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0:0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第一篇: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了解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经过“感知——动脑——观察——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二、教学环境分析的要点

1、分析现有的教学环境

(1)校园环境。①校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各种校舍建筑,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食堂、宿舍等;校园建筑物的造型、色调、布局等;校园各种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如花坛、树木、草坪、水池等。②校园社会心理环境。由五个基本因素构成:学术风气(如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等);社会意识(如对各种政治问题的关心等);集体观念(如热爱集体、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等);文明礼貌(如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等);求实精神(如实事求是、尽职尽责等)。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社会心理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师生的传播行为或影响师生的生理和心理而间接影响他们的传播行为。(2)教室环境。一种积极的教室环境是这样一种环境,学生在这里,环境中共同得到大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彼此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影响;在那里,对整个班集体以及同学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吸引力;在那里,各种价值标准都是有助于开展学术工作的,也都是充分重视个别差异的;在那里,思想交流是公开的,而且是以同学间进行对话为特征的;在那里,人们都把共同工作与发展的进程本身看作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此外,教室环境的社会心理特征还包括班级规模和课堂教学气氛。教室环境除了具有社会心理特征外,还具有物质特征,如教室的内部设计、结构、色调、通风、照明等。

(3)校风班风。校风与班风是学校或班级所有人员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和行为风尚。它一旦形成,便会成为影响学校或班级所有成员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巨大力量。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本节课《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提供直观的教学,同学们从视频中可以直接看出圆的面积的推倒公式的得来。

2、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在圆的面积一课,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把圆分成32等分拼成一个长方行。二是用彩笔图出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学生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看谁能够又快有准的推导出公式。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测测校园内圆形花坛的面积,家中圆桌的面积,草地上牛能吃到草的面积等。

(5)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要点

1、一般特征

(1)我校都是农村的学生,教学环境差,学生家庭条件差,多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认识不高,所以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2)学生是12—13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3)小学高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都步入了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其学习活动逐步由他控转变为自控。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意志力、情绪的控制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里向青年心理过渡期,及带有少年的天真,又时长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六年级共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21人。本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3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小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但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本班学生的地域来源比较繁杂,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

2、学习风格

(1)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在小学生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学生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厌烦等,有时还会有逃避倾向。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坚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以逃学的方式逃避学习,严重者会导致辍学。对此类现象,本人肤浅地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解除学生厌学情绪。

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兴趣并非天生就有,特别是有逃学、厌学行为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淡化,要使孩子学习兴趣萌发和强化的确不容易。不过,只要家长用心,办法还是有的。我们要注意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综合运用听、说、读、写,避免学习时间过长使孩子心理上产生厌烦情绪。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配合录音、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 改变课堂知识的呈现方式。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用讲故事,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猜数学谜语等形式导入新知,巧设悬念。目的是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用爱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情感的教育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如果师生间存在着矛盾,学生怀着惴惴不安或对立的情绪来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很好,学生也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中来,教学工作也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已经成为师生关系的纽带,成为影响数学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要高高在上,应平易近生,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平常还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教师要用关心和爱护的情感帮他解决困难,使之恢复学习的信心,进而就会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教师只要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学生会对教师的情感给予丰厚的回报。

(2)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衰减,日积月累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于是逃避数学,讨厌数学,排斥数学。这样学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丢掉包袱学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小学生--单纯、简单;学习动机--取的好成绩、让老师更喜欢自己;心理知识--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注、被重视、被欣赏、被重用--榜样的力量。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四、学习内容分析的要点

1、教学对象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的孩子动手实践能力的确太差了。长久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为了使课堂上井然有序,为了不至于在课堂上发生**,为了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好多应该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去体验的程序却被教师代替了。现在,实施新课改,教师们虽然都在朝这个方面努力,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需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耽误了一节课、两节课讲不完没关系,我们可以暂时把没有完成的内容放在下一节课,把新授课后面的练习课、复习课适当地整合一下。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过去那种按步就班,照本宣科,“学”围绕“教”转的课堂教学已被新课改打破了。面对新课改,面对鲜活多变的课堂,面对充满个性的学生,新的课堂上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很多教师感到课堂上难以驾驭,“放”与“收”的“度”很难把握。放的多了,课讲不完,放的少了,又显得流于形式。所以,现在一堂好课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过去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对教师的要求是要有鲜活的自来水。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洗脑,不断地充电,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2.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圆的面积,指出推导公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3.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4、教材分析

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而“化曲为直”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基本思想,教材注重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这个思想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节水型灌溉”的生活情境,呈现了一个旋转喷水器喷水的情境,喷水区域形成一个圆,并提出一个问题“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面积的兴趣。教学时,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喷头旋转一周,喷到的地方形成什么图形”“圆的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圆的半径是多少”等。

5、教学条件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第二篇: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前端分析———《日本》

王军健

10203074

教学内容分析:

《日本》是教材第七章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该教材通过一些地图、风景图和安排的一些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要素入手,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除了学习方法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学习需求分析:

日本是本套教材五个代表性国家中的第一个,是亚洲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通过学习日本的优势、日本人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使自己国家在经济方面走在亚洲各国的前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面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归纳其地理特征,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以达到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完成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使命。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中间部分,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些方法,比如地理位置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读法,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探究,一些知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堂上的一些问题也多涉及到了学生日常生活感兴趣的话题,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些也都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但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强,知识的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老师结合各种地图,进一步加强分析引导。

教学目标的确立: ㈠知识与技能

1、记住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初步学会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工业分布。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通过读“世界地图”、“日本地形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使学生掌握分析一国地理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3、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4、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篇: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

一、学习需要分析

1、学习需要概念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2、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对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当前状况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

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可采用与学生正式或非正式交谈、查阅学生的有关试卷和作业、测验,对学生家长或相关教师的调查与交流等等。

3、学习需要分析中应注意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的差距与需要,调查获得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需要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概念

学习内容分析就是对学生从初始能力(教学之前具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所需要学习的所有从属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各项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2、学习结果分类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设计家加涅(R.Gagne)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大类。

(1)言语信息:指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一些具体的事实,并且能够在需要是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例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等。

(2)智力技能: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言语信息与知道“什么”有关,而智力技能与知道“怎样”有关。智力技能可以分为辨别技能、形式概念、使用规则、解决问题四小类,这四类依次形成递进的层级关系。

(3)认知策略:是学生内部组织起来,供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

(4)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表现在身体运动的迅速、精确、力量或连贯等方面,如乐器演奏、绘图、实验操作、打球、唱歌等等。

(5)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的有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特定对象包括事物、人和活动。

3、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表述,按照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大学习结果的分类,区别学习任务的性质。不同的学习任务在要求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上有本质的不同,而且测试的要求也不相同。

(2)对教学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指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的心理的和(或)操作的过程揭示出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可以确定教学中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

(3)进行先决技能的分析:是对信息加工分析的每一步都做分析(分解),找出“要完成这一步,学生必须具备怎样的先决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掌握这些先决知识和技能?”若已掌握,分析可终止,否则继续分析这个先决技能的下一步先决技能。

(4)学习内容的组织:遵循以下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注重知识自身的结构。

(5)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进行初步评价:从三个方面考察: 所选定的学习内容是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需,还需补充或删除什么? 内容顺序安排是否符合有关学科的逻辑序列结构?是否反映出基本的知识结构?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结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学习特征分析

1、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

学生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叫学生的初始能力,对教学过程叫教学起点。二者内涵相同,指向不同。

初始能力分析包括:对先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

2、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确定方法:一般性了解;预测。

3、学生的一般特征:获得学生一般特征的方法—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查阅文献。

4、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对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它们是:感觉的通道、心理的和社会的特性、学生的认知方式、大脑丰球功能和学生的人格因素。

第四篇:教学设计(前端分析)习题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

一、学习需要分析

1、对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当前状况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

2、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可采用与学生正式或非正式交谈、查阅学生的有关试卷和作业、测验,对学生家长或相关教师的调查与交流等等。

3、学习需要分析中应注意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的差距与需要,调查获得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需要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目标、策略、方法)

二、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结果分类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设计家加涅(R.Gagne)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大类。

2、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

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表述,按照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大学习结果的分类,区别学习任务的性质。不同的学习任务在要求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上有本质的不同,而且测试的要求也不相同。

(2)对教学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

指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的心理的和(或)操作的过程揭示出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可以确定教学中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

(3)进行先决技能的分析:

是对信息加工分析的每一步都做分析(分解),找出“要完成这一步,学生必须具备怎样的先决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掌握这些先决知识和技能?”若已掌握,分析可终止,否则继续分析这个先决技能的下一步先决技能。

(4)学习内容的组织:

遵循以下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注重知识自身的结构。(5)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进行初步评价:

从三个方面考察: 所选定的学习内容是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需,还需补充或删除什么?

内容顺序安排是否符合有关学科的逻辑序列结构?是否反映出基本的知识结构?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结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学生特征分析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1、一般特征

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 式的选择与运用。

2、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

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①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 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②目标技能分析,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工作就是目标技能分 析。③学习态度分析,如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都是学习态度分析的内容。

(二)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 年首次提出的。学习风格一经提出,便引起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学习风格的定义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学习风格的本质的解释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都强调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等因素的改变而变 化;都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测试题:

1、(单选)教师向学生讲解字词的时候,字词的呈现方式效果较好的为

(B)

A、必须在一张幻灯片中呈现所有字词,可以忽略字体的大小等

B、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演示文稿动画效果逐一呈现字词

C、在讲解之前,利用演示文稿一次性呈现字词

D、口头讲解,不用板书出字词

2、(单选)在教师所写的教案中,教师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进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以及情趣的培养,主要依据的理论是(B)A、分配任务,让学生探究

B、创设情景,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参与

C、问题引导,学生边学边练

D、教师讲授,学生机械操练

3、【前端分析】(单选)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C)

A、多媒体的使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用得越多越好

B、教师只需专心于媒体演示,可以忽略与学生的交流

C、要把握演示的节奏,避免导致信息量过大,学生不能及时掌握

D、由于多媒体能将信息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那么课堂上的信息尽量用课件呈现

4、(单选)教师在进行导入时,播放老歌“故乡的云”,引入“乡愁”一文。这一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的何种教学功能(c)

A、资源获取、加工、利用

B、交流、通讯、协作 C、情景创设

D、练习、测试、评论

5、(单选)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口头介绍作者及其写作本诗的背景知识,不要求学生介绍完整,学生之间可以加以补充,最后教师调出课件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并口头概括讲述。

在这一步骤主要是讲解知识内容,其中媒体的作用方式为(A)

A、教师为主,媒体为辅

B、媒体为主,教师为辅

C、媒体一学生互动,教师为辅 D、学生为主,媒体和教师为辅

6、(单选)教师提问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C)

A、提问后,没有停顿

B、提问后,停顿不足3秒 C、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D、学生回答不正确时,由自己代答

7、(单选)小组协作讨论,能否把“浅浅的海峡”换成“深深的海峡”?为什么? 在此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主要是为了(C)A、提高教学效率

B、促进知识标准化

C、激发思维,培养团队精神

D、照顾到学习者的个别需要

8、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将小组讨论结果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分享。(单选)对于各小组的观点,教师的应对方式应该为(B)

A、经常打断学生的回答

B、对学生观点加以鼓励、引导

C、对不正确的观点加以消极批评 D、对各小组的观点不置可否,继续下一环节的教学

9、(单选)【前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所要解决的是(B)

A、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B、教师“教什么”及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C、学习者“如何学”的问题

D、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

l 0、(单选)【前端分析】教师在备课时,要同时处理“课本知识”与“课外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既要“紧扣课本”,也要“适当补充书外知识”

B、讲授内容要完全等同于书本知识

C、讲授内容可以脱离书本内容任意发挥

D、备课时无需紧扣教材,按自己思路进行

l l、【前端分析】(单选)教学设计的首要的基本环节是(D)

A、学习目标分析

B、选择教学媒体及资源

C、学习环境分析

D、学习需要分析

l

2、【前端分析】(单选)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很紧密,教师需要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搜集和选择相关内容、图片,确定教学顺序,这是属于前端分析中的(A)

A、学习内容分析

B、学习者分析

C、教学媒体分析

D、学习目标分析

l

3、老师使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图片,这时幻灯片主要所表现的是媒体的仕么特征?(C)

A、控性

B、参与性

C、呈现力

D、重复性

l

4、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步骤用圆规和直尺在练习本上做出已知线段A B的黄金分割点,并找出线段A B的另一个黄金分割点。(单选)在这一步的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用尺规作图的方式确定线段AB的两个黄金分割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C)

A、讨论法

B、合作学习法

c、模仿练习法

D、讲授法

l

5、【前端分析】(单选)学习者分析是前端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有关学习者分析的叙述中,叙述合理的是(A)

A、学习者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极其学习风格B、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其有相同的学习者一般特征

C、学习者分析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没有任何影响

D、分析学习者初始能力之后将学习起点确定为高端的水平

l

6、(单选)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室内现有的媒介资源,并合理加以利用,那么针对教室内的幻灯机可以搜集的教学资源是(D)

A、网络上的图片素材

B、摄制的录象素材

C、有关秋天的音乐素材

D、幻灯片、照相底片等

l

7、(单选)在课程的复习巩固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本课时的知识点,教师应选取的教学方式是(D)

A、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为止

B、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知识点,让学生对照练习

C、教师做示范之后,学生以此为对照,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所学知识点为止

D、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知识点,让学生对照练习.老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

8、(单选)在前端分析中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很重要,那么学习需要指的是(A)

A、学生在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B、就教学目标而言,教师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水平

C、经过前端分析,教师所了解的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D、经过前端分析,教师所发现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l

9、(单选)在对课文段落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讨论对某个自然段的看法,为了使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且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那么应选择何种教学策略?(B)

A、教师不加任何评论,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段落的看法

B、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小组进行小结汇报

C、教师指定学生发言,然后针对发言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评论

D、教师首先指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以此为导线自由讨论

20、【前端分析】(单选)进行学习者分析时,以下选项与所学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是(B)

A、学生的生活背景

B、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态度

C、学生的学习动机

D、学生的年龄 l、【前端分析】(单选)前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考虑该步骤时要注意哪四个方面(C)

A、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效果评价 B、学习者分析、教学媒体选择、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设计

C、学习环境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

D、教学媒体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分析 2

2、小学数学课。《小数的加减法》【前端分析】(单选)在现有教学环境中,实施下面哪项教学活动比较恰当(A)

A、老师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文具的价格

B、师生在网上进行交流,开展协作学习

C、同学们通过直接浏览文具店网页来获得文具价格信息

D、老师直接带领学生去超市,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3、(单选)老师鼓励全班同学为小红估算所购文具总价的这一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哪种教学簧略?(B)

A、演示法

B、头脑风暴法 C、示范——模范法

D、实验法

4、【前端分析】(单选)盂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下列哪一个选项对学习的重要性?(D)

A、学习目标

B、学习态度

c、学习方法

D、学习环境

5、【前端分析】(单选)教师进行学习目标能力分析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B)

A、给学习者实施哪些“补救”活动

B、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知道了多少

C、学习者对于所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

D、学习者的终点能力

6、(多选)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经验,可采用的教学策略有(A.D)

A、演戏

B、学习旅游 C、电影D、设计

E、参观展览

7、【前端分析】(单选)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有

(A)

A、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

B、学习者的知识基础

C、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D、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

第五篇: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摘 要】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包括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以及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等内容。

【关键词】教学设计;录制声音;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下面以《录制声音》一课为例,谈一谈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的撰写。

一、《录制声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按照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的方式进行设计。基础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部分。声音是属于“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中的内容。

《录制声音》的教学内容,出现在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操作性比较强,安排在小学高年级的信息技术学习中。侧重软件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介绍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使用方法为主,简要介绍获取声音素材的方法,以及对音频文件进行简单的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以北京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17课安排了5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认识影音媒体播放工具,学会使用媒体播放器播放音频文件。

2.介绍音频的概念以及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多媒体计算机上正确连接耳麦。

3.认识windows的“录音机”,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方法、技巧。

4.对音频文件进行混音、截取、特殊音效等简单的编辑。

5.声音的应用,在幻灯片中插入自己录制的声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与声音有关的内容描述是: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在多媒体作品中,加入声音可以使作品增色,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年龄在10-12岁的小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已经会熟练的操作键盘和鼠标,知道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组成。掌握了画图、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知道了图片和文字是可以编辑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声音也是可以编辑的。

四、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操作、可达成的,主体是学生。它的制定要根据以上对《录制声音》这部分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要求、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分析,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哪些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能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学生在思想,观念,认识等方面有哪些感悟与提升。在信息素养、能力的发展方面得到哪些培养。

知识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认识、知道、了解、理解、学会、掌握、操作等等。过程与方法常用的行为动词有:体验/经历……过程,运用……方法,培养……思维方法/能力等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形成、养成、树立、构建、增强、借鉴、欣赏、提升等等。

范例一: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数字化过程,学会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方法,掌握用录音机简单处理声音的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其他技术完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在录制声音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录音软件的方法;通过对声音的编辑修改等处理,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录制声音的过程中,培养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情感。

范例二:

知识与技能

通过录制自己的声音,了解声音数字化的知识,学会将耳麦正确地连接到计算机上。掌握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为古诗添加背景音乐,学会用Goldwave软件插入、删除声音文件。

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经历声音的录制与加工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硬件的发展,感受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范例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采集声音的设备:麦克风、声卡。

2.学会使用“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并能重录和保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录制声音的方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录制《囚歌》能够把人物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录音中,增加作品感染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在录制囚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个范例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都是围绕着本课的知识和技能,录制声音和声音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点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同,决定了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不同。范例一的过程与方法是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范例二、三都是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范例一确定为培养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范例二通过硬件的发展,感受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范例三确定为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在录制囚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的情感,突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上就是以《录制声音》一课为例的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指南与案例评析:中小学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佑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目标、策略、方法)

    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目标、策略、方法) 1、(单选)教师向学生讲解字词的时候,字词的呈现方式效果较好的为( B ) A、必须在一张幻灯片中呈现所有字词,可以忽略字体的大小等B、......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前端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前端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能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如日食,月食的形成等;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

    有线电视前端常见故障分析

    有线电视前端常见故障分析 凌海有线电视台 刘辉 【摘要】有线电视前端是有线电视系统的中枢,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有线电视网络中所传输的信号指标、质量。本文对有线电视前端......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 在有线电视中,技术上先进的数字电视系统必然会取代模拟电视系统。模拟电视传输质量不容易保证,频道数有限,难以提供高速信息服务,特别是很难提供大......

    网站前端设计 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 院:专业班级:姓 名:指导教师:系 主 任: 数字媒体技术系网站前端设计与开发 学 号: 学院院长: 二O一三年月日 毕业设计 (论文)诚信声明 我谨在此......

    策划选题并完成前端分析

    作业:策划选题并完成前端分析 慎重选择你所教授学科的某一教学主题。本课程的各模块作业将主要针对该选题完成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本模块要求完成该选题的学习者和教学......

    前端面试题

    1. 自我评价一下HTML/CSS/JS的掌握情况 2. 简述HTML经常使用的标签和作用。 Div/a/p/span/li/ul/ol/table/tr/td 3. 你认为最常遇到的兼容Bug有哪些?有哪些问题是你认为解决......

    数字前端设计的基本流程

    数字设计的基本的流程 FIRST STAGE:代码生成 首先要做的是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在Modelsim里面编写所需要的verilog代码程序。RTL级和门级都OK。代码的风格最好根据nlint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