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缺失归因及促成策略探微(5篇)

时间:2019-05-13 00:1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缺失归因及促成策略探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缺失归因及促成策略探微》。

第一篇: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缺失归因及促成策略探微

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缺失归因及促成策略

探微

【摘 要】项目课程改革是新一轮中职教改的风向标,却由于在实施层面出现了异化状况而影响了包括CAD项目课程在内的实施效果。其中一个主因就是实施过程缺乏合理高质的教学设计。本文对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试图对教学设计能力缺失进行归因并提出一些促成策略,为项目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项目课程;中职

中职教师对CAD项目课程理念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项目课程的最终成败,而其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又是课程实施最为重要的一种行为能力。

一、中职CAD项目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中职CAD项目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比较肤浅

一些教师仅仅是自我感觉比较了解CAD项目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认为教学设计就是简单的备课、写教案,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说明他们对教学设计、备课和教案的概念较为模糊,无法正确区分。

(二)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缺乏持续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学设计做保障,也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持续不断的保持这种教学行为。而现实情况是一些教师只是有时甚至偶尔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CAD项目课程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在“时而为之”的教学设计中,他们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其它环节缺乏关注。

(三)CAD项目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实例分析

1.“为专业服务”与“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

许多中职生对本专业认识模糊,兴趣不浓。绘制有趣的图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但作为教师,决不能一味的“取悦”学生而忽视了“为专业服务”的功能。表1项目六“三维零件的建模”中,可在教材规定的“建模主轴箱连接板”、“建模法兰盘”和“建模瓶盖塑料模具”外穿插“钳工工作间的三维线框造型”和“钳工工具的三维曲面造型”,既注重学生的兴趣又能与专业挂钩,从而达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2.“项目相关知识”与“学生知识系统”的矛盾

相关知识能准确的为项目服务是处理项目涉及的相关知识最后的状态。一定范围内的知识具有系统性,一般所设计的每个项目只是承载(割裂)几个系统知识而不是恰好处于某个范围的系统知识。是将某个系列的知识进行割裂还是以“用多少给多少”的原则进行教学?在表1项目三“简单图形的绘制”中,教材从轴套类、轮盘类将系统知识的几个知识点全部呈现,对未涉及的知识点可在项目拓展练习中予以体现,这样既能遵循一定的知识逻辑,又能使学生拥有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

二、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缺失归因

(一)薄弱的外推因素

1.中职教改将教师置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项目课程改革从硬件到软件进行了大幅变动和整合,教师需从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编制到项目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的开发步步为营、脚踏实地才能把握项目课程的本质问题,进行最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而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一些中职学校基于某些实际因素,只是让初涉项目课程改革的教师参加一些培训或研习活动,或者邀请专家来校做讲座或报告。教师将这些“学科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到项目课程改革实践中去,大大简化了项目课程改革的过程,导致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无从着手,只得孤独的坚守。这种置教师于“孤军奋战”境地的现状何以支撑强而有力的教学设计能力?

2.缺乏激励的空口呼吁挫伤了教师的改革热情

尽管很多学者一再呼吁:教学改革应是自下而上的模式,但这仍无法改变项目课程改革自上而下的命运,造就的便是被动的教师改革群体。学校若能革故鼎新,对教师加以引导和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被动变为主动。遗憾的是有些学校多是“观望”和“拿来”的心态,推出的新制度往往模棱两可、不甚明确,对教师的激励措施更是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改革热情,因而在项目课程教学设计中表现的水平低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不敷的内在因素

1.教师自身的努力意识淡薄

教师努力包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与其自身的主动性密切相关。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这种主动性属于个性使然,但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影响不可小觑。一些教师抱着求稳的心态,过分依赖已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对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利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2.教师对CAD教学的消极理解

中职教育在人们根深蒂固的“层次教育”观念中常被理解为“无奈教育”。教师面对一群或智力不佳、或品行不佳的学生群体,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自己的职业进行了新的解读:教育中职生关键是管理,不让学生出岔子,其次才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CAD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也逃脱不了这种消极对待的厄运。

(三)实施层面的异化情况

1.质变为学科课程

一些教师因为自身能力的欠缺或对CAD项目课程的浅薄理解,没有将“项目” 始终贯穿于教学,缺乏完整而有序的过程,偏离了项目教学的理念。

2.形变为技能培训课

技能练习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但CAD项目课程的要求是最终让学生得到综合化的职业能力。一味的进行技能训练,忽视了理论教学,同样会偏离CAD项目教学的理念。

三、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促成策略

(一)有效培训

1.以“案例式”培训替代“报告式”培训

报告式、讲座式培训对传播和交流信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培训模式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其有效性始终令人疑惑。案例式培训是在培训中结合具体的CAD项目课程教学案例,围绕主题进行相关教学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碰撞,最终达到共赢的培训方式。

“案例式”培训的主要流程:

(1)确立培训主题――提高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也就是本文讨论的热点。

(2)主持者和受训者。主持者可以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骨干教师、CAD项目课程专家。受训者自然是中职CAD项目课程教学一线教师。

(3)集中培训。培训者选择一份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实例,组织设计者和受训者一起展开分析和讨论,在研讨中进行指导和点拔,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

(4)培训者和受训者一起深入课堂“前线”,进行观摩。

(5)观摩完毕,通过小组讨论、个别发言等形式对课堂进行更深层次的研讨。

“案例式”培训注重教师的参与度与参与积极性,能很好的架设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桥梁,又与其他项目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对提高一线CAD项目课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以“师徒结对式”培训补充“自学式”培训

教师通过自主探究、独立学习虽能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但这种“单打独斗”式的探究方式不能使其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迅速成长,若能选择较为灵活的“师徒式”培训以补充这种“自学式”培训就能很好的进行知识的更新、补充和拓展。

所谓的师徒不是单纯的师傅听徒弟的课,可以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专题研讨,通过师徒互听、互评、互研,提高彼此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二)自主发展

1.重塑CAD项目课程理念

教师必须重塑对CAD项目课程的理念,才有可能不断的自主发展。首先,树立崇高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其次,转变“管多于教”的观念;最后,要制定合理的CAD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只有对自身优劣进行审视、并将之与自身特点进行结合,不断努力,自主发展,才能有效提高自身教学设计能力。

2.自觉更新知识结构

教师的水源理论正从“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先有一桶水”向“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变成一条活水河”转变。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CAD技术在集成化、智能化、参数化、网络化等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CAD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加快CAD知识更新,多方面捕捉教育教学信息,以达到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进行CAD探索性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CAD理论知识的阅读和学习,并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探索。

其次,教师要及时向专家及同行学习。教师“单打独斗”式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可能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CAD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向专家和同行学习,“拿来”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学习。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需要、所学内容对今后的工作是否有帮助等角度,紧抓“时尚”的脉搏,方便和学生产生共同话题和有效的交流,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

3.加强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使个人反思也可以使集体反思,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助推器。

首先,教学后记反思行之有效的反思形式。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设计的项目任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有效?这一系列问题若能在课后马上进行反思能及时、有效的帮助教师提高下一次教学设计能力。

其次,反思的内容不应单纯的以教学败笔为主,还应包括教学亮点。教师对教学亮点进行反思,可以达到“以优保优”的目的,进一步优化以后的教学设计,提升设计能力。

最后,反思应保持持续性。偶尔为之的教学反思在CAD项目课程教学中不具系统性,不能有效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只有经常性的系统反思才能确保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系统增长。因此,教师要将经常性的系统反思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三)完善评价制度

CAD项目课程教学改变了教师单一的主导型角色,而是集协调员、裁判员、观察员、组织者与一身的多重角色,要求教师花费比学科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为主体的评价机制,在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中予以体现。如此,教师才会在CAD项目课程教学中更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

(四)建立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成长道路会有许多“志同道合”之人,大家若能“搀扶”前行必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设计能力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1.加强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活动是最简单有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它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是承担着教学研究的任务,其灵魂是同伴互助。大家在教研活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灵感的激发和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自然也包括教学设计能力。

2.增加相互观摩

同事间的教学观摩是最佳的实践共同体。一些优秀教师的常态课堂由于剔除了“秀”的成分,更加平实,蕴含着一些精练的课堂语言、有效的CAD教学方法,是公开课所学习不到的。因而,教师能在这样的常态课中能够彼此取得“真经”。

3.办公室交流

办公室是教师重要的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办公室的交流往往在无组织、非正式的状态下迸发出来,因而显得自然、真实。尽管有时会有不留情面的评价,但这种中肯的评价所产生的效应是公开课那些鼓励性评价无法比拟的,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对中职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探寻和分析,认为对提高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从培训、自主发展、制度保障、建立学习共同体等四方面对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促成策略做了分析和探索,所提出的一些策略缺乏微观层面的研究和思考,如教学设计能力的标准没有达成,偏谬之处恳请专家、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 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在数控铣床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8年9月(下).[2] 丁国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教育,2008.5.[3] 冯辉梅.强化自我教育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4] 郝刚.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综述[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5] 周丽红.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第二篇: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策略

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策略

当前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略显不足。而影响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理解物理教材的能力、理解学生学习困惑的能力和理解物理教学的能力。下面,笔者从这三个方面来谈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提升“理解物理教材”的能力

1.凸显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些高中物理教师由于讲得过多,结果“冲淡了教学的重点,淹没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只有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修剪无关的枝节,提取精要的内容,才能凸显教学的重点难点。比如,高中“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一节的教学,学生在初中就已学习过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大小的测量、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重力的概念、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的方向等,高中要学习的新知识是重心的概念、物体的重心与何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图示在后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要用到,力的示意图是后续受力分析的基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了解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就要突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重心概念”与“影响重心位置因素”的教学。力的图示、物体的重心与何有关是教学的难点。抓住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也就把握了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正确方向。

2.遵循知识发生的逻辑循序

高中物理教师如能按照物理知识发生的逻辑顺序来设计教学,就会加宽学生的思维顺序。某教师教“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时,以一个“锥体爬坡”的实验引入课题,指出在学了本节课后能解释这一现象,接着就另起话题讲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重力、重心、重心与何有关,然后再解释“锥体爬坡”的实验现象。“锥体爬坡”实验在引课中除了起激发兴趣作用外,没有多大的效果,反而使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发生了中断。不如将“锥体爬坡”的实验放到“重心”学习之后再来演示,然后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经过这样的调整,知识的发生才变得有序。

(二)提升“理解学习困惑”的能力

1.理解学生是怎么学习物理的

知道了学生是怎么学习物理的,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物理教学”。比如惯性大小的教学。“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与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学生往往先记住这个结论,然后利用这个结论去判断物理现象。实际上,即使学生将结论背得滚瓜烂熟,但惯性的大小为什么与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在他们的心中还是没有搞清楚。一到关键时刻,“速度大惯性大”的念头仍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

2.于学习中的障碍处设计教学

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1]高中物理教师在了解学生知道什么的基础上,判断学生学习路径中的障碍,然后根据这一学习障碍选定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仍以惯性大小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学内容是:“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学中从“属性”一下跳到“大小”,学生的思维发生了中断。解决的办法:在“属性”(性质)与“大小”之间建立一个中间地带――“本领”,即“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理由是“属性”无法跟“大小”直接联系起来,而本领有“大小”,本领的大小能跟惯性的大小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将精力集中到“本领”这个中间地带上,才能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学中首先明确“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惯性的大小就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本领的大小,因此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然后设置情境:两辆相同型号的卡车,一辆空载,一辆满载,在相同大小的牵引力作用下,都由静止开始加速至100km/h.问:哪一辆卡车启动快?学生凭生活经验可知,空载的卡车启动快,运动状态变化快,说明空载卡车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小;满载卡车启动慢,运动状态变化慢,说明满载卡车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大。由此可知,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本领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由质量决定,即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

(三)提升“理解物理教学”的能力

理解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指理解以下四点:(1)为什么教;(2)教什么;(3)怎么教;(4)教得怎么样。“为什么教”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价值所在;“教什么”是指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怎么教”是指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问题;

“教得怎么样”是对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评价。比如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1)明确教这节课的价值。在此之前,我们研究的都是单个物体,从牛顿第三定律开始我们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牛顿第三定律这节课是我们从研究单个物体到研究两个物体的一个分界线。(2)清楚这节课要教的重难点内容。关键是讲清定律中“总是”两字。“总是”体现在“静止物体之间”、“运动物体之间”(包括做“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物体之间)。“总是”体现在“固―固”、“固―液”、“固―气”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体现在接触力这样、非接触力也这样的物理现象中。(3)知道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教师分析了“用手背敲桌面,手感到痛”、“人游泳时手和脚要往后划水,人才能往前游”两个例子,然后指出:第一个例子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个例子是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再启发学生,“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例子能说明其他种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呢?”学生提出:“直升机停在空中时,直升机的螺旋桨将空气往下推,对空气有往下的作用力,被往下推的空气对直升机有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直升机停在空中。这是固体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教师所举例子的基础上说出直升机的例子,说明所学的知识发生了内化。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生活现象的物理学反思。(4)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问:“马拉车匀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等于车对马的拉力;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目的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途径

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开展高中物理说课活动和撰写高中物理教学故事。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前者是一种依赖于教学同伴的合作活动,需通过教学同伴的合作研究才能展开,如有专家的参与指导,就能迅速地提升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这是一项针对某一节完整教学内容所开展的研究活动。后者是一种依赖于教师自身个体的反思活动,需用教学理论拷问教学事件,经教学分析,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主张。这是一项针对教学内容某一局部细节或整体架构所开展的研究活动。

(一)开展高中物理说课活动

说课是一项要求说课者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教研活动。如果在高中物理说课中能说清楚这些要素,那么上述“理解物理教学”的策略就落到了实处。它能有效地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比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说课。(1)讨论轻、重物体谁下落得快。教师演示一颗粉笔头和一张白纸在等高处释放谁先下落的实验,提出问题:是否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教师让学生在提供的粉笔头、一张白纸、半张白纸这三样东西中选择合适的器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将揉成一团的半张白纸与平铺的一张白纸在等高处释放,得出轻的物体下落快。学生将揉成一团的半张白纸与揉成一团的一张白纸在等高处释放,得出轻的物体与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在不同条件下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结论。为了追求科学规律的简洁性,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探询物理的基本规律。教师介绍伽利略的“落体悖论”思想,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物理思辨的逻辑推理过程,感受物理思维的伟大力量。然后提出伽利略的结论同刚才学生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到底是什么原因干扰了我们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再利用“牛顿管”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的想法。比较牛顿管在“抽掉少许空气”、“抽掉较多空气”、“尽可能多地抽掉空气”的不同条件下金属片、羽毛下落快慢的实验,推想在真空环境下的实验现象,再播放月球上宇航员的落体实验。让学生经历“问题→实验→推理→牛顿管实验→月球上的实验”这一过程,充分感受到逻辑推理与实验完美结合的美妙之处。进一步明确了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只考虑所受重力的情况下,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由此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理想模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通过模型的建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提出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加速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变加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在学生提出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创新实验。教师将“能发出紫外线的频率可调的LED频闪光源球(如频率调至50Hz)”静止释放,利用小球发出的紫外线使贴在黑板上的涂有荧光物质的光影画布感光。在光影画布上铺一张透明塑料膜,当光影画布感光后,用记号笔在塑料膜

上做下记号,就可利用塑料膜来研究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求出下落加速度的大小。目的是通过创新的实验达到频闪照相的效果,以方便地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和求出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再用PPT展示一张排列杂乱的不同纬度处重力加速度值的表格,让学生寻找g的规律。目的是打乱书上表格按纬度增大g增大的排列顺序,避免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缺少思维含量的做法。(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应用。让学生通过回忆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破解“时间尺”测量同学反应时间的秘密达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物理规律的目的。

(二)撰写高中物理教学故事

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是通过教师亲身经历的教学事件,包括教师自己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和观课中发现的教学事件,运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分析,由此产生个性化教学主张的一种叙事形式。高中物理教师可采用“一则自身亲历的教学事件+教学分析+由此产生的教学主张”的写法撰写教学故事,通过分析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来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它具有亲身经历、短小精炼、启迪教学智慧、便于改进教学设计的鲜明特征。当积累的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多了后,还可将某几则相关联的教学故事组成一个“教学故事串”,提炼出新的教学主张。比如关于弹力的教学故事串。

教学故事1:教师先展示一副动漫图片:(如图1所示)一颗橡皮子弹击中动漫人物路飞的大肚。然后解说,路飞的大肚将橡皮子弹反弹回去,说明路飞的大肚对子弹有弹力的作用。

教学分析1:第一,高一学生中不识路飞为何人的有很多,只有平时喜爱动漫的同学才熟悉。教学中引用路飞的例子并不适宜。第二,一副肚皮画得这么夸张而又是静态的图片离现实生活太过遥远,且在现实生活中一颗高速飞行的玩具子弹击中人的肚皮也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物理教学中不宜宣扬这种危险的事情。第三,人的肚皮是柔软的,不可能将高速飞行的橡皮子弹反弹回去,这与动漫情境截然不同。第四,完全可用一个真实的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弹力的产生过程。比如,被压缩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车接触,放手后被压缩的弹簧在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将与之接触的小车弹出去,说明被压缩的弹簧对与之接触的小车产生了弹力的作用。

教学主张1:拒绝虚构的漫画,采用真实的实验。

教学故事2:上课所用的黑板能在水平方向上沿黑板槽灵活推动。教师在黑板槽的底部放置一面平面镜,在黑板前方一两米处的桌面上安放一支亮着的激光笔,激光笔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天花板上,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沿垂直黑板面的方向推黑板,结果天花板上的激光亮点发生了明显的移动。教师总结说,这个实验利用了“光杠杆”放大微小形变的设计思想,天花板上激光亮点的移动说明黑板受力时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教学分析2:由于黑板槽缝隙的影响,黑板受学生推力时在可移动槽内的移动距离要远大于黑板受压发生的微小形变。因此天花板上光点的明显移动主要是由于黑板在可移动槽内的偏移引起的。因此这个演示实验是一个伪实验。

教学主张2:要真实验不要伪实验。在利用“放大法”观看微小形变的实验中,既经典巧妙又易做的当数按压扁玻璃瓶的实验,只要将一个带有细管瓶塞塞入盛满红墨水的扁玻璃瓶中,就可操作。这个实验仪器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可惜上课教师没有采用这个简易实验。

将教学故事1与教学故事2组成一个教学故事串,可以形成新的教学主张。

新的教学主张: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观”――实验教学要多做、巧做、真做。多做实验指对于可以做出的实验就不要用图片,应多做实验用实验来说理。巧做实验指实验体现了巧妙的物理思维方法。如上述玻璃瓶实验就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放大”思想。真做实验指要拒绝虚假的实验做真实的实验。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如始终坚持将提升“理解物理教材”的能力、“理解学习困惑”的能力和“理解物理教学”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反思中以“开展高中物理说课活动”和“撰写高中物理教学故事”为载体,必将迎来自身教学设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篇:浅析在中职CAD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浅析在中职CAD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摘 要:CAD教学,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本文对项目教学法做了简要概述,并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做了简要的区分,最后将项目教学法在CAD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让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感受CAD课程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CAD教学;项目教学法;学生

1、前言

在我国,各类的CAD人才供不应求,各行各业需要更多熟练掌握CAD技术工人。在这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拓宽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人才的培养,增设了CAD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CAD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专业课程,为了提高CAD课堂教学效率,CAD教学的革新刻不容缓。而项目教学法,是在项目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研究,教师和学生两人围绕着项目而展开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项目的整个过程以及基本要求,让学生感受”寓学于乐”的乐趣。不仅能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了CAD教学的需求。

2、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2.1、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

而传统的教学法,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绝对信赖教师,但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教师约束学生,学生反作用于教师。在中职学校中,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法更多是注重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轻实践。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反,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将学生的被动地位转换为主动,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

2.2、项目教学法将学生能力提高

在教学上,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用“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与时代同步。模拟学生将来入职后会完成的项目,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尝试。例如,设定学生是某装饰公司员工,客户需要设计室内,并提供了原始建筑模型。学生分组设计,明确比例尺,将客户的需求带入设计。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参入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学生成为了项目活动的主人。

3、项目教学法在CAD课程中的应用

3.1、设置疑问,引入项目教学

CAD是一门计算机辅助学科,是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相比较于其他日常科目而言,CAD课程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显得独树一帜。在CAD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提问学生。例如,教师:“接到某个项目,你们怎样设计一个符合客户要求的设计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也激起学生对CAD课程的兴趣。而后教师将项目划分为几个模块,解析市场、布局整体、项目分工、最终评价等。学生们分步骤有序的完成每个模块的任务要求,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将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兴趣。

3.2、针对项目,分步骤进行项目教学

在CAD课程教学中,针对项目的设计方案,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3.2.1、提供项目的原版的室内平面图给学生,以3人为一组,教师分发原版设计图纸,并且将附带其他的设计要求,让学生根据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室内图纸。

3.2.2、各个小组的学生结合教师的设计要求,分析室内设计图的优点、缺点,在原有基础上设计新的亮点,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创意,一石二鸟的设计理念。对于室内设计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设计图纸的不足之处。

3.2.3、教师要求学生将新知识、新技能作用于问题中,并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方案设计图,创新项目设计,完成方案。

3.2.4、在小组设计中,让学生们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精诚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3.2.5、在项目设计结束后,学生们将展示小组作品。教师根据小组作品,提出自己的专业意见,并予以一定的表扬。

3.2.6、项目完结后,进行项目总结。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项目的优缺,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3.3、选择合适项目,循序渐进教学

在CAD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实践中,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要针对课文内容选择最合适的项目,项目不仅需要涵盖专业课的知识重点,也需要相应的技能操作。例如:在CAD课程的制图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程根据学生的CAD认知水平,由易到难。在制图项目的选择中,应该从简单的平面设计到平面设计再到建筑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好的项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4、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转换成帮助学生、协助学生的课堂引导者,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快速前进。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它将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合贯通,并对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化整合。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将理论与实际两者相结合,学生感受到“寓学于乐”的乐趣。在项目实践中,学生通过项目学习专业课知识,不仅提高了团队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新颖教学模式,非常契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红梅.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原则分析[J].课中国校外教育.2014(13):76.[2]王?Z.浅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04):57.

第四篇:浅谈项目化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室内设计专业CAD课程中的应用

读书文摘·201510 攀 霉 套

浅谈项目化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室内设计专业CAD课程中的应用

郑 娟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摘要]CAD是中职室内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项目化案例教学法在CAD课程当中的应用方法、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通过教学实践,采用此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对CAD课程产生了浓 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AD;项目化案例教学法;中职室内设计专业

兴趣及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一、室内设计专业中CAD课程的教的养成和艺术设计理念的渗透。

学现状

二、项目化案例教学法的提出

目前,在CAD软件教学中,普遍采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 目”的形式用的教学方法为理论教授法和练习

进行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法,就是首先阐述某种理论或某种操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作命令的基本知识和步骤,然后举例处理,其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讲解及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计、项目实施等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并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知识创新能完成。

力及职业素质能力等方面都尚有不CAD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足,因此就产生了新的教学法,即案 程,实施纯粹的项目教学

例教学法。但实际上,很多学校的案法会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所设置的例教学法流于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简 “项目”会包含一个专业当中多 单的小案例讲授软件中命令的操作过程,比如在讲解复制、镜像及旋转工具的时候,先给学生展示一个案例:餐桌餐椅的平面图,通过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讨论并结合教师简单的讲解后,立即模仿绘制。学生甚至不清楚自己画的餐桌餐椅到底长什么样子,标准三维尺寸是多少,应用在哪种室内空间中,这种以案例为导向,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缺乏实践价值,并未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

门课程的知识,而 CAD课程一般在低年级开设,学生不具备利用软件独立设计完成一个项目的能力。例如我校的CAD课程开设在二年级上半学期,其前导课程为基础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以及室内设计初步和建筑识图,这时的学生仅是对室内设计这个专业的大体框架进行了初步了解,学生还不具备实施项目课程所需的所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因此,需要适当把项目分解,细化,做项目当中的部分训练,在一个项目中实现案例的多样 化。

三、项目化案例教学法实施策略(一)教学中项目、案例的选择原则CAD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 程,与室内设计当中的很多 内容相关联,比如我们在制作室内平面图及立面图时,需要有关制图识图课程的知识,人机工程学课程中家具尺寸的知识,装饰材料预算课程中施工工艺及材质的知识等,由此可见,CAD只是辅助设计软件,在教学当中应重点强调设计理念,而不是软件中的操作命令。故在教学过程中项目、案例的选择上要求教师贯彻一条以设计表达为线索的教学理念,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融会贯通。比如在软件学习的初期阶段,让学生设计并绘制出一款空间特征为地中海风格的室内门的造型,在此过程中,首先学生必须要搞清楚什么是地中海风格,地中海风格的门有什么造型特点,在完成设计之后绘制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很多CAD的绘图及修改命令,这样的具体化的小案例,使学生既掌握了 CAD的诸多操作命令,又训练了其图形的创作能力,同时也有效的与设计课程相结合,实现CAD在专业应用上的针对性,教学的系统性及科学性。(二)创造情境式教学环境对项目案例设置职场情境,在案例实施前,教师对案例进行情

景描述,包括项目案例的概况,客户的基本功能需求,空间设计及最终图纸绘制的要求等,然后再结合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每个项目甚至是项目拓

展出的每个案例都进行全面的分析概况。

以一个居住空间施工图纸绘制的项目为例,首先作为教师需要概述性讲解室内设计实际的工作流程、剖析知识点等,使学生了解案例中涉及到的CAD软件技术要点,初步确定整个任务的制作过程,为案例的实施打下基础。另外,整个项目以竞赛的形式演练,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将竞赛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很好的拓展学生的 职业素质。

(三)项目过程中的案例多样化

在项目化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拓展案例,实现案例的多样化。个项目课程中,学生会遇到诸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需要以多案例强化知识

点,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CAD软件的学习,能够绘制到何种程度的图纸,是简单的二维平面图,还是三维透视图,是施工图还是专业效果图等,再举出多个实例,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专业各个岗位对于软件的能力要求,掌握行业特征,便于就

业。

其次在具体项目上进行举一反三,在上述小户型施工图纸的绘制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再举出多个案例进行实操训练和讲解。例如:以曲面的隔断替代直线面进行空间划分,其中训练了CAD中的弧线绘图命令及相对应的修改命令;更改为圆床及床上用品的家具设计,训练了椭圆、弧线及修订云线等绘图命令;电视背景墙及沙发背景墙可以更换不同的空间风格加以不同绘图及修改操作命令的训练。这样既实现了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又使学生掌握了软件当中命令操作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教学考评方式

CAB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获得客观的评价,应该采用平时阶段性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成绩比例为考勤成绩占20%,平时阶段性考评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其中期末考试则应采用考教分离制度,由专业一线的企业人员命题,在规定时间内考核学生的软件操作应用能力及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专业设计能力,最终由考评小组成员对考试结果进行打分作为此门课的期末考试成绩。这种方法改变了原来教学、出题、评定成绩全部由任课教师包办的局面,彻底实行了考教分离。

四、结语 项目化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强化了软件课程的实践环节,将软件课程与设计课程有机的相结合,互相渗透,融会贯通。引入竞赛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软件绘图水平,还注重了学生的软件绘图效率,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军。

[2](美)舒尔慢。《教师教育中的案 例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8—1

[3]默耕。《经典教学方法荟萃》,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1O一

[4]刘剑飞 王兴国,(CAD课程教学

模式的探讨》,中国现代教

育装备。20O8年第12期

口]4

第五篇:中职教育实施“三环七步”项目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中职教育实施“三环七步”项目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中职教育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其实施存在一定的弊病和问题。本文基于项目教学法,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特点构建“三环七步”教学模式,探讨了基本流程、实施效果及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育;教育;职业

基于项目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育之中,其打破传统课堂的单项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模拟未来职业现实的项目工作环境,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性工作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与发展。

一、“三环七步”项目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

因此,可以将一个项目分解成为项目需求分析,项目技术解析、项目内容实践三个部分。通常中职教学中,这三个过程在一节课中完成,或者混合在一起在多节课中完成。这样操作无法对学生在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进行干预和引导,学习目标不明确,过程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固定和养成。笔者将一个项目教学分解为三个阶段分别实施,提出“三环七步”项目教学模式。

(二)“三环七步”项目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中职教育的实践性,课堂教学调整为35分钟一节课,因此一个项目教学可以分解为3个环节,由3个基本课时来完成,即三环,如某环节项目时间不足课适当增加一个课时;而每个课时中也就是每个教学环节,又可以分为7个步骤来实施教学,即7步,其这个项目可课程模式设计如下(表1-3):

二、“三环七步”项目教学的模式实施情况反馈

笔者以鸡西市指教中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三环七步”教学模式的结果进行评价,得出以下实施结果:

1.学生思维活跃度明显提升。其效果远远优于一般课堂的学生思维活度。2.学生过程参与度有效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全班学生的参与度接近100%。3.问题反思率大大增加。通过问题表单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个项目之后请学生填写学习反馈单,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评价反思。

三、“三环七步”项目教学的模式策略讨论

(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打破以往所提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面衔接”,实现学生“做中学,做中悟,做中改”。这里要强调学生不但要边做边学,还要从“做”的过程中获得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更要从中掌握解决问题,更正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在课程准备和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教学项目、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要合理恰当地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实践活动中要归纳、提炼、总结相关理论。并且以此为途径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和个人职场素养。

(二)运用支架式策略

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支架揭示或给予线索、帮助学生在停滞时找到出路、通过提问帮助他们去诊断错误的原因并且发展修正的策略、激发学生达到任务所要求的目标的兴趣及指引学生的活动朝向预定目标。支架式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2)自主学习,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须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合作能力培养

让学生相互扶持,促进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这些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四)发挥集体教育功能

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各组将自己的收获与其他组分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提升反思评价能力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编辑?M高

下载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缺失归因及促成策略探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教师CAD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缺失归因及促成策略探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