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模块教学设计
Module 3 unit 1 what are they doing?
薛关小学 王华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和短语:people, row ,boat, play chess, drink soya milk 2.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句型“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来交流所看 到的有趣的事情 2重点难点
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句型“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来交流所看 到的有趣的事情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s.Step 2 Lead in Chant: Walking,walking Walking,walking Jump,jump,jump,Jump,jump,jump Running,running,running,Running,running,running Now let’s stop,Now let’s stop,设计意图:通过听英文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walking running 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密切相关,为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 Step 3 Presentation PPT Show a picture pf people doing taijiquan in the park T:look at the picture,what are they doing?(用手打着节奏)Ss:doing taijiquan The teacher guide the students say:“They’re doing taijiquan.” Show a picture of people rowing a dragon boat on the lake The teacher guide the students say“They’re rowing a dragon boat."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They’re playing chess。They’re drinking milk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很自然地引出新单词,将单词融入句中教学,做到词不离句。
Step 4 Practice Pairwork PPT 出示图片学生小组合作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灵活运用句型:“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来交流所看到的有趣的事情,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到了加深巩固。
Step 5 Summary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 这些句子是“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来交流所看 到的人们正在做的体育运动及活动
Step 6
Homework 1.Exercise book P11
4.2.下午去公园散步时,运用所学句型
“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和家人交流所看到的有趣的事情
设计意图:教师先示范描述,让学生了解描述内容,然后让学生向家人描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作业设计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篇:《元日》教学设计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日》教学设计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日》教学设计三1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学设计三2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学设计三】相关文章:
1.元日教学设计
2.《元日》教学设计
3.《元日》优秀教学设计
4.王安石《元日》教学设计
5.元日优秀教学设计
6.有关元日教学设计
7.《元日》经典教学设计
8.元日的优秀教案之三
9.元日改写
第三篇:氧气教学设计三
氧气教学设计三
【课题】 氧气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大多化学生对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班级整体情况不均衡,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氧气是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首次接触到的、重要的物质之一。学生在前期对空气的学习,初步地了解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充满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本节课乃至今后的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着周围的空气课题二----氧气。本课题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分析了氧气反应的一些特点。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及氧气能供给呼吸,经过课题一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缺乏系统的了解。加之学生对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不够规范。而在本课题中通过多个实验的观察分析,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掌握之;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4)初步学会集气瓶的使用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5)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反映共同特点的归纳学习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3)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实验材料】 器材: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钥匙、石棉网等。
药品: 木炭、硫磺、细铁丝、镁带、澄清石灰水等。
其他: 火柴、蜡烛、木条等。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课件)一副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植物及氧气应用图片 问题:你了解人类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氧气吗?
复习回归,课前热身;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空气的组成中含有氮气(78%)氧气(21%),你能从上节课中得到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吗?
学生:氧气的主要用途和性质是人工呼吸、炼钢以及支持燃烧。
〔进行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老师: 我们每时每刻都无不和空气接触,而空气中有氧气21%,那么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的颜色,闻到空气的味道吗?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氧气的性质,首先我们来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先从氧气的色、味、态来研究;
学生:通常状况下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老师: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都知道空气的密度味1.293g/L,而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所以说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近70%的海洋,而空气中有21%的氧气,那么氧气溶不溶于水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氧气溶于水,但是氧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在1L水中只能溶解30ml的氧气,所以氧气不易溶于水。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老师:我们知道研究物理性质,包括色、味、态、密度、溶解性以及溶、沸点。那么,现在我们来了解氧气的三态变化,在压强为101kpa时,在-180℃时,氧气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时变为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储存在钢瓶中。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问题情景:
大家都知道,很多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
老师:首先我们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我们会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呢?
学生:氧气支持燃烧。
实验二:
老师:大家都知道木炭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在燃烧时,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那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是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大家观察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老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
碳+氧气二氧化碳
第四篇:练习三教学设计
《练习3》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教学难点: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可以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来学唱。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读和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教学难点: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诵读与感悟)1.读背《幸福》
(1)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3)教师范读。
(4)学生讨论“幸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着去读背。(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这个结论。(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3)按学生讨论的结果来续写。
(4)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感受两种文字在读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虎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虎、病”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重点:学会拒绝别人。
教学难点:学会拒绝别人时语气要婉转。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对!我们应该学会拒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2)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角色练说)(3)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2)评议小结。
第五篇:三环节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课文重点:第四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第四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预习提纲:
导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如果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会对恐龙有了新的认识。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在文中标画出来。
恐龙、笨重、迟钝、凌空翱翔、顿时、十吨、崭新、毋庸置疑、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茹毛饮血、毋庸置疑、欣喜若狂、凌空翱翔、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这是一篇科普文章,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一种什么假说?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2)在恐龙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了天?
(3)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4)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是以
顺序介绍的。
7.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展示预习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认读:
出示: 第一组:迟钝
繁衍 敏捷
支撑
膨大
后裔
隧道
脑颅
第二组: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欣喜若狂
点睛之笔
茹毛饮血
毋庸置疑 3.词语理解:“茹毛饮血”。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理解词语的一种新方法,就是抓住重点字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我们先来看看“茹”在字典中,有哪几个选项:
出示:①菜 ②吃 ③臭,败 ④柔软 请你联系这个词语选择一个解释。
现在谁能根据“茹”的意思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 毋庸置疑 ①平常的,不高明的 ②需要 ③岂,怎么 ④功劳 . 后裔 ①衣服的边缘 ②边,边远的地方 ③后代子孙 .4.这篇课文有几个句子比较长,不好读,老师把它们放在了大屏幕上,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随机解释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这是一个很长的年代,跨度快有2亿年呢!)
(2)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赞同支持进化论的观点,并对它的发展传播给予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个句子难读在停顿,课件上标注一下停顿的位置。
(3)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注意多音字“栖”的读音。)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⑴ 同桌采用对比朗读法朗读第四自然段。
⑵ 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相机进行教学: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恐龙变化的时间是漫长的;恐龙的特点是多样的;繁衍生息的情况看恐龙家族是庞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表格内容: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庞大家庭 时间顺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方法 两亿三千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数千万年后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有的两足奔跑
有的四足行走 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的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渐长,像羽冀,会拍打 体表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 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⑶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① 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② 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
③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⑷ 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理解句子: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过渡:
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
1、齐读最后一段。
2、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3、讨论: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五、质疑,释疑。
六、指导书写。
七、限时作业
1、听写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 恐龙最终都演化成鸟类大家族。
()
⑵ 恐龙演化成鸟类经过了三千万年。
()
⑶ 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是证明恐龙能飞上蓝天的关键。
()
3、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好在哪儿: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4、我会答。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写写自己对“点睛”之笔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