
摘抄:
写话:
2、填空并仿写句子。
魔鬼,头像,手像,腿像,口像,牙齿像,鼻孔像,眼睛像,样子非常凶恶。
3、渔夫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表现在哪里?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写下来。
第五篇:古诗词三首
****年**月**日
做完总共用了
分钟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老奶奶告诫我说:“摘(zai)桃容易栽(zhāi)桃难啊!”
B.他似(sì)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似(shì)的站在那儿。
C.音乐(lè)给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yuè)。
D.小菊做的飞机模(mú)型精致极了,跟真的一模(mó)一样。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2分)()
A.赤橙黄绿清兰紫,谁持采炼当空午?
B.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河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泄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贱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振耳欲聋。
C.一家外国报纸清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D.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下列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火把花》这篇文章很深,不好理解。
②这口井很深,人们打水十分吃力。
B.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中国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
C.①他爷爷与地主老财有着深仇大恨。
②我们对老张的遭遇深表同情。
D.①花言巧语迷惑不了头脑清醒的人。
②这个百花齐放的季节是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B.安徒生的作者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C.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姑娘们跳起了动听的舞蹈。
D.大地把太阳照得一片通红。
5、下列句子说得最委婉的一项是(2分)()
A.怎么不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给我用?
B.快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拿给我用!
C.你为什么不把《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给我用呢?
D.能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借给我用一下吗?
6、下列句子表意准确、简明、连贯的一项是(2分)()
A.我要尽快早日报答母亲对我的母爱。
B.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很快进步了。
C.围绕中心选材,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7、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则平静地站在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B.“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C.郑板桥是清代一位有名的书画家。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
D.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8、下列和所给例句修辞方法同类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天亮时才发现,我们俩已经成了泥人。
A.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B.红安养育了223位将军,两任国家主席。
C.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D.昨天我遇见那个小光头了。
9、数量从“1”增加到“9”和从“9”减少到“1”,下列对二者的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增加了8倍,减少其9分之8
B.增加了9倍,减少了8
C.增加了9倍,减少了9分之8
D.增加到9倍,减少了8倍
10、下列文字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A.一儿曰:“日初出大余车盖,级日中,则如盆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虽与之俱学,佛若之矣。
C.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D.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11、在下面的括号里分别填进一个“叫”的同义词。(4分)
虎()
马()
犬()
狮()
狼()
蝉()
猿()
羊()
12、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分别填到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3分)
地震是自然□□中对人类□□最大的□□之一。
(备选词语:危害灾难灾害)
13、读句子,回答问题。(3分)
A.这里产的蜜桔,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
B.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
(1)A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桔重还是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远,还是说距离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将原句中加点的部分各改动一个字,使其中数字所表示的轻重、远近与原句意思相反。
A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B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0分)
坟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 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 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 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4、从体裁来看,本文属于(2分)()
A.童话
B.小说
C.寓言
15、给本文配一个恰当的标题是(2分)()
A.叹息
B.大人物和小人物
C.蚊子和狮子
16、文章运用了(A.拟人B.夸张C.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A.外貌动作B.语言动作C.心理活动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中心。(2分)
17、文中两次写到蚊子吹喇叭。
(1)第一次吹喇叭是因为(1分)()
A.心中无底,借此鼓气
B.藐视强敌,勇敢出击
C.迷惑强敌,制造战机
D.虚张声势,吓唬强敌
(2)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1分)()
A.战斗之余,习惯吹奏
B.战胜强敌,得意忘形
C.鼓足勇气,准备再战
D.嘲笑强敌,再接再厉
18、这种打败大人物的人却被小人物打败,原因是(2分)()
A.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头脑灵活,机智勇敢;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被胜利冲昏头脑,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B.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勇猛善战;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不可一世,疏于防范,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C.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深知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会麻痹大意,意外地被小人物打败。
D.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能以已之长克敌之短;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容易产生骄傲情绪,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二)(30分)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见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时,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表演潜水了。”
19、请在文段方框处填上恰当的标点。(3分)20、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掩盖-()
惊奇-()
2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A.声音延续
B.解释说明
C.意思转折
2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2分)()
A.意思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话语突然停止
23、“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句中“没”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前一个“没”字的意思是□□;后一个“没”字的意思是□□。(2分)
24、“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2分)
25、“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句中“这办法”是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则寓言刻画小猫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3分)()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27、本文的写作顺序是(3分)()
A.先总后分
B.总分总
C.先分后总
2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3分)()
A.做人要乐于助人,不能无动于衷,见死不救。
B.做人要真心待人,不能自作聪明,瞎乱猜测。
C.做人要诚信实在,不要文过饰非,自欺欺人。
D.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要固执己见,狂妄自傲。
30、小猫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作文(30分)
这边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