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组定风波学案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二定**原文 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三直译定**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去沙湖的路上中途遇雨。雨具先前拿走了,和我一起行走的人都感到进退两难,唯独我不觉得。不久就天晴了,所以写作这首词。
不要去听穿过树林击打树叶的(风雨)声,不妨(闲适)地吟诗长啸,并且慢慢行走。拿着竹手杖,穿着草鞋,(行走起来)轻便得超过(骑)马,(还)怕什么呢?(如果披上了)一身蓑衣,像烟一样的雨,(我)任凭(你下)一辈子。微寒的春风把酒吹醒,(在我感到)有点冷(的时候),山头(暖暖的)夕阳余晖却来迎接(我)。回头看刚才(走过的)风雨吹打树林作响的地方,回去(再走走),(那儿)既没有风雨,也没有天晴。四习题演练
1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2围绕“雨”说了这么多,原文的“雨”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五、学习评价
鉴赏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评价,用一句话说说他的人或他的词。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生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从而使他与后世的读者,建立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王水照 复旦教授,唐宋文学权威)——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而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王灼云(《碧鸡漫志》)(课本单元标题语)
第二篇:《定**》导学案
《定**》导教案
制作人:杨启春
审核人:柳海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诵读并背诵本词。过程与方法:学习即事感怀诗词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
【学习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学习难点】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背景简介】: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知识链接】
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
2.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
3.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东坡问母亲:他日儿要做范滂,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岳母刺字教子。
4.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所
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自主学习】
1、诵读要求 :
读准字音: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读出情感 :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感情把握是否到位,要看轻重音的处理。无论轻读重读,长读短读,升调降调都是为体悟情感服务。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注释]
“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下贱的标志。
骑“马”则是属于官运亨通的达官贵人之列。吟啸:吟唱长啸,表示泰然自若的情态。
蓑:指雨具蓑衣。
料峭:形容春寒,现在仍有“春寒料峭”
向来:刚才,方才之意。如“失向来之烟霞”
【赏析词文】: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2.“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
示?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
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合作探究】
对这首词,现代人有以下看法: ●夏承焘:
苏轼认为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幻想“也无风雨也无晴”。
●胡云冀:
词里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你的看法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一)学习上阙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是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 明确:雨骤
2、在遇雨时,行人及作者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 同行:皆狼狈
作者:独不觉、吟啸、徐行 心态:泰然自若、闲适、坦然
3、“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竹杖芒鞋:表明词人被贬谪后穷困潦倒的处境
马:达官贵人的象征
轻:心情的轻松,愉悦,镇定从容、旷达乐观 4从上阙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形象
5、“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二)齐读下阙,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
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3、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表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并且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不畏坎坷淡泊超然的情怀。
双关“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比喻“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课堂总结】
1、内容: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重态度。
2、表达方式:夹叙夹议。
3、艺术手法:多口语;托事言志。
4、风格: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 【拓展提高】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这首诗叙写了什么事?
2、采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定**》
参考答案
一.1.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2.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六。1 雨骤风狂。
闲适、坦然的心态 3.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 5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1、这首诗叙写了什么事?
描述了作者在清明幽静的雨后东坡悠然自得行吟一事。
2、采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运用对比的手法,“市人”和“野人”“莫嫌”和“自爱”形成对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对比抒发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洋溢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第三篇:第五组论文
价格“闻节而动” 谁让茅台“耍酒疯”
第五组 【文章摘要】
和世界上许多盛产酒的地方一样,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而且,中国人还酿出了蜚声国际的酒精饮料—白酒。但这种饮料中的翘楚也就是茅台近来“闻节而动,耍起了酒疯”。
【关键词】
中国白酒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年初“豆你玩”开启了2010年涨价的序幕,一个“涨”字,催生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风”等网络热词,在某社区发起的“汉字”的调查中,“涨”字毫无意外高居榜首。最近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茅台也顺势“闻节而动,耍起了酒疯”。
在中秋这短短的1个月内,市场上飞天茅台的零售价以平均每天10元的速度上涨,一个月涨了308元,涨至1788元。价格“闻节而动”,中秋节成了中秋“劫”!逢节必涨”已经成为白酒企业涨价的定律,中秋节期间,已经有白酒企业相继涨价。目前距离国庆节不远,一些白酒企业上市公司又开始蠢蠢欲动。相关人士透露,茅台准备在国庆节前提高出厂价,提价幅度为20%—30%。按说,高端白酒算不上生活必需品,不喝也罢,但高端白酒涨价带动中低端白酒跟风追涨,就值得警惕了。因为任何一种物价上涨都不利于控制CPI涨幅,而且,白酒涨价还冲淡了节日气氛。有业内分析师认为,白酒市场涨声一时半会不会停下。那么,白酒究竟涨到何种程度才肯罢休,涨价动因又是什么呢?我们不能把白酒涨价简单看成是市场行为,而是要看到白酒涨价背后有多少黑手在推波助澜。众所周知,去年年底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面对涨价高调宣布“限价令”:经销商违反了限价令,将面临十分严格的处罚,“可以罚款、减计划,第三次违反,就取消你的经销商资格。”但事实证明,“限价令”毫无作用,与其说这是“限价令”,不如说是“涨价令”——越限价越说明酒价要上涨。从去年底至今,茅台酒已经多次涨价,而似乎不见茅台集团处罚一家经销商。这或许说明,茅台集团限价是假,希望酒价上涨是真。
对于涨价的原因,茅台提出的理由是“为更好地统筹兼顾奸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同时考虑到该公司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等因素”。这一理由被评价为很“雷人”,从相关报道来看,白酒成本变化并不大,而价格却轮番上涨。我们认为,茅台“耍酒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可替代性。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知名品牌.与服装等行业不同,白酒品牌的背后确实有其独特的甚至秘不外传的配造工艺,主要是那几口千年历史的酒窖,这种传统工艺很难被现代技术所取代.在改革开放以前,茅台和五粮液只向各级机关 单位特供,市面上流通的非常少见。改革开放以后,高端白酒开始流人正常的市场渠道。因而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们认为,茅台“耍酒疯”的原因之二 供求关系,高端白酒近年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厂家到经销商再到消费者.这是一个简单的白酒销售流程。按道理,厂家生产出来的酒通过经销商就可以顺利到达消费者手里,但是现实情况是消费者买不到茅台酒,酒到底去了哪里呢?一方面茅台酒产盘有限,这决定了它的供应不可能是无限的,但是也绝对不会出现一酒难求的局面。“市场上都没有货,但是经销商手里都有货!”经销商曾透露,他还说。去年茅台的经销商都发财了,就因为茅台不断涨价。囤酒暴利,让经销商趋之若鹜,让白酒在供应链上又加上了一块硅码.。
我们认为,“经销商肯定受益匪浅,但涨价受益最大的当属茅台。”茅台“酒疯”的原因之三厂家利益驱使。据悉,贵州茅台集团的资产只有宝钢的五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却基本相同,足以说明白酒是个暴利行业。显然,如果没有茅台酒多次涨价,茅台集团难以获得暴利。而今厂家为获得暴利,已经多次采用先提高出厂价格再宣布“限价令”的做法来炒高酒价——如果真想限价就不会提高出厂价格了,“限价令”实为一种炒作手段。
对于茅台“耍酒疯”我们认为更是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价位持续上移。即消费者要求的价位越来越高!为什么说消费者喝酒价格越来越高推动了白酒涨价?社会学家曾对身边的不少朋友做过喝酒场合和消费价格的口头调查:十年前的自饮和聚饮大多数在每瓶酒30元 左右,现在低于80元的酒几乎都感觉拿不出手了。价格低了感觉拿不出手的背后是什么?就是白酒消费的一个本质需求——面子——消费者“个人面子”或者说政商务的“集体面子”在升值!无论哪个消费,因为个人或单位的“面子”越来越值钱,也就推动了白酒价格的不断抬升。
也就是说,因为消费者个人或者组织法人的收入越来越高,从身份、地位、圈层的匹配要素看,需要消费价格越来越高的酒,所以推动了白酒的涨价——或者借新产品顺势涨价。说到底,企业的涨价行为,只是迎合了消费者对白酒的一个潜在的虚荣需求而已。
与此同时,这种虚荣心也助长了社会的腐败风,尽管茅台酒最近价格大涨有“双节”因素,但我们要意识到,茅台酒多属于“买的不喝,喝的不买”,早已变成了“办事酒”“人情酒”,或者说“腐败酒”。有人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茅台酒价格就是腐败指标。不仅某些政府官员喝茅台酒如同喝白开水,而且不少国企把茅台当成指定用酒。
譬如,今年继中石化广东分公司购买高档茅台酒事件被曝光后,又有广东电信汕头市潮阳分公司16名员工,实名在论坛上发帖指广东电信高管存在购买茅台酒供内部消费等情况。虽然相关国企辩解称,购买茅台用于市场拓展,但恐怕三岁小孩也不会相信这样骗人的“鬼话”。据报道,国企高管喝茅台早已司空见惯。
“买的不喝,喝的不买”就是茅台酒变成“腐败酒”的真实写照。可惜,反腐败从来没有从茅台入手。如果从茅台入手来反腐败,或许 今天茅台就不会频频“耍酒疯”了。从某种意义而言,茅台的抢购现象、“耍酒疯”对现实很有讽刺意味。
当然,茅台“耍酒疯”也与价格监管不力、缺少“醒酒药”有关。据报道,今年4月份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多次召开酒行业会议,强调维护价格稳定,白酒价格轮番上涨被指不妥当,遭到了批评。显然,批评白酒涨价没有任何杀伤力,算不上“醒酒药”。需要采取更为严厉的价格干预。
白酒涨价是去年延续至今的涨价大军中的一支。而它涨价的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却和“蒜你狠”、“豆你玩.不完全一致.白酒涨价和其他消费品涨价一样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泡沫化趋势的信号,但白酒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刚性需求。高端白酒的消费,和老百姓关系不大。有人说:涨就让它涨去吧,普通老百姓谁喝茅合?虽然茅台、五粮液不会随随便便出现在我们百姓的饭桌上,但是白酒行业也再次伤到了社会问题的痛处、在全国一片涨势里,制造不和谐的因素。
面对高端白酒的不断涨价 涨价有理不等于市场健康,高端白酒价格飞涨的背后是市场的万丈深渊。
首先,拉开了白酒行业两级分化。茅台一涨价与茅台知名度相当的品牌不涨价便会退出第一集团,但涨价则缩减市场份额,茅台已经把酒业市场的行业门槛整个提了起来。而现在第二梯队的白酒最难做。在业界.高档酒通过渠道挣钱.中档酒通过酒店挣钱低档酒通过造假挣钱,这几乎成为业界的顺口溜.这将造成白酒行业发展的不均衡:富得流油,穷得造假也会影响行业口碑。试想.一个区域市场.茅台有 150瓶但赝品就1500瓶,买回去发现不对味.对己、对消费者都是一种伤害,透支的是市场和品牌的公信力。
其次容易造成白酒行业动荡。白酒市场定价权高度集中.只掌握在几个一线品牌手中.一旦涨价,二三线品牌手忙脚乱,仓促应战.价格混乱.很容易造成白酒行业的动荡。一则酒价过高导致利润空间大直接造成假酒屡禁不止;二则高价诱发送礼者的不健康心态以为价钱越贵越显诚意很容易滋生腐败。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定价权更趋向集中时价格将不再由市场决定而是由个别企业自身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宏观调控手段的失效。
再次.影响白酒行业格局。区域性白酒品牌的涨价弹性有限.多是走量产品,一旦贸然提价将会拉低市场
在此环境下,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经讨论,发表浅显观点仅供参考:
一是减少生产成本。看看能否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浪费等手段降低成本不要盲目涨价。
二是降低销售环节成本。白酒的成本除了制造成本外.还有销售成本例如进店费、销售费用等。那么白酒企业可以成立合资销售公司以降低销售成本,以此缓解成本压力。
三是推出新产品。由于产品涨价通常会在短期内影响产品的销售白酒企业可以适当推出新产品并为新产品合理定价.不仅可以化解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还能够完善产品线并占领细分市场.四是树立企业责任价值观。企业的价值是应该在整个经济社会里 起到积极的作用呢?还是单纯以创造利润和上缴的税款来衡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社会的贡献。特别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具有公益法人的特点,国有企业要起到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稳定物价的事本来和高端白酒没有关系,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想有所作为也使不上劲。但是不帮忙,你别添乱。在众多大宗消费品的价格刚刚有稳定的趋势之时。白酒行业借势谋利的想法显然挑错了时候。这种营销策略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是没有错,但是这种行为给观者带来一种贫富分化加剧的印象:有人在蜗居,有人在品着千元的美酒。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紧急约谈的原因,引用《重要情况通报》的原话:要认清当前形势包括经济和社会形势。以及通胀预期可能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充分认识管理好通胀预期,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的重要性。各个白酒厂就没有认清当前的形势.给通胀预期添油加酷不说,而且引来社会上的一片质疑,对品牌形象,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带来负面的影响.企业应不应该尽到超越企业利益本身的社会责任?在现代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眼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和长远利益画等号的,是和企业的影响力挂钩的。是关乎到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认识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相关性,国家经济和社会不稳定,企业必然难以长久生存发展。”还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原话.在这件事上可以拿品牌做一篇好文章,当然,运作不好或者不够重视,反效果 也很明显。拿另外一种饮料的故事举个例子—可口可乐.1939年,“二战.理发,人类浩劫却带给可口可乐一次难得的机遇.可口可乐公司承诺无论美军到何处,可口可乐都会在当地以5分钱的价格供应给美国大兵。可口可乐的小塑料瓶随着为自由而战的盟军被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建立了无与伦比的品牌形象.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我国经济转型之际。我们的民族品牌是不是能从混乱的供应链和单纯的饥饿营销摸式中摆脱出来.做些什么呢? 诗酒剑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崇高的生活境界。在被现代工业文明统治的今天,赌诗的笔墨、铸剑的工艺早己经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唯独酒,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白酒,仍然不能完全被现代工艺替代.品酒给生活带来高雅的诗愈,白酒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依靠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内的饮料市场上锋芒毕露。千百年来中国的酿酒师对这份民族遗产精雕细琢。文人墨客对其不断吟咏,白酒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饮料,而代表着中国人的一种气质,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而我们也希望作为民族工业希望的一间间酒厂,能多一份侠气,多一些对社会的责任。让中国白酒不要成为部分中国人的.而成为社会的,乃至世界的。【参考文献】
1、杨志琴.对白酒产业发展的一点思考.《酿酒》,2009年第3期.2、李靖华,郭耀煌.国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演变.《人文杂志》2010年第6期。
第四篇:心得体会第五组
校园市场调查活动心得
组别:第五组
组员: 李娜陆萍萍张一帆施黄凯
执笔者:李娜
完成时间:2011年4月12日
第一次校园市场调查活动虽然很短暂,但使我们小组初步了解到了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感觉到了我们心目中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
20份调查问卷在我们的走访中终于完成了。在走访当中,我们的同学并不是全都乐意接受我们的访问,虽然如此,但我们的走访调查过程还是算得上顺利的。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在试调的过程中我们问卷的答案不够全面,调查人群有所重复等。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改进,积极完善,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在第一次做问卷调查的我们,对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并不丰富,在整个年级各班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在给同学发调查表时,我们的心情的确有点紧张,在这种紧张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开始与陌生的同学交往,而这种经验也是我们在这种调查过程中的无价之宝。
我们经常说“学以致用”,而更多的人却是在感慨大学里学到的很多知识在社会上,在工作岗位上无法发挥,没有作用,深感怀才不遇。但从这次市场调查的过程来看,如果说我们以前上课所学的课程全部是理论课,那么市场调查纯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一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其它理论课一同付诸于实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以上是我们小组对市场调查报告的的感想。
第五篇:定**
《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诗人的情感
2、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现手法。
3、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品味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这就是我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对苏轼最大的印象。大家读了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今天学习苏轼的《定**》一起,感受一下苏轼的成熟(板书文章题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朗读指导与整体感知
诵读三个基本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情感。结合此处分析诗歌的意象,情趣和理趣,及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用笔把不懂的字音或词语打上标记,”指名一名学生诵读。(3分钟)
1、教师指导:“何妨„„平生”,还应该读得怎么点?从容点,潇洒点,豁达点。豁达怎么读?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这是节拍。调子呢?不扬不抑。
——不对,有同学说“竹杖芒鞋轻胜马”有点喜悦和豪迈在里面,可以调子略高点。能不能读成“大江东去”那种?语言风格还不一样,这首词更随意、更朴拙点,豪放在骨子里,在不经意间。
——有人说“料峭„„微冷,相迎”还有对人生阴晴不定、捉摸不定的复杂情绪。
2、教师放背景音乐并朗读,学生听朗读,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的老者,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险,镇定从容,与风雨搏击,何等的乐观、潇洒。初步感受苏轼的形象。
链接
http://mp3.baidu.com/m?f=ms&rn=&tn=baidump3&ct=134217728&word=%C5%FD%C5%C3%D3%EF&lm=-1
三、鉴赏、品味
1、品形象
读完诗后,你觉得本文是简单的写了一个半道中突遇狂风暴雨而不避的老者吗?他是有意这样做的吗?请联系时代背景谈谈个人的看法。(分组讨论)
(1)教师穿插介绍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好多人都记得余秋雨的这句话: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哪位同学来谈谈苏轼去黄州的背景。(苏轼只因反对新法,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被人以其诗有“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之意弹劾,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后,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民间自卫队副队长)苏轼的坦荡仕途突遭狂风暴 1
雨,他几欲投江自尽。但谪贬路上,壮美山川洗涤了他那蒙垢的心灵,村野生活又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传说他被贬黄州除了党派之争还和他评判王安石的诗有关,即“乌台诗案”。)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讨论作答)
“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对诗人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心态?“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2、品语言(抓诗眼,体会语言风格)
(1)、看看这首短短的词,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上片重点:“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下片关键:“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苏轼名句:“夜雨何时听萧瑟”。天晴后,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日月的阴晴圆缺,是惯见的循环。而宦途中风雨来袭,却不知伊于胡底!如黄庭坚《谪居黔南十首》云:“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遭受风吹雨打的人,总要盼望天晴,但天晴何其难料又难盼!
因此,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最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
如何到得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2)、如果让你找出最能体会作者心愿的词,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归(搏击风雨)
——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 一心渴望退隐 , 归去。那么词人因何而归?“风雨”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吗?那么词人在写作此词这段时间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由此可见苏轼之归不仅仅是表面上所指途中自然界之风雨,还有政治上的风雨人生仕途的风雨。——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3、品表现手法
(1)“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分析。-------以小见大。词人凭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以“轻胜马”的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诗人面对人生的风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你是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谈谈诗人的顿悟和感受。
--------运用了象征,一语双关的手法。伟大的灵魂在艰苦的跋涉,无声的探索,无歌无喜,无风无雨。
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
四、比较阅读。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词中含有典故的句子,简述这两个典故的用意?
(2)这首词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与《定**》有哪些相似之处?
五、学习评价
鉴赏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评价,请各小组用一句话说说他的人或他的词。
他人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那么你对苏轼如何评价呢?(各抒己见,言之有理)
小结本课:
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四年里,生活艰苦,身心历经考验,但黄州成就了苏轼,使他突破小人的包围,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苏轼。正是这个真实的苏轼让后人对他投之以敬重的目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我们带着对苏轼的仰慕重读《定**》。
附板书:定**
苏轼
1、即景生情,情真意切。
2、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3、质朴中见深刻。
参考资料链接:http://space.tv.cctv.com/page/PAG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