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3 00:3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读书《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读书《课堂实录》》。

第一篇:谈读书《课堂实录》

《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在叙述这节课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节不太成功的课。原因在于虽然达到了基本目标,但是读得不够深入,太表面化了一点。下面我们还是先看实录,然后我再来评述一下。【过程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谈读书》。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作家培根,在《名人谈读书》一书中,本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让我们先把文章整齐地朗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读完后,我纠正了两个字的读音,一是“傅彩”的“傅”,有一些同学读成了“博”,“狡黠”的“黠”字读成了“洁”,应读xiá。)

师:谈的是读书,谈的是读书的什么呢?能找到中心论点吗?

(学生显得比较茫然,确实,这篇文章属于漫谈的性质,每句话都是一个观点,不适宜总结。)

师:中心论点找不出来吧?(学生点头)这就对了。这篇文章不像前面学过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两篇都有明确的观点,但本篇的观点很多,但并不集中,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怎么会这样呢?这实际上与这篇文章的性质有关系,它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属于随笔,所谓随笔就是随便写,那就很难有一个集中的观点了。那咱们换个方式来读懂它。题目叫“谈读书”,那么作者谈了读书的哪些方面呢?建议你们在回答之前把课文再浏览一遍。

(学生静静地看课文,我在学生中间来回了解阅读情况,发现不少同学已把握了。)

师: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生:谈了读书的方法。

师:还有呢?(板书:读书的方法)

生:谈了读书的重要性。

师:什么重要性?

生:就是读书对我们的作用。

师:说得好,也可以换几种说法,比如读书的目的,读书的好处,读书的益处,但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板书:读书的好处)看来全文大致是谈这两个内容。

※以上教学内容是定向,抓梗概。让学生明确全文的写作内容。

师:刚才说了,这篇文章是漫谈式的,既然是漫谈,那么他的观点就散布在全文之中,那么,大家再从文中划出作者认为读书有哪些好处的内容。看哪位同学能在沙里淘金,找得最全面。

(学生再读书划句子)

师:谁来?

生:(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找得好。“怡情”是什么意思?(生齐答:使心情愉快),“傅彩”呢?这个词很难,看注释,齐说。(学生齐说:给言辞增添光彩),“长才”就好说了,增长才干。你把这句话归结一下,简洁地说,什么好处?

生:怡情,傅彩,长才。

师:正确。(师板书三词)还有呢?

生:(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师:找得很准,你归纳一下,是什么好处?

生:读书可以获得有益的东西。

师:到底有益在哪里呢?你要抓住这句话的最后一句来看。(该生答不出)哪位同学来帮一下忙?

生: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性格。

师:很好。培养性格,涵养性格,也可以说塑造性格。看来书的作用可真不小啊。(师板书:可以培养性格)还有呢?

生:(读)读书可以补天然之不足。

师:这让我想起了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仲永有“受之天”,但是缺少“受之人”,也就是没有后天的学习,更没有艰苦的自学,他成了平庸的人。但是有很多不是天才的人,如果去学习,读书,那反而成为了杰出的人,这不是弥补了我们天赋的不足吗?(板书:补天然之不足)好,还有吗?

生:(读)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另一生举手)

生: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师:这是什么好处呢? 生:弥补头脑中的缺陷。

师:读啥补啥。对人的精神的健康发展极有作用。正如作者,注意力不集中,要专心去学数学,这样会把自己的注意力练得集中,多做习题。(板书:弥补精神的缺陷)还有吗?

生:读书使人充实。

师:一读书,读进去了,时间就会过得很快。读出收获与体会来了,就会感到神情气爽,这不就充实了吗?读好书,你从不会感到无聊。(板书:使人充实)还有吗?(学生说找完了。)那我就相信你们了,作者认为的好处大体就这些了。那么,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读书方法呢?

生:(读)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师:很好。你归结一下,“不存心诘难作者”是说的什么意思?

生:(答不出)

师:老师认为是不要故意挑剔。(板书:不故意挑剔)那“不可尽信书上所言”呢?

生: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要完全相信书。

师:好,也就是不迷信书本。(板书:不迷信书)“亦不可寻章摘句”呢?

生:不要摘录。

师:啊?(学生笑)难道是不要我们摘录吗?不摘录,那我们做读书笔记不是做错了。老师认为是只摘出书中某一句话来指摘作者,而不去考虑这句话的前因后果,这样往往会对作者曲解。(板书:摘句曲解)“而应推敲深思”是说读书要干什么?

生:要思考。

师:(板书:要思考)是的,这是这一句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吗?

生:(读)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师:你把他的意思简化一下,看说什么?

生:各种书有各种不同的读法。

师:概括得很准。那有哪几种读法呢?

生:选读,细读,有的泛泛而读。

师:是的。好书就精读,细读,有些书不全是有价值的,但其中又有我需要的内容的,则选这部分来读,如果只想大致了解一下,那就翻翻,浏览一下。(板书:精读、选读、泛读)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生:(读)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师:这又是什么方法呢?

生:请人代读。

师:但这些书要限价值不高的。假如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水浒》原本,另一本是把《水浒》浓缩为一篇文章简略地介绍文,你喜欢读哪一个呢?

生:读原本。

师;为什么你喜欢读原本呢?

生:因为原本有很多生动的细节,还有有趣味的故事,简略的介绍虽然能了解个大致,但不可能描写生动,没有意思。

师:老师与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好书还是细细地精读,找人代读,是人家读进去了。哪些可以找人代读呢?老师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会议报告,我就请别人转述给我发言讲了几点意思就行了,这“几点意思”就是他的摘要。还有吗?

生:(读)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师:这又在介绍什么方法呢?

生:读书要和作文、讨论结合起来。

师:概括精准。这一点,老师有深切的体会,比如以前我跟你们上课总要带一个教案过来,但是现在呢?我不用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先阅读这篇课文之后,先写一篇作文,这就是你们在我教学网上经常读到的每一篇课文的解读,这就是我的理解。我通过作文强化了我对课文的认识,然后我们一起上课,上课里面我们师生一起讨论,上完课后我又要写一篇教学实录,把我们学习讨论的过程记载下来,通过回看实录,我对课文的认识又加深了。所以我的业务水平在不断增长,这正是得益于我把读书、讨论与作文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以上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作者表达的观点,算是“读懂”这一层次。学生还是基本能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

师:对这篇课文所介绍的内容明白了吗?当然仅仅懂还是基础的层次,我们下面来读出一点自己的体会出来。你们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很美。

师:美。美在哪里呢?

生:好你真理一样。

师:真理当然美,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启迪。老师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可以用“精僻”。但是这还不是它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要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体会。下面你们从文中找一找,看你最喜欢哪几句话,划出来,并且说一说这些话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活动,划画。老师巡看。)

师:咱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体会吧。

生:(读)“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我觉得这一句好,他前面三句话排除了读书不当的三种方法,从反面说,然后最后一句指出读书的正确方法。

师:对,前面三个句子铺排,后面再作归纳。同学们,本文中像这样的句子比较多,铺排式的结构,先铺开说,最后归纳。呆会你们一定会发现得更多。还有哪些发现?谁来?

生:(读)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师:好长一句。这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喜欢“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他把人的天生才一下比作自然花草,把读书比作修剪移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有读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纠正错误的行为,让人更加完美,花经修剪更美,人经修剪更正。(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是的,这句话写的正是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在修剪中让他长得更好。接下来,谁来?

生: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师:(感意外)你怎会喜欢这一句?

生:我最欣赏“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八个字,这八个字说明人的一种观念,从整体上考虑事情,这是好学深思者才能做到的。

师:但愿你能成为一个好学深思者。这就你下棋一下,我们班上不是有两位同学在市里下棋比赛得了奖吗?下棋最需要有一种全局观了。

(下课铃响了)

师:一节课的时间到了,但老师觉得很遗憾,最想跟大家精彩对话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对这篇课文,最需要的恰恰是好好品品他的语言,并且要学习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老师通过培根的文章中读到的是他的“雄辩”的力量(板书:雄辩)这中雄辩就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大家看这句话,前面六句话,一个长的排比,就像作者一口气倒出来似的,把每门学科对人的性格的养成作用谈得精僻,谈得极有力量,一气呵成,让人折服,最后一句话,作了归纳,“皆成性格”,对性格的养成作用可谓大矣。最后老师把本课作一个总结,两句话:精僻的思想,雄辩的语言。好,下课。

※这一节环节是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文中精妙的语言。但实录中可见,并未完全展开,一是时间不足,前面有引导学生读懂的过程中费时过多,这里不能得到有效地展开,还有学生的品味仍然停留在“懂”的基础上,是从句子内容上的理解,只能说有所感触。【教后反思】

这节课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引导比较到位,基本达到了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引导学生在体会语言的环节上有一种草草收场的味道,而且学生体会得不够深入。

拿这样的一篇议论文来说,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从与作者(文本)对话迈向与自己对话,这仍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另外,在质朴中也应插入一些优美的元素。朴得无味也不是好课了。

第二篇:《谈读书》课堂实录

谈读书》课堂实录

9-10-27 11:1

3最近带了个浙师大的实习生,以下是她上的第一堂课的课堂实录,红色字体是我的点评,一.导入:

师:很多人都读书,古今中外,古往今来。有的人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只为有朝一日金榜提名,有的人读书为了做官,变本加厉地鱼肉人民,也有的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为什么而读书的?

生:为了有更好的出路。

师:还有呢?

生:可以让生活变的美好

师:可以让生活变的更美好。那大家想一下你们读书之后自身有什么变化?和小学生比,跟没有知识的一些农民、工人比,有什么变化?

生:学的东西比他们更多,懂得更多。

师:对。学到了知识,懂得更多。再想一下,还有呢?

生:变的有素质。

师:好,请坐。唐代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书能让我们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高度。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名家是怎么读书的?翻开课本第166页。

二、进入正课

师:先看题目,谈读书的谈字是什么意思?

生:谈论。

师:大家下课在与同学聊天说话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比较随便

师:如果我把这篇课文的题目改成“论读书”,那大家猜一下,它的体裁是什么?生:议论文。

师:我们议论文也写过不少,我想找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写议论文的? 生:先是要确定一个中心思想。

师:中心思想?不能说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可以用在记叙文,也可以用在说明文里面,议论文中有一个专用名词,是什么?

生:中心论点。

师:中心论点,对了。然后呢?

生:然后寻找依据来论证它。

师:都有什么依据?比如说„„

生:事迹

师:事迹或者„„名言,对吧。最后呢?

生:最后总结。

师:总结,证明你的观点是站的住脚的,对吧。好请坐。那我们下面就自由朗读一下课文,体会一下,这篇课文与议论文有什么不同?(此处教师可把一般议论文的基本格式再给学生小结一下,使一部份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加深印象。)

(生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与议论文有什么不同?刚才我们说过,这篇课文比较的„„随意对吧。那议论文呢?议论文比较的„„

生:严谨。(尽量让学生多说,在前面已经确定了普通议论文的基本格式后,学生的感触可能

会更深点,)

师:好。实际上,这篇课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篇议论文,而是一篇随笔。它有散文一样的感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随笔

(生读)

师:随笔,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评论,那这篇课文是倾向于哪一点的?

生:评论。

师:评论。对吧。那读完课文了,我们再来看一下,思考“培根和我们谈论了有关读书的哪些问题?”再看一下课文,边看边在课文旁边做一下记录。

生看课文,生无语。(学生无语,一是学生对课文不熟,二是不是问题难到了学生,如果换成“关于读书,培根和我们谈了些什么呢?问题问出去后,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若再没有反应,可让他们讨论,教师不要作任何提示,一提示,学生的思考就没有了)

师:比如说第一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这说明了读书的什么?

生:好处

师:好处或者说是目的,对吧。再看看课文其他部分,还说了读书的哪些问题?

生找

师: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边转边看,指导。(这里学生有点启而不发)

师:谁找到了有关读书的其他问题?

生:“换言之„„”(读课文)

师:这说明了读书的什么?

生:读书的好处

师:找出了读书的目的、方法,那么读书的好处就十分明显了。下面浏览课文,根据这三方面给课文划分一下层次。

生读课文,划分层次,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师:(找同学)跟大家交流一下你的看法。第一层划到哪里?

生1:“全凭观察得知“后面。

师: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第一层比较明显是吧。那我们看一下第一层,能不能找出一句话来作为这一层的中心论点呢?

生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

师:这么长啊!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句。(读他找的这句)这告诉我们读书要怎么样?与什么相结合?(当一个学生说明观点后,教师先别急着分析,可再引导别的学生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当有不同的观点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会发生碰撞,然后会有比较,比较以后答案自然就会有了。)

生:与经验相结合。

师:这句话已经包含在哪一句话里面了已经。再找一下?有没有一句话可以概括一下这一层的中心论点?

(此问题处理不够好)

生无语

师:中心论点通常在哪里找啊?

生:第一句。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句。

生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这三个小方面有没有侧重点?你看它突出的是怡情?还是傅彩?还是长才?

生:长才

师:像周扬刚才说的那句话,你思考一下,读书要与经验相结合,读书又能弥补你那种天然的缺憾,从另一方面想,这是不是也是属于长才的?(应该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吧?!)生:是。

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层。第二层讲的是读书的方法,试着划分一下、生:“味同嚼蜡“之后

师:大部分同学同意划到“味同嚼蜡“之后。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呢?

生无语(可随机抽取学生来回答)

师:是不是也有同学划分到“始能以无知而显有知”后面,生应和(此处的层次划分,可让学生讨论下,应该划在那里更好,既然教师认为两种划分都可以,那么就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虽然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都可以,但是结构的划分应该还是有据可依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还是

有正确答案的)

师:其实划到哪里都可以。我们看它们中间那句话“读书使人。。作文使人。。,讨论使人。,因此。“因此”是不是强调一个结论,告诉我们要去读书,要去讨论,要去作文,这实际上与上下文没有什么联系的对吧。那就是说你划到“味同嚼蜡“后面也行,划到“是能以无知而显有知”后面也可以,划分层次本来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分完层次,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读书要怎么读?”

一起把“换言之”后面读一下

生读

师:能不能概括一下?有些书,要怎么读?有些书要怎么读?还有些书,要怎么读?(可问学生“你有没有采用过该部分内容所说的读书方法,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种方法的。通过结合学生实践让学生明白读书的方法)(又或者提供一个情境:有个人非常好学,工作之余他总要抽出一部份时间来阅读,每天他要读一份当天的报纸,一部分文学作品,几页专业书籍,你认为他该怎么进行阅读)

生:有些书要全神贯注地读

师:这是说明读书时的精神状态。我是说书你要怎么读书呢?你看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这是说明什么的?

生:不需要很认真。

师:不是说读书不需要很认真,你思考一下,读书只需读其中一部分„„

生:是选读

师:对,是选读。还有呢?大体涉猎是„„

生:略读

师: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是„„

生:精读

师:同学们思考下,我们平时看书,哪些书需要我们精读?那肯定是质量很高的生:名著

师:对,名著需要我们精读。再想一下,什么需要我们选读?

生:。。

我真是为了得到我想要的答案而孜孜不倦了。。我看着都烦了,管不得学生说我啰嗦呢~~~是够啰嗦的~哎!教书也不容易呀~~感叹下~~

师:你想一下,我们接到一份报纸的时候你是怎么读的?你要先浏览一下,这份报纸有没有

吸引你眼球的那一部分,然后着重读那一部分对不对?这种方法是不是就是选读啊?

师:读书的目的我们刚才看过了,读书的方法有精读、略读和选读。至于代读,什么样子的书可以代读啊?质量比较差,你没有时间读,可以找人代读。好,剩下的部分就是读书的好处,关于读书的好处,书上有一句话非常明显。找出来。

生:两部分,“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和“读史使人„„”。师:这两句话哪句更好?

生:最后一句

师:一起读一下。

(生读)(问学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凡有所学,结成性格。也就是说不管读什么书,都会有独特的收获,都会对你性格的形成有影响。那我们看后面,后面一段话主要说的什么意思啊?大家快速阅读一下最后一部分。(生读)

师:最后一部分说明什么啦?如果人的思想和发展受到阻碍,都可以通过读书加以弥补。作者用一个相似的例子加以说明,是什么?

生: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师:好,请坐,西汉刘向有一句话概括了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没反应)能不能看清楚?一起读一下?

(生读)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师:课文大致就从这三方面进行的。读完课文你思考一下,你学过哪些名人读书的名言? 生1: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谁的?

生:陶渊明

生2:学而不思则王思而不学则殆

生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下面是我从课外找来的,作为一种积累,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读)

师:你看人家苏轼就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有些同学还说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那我说你就是读的太少了,对不对?旧书不厌百回读嘛!

(对不对,好,那么 出现好多次,都快成口头禅了。。感觉很差)

师: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快速地背一下

生背

师:XX你起来背一下你选的生背

师:XX你起来背一下你选的生背

师:看来这两句人气比较高哈!前面是我们从课外找的,还有以前学的。能不能从课文中找一下你比较喜欢的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

生:读史使人„„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啊?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不要去提示学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只问为什么喜欢就行了,一般来说学生会从语言和内容的角度来分析,从语言上,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有节奏,读起来比较上口,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告诉了我们读书的好处,能激励我多读书。如果学生“为什么”说的不够完整的话,教师还可问那些同样选择这句的同学来说说,只要说的人多了,答案自然就有了)

生:排比(当学生只能说出修辞的时候,教师可追问,只是因为用了排比你才喜欢吗?学生就会从内容上去考虑了了。)

师:是的,句式非常整洁。这种句式我们可以用在以后的作文里面,对你成绩的提升很有帮助。同学们再找一下课文中有没有相似的句子?

生:读书使人充实„„

师:除了这些排比的句子,有没有同学喜欢其他的句子呢?

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这还是排比的句子啊,还有呢?

生: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

师:也是刚才周扬说的那句话。读书要与经验相结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选取你喜欢的三句背一下

生背

师:XX起来背一下

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可能学完这篇课文对你影响最深的就是你所喜欢的句子。下面我们见识了议论文的写法,随笔的写法,这篇课文论点比较多,能不能找出一句来配上论据,写成一段小议论文。生唉声叹气

师:在课本旁边写一下。

生写

交流部分很死板。学生写作情况不好(既然学生写不好,那就换种方法,设置情境:今天很多人的生活中似乎已经难觅书的踪迹,有空大家坐在一起切磋麻将成了众多人消磨时光的唯一选择,四个人围成一圈,手里捏着麻将,脑子里思考着牌局,嘴上还说着闲话,日久天长,麻技大涨,几千块的输赢连眼都不眨一下。家长里短的小道消息知道的不少,于是有人说,闷在家里读书,还不如出去摸几圈麻将长知识。面对这样的人,你能试着从读书的角度来说服他吗?

师:这个题目就作为这个周的随笔。来,我们最后看一下作者,作者是谁啊?

生:弗朗西斯培根

师:读培根生平。培根除了在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所成就以外,他写的随笔也非常有名,这里也有写,透彻精辟啦,幽默隽永啦,意趣盎然,风格独具,我们就一起来见识一下。这里是我从《培根随笔》里随便抽的两句。大家一起读一下好吗?

(生读)

“《论求知》:“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论友谊》:“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师:这两句话只是沧海一粟,《培根随笔》犹如浩瀚大海,有多少奥秘等待着你去见识,去分享。如果你想成功的话,请看一下《培根随笔》,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更要看一下《培根随笔》。《培根随笔》在那边新华书店外国文学专栏还有两本,大家赶紧去抢。下课!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

123资源网]:

第三篇:《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课堂实录

15.短文两篇

●教学依据

读书乃人生一大要事,亦为人生一大乐。这是两篇谈论读书的文章。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散文家。培根随笔宛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平易近人而不故弄玄虚。

《谈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的问题。文章是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的:

首先谈读书的益处。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

其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名迭出。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这些话都充满了成熟的人生经验。

培根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谈读书》多用简洁短句,虽然也有复句,但每个句子几乎都能独立,似并排而立。说理上,培根喜欢用对比论证,从一正一反两方面来论证一个问题,于是就形成了对仗的平衡句式,其中还灵活穿插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

用《谈读书》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凸显精致的语言这个‚点‛。

《不求甚解》是一篇谈论学习方法的文章,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凸显读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当然,它也一样是学习议论文的一个‚例子‛。教学本文时,我把它作为上节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在批判中运用,使两篇文章的学习浑然一体。

热爱读书,你就会热爱生活;学会了读书,你也就学会了生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趣。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张扬学生个性。3.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4.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教学方式

1.积累、赏析,体验语言美感。

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精评》,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积累课外读书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自主、感悟,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第-1-页 3.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快感。

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较,在合作中质疑。

●教学构思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二、自主感知

1. 轻声自读: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速读: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提出来。

三、品读积累

1.合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

2.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全班交流。

四、自主解读

五、自由诵读: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说一段话。2.文中有没有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

六、拓展迁移

搜集课外读书名言,完《读书名言精评》。

第二课时

一、激发探究热情,导入新课

二、在谈话中引发学生就“不求甚解”质疑。

三、速读,把握要点

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

四、比较阅读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有哪些异同点?结全具体例子谈一谈。

五、解读整合

请以‚我说‘不求甚解’‛为题说一段话。

六、拓展迁移 自拟读书格言

七、结束语

最后,我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读书人,一起共勉:

第-2-页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在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学们,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

生:我比较喜欢读书。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

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知识能改变一切。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大屏幕显示:谈读书 培根)

师: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大屏幕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

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生2:有一句话我反复读都没读懂:读书费时过多易惰。师:你可以向教室里除你以外的任何人请教。生1:请×××同学帮忙指点一下。

生2:我是这样理解的: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习惯。师:接下来继续我们的交流。

生: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就是不同。“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师:我们不但要做“有知音”,而且应该是一个“明智之士”。

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不同的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读法。生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第-3-页 这句话我不懂。

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人的思维、才能发展受阻,都可以通过读书得到疏通,就好像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治疗一样。

生4:这是一篇议论文,但我始终没有找到它的论点。

生5:我觉得文章主要谈论的是读书的益处,所以,它的议点就应该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这篇文章是培根的一篇随笔,跟一般议论文相比较,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述,形式上显得有些散,但这些看似零散的语言都是围绕某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就如这篇文章一样,全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的方法等问题。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散文家。是他将随笔这种文学体裁引处英国。他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因为,培根的随笔语言有诗歌的韵味,有格言的深刻。

现在,请大家推荐一位能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为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可以作读书名言的句子标记出来。

(一人读,其他同学标记读书名言)

师:文章中,作者妙语连珠,格言迭出,堪称为一本读书名言集锦。这些句子不仅透露出了作者对问题冷静而透彻的观察,而且具有种种特殊的美感。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为这篇文章编一本《读书名言精评》。我们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

(在屏幕显示: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每人从课文中选取2~句读书名言作为精彩点评。点评角度自主确定,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内涵,可以分析句式,赏析修辞,也可以涉及遣词造句。

范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句式整齐,使论证更为有力)(学生小组全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教师巡回参与)

师:现在,我们一起口头交流一下学习成果。发言时请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即:先朗读你所点评的读书名言,然后诵读你的点评。

生: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师: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

生2: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生3: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生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师:你这里所说的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归纳论证。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举例论证。

师:找找看:课文中还有这类例子吗?

生:我很赞同“讨论使人机智”的说法。有人说过:“你和对方每人一只苹果,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手里还是一只苹果,但是,你和 对方每人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

第-4-页 师:是啊!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以产生世间最灿烂的火花!

师:鲁宾斯坦这样评价培根的作品:“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用智慧,理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

现在,请运用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感受文中喷涌而出的足以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力量。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评判,这也是我们读书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请你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屏幕显示:(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为论点说一段话。(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

(学生独立思考)

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想说就说吧。

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曾经,我是一个十分脆弱的女孩。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读到了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我被丑小鸭在逆境中的坚强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师:她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论证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一观点。是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生:文中说读书时“不可寻章摘句”,这个说法有些不合适,刚才老师还让我们“寻章摘句”呢!(师生笑)“寻章摘句”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并从中吸取无穷的精神力量。古人还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呢!

师:有胆识!

生:他的看法有问题!他这样理解“寻章摘句”就正是“寻章摘句”的表现!(师生笑)文中所说的“寻章摘句”是指局限于文字推敲、断章取义的意思,绝不是指积累语言。

师:对!读书应该如此推敲细思方可真正领悟其中要义!

生:我想就“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发表一点看法。不难看出,培根的意思是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需要除去的杂草,那么“人之初,性本善”又该如何解释呢?其次,难道花草都必须经“修剪移接”才美吗?我倒是觉得自然的就是最美的。(师生笑)对于人来说,更是如此。

师:你不仅有个性,而且是一个着丰富文学积累的同学。哦,那儿好像有人有话想说,请!生:我想说的是别忘了“人之初,性本善”后面还有一句“性相近,习相远”(师生笑)读书学习正如修剪移接一样可以剔除我们“天生才干”中蔓生的枝条。

师: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学生沉默片刻)生1: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生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生3: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生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师:我也想说一句,可以吗?(学生点头)朱熹有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生: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第-5-页 师:请各位同学课后把你搜集到的读书名言写进《读书名言精评》,让她更完美,也让我们自己更加完美!

第二课时

师:读书,有千般乐趣,有万种读法。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板书:不求甚解)

师:对这咱读书方法,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如果有,尽管说出来。生:我不知道“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

师:对别的同学提出的疑问,如果你就能解答,你随时可以站起来回答。

生1:我觉得它意思是说读书不要求深入理解,我不懂的是不深入理解,又谈何读书呢!生2:我想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读――《不求甚解》。师:现在,请带上疑问速读《不求甚解》。(学生速读)〕

师:读完本文,对“不求甚解”这种说法你不没有还没弄明白的地方?有的话就请提出来,大家一定会帮你解答的。

生:我还是不懂,既然“不求甚解”,读书有什么益处?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

生: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师:有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吗?

生:我补充一点,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不认真,而是说读书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师:如果没有这两段的论述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如果没有这几段论述会让人误以为“不求甚解”就是读书可以不认真,不需要读懂。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阐述一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

(师生一起口头阐述)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当然,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可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其结果仍然要读懂才行。

师:《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同是针对读书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下面请大家采用小组全作学习的形式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请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小组合作进行比较阅读)

师:大家愿意把自己的思想拿出来与别人交换吗? 生:(齐)愿意!

师:那就开始吧。后面发言的同学不再重复前面已经陈述的观点,只要对其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提醒:学会倾听,学会做笔记!

生:这两篇文章有这样几点相同:(1)都是谈论跟读书相关的问题;(2)都运用了举例论证。例如:《谈读书》中“读史使人明智”以读史给人的好处为例论证了读书的好处。《不求甚解》以列宁批评普列

第-6-页 汉诺夫为例论证了读书要前后贯通,要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它们的不同点有„„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听得出来,你们这小组的理解比较透彻。可以给其也同学留点儿机会吗?(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好,谢谢!你请坐!

生:我们认为这两篇文章有这样几点不同:(1)《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2)《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不求甚解》中没有。另外„„

师:嗨!打住!你也给其他同学留点机会好吗?(学生点头同意)咱们来个约定,每个同学发言只说一点,以便 给更多同学交流的机会,好吗?

生1:《谈读书》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式,句式整齐,而《不求甚解》没有。生2:《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不求甚解》则明白如话。生3:《谈读书》举例时语言简洁,《不求甚解》事例详细一些。

师:你读得他细!你也领略到了运用举例论证的技巧,既可简洁陈述,也可围绕观点稍详一点。生:《不求甚解》引用了名言,而《谈读书》中没有。师:能说说细点儿吗?

生:《不求甚解》中引用陆象山的话“读书且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论证了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能抠一字一句的观点。

师:一个全新的发现?像这样运用名言警句或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论证论点的方法叫道理论证。这是两篇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展开议论的文章,这又是两篇风格迥异的文章。请大家再用各自喜欢的阅读方式把两篇文章读一遍,品味两篇文章的语言,学习两篇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学生品读两篇文章)

师:有人说“不求甚解”就是囫囵吞枣,又有人说“不求甚解”是不拘泥于局部,而是着眼于整体。你是怎么看待“不求甚解”的?你同样可以发表你的观点。请以“我说‘不求甚解’为题说一段话。要求:(1)观点鲜明;(2)学习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展开论述。

(学生思考)

生:读书而不求甚解对于正处在求学关键时期的我们是有害的。既然“不求甚解“,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就如我们吃饭,不就是为了吸收其中营养吗?而吸收的前提应该是消化。

师:精彩极了!还记得《谈读书》中一段话吗?“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运动除之。”你一定是从这里学到民不少东西,你自己学会了类比论证。祝贺你!

生1:我曾读过一本印度名著,书中涉及许多印度风土人情,当时,我根本就不懂这些,但我并没有在这一点上纠缠,而是跳过去继续读。随着知识的增长,今天,我早已明白了这些知识。所以说,读书不求甚解是可取的,有助于我们广泛阅读,广泛吸取。

生2:不求甚解不仅是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容易养成一种做任何事情都不深入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带来的后果是读了也白读,吃饭“不求甚解”带来的后果是消化不良,工作中“不求甚解”,做事浮于表面,走马观花,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师:措辞严厉,步步进逼,怎一个“妙”字了得!

生:我觉得前面两位同学正是犯了他们所谓的“不求甚解”的毛病。(师生笑)“不求甚解”出于陶渊明之手,他全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肚子饿极了,你怎么吃饭的?狼吞虎

第-7-页 咽!吃下去再说,到了肚子里再慢慢消化。如果真是说吃不下了不管不顾,哪会“会意”呢?所以说“不求甚解”只是一种读书的方法,目的仍然是读明白。

师:简洁明了!同样以吃饭为例来说,你还能不服!唉!我真想继续听大家精彩的论述!但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没关系!把你想说的写在周记本上,咱们周记本上见!我期待着下一个精彩!

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如果把它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

试一试,自拟一条读书名言。(学生思考,自拟名言)

师:把你的名言向同学们大声读出来。这是为自己喝彩,也是为别人加油!生:读书,是心与心的交流。

师:如果你觉得精彩,就不要吝异你的掌声!

生:读书,犹如与人相处,你得用“心”对待。(掌声)

生:读书如饮酒:啤酒需豪放地喝;白酒要细细地品;而葡萄酒则需要一份好心情。(师生笑)生:读书犹如登楼,读得越多,你会站得越高。(掌声)生:书中有命运之神为我们立下的前行的标志。(掌声)生:知识能塑造性格,性格能决定命运。(掌声)

师:请大家下课后把这些名言也写进自己的《读书名言精评》,再为这本集子写上前言和后记,设计一个封面,在班上展出。

我相信,我们能创造出如此精彩的语言,也一定能创造一个更为精彩的人生!

最后,我想把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位读书人,让我们一起共勉: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为阑珊处。

同学们,好好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第-8-页

第四篇:我谈流行歌曲_课堂实录

课 堂 实 录

一、创设情境

在《我要飞得更高》的音乐背景下显示这次语文活动的主题——“我谈流行歌曲”,并依次呈现本次语文活动的三维目标。

(歌曲完,男女学生主持人上场)男:花季雨季,笑过哭过 女:喜爱新鲜,渴望长大。男:超越自我,女:追求梦想。男:唱自己的歌,女:做最真的自我。

二、导入话题

女:同学们,刚才一首《我要飞得更高》,作为我们“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系列之一——“我谈流行歌曲”的序曲,把我们带进了流行歌曲的多彩世界。

男:之所以将“流行歌曲”作为关注对象,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早已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在中学生群体中,更有着最广泛的听众。

女:但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在接下来的“我与流行”板块,将由我们同学共同探讨。

男:当然,“我的地盘我做主”,这一板块,由同学们共同参与,由我和晓琴为大家主持。先请调查组的同学上场,为我们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各组发言同学都上场,按照调查七、八、九年级、老师的顺序发言,发言后的同学主动归座。)

三、“我与流行”

1、成果展示,提出问题

调查组同学汇报调查对象、调查过程、主要问题、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结论,并出示绘制的统计图。

(1)调查七年级的同学:

七年级共有196人,我们共采访了123人。我们的调查进行得不是很顺利,在调查过程中,有些人认为我们是无理取闹,不予理睬,还有些人看见我们就跑;有位同学喜欢《爱情买卖》,问他为什么,他说电视上推荐的,还有的同学喜欢《我要的飞翔》,她说是《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片尾曲。至于歌曲本身的文化内涵,他们一无所知。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认识了很多闻所未闻的歌曲,提高了我们对歌曲的欣赏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这次活动既使我们享受到了快乐,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这是我们绘制的统计图。

(2)调查八年级的同学:

我们调查采访的是八年级的同学,八年级共有178人,我们调查了132人,我们发现他们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是《sorry , sorry 》,因为这首歌旋律铿镪,节奏感强;其次是《不想长大》,因为这首歌表达了少年儿童不想长大的心理,童年纯真、欢快、无忧无虑,这真是不想长大的最好理由。这是我们制作的统计图,显示八年级同学最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排行。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的采访遭到拒绝不下三十次,有的同学甚至对于我们不予理睬。当我们调查一位男同学时,他说最喜欢的是《忘记时间》。我们问他喜欢的原因,他漫不经心地说“胡乱歌唱的”。对于《爱情买卖》这首歌,我问一位同学喜欢的理由,他一脸骄傲地说“现在流行”。这首歌他认真听过吗?真让人怀疑,这些同学这样盲目地跟随大众的流行,没有自我,真让人不可思议,真让人担忧。

这次采访虽然我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更多的是收获,我们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怎样调查采访,如何分析思考,我们懂得了不管别人怎么对你,我们都应该用微笑面对,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3)调查九年级的同学:

九年级共有112人,我们共采访了96人,虽然不多,但都是我们费尽周折采访到的,因为初三的同学面临中考,学习紧张,课余时间一般不下楼,只有在跑操时或中午吃饭时,我们才会有机会逮住他们。我们采访的第一个人,她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一脸茫然的样子,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过后便走开了,我们追了上去,微笑着问她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她看到我们这么有诚意,大概是被打动,便告诉了我们她最喜欢的歌是《隐形的翅膀》她喜欢的原因是:这首歌让她变得坚强,让她心生战胜困境的信心与希望。还有的喜欢《好兄弟》,他说这首歌里渗透着兄弟情谊。看来初三的同学要比初

一、初二的同学欣赏水平高。

通过这次采访,不仅使我们对流行歌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锻炼了我们与人交谈的能力,虽然当中有些挫折,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快乐。

这就是我们制作的统计图。(4)调查全校教师的同学:

我们调查采访的是全校教师。全校共47名教师,我们采访了42位。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喜欢的现代流行歌曲很少,老师们喜欢的大多数是比较陈旧的歌曲,但这些歌曲据老师说歌词优美,旋律动听,有表现亲情的,爱国的,也有表现爱情的和军旅生活的等等。可以看出时代影响着人,也可以看出老师对流行歌曲的喜欢是有选择的,他们并不一味拒绝现代流行歌曲,像周杰伦的《青花瓷》《千里之外》《菊花台》,他们还是非常喜欢的,更可以看出有些歌曲能穿越时空,久唱不衰,而有些歌曲只流行一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这次调查活动,提高了我们鉴赏流行歌曲的能力,特别锻炼了我们的胆量!我们很自豪,能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去调查采访我们的“上级”。

这是我们绘制的统计图。谢谢!

2、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男:感谢调查组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调查与分析。

女:调查是为了发现问题,那我们请总结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做一下总结,大家欢迎!

总结小组同学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对各个小组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汇总与分析,从中我们发现了两个问题。(1)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欢,大多比较盲目,说不上原因,没有提升到欣赏的高度。

(2)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大多是表现情爱的歌曲。这些歌曲可能会让中学

生意志消沉,荒废学业,还可能会让我们过早尝试成人的情感世界。

我们中学生,我们这些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不应该有那么多忧伤,要有自己的理想,要有为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我觉得我们多唱一些励志的,昂扬激越的,让我们精神焕发的歌曲,那样对我们青少年是最有益的。

这是我们绘制的统计图。

女: 同学们是否认同总结小组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观点可以提出,大家讨论解决。

同学讨论、发言、总结。

师:对中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现状,同学们做了认真的调查,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总结,既明晰了对流行歌曲应该如何喜爱,又全面提高了我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好,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感谢主持人。(主持人暂时回到座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文。

流行=高尚?

俄国作家赫尔岑年轻时,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着耳朵。主人解释说:“对不起,演奏的是流行乐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高尚吗?”主人听了十分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呢?”赫尔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师:看来,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高尚的东西,流行歌曲也一样。学习之余,欣赏好的流行歌曲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手段。但流行歌曲对我们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作为歌词、旋律、感情、思想等诸多要素的结合体,它还蕴涵着很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时浓厚的时代气息。学会解读,才能更好地欣赏。一起走进“解读流行”。

四、“解读流行”

师: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解读流行歌曲的流行“密码”。出示幻灯片

1、提取信息,感受时代内涵

师:上个世纪30年代,有一首歌广为传唱。70多年过去了,今天再重新欣赏他,我们还能从中品味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欣赏这首歌,从中提取信息,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出了那个时代怎样的生活,又是从什么地方听出来的?请听歌曲《保卫黄河》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看来,一个时代的好的流行歌曲,跳动的是一个时代的脉搏,解读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就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社会的发展变迁。上个世纪50年代《让我们荡起双桨》、70年代末《春天的故事》、90年代《走进新时代》、21世纪的《我和你》都是这一类的歌曲。(出示幻灯片

上面黑体字)

2、品味经典,感受情感内涵

师:但流行歌曲的意义仍然不止于此。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常会使你心有戚戚,潸然泪下。请欣赏《母亲》,看歌曲中哪些地方撼动了你的心弦,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那位母亲不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却分明看到了自己母亲的身影;歌曲明明是一种艺术创作,我们却分明听到了自己的心声。一首好的流行歌曲一定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反映人们内心真挚的感情,这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真正的流行起来。(出示幻灯片

上面黑体字)

师:再来欣赏《一剪梅》

学生欣赏

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是亲爱的同学们,请听老师一句话(出示幻灯片)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别太着急地奉献出自己不太成熟的感情,没有成熟的果实是苦涩的。我们要先把自己由一块铁变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由一只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让自己稚嫩的双肩变得坚强,能够担负起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我们的爱情才是甜蜜的。

3、鉴赏精品,感受励志作用

师:好的流行歌曲,不仅反映人们真实的生活和细腻的感受,它还要给人更多“真、善、美”的思考与启示,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励志的作用。请欣赏《凝聚每份爱》

学生欣赏

教师小结:2008年1月10日,中国特大冰雪灾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程度不同的灾害。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8省市受到震撼,死亡人数八万七千五百余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2010年4月14日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7.1级大地震„„灾难面前,全国各族人民情系灾区,人民官兵义无反顾,中华大爱跨越时空、众志成城,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地球传奇。真情无声,大爱无疆,新校园建起来了,新家园建起来了,因为我们在一起!让我们为祖国加油,为祖国祈福!

(出示幻灯片 好的流行歌曲会给人“真、善、美”的思考与启示,具有励志作用。)

这一类的作品还有《真心英雄》《爱拼才会赢》《隐形的翅膀》《我要飞得更高》《蜗牛》

4、对比反思,总结长久“流行”的要素

师:回看流行歌曲演变的历史,我们看到,时光的流转中,有的歌一度流行却转瞬即逝,有的歌一唱多年最后终成经典。能穿越时空流传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流行!那么,什么样的歌曲才能流传下来,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小结:是的,歌词优美,旋律动听,感情真挚健康,内容积极向上,而且易于传唱,这是一首歌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也是一首歌经得住时代考验的要素。那我们在平时听流行歌曲时候,就应该多听这样的好歌,更要多用心体会这样的好歌。(出示幻灯片)

五、才艺展示,请看我的风采

1、女生组合:《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地方是天堂。母爱是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出示幻灯片)

2、男生组合:《水手》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心中还有梦;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就像爱迪生说的:“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出示幻灯片)

3、胡玉飞、冀宁宁同学领唱,全体同学合唱的《大海》

希望大家有大海的胸怀和气魄,有大海的豪迈与广博(出示幻灯片)

师: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歌声,让我们享受到这么快乐的时光!谢谢大家!

六、总结认识,个性表达。

师:唱流行歌曲,品优美语言,赏动听旋律,悟生活真谛!最后,让我们在《我要飞得更高》的昂扬旋律中,把我们对流行歌曲的新的认识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可以优美,可以简洁,可以幽默,可以独特,算做我们这堂课一个圆满的句号吧!(比如:流行歌曲小世界,人生大舞台。)请同学们将它写在黑板上。

师:我也写一个:要通俗,不要庸俗;要昂扬,不要低沉;要欢快,不要忧伤。

七、结束语

男:我们是茫茫大海上的水手,让我们荡起双桨,去追寻我们心中的梦想。女:我们是蔚蓝天空中的雄鹰,请插上我们隐形的翅膀,让我们飞得更高,让我们自由飞翔。

男女合:我们是苍茫大地上的棵棵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虽然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师:让世界充满爱

男女合:成长中的你、我、他,自信,坚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八、作业(出示幻灯片)

1、用流行歌曲个性地表达你对人和事的感觉和看法。比如: 尖子生——传奇

差生——伤心总是难免的

考试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学生减负—— 美丽的神话

失败 挫折——阳光总在风雨后

多项选择题——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2、思考:

时代变迁,流行歌曲也在变化。从《保卫黄河》到《母亲》,再到《我要飞得更高》、《我和你》,70多年来,我国的流行歌曲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五篇:《谈生命》课堂实录反思

《谈生命》课堂实录反思

主讲:

雪花隐士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它的内涵。它是贝多芬用生命弹出的《命运交响曲》,它是凡高笔下那朵璀璨的向日葵,它是奥运冠军刘翔百米冲刺时的那声呐喊„„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都不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却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学习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优美散文《谈生命》,来感悟作者笔下的生命本质和规律。

解说:(因为有点紧张竟然忘了写 标题)同学们,我先范读一下课文,大家看下文章里有没有生字词,而且整体感悟一下课文,看看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范读课文,尽量语调抑扬顿挫,读完,把事先写好有题目的纸用磁铁粘在黑板上。

2、整体感悟: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

解说:生命本来是很抽象的概念,但作者却写的形象生动,大家快速浏览同桌位讨论这个题目。板书,生命

/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请学生解答。学生都能找到,提示比喻,本体跟喻体要有相似点才行。那么大家看看文章中的2个比喻段,写出了春水、小树跟生命之间的相似点。

3、品味欣赏。

朗读题目,让学生小组讨论三个题目:

A,说出春水的生命历程?B,说出小树的生命历程?C、作者写春水、小树的目的是什么?

(解说:本来题目出的难些,但是那样学生互动比较难以进行,所以挑些简单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串讲:我们分小组讨论,前排跟后排为一组,讨论这三个题目。

提示:同学们,生活中大家一定见过河流和小树吧,想想它们的生命历程是怎么样的?然后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春水和小树的生命历程?用文章中的动词概括它们的历程。提示2个片断中间都有四个分镜头,大家看下作者是如何写的?春水开始跟结尾象征了什么?

(解说:小组讨论,学生整体素质好,讨论相当的激烈。)

请学生回答,春水的生命历程。

同学说:发源,聚集,向下奔注,遭遇一切,流入大海。

请另个学生回答小树的生命历程,让她联想生活的小树的成长经历,用课文的话说。

学生说:破壳,开花结果,叶落归根。

请学生比较,江流入海和叶落归根跟生命的历程那点相似,学生几乎能齐答:预示人的生命的结束。

自然过渡到第三小题,写春水和小树的目的就是干吗啊?几乎齐答是为了写生命的历程。有啥好处?更形象生动。

进一步总结春水跟小树共同的历程是 “生长、壮大、衰弱。”板书。

然后过渡问学生,是不是春水一路都是欢歌笑语啊?回答不是,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春水快乐,和痛苦的句子,请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自己点评。

(解说: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强,点评也很到位,显示很强的综合素质,我夸他们说:我觉得你们比城里孩子的素质还强,虽然硬件不如他们,但是软件一点不比他们差。)

然后让学生依此类推找出描写小树的快乐和痛苦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请学生朗读,并点评,学生感情把握相当准确。

接着总结,春水和小树的规律都是快乐跟痛苦相随,于是归纳出,生命其实跟他们一样。自然过渡到生命的本质规律。

板书:

生命

/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历程:生长、壮大、衰弱}共同点

规律:快乐,痛苦相随

提示:既然生命跟春水、小树一样,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这段都是世纪老人的人生感悟,尤其看下作者对快乐和痛苦的辨证关系的感悟,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解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挺强。浏览速度很快,而且态度认真。)

请学生举手回答,都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后来点名那句最能启迪自己的,学生都能找出这句:“在快乐中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感谢生命。”尤其后句更能发人深省。

让学生说出为啥痛苦也要感谢,有学生说痛苦让人受到启迪,增强耐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歌词那句说明同样的意思,学生答:彩虹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

(解说:学生反应不错,整体素质较强。)

教师启发学生,快乐跟痛苦就像是孪生姐妹,所以要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学生齐答“自己爬”,气氛很活跃。

4、体念反思

请写出自己经历中一段快乐或者痛苦的往事,并说说自己的感悟。或者写一句有关生命的名言,名人 的、自己的都行。

让学生分小组写,然后评出最好的。

最好能先自己引导学生说下名言,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已为鬼雄。”激发学生的思维。讨论激烈,让学生举手回答,学生答的都不错,尤其有2个学生自己的写的名言尤其出采。

一个写道,生命像是试卷„„我特别表扬他的创新,而且说我帮你加一句“答案要自己填写。希望未来这是你的名言。教室里洋溢一片笑了。听课的老师也颔首称赞。

另个同学自己写到:生命像是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我忍不住拍手称赞,全班学生都对他鼓掌表示夸奖,那个氛围真的很少见。我说你的比喻相当棒,我希望未来你的这句名言末尾加上一个破折号,后面加上你的大名,教室里一阵善意的笑声。

然后我说:同学的名言都很棒,现在我也送给大家一句有关生命的格

言―――――笑对世界。

那是我20年前大学毕业时的题词。那时很幼稚,不过我现在依旧认为笑对世界是我人生格言。记得大学班主任在我毕业留言上留言说:“你那样喜欢笑,一定可以活三百岁。” 我调侃说那样就是妖怪了,教室哄堂大笑。然后我说:我现在依旧觉得笑是最好的心态。

我想能对顺境一笑而过那是洒脱,能对逆境一笑而过那是达观,能对自然一笑而过那是爱心。没有什么比好的心情的更能让人年轻。我想每天都点亮脸上那盏微笑的明灯,即使是苦风凄雨也一样的令人舒心。

最后五分钟,我说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生活像水,遇到岩石,同学抢着回答:绕过去;

遇到平原,漫过去;

遇到网,渗过去;

遇到水闸,怎么过去?我问,同学有的答道:“等到开闸”。我说很对,那就是等待时机。

“铃铃。。。”正好下课,“起立,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感觉学生声音特别得洪亮。

课后反思:

感觉这堂课挺成功,学生配合很好,真的觉得师生互动很到位。

原因有几个:一是公开讲学,虽是别的学校陌生的班级,但上一节课本班老师已经讲了同样一节课,所以学生互动相对容易些。当然我们讲课的内容侧重点不同,相对来说,我的课堂学生更为活跃,思维更敏捷。

二是这个班的学生素质挺高,一直一来老师都是讨论似教学,所以学生互动很好。三是有片区的老师听课,学生情绪高,自然很容易引导。

四是自己的备课充分,加上口才不错,所以学生很喜欢我讲课的方式,下课的时候,听见学生私下议论:这个老师真会上课。

总之,这堂也让我学到不少,虽然得到领导和同行的称赞,但是我知道要想上好每堂课必须不断的磨练自己。

下载谈读书《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读书《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读书

    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

    谈读书

    谈读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题记 响应月色的召唤,泡一杯清茶,位于绿树之下,书香作伴,何等惬意! 现在的书市场,鱼龙混杂,需要我们明辨是非。读书,就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不可因......

    读书谈(大全)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清华附小窦桂梅“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迪金森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所承担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终......

    《谈读书》

    《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能理解和背诵培根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谈读书

    谈读书 作者:朱光潜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

    谈读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谈读书》。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作家培根,在《名人谈读书》一书中,本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让我们先把文章整齐地朗读一遍。 (生齐读课......

    谈读书

    读书笔记感悟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谈读书

    第七周集中业务学习讲稿 永恒的经典,一生的邀请 ——关于教师阅读的交流 邀请,一种召唤的力量; 邀请,一种温暖的传递。 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 让我们一起温暖前行。 来吧,这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