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识字课教学模式
识字教学模式
一、导入
(可以是激趣导入、图片导入、谈话导入、动画导入等)(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新课学习,营造了有趣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识字教学和游戏情境融为一体,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乐。)
二、读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划出新词,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猜谜语、编字谜、加一加、减一减、加偏旁等识字方法。)
3、把不认识的字标记出来,和对子讨论讨论怎样认识这些字?
4、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在互助组内进行交流,看谁有更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自主识字,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获得新知,体会做学习主人的情趣。而且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强化了记忆。他们“手、脑”并用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能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是比较轻松、愉快的。)
三、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1、设置摘苹果、青蛙跳伞、摘星星等游戏,开火车识字。
2、给这些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3、出示一些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我正是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生字,增强识字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好地体现了编者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读字、组词、读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巩固识字成果。)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思考:哪些字比较容易?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四哪些地方?
2、抓住要点,板书示范。强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以及易错的地方。
3、学生书空或者描红。
4、小组互议,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首先要认真读帖,自主学习笔顺,教师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从每一个关键笔画开始,都要进行讲解,学生练习书写,并进行展示评价。这样开展写字教学才能扎实有效,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写字质量。)
一年级下册《识字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生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3.有搜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2.能规范地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有关谜语。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从单元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做个小调查好吗?(出示词语“困难”。)
你们认识这个词语吗?你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遇到困难你们是怎么办的呢?(学生相互交流。)是啊!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请同学们一起读读单元导语泡泡里的话。(读泡泡里的导语)
2.这一组课文给大家讲了许多爱动脑的小故事,里面有爱动脑、会动脑的人,你想成为一个爱动脑、会动脑的人吗?(想)
3.那好,现在有请智慧树栏目咕咚出场,(播放动画片咕咚的照片并粘贴智慧树图片)请咕咚主持这次“猜谜闯关”大赛。“猜谜闯关”还要评选出“智慧星”,你们有信心闯关成为智慧星吗?(有)
二、闯关游戏,识记生字
(一)猜谜闯第一关
1.“猜谜闯关”现在正式开始,请同学们快快翻到课本第79页《识字5》,读读第一则谜语猜猜看。不用老师教,你们自己能读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自由读书)
2.刚才,大家读课文读得很认真,这则谜语的谜底你猜出来了吗?(“众”)是我们学过的三人“众”,对吗?(画外音咕咚说话:猜对了!祝贺你们!)现在去掉拼音请同学们再把第一则谜语读一读,要读准字音哟!(自由读第一则谜语)
3.我们通过读书猜出谜底是“众”。这次可有难度了,谁能通过表演,让大家猜出谜底是“众”呢?(三个同学做动作表演。)注意先分说前两句,之后三人再齐说“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并做手拉手往上举的动作。(齐做动作表演读)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团结”“力量”“谁”三个词。在“团”和“量”上加红点。
4.编字谜识记“团”“量”。
(1)(多媒体课件)“团”“量”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咕咚要变魔术了,请大家注意看啊!“国”字里边的“玉”慢慢地变没了,把“才”字请进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呀!(变成了“团”)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你们用编字谜的方法来给“团”编个字谜吧!“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团”和“结”组成好朋友,“结”念第几声呀!(第二声)大家一起读词语。
(2)猜谜语有趣,编字谜更有趣。谁再来给“量”编个字谜?(元旦到,家里真热闹。)
(3)大家真聪明,猜字谜难不住你们,编字谜也难不住你们,你们真的很会动脑筋呀!(边做动作边齐读第一则谜语)
(二)猜谜闯第二关
1.祝贺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这一关可就有些难度了,谁愿意为大家读读第二则谜语?(指名读第二则谜语)
2.小朋友们,这一则谜语可难了,你们猜得出来吗?(秋)能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吗?谁有不同的猜谜方法啊?(相互交流)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再来看看(多媒体演示“秋”),把这则谜语读一读好吗?(自由读第二则谜语)
3.这一则谜语里有许多生字宝宝,都没有难住大家,你们可真会学习啊!现在请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读读第二则谜语,完成这两项任务:(1)画一画:画出这则谜语里要求认识的生字。(2)想一想:想出最好的办法记住它们,然后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
4.(师生交流)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你们的成果?你可以说说通过和你的小伙伴共同努力,认识了哪些生字?也可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记住的?(学生自由交流“相、遇、及、时、攻”生字的记忆方法,教师随机点拨)
5.多聪明的孩子啊!既会动脑筋猜谜语,又会读书,还会想很多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刚才我们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小伙伴互相交流想法,认识了生字宝宝。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总结方法:加一加、在生活中识字、讲故事、减一减、动画片、路边的商标牌匾,等等)
6.你们真能干!能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记住生字宝宝。瞧!小咕咚又为你们祝贺呢!(祝贺你们!闯过第二关)
(三)猜谜闯第三关
1.第二则谜语很难,生字也很多,可你们很快就猜对了,生字也都能读准确了。是你们小组共同努力的成果呀!同学们,你们在合作的时候,要怎样做呢?(相机出示词卡:互相尊重,认识生字“互、尊、重”)
2.认识“令”“纯”
“令”字特别容易看成什么字?(今)你能根据“今”和“令”之间的关系给它编一个字谜吗?(今天多一点)我们在哪里最常见到“纯”字?(联系生活记忆生字)
3.同学们,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尊重”可少不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呢!它就藏在第三则谜语里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三则谜语闯关,这一关真的很难闯,读后可以小组合作猜猜。这则猜谜的谜底到底是什么?(自由读一读第三则谜语。)
4.咕咚真的难不倒大家!这么难的谜语你们一下就猜出来了。看咕咚的表情,它有什么话要说?咕咚你有话想说吗? “我想来验证一下谜底„青‟是否正确。”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演示“青”与其他4个偏旁组成的字)
5.咕咚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我还要说“祝贺你们,闯过第三关!”大家今天表现得这么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请跟着音乐一起喊出我们智慧树的口号吧!(学生:“智慧树,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欢乐多又多。”)
三、智慧树乐园,巩固生字
(一)摘智慧果比赛
1.小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智慧树乐园”。今天你们在“猜谜闯关”中表现得非常优秀。接下来,我们就要在这棵智慧树上举行“摘智慧果比赛”了。你们有信心摘到智慧果吗?请你自己先读一读。
2.讲游戏规则:你认识哪个字就把这个智慧果摘下,表示你摘到了一颗智慧果。看谁摘到的智慧果多,比赛过后,谁就能评选为“智慧星”,再请你把这些果子的名字领着大家一起读一遍。
(二)找朋友
每个小组长拿一张题卡,小组成员合作连线组词。老师提出以下合作要求:
1.先读一读题卡上的字。
2.连线组词。
3.读一读组成的词语。(汇报学习成果。)
(三)读句子
1.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2.我们遇到困难,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3.小强的力气很大,能自己搬起一箱纯净水。
(四)猜字谜游戏
1.四四方方一座房,才字里面装。
2.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
3.千里相逢在一起。
四、变魔术去掉拼音,再读这三则谜语
游戏好玩吗?生字你们都认识了。请你给自己一个大拇指,夸夸自己吧!现在我们也来当一次魔术师,我们变、变、变,拼音没了,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现在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读这三则谜语。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教师:“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写?(跟、量、最)”
2.老师:“你想提醒大家在写字的时候注意什么?”学生观察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抓住要点,板书示范。教师:“写„量、最‟这两个字时,上面的„日‟要写扁一些,中间一横长,横与横之间要挨紧一些,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4.学生在课后练习的田字格中描红、临摹,比较对照,最后再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放音乐)
5.小组互相评议,谁写的字最漂亮,展示作业本,教师进行点评。
六、拓展延伸,走向课外
猜谜语多有趣!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动脑筋,还能认识很多生字宝宝呢!我们一起去找一些谜语,也可以自己创编几个谜语。我们比一比,在找谜语和编谜语时,谁能认识更多的生字宝宝?让我们在下次活动课上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吧!
第二篇:识字教学模式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一)教师引领集中认
学生初读课文,圈画出生字,在学生急于认读时,教师引领集中认读。首先教师带拼音领读,学生带拼音领读。第二步,初步理解字义,学生集体组词,组词领读。这个过程巧妙设计,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次读到生字,以便更快的记住生字。
(二)集思广益巧妙认
学生自主识字,可以使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生活中识字、拼音识字,手指写字的方法。教师挑选生字,学生汇报识字方法。这一过程学生更深刻的记忆了生字,又学习了识字方法。
(三)中间环节比赛认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认读,学生对本课生字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可以进行一个小检测,以了解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也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识字情况。其实也是督促学生更快的掌握生字。可以开火车,比一比哪列火车开的快。可以男生女生比一比。
(四)具体语境还能认
识字要音形义进行结合。以上环节也是遵循了这个原则。识字教学在完成识字任务的同时,还要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思想认识,培养儿童的情感等。因为儿童的识字过程,一方面熟记字的音形义,一方面以字词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世界,在学词、学句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并在儿童记忆中以字词形式将认识的成果巩固起来。所以必须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可以组词认,放到句子中认,放到课文中认。
(五)指导书写巩固认
认字和写字应该结合,认得的字,对字形结构熟悉,写起来就容易;通过写字练习还可以巩固对字形的记忆,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相互巩固。1.观察
观察即观察字的结构和占格,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合体字要仔细观察每一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他们之间的搭配.2.跟写
通过观察学生对生字有了整体的感觉,对生字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书空。以熟悉汉字笔顺并初步感受汉字造型美。3.练写
学生根据生字的特点,自己练写。以对生字有自己的体会。练写汉字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4.评价
学生自评,对照范字,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通过互评学习他人长处,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调动学生写字、练字的兴趣,并能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评价学生的书写和学生的自评、他评。使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5、改写
评字之后及时改写,再感受、再发现。争取把字写的更端正、美观。6运用
可以对书写的每一个字组词,之后学生可以任选一词造句。(识字是发展书面语言的必要条件,通过识字,才能学词、学句、学文。在学词、学句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并在儿童记忆中以字词形式将认识的成果巩固起来。识字和发展语言是统一的。)“解决问题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小学教育届人士的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亮点,但是这样的课型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不好教学。
教材的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进而反思和提炼,最终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最终要指向问题的解决,仅仅有策略最终不能够解决问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过去所未曾出现过的,也是小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教师的教更多地是促进学生策略的形成,组织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如何最好最快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仍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基本程序一共分为5个环节:
“激活经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提炼策略——尝试应用、理解策略——灵活运用、内化策略——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一个是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分析:
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画图。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是告诉他们怎样画,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第89页例题中“白菜”卡通说的一句话“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告诉学生两层意思: 一层是如果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暂时想不到解法的时候,可以先画示意图帮助思考;另一层是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图,这样的图能正确、清楚地表达题意,直观显示数量关系。
例题用三句话表达,可以把画图分成三步进行,每步画的图分别表达一句话的意思,画成的示意图就完整地表达了题意。学生看图想到要先算原来花圃的宽,就达到了画图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画示意图,运用画图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解答。教材根据实际问题的前半段意思,画出了一部分图,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画。这样适当降低了画图的坡度与难度。
2、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充分地体验画图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形成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选用这些方法的态度和能力。
(1)让学生体验方法。第89页例题是计算原来花圃的面积,虽然题目的叙述很清楚,也很有条理,但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有些学生读题以后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教材及时提示学生画出示意图,并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了画图的步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里,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应用了画图方法,而且对这种方法能产生新的体会——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体会使画图从具体的行为上升成意识,策略在此形成。教学的时候,要把握住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题方法的时候,不要为学生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要引导他们通过画图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形成思路、寻找解法。第二个时机是学生解答问题后,要引导他们体会画图整理信息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对这些整理方法产生好感,从而在以后的解题时自觉地使用。
(2)让学生学会画图整理的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运用画图的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必须有相应的画图技能。如果学生不会画图,那么绝不可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一方法,也就不可能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材把初步学会画图落实到“想想做做”的练习里,提出先画图整理,再解答的要求。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替换)教学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3、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下面我就结合这两个课例简单说说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的落实。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解读:教学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素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原生态的方法与策略,激活学生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为新课中进一步探究有关的策略作铺垫。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
一、唤醒经验,孕伏策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学生在自己本子上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并写出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提问:知道长方形长和宽,怎样求面积?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要求长呢?(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面积÷长=宽 面积÷宽=长)2.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
提问: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或减少),可以有哪些办法? 学生讨论交流,并在刚才画的示意图上表示出来。
(预设:长增加,宽不变;宽增加,长不变;长和宽同时增加;„„)[说明: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根基上产生的,新的知识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因此,必要的准备和铺垫是获得新知的必由路径。课始,回顾的目的是再现和激活,再现有关长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为本课解决问题做好认知准备。让学生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通过画图、讨论和交流,初步体验面积增加(或减少)的几种情形,为新知学习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2、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替换)教学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替换”的话题。
2.举出现实生活中替换的例子初步感知替换策略。早晨喝牛奶时,我喝一大杯牛奶,儿子喝一小杯牛奶,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2倍,现在有一大杯和两小杯牛奶,如果给我喝几次喝完?给儿子喝几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两次喝完;儿子四次喝完。初步让学生亲历感知“替换”的思考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明: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替换策略的具体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生经历前面替换思维的“引力”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替换”策略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还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自主探究、提炼策略
解读:策略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能完成的。在这环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活动,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运用策略解题的过程,体会策略形成的来龙去脉,初步感知策略。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画图)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出示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画图分析。讲述:这道题和我们过去学习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有所不同。(长增加了,面积增加了)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学生画图,标出有关数据,分析数量关系。展示交流学生画图思考的过程。(突出:小长方形的长=原来长方形的宽)3.列式解题。18÷3×8=48(平方米)提问:18÷3求的是什么? 4.回顾反思。提问:为什么需要画图?(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预设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说明:例题所呈现的新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当只有文字的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会产生画图的需要。在学生初次画图时,老师适当指导和帮助;当学生画图之后,通过观察比较,将数与形的意义对应起来,结合已有旧知大多能解决所求问题。其中,展示交流学生画图和思考的过程,能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把探究新知的过程充分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认知;而列式之后让学生说出“18÷3求的是什么”,再次数形对照,理解列式原理;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回顾与反思,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
2、六年级上册(替换)
二、合作交流,探索替换策略。
1、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
你想怎样来解决这题?自主生成替换策略,孩子由于起始阶段喝牛奶的启发,应该不难理解大小杯的替换关系。
3、小组讨论。
把什么替换成什么?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4、汇报总结 演示课件:
大杯换成小杯或小杯换成大杯的依据是什么? 把大杯换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也就是说9个小杯容量是720毫升,可以先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
把小杯换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5、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替换成一种物体。)替换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替换成一种杯子。得出依据倍数关系进行替换,果汁总量不变、杯子的数量变了。
6、列式解答。
根据刚才的两种思路让学生自选一种喜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指名解法不同的两名学生板书,并让其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7、检验。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
[说明: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平衡这种思考的氛围。]
(三)尝试应用、理解策略
解读:策略只有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才能达到真正理解与熟练掌握的目的。因此,策略形成后,应让学生运用初步获得的策略,去解决与例题类似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策略应用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加深对策略应用要素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画图)
三、尝试应用、体验策略 1.变换情景,灵活画图。
(1)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让学生独立读题,然后在图上画出面积减少的部分,再列式解答。(通过电脑演示,突出画图后减少的面积、原来面积和现在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法:150÷5×(20-5)或者150÷5×20-150比较反思:与例题相比较,这道题画图解题时要注意什么?(减少部分画在原来长方形的里面)(2)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李镇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提问:这道题长和宽都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办呢? 学生画图、讨论、交流、展示。列式为:(48÷6)×(48÷4)反思: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无法求解,但通过画图,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或宽增加与增加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分别求出长和宽并解决问题。
2.系统比较.发展思维。
师:这两题与例题在画图时有什么不同?通过画图再解决问题,你有哪些体会?(例题是面积增加.练习第1题是面积减少;前两题长或宽都告诉我们了,而练习第2题长和宽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说明:例题学习之后呈现了两道巩固性习题。第1题是对例题的模仿性应用,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体验画图作为策略的作用;第2题是综合性应用,在长和宽都没有告诉的情况下,综合考虑面积增加与长、宽增加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求出长和宽再解决问题。这两道巩固题是对例题的延伸和发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不断感悟画图策略在解决有挑战性问题中的作用,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2、六年级上册(替换)
三、学以致用、巩固替换策略
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
1、学生独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声交流。
2、教师选择学生作业在小黑板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3、口头检验。
4、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5、小结:我们还需优化“替换”策略来解题,选择合适的替换方法。[说明: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应用替换策略,进一步体会替换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沟通替换操作与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联系,建立用替换策略解决某些问题的模型。只有真正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并对策略进行深刻的认识与领悟,才有可能更好地借助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解决新问题。]
(四)灵活运用、内化策略
解读:策略是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变式、拓展,同时学生练习时教师要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避免学生形成模式化的思维定势。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与例题的比较,使学生真正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身,达到理解、灵活使用策略的目的。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画图)
四、综合应用、内化策略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出示题目时逐步分解进行:
(1)长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40×8=320)(2)宽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50×8=400)(3)长和宽各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可以先让学生在脑中画图并口答,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用画图来验证。(第3个问题学生容易对文字叙述产生负迁移.列式为320+400=720)通过画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40×8+50×8+8×8 方法二:(50+8)×(40+8)—50×40 方法三:(50+8)×8+40×8 方法四:(40+8)×8+50×8 变式1:长和宽各减少8米。操场的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学生画图、讨论,叙说思路,电脑演示)变式2:长增加8米,宽减少8米,面积改变吗?(变小)为什么?(学生猜测,画图探究,电脑演示)变式3:长减少8米,宽增加8米呢?(变大)为什么?(学生猜测,画图探究.电脑演示)比较归纳: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追问:有没有一种长方形,一条边增加与另一条边减少相同长度,面积不变?(长与宽的相差数等于长和宽增加或减少的长度;正方形)[说明:这道拓展题充分体现了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运用画图策略的过程中探索变化规律,享受数学思维活动的快乐。首先,题目出示的方式具有心理暗示的效应:先以文字的“误导”让学生轻易地获得答案,再通过画图的策略寻找问题的关键,并通过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画图的价值。接下来的“变式”设计,更是把数学思维推向高潮:由“各增加”到“各减少”的演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趋向严密,由长增加(减少)同时宽减少(增加)相同长度而猜想面积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对比推理能力,再通过“变化”和“不变”的追问让学生体悟到数学辩证法思想。这道拓展题的精心设计,紧紧围绕画图策略,让学生不断猜测、验证和联想、推理,经历不同情形下的数形变化.探究图形变化中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2、六年级上册(替换)
四、拓展练习、内化替换策略 教学“练一练”
过渡:小明在装网球时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1、[电脑出示]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齐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自组织生成,教师参与讨论
3、问:与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你准备怎样替换?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6、同桌讨论,交流,教师用大小盒做了一个演示,并且让孩子闭上眼睛思考这个替换的过程,然后互相说一说。
方法一:把2个大盒换成2个小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 现在7个小盒还能装下100个球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方法二:把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现在7个大盒要都装满,100个球还够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7、学生选择一种解法解题。
8、交流。
9、口头检验。
[说明:这道“练一练”实际也是本堂课的难点,通过大小盒演示参考的方法使学生能比较清楚的看出球的个数总量变化和盒子数量的不变,帮助学生较好的梳理解题的渠道,找准解题的依据,策划出比较明确的解题方案,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感受数学的趣味。]
(五)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解读:小结的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二是使学生在小结与反思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需要说明的是策略的价值不仅仅是在评价小结中体现,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逐步感悟、体验。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画图)
五、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与体会?
[说明: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流,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六年级上册(替换)
五、总结提升,拓展替换策略
1.组织学生回顾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比较例题和练一练,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 明确: 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总量没有变化。
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但总量发生了变化
2.举出生活中用替换法解决问题的实例。展示教师收集的问题:①啤酒促销,3个空瓶可以换1瓶啤酒。②集齐若干个百事可乐瓶盖可以换明星海报、CD架、水壶、明星T恤衫和游戏卡等。③肯德基20周年庆典,举办从电子杂志中找拼图换取电子优惠券活动。[说明:空瓶回收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能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展替换策略的内涵——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可以用替换,具体的物品也可替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替换策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的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不讲数量关系。其实不然,如果一味的回避数量关系,不能对解题思路进行适度的抽象概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能徘徊在低层次上。一个搞不清数量之间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呢?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并使其内化,从而有效“建模”,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 ②寻找等量关系
③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
(4)抓好两步应用题的解答①可以由一步题引入②学会提问题③学会表征,让学生找到突破口
(5)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①列表整理法②变换条件③画图法④一一列举法⑤模拟法(3)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的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不讲数量关系。其实不然,如果一味的回避数量关系,不能对解题思路进行适度的抽象概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能徘徊在低层次上。一个搞不清数量之间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呢?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并使其内化,从而有效“建模”,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 ②寻找等量关系
③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
(4)抓好两步应用题的解答①可以由一步题引入②学会提问题③学会表征,让学生找到突破口
(5)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①列表整理法②变换条件③画图法④一一列举法⑤模拟法
.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
如果学生对数
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
因 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 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
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
第三篇:识字教学模式
识字的教学模式
中国汉字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形声。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出现形式较多的便是象形、形声、会意。在上万个汉字中,象形字只有二百多个,但它们是最基本的汉字,构字能力最强,是学习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象形字大多集中在低年级教材中,是小学低年级识字的重点。本学期我们低年段在学校的安排与指导下,对识字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个范式研究。主要是词串教学中的象形字教学和形声字教学。字源识字的编排顺序,一般可先象形、指事,再会意,而后再形声,而形声字教学就是建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对象形字和形声字教学模式做一个总结。
象形字和形声字教学主要可以分成四个步骤:一是导入,将孩子迅速的带进课堂中来;二是教学生字,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读准生字字音,弄清生字字形,理解生字字义。在这里可以抓住生字的字理字趣字文化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第三步便是生字的教学,联系文中的词语对生字做一系列的比较与练习来巩固学生对于新课的认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音字或形近字的比较、选字填空法、图片理解法、扩词法、填词补句法、看图说话法等等。最后一步可以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游戏巩固,可变成儿歌让学生吟诵,也可以进行转盘识字等等。通过最后游戏的方式来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学以致用,还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下面我就以上几个环节来说说具体操作要点:
一、导入。
1、象形字教学一开始,教师应在学习者熟识的一定语言环境中提出所要教的生字,以建立儿童的定向基础。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把一个生字排在都已认识的字句中,以引导儿童识这个字的需要和注意。如教学“牙”字,可通过课文中“小马画月牙”的语句提出,还可以从头天晚上出现的月牙,哪位同学牙痛等见闻提出,一般不宜孤立地提出生字。
2、也可以从复习旧知开始,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识字教学中就已经出现了象形字和形声字,才出来时学生对形声字的概念性不强,这就需要老师相机举例帮助理解。在学习新的一篇形声字教学时可以先将之前学过的形声字进行一下巩固。先出示形声字里的基本字,问学生:这个字还在哪个字里见过?学生可能就会讲出带有其他偏旁的这些字。
3、在学生回答出问题时,可以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些字加上不同偏旁后意思相同吗?意思不同的话你能给它找几个朋友吗?通过组词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字之间的区别。生区分出这些字以后,师可以对这些字做一个总结,然后引入课题。
二、新课授知
(一)象形字教学
1、象形字教学伊始,可以先展示实物彩图。因为象形字源于实物,源于大自然。因此,可根据字形表现的客观物体的形状绘出与汉字相应的具体事物彩图。
2、再展示黑白概括线条图。这是实物图的抽象。如教“水”字,就须在展出流水彩图的基础上展出强调概括线条的黑白图(画三条浪线)。概括线条图是帮助儿童由图到字形成思路,进而理解和识记汉字的重要条件,不可随意删减。接着展示篆体汉字。实物彩图和概括线条图都是图画,不是文字,只有大篆、小篆等才是文字,其字形大多与现今使用的楷体相去甚远。在通常情况下,以小篆作为从概括线条图到楷体汉字的过渡比较适宜。最后展示正楷汉字,字体须与教材上的字体──正楷相同。
上述内容一般有两种展示的方式:1.按顺序分步骤展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这种展示法常见于最初学习象形字的时候或学习一组象形字之初。2.将按顺序排列的四个内容一次性展示出来,再引导儿童按顺序逐步观察理解每个内容。这种展示法常见于通过多次性展示法进行识字教学,掌握了一定的汉字演变规律之后。在教学中,对汉字演变过程重在引导学生联想,重在启发学生思维,不背不考。
(二)形声字教学
1、形声字教学就可以借助转盘来识字。师先出示转盘,认识基本字。如果基本字是一个生字的话,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记住这个生字,如讲述生字的字理,给生字找朋友,看图片,说一句话等等。例:苗,苗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可以让学生看看苗的古字,告诉他们长在田里的草就是苗字。因此苗这个字是草字头的字,而现在苗又指一些初生的植物或是没有秀穗的庄稼,请学生帮忙找朋友(扩词)。生扩完词后,师可以出示自己所找的不一样的词语给学生做一个示范,让学生读一遍词语加深对生字的理解。第三步就是看图说话,看着禾苗的图片说一句话,通过说一句完整的话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认识新偏旁(1)复习旧偏旁
转盘识字中会出现一些偏旁,这些偏旁中会有一些是之前没有学过的,所以第一步是认识老朋友,生自己看转盘中的偏旁,说出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并要说出这些偏旁是和什么有关的?通过说出偏旁的意义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巩固。
(2)认识新偏旁
转盘识字中也会出现个别没有学过的新偏旁,学生不认识这个新偏旁,我们就可以从了解新偏旁的字义开始来记忆新偏旁。如:金字旁是之前没有学过的,可以问学生:这个偏旁是由哪个字变出来的呢?偏旁和字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通过比较偏旁和字义的不同知道新偏旁是和什么有关的?
(3)新旧偏旁齐认读 所有偏旁都熟识以后,可以将新旧偏旁放在转盘上让学生齐读一遍,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
三、教学生字
(一)象形字教学
1、象形字教学的这一环节是指在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后,将楷体汉字各部位与客观物体各部位进行对应分析,这是形义联系的关键步骤。有些字,将汉字每个笔画与物体的部位一一对应,如“月”字。有些字,不可能将汉字每个笔画与实物的部位逐一对应,而是将汉字的一个局部与实物的某部对应。如“日”字。还有些字,只要将汉字的局部与物体的某部作大体对应的分析即可。汉字必竟不是图画,不可能对实物形体进行细致的描绘。许多字在造字时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而对其余部分进行了一般的造形。在字形分析时,也只要抓住代表物体本质特点的部分进行对应,而对其他部分只求大体对应即可,不可拘泥。如“象”字。
(二)形声字教学
形声字教学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进行:一是引出基本字与偏旁所组成的形声字;二是生自读生字词;三是检查朗读;四是理解字义。在这一块中最关键的便是理解字义了,形声字不是象形字,看图就可以理解字义,它是有两部分组成的,左边代表什么意思?右边又代表什么意思?在这一块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比较法、选字填空法、填字补句法、图片理解法、扩词法、看图说话法。(1)同音字或形近字的比较
①同音字之间可以比较它们的偏旁,也可以比较它们的字义。如:描和瞄
可以通过比较偏旁的方法,让学生区分开这两个字。一个是和手有关,一个是和眼睛有关,通过看偏旁就可以区分开来。
②形近字也可以通过偏旁看字义的方法来比较。(2)选字填空法
在对同音字进行比较的同时,可以做一个练习进行巩固。选字填空是最好的方式,将几个同音字摆在一起请学生选择正确的字填进句子中。既可以区分字和字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同音字的印象,一举两得。
(3)图片理解法
低年级阶段理解词语可能需要更多的图片来辅助,因为学生所认识的事物比较少,需要一些直观图片来入主他们的理解。生字词出示后,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看词语是什么意思?然后再通过看图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先说意思,再看图片。
(4)扩词法
这种方法是在理解词义时最常出现的方法,有一些生字学生光看字可能不是太清楚,通过帮生字找朋友的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更好的理解生字。
(5)填词补句法
比较字义的不同,将这两个字分别填入句子中,看学生是否能填对。(6)看图说话法
出示和生字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一句和生字词有关的话来。此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词义积累能力。
四、游戏巩固
1.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采用创设情境或游戏的方式,能提高儿童识记生字的效率。如让儿童学习“日、燕、山、舟、人、水、鱼、木、石”等象形字,就可以用这九个字的古文字,组成一幅画,让儿童来猜认。还可以让儿童通过想象,将这幅文字画改画为一般的风景画,再涂上颜色。这样进行教学,就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识记效果。
如让学生学习形声字,可以说一首趣味十足的小儿歌: 小小转盘转呀转,转呀转,转呀转,转来了“提手旁”,摇身一变成了“描”,描描描,描红的描。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又如让儿童学习会意字,编成歌谣让儿童念诵,效果就比较好:“村前白水泉,村后山石岩。客来鱼羊鲜,味美舌甘甜。”
2. 合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教具,于字源识字独具优势。如利用多媒体展现汉字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现代文字变化的过程,就非常生动有趣。又如,利用多媒体,以转转盘的方式显示不同的形旁与同一个声旁相匹配的情况,就非常直观,形声相配的规律可使学生一目了然。
在字源识字教材设计中,除了要按照汉字本体的结构规律,让学生成批识字,以提高识字效率外,还要注意与阅读相结合。我国传统蒙学识字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就很注重识字与读书的结合。这样做,可以根据语境提供的某种信息和线索来辅助识字,又可以将识过的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去巩固。
字源识字的编排顺序,一般可先象形、指事,再会意,而后再形声。清代王筠认为:“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可见,按照由纯体(即独体)到合体(指会意字、形声字)的顺序进行识字,是符合学习汉字的规律的。
低年级段最后一个学期,在儿童识字的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随之发生。应在这一册教材中重点安排形近偏旁的比较。如“木字旁”跟“禾字旁”,“两点水”跟“三点水”,“日字旁”跟“目字旁”,“宝盖儿”跟“穴字头”,“衣字旁”跟“示字旁”„„可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来表现形近偏旁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儿童初步认识到二者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就可促进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竹字头”代表竹子,“草字头”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再将“箩筐”的“箩”与“菠萝”的“萝”混为一谈了。
总之,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这一块我们一定要帮孩子打好基础,引导孩子通过不同的构字方法来理解更多的汉字,慢慢地爱上识字。
第四篇:自主识字教学模式初探
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其中第一项就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二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是: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并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识字是所有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搞好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经过半学期的摸索与实践,我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自主识字,而且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一、以音带读,初识生字。
低年级的生字编排都以课文为载体,因此借助课文识字是必须也是首要的方法。一般在上课伊始,均以初读课文作为识字的铺垫,其主要目的是借助拼音初步认识生字,掌握生字的读音是首要的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可以采用竞赛或挑战的方法。例如:读了课文后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多?谁读得准?或者说一个同学读了,其它的同学挑战他,看谁读得好等等„„
二、以辨带形,分析生字。学生在掌握了生字的读音以后,接着就可以按照一般识字的方法开始分析字形了。汉字是特别精细又特别有趣的,一点点的不同就可以衍生出许多的字,所以在识字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挖掘汉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能轻松识字。
汉字中占较大多数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声。在教学中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认识一个形旁,便可联带认识一长串汉字。如在教学《识字七》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拍”和“蹦”,当学生脱口而出提手旁和足字旁时,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护、捉、拍”和“蹦、跃”,并通过这两个偏旁顺带认识了“扔、抓、捡、打、指”及“跳、跑、跨、蹬”。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字形,对字义也有了一定地了解。同时,认识一个声旁,也可联带认识一长串的字。例如在学“青”和“包”这两个生字以后,凡是跟这两个字有关的,同学位都能根据声旁试读读音,根据形旁分析字义。学会了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在识字中便可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另外,在字形的分析上还有大家比较常用的熟字识生字法。
1、熟字加偏旁(加一加):这是学生运用已认识的汉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如“直”,可以用这个字加上木字旁识记“植树”的“植”,加上单立人识记“值日”的“值”。
2、熟字减偏旁(减一减):这和“加一加”的方法恰恰相反,就是把已认识的字去掉某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识字方法。如用“漂亮”的“漂”和“飘落”的“飘”分别去掉三点水和风字旁,便可识记“火车票”的“票”。熟字换偏旁(换一换):这是将一个熟字的某一个偏旁换成另一个偏旁而变成另一个字的识字方法。如:把“奶奶”的“奶”女字旁换成提手旁变成“扔垃圾”的“扔”。“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记生字的办法是每一个学生都易于掌握的。实践证明,在大量的识字中,学生运用这些常用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不仅既快又牢地识记汉字,还将新信息(生字)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以文带义,理解生字。
学生学习汉字基本上遵循音、形、义的规律。而每一个汉字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它都和语言环境息息相关,那么要理解一个字的意义,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识字和学词学句是分不开的。因为有的生字本身就是一个单音节词,有的生字是构成词语的一个语素,有的双音节词两个语素都是生字,所以学生学习生字时,能联系语言环境,具体了解生字词所表达的意思才算真正掌握了字义。很多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和用法都不一样,因此一定要密切结合语言环境,给学生读书、思考、议论的时间,还要训练学生把理解到的意思完整、通顺地说出来,达到识字和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的目的。
四、以用带记,巩固生字。低年级学生短时记忆好,长时记忆欠缺。很多生字刚刚学过了马上又回了生,所以巩固识字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复现,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其实汉字的掌握重在运用,也就是说我们要时时把我们刚刚学过的汉字拿出来用一用:组词、造句、甚至用学过的生字写一段话等等„„让生字经常出现在孩子们的眼皮下、嘴巴里、心眼儿里„„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把生字真正内化为可以用的知识。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只有抓牢抓好识字教学,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同时,识字教学也不能仅限于课堂,还应该借助其它种种有利的途径进行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汉字出现的场合、背景会使各种各样的汉字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对学习和掌握汉字造成了非常有利和有趣的客观坏境和心理环境。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处处留心,利用生活会话、电视、其他书刊等等去接触、领悟和学习汉字,去积累、感受丰富的语言现象,从而识记更多字词,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的感受、认知和运用能力。
第五篇:“激励识字”教学模式初探
“激励识字”教学模式初探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基础环节。然而,由于汉字数量大,结构复杂,小学生难记易忘等原因,目前仍有许多小学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因此,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情感表现为枯燥、乏味、机械性被动接受。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运用“激励识字法”,收效甚好。
“激励识字法”就是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采用表扬、鼓励、自主、竞争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力,达到快速、高效掌握和运用汉字的目的。它的基本作法有三步:
一、激情识字法(即主导环节):是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以批评教育为辅的原则,将所教的生字分别组成有针对性的词语,大面积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或个别批评教育,用以激发、提升学生的识字情趣,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教学范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类生字共8个。
教学程序为:
一、导课;
二、学生代表范读课文;
三、教师一边读课文一边板书生字:哪脸原轻巾阵探野;
四、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口述生字部首、结构,区别同音、近形字(老师用加分、口头表扬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五、教师口述生字意思,再进行识字教学。比如:
原:(教师示范性领读)原――原来――小王同学原来写作业不认真,现在改正了。原――原谅――我不小心弄脏了同桌的新衣服,他原谅了我。原――原因――阿豪同学昨天家庭作业没写完,请你下课时把原因告诉我……
“激情识字法”注重以人为本,以激情为本。既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提高有意注意力,同时可在生动活泼的识字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教学方法既依托于教材,又走出了教材,发展了教材。
二、自主识字法(即中心环节):是指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教法之后。自觉、自主、积极地尝试识字的乐趣,从而,以优等生激发后进学生,使后进生获得成功,最终达到整体提高。
其做法是:当教师将新授的生字运用“激情识字法”示范或领读一次之后。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已进入良性状态。这时,教师便放手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当小老师,采用类似于老师的教法,进行“自主式”识字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及时纠正小老师的错误,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激发后进生的教学欲望,尽可能多给后进生一点机会,用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竞争识字法”(即检测环节):是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为检测教学效果而设置的一种激励性检测方式。
具体作法是:1.老师提示学生记忆识字的方法。2.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口述自己对生字掌握的方法(教师及时评价,采用加分或口头表扬进行鼓励)。3.教师念生字,学生闭目书写,教师及时鼓励书写正确的学生。4.听写生字,同桌校对(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老师请全对的学生起立,其他同学鼓掌祝贺。5.老师鼓励其他的同学改正生字听写中的错误。6.第二轮听写,同桌校对,全对的同学起立,同学鼓掌祝贺。
“竞争识字”以激发情感和学习欲望为手段,以满足学生能让大家认可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欲望为支点,以检测、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其教学过程不仅让优等生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机会,也给后进生创设了一个“确保底线”的平台。
责任编辑 李茂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