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策划选题并完成前端分析
作业:策划选题并完成前端分析
慎重选择你所教授学科的某一教学主题。本课程的各模块作业将主要针对该选题完成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本模块要求完成该选题的学习者和教学目标分析,而教学方法和媒体选择、资源的搜集与利用以及教学活动设计等,将在后继的模块作业中逐一完成,从而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请按以下步骤完成本模块的作业:
1、在自己所用的计算机硬盘(如 D 盘)上建立一个新文件夹,并命名为 “ 作业文件夹 ”。(注意:这一文件夹将用于保存您在本次培训过程中各个模块的作业成果,所以请务必记住文件夹的位置)
2、点击下载,保存至 “ 作业文件夹 ”。
3、确定自己的选题,把表格中 “ 课题名称 ”、“ 科目 ”、“ 年级 ”、“ 教学时间 ” 四项填写完整。
4、参照作业样例,依据本模块中学习到的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以及教学内容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在相应栏目下填写与自己选题对应的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
Word 操作要求:
1、把标题改为“ XXX 教学设计方案”,XXX 表示你选择的课程名字,调整标题 “XXX 教学设计方案 ” 使其居中对齐,然后在标题下面一行插入你所在学校和姓名,并设置为右对齐,字体为宋体、小五。
2.在“ 学习者分析 ” 一栏中,将你所填写的内容设置为左对齐,首行缩进 2 字符、宋体、小四号;
3.在“ 教学目标 ” 一栏中,将文字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二、过程与方法 ”、“
三、知识与技能 ” 设为红色、加粗、楷体、四号、居中;
4.将选题表格另存为一个 word 文档,命名为 “mubiao.doc”,5.利用模块二的作业上传,提交 mubiao.doc 文件。在截止日期之前,学员还可以对作业进行修改 1-2 次。
第二篇:有线电视前端常见故障分析
有线电视前端常见故障分析
凌海有线电视台 刘辉
【摘要】有线电视前端是有线电视系统的中枢,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有线电视网络中所传输的信号指标、质量。本文对有线电视前端常见的问题和故障进行了简单分析和论述。【关键词】有线电视前端 卫星接收 干扰
前端系统是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中枢,其构成主要由卫星接收设施、硬盘播出系统、前端设备等构成。前端设备是否正常、稳定高质量的工作对于有线电视网络中所传输的信号指标、质量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面喻的,有线电视前端故障大致可分以下几方面。
一、卫星接收天线系统的故障
1、日凌现象的发生及干扰:当卫星、太阳、地面接收站三者成一条直线时,也就是说当卫星接收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对准了太阳,强大太阳的噪声使电视信号受到强烈干扰,严重时电视信号中断,这就是日凌现象对静止同步卫星产生的影响。日凌现象一般每年发生两次,每次连接3~6天时间不等,每天最长时间达到10min,北半球的地面发射和接收站一般发生在春分日前秋分日后的23天之内,但各个地区每个地面站发生日凌的时间不同,可根据各地面站位置的经纬坐标来 计算或查询每年日凌的时间,以便提前通知用户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换星)来保证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
2、太阳黑子对卫星信号的影响:在前端有时出现各频道图像的信号强度会慢慢减弱,画面出现黑白杂波点,雪花点慢慢增多,有时直到全屏无图像,伴音噪声显得格外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长达半小时,短时则几分钟,这并不是卫星接收设备出现故障,也不是因为卫星接收天线偏离或卫星略微漂移所导致的现象,而是太阳黑子的出现对电视信号产生了干扰和严重衰减所造成,如果太阳黑子的活动能量大,时间长,就会使卫星电视信号立即中断,使各频道场强指标下降较多,甚至降为0dB,且持续的时间也会越长,当太阳黑子活动消失,卫星电视信号的强度将慢慢恢复到原来强度,该现象不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会受到同样影响。
3、雨雪等天气对收视Ku波段节目的影响:使用KU波段进行卫星信号接收的台站信号常常会受到天气影响,如浓云密布、雾气冲天、狂风暴雨、雨量密度及颗粒大小、下冰雹等,都会对卫星上下行信号造成一定影响,频率高低不同产生的信号损耗也不一样,从平时观察情况看,一般对KU波段的影响比对C波段的影响要大得多,特别是下雨或下大雨时,雨水冲刷天线盘面时,造成物理性卫星讯号散射,其场强信号增益急剧下降,使信号中断,影响电波发射和收视时。对Ku波段节目的收视产生一定影响,在北方下雪是常事,但下雪比下雨的信号损耗相应要轻得多,可以说下雪天对KU信号不会受到较大损害,如果是雨夹雪气候,它会导致信号大幅度减弱或中断,如果高空 中有浓厚的雨层也会使Ku波段信号减弱或中断,总之,Ku波段对天气气候是非常敏感的。
4、雨雪天对后馈式C波段接收天线的影响:对于后馈式C波段接收天线,在下雨,特别是雷阵雨时,雨水易浸入接收天线波导口,经波导进入高频头,造成该天线接收的所有节目出现噪波点,若高频头内积水较多,全都节目信号会中断,屏幕出现全雪花,这时应关掉卫星接收机电源,卸下高频头,放掉积水,然后用干布擦掉水份和潮气,重新安装后信号恢复正常。为避免水再进入,可在天线波导日用一块玻璃盖上,然后将波导口边缘用防水胶粘死玻璃,这样即不影响信号的接收,也能确保雨水不会再进入高频头内。
5、卫星接收天线安装的牢固和稳定性问题。卫星接收天线安装必须牢固而稳定,因为它会严重影响天线的指向性,抛面天线的指向性不好对接收的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刮大风时,若天线稳定性不好,安装在高层顶上的天线会摇晃得很厉害,甚至偏离卫星使接收到的信号不稳定,噪波大。天线安装完毕,底座固定牢靠后,在天线的四方均应安装拉线,这样风力再大,天线也不会摆动,另外选购天线时就选择本身的设计生产抗压达到十级风力的强度的天线。另外前馈式高频头如果固定不牢靠,因风力所致聚焦尺寸容易发生变化,就会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噪波点。
6、画面“马赛克”问题:在接收卫星数字压缩频道节目时,有时画面出现全马赛克和部分马赛克,该现象是在接收卫星电视信号时,由于传输误码原因,引起了该现象,“马赛克”现象会严重影响电视信 号的收视效果,如果注意选择适当卫星接收用的LNB和接收天线,它能改善或基本消除这种“马赛克”现象,保证播出图像质量。所选择接收用的LNB的频率稳定度越高,其相位噪声也越低,产生误码的机率就少。
二、前端伴音故障
1、各频道伴音不一致,在换频道时出现声音大小不均,是各有线台经常出现的现象,电视用户对该现象反映强烈,这类故障由前端设备人口前的伴音大小不一致引起的故障,故障原因是:
(1)若同用一台接收机,分别接收不同卫星上的电视节目,用YZC~3音频测试仪测其伴音电平,发现所测电平差异较大,说明卫星系统本身存在着各套电视节目伴音电平不一致的问题。
(2)因地面接收站所在径纬度不同,接收天线尺寸不一样大,安装后的卫星接收机忽视了伴音输出值的测试和调整,也会导致伴音不一致。因此安装后的接收机都应对输出伴音进行测试 和调整。伴音电子控制在低于前端调制器最大电平之内。
(3)选用不同的调制器,它的伴音最大输出电平也不一样,当伴音为100%调制时,其最大输出电平为-6dB,由于各调制器灵敏度不同,则要求的a幅室也不同,如安装后再进行伴音电平调整,全系统终端用户肯定全产生伴音大小差异过大,产生阻塞失真。
(4)除上述几种原因外,还有原带在前、后期制作时录人音量大小不一致,该原因只有在生产节目时按国家规定的统一伴音录制。
2、前端伴音故障处理办法是:
①将各套卫星接收机的伴音输出电平调整一样。
②在完成调整卫星接收机的输出电平后,用PI一2型频偏仪校准各套中频调制器的伴音调制深度(频偏)为±50KC。
③市面上有一种进口的声音均衡器,它可直接安装在前端某一设备信号源的进口端,能起到伴音大小不一致时,自动均衡后达到伴音一致的目的。
三、调制器的稳定性
前端设备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是稳定可靠性,显然前端调制器的频率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信号质量,大家都知道,电视伴音的载频与图像载频仅相差6.5MHZ,电视伴音的频率受音频调制,若频率偏移大于10kHz,所播出的伴音就会产生失真的现象。所以前端调制器的选择频率稳定性强的设备。
四、前端干扰源
由于前端机房周围有恒定的干扰源,即使采取一系列措施,也难免阻止干扰侵入机房前端信号内,因前端设备是低电平小信号系统,运行频带较宽,各种干扰进入系统后很难消除隐患,干扰源由以下几种原因产生:
(1)其干扰源有从开路发射台直接送来的同频电视信号,该信号一是进入前端会影响系统中与开路信号相同的频道,使路端画面产生同频干扰,严重的甚至无法收看。如果在系统安排与调频广播相近的 电视频道,会使干扰信号直接进入,影响该系统的传输质量,干扰已安置的电视频道节目。
(2)高低压电源和其它干扰。前端离高、低压配电室、电梯较近,当强大电流通过时会在机房周围产生较强磁场,它也会产生干扰,若前端设备紧靠这些干扰源,会很容易侵入机户串入信号。
(3)另外,前端机房靠近大型供热、供水站、高速铁路和公路。它会产生强烈的机械振动或持续振动的振动源,这些振动源会产生一定频率的干扰源,另外模式振动变成电路系统中寄生调幅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这些都能产生电视信号的干扰源,有线电视前端机房应尽量远离振动源。
第三篇: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前端分析———《日本》
王军健
10203074
教学内容分析:
《日本》是教材第七章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该教材通过一些地图、风景图和安排的一些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要素入手,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除了学习方法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学习需求分析:
日本是本套教材五个代表性国家中的第一个,是亚洲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通过学习日本的优势、日本人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使自己国家在经济方面走在亚洲各国的前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面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归纳其地理特征,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以达到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完成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使命。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中间部分,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些方法,比如地理位置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读法,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探究,一些知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堂上的一些问题也多涉及到了学生日常生活感兴趣的话题,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些也都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但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强,知识的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老师结合各种地图,进一步加强分析引导。
教学目标的确立: ㈠知识与技能
1、记住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初步学会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工业分布。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通过读“世界地图”、“日本地形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使学生掌握分析一国地理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3、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4、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四篇: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
一、学习需要分析
1、学习需要概念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2、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对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当前状况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
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可采用与学生正式或非正式交谈、查阅学生的有关试卷和作业、测验,对学生家长或相关教师的调查与交流等等。
3、学习需要分析中应注意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的差距与需要,调查获得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需要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概念
学习内容分析就是对学生从初始能力(教学之前具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所需要学习的所有从属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各项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2、学习结果分类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设计家加涅(R.Gagne)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大类。
(1)言语信息:指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一些具体的事实,并且能够在需要是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例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等。
(2)智力技能: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言语信息与知道“什么”有关,而智力技能与知道“怎样”有关。智力技能可以分为辨别技能、形式概念、使用规则、解决问题四小类,这四类依次形成递进的层级关系。
(3)认知策略:是学生内部组织起来,供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
(4)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表现在身体运动的迅速、精确、力量或连贯等方面,如乐器演奏、绘图、实验操作、打球、唱歌等等。
(5)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的有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特定对象包括事物、人和活动。
3、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表述,按照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大学习结果的分类,区别学习任务的性质。不同的学习任务在要求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上有本质的不同,而且测试的要求也不相同。
(2)对教学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指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的心理的和(或)操作的过程揭示出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可以确定教学中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
(3)进行先决技能的分析:是对信息加工分析的每一步都做分析(分解),找出“要完成这一步,学生必须具备怎样的先决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掌握这些先决知识和技能?”若已掌握,分析可终止,否则继续分析这个先决技能的下一步先决技能。
(4)学习内容的组织:遵循以下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注重知识自身的结构。
(5)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进行初步评价:从三个方面考察: 所选定的学习内容是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需,还需补充或删除什么? 内容顺序安排是否符合有关学科的逻辑序列结构?是否反映出基本的知识结构?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结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学习特征分析
1、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
学生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叫学生的初始能力,对教学过程叫教学起点。二者内涵相同,指向不同。
初始能力分析包括:对先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
2、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确定方法:一般性了解;预测。
3、学生的一般特征:获得学生一般特征的方法—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查阅文献。
4、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对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它们是:感觉的通道、心理的和社会的特性、学生的认知方式、大脑丰球功能和学生的人格因素。
第五篇:教学设计(前端分析)习题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
一、学习需要分析
1、对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当前状况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
2、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可采用与学生正式或非正式交谈、查阅学生的有关试卷和作业、测验,对学生家长或相关教师的调查与交流等等。
3、学习需要分析中应注意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的差距与需要,调查获得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需要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目标、策略、方法)
二、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结果分类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设计家加涅(R.Gagne)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大类。
2、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
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表述,按照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大学习结果的分类,区别学习任务的性质。不同的学习任务在要求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上有本质的不同,而且测试的要求也不相同。
(2)对教学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
指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的心理的和(或)操作的过程揭示出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可以确定教学中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
(3)进行先决技能的分析:
是对信息加工分析的每一步都做分析(分解),找出“要完成这一步,学生必须具备怎样的先决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掌握这些先决知识和技能?”若已掌握,分析可终止,否则继续分析这个先决技能的下一步先决技能。
(4)学习内容的组织:
遵循以下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注重知识自身的结构。(5)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进行初步评价:
从三个方面考察: 所选定的学习内容是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需,还需补充或删除什么?
内容顺序安排是否符合有关学科的逻辑序列结构?是否反映出基本的知识结构?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结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学生特征分析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1、一般特征
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 式的选择与运用。
2、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
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①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 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②目标技能分析,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工作就是目标技能分 析。③学习态度分析,如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都是学习态度分析的内容。
(二)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 年首次提出的。学习风格一经提出,便引起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学习风格的定义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学习风格的本质的解释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都强调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等因素的改变而变 化;都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测试题:
1、(单选)教师向学生讲解字词的时候,字词的呈现方式效果较好的为
(B)
A、必须在一张幻灯片中呈现所有字词,可以忽略字体的大小等
B、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演示文稿动画效果逐一呈现字词
C、在讲解之前,利用演示文稿一次性呈现字词
D、口头讲解,不用板书出字词
2、(单选)在教师所写的教案中,教师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进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以及情趣的培养,主要依据的理论是(B)A、分配任务,让学生探究
B、创设情景,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参与
C、问题引导,学生边学边练
D、教师讲授,学生机械操练
3、【前端分析】(单选)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C)
A、多媒体的使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用得越多越好
B、教师只需专心于媒体演示,可以忽略与学生的交流
C、要把握演示的节奏,避免导致信息量过大,学生不能及时掌握
D、由于多媒体能将信息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那么课堂上的信息尽量用课件呈现
4、(单选)教师在进行导入时,播放老歌“故乡的云”,引入“乡愁”一文。这一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的何种教学功能(c)
A、资源获取、加工、利用
B、交流、通讯、协作 C、情景创设
D、练习、测试、评论
5、(单选)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口头介绍作者及其写作本诗的背景知识,不要求学生介绍完整,学生之间可以加以补充,最后教师调出课件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并口头概括讲述。
在这一步骤主要是讲解知识内容,其中媒体的作用方式为(A)
A、教师为主,媒体为辅
B、媒体为主,教师为辅
C、媒体一学生互动,教师为辅 D、学生为主,媒体和教师为辅
6、(单选)教师提问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C)
A、提问后,没有停顿
B、提问后,停顿不足3秒 C、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D、学生回答不正确时,由自己代答
7、(单选)小组协作讨论,能否把“浅浅的海峡”换成“深深的海峡”?为什么? 在此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主要是为了(C)A、提高教学效率
B、促进知识标准化
C、激发思维,培养团队精神
D、照顾到学习者的个别需要
8、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将小组讨论结果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分享。(单选)对于各小组的观点,教师的应对方式应该为(B)
A、经常打断学生的回答
B、对学生观点加以鼓励、引导
C、对不正确的观点加以消极批评 D、对各小组的观点不置可否,继续下一环节的教学
9、(单选)【前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所要解决的是(B)
A、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B、教师“教什么”及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C、学习者“如何学”的问题
D、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
l 0、(单选)【前端分析】教师在备课时,要同时处理“课本知识”与“课外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既要“紧扣课本”,也要“适当补充书外知识”
B、讲授内容要完全等同于书本知识
C、讲授内容可以脱离书本内容任意发挥
D、备课时无需紧扣教材,按自己思路进行
l l、【前端分析】(单选)教学设计的首要的基本环节是(D)
A、学习目标分析
B、选择教学媒体及资源
C、学习环境分析
D、学习需要分析
l
2、【前端分析】(单选)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很紧密,教师需要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搜集和选择相关内容、图片,确定教学顺序,这是属于前端分析中的(A)
A、学习内容分析
B、学习者分析
C、教学媒体分析
D、学习目标分析
l
3、老师使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图片,这时幻灯片主要所表现的是媒体的仕么特征?(C)
A、控性
B、参与性
C、呈现力
D、重复性
l
4、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步骤用圆规和直尺在练习本上做出已知线段A B的黄金分割点,并找出线段A B的另一个黄金分割点。(单选)在这一步的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用尺规作图的方式确定线段AB的两个黄金分割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C)
A、讨论法
B、合作学习法
c、模仿练习法
D、讲授法
l
5、【前端分析】(单选)学习者分析是前端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有关学习者分析的叙述中,叙述合理的是(A)
A、学习者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极其学习风格B、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其有相同的学习者一般特征
C、学习者分析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没有任何影响
D、分析学习者初始能力之后将学习起点确定为高端的水平
l
6、(单选)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室内现有的媒介资源,并合理加以利用,那么针对教室内的幻灯机可以搜集的教学资源是(D)
A、网络上的图片素材
B、摄制的录象素材
C、有关秋天的音乐素材
D、幻灯片、照相底片等
l
7、(单选)在课程的复习巩固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本课时的知识点,教师应选取的教学方式是(D)
A、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为止
B、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知识点,让学生对照练习
C、教师做示范之后,学生以此为对照,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所学知识点为止
D、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知识点,让学生对照练习.老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
8、(单选)在前端分析中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很重要,那么学习需要指的是(A)
A、学生在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B、就教学目标而言,教师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水平
C、经过前端分析,教师所了解的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D、经过前端分析,教师所发现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l
9、(单选)在对课文段落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讨论对某个自然段的看法,为了使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且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那么应选择何种教学策略?(B)
A、教师不加任何评论,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段落的看法
B、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小组进行小结汇报
C、教师指定学生发言,然后针对发言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评论
D、教师首先指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以此为导线自由讨论
20、【前端分析】(单选)进行学习者分析时,以下选项与所学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是(B)
A、学生的生活背景
B、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态度
C、学生的学习动机
D、学生的年龄 l、【前端分析】(单选)前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考虑该步骤时要注意哪四个方面(C)
A、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效果评价 B、学习者分析、教学媒体选择、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设计
C、学习环境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
D、教学媒体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分析 2
2、小学数学课。《小数的加减法》【前端分析】(单选)在现有教学环境中,实施下面哪项教学活动比较恰当(A)
A、老师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文具的价格
B、师生在网上进行交流,开展协作学习
C、同学们通过直接浏览文具店网页来获得文具价格信息
D、老师直接带领学生去超市,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3、(单选)老师鼓励全班同学为小红估算所购文具总价的这一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哪种教学簧略?(B)
A、演示法
B、头脑风暴法 C、示范——模范法
D、实验法
4、【前端分析】(单选)盂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下列哪一个选项对学习的重要性?(D)
A、学习目标
B、学习态度
c、学习方法
D、学习环境
5、【前端分析】(单选)教师进行学习目标能力分析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B)
A、给学习者实施哪些“补救”活动
B、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知道了多少
C、学习者对于所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
D、学习者的终点能力
6、(多选)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经验,可采用的教学策略有(A.D)
A、演戏
B、学习旅游 C、电影D、设计
E、参观展览
7、【前端分析】(单选)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有
(A)
A、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
B、学习者的知识基础
C、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D、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