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金玲)5篇

时间:2019-05-13 00:5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养花》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金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养花》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金玲)》。

第一篇:《养花》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金玲)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

语文

《养花》的第二课时教案

偏岭小学 王金玲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自己养花的亲身经历,从中获得了知识和乐趣。作者紧紧地围绕中心,结构严谨,用简练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是一篇非常值得学习的散文。二,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法

三 教学目标:1.标画文中的重点句,理解其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中心句,感悟老舍先生爱生活的情趣。

3.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分析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爱花,爱生活的高尚情趣。

(二)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名读文,其他生回顾课文内容)2.分析重点句。(投影出示重点句)

(1)为什么“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

(2)“如此循环......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其含义)3.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

4.解读中心句:上节课我们找到了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最后一段)

这是作者对前面内容的总结,那么我们就试着找出作者分别是对哪个部分做出的总结,找出相应的内容。(学生汇报)

5.谁能快速找出这句话“这多么有意思呀”(学生举手回答)这句话在本文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学生快速读文,汇报)

6.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提问:花死了,作者伤心,为什么还说养花的乐趣呢?(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做什么是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三)结合实际,体会文章

作者对养花由衷的爱好,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事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做短暂的思考,然后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做总结,结合文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从中获得乐趣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们不仅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也懂得了人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悟生活的美好。

(五)板书设计:

养花---的乐趣

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积极面对人生

五,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本文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在课堂上要对这反面多引导,使学生对生活都充满信心。

第二篇:2014王玲教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3、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居。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重点词句,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教学难点:

1、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说明方法。教法: 讲授法、互动法 教具准备:

关于傣家竹楼的图片;各地民居,如土楼的图片;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看这些图片,猜猜这些是哪个地方的民居。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参观领略一番。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

客家民居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方)、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吉祥的追求。

陕北窑洞民居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冬天炕上很暖和。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

台江县吊脚楼

Wil zaid

Wil zaid niangb Fangb Nix Fangb Hsend,laib vangl gol ait Dangl Xangb,diub zaid maix diut laix naix.Wil zaid ghet dot 70 not hniut yangx,seix dail maix dliangl maix ves,hnaib hnaib mongl ghab vud hleik nangx hxib dul.wil zaid wuk niangb zaid yis gheib yis bat.wil mais mongl ghab vud ait gheb,nios vob bat.wil bad mongl guangx dongb ait gheb vangs seix diot diub zaid hxad.wil qend duf dud yangx,wil zaid ut dail yut Wil seix nenx sos,mais bad ait gheb hxat dad wat,nongt sail ves duf leix,jef duid gos mais bad.Ait nend,wil gid gid seix vut,xangs dud xangf xangf xangx hent wil.镇远民居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二、自读课文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说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2、交流:客家民居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傍水而居”。

三、合作研读,体会特点

1、划分小组,提出要求:

⑴分为“客家民居”组和“傣家竹楼”组。⑵要求:先分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

2、合作研读,完成表格:

⑴把“客家民居”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

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⑵把“傣家竹楼”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傍水而居——傣家竹楼

位置:傣家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至今傣家人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作用: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材料:竹子为主要材料;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作屋顶,近年来改为瓦顶。结构: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文化特征:美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平等互助。

⑶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标注、整理归纳,最后填表格。各小组交流整理结果后,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3、全班交流,了解民居的特点。

⑴“客家民居”组的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小组研读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后,先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再由其他小组补充。如:“客家民居”表格 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⑵“傣家竹楼”组同样交流汇报。

四、深读探究,领悟方法

1、探究领悟——客家民居

⑴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⑵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⑶重点语句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⑷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表达方法)

例如,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等,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点。(具体可感)

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实具体。⑸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依据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2、探究领悟——傣家竹楼

⑴初读课文,傣家竹楼给你的是什么感受? ⑵读课文,为什么称傣家竹楼是绿色之家? ⑶重点语句理解:

①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②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⑷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⑸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五、归纳总结,感受文化

1、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2、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吉祥平安、团结和睦、家道兴旺)

3、总结表达方法: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4、归纳章旨: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说明文通过侧重描写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5、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且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1986年4月12日开始至1991年4月25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

23、普

25、普

26、普 27,共发行21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拓展阅读: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

3、布置作业:(选其一)

⑴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⑵假如你是小导游,游客来到台江、西江、镇远旅游,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生动地把你熟悉的民居的特色和风情一一向旅客们介绍呢?请你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一、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表格梳理内容)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民居特点:圆形、八卦布局、设防火墙 文化特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民居特点: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文化特征:团结和睦,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二、说明方法: ⑴列数字: ⑵打比方: ⑶引用资料: ⑷举例子:

台江县方召乡交汪小学:王玲

2014年6月1日

第三篇:《养花》第二课时教案

1、知识教学点:考查本课7个生字及新词的掌握情况,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3、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乐趣,感受劳动生活之美好。

二、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2、学生学法:读中感悟.小组讨论。

三、教学重点:练习给自然段加小标题,体会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激趣导入,组织学生阅读感悟与讨论、交流,提供媒体展示;相机点拨。

2、学生活动设计:阅读感悟、小组讨论、汇报、积累好词好句,扩展练习。

五、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

(1).指名学生板演:听写生字。

(2).解释成语:秉烛夜游、置之不理、自生自灭。

3、分段学习课文,练习给自然段加小标题。

(1)、看课件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指名朗读,抓重点词句概括,鼓励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相机点拨、小结。

4、小组讨论:(学习要求:四人一组交流采取一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1)、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④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5、总结、扩展:

你从课文受到什么启示?(不止养花是这样,还有&&)

6、布置作业:

写话训练: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80字左右的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提示时问学生抓花的特点要从(花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方面写。

附:板书设计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热爱劳动

13、养花(乐趣)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需劳动 又长见识 热爱生活

第四篇:2014个人总结--王金玲

2014个人工作总结

王金玲

悄然走过的2014年,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的足迹可寻。从焦作师专毕业迈出学校大门像很多大学生一样带着一脸的茫然走进社会。选择了教师这个专业,这个职业,努力要求自己能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就是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虽然在这短暂的几个月里没有真正的成为一位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但最近通过和学生的接触,多次听李校长的例会教师指导以及多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在教师这一职业指明了方向,借以促进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在教学工作方面:

1.争取多听课,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2.力求吃透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知识学案,创造自己的特色。

在后进生方面:

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要给予特殊的照顾,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培优辅差班通过尖子生来带动、促进后进生的提高。

其它方面:

鉴于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反思,教学水平提高速度缓慢,要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今后要努力找出一些自己在数学教学的特色点。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们要不断学习。自己的知识千万不能只比学生快一课。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学生有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盆水、一桶水。同时要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教育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

在校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第五篇:课时2-1._养花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

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同时对老舍养花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提出自己对养花的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练习感觉:

1、动作感觉:师动作演示,生感受烫、酸、冷

2、语言感觉:冰()火()花()蜜()“千朵万朵压枝低”让人感觉花()“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感觉花开得很()“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人感觉花有挡不住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感觉花开得很()“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人感觉花丛中很()

一、谈话引入,瞄准感觉。

从课前的感觉练习中,我们感觉到,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也不一样。我们已经初读了《养花》这篇课文,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作家的业余生活,去尽情体味一下老舍先生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板书:养花 ——乐趣)

设计意图:从动作感觉到语言感觉再到感觉老舍养花的乐趣,这一阶梯式的训练旨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觉体验。老舍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从养花这一平凡小事中感受到无穷乐趣,孩子们也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培养一颗“心眼”去感觉体验,才能发现作家之趣,文章之妙。

二、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出示中心话题:

老舍从养花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结合中心话题自己默读、感悟。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3.全班汇报。

采取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预设:着重理解以下内容:

(l)“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可以体会出作者爱花,确实把养花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句话中“自己会奋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指有些花草不怎么选择天气,不怎么需要养花技术,就能自己生长。作者爱花,养花,不是为了研究和试验,而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3)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4)“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5)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如此循环”指“像这样循环”。指作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要好。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6)、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c.补充空白,强化感觉。

师:a、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中 发现不少真理,继续读下去,你也会发现不少真理的。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b、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你的生活说说: 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补充是为了丰化文本的内涵和丰富学生的认知。如“不劳动,就不能摸着门道”,迁移至学生的生活就是“不劳动,就不能得到知识”。文中言已及而意未露之处由学生来补充,既训练了语言和思维,又提高了认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7)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8)菊秧遭灾,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邻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说明作者宽厚待人。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9)从小猫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还养着昙花„„ 说明:老舍养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些都说明老舍的花养得很好。对养花充满了乐趣。

(10)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随机板书: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

又长见识

小结:作者通过养花,掌握了养花的门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篇。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和表达的的情感。

三、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向生活延展。

a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设计意图:在引领学生体会养花的乐趣,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b、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设计意图:向读作者、读人的精神世界延伸,使学生理解文如其人的道理。

3、向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或《劳动的开端》

板书设计: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养花 —乐趣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 又长见识

课堂小结

1、教材分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内容通俗易懂,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借助工具书基本上可以自行阅读,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容易,但是如何在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获得属于自己的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后习题 课后检测:

一、填空,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烛夜游

()之不理

()花()草

三年五()

胜()吃药

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我爱花,()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开花,我()高兴。

2、花()多,()没有奇花异草。

3、()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会死的。三.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不加强环保,人类就无法生存,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课后作业:

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书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养花 —乐趣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下载《养花》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金玲)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养花》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金玲)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时2-养花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门道”、“循环”、“胜于吃药”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王晓 礼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快乐幸福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克学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柏树小学 王克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沈惠玲)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王金玲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桃都中学 2012 学年 2013 学期 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课程计划)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音乐 制定人 王金玲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因而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

    养花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互动,练习感觉: 1、动作感觉:师动作演示,生感受烫、酸、冷2、语言感觉:冰( )火( )花( )蜜( )“千朵万朵压枝低”让人感觉花( )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一枝......

    《养花》教学设计

    《养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

    养花 教学设计

    《养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