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时间:2019-05-13 00:0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教案

[训练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训练题目]

1、以“我们班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的重点在“新鲜”,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②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

2、以“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情节要吸引人。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3、订一份个人课外阅读计划。

4、课外练笔:看了精彩的电视节目后可尝试写写观后感。

[训练指导]

写一件事要做到清楚明白,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就得讲究并掌握记叙的顺序,最基本的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第1题的要求有两点,第一,要写新鲜事。怎样理解这一要求?所谓新鲜,不是要学生去猎奇,去编造离奇的故事。而是要学生去认真观察生活,观察的面广一些,点深入一些,写出那种能给大家带来新鲜感的事,这正如题目要求中所说,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写作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在选材上多下功夫。第二,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这就要求文章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写清楚。

第2题,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要注意的是,写作本文要把故事的特点体现出来:故事注重情节,要写得曲折引人;故事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要通俗、亲切、自然。

第3题,掌握写“计划”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计划。

第4题,初写观后感可以从小处入手,抓住某一事件、某个人物,甚至某个画面、某句台词,写下自己的感受。

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训练目的]

1、发挥自己的语言个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担当主持人,培养自信心。

[训练题目]

1、主持一次“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联欢会,设计开场白和结束语。

2、主持一次“教师节”的庆祝会,设计串联词。

[训练指导]

设计这两道题目要让学生在特设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第1题是联欢会主持人语言的设计。联欢会的主题已以确实,“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十四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中学生由少年步向青年,开始走向成熟。联欢会的情调是欢乐、愉悦的。联欢会主持人的开场白,应该是精妙的语言艺术小品,或即情即景,借题发挥;或从几句诗文、典故出发,来一段诗朗诵;或来一段幽默的令人开怀大笑的“单口相声”;还可以说一段热情的赞许、顺耳的褒奖的话,提个有趣的问题,猜个有关的谜语等等,这样,就能从一开始把大家带入一种欢乐的气氛中。联欢会的结束阶段,可以安排一个精彩的节目,或者因势利导安排一个多人登场的歌舞节目,然后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将联欢推向高潮。这时主持人可以用洪亮而热情的语调,将精心设计的结束语朗诵出来,必然收到好的效果。

第2题,设计主持教师节庆祝会的串联词。首先确定10个节目的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按联欢节目串联词的一般要求设计。串联词的要求:①积极清新,重格调;②营造氛围,重情感;③新颖自然,重交流。串联词要求有散文诗般的清新、淡雅,要能紧扣节目的内容,要力求生动风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 初二年级 上学期 第二单元

二、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学习第二单元课文,进一步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能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从而自由、生动、科学地写作

2、教师预先下发相关优秀学生习作,供学生阅读品味,酝酿写作氛围

3、课堂写作,现时完成作文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描写、叙述等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2、认真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步骤

1、导入语(略)

2、学生课堂作文展示学生评价作文

3、教师点评,指点写作要领

4、教师与学生同时下水写作

5、教师学生交流,相互点评

6、学生再次修订,教师小结

7、作业布置:自评,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师活动

1、展示习作,觇标

2、简要点评,指导要领

3、教师写下水文

4、教师总结

(三)学生活动

1、学生评价习作

2、学生按要求写片断作文,相互交流

3、再次修改片断文字

4、自评、修改全文

(四)作业布置: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附:板书设计:

写人记叙文

言之有物

细节 发诸真情

独特

五、教学反思

作文讲评课的教学反思

欧阳毅

按照初中语文大纲要求,立足于当前中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个人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我设计了这堂作文讲评课

(一)大纲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重在学生自主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二)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作文教师改”,教师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标准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考虑学生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不体察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作文教学,这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主动指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被动写作,教师主动评改;教师主动讲评,学生被动认同这样的作文教学往往导致学生作文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把作文视为畏途,“为文造情”,写假话、空话和大话,以至学生丧失了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很难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要么将作文教学仅仅看作是学生主体与学生之外的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

(三)设计该课的理论依据

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作文是学生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主表达;但作文教学活动又涉及教师的“教”,因此,作为培养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力量,学生主体性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和发展主体性作文教学是师生主体共同进行的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虽然是作文讲评课,也始终突出这种“交互性原则”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积极引导、参与和指导

(四)课堂教学特色与不足

该作文讲评课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讲有重、难点,练有针对性,突出实效性下面结合教学过程具体谈谈

首先,问题的引出不是教师主动生成提出的,而是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思考得出,这就是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写作的题目的拟定还是讲评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均来自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并且,开头的设计教学直接引用学生的习作,我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引起学生注意的,这样改变了由名家的文章导入的做法,教学效果更真切、更直接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兴趣

其次,让学生回顾所学的人物描写的篇章,谈写细节的精彩之处这样处理,既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写作的相关知识老师不要过多讲解写作理论或者技巧之类但是,教师应该结合修改文,让学生明确精要之处存在的问题,这就是觇标我的体会是教学目标越是具体就越好,越是细化就越有针对性

在训练时我设计了分两步走的教学思路,使得学生的练有针对、有重点、有梯度第一步,让学生自选角度和适当地方进行修改,然后交流,学生互动点评,教师小结很多学生初次写的片段文不合要求,体现不出精彩与生动,不能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表达出来第二步,教师亲自下水,和学生交流互动我适时把自己修改的两处文字展示给他们,让他们来评点教师的文字而不是仰视教师的“教”,觉得高不可攀新课标也是如此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为能力的全面提高;变教师“一言堂”为“茶馆式”的教学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等的考虑欠足,如对片段的修改,教师如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历验来指导写作可能效果会更好另外,对个别学生下水文没有及时点评或者肯定(完)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教案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教案

[训练目的]

1、记事写人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明确详略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训练题目]

1、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

2、以“我喜欢夏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

3、课外练笔:随时将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对周围的人或事的感受写下来,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独立成篇。

[训练指导]

第1题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所写的内容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中未作限定,其实均可。当然,多数学生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自己在双休日里的生活。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经确定,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写作本题,切忌平庸。不要流水账般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如何写出新意,要好好构思。

第2题,要求学生写夏季,写出对夏季的喜爱之情。夏季里可写的人、事、景、物很多,题中的一段文学描述,对学生如何取材,写些什么内容已作了启示。如何写好本题,要注意三点:①“喜欢”是贯串全文的中心,无论写夏季的何种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表现对夏季的喜爱之情;②是从一个角度来写,还是从几个角度来写,都可以;③写景、写物、写生活情景等等,一定要写出夏季的季节特征。

第3题,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敢于表达真切感受,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

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设计思路]

1、使学生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

2、通过活动的全过程,陶冶情操,激发爱国感情。

[内容阐释]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理性阐述分析。这一段主要讲了三层内容。

第一层(1—2句),引列宁语录,解释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阐明这种情感的价值、地位。

第二层(3—5句),以本单元课文中内容为例,进一步论证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其中,第3句为总领句,第4句概括述例,第5句是作者的感叹、评价。

第三层(6),总结句。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广大同学应当采取的做法,号召大家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而提示了本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

第二部分,主要说明“访问”的具体操作问题。

“访问前准备”主要讲了访问的计划安排、访问的对象、访问活动所要了解的内容等三方面的问题。

“活动问题”是按照一般参观访问活动所设计的程序:听介绍——看实验——问情况——察心境。

“访问小结”也从三个方面设计。设计层次是由内到外,由浅入深:写感受——作交流——对外报道。

[教学参考提纲]

组织学生进行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不应当把它搞成一个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程,而应该体现出比较充分的语文味和人情味。

首先,给时间让同学认真阅读第一部分“导语”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做一点扩散思维,请同学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爱国者形象,并谈谈这些形象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其次,要求同学按照第二部分设计的程序逐项开展工作。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注意。比如,在准备工作中,可以先将本活动的主题或者说终结性评价的中心工作先告诉学生,增强本项活动的目的性;比如,明确要求具体活动的组织、联系工作,一律由班级同学的代表自己去做,老师不作任何干预;再比如,关于小结工作,特别是其中的专题汇报会的“中心”即“„„在我心中”,还可以作一些分解,要求同学作一点分工,这样也许可以使小结工作更有层次,更有内容。

作者邮箱: ksjanezxq@163.com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教案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教案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训练目的]

1、了解文章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安排好结构。

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

[训练题目]

1、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个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

2、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3、以向明中学团委的名义,写一封表扬信,对初一⑶班同学给予表扬。

[训练指导]

文章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这就告诉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就要妥善安排好上述几方面的内容。而编列提纲,主要是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犹如在砌房子施工之前先要画好设计图纸一样。先列提纲后动笔写作,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学生应自觉养成这习惯。

第1题,“快乐的三人世界”着力表现的应该是“快乐”二字。构思的方法是:可以从几个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三人世界”的生活,也可以着重写一件事,围绕这件事来表现中心意思。文章应写出浓浓的家庭生活气氛。表现爸爸、妈妈、我三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三个人物的不同个性。

第2题,审题时要注意两个字:“领”和“新”,写“领”,要写出电脑对我的帮助,给我的教益;强调“新”,要体现这种帮助,教益是前所未有过的。

第2题,按照应用文中“表扬信”的格式来写,写清表扬的原因。

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训练目的]

1、了解口语交际中的身体语言。

2、学会在口语交际中正确运用身体语言。

[训练题目]

1、根据自身性格特征,就下列情境,设计一段独白,要求配以适应的表情、身姿、手势、目光,增强表达效果。

A、课题组的同学在社会调查中碰到了被嘲讽、不被理解的尴尬情况,有人想打退堂鼓,你要鼓励他们,不怕挫折,知难而上。

B、你正在为希望工程募捐,面对的是马路上的行人。

2、班级组织一次“一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在演讲中很好地运用身体语言,帮助传情达意。

[训练指导]

口语交际中说话者或听话者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人们把这种交际语言称之为态势语,又可称之为身体语言。态势语是口语交际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第1题的A题是鼓励同学不怕挫折,知难而上,其实是进行劝说。运用的劝说方法不同,配以身体语言也就要有所区别。如果从正面进行劝导,目光要坦诚,宜用情意性手势,动作幅度不要大,要充满微笑。如果要用激将法,则不妨运用表示蔑视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幅度可大些,要巧妙地激发内心的自尊、好胜;使之升华为一种热情,勇于知难而上。

第1题的B题是要求马路上的行人为希望工程募捐,这时你的态势语一定要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和力。表情自然放松,要表现出快乐、幸福,不宜用急剧有力的手势,眼神要充满信任,充满期待。切忌身体语言用得粗俗,喧宾夺主,引起行人的反感。

第2题设计的情境是完成一分钟演讲。演讲的具体内容未定,因此,设计身体语言的余地大。演讲不仅需要口头语言,也离不开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运用得当,可使演讲充满活力,给听众以美的享 受。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写作教案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写作教案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训练目的]

1、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内容要真实。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

[训练题目]

1、参观一个小区、商场、养殖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自己拟题,写一篇文章。

2、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3、初一班全体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学校食堂不应再使用饭菜票购买饭菜,而应使用磁卡,这样既卫生又方便。请你以初一班班委会的名义,向学校总务处提出建议,仿照“附录一”应用文示例中“建议书”的格式,写一份建议书。

4、课外练笔:写景物观察笔记,注意观察各类景物的特征,并用文字把这些特征准确地表达出来。

[训练指导]

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了解参观单位的历史、规模、特点,了解游览景区的风光景物、建筑特点、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等,注意自己有什么感受。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还要注意顺序。

第1题

写小区,要写出它的建筑风格、物业管理,特别要写出这一小区与其他小区不同的地方。写商场,要写出它商品的丰富,景象的繁荣,特别要写出它在商品或服务方面的特色,对顾客有特别吸引力之处。写养殖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样如此。要有对参观地区全貌的介绍,更要有对参观地区风光特色的描绘,这样才能给人留下鲜明的深刻的印象。

第2题

如果你外出旅游过,那就从你游览的风景名胜中,挑选出印象最鲜明乃至使你流连忘返的,写成一篇游记。要着眼于那里的风景特色,有山写山,有水写水,有树木写树木,有胜迹写胜迹。要把那里景物特有的美写具体,写生动,令人喜爱与向往。

如果你没有外出旅游过,那就写你故乡的景物。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家乡的景物定有那与别处不同的特有的美。再去观察一次,要努力看出与以往看的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家乡的同一个熟悉的景物,只要努力观察,都会有新的认识,只要细心描绘,都会写出它的特有的美丽之处。

第3题

建议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标题、称谓、正文和结语。正文要写清楚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使用磁卡比使用饭菜票,既卫生又方便。建议能否被采纳,关键在对原因的阐发是否准确与透辟,因而要着力并简要地写好这一部分。

第4题

这一练习,既是观察能力的训练,也是表达能力的训练,因而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指导学生共同观察同一个景物,再各自凭借语言对景物的特征作思考与描述,看谁表达最恰当,最贴切。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训练目的]

1、通过语言实践提高交际能力和鉴赏水平。

2、了解作为一个导游,在引导游客游览欣赏景观,形象描述景物时要注意的地方。

[训练题目]

1、有一批游客要参观考察当地的园林建筑或风景区,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园林建筑或风景区的特点和价值,要边介绍边与游客交谈。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口头或书面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选择家乡的一处新景点,每人设计一段解说词,轮流做导游,向同学们作介绍。

[训练指导]

第1题

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家乡的一处园林建筑。要介绍园林建筑,首先介绍者要全面了解该处园林建筑的历史、特征及有关的人文知识,导游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带领“游客”游览的路线,确定介绍的顺序及重点。实践时要注意自己“导游”的互动,即达到题目要求的边介绍边与游客交谈。介绍时可以运用课文所提到的方法,或形象描述,或穿插人文知识,或启发游客想象,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要针对园林建筑的特征,采用不同的介绍方法,介绍有详有略,切忌一个模式,影响游客的游览兴趣。游览结束后可以请同学评点自己的导游工作,完成题目要求的以游客身份向有关单位提建议。

第2题

要完成本题,先要确定解说对象,再紧扣解说对象的特征设计解说词。解说词要尽量口语化,要着力于形象的描述,解说时要将自己的浓情融汇其中,借景抒情,以情动人。新景点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对家乡的巨变每个中学生都是由衷地感到欣喜的。因此,解说词里一定要渗透你的热爱之情。具体实践时,可以一人解说大家评点,也可以大家先解说,众人再评点。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八年级语文教案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 ◆

三、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 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三 峡

郦道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1、2难点:教学目标3 【课前准备】

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班级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诵默写

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五、佳句运用

本文和《山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作业布置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附相关资料】

【注解】

①〔交辉〕辉映;〔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④〔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预习要求:

解决生字词注音;

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 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 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投影:作者生平。

疏通文意

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研习课文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板书设计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虞美人 [李煜]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训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记叙文的写作

教学重点:人物写法

教学难点:如何写活人物

教学方法:讲练法

教学札记

教学过程

一.教师指导

用细节去丰富人物形象

细节是我在刻画人物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细节可以写一件事的细枝末节,还可以单独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精彩的细节能把人物刻画地惟妙惟肖、个性鲜明。

第一细致

细致,顾名思义就是写细节要细一点,再细一点。细节应该在“细”字上花工夫,刻画越细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就越丰富。如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真实

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运用在人物刻画上能使人物性格血肉饱满,形神毕肖,读来如见其面。反之,失真的细节却会使人物形象支离,情节松散。真实是细节的生命,再细致的细节如果少了真实,就等于没有血肉一样没有活气。因为在描写人物时,如果细节不真实,就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细节,要表现人物性格发展的规律,要符合客观生活的逻辑,任何离开生活的主观臆造,任何强加给人物的想当然的细节都不可能成功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毛老师把卷子狠狠地摔在讲台上,开始报分数了:“庄梦先,97分……”当老师报到我的分数时老师的脸翻脸像翻书一样,原本面带着微笑的脸一下子就变成铁青的了.我想我肯定又做错什么事情了,才会使老师的脸变成这样。我刚想完,老师大喝一声,吓的我冷汗都出来了。我脚步轻轻地走到毛老师面前,双手摊开,准备领考卷.“把你的考卷带回去,签名。”老师说。我诧异的抬起头,又挤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说:“美丽而可爱的老师,你就原谅我这一次,就一次。下一次,我一定考这个分数。我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把试卷倒着拿。可是毛老师一点也没心软,说“不行,一定要带回去签名”.我领回卷子,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大家都望着我,我当时真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教学札记

反之,没有真实的细节描写,即使打死的老虎再多,也不会被人如此传诵。《水浒传》中还有些人也打死过老虎,却并不为人所知。如解珍解宝就打死过两只老虎,李逵更在沂岑杀死四只老虎,由于细节描写不足,也就没有产生武松打虎那样令人信服的艺术效果。

第三典型

必须精心提炼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屠格涅夫在谈到细节描写时说:“谁要把所有细节都表达出来,准要摔跟头,必须善于抓住那些具有特色的细节。”我们要更好地描写人物必须在生活中作精细地观察,进而提炼出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具有特征性的细节,能给人特征性的感受。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可以以小见大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本质,突出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如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对严监生临死前的一个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就非常精彩。严监生病在旦夕一连三天不能说话,眼看快要断气了却还是伸着两个指头死不了。一家人东猜西猜,他就是伸着两个指头。最后还是他的爱妾最了解他的心事,她说:“爷,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以为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灯草刚一挑掉,严监生立刻咽了气。作者精心提炼出伸出两个指头不能咽气的细节,突出地揭示了严监生的吝惜、贪婪、爱才如命的性格本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典型的细节并不在于细节篇幅的长短,典型的细节,哪怕只是一句话,只要描写得当,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二、明确写作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那一次,我理解了你》,注意运用细节描写,不少于500字。新课标第一网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收缴作业。

教后感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训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训练教案

一. 教师指导

用细节去丰富人物形象

细节是我在刻画人物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细节可以写一件事的细枝末节,还可以单独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精彩的细节能把人物刻画地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第一细致

细致,顾名思义就是写细节要细一点,再细一点。细节应该在“细”字上花工夫,刻画越细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就越丰富。如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真实

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运用在人物刻画上能使人物性格血肉饱满,形神毕肖,读来如见其面。反之,失真的细节却会使人物形象支离,情节松散。真实是细节的生命,再细致的细节如果少了真实,就等于没有血肉一样没有活气。因为在描写人物时,如果细节不真实,就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细节,要表现人物性格发展的规律,要符合客观生活的逻辑,任何离开生活的主观臆造,任何强加给人物的想当然的细节都不可能成功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毛老师把卷子狠狠地摔在讲台上,开始报分数了:“庄梦先,97分……”当老师报到我的分数时老师的脸翻脸像翻书一样, 原本面带着微笑的脸一下子就变成铁青的了.我想我肯定又做错什么事情了,才会使老师的脸变成这样。我刚想完,老师大喝一声,吓的我冷汗都出来了。我脚步轻轻地走到毛老师面前,双手摊开,准备领考卷.“把你的考卷带回去,签名。”老师说。我诧异的抬起头,又挤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说:“美丽而可爱的老师,你就原谅我这一次,就一次。下一次,我一定考这个分数。我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把试卷倒着拿。可是毛老师一点也没心软,说“不行,一定要带回去签名”.我领回卷子,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大家都望着我,我当时真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教学札记

反之,没有真实的细节描写,即使打死的老虎再多,也不会被人如此传诵。《水浒传》中还有些人也打死过老虎,却并不为人所知。如解珍解宝就打死过两只老虎,李逵更在沂岑杀死四只老虎,由于细节描写不足,也就没有产生武松打虎那样令人信服的艺术效果。第三典型

必须精心提炼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屠格涅夫在谈到细节描写时说:“谁要把所有细节都表达出来,准要摔跟头,必须善于抓住那些具有特色的细节。”我们要更好地描写人物必须在生活中作精细地观察,进而提炼出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具有特征性的细节,能给人特征性的感受。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可以以小见大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本质,突出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如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对严监生临死前的一个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就非常精彩。严监生病在旦夕一连三天不能说话,眼看快要断气了却还是伸着两个指头死不了。一家人东猜西猜,他就是伸着两个指头。最后还是他的爱妾最了解他的心事,她说:“爷,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以为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灯草刚一挑掉,严监生立刻咽了气。作者精心提炼出伸出两个指头不能咽气的细节,突出地揭示了严监生的吝惜、贪婪、爱才如命的性格本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典型的细节并不在于细节篇幅的长短,典型的细节,哪怕只是一句话,只要描写得当,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二、明确写作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那一次,我理解了你》,注意运用细节描写,不少于500字。新课标第一网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收缴作业。教后感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

本单元作文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机会、珍爱和平生活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对战争知识的掌握和对战争性质的了解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课文设置的“铸剑为犁应有日”包含四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是为了让我们对战争的根源和战争的历史有所了解;第二个小问题是引导我们考察战争对科技、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第三个小问题是要引导我们热爱和平,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但同时我们又必须勇敢地面对战争,捍卫和平;第四个小问题是对未来的畅想,同时也要融入理性的思考。

这里可以提供三个主题:(1)记叙某个活动的经过。这是写记叙文,但记叙文要突出重点,可以夹叙夹议,有一定的评述,要具体真实。(2)分析、评论某一大事或者某一个问题。这是写议论文,写这一类作文,最好是把“大事”或“问题”分解成几个方面,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来认识与思考,同时可对某一侧面或层面进行重点分析,或以先列出个提纲,好好想一想应从哪方面展开,为此还可以相应地查阅一些资料。(3)想像未来的尖端武器和高科技战争。这是写想像作文,其中也有一些说明的成分,当然应在对现代武器和战争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像。也还可以写成科幻作文。第一则:战争,请你走开!

战争它是洪流,使田园荒芜,城郭汪洋,森林毁灭;它是毒蛇,可释放毒液,吞噬生命,残杀灵魂;它是恶魔,能呼唤严冬,制造瘟疫,带来疾病„„它的名字叫战争。翻开巨幅的历史画卷,从蛮荒到文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残害与杀戮、凝结着鲜血与泪水的战争史。回眸凝望,荒草萋萋的古战场回荡着多少哀魂的号叫?饱经风霜的华表渗透的可是千军万马的血泪?战争,吞食着人类的良知,剥夺着人生命的权力,面对战争,让我们呼喊:血雨腥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战争请你走开!我们要和平!

●写作导引

拟个好题目。“题好一半文”,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采用比喻手法拟题,如“永恒的丰碑“,既生动形象又韵味十足,表达了对先烈的崇敬;亦可化用歌词为题,如“说句心里话”,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标题若新颖而有文采,一入眼便会让人颔首称赞。

选个好角度。写文章即是写内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想把文章写好,要选自己最熟悉的素材,抒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战争是一个极其宽泛的话题,角度不同,战争的内容和性质就不同。这样一个话题也绝对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从小的方面立意、选材,从生活的点滴中寻觅“战争”的主题。为防止文章的下口过大、文章内容空洞,在写作之前,我们不妨选择自己体会和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如写成记叙类文章,虚构战争中某个家庭的变故来透射战争的罪恶;写成议论文,从真实的史料入手,阐述战争给交战双发带来的经济、精神等方方面面的危害;也可以突出对战争的记忆及由此引发的感受,并与现实的自我或现实的社会联系,夹叙夹议,抒写内心最真切的联想与感受;还可以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即反面立论;亦可以截取一点或一段历史,加以发挥和想象,超越时空,在四维空间中尽享科幻之趣。

用个好形式。在文章立意、选材等一定的情况下,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要勇于尝试另类的文章形式,如:书信体、日记体、人物访谈录等形式,这会让你的文章赢得的青睐。不过,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语言都要庄重、得体,尤其对英雄人物的描述切忌搞什么“黑色幽默”!第二则:控诉战争,祈愿和平

【写作导引】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和正发生的无数次战争,给人类的肉体和精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共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呼声已响彻世间每一个角落。那么,怎样写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文呢?

我们生活的今天,局部冲突不断,世界远未实现全面和平。作为一名初中生,你对战争的了解恐怕只限于书报杂志、影视媒体;战争对于你,或者是一种永远的声音,或者只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写作此类没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作文,不妨采取如下步骤

一、准备材料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备用。具体可了解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新闻、历史资料、图片、言论,以及战争遗迹、纪念地等。这是写作的准备阶段,也是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要认真完成。

二、体验思考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酝酿真情实感。此类作文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对搜集到的材料加以体验之后,我们将获得更加细腻、更加深刻的思考。只有真切地体验到战争的血腥和战争给人造成的伤害,对和平的追求才愈发迫切。这样,你的作文才能避免无病呻吟,才有真情实感。

2.寻找写作切入点。你生活在和平年代,是怎么想到写一篇与战争有关的作文的?是一处战争遗址触发了你的情思,还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使你受到了触动,抑或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你的关注?写作的动机不一定非在文中交代,却可能是你写作灵感的触发点。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你可能找到表达内心情感的一条捷径。

三、写作构思

写作这样的文章,由于没有亲身的体验,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误区。所以构思的关键是“化虚为实”,具体可用如下方法

1.“搬迁法”:简单说,就是调动各种手段,将距离遥远、年代久远的材料“搬”到你的作文中,使人看了产生真切的感受。比如看了电影《南京!南京!》,就可以把影片中血腥残害百姓的画面描摹出来;再如,可以用“听别人讲故事”的形式构思,如借参加战争的老前辈等之口重现战争的画面。

2.“走入法”:来而不往非“礼”也。“战争”不在身边,我们既然可以“搬”过来,也可以“走”进去。怎么“走”进去?很简单——想象。比如通过想象,描绘战争相关的画面,或者干脆想象一篇寓言或小说也不错哦。

第二单元写作指导

;朱自清先生从父亲平常的背影里感受到了父亲深切的爱。我们呢?我们也无时不沐浴在爱的光辉中!

请自拟题目,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名、校名和人名。【内容提示】

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充满世界每一个角落。假设在你的伙伴中,有人或者因学习方法不当而考试分数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或者因外形不佳而自渐形秽„„对这些伙伴的具体情况,你想怎么做?(也许你就有这样的经历和见闻)请把目光再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耍把戏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也许你和他有过心灵的沟通,请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与感受吧。也请关心最近媒体的报道:某地有个孩子因天灾人祸而失学,某人因意外事故而落下终身残疾,某人突然患上重病却缺少医疗费用„„与同学讨论过了吗?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察和发现,对以上情景或者材料展开联想、想象(不限以上提示,围绕主题可自主选择),要拓宽视野,开启思维,在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取,恰当取材、选材。【写法指导】

一、材料选好后,安排好材料是关键。首先,写作文不可没有一个好题目。作文题目拟得巧妙新颖就如同一位少女长着一双顾盼生辉的美目,让人过目不忘。给作文拟一个好题目的方法有很多,如本单元《背影》,《台阶》题目都紧扣文章的中心内容。

二、写好文章的开头是创作成功的一半。清代学者唐彪说过:“通篇之纲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文章开头是全文的一道眉眼,在短短的几行文字中要吊起读者的胃口,就必须苦心经营,全力打造,切不可忽视。[范文佳作]

《爱的底片》

这个世界并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一种发现爱的慧眼。

——题记 从韦唯的那首《爱的奉献》唱响大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让世界充满爱需要全世界的人都去努力播种爱的种子,但是世界在和平的包装下,隐藏着那么多的不安定因素,似乎也昭示了这个世界其实也并不理想。

我翻开“世界”底片,寻找爱的答案。

第一张:

花园广场上,以为年轻的母亲正在教可爱的儿子学步,儿子走路一摇一晃,很不稳定,母亲在前面招着手示意儿子向前,突然,儿子摔倒了,哇哇的哭的很伤心,小手不停的挥着要母亲拉他,而母亲虽然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却并没有向前扶他,而是说:“好宝宝,自己起来!”儿子正大了眼睛,似乎听懂了母亲的话,艰难的爬了起来。母亲笑了,拍拍儿子的小脑袋,儿子也“咯咯”的笑了„„

画面在这里定格,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张:

唐山大地震的某监狱,狱墙倒塌,有许多犯人都爬出来,但他们并没有逃跑之意,而是在唯一的一名狱警的指挥下去营救被压在废墟中的狱友和狱警。有的犯人被弄的鲜血淋漓,有的犯人的伤口化脓要用吸管去吸,一个当过医生的犯人毫不犹豫的用嘴吸,解除了哪个人的痛苦。

画面在这里停滞,相信不少人在看到这情景时,内心深处受到了不小的撞击。

第三张:

伊拉克战争后,废墟一片,到处是简陋的大棚,饥饿的难民。终于,有一天,一辆辆卡车快速驶来,把批批货物,送到每一个难民的手中,难民们都感动了,在泪光中看着一颗颗来自四面八方充满友爱的心,同时,就连哪个国家的许多城市都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对的侵略。

画面在这里停放了。我也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它激荡着我的灵魂,让我回味„„

第四张:

„„

我终于明白了,爱原来就这么简单,只是因为我们认为那太微不足道,不值得去做,才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凄凉,少了一缕温暖的阳光。

只要爱的底片存在,相信那缕阳光一定会温暖整个世界。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2.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4.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教法学法】

1.识记法。朗读、背诵文言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2.品读法。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 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1.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谥浩“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园记》 《五柳先生传》

2.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饮酒诗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mò).....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

四、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2.同学齐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五、小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 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2)一词多义

舍:舍弃;丢弃 便舍船 寻: 寻找 寻向所志

房子

屋舍俨然 不久 寻病终

志:做标记

处处志之 向: 以前 寻向所志

标记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相向(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堂,朗读课文

二、课文分析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2.质疑解难:

①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⑥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⑦此中人语云:“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⑧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⑨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第三课时

三、品赏细节

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用原文回答)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四、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五、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七、知识拓展 世外桃源

是陶渊明描绘的与世隔绝、没有遭受战乱和没有“王税”的社会.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幸福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也用以比喻一种假想的脱离现实的境地。

鸡犬相闻

本义是鸡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表示居住在附近。由“鸡犬相闻”,生成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意思是彼此居住的地方连鸡狗的叫声都能听见但相互间却至死都不往来,没有交情。现在用来形容个人、单位或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

东园探桃李

杨万里

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最是桃花饶态度,醉花娇绿恼人看。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大理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附:板书设计

发现桃花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进入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环境良好)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离开桃花源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无问津者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似有而无)

理想社会

教学后记:学生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等认识得比较好。

下载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本文的主题。 (3)了解铭文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背诵全文。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情感与价......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常密杂风。雨风上和层在是翻花胳,似。字下一眨静满的多地还烘安计涨,土笑精,在呀还可有。起家梨来巢的儿当像开 子湿天招。稀来树上朗小地。样满 绿儿的膊我都几慢脚儿,,儿。落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 解放教案

    17课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战前:国民党准备发动 内战→← 中共尽力争取 和平1、重庆谈判 ①......

    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

    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作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作文教案: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作文指导)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1.记一次__________战2.记我班关于战争的故事会3.采访__________ 世纪一种新型的战斗武器 5.以......

    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优秀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辛苦,靠一两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他的眼睛不好,生活很是凄凉悲苦。但是他的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人教版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精选五篇)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3.情感与价值观 得到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