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雪》公开课教案
《雪》教学设计
时间:2016年4月8日上午第一节 班级:八(1)班 课型:新 授 执教者:潘武兰
教材分析
这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3)深入体会文章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
(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3)体会对比、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教学重点
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教学难点
1、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2、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教学方法:课内语文学习法
教学设想:感知内容——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感悟精神 教师准备: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有关“雪”的图片,教师导入语::同学们,雪花纷飞,银装素裹,激起了多少文人的诗意,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则写下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诗篇。你看岑参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展现了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而1924年12月30日北京的一场大雪,却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去感受他激昂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吧!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了解写作背景
1925年中国的北平又是怎样一个社会形态?请一位同学说说这篇散文诗的写作背景。
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一下大屏幕,加深印象。
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写作本文的时候,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祖国的南方已成为革命的中心。北方,尽管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还相当猖獗,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者当时生活在北京,他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目标:(1)有感情去读(2)给文段表上段号,(3)并勾画生字词,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倾听想象。教师出示问题: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2)这两个地方的雪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学生说后出示投影)
(二)、美读品味语言、体验情感(试)
《雪》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反复诵读感受其美质,品味。谈一点心得,谈一点情感体验。
可以分段去读、选读、读完后小组讨论、从修辞、写法、情感等方面去品味、去评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进行板书。可以预设问题:
A. 纵观全文及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作者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更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独的境遇中顽强抗争的“朔方的雪”。)B. 鲁迅赞扬“朔方的雪”,却为什么把“江南的雪”也写得那么美好?(用“江南的雪”衬托“朔方的雪”,使“朔方的雪” 更加突出。“正衬”)C. 作者笔下“朔方的雪”有什么象征意义?
(朔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在孤独而顽强地战斗,在战斗中他的灵魂得到升华。)D. 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这鲁迅的什么愿望?(用战斗来创造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雪
江南的雪 美艳而短暂 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恋和一种遗憾 朔方的雪 冰冷、坚硬、孤独 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
活更喜欢朔方的雪
四、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图画,更体察到了鲁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2、推荐作业:收集写雪的诗句,并谈谈最喜欢
第二课时
一. 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你那里下雪了吗?》)
二、新课导入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2.就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精神以及写法方面有不懂的问题,小组研讨,组内解决,对于还无法解决的问题交全班共同解决。(教师进行简要的记录,然后共同解决。)学生一: 学生二: 学生三: 学生四:
3.理解重点句子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的坚硬的灿烂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 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城雪的不幸。(2)那是孩子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 特点?)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恋雨喜爱的情感。(3)是的,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依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评 品读评价、感悟精神
1、如何理解结尾句
学生探讨,老师点拔(1)诵读结尾句
(2)南北雪联结来写的用意,“文如其人”这两种雪使我们想起了哪两种性格?
(3)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追问: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
是对雪的赞美,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白。从中可感受到作者的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是一种生命的升腾,表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五、课堂反馈练习
一、给加红字注意。(大屏幕显示)
滋润美艳
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脂粉奁
目光灼灼
朔方
二、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六、小结
同学们,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图画,更体察到了鲁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让我们也象先生那样,用坚强与独立去战胜我们学习与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吧!
七、作业
1、收集写雪的诗句,并谈谈最喜欢一诗句 2、背诵后三段
板书设计:
南方的雪 朔方的雪
《雪》
鲁迅
美艳而短暂 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和一种遗憾。冰冷、坚硬、孤独 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更
喜欢朔方的雪
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第二篇:《雪》公开课教案
《雪》公开课教案
《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凛冽、升腾”等词语。
⑵ 掌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⑵ 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⑶ 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3、德育目标:
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广博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景物清新,格调明丽,在两幅不同情调的雪景图的渲染中蕴含着对独立与张扬个性精神的赞颂。引导同学在反复朗读中掌握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逻辑,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探究引申法:
课文“化景物为情思”,温润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象征和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取向。可引导同学联系《野草》集中描写自然景致的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对比品味作品的深层内涵。【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布置】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充沛诵读,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合作研讨,更深品味深层内涵。赏析、积累优美词句。〖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一)(多媒体播放名曲《塞北的雪》)
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只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岁暮北京的一场落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的文字,18天之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
(二)(多媒体展示北国雪景)
同学们,冬日里最使人感动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让我们随声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尽享这自然恩赐的惬意(师生合乐吟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还有他那广博的胸襟。(板书文题、作者)
二、解题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这本集子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实际社会的抗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投影)野草题辞
三、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疏解字词,体会语气。
2、同学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飞雪的鲜明景致。
3、教师指名同学诵读课文的两幅画面,考虑:
(投影逐条显示)
⑴ 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
⑵ 作者是如何表示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
⑶ 落雪使冬天无味的百草园显现出两样,雪地捕鸟的描写生动传神。而本文写雪罗汉,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形象,那么其中蕴蓄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则是另一番景象,那么它有着怎样的个性精神?作者赞颂的“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同学考虑后回答,教师明确:
⑴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
⑵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富含生命力的比喻,一虚一实,令人发生无限遐思。
江南的雪是色彩斑斓,明艳秀丽的。雪野中洁白的背景下,宝珠山茶的血红,单瓣梅花的白中隐青,磬口蜡梅花的深黄,杂草的冷绿以和雪罗汉的“洁白”“明艳”“闪闪生光”与博识人们眼中单调的暖国的雨相对比。
⑶ 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集中体现了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质。生动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又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
⑷ 作者着力从三维空间进行立体描绘,以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弥漫太空”的飞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不只自身“升腾”“旋转”“绚烂地生光”,且使整个“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寥寥数笔尽现北国飞雪的壮美和独立张扬的个性精神。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文中还被表示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4、同学配乐朗读全文。
四、深层研读,品味内涵
1、同学集体朗读全文:
提示:女同学诵读写江南雪的前三语段,尽现其温婉恬静的美感。男同学诵读写北国雪的后三语段,读出雄浑峻伟的气势。
2、合作研讨:
文章在江南与北方雪景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衔接两者之间嵌入一个“但是”的意味是什么?
同学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助读资料:
(投影)
(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实际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鲁迅宣称,他“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却念念不忘记载着人间奋斗历史的“遗迹”。鲁迅实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和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身。
从这样的审美观点动身,鲁迅喜爱的自然美是:“人们和天然苦斗而成的景物”,即从中可以发现社会和人生斗争精神的深沉雄大、壮阔古拙的力的美。在《野草》里,鲁迅也曾描绘过江南明丽的风光,但总的说来,他“并无敏感”,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他批评杭州的风景“显得小家子气,气派不大”,以为“北方风景,是伟大的,倘不至于日见其荒凉,实较适于居住”。(钱理群《心灵的探寻》)
“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身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鲁迅语)
同学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明确: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示出来的。“朔方的雪花”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独寂寞之中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豪放的挑战者。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誉的还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最为形象地体现了鲁迅看重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作者在看似不需要转折处嵌入一个峻急的“但是”,更加明确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鲁迅独特语言风格的体现。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品味、积累文中的精妙语句。
4、延伸拓展:
请同学阅读选自柯蓝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诗《雪》,试比较在写法上与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投影)
雪
雪花来了。漫天遍野地来了。
从最高的地方落下来。从最纯真、最净白的地方落下来,落到每一个角落,落在一切的上面……
雪花,你总是在一切上面的。你总是最洁白的。谁损害你,把你弄脏了,你就溶化了,流着泪走开了。
雪花呵。我看你有一颗心:
有一颗把一切黑暗变白的心。
有一颗把一切不平都填平的心。
有一颗要把一切都包藏在你怀里的心。
你虽然如此寒冷,也还有一颗知道温暖的心……
同学积极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教师归结:
课文的抒情场景围绕南方和北方的雪的对比展开。雪的形象,是诗人往昔青年时代和当前的他的隐喻。升腾着的朔方的雪,也是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而柯蓝的《雪》则让我们看到了冰冷的雪也有一颗把黑暗变白,把一切不平填平,把一切都包藏在怀里的美好、温暖的心灵。
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展示具有美感的细节,在运动状态的表示中发明一种美的意境,使作品意蕴丰富深远。
第三篇:剪纸公开课教案.陈雪丽doc
剪 纸 艺 术
和平县阳明中学
陈雪丽
教学理念: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教学目标: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教学难点:创作时正确把握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剪纸作品若干、红纸、剪刀、胶水、A4纸若干、铅笔、多媒体。学具准备:红纸、剪刀、铅笔。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剪纸,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一)、问题导入
出示两张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问题,引出课题:剪纸艺术(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剪纸作品:《年年有余》、《鸳鸯戏水》、《喜鹊报春》、《龙马精神》。以上这些作品表达设计者什么样的情感?
它们都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充分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向往,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2、那么什么是剪纸艺术呢?(1)剪纸的起源。
(2)剪纸的概念。
3、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与特点。题材:花鸟虫鱼、动物、人物、风景、吉祥图案、传说、神话故事等。特点: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板书)
4、剪纸的分类:从色彩、剪法、形式、流派及用途上区分。
(1)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纸剪刻出来的作品叫单色剪纸,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拼贴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
(2)从剪法上分:有阳刻、阴刻和综合剪。阳刻就是将图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阴刻就是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刻)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综合剪: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阳刻、阴刻相结合的,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3)从形式上分:有不对称剪和对称剪。
(4)从流派上分: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5)从用途上分:有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
5、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基本符号:月牙纹、柳叶纹、圆形、锯齿纹、水滴形、波浪形。
6、展示对称剪纸的的步骤、剪法及折叠方法。制作步骤:a构思、b折纸、c铅笔起稿、d剪刻、e粘贴。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折叠方法:对折一次、二方连续、三折、四折、五折等。
(三)、上届学生作品展示。
(四)、课堂练习:完成一张四折窗花剪纸
1、教师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指导。
3、评展学生作品。
(五)、小结。
(六)、课后延伸:举办剪纸作品展。
(七)、布置作业。
第四篇:湖心亭看雪公开课详细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流程
导入:杭州西湖,作为千古名胜,自古以来就获得无数文人的赞美。白居易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西湖,杨万里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夏天里妖娆妩媚的西湖,孙锐用“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写出了秋天里如画般的西湖。有人说,西湖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乾隆五年的那场大雪,因了文学的魅力而经久不化。今天我们就跟着清代文人张岱的脚步,去赏一赏冬天里如梦幻般的西湖——今天我们就学《湖心亭看雪》(板书题目《湖心亭看雪》张岱)
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全班齐读)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一、自学检测
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遗留没解决的问题吗?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我们就开始检测。
现在开始字词读音的检测,我们开火车检测,每位同学读两个:
比一比zhēnChóng祯()崇()cuì衣毳()sōng雾凇()gēng定更()gèng更()有此人hàng砀()dàng沆().zhān铺毡()qiǎng饮强().一、请说出下列带横线的字词的意思。
1、余挐一小舟
2、上下一白。(全白)(撑,划)
3、雾凇沆砀
4、长堤一痕(冰花一片弥漫)(一道痕迹)
5、与余舟一芥
6、及下船(一棵小草,这里形容船小)(等到)
7、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
8、客此(客居,作动词用)
二、试译下列文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好,我们在疏通文意后,把课文齐读一遍(齐读)
好,同学们读的非常流利,但是同学们想声情并茂的读课文,就要先把握文章的基调,这需要以理解文章的内容为基础。下面听视频范读,大家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朗读的读音、断句及语气,并且边听边想,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
下面我们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个字来评价作者张岱。你认为哪个字合适,说出观点。
自学指导
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痴?
(独立思考1分钟后大胆举手发表你的见解)
二、咬文嚼字品痴行
朗读指导:“俱”“ 独”要重读,怀旧的伤感语气。
张岱在大雪三日,人鸟俱绝,天寒地冻时,冒着严寒去赏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雪景呢?
三、置换对比赏痴景
下面我们用置换对比法对这段写景做一个赏析。老师平时也喜欢写作。自认为写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看看我改编的张岱的文字,大家评评老师写的怎么样,好不好。
1、天与与云山与水 天、山、云、水
老师觉得太罗嗦,老师改的好吧,大家说说看。明确:原句写出了天地苍茫一片的宏大景象。
与字却掉,这些景物显得分明,突出不了苍茫一片的感觉。
张岱写,我觉得这些量词太生僻了,我把它改成,不错吧。这次是不是我赢了
我改的量词太清晰了。
我给大家画一画,从大到小,最小的是人,由此我们可以生出这样的感慨,天地如此浩大,人是如此渺小。大家读。
明确:原句用“痕、点、芥、粒”四个指称微小事物的量词反衬出天地的阔大,这极小与极大的强烈对比,使人不由生出这样的感慨:无论是人还是景,都只不过渺小如沧海一粟罢了。
作者的用字实在是妙,我丝毫撼动不得。这些字华丽吗,(生答:不华丽,)不华丽,相反很朴素简练,作者没有渲染没有雕琢,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冰清浩淼的西湖雪景图这样的手法,我们把它叫做白描。做笔记。作者用这样的手法,来描写西湖,正应了人们夸奖西湖的那句话了,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张岱在这样的美景中如痴如醉。同学们,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这样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下面,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来解一解张岱的痴味
三、知人论世悟痴心
自学指导
思考:作者来到湖心亭之后,看到了什么景象?
两个金陵人看到张岱大喜,张岱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请思考片刻后在小组内交流,两分钟后小组代表发言。显示:到亭上……(看到的情境)两个人金陵人看到张岱,)大喜那张岱呢
张岱的心境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张岱(人物)师念清兵入关的时候他参加了抗清战争,后来明朝灭亡了,他就躲到深山著书以终,穷困潦倒,他的作品主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主要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消极避世的沧桑之感。
也就是在张岱的心里,他非常热爱明朝,但他作为一介书生,无力扭转乾坤,最后只能躲起来,所以在他心里,他怀有深深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伤。从课文中课文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明王朝的热爱,大家找找看在哪计时明朝的年号,但是写此文已经是清朝了,他仍然用明朝年号,说明什么,他对明朝的思念。他遇到知己按说应该很高兴为什么不喝个痛快,因为这两个人是金陵人,金陵明朝的亡都。勾起来了对故国的思念。所以,张岱的心情总体上是抑郁孤独的,他为什么去湖心亭看雪,他求在山水间获得心灵的解脱与放松。现在来看张岱的心情应该是有喜而悲。
明确:张岱通过《陶庵梦忆》告诉我们他对未来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思,所以张岱的心绪总体上是抑郁孤独的,他求在山水间获得心灵的解脱与放松。
四、遗世独立解痴情
文章的结尾作者借用舟子的话来点明自己的一颗痴心,莫说….下面我们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文中痴的真正含义 自学指导
请按照你对本文的理解,总结出文中痴的含义,和同桌交流片刻后再发言。痴的真正含义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同学们很会学习,都在做笔记 涨潮说过这样一段话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西湖雪景最美,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堪称古今中外描写西湖雪景最漂亮的文章,一定有很多更多的滋味等待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拼读。最后请大家美读这篇文章,反思:湖心亭看雪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文章简练传神,意境优美,这篇教学我主要是围绕痴字展开,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咬定语言不放松,增删移换的方式品味语言,突出语言的精妙。觉得不足就是在字词上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解释。必做美读,选做背诵
第五篇:《可以预约的雪》公开课教案
《可以预约的雪》公开课教案
泰兴市四高横垛分校高二语文公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文章重点词的把握,理解文章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作品、作家及自我的对话,交流讨论,了解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生活的哲理,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章重点词的把握,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构思。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培养思想的勇气,提高思维与鉴赏水平。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引导学生把握重音、关键词、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通过诵读,得出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
②研讨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通过文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这是台湾着名散文大家林清玄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文质兼美,意味隽永,先生用看似平淡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对于人生中的变和不变,我们该怎样面对和处理。先生说,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变化,变化是正常的,而不变是不正常的,对于人生中的变化,我们要坦然面对,妥善安排,而且我们还要永存希望,永远保持一颗悯恕之心,美好之心,欣赏之心。因为这是一篇散文,所以我认为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和研讨体会其中的含义,因此我特意设计了诵读和研讨法并举的办法,让学生从表里到内涵逐层挖掘和剖析,品味和感悟。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高一时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其中的几个句子:齐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请同学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苏轼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变与不变是相对的,不必为吾生之须臾而悲伤,要知足者长乐。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你换一种思考方式,换一种心情,也许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今天我们学习林清玄的散文《可以预约的雪》,领略其中闪烁的智慧的光芒。
二、检查预习结合学案:明确
菅芒花(jiān)闪烁(shuò)凝望(níng)...悯恕(mǐn shù)萧飒(sà)蜿蜒(wān yán).....
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义薄云天: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因缘: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三、梳理思路
全文有23个小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小节)写朋友约他去看菅芒花,并点题。
第二部分(第5—11小节)由菅芒花写到看花的人,谈人世间的变化无常,不可预约性。第三部分(第12—22小节)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谈人生的变与不变并阐发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第四部分(第23小节)作者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起于菅芒花,终于菅芒花,前后照应。
四、文本研习、探究
(一)速读第一部分,回答预习思考题(1)
1、文章题为“可以预约的雪”,文中哪个段落提到了雪?文章描绘的是雪景吗?
明确:第三段:“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师:原来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雪就是菅芒花。文中没有雪景的描述。学生看课本上及屏幕上的“菅芒花”图片,认识菅芒花。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芒花》,歌中唱到:“又见芒花白了头,才知季节又伤深秋。”
2、“预约”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雪”(菅芒花)可以预约?
明确:“预约”是指时间上可以预定,这里是指雪和菅芒花都带有季节性。除了它们都具有季节性以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冬天的雪和秋天的菅芒花都是白色的。
过渡:“雪”(菅芒花)“可以预约”,什么不可预约?(预习思考题2)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二部分。
看第5段,不可预约的是人生。
(二)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思考
3、和作者相约去看菅芒花的朋友们,在两年里他们和他们的人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由此作者有什么感受?
明确: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一个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生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我,妈妈病故、自己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第11段:感受
给人一种物事人非感觉,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渡:接着作者在第三部分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12段)
(三)研习第三部分
4、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 齐读13、14段,找出关键词。
“人生的困局”:客观的“变”和习惯的“常”之间的矛盾 “大浪”:人生的无常 “浮木”:人的意志
“巨浪”:生命中的“变” “**”:命运
得出结论:人凭借微弱的意志和人生中的“变”做抗争。却无能为力,只能随波沉浮。人们在经历了挫折,经历了沉浮后,才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延伸: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遭遇学习的困难、亲人的离去、事业的失败、灾难的降临的时候,我们不也会感到人世的无常、生命的“变化”?也会觉得自己
渺小和无奈。生命真的不可预约!过渡:齐读15段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5、面对这样的困境,作者曾有过怎样的反应?(阅读第17段,找出关键词)“震惊,畏惧,茫然,无奈”
小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假如时光能倒流,我们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呢?(18、19段)作者说,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四)速读第四部分,探讨预习思考题3
6、面对生命中无尽的变化,我们该屈服于命运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说出作者观点。
明确:悯恕之心,恒常――祝福 变化――宽容、不悔不忧、无怨无尤
要常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预约的希望
学生默读预习学案林清玄语录细细体会。
延伸:古今中外,有哪些人物面对生活的改变不屈不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呢?请同学结合教材和你熟悉的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此人的经历,找同学交流。(5分钟写,3位同学说)
明确:司马迁:隐忍苟活、忍辱负重、以生践志。
屈 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明志。
苏 轼:豁达开朗,豪放洒脱,以诗显志
史铁生:坚强自尊,热爱生命,以文励志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主宰命运、不屈不挠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把握幸福,珍惜生命……芸芸众生,不一而足
师:只要我们维持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即便走过千山万水,必定永葆预约的希望,成就美丽的人生!
7、讨论23段的作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①照应开头答应朋友去看菅芒花的邀约,首尾呼应,形成一个整体。
②进一步深化主旨:只要保持着预约的希望,不管有多少变化,生活永远都是美丽的
③含蓄的表达出彻悟人生课题(生命里的常和变)后的喜悦心情。总结:
这篇文章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开始,由花到人,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并进一步展开思考,提倡要从容地面对生活,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具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预约我们的希望。
五、作业
完成学案课后延伸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