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无所不在的信息”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适合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搜索与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体会信息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感受信息与我们息息相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通过列举不同领域的人对信息的理解,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信息的概念;通过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信息的作用;通过给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特征。
二、学生分析:
高一新生是从全市的各个初中走到一起来的,他们经历过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由于他们在读初中的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硬件配置的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对信息的概念和认识或不知,或初浅,或略深。
信息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作用和特点又是什么?„„。引领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上寻找答案便是我的任务,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不同以往的、更新的认识。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对于规范学习行为、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内化信息伦理提升信息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描述、讲解、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特征。②例举有关信息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互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基础,为以后的教学搜集信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举身边的信息,让学生领悟到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信息是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重点、难点:
信息的含义,作用和基本特征。
五、教学策略:
播放“无所不在的信息.ppt”文件以助教学循序渐进。
运用描述、观察、讨论、交流、问答、判断、归纳、讲故事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学得扎扎实实,也不失收益非浅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
1、引言:
放眼世界,异军突起的互联网“忽如一夜春风来”席卷全球,它的迅猛发展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甚至使人们感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与震撼。随着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信息技术必然会成为信息社会赖以生存和竞争的必备条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明确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今天开始我将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信息技术,履行传播信息科学常识和传授信息技术的义务。引领同学们去学习和实践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在探索和应用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术。
2、谈谈亲近电脑的经历: 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计算机的经历,我从中了解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水平,用这样的谈论锻炼学生大家的口才和勇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认识。
【问题1】你家有电脑吗?
提示:做个调查而已,心中有数。
【问题2】你玩过电脑游戏吗?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了?
提示:玩过也不要紧,关键是要正确分析自己,正视这个问题。你觉得你玩游戏影响学习了没有?我相信你有说真话的勇气。
鼓励:谈得非常好,很坦诚,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把握好学习与娱乐的时间比例,化更多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问题3】你上过网吗?你在网上做些什么? 提示:上网校,查资料。
【问题4】你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 提示:是个染缸。
【问题5】你上网聊天吗?结交上网友了吗?用什么工具?
提示:QQ,MSN, E-mail,博客„„。不在网上谈无聊的话,不轻易与网友见面,因为青少年的防范意识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问题6】你用过网络语言吗? 提示:网络是个好东东、顶!小结: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最广阔的视野和最自由的空间,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的魅力,让我们产生了共鸣——我爱网络。在此我向大家介绍小张学生的学习感受:“网络表现了社会的飞速发展,递交作业、信息考试、还有上课都用了网络。我爱网络,爱它的虚拟。有点好笑,喜欢就爱!!”这位小张的学习感受看似可爱,天真,但也表明了她的兴趣,说出了她的爱意。
眼下,最快捷邮件被叫做e-mail,最时尚的生活被称为e生活,最前卫的教学被命名为e-learning。
3、说说信息时代特点: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新时代——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我们的思维、技术、文化都与以前大不相同。现在我们就一起说说变化吧。(1)成语补充
①天(粟)马(角)②(人)屯(蚁)聚 提示: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请考虑并讨论补充成语的解决方法(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方法1】查成语辞典!提示:可以。
【方法2】模糊查询。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屯*聚成语”,就可以搜出来了。还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提示:在信息时代,模糊查询思维与传统思维是不很相同的。(2)阅读理解:
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背景,怎么办? 【方法1】查字典、查资料。提示:可以。
【方法2】向他人求助。提示:可以。
【方法3】上网搜索。提示: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4、讲讲信息的含义、作用与特征:
信息一词不象网络一样是个现代词,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只是那时的信息多指消息,几百里快马急送的也不过是一个口信、一封家信或一道圣旨。●“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摘自唐代诗人杜牧《寄远》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楼台” 摘自唐代诗人李中《暮春怀古人》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摘自宋代李清照
当今,我们已经处在了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有更充分的、更深层次的、更广义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运用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及其特征。(1)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地内容。提示:现代的信息的含义远比古代丰富得多。(2)信息的作用:
①信息有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故事1】“啤酒与尿布”
美国沃尔玛超市建立数据仓库,按周期统计产品的销售信息,经过科学建模后提炼决策层数据。结果,他们发现:每逢周末,位于某地区的沃尔玛超市连锁店的啤酒和尿布的销售量很大,而且单张发票中同时购买尿布和啤酒的记录非常普遍。分析人员认为这并非偶然,经过深入分析得知,通常周末够买尿布的是男士,他们在完成了太太交给的任务后,经常会顺便买些啤酒。得出这样的结果后,沃尔玛超市的工作人员尝试着将啤酒和尿布摆放在一起销售,结果,尿布与啤酒的销售额双双增长。【故事2】“马陵之战”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役——马陵之战,成语“增兵减灶”既由此而来。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重施“围魏救赵”的战法,直驱魏都大梁。魏惠王将攻韩的部队召回,以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将军,率兵10万迎击齐军。针对魏军有备而来﹑气势旺盛和求胜心切的特点,孙膑定下计策,令齐军前锋部队与魏军稍一接触,即佯败东撤,且令齐军第一天造10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三天再减为3万人吃饭的锅灶,以诱使庞涓觉得齐军不堪一击。庞涓见状果然以为齐军“士卒亡者过半矣”,于是轻兵追击,结果被孙膑伏击惨败,自刎身亡。分析: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中,啤酒与尿布的销售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沃尔玛超市的决策者来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就此改变了经营策略,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同样这组数据,如果把它给其他的商人(如房地产开发商),那它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简单的销售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小。
沃尔玛超市的决策者根据所获取的信息作出了正确的决策,而“马陵之战”中的庞涓根据所获取的“第一天十万灶,第二天五万灶,第三天三万灶”的信息,得出了齐军士卒亡者过半的错误结论,做出轻兵追击的错误决策,导致的最终的失败。
提示:由此可见,信息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可靠依据,但我们必须对信息作出甄别。②信息有控制的作用
新生报到时,每个同学根据张贴在大厅门口的分班情况进入自己所在班级。对于学校来说,就是通过这一信息的发布有效的控制每个同学进入相应的班级,不会造成混乱。交通要道的红绿灯是用来控制人流和车流的,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通畅。③信息有告知的作用
天气预报、股市行情、新闻联播、每天疫情通报、„„,都在发挥着重要的告知作用,(3)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身边到处都是信息,有物质运动就有信息的存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时效性: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社会新闻、„„。
3、共享性:网络资源共享。
4、依附性:依附某一载体进行传播。
5、不完全性:盲人摸象、井底之蛙、管中窥豹、„„。
6、可压缩性、价值性、转化性、传递性等特征。下面我们听几段故事,然后判断一下信息的特征: 【故事1】揭示信息具有价值性、时效性
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那7个字是什么? 答:中国将出兵朝鲜
【故事2】揭示信息具有依附性
武侠小说里的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着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
思过崖山洞的墙上。令狐冲发现时,这些信息在墙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幸好没有火山喷发或是大地震,否则墙这个信息的载体碎了这些剑法信息也就没有了。【故事3】揭示信息的共享性
关于第一单元第一节的讨论马上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涌跃发言,让我感觉我们在一起吃一顿信息大餐。这个大餐的优点嘛,就是吃不完。我讲的课大家都记在了大脑里,可是我自己依然没有损失这些信息;有的同学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也没有损失这些信息。这说明,信息是具共享性的。如果你也有说明信息其它特征的故事,不妨讲给大家听听,或把故事发到我的邮箱:ping8861@126.com,雅俗共赏,资源共享噢。不要独自占有,我们也绝不强迫你忘记这些信息的,呵呵„„。
5、做做相关知识的超连接:
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A 信息时效性
E 中国田径110M栏刘翔取得奥 运冠军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B 信息价值相对性
F 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 城计”吓退司马懿
C 信息真伪性
G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 往往会误事
D 信息传递性
H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七、自我评析:
本节课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非零起点教学入手,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认真备课、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受知识。
我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平台上携手互动,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了课程内涵,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多用讲故事的形式改变了讲授课苦燥乏味的窘境,充分彰现教学智慧与课堂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教学的达成度较高,效果可见一斑,为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篇:《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设计
设计思想
《无所不在的信息》作为新课程教材地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具有着开启整章乃至整个必修课程的意义。该节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可操作内容,而纯粹靠讲授进行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打折扣;另外,初看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过程、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即充分理解“信息”这一抽象的概念,又能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并初步形成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和态度,是打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的第一炮。
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准备好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案例,以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第一、精心设计情景,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景,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第二、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觉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第三、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诸葛亮“空城计”等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对信息概念的理解;
2、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操练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五、教学环境:
(1)硬件资源:多媒体室
(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相关的教学资料(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感觉剥夺实验、诸葛亮空城计故事等)
六、教学过程
Ⅰ、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1、[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请三到五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因为是第一次教学,还没分好学习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获取物质)、火石(获得能量)、指南针(获得信息)。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和能量二大要素,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以及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就很难理解了。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人类的物质与能量的前提下,缺乏信息将会怎样呢?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2、亲历感官剥夺(设计意图:初步理解维纳的观点,感受信息的重要性)
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由两个学生一组到前面来,一个同学表演一些简单动作,让另一位蒙上眼睛的同学猜那位同学做是什么动作?经过多组实验,结果这些同学都不能准确猜出对方做的什么动作。
[教师活动]:睁开眼睛可以看到任何事物,因为闭上眼睛切断了视觉信息的来源,就不能接收到视觉的信息了。
[总结]: 由原始森林生存实验与感官剥夺实验,总结出结论: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离不开信息的。
Ⅱ、探究新知
1、感受信息:
出示图片(下图),分析图片中所带来的信息(学生回答)[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同学们对信息的了解,同学们能说一说信息的定义吗?其实信息的定义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特定的、公认的定义。
2、选取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信息的说法
香
农:信息(作用)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指的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维
纳:信息(本质)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类资源”。钟义信:信息(内容)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学生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身边都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呢?
(同学回答:树叶变黄,秋天到了;看新闻:可以了解各地发生的大事;气象云图:分析可以预测天气信息;谈论昨天晚上的球赛等)
[教师活动]:对,同学们说的很对,同学们说的这些呢有的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信息,有的是要通过加工后得到的信息。直接感受到的信息就是人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感受的信息,比如说眼睛看到的树叶变黄,耳朵听到的老师的讲课,音乐等。加工后得到的信息,就是人们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后获得的信息,再以不同的信息载体表现出来。如像刚才同学说的气象云图、报纸杂志等。
[教师活动]: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3、信息的基本特征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去体会信息的基本特征”。按照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依附性、真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1)普遍性
[教师活动]:列举人类社会、动物界、植物间,相互传递信息的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的普遍性。
(2)价值性、时效性
刚才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知道了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已经了解和感受到了信息的普遍性。现在咱们再举一个例子:教师用投影仪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却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这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美国“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买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学生假设,战争前美国买了这个报告,会是什么的状况,引出信息的时效性。
[学生活动]:分析以下案例,探讨信息具有信息的什么特征? 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3)共享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硬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把不同的目的盘发给不同学生。
[学生活动]:让这些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存储在里面的内容(信息)不丢失。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4)依附性
[教师活动]: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内容依附于文字,新闻、报道、气象信息依附于广播电视、网络、收音机等,老师讲课的内容依附于声音,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信息依附于载体上的现象吗?
[学生活动]:(讨论)古代的“烽火传情”,海报,黑板报等等 [教师活动]: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的事例呢? [学生活动]:(讨论)找不到。[教师活动]:这说明了什么?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要依附于某种载体(信息的依附性)。(5)真伪性 拓展训练:[教师活动]: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真伪性特征。
Ⅲ、课堂练习
1、请将下面有关信息特征的资料连接
A信息的时效性
a课程表和时间表 B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
b大家一起看球赛 C信息可以被储存和保留
c《功夫》影碟 D信息的传递性、共享性
d找路时,使用旧地图
2、脑筋急转弯:李先生看到报纸上一则信息“今明两天到金鹰家电市场购买空调1台可获得350元优惠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购买,却被告知不能享受优惠,为什么?
(因为他过期了,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Ⅳ、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参与了一系列的信息活动,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信息,了解到了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往往就是先机、是财富,要准确地把握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服务。接下来我们将利用整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处理各种信息的技术。
附:板书设计
无所不在的信息
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物质、能量、信息 信息的概念:
① 香农学说: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② 维纳学说: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类资源。③ 钟义信学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依附性、真伪性等
第三篇: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章节 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
教材内容 分析
本节课选自地图版《信息技术基础》,是本书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因此本节内容的成功与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作用和信息的特征。本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信息特征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拓宽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讲授第一部分:信息的定义。
学习者 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尚欠系统的提练、重组和内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提炼其中的方法和思想,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信息文化的形态和作用,使他们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做好心理准备,逐步提高适应能力,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②学生对信息的定义有基本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信息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生活中的实例对信息的定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围绕信息概念、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搜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合作探究、做游戏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理解信息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已有专家或他人的定义相比较,加深对信息概念的认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读三句古诗,让学生感受无所不在的信息。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唐寄远
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唐暮春怀故人
欣赏古诗 思考
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景,传授新知
1.讲授:感觉剥夺实验的例子
提问:问一位学生如果你被剥夺了感觉,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是基本需求。
2.讲授:信息的通俗含义: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的内容。
举例:报纸,电视新闻,网页的信息,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
1.听讲 思考 回答 2.听讲 思考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感受到身边的信息丰富多彩。引出信息的定义。
给出信息的三个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活动一:(做游戏:猜一猜。
选取两位同学。一位同学背对着屏幕站在讲台上,另一位同学看屏幕上的歌手,唱这位歌手的一首歌曲,让站在讲台上的同学来猜这位歌手是谁。)通过这个游戏来使学生从形象具体的事物中理解抽象的概念,理解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2.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种资源。展示:播放《生存实验》的例子使学生理解物质、能量和信息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 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物品有:笔记本电脑、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钢刀、火石。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提问:如果是你,你会带哪三样? 结论: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获取: 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
3.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1.思考 做游戏 思考 课堂讨论 发言 3.听讲
给出信息的概念,使学生对信息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讲授:怎么样去认识信息? 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讨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唐-王维-杂诗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分小组课堂讨论,提问学生回答:从信息的含义,表现形式,载体三个方面分析每句古诗。
分析 讨论 思考 回答
引导学生从信息的含义、表现形式、载体三个方面去认识信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和挖掘事物的内在本质
总结归纳
总结: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身边的信息,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定义。布置作业:课后填写
根据自己一天活动所接触到的信息,按照表1—1—1的提示进一步理解信息的概念。
听讲 思考 分析
更深入了解信息,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作业,巩固迁移。
教学流程图如下:
教学评价: 评价量规 教师评价 评价项
优良中差
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
学生能吸取其他同学在回答中的优点,找出同学回答中的问题
()()()()
通过感觉剥夺实验的讲解,学生能说出身边的信息体现重要性在那些方面
()()()()
通过做游戏的例子和生存实验的讲解,学生能说出一些典型信息定义的区别
()()()()
提问环节中,学生能自主思考回答出每条信息的含义,表现形式,载体
()()()()
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回答出本节课学习过的内容
()()()()
课后作业,学生能够认真地完成()()()()
学生自评 评价项
能否
你是否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
你是否能吸取其他同学在回答中的优点,找出同学回答中的问题
()()
通过感觉剥夺实验的讲解,你是否能说出身边的信息重要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
通过做游戏的例子和生存实验的讲解,你是否能说出一些典型信息定义的区别()()
提问环节中,你是否能自主思考回答出每条信息的含义,表现形式,载体
()()
课堂小结环节,能回答出本节课学习过的内容
()()
课后作业,能够认真地完成()()
第四篇:无所不在成语
【成语】:无所不在【拼音】:wú suǒ bù zài
【简拼】:wsbz
【解释】: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4卷:“或存太一在兆左右,坐卧背向无所不在也。”
【示例】: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巴金《家》四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到处都有
【英文】:omnipresent
无所不在 成语接龙
【顺接】:在三之义 在人口耳 在人耳目 在劫难逃 在在皆是 在天之灵 在官言官 在家出家
【顺接】:安闲自在 大有人在 居心何在 猛志常在 清闲自在 人亡物在 实实在在 无所不在【逆接】:不识之无 称家有无 出有入无 互通有无 仅识之无 可有可无 聊胜于无 略识之无
【逆接】:无一不备 无一不知 无一尘染 无一是处 无万大千 无上上品 无上将军 无上菩提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无所不在的信息
无所不在的信息
课题:无所不在的信息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特征
2、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回忆古诗词中的信息,体会信息的无处不在,掌握学习基本概念、理解基本概念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能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
2、通过对信息共享性特征的理解,能积极参与信息活动,使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3、感受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情;加深师生情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回忆古诗词中的信息,体会信息的无处不在;通过对信息共享性特征的理解,能积极参与信息活动,使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网络支持教学。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知大部分知识点集中在具体操作之中,所以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利用学生喜好上网浏览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嵌入到网页中,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器具选择】
网络教室及相应的网络教室控制软件。
【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管理;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教学组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的载体3个方面来认识、理解身边的信息。然后教师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作用和信息的特征。引导学生举出身边的能体现信息某些方面特征的实例,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举出实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步骤】
导入 1.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 2.图片说明:
全球夜晚灯光图是根据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搜集的资料而制作。在NASA网站可以找到更多更大分辨率的这张图片。将全球夜晚灯光图经过座标校正后,套叠世界各国地图。
3.地球表面有很大的面积在夜晚几乎没有什么灯光,南极洲是全黑的,非洲及南美洲丛林的夜晚也是黑暗的,非洲、澳洲、蒙古、美西的沙漠和加拿大北部的极地也都灯火寥落。看了这张图,不禁感叹:①各国夜晚灯光亮度的差异,体现了各国都市化程度的不同,经济发达的地区,夜晚灯光就明亮,且灯光的密度也高。学生浏览图片,思考教师的问题
②美国、西欧、日本三处最亮;
③我们的国家灯光的密度也不高,且不平衡;
4.我们的国家,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我们的责任再肩,大家要多多努力!这张照片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丰富的。套用一句罗丹的话:“不是世界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大千世界,信息无处不在,如何更有效的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呢,这就是我们这学期要学习的!同学们,让我们更好地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吧!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代诗人杜牧
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请同学们思考思考,想想、说说有关“信息”的唐诗、宋词吧!(当然,可以不仅仅局限在包含“信息”这两个字的诗词上。)学生回答: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教师准备见后: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思考、回答
理解信息的概念 上面,都是古人眼中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对信息这一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2-3页,“信息的概念”。
目前还没有一种被各方面都认可的权威性定义。不用的领域、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虽然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分析与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含义,从而对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那我们怎样来认识、理解信息呢?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
【板书】
认识、理解信息
☆ 信息的含义 ☆ 信息的表现形式 ☆ 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 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
从以上三方面,对下面的诗句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完成下表: 古诗词 含义 表现形式 载体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平安 语言 人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故乡事 语言 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酒家在杏花村 手势+语言 牧童 学生思考并回答
牧童的遥指让我们知道了酒家的所在,可见,1、信息有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阅读课本P4上了两个故事,思考P4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想法,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理解:
啤酒和尿布的销售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少。但是对于沃尔玛超市的决策者来说,却包含大量的信息,提供了无限的商机。而普通的商家仅仅是看见了两组简单的、无关的销售量数据。所以说,不同的受众,从同样数据中获得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
而马凌之战,庞涓仅仅根据所获取的“第一天十万灶,第二天5万灶,第三天3万灶”的信息,就得出齐军士卒亡者过半的错误结论,做出轻兵追击的错误决策而导致自刎身亡。庞涓所获取的“第一天十万灶,第二天5万灶,第三天3万灶”的信息是孙膑故意制造得迷惑庞涓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对从单一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大家现在比较喜欢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提请大家注意,从网络这一单方面获取的信息,一定要进行仔细的甄别才能保证我们为此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2、信息可被用于控制
举例说明:交通信号灯受交通管理部门的控制来保障交通的安全、畅通。我们学校通过铃声来控制上下课的铃声。
3、信息有告知作用
4、每天的天气预报和股市行情等能充分体现信息的告知作用。此外信息还有认知、欣赏、学习以及研究等作用
一、信息的特征 提出问题,信息还有其他什么特征呢?
给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该实例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然后进行总结。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身边无处不在的信息: 普遍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完全性
现在送大家一张刘德华演唱会的门票(8月28日已开过):时效性 一传十,十传百:可共享性
所有得信息都是依附于某一载体传递的:依附性
总结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不完全性、实效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此外还有传递性、可伪性、无限性、转化性、价值性及可压缩性等特征。
【板书】信息的特征:
☆ 普遍性 ☆ 不完全性 ☆ 实效性 ☆ 可共享性 ☆ 依附性
今天,我们处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information)、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了解了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以及信息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对于信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工成为有效的信息、如何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充分准确的表达自己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这些信息素养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要学习和提高的。——提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附录: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寄远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雕人未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教学后记】
本节课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内容,并通过评价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