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1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兼爱》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兼爱》教学设计》。

第一篇:《兼爱》教学设计

《兼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讲授选文。

2、引导学生了解墨子对人世间种种祸害、篡夺、仇怨、憎恨产生原因的思考,了解墨子对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的思考。

3、引导学生思考“兼爱”学说的启发意义。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富必侮贫,贵必敖贱 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5、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语

1、由“引入话题”部分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富侮贫、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

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

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2、故事导入:

有一个虔诚的教士,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于是上帝亲自带他前往。他们首先来到地狱,只见那里有一口巨大的锅,正炖着香喷喷的肉汤;所有人都围坐在大锅周围,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勺子。可是他们个个面黄肌瘦、两眼无神。原来,勺子的柄非常非常的长,以至于难以掌握。他们每个人都竭力想从锅里捞起肉汤送到自己的嘴边,彼此之间互相干扰,结果谁也喝不到肉汤,永远生活在饥饿之中。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教士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么天堂中的人一定用的是正常的勺子了。”他们又来到天堂,出乎教士意料的是,那里是一样的锅,一样的勺子。但那里的人个个红光满面,十分幸福。原来,他们每个人用勺子舀起肉汤之后都送到对面的人嘴里,而且互相配合、彼此协作,大家都 1 不会挨饿。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点评:

地狱里的人也都各自盛上一勺,但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不懂得互相着想,所以他们总是吃不到食物,永远饱受饥饿的煎熬。

如果所有人都能为对方想想,都献出自己的关爱,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有地狱,那么天堂的阳光就会永远给我们温暖!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

1、生平

墨子(公元前467—公元前376),名翟(dí),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并有著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 2 学”。《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宋、齐,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2、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但由于他不能正确认识战争的根源,也不能区分战争的不同性质,因此不免流于和平主义的空想。

尚同尚贤:墨子把“兼爱”思想运用到政治上,提出了“尚贤”和“尚同”的主张。“尚同”即“上同”,就是在“尚贤”的基础上,“壹天下之政”,他认为造成天下混乱的根源是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同,所以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这就反映了当时平民阶层希望打破宗法等级制度,争取自身政治权利的心声。

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这里表面上是继承了传统的宗教思想,但实际是借来作为包裹平民阶层意志的大旗和推销“兼爱”思想的强大靠山。

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借鬼神威吓统治者,就是”明鬼“。

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非乐: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这里完全取消了精神生活,反映了小生产者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当然具有片面性,因为它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非命: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务于他的“兼爱”,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这是一种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自觉,是要借助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社会现实。

蔽于用而不知文:墨子的学说以实用为主,缺少深厚的理论基础,他的很多主张都是针对现实中的缺陷而发的,墨家这种突出的实用理性,不但使其著作存在很多前后矛盾之处,而且理论适应性很差,一旦时过境迁就失去了存在基础。所以荀子说“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三、熟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

四、学习重难点字词句

1·通假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

教驯其臣('驯'通“训')

破碎乱行('碎'通'萃”)

贵必敖贱('敖'通'傲”)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3·一词多义

以不相爱生(因为)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

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

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厌恶)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坏的,不好的)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惟独,只)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4、串解课本中其它重要词语。

五、学生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做课后练习。

第2课时

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二、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三、理清课文思路

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

2、“天下之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如何实践?

4、“士君子认为“兼相爱”“于故”,墨子是如何举了哪三个例子来回应的?

四、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很迂阔难行吗?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可以见仁见智。正面:

要做到兼相爱交相利,需要克服人自身的很多天然局限,但是基本上应该是可行的,并不迂阔;作为一种理想目标则完全是值得追求的。实践这样一种学说,有助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像墨子说的,通过奉行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以达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目标,依然令人向往。

兼相爱学说给人的最基本的启发是: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温馨的群体以及令人备感舒适的人际关系。

反面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

五、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人要道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你爹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因为王公大人们比你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与批驳:王公大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礼”也就是有阶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了吧!再者,你爹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生人要亲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可以不还礼了?难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礼,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吗?

非攻: 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墨家与儒家还有许多方面不同,大家可以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六、写作特点

见“相关链接”最后一段

七、课后题

一、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二者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种主张都有人要关爱他人的意思,但是孔子和儒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等的(比如对父亲的爱跟对其他人的爱不同),因此《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这意味着在爱他人中,以亲近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墨子主张的爱,则是普遍的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的爱。所以孟子批评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滕文公下》)

二、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不相爱”,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见教材“王何必曰利”一节)。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

提示: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偏狭,做到爱人利人。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

附:出自墨子的成语

1、墨守成规 释义:

原意是墨子捍卫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果实,原为褒义词,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变为了贬义词。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示例: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2、快马加鞭

释义:给快跑的马再抽几鞭,使它跑得更快。用来形容:快上加快,疾弛飞奔,或用以比喻不断努力,继续前进。

述源:《墨子·耕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则。’”

故事:墨子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是责备他。耕柱子说:“先生,我真的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说:“我要鞭策快马。”墨子追问:“你为什么要鞭策快马?”耕柱子说:“快马值得鞭策。因为它感觉灵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的用意是启发耕柱子,让他努力求学,奋发上进,现已水到渠成,就对耕柱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你应该象快马一样力求上进啊!”以后耕柱子发奋读书,力求上进,再也不用老师整日督促了。

此故事又繁衍成成语“快马加鞭”。

3、墨突不黔

释义:原指墨翟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后用其事为典。形容事情繁忙,犹言席不睱暖。

4、墨子泣丝

释义: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出自:《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故事:染丝与做人

墨翟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儒家的教育。老师教他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墨翟对后四项尤其感兴趣。因为这几项能够促进人的动手能力。墨翟的老师也很着重培养墨翟的这方面的能力,他经常带墨翟去参观工匠们的作坊。有一次他带墨翟去了染布坊,他让墨翟观察布匹是怎样染成的。墨翟对工匠们的劳作很感兴趣,当他看的聚精会神时,他的老师说:

“看到了吧,这些丝绢本来都是雪白雪白的,把它们放进黑色的染料中,就变成了黑的;把它们放在了黄色的染料中,就变成了黄色的。”

墨翟说:“丝会跟着染料的颜色来变化,是这样的吗?” 老师说:“是啊,做人的道理和染丝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丝是被人放进染料的,如何做人则完全是自己作出的选择。”

墨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当他后来成为思想家收了门徒后,他也经常用这个例子来教导自己的学生。

第二篇:《兼爱》教案

《兼 爱》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3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先让学生看课本“引入话题”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 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用提问法介绍)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三、熟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

四、学习重难点字词句

1·通假举要 既以非之(“以”通“已”)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教驯其臣(“驯”通“训”)破碎乱行(“碎”通“萃”)贵必敖贱(“敖”通“傲”)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 “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3·一词多义

以 以不相爱生(因为)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

之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恶 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厌恶)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坏的,不好的)独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惟独,只)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4、串解课本中其它重要词语。

五、学生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做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二、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三、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见课本第一段。)

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五、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

六、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七、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人要道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你爹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因为王公大人们比你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与批驳:王公大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礼”也就是有阶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了吧!再者,你爹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生人要亲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可以不还礼了?难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礼,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吗?

非攻: 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 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墨家与儒家还有许多方面不同,大家可以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七、写作特点

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人心的。

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

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

八、布置作业:预习《非攻》

译文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 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

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

第三篇:《兼爱》教案

《兼

爱》

一、导语

先让学生看课本“引入话题”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见课本第2页)

三、朗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

四、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五、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

(见课本第一段。)

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七、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

八、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九、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人要道歉;那么最贤 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你爹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因为王公大人们比你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与批驳:王公大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礼”也就是有阶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了吧!再者,你爹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生人要亲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可以不还礼了?难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礼,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吗?

非攻: 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墨家与儒家还有许多方面不同,大家可以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十、写作特点

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人心的。

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

写作内容和思路:先提出问题,说天下之害,再解决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说“兼相爱”之利,不“兼相爱”之祸,最后解决问题。“兼相爱”可以做到,“上以为政,士以为行”。其实,就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九个字上面做文章,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

第四篇:《兼爱》教案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礼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组

主备教师:马祥林

授课教师:

课题:《兼爱》

课型

新授课

1课时

三维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深入领会课文,领会墨子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墨子》反映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墨子思想的理解及文章的说理方法。

教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启发式、讨论法

学法 指导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体会“兼爱”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主备人教学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看课本“引入话题”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作者及作品(一)作者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二)作品.《墨子》是战国显学墨家学派的论文集,未必尽是墨子自著。《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梁启超将《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主要政治思想。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墨辩,亦称为墨经。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体裁接近《论语》。第五类:守城各篇。《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十一篇。---墨家兵法

三、墨子的思想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 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大攻小、强攻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兼爱天下百姓的战争,如尚汤伐桀、武王伐纣,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二是救守。主 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包括积极准备,积极防御,指定作战战术等。墨子防御理论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非攻》有上中下篇,这里选上篇。“非攻”就是反对侵略别的国家

四、《兼爱》导读翻译(略)

五、思考问题:

1.后人将墨子在第五段中表述的思想总结为六个字“兼相爱,交相利”,那么同学们是如何来理解这种“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这一段,和组内的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何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兼爱中》)墨子无意追求爱的浪漫,而视之为济世救世的良方。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与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乱世之因,如“亏父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臣而自利”、“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等等皆为自私自利之结果。一言以蔽之,违反兼爱互利原则的恶果是“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这表明,墨子有意凸显爱的现实性一面,拙于或不屑渲染爱的幻梦色彩。而这一步骤又主要是通过把爱与利予以贯通得以完成的。也就是说,爱必言利,以爱启利,以利寓爱,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是故,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作为功利范畴的称谓,利在墨子那里主要是指利益、益处、互利、谋利等,似乎并无特异之处。但是,一旦将利与爱联系起来,使利成为爱的助力、佐证而不是对立面,那么利就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意味。墨子既不片面宣扬自爱自利,也不断然否定自爱自利,而是讲求“兼”、“相”、“交”,提倡同类项之间(君臣、父子、家国等)的互摄、协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的精要。从而,利不是狭隘的自私、计较、得失,不是应该任意贬低、排拒、批判的对象,而是可以借助、肯定、拥有的现实利益,具有更为开阔的胸襟与气势。2.今天我们重读《墨子》的《兼爱》,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指导意义?

生:有。比如我们与父母之间、与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就应该相亲相爱。

师:说得对。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大家都希望别人爱自己。但往往第一步是最难的,就是我们要身先士卒,爱别人。要想别人怎么对待你,首先你得怎样对待别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附:(一)、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相篡()不惮()执()弱 敖()贱牂()羊黧()黑

2、写出加点字的通假字并翻译句子

既以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_____________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驯其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碎乱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古今词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以以不相爱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_________________ 之是以仁者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何难之有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_______________ 恶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____________________ 独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乐乐,与人乐乐,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_______________

5、积累课本中其它重要词语。

比期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黧黑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______________ 牂羊之裘

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再举一个相同的例子。

(1)文中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第一节课完成,由各小组长检查过关,第二节课有选择地展示。

(二)、巩固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恶()人恶()衣乱行()

慈()孝侮()贫期()年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家之与家之相篡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C.君臣相爱则惠忠

D.此何难之有

5、翻译下列句子,要求写在课本上。

(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2)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3)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4)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5)兼相爱,交相利。

6、分析简答:

(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3)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4)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5)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 阅读第102页的“《墨子》选读”,思考课后练习题,结合一二单元的学习,谈谈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不少于200字。

提示:从历史进程看;从“兼爱”看;从“非攻”看;从“节葬”看;从“节用”看;从“非命”看;从“非儒”看。教学反思:

第五篇:兼爱教案

《兼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社会的进步意义。

【教学重难点 】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朗读、讨论

多媒体辅助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3、作者介绍: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注音:),鲁人。墨子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的创始人,并有 一书传世。他的基本思想主张是、、、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其核心是。

墨子还是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被称为()。①在宇宙论方面,他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对于物质的本原和属性问题,墨子也有精辟的阐述.属性不会离开物质客体而存在,属性是物质客体的客观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感知物质的属性,是由于有物质客体的客观存在。②在数学方面: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关于“倍”的定义 ;关于“同长”的定义 ;关于“中”的定义 “中”指物体的对称中心 ;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的贡献。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关于正方形的定义 ;关于直线的定义。墨子说,三点共线即为直线。③在物理方面:首先,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 ;着,墨子又给出了“动”与“止”的定义 ;关于杠杆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 ;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 ;接着,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 ;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④机械制造方面: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他所论及的这些器械和设施,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全才之一。

4、通假字: 既以非之(“以”通“已”)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教驯其臣(“驯”通“训”)破碎乱行(“碎”通“萃”)贵必敖贱(“敖”通“傲”)

5、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所以

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破碎

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从而 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6、一词多义:

以不相爱生(因为)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

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

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厌恶)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坏的,不好的)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惟独,只)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面对社会的这种现象,怎么改变这种社会呢?我们都听过一首歌: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那么,用什么来改变呢?(爱)

那么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这种理想来解决社会矛盾,都有谁呢?(孔子、墨子、孟子)①孔席不暖,墨突(烟囱)不黔(熏黑)。

——班固《答宾戏》

②二人皆栖栖(xi)(不安定,忙忙碌碌),皇皇以救世之弊。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墨子孔子都为了天下苍生忙忙碌碌,认真践行自己爱的理想。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迅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每段的带问号的句子,看那些句子可以串连文章的脉络?

(1)、天下之害何也?(病象)(2)、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病因)(3)、何以易之?(处方)(4)、此何难之有?(治疗)

三、课文鉴赏

1、请同学再次阅读,翻译全文,讨论解决下列这些问题?(1)天下之害何也?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2)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3)何以易之?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4)此何难之有?

(举例论证)晋文公好恶衣 楚灵王好细腰

越王句践好勇士

2、翻译下面重点字词

(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用来„„.的)

(3)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着,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的原因)

3、结合课文思考,解释“兼爱”的含义。

一种不分远近亲疏厚薄的平等的爱。

4、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二者有什么不同?

兼爱:(1)兼:同时进行的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互相、彼此。

(2)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3)博爱、相爱,即“爱无差等”,一种不分远近亲疏厚薄的平等的爱。

仁爱:(1)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由此及彼,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有等差的爱。爱他的父母要超过爱他的同族,爱他的同族应该超过爱他同族以外的人。

(2)爱的前提是以礼为核心的封建统治秩序;

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人要道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你爹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因为王公大人们比你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与批驳:王公大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礼”也就是有阶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了吧!再者,你爹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生人要亲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可以不还礼了?难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礼,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吗?

5、怎么看待墨子这个人?

(1)墨子是悲哀的,他的思想过于超前

(2)墨子也是幸福的,人类的理想与未来就在墨子那里„„

四、作业:

1、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整理本课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

五、板书

兼爱

天下之害何也? 篡 贼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不相爱

何以易之? 兼相爱,交相利

此何难之有? 晋文公好恶衣

楚灵王好细腰 越王句践 好勇士

《兼爱》教学反思

《墨子·兼爱》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文》中第六单元单元的第一篇。在单元导读中,较为仔细的介绍了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倡导的思想。由于墨家学术思想较为复杂,教材提示在讲解本单元要注重学生理解领悟墨子倡导的思想,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经过参考资料分析讨论,确定《兼爱》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本篇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学会分析概述议论性文章的主旨脉络。

3、理解“兼爱”的思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兼爱思想内涵。

导入部分根据单元提示介绍墨子本人及其思想,由于教授的是理科班,墨子在科学方面的成就非常高,因而添加介绍墨子在课文方面的成就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由于教学班级是理科普通班,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而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上——文言基础知识。所以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提前预习,以学生在课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为主,教师总结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同时,学生分析本课的结构,总结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最后联系实际谈谈对“兼爱”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比较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异同点,墨家为什么在汉代就衰落了,儒家却一直绵延至今,长盛不衰?

在实际教学中,大致按照教学设计实施,也大致达到了教学目标。缺点是在课文的翻译不是特别咬文嚼字,是翻译重点字词。对于文中重复内容直接略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文言文课显得过分老旧,和过去老师的讲法一致,对于字词句的翻译显得过于墨守成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要应付考试,所以对于文言基础知识学校特别重视,要求每位老师上课必须讲清楚,讲透彻。如何把握考试与创新教学之间的矛盾,值得以后多加思考与尝试。而且自己说的多,学生说的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但怕时间不够,就尽量集体回答,不给个别同学表现的机会。

希望每天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语文课,希望孩子们爱上语文,爱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这样我们作为语文老师的价值就可以充分彰显出来了,这样我的人生才是充实的。

希望自己能继续努力。希望以后自己坚持写教学反思。给自己鼓励。加油!

下载《兼爱》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兼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兼爱思想。墨子

    试论墨子的兼爱思想 摘要: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虽然没有在历史中占据统治地位,然而对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维持社会的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兼爱思......

    《兼爱》教案(五篇材料)

    《墨子》选读《兼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

    兼爱初中2017秋季学期工作计划

    兼爱初中2017秋季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的方针,全面落实全县教育......

    兼爱中学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材料5篇

    兼爱中学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材料长期以来,该校在县教育局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共五则)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 墨家学派和儒家在战国时期被并称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

    2012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兼爱[最终版]

    2012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 兼爱我有个疑问:油漆工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去修补船上的洞? 船主没有要求,他和船主之间的协议不过是漆船而已,船主也只支付了漆船的报酬。因为油漆工......

    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预案)修改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果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学生难免在上课过程中思想不能集中,要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一节课中设计若干个兴趣高潮,而......

    教学设计

    《简·爱》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简·爱》的主要内容,感受书中文字的力量,人物的魅力。 2、 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 3、 学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