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词三首学案
《古诗词三首》学教方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预习指导
1.预习《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2.预习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诗词背景等知识。
(2)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将古诗词读正确,并且要写一写这里面你不认识或认为不好写的字。
(3)划出有疑问的地方,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4)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试着自己翻译一下诗句。
3.达成目标:将三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正确书写生字。能大致说出文章大意。
相关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意向简括,气骨桀骜;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敬亭山 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 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纳长江洪水,并于城陵矶注入长江,对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
三、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
(二).重申目标
(三).我学我会 1.独坐敬亭山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2.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3.忆江南
●总结上面的学习方法读课文,理解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研讨展示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五)检测评价
四、知识拓展
●《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 其一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交流课外积累
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桂林山水》学教方案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我将通过读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我还可以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预习指导
1.请同学们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初读文章,划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2.然后将课文读正确后在课文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初读感言。
3.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或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句子写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感受或疑问。4.你要达到的目标是:
(1)熟读课文,朗读课文时不丢字,不错字。
(2)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能够简单的概括内容。(3)读书有自己的见解,或是感受,或是疑问,要有记录。
(4)能对课文的生字词和优美词语正确读写,听写最多不能错两个。
课文脉络
三、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
(二).重申目标
(三).我学我会
1.检查预习情况 2.总结预习情况 3.朗读感悟
(1)展示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内轮流朗读,相互评读.帮助正音和顺句。(3)师生引读。
(4)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小组的其他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补充)。4.理清文章思路
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察觉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能不能给课文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②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列提纲。②归纳。
5.根据上述提纲练习背诵
(四).研讨展示
1.质疑问难:请同学们从字词的理解、文章的表达等方面提出疑问。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
问题: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
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学生相互交流。
点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4.积累和运用
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②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背诵课文。
(五).检测评价
四、知识拓展
相关链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由于石灰岩地形发育,加上地下水的溶蚀,使桂林诸山平地拔起,奇峰罗列,犹如竹笋、翠屏、巨象、骆驼等,形象万千,景色秀丽,尤以象鼻山最为酷肖。桂林山多岩洞,洞内由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各种景物,奇状异态,琳琅满目。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与西来的阳江汇合,流水清澈,游鱼可数,像玉带般旋绕城区。桂林之阳朔沿江一带,群山峭拔,绿水迂回,青山腹水,景色清幽,构成长达百里的美丽图画。
桂林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为桂林山水写下了赞美之词,留下两千多件石刻题记,使桂林的山水同时成为珍贵的文物宝库。
《乡下人家》学案
西山底学校
王清梅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重点词语感受乡村生活和谐。
3、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学习难点:
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小诗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诗,想象画面: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鸡儿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家人露天晚餐,夕阳鸟儿如画,虫儿轻声吟唱,最美乡下人家。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自定目标,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1、乡下人家是什么样的?
2、乡下人家有什么特点?
3、你最喜欢乡下人家哪一点?
三、合作交流,重点指导。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A、(课件)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体会“探”字,并感受拟人句的写法。
B、(课件)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体会“朴素”“华丽”的迷人景色,感情朗读并进行背诵积累。
C、(课件)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体会“天高地阔”乡下人家和谐的生活。
四、图片欣赏,升华情感。
五、感悟特色,自由练笔。
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描写一段我们自己的生活场景。
六、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读诗:
一锄一锹一豆一苗,一花一果一汗一笑,一季一景一家一貌,一餐一觉一暮一朝。
2、推荐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第二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学科
四语下
学生姓名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六单元 班
级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桑蚕、耕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3.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积累中华经典古诗词,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学习重难点:
1.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2.难点:学生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词,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时间:
3课时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学《乡村四月》(第一课时使用)
(一)自学连接:
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 山原/ 白/ 满川,子规/ 声里/ 雨如烟。乡村/ 四月/ 闲人/ 少,才了/ 桑蚕/ 又/ 插田。
(三)解读古诗。(参照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四)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自学自查。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话写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 季节的美景图。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从“ ”“ ”这两个字。
3.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六)背诵《乡村四月》。
二、自学《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使用)
(一)自学连接:
简介诗人及背景。【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范成大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读书非常勤奋。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 耕田/ 夜/ 绩麻,村庄/ 儿女/ 各/ 当家。童孙/ 未解/ 供/ 耕织,也傍/ 桑阴/ 学/ 种瓜。
(三)解读古诗。1.理解字词。
四时:四季。杂兴:各种兴致。耕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2.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体会情感。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字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 的赞扬。
(四)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三、自学《渔歌子》(第三课时使用)
(一)自学连接:
、、。这句诗的诗意是:
看出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这句话的诗意是:
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绘了
1.简介诗人及背景。【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十六岁时,授左今吾卫录事参军,后被贬官,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2.词牌。【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写渔父的,《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
(二)初读《渔歌子》。
1.初读《渔歌子》,与前两首诗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自学生字。
注音:西塞()箬笠()蓑()衣 ....3.再读《渔歌子》,注意节奏。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 白鹭/ 飞,桃花/ 流水/ 鳜鱼/ 肥。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三)解读《渔歌子》。1.理解字词。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2.理解诗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渔歌子》写了哪些景物? 4.从诗中体现了什么情感?
(四)背诵《渔歌子》。
(五)给这首词编个调子唱诵《渔歌子》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
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互查字词掌握情况。
2.在小组内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 山原/ 白/ 满川,子规/ 声里/ 雨如烟。
乡村/ 四月/ 闲人/ 少,才了/ 桑蚕/ 又/ 插田。
3.在组内交流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说的不完整或不恰当的地方,组员互相补充)
4.诵读古诗,说一说古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5.背诵古诗,相互检查。
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1.诵读展示。2.句子理解。
3.请描绘一下从诗中你感悟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背诵古诗展示。
三、质疑再探
学习至此,你还有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1.《乡村四月》的作者是 代的诗人,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2.诗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初夏美景图。四月到了,表现农民开始农忙的诗句是。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互查字词掌握情况。
2.在小组内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 耕田/ 夜/ 绩麻,村庄/ 儿女/ 各/ 当家。童孙/ 未解/ 供/ 耕织,也傍/ 桑阴/ 学/ 种瓜。
3.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4.在组内交流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说的不完整或不恰当的地方,组员互相补充)
5.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绘了
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字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
的赞扬。
6.背诵古诗,相互检查。
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1.诵读展示。
2.词语意思的理解。3.句子理解。
4.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背诵古诗展示。
三、质疑再探
学习至此,你还有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1.理解下列词语。
四时: 杂兴: 耕田: 绩麻: 未解: 供: 傍: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
第三课时《渔歌子》
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和组员交流一下《渔歌子》与前两首诗相比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互查字词掌握情况。
3.在小组内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 白鹭/ 飞,桃花/ 流水/ 鳜鱼/ 肥。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4.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5.在组内说一说《渔歌子》写了哪些景物?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6.从词中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7.背诵《渔歌子》。
8.给这首词编个调子唱诵《渔歌子》。
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1.全体诵读,从诵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2.本首词需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3.再读《渔歌子》,注意节奏。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 白鹭/ 飞,桃花/ 流水/ 鳜鱼/ 肥。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4.词语理解展示。
斜风: 归: 不须归: 桃花流水:
5.《渔歌子》写了哪些景物?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6.从诗中体现了什么情感? 7.背诵展示。8.展示唱诵《渔歌子》。
三、质疑再探
学习至此,你还有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1.注音:西塞()箬笠()蓑()衣 ....2.理解字词意思。
斜风: 归: 不须归: 桃花流水:
等景物。
3.《渔歌子》的作者是,他是 朝的人。这首诗写了
第三篇: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 科目:语文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桑蚕、耕田、箬笠”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3.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积累中华经典古诗词,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学习重难点:
1.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2.难点:学生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词,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乡村四月》
(一)自学连接:
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 山原/ 白/ 满川,子规/ 声里/ 雨如烟。乡村/ 四月/ 闲人/ 少,才了/ 桑蚕/ 又/ 插田。
(三)解读古诗。(参照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四)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自学自查。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话写了、、、。这句诗的诗意是:。这是一幅江南水乡 季节的美景图。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从“ ”“ ”这两个字看出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这句话的诗意是:。
3.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六)背诵《乡村四月》。
二、《四时田园杂兴》
(一)自学连接:
简介诗人及背景。【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范成大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读书非常勤奋。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 耕田/ 夜/ 绩麻,村庄/ 儿女/ 各/ 当家。童孙/ 未解/ 供/ 耕织,也傍/ 桑阴/ 学/ 种瓜。
(三)解读古诗。1.理解字词。
四时:四季。杂兴:各种兴致。耕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2.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体会情感。2.理解诗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绘了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字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 的赞扬。
(四)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渔歌子》写了哪些景物?
(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三、《渔歌子》
(一)自学连接:
1.简介诗人及背景。【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十六岁时,授左今吾卫录事参军,后被贬官,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2.词牌。【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写渔父的,《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
(二)初读《渔歌子》。
1.初读《渔歌子》,与前两首诗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自学生字。
注音:西塞.()箬笠..()蓑.()衣 3.再读《渔歌子》,注意节奏。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 白鹭/ 飞,桃花/ 流水/ 鳜鱼/ 肥。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三)解读《渔歌子》。1.理解字词。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从诗中体现了什么情感?
(四)背诵《渔歌子》。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
第四篇:古诗词三首(精选)
《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一、课前预习:
1、我要将古诗多读几次,并了解这些字的正确读音。
一水间()
数重山()
照我还()
2、我认识了诗人王安石:
3、我要将本课的生字多写几次。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我来解题:《泊船瓜洲》
2、你能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关系吗?
3、诗人所在的瓜洲与他的故乡钟山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4、你怎么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字说明了什么?
5、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检测反馈:
1、解释词语意思:
一水间:
数重山:
照我还:
2、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以换成:()、()、()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更让我们想象到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我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秋思》,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我能通过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一、课前预习:
1、我要将古诗多读几次,并了解这些字的正确读音。
意万重(zhòng chóng)
行(xíng háng)人
临(líng lín)发(fā fà)
2、我认识了诗人张籍:
3、我要将本课的生字多写几次。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我来解题:《秋思》
2、你能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说说古诗的意思吗?
3、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揣摩表达情感的方式。
(1)想一想诗人在洛阳城里还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景象?(2)他要给家乡的亲人写封信,他会写些什么呢?(3)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三、检测反馈:
1、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3、《秋思》一诗,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描写,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请你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内
容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字正腔圆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我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了解古典诗词的特殊韵味。
3、我能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学习重、难点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念之情。
一、课前预习:
1、我能正确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2、课前先知道:
《长相思》是一首词。词是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两阕(quâ)。词的调子名称叫作“词牌”,“长相思”就是词牌名。
二、合作探究:
1、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的意思。
2、朗读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3、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巧妙地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三、检测反馈:
1、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读读背背想想,完成下列作业。(1)《泊船瓜洲》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2)《秋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3)《长相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2、下列诗句也表达了浓浓的乡愁,写一写诗人的乡愁是由什么事物引发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
第五篇: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田、箬笠”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我要读课文,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我要养成课外主动积累古诗词的良好习惯。从中我体会到了。(4)《乡村四月》这道诗作者主要描写了
的景象;前两句写,后两句写,整首诗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表现出诗人对 的赞美。
2、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完成下列习题。
(1)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
学法提示: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手中的工具书,体会诗词的内容。
一、自学探究
1、我能正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蚕. 昼. 耘. 绩. 塞. 箬. 笠. 鹭. 蓑.
2、我能区别形近字组词。
塞()箬()蓑()耕()赛()笠()衰()耘()
二、合作交流
1、学习《乡村四月》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下列习题。
绿: 白: 山原: 川: 子规: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诗句意思:
。从中我知道了
(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里的“闲”的意思:,“了”的意思: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诗句意思:
(2)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词句意思:
三、达标检测
1、根据要求填诗句。
A、我能从“。”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B、我能从“。”想象出小孩在树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C、我能从“。”感受到桃花流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2、学习三首诗词,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点,都是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