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分析中职学校钢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钢琴是一种普及性非常高的乐器,我国有大量的教育机构都有专门针对钢琴开设的教学。在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相关专业中都开设了钢琴课程,但是,由于中职学校一般是针对职业技能进行培养而非针对专业的演奏水平,因此在钢琴教学的条件、师资等方面都不够完善,教育教学条件参差不齐,这导致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中职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只有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才能够采取合适的解决策略,以提高中职学校钢琴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学校钢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在部分中职学校,钢琴课程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比较单一的讲解或者练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施行多年,虽然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却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一些教师通常在课堂上是以讲解为主,结合学习的曲目来讲解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掌握演奏方法,但是如果只有单纯的课堂讲解,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无趣、枯燥,有一些知识例如指法的转变和运用只是通过讲解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而有一些教师则相反,过于注重钢琴的练习,一些钢琴教师喜欢采用练习后再教学的方式,学生面临一些比较难的曲目时,很难自行学习掌握,有一些技巧如果不通过学习很难知道,并且很可能让学生养成不好的演奏习惯。不管是单一的讲解或者是单一的练习都是不合理的教学模式,都难以让学生全方面地掌握钢琴演奏知识和技巧,并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如果失去了学习钢琴的兴趣,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教育活动中,“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在中职学校钢琴课程的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的问题。目前中职学校中的钢琴课程往往都是大类教学,教学班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致的;也常常由于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不得不对学生进行集中授课,因此很难具有比较详细的针对性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的钢琴基础一般,并且水平参差不齐,演奏水平好的学生和演奏水平差的学生往往有非常大的区别,如果对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的授课,就必然要照顾水平较差的学生,这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浪费时间的教学,往往会使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点,利用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但是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受到多种条件限制以及教学水平需要,在教学人员的素质要求上并不是特别严格,这就使得钢琴教学的教学人员素质出现了参差不齐的问题。对于钢琴教学来说,高水平的教师有更加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更加灵活的演奏技巧,能够更好地将其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水平不一,这会使得学生得到的教学指导水平高低不一,最终也会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4.缺少对音乐素养的培养
我国的中职教育都是针对职业方向进行的教育,因此即使是在钢琴课程等艺术类学科中,也是重视实用性大于艺术性,学生往往也只追求能够掌握比较好的钢琴演奏技能即可。因此不管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中职学校钢琴课程的教学都是非常具有使用技能性特点的教学。但是钢琴演奏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如果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较差,也就不可能拥有高水平的钢琴演奏能力,因为在钢琴的演奏中,不仅仅需要演奏技巧,更需要融入演奏者的情感。比如说在演奏一首描绘自然风光,曲调轻快欢乐的曲目时,例如《四季》等,如果演奏者本人只注重演奏技巧本身,过于关注指法、音符等实用性的因素,就会使得演奏显得呆板、僵硬,缺少灵动性。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钢琴演奏方式之后,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更多地需要在提高音乐艺术素养方面下功夫,单纯地执着于技术和实用性本身在学习的后期很难取得演奏水平的突破。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钢琴课程的教学中就过于注重于实用性的培养,忽略了创造音乐艺术氛围,缺乏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解决中职学校钢琴课程教学中现存问题的有效措施
1.讲练结合,丰富教学模式
钢琴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宝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善现在的单一教学模式,最有效的一种改善方式就是将讲解和练习结合起来,而不是将其分开成为课堂讲解和课下练习两个部分,因为课下练习时学生缺少监督,练习时间不一定能够满足要求,而且在课下练习时如果遇到了实际练习中的问题,无法立即咨询老师进行纠正,因此更好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先进行知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让学生进行一些主要技巧的练习,比如关键指法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应该至少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将讲解过的部分至少完整地演奏一遍,这样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就已经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不会在课下练习时出现由于第一次弹奏而产生错误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一边讲解一边练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不再只是一味接收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能够立刻进行实际练习感受演奏技巧,这样比单纯的讲解或者练习都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也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其他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小组讨论学习经验、小组演奏竞赛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增加一些更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钢琴教学的兴趣。通过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并且帮助学生提高课后练习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钢琴演奏水平。
2.采用分级教学模式
为了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钢琴教学内容的需求,学校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级教学模式,尽可能在条件允许下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一方面,针对一些教学条件较差,场地、师资等资源有效的中职学校,每个班级往往人数较多,但是却由于条件限制难以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这时可以由教师来进行合理的分级教学。首先,教师要先对班级中学生的钢琴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学生水平差异不是非常大,那么可以根据平均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并且尽量选择一些基础、易懂的曲目进行练习;如果班级内部学生水平差异很大,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区分,基础教学知识内容不变但是在练习曲目的分配要求上可以体现合理的分级,让低水平的学生练习基础曲目进行巩固和学习,让高水平的学生练习一些稍难的曲目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另一方面,如果学校本身有较好的钢琴教学条件,那么可以尽可能地在分班阶段将学生的水平区分开来,让每个班级的人数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而让班级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保持在比较相似的程度,同时,学校根据不同的班级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就能够达到很好的分级教学效果。学校应该结合自身条件情况,尽可能地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分级教学,充分地利用学生自己的钢琴水平来进行教学,合适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教学人员素质
为了进一步改善钢琴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建设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招收新的教学人员时,应该在合理范围内严格把关,用更加优秀的就职条件吸引到更多的高水平钢琴教学人员,在招收新的教师时应该既重视受教育水平,也要重视实际教学经验,严格对招收的人员进行把关,为学校的钢琴教学提供更多高水平的教学人员。对于已有的在职教师,学校应该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也要继续学习,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并且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学校也应该尽可能地为教学人员提供更多进修学习的机会,多学习一些名校名师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同时提高中职学校在职以及新招收的教学人员的钢琴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强学校的钢琴教学师资力量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资源,进而有效改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4.营造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中职学校的钢琴课程教学不应该仅仅关心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实践学习情况,更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这种素养的培养应该是全方面的,需要学校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来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学校可以在没有课程的休息时间在校内的广播等平台增加一些钢琴艺术的相关内容,可以介绍一些音乐相关的知识或者一些钢琴家的经历、创作背景等,这些知识对于加深学生对钢琴曲目的了解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关于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考察,比如说在学习一首新的乐曲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试听,然后试着阐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尤其是在一些细节情感的转变处的理解,结合学生自己的钢琴演奏经验来进行分析讨论,这样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曲目的理解;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利用网络体会钢琴大师的演奏,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更加立体的钢琴学习氛围。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相关的活动,例如演奏会、乐曲竞猜、音乐艺术理解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更多的关于钢琴演奏和理解方面的交流,展示钢琴演奏水平,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结语
在我国现代中职学校的钢琴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思想和教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教学中都存在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人员素质水平不
一、缺少音乐素养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明确这些教学问题并对钢琴教学政策进行改革,丰富教学模式、采用分级教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营造音乐艺术氛围,通过采取合理的教学改革措施来解决教学问题。钢琴教学应该吸取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钢琴教学认识,培养出更多具有高水平钢琴艺术素养的学生,从而提升中职学校钢琴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中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中职钢琴教学是中职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职钢琴教学应有其侧重点,并且有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及目标,但因为中职钢琴教学的不完善,一系列的问题也就存在其中。所以本文就以中职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重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职钢琴教学
问题
措施
中职教育是整体教育中的一部分,而中职钢琴教育则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钢琴教学的发展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随之发生变化的,它与其他类型教育是有差别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中职钢琴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以及方式等也会随之更新,但是一旦没有新颖的元素,不能根据人性的多元发展而改变,那么中职钢琴教学就会慢慢累积一些问题。
一、中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形式化,单一化的教学忽略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老师的侧重点在于训练技巧,而不是以触类旁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过于形式化的教学,使学生不能有真正用心的演奏,而且不能通过曲目自发的了解曲目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其内涵自主的进行赏析。这样形式化的教学会使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厌倦以及质疑,从而懈怠甚至放弃钢琴学习,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我国中职钢琴教学普遍落后于其他类型教学。而在教学当中,多数老师方法单一化、机械化,知识的渗透仅仅局限于指法技巧,而不渗透关于音乐的其他知识,这样的行为会让中职钢琴教学失去其特色。教学过于形式化、单一化,不够丰富、多元,不能让学生拥有鉴赏的能力,阻碍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二)教学注重技巧练习,缺乏实践
中职钢琴是一个技术、知识、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侧重一方面,这样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使其变为华而不实的技术。在很多中职学校学习钢琴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不能很好运用专业谋生计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让中职钢琴专业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小部分学生有过参加比赛的经历,也很少有老师指导学生比赛。所以很多学生只有僵硬的技术但是却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结合实际。功利化的学习太严重,致使教学和实际背道而驰。只是僵硬的练习不会有质的飞跃,所有的提升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生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一个实践的平台,没有一个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模式罕见革新
钢琴的教学模式是需要不断革新的,因为学习钢琴本就是枯燥的,而现在的钢琴教学,多数还是一对一的模仿教学。老师演奏一遍,学生回去自己练习,然后给老师演奏一遍,这样的循环是僵硬而无趣的,从而会导致钢琴学习失去它原本的乐趣和意义。老师不通过钢琴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模式老套,不能跟上现代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其他类型的教育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当中发展完善的,老旧的教学方式终究会被淘汰,所以中职钢琴的教学模式罕见革新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针对中职钢琴教学中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注重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应该是多元的,不应该把教学当做任务,而要以自身的热情影响学生,令学生可以摆脱形式化和单一化的学习。更多元的接触到关于钢琴的更广泛的艺术知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如何调动情感,并且令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技巧,还有曲目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再结合必要的乐理知识,就会令课堂生动起来。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素质,从形式化的教学到注重素质提升的教学,需要一点一点实现。形成中职钢琴专业的特色,注重内涵的发展,使其和其他教育类型有所区别,展现其优势,并且可以带动改善教学中的其他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时间艺术和情感艺术的融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达到技术和素质并重,双重提高的效果。
(二)注重实践锻炼,从中寻求提升
钢琴学习,首先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技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简而言之,技术是表达内心的窗口和唯一途径。而单一的练习不但效果不大,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钢琴的探究和兴趣。首先失去了内心情感表达的欲望,就算拥有再好的技术也只是僵硬的。所以,在中职钢琴教学当中,不能只是单一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更加需要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参加,从而锻炼学生使用钢琴表达内心的灵活度,在友好的竞技中,让学生自发的挖掘对钢琴的潜能,主动发现自身的缺点。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拥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即兴演奏、即兴编奏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社会形势,创造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并且有专业的老师去指导、主持、评价,这会令他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找真理。
(三)改革教学模式
中职钢琴教学应该更加的注重启发,可以进行团队探讨,小组比赛,即兴演奏,切磋技艺等方式让钢琴教学不再单一的局限在一对一的口授模式之中。从而根据新的教学模式添加教学内容,因而产生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技巧、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令课堂生动有趣,并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潜能和天赋进行开发和指引,不可天马行空的教学,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和实际相接轨,这样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拥有竞争力。要以多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老师可以轮流选择助理,或是和学生有大量的技术和知识方面的交流。
三、结语
中职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与时俱进的视野以及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中职钢琴教学的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并且值得信赖的选择。与社会实际相接轨,有具体的教学方向、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袁帅.中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园,2013,(23).[2]李莉.刍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3,(18).
第三篇: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是现代中职师生必备的一种素质,也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中职阶段学生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养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师资力量不足,认识观念更新滞后;生搬硬套国外教学模式,水土不符,流于形式。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案例的方式加以展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信息素养
利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方法
一、分析的背景提出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当前遇到这样的情况:
(1)课前,经常被提问:老师,今天咋又是你的课?我们机房实践课太多了,太累了,让我们玩玩游戏吧?让我们上网吧?让我们聊天,看电影,看动画片等等。
(2)在讲解完某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上机练习操作时,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问,老师下一步应该怎么操作,你刚才讲的我没记住,你再给我演示一遍吧;或者是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和你的界面不同呀,这样我就不会了。于是,一节课内容我要重复若干次这样的示范,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呢,已经习惯了等待老师一步一步地教。
类似的现象数不胜数,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信息技术课程到底应该怎么教?中职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侧重于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为根本目标,使学生在持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培养现代中职学生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的重要,是中职学生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提升的基础。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更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依托设计好的学习环境学会利用多种信息资源来“学习”,并且应用到实践中。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均备齐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专业的教师投入教学,应该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具备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条件,普及中职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形势非常乐观。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思考。
1、师资力量不足;
(1)人事制度限制
由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有限的编制数量难以适应学校日益发展的规模的要求,高层次的师资人才因编制所限而难以引进;职业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技师人数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数量偏低。
(2)“绩效”与“按劳分配”制度不和谐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因为专业的市场应用性很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承担这门学科的教学,还要承担诸如学校机房的整理、维修以及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特别是专业示范型学校还要承担为当地政府事业单位,做不定期的相关服务,严重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做的事多而烦,而得到的报酬却是最低的,这样严重的破坏了教师的积极性,有些学校的教师出现了改行和外流现象,这不能怪教师没有敬业精神,因为信息技术教师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的职工,而不是学校的维修工和看机房的小工。
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专业人才奇缺是一个普遍的共性问题。在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中,多数人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教师很少,教学水平偏低,师资整体水平不高,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需要。
2、观念更新转换滞后
很多教师不愿研读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固执的认为传统的技能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式的“师傅带徒弟”最实用有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
(1)概念原理过多,操作步骤工艺过程少;
职业教师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毕业后就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远胜于实践经验,教学设计倾向专业理论,概念原理的讲解,即使是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也仅仅是对技术知识的讨论,在学习方法上也侧重于掌握理论的技巧,很少或缺少操作步骤、工艺过程的方法指导,忽视实践能力操作和信息利用能力的训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学内容不可能与社会严格同步,而且也没有必要传授给学生所有的信息化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信息素养和掌握利用信息去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利用信息学习的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对口单招角度来讲,当今提倡中职教育更高学府继续教育,推行终身学习能力。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升学考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类课程中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类专业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少数教师关注少数优等生的是 “升学前途”,而不是“信息素质”更但不上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对待信息技术硬件条件上却成为学校领导关注的重中之重。有些领导和老师仅仅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综合布线等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形象工程”而忽视“内涵建设”,管理上考核不到位,教学上教师消极的使用多媒体,使用PPT简单的在现教材内容,钟情于专业理论课的满堂灌式教学,更有甚者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少数专业教师将排斥使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归因于学生素质太差,进入计算机机房上网严重,不好管理,对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但不重视,甚至排斥实践课操作,误导学生认为专业课就是专业理论课,师生的信息素养不但没有获得,利用能力更遥不可及。很多学校都步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一方面叫喊投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建成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各种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大量闲置,仅成为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方面的知识匮乏;很少主动去使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很少利用资源实践应用;更谈不上去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了。管理层虽然重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情况,对教师能否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及是否使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可执行性的考核制度。
(2)教师示范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过少;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实践操作而采用“边教边学”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单位时间内供给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忽视了学生从这些供给信息中自主提取信息的比例以及在单位时间内自主获得的信息,导致优秀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后进的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演示中体验的,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的接受性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是为“教”而教学,甚至把社会上速成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模式搬到中职课堂,他们很少精心设计一节课,照本宣科,在实践操作课上只留了教材和作业,简单示范辅导一下,学生就自主探究学习了,很少花时间去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与利用上机时间,也不能立足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技术,学软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遇到教材以外的信息就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并没有真正养成。更有甚者将信息技术课变成放任自流的游戏课,上网课,聊天课,欣赏音乐电影课。应该说这是在现行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大多陷入信息化技术知识传授,轻视了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教育的误区。
在技能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利用信息意识,信息素养漠不关心。很多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情感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导向,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它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效果与成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3)视频演示频繁,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单一;
除去传统“教学做”之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单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法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也很广泛;主题式、研究式、探索式、协作式学习正在探索之中,这是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教师没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把社会上速成的计算机培训教学的模式搬到课堂中,在讲解软件的操作时,即使是讲练相结合,但由于没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没能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效果,以至于软件操作全部学习了,学生呢,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知道大概都能实现哪些功能,但却不能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遇到一点问题就等待教师来解决,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多采用将信息技术教学变成视频教程灌输式教学,通过借助既定好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理论,借助完成程序性选项当成是考试手段。测试内容毫无意义,缺少启发式,探索式和参与式等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单一成为目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的现象。
3、生搬硬套国外教学模式,水土不符,流于形式。
我们目前试用的是德国双元制模式,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创造性的推行“工学结合”。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以上,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约60%-70%时间在企业, 40%-30%时间在学校。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1)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了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制是“2.5+0.5”模式,与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今,我们尝试推广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回家不做功课,看教学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者本人不出现在影片中,用的是一种电子黑板系统。其网站目前也开发了一种练习系统,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记录,教学者参考该记录,可以很容易得知学习者哪些观念不懂。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教学评价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质量。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人的能力和努力。因此,要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观念的转变首先来自于领导,领导重视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观念,真正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补充新知识,为学生能够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准备。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判断能力;适应性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则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来实现,能在教学研究中解决问题,及时反思总结,通过不断的积累来完善自己,养成搜集和利用信息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教学内容上联系实践,拓展思路,设计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更换,但始终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学生早已经熟练掌握,一些学生又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现状,准确地把握各阶段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初中,中职内容的衔接问题。
其次,结合实践拓宽新思路,扬弃新理论,新知识。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利用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去影响学生。通过创设综合性,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如引入国外最新的信息技术动态等,影响学生主动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知识,做到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使信息技术课堂变为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养成的阵地。
再次,在展开模块化教学内容时,应以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为主线,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有关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建议不要将一个模块或一个应用程序从最易到最难连续完成,这种学习方式既不符合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也容易出现“熊掰玉米——一得一失”的尴尬局面。教学实践中不妨将应用程序的学习分难易级别,同一难易水平的学习内容放在一个学习层面上,学习起来既不费力而且还容易形成综合运用程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有机结合
在任何一节课的教学中,都不可能只应用一种教学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特点,技术性实践操作性都很强,因此更多的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协作性,自主性,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培养,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掌握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考虑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环境,要始终渗透学习意识与情感的教育。下面讨论的教学方法只是本人在实践中的一点尝试。
讨论教学法
案例1 游戏利弊谈
掌握信息技术是通向21世纪的钥匙之一,对于十六七岁的中职生来说,学计算机几乎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认为计算机就是用来上网玩游戏,而且对此的兴趣较大,如何引导使他们不成为游戏的傀儡,至关重要。对此,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游戏的利与弊,使其自觉意识到游戏对于学习信息技术有很大的益处,但若控制不当,迷恋到不能自控的地步时,游戏则就是百害了。
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讨论题目,安排任务
师:对于游戏,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可是学校家长都极力反对学生玩游戏。游戏真的就像家长们认为的那样百害而无一利吗?事实上,大多数的计算机高手学习信息技术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同学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以辩论的方式进行讨论。我们分成两个小组,正方的观点为游戏弊大于利,反方的观点为游戏利大于弊。信息技术学习委员负责将同学分组,并主持辩论。给大家一周的时间准备。
2、分组,明确任务,搜集整理素材。
信息技术学习委员将同学分组之后,各小组明确各自的观点,正方、反方各选出一名负责人组织准备,选择辩手,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
3、辩论
在第二周的信息技术课上,由信息技术学习委员主持辩论赛,教师适时控制学生的行为言论和课堂纪律。
主要观点:
游戏弊大于利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沉迷于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影响了学业,有的因为玩游戏耽误学习,不得以自费读重点中职;而且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容易形成近视。
游戏利大于弊主要有游戏能够启发人的思维,在游戏中能够体验到各种成功的喜悦,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最佳入门课程,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进而学习各种相关知识。
4、对辩论进行总结
师:今天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这题目本身就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关键在于玩游戏者,取决于玩游戏者对待游戏的态度和自控能力。我们只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能够使同学们意识到游戏的两面性,正确看待游戏。
可以说,在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气氛热烈。既有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也有助于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和思想的转变。但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讨论法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使用,其讨论的内容应该是适合讨论性的题目,特别是针对学生态度、行为、价值观等设置的题目,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讨论就会失败;有时候讨论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是没有实质内容,流于形式。
合作竞争教学法
案例2 设计接龙
word软件主要是进行文字处理的。学生在掌握了各项基本功能之后,要及时练习,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进行word设计接龙活动,既巩固了技能操作,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具体如下:
首先由教师指定一定同学选择设计的主题,并开始设计制作,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然后这位同学指定下一名同学接着设计,要求按照选定的主题进行设计,所用到的技巧不能与前面的操作相同,必须有所创新。这样学生必须注意观看前面同学的操作,思考如果下一个被指定的是自己,该如何接着设计?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作品。
当然,在接龙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和控制,否则就有可能变成学生的一节玩闹课。
“导师”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非常大,有的学生擅长美术,有的擅长编程,有的喜欢动画制作,各有所长。由于学生各自的经历不同,有的对信息技术依然处于茫然的状态,从零起步;有的学生则可以堪称计算机某一领域的“专家”。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层次的不同为教学带来了难度。这些“专家”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早已是轻车熟路,运用自如,所以在课上经常是无事可做。而让这些“专家”成为其他同学的“导师”,做教师的得力助手,既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又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知识,教师可采取向这些“导师”讲授讲解要点,然后由“导师”进行授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补充;同时,在学生的操作练习过程中,安排“导师”辅导其他同学的学习,利用学生不服输的心理,人人争当“导师”,促进信息技术的学习。
4、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为主,小组学习个别指导相结合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快,同一班级中,学生小组条件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如果完全采用班级授课制,必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吃力,另一部分学生又“吃不饱”。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尝试在一节课中采用三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学习、个别化指导。教师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一名组长(通常是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课堂开始,采取班级授课形式,对本节主要内容进行讲解;之后,由同学分组学习,各组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和学习讨论,有问题尽可能组内解决;对个别学生,教师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这样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弥补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四、结束语
教育是本良心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使用时代的发展,模式终将改变,教育工作者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言传身教,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去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的养成教育。仅限借鉴现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而不考虑国情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一味埋怨研究的形式化,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只要得法,必有成就”。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会做人,善合作一定能生存下去。
第四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教育类型,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基层劳动者,特别是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德育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分类号】G71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德育的主渠道,是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和社会要求的基础课程,主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教育类型,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基层劳动者,特别是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普通民众的重视。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目前,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自身的的品德素养问题,二是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概述如下。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素养方面
1、文化基础薄弱,思想存在误区。由于国内高考的形式与压力,以及家长、学生、社会对于大学的认同和舆论导向,大部门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上职业学校是因为考不取大学,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因此,没能进入大学校园的这批学生,很顺利成章的选择了就读职业学校,文化课成绩相对不高,文化基础薄弱。因此,中职院校内的德育课很难受到重视,对于开展德育课存在一定的难度。
2、学习不够主动,缺乏职业规划。中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考上更好的院校而来此就读,因此,他们对于学习缺乏热忱,也不够积极主动,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中职院不情愿,对于学校的课程安排听之任之。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职业规划,认为毕业以后找一份工作就可以了,对于未来的职业并不憧憬。因此,学生的素养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3、心理素质欠佳,自控能力不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教学经验分析,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不佳,有些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会出现孤僻、叛逆、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另外,学生的自控能力也亟待提升,大部分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很难全神贯注听讲。这些对于中职院校德育课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实施方面
1、德育目标过于理想。通过走访各大中职院校,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时直接照抄照搬教育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对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而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没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教育,很难引起学生的接受和共鸣,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是理论上的教授,很难做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启发和教导,理论与现实不能很好的结合,理想目标和具体实际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使得德育课教学效果欠佳。
2、教育途径狭窄单一。大部分中职院校开设的德育课,教授方法和途径单一,基本上是老师讲授,是生硬地灌输道德理论,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对德育课兴趣全无。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对德育课程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挖掘,课程内容上忽视了职业理想、信念等的培养和启发,浪费了众多优秀的德育课程资源,课堂教授的内容也比较片面。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目前大多还只是局限于学校内部,德育向家庭、社会的延伸还做得不够。因此,对德育课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减损。
3、教师自身存在不足。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大都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低,科研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另外,在德育课教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要,只重视对学生的管理而轻视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缺乏对学生的基本尊重,做不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仍是理论教条、生搬硬套,教学内容脱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正确德育观念。职业教育要转变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而忽略德育教学的观念,并且也不能只是作为完成教学任务来开德育课,而要把思想政治水平当作能力来开展教学,要给学生全方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意识、创业意识、敬业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所需的素质全面的人才。
(二)制定合理德育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不但要体现对学生基本品德素养的要求,更要强调学生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使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符合现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选拔标准。具体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在选择制定德育目标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倾向性、职业倾向性,在德育目标中突出涵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品质、职业纪律、职业能力素质等在内的“职业素养”特征,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学校德育的突出位置。
(三)拓宽课程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的内容、方式、手段,使之贴近中职学生生活实际;二是要改变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社会现象,自觉提高道德认知能力;三是要丰富课程资源,重视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关心中职学生成长;四是要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特有的德育途径,包括职业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等,在实习、实训期间,利用企业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熏陶。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对德育原理、教育学、心理学等新知识不断补充,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以及具体的德育方式和手段。其次,加强个性品质、言行修养。教师的语言要文雅、健康、谦让和尊重他人,尤其是在评价学生时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去讽刺学生;仪容仪表应能体现自己的职业特征。三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五篇: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1-5-19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何 晟
[导读] 目前的课程形式普遍是先理论后实训,结果是实训与理论知识之间有明显的脱节现象。
何 晟(郧阳科技学校 湖北 十堰 442500)
近几年全国的中职学校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激励下,以及随着越来越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中职教育历经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景气之后,在规模上都得到了大力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实用人才。面对这样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扶持,中职教育应该很好地利用,使学校能够长久健康良性地发展,应该转变办学理念,由重视规模上的无限扩张,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现在的中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是中职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解决好下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中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课程形式普遍是先理论后实训,结果是实训与理论知识之间有明显的脱节现象。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没有兴趣,感到枯燥,使课堂教学不够理想;学生即便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得较好,到了实训课堂却会发生实物与名称不符,课程内容设计滞后于市场需求,表现在专业课的理论偏深,缺乏实用性和先进性,没有体现出职业性。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割裂的条件下,即使学生通过某些方式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这种掌握也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层面,而无法同现实工作情境联系起来。
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比如,机械专业,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也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招生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中职学校的招生存在着很多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实用人才的教育,它的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而这些问题决定了招来的学生质量下降,比如,为了增加招生数量,不论学生的成绩怎样、思想品德怎样,来者不拒,结果招来的学生,有的品质很差,有的文化基础太差,使得整个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高。还有,现在各个学校都是自主招生,一些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采用不正当的做法抢拉生源,有的学校采取有偿招生的做法,有的初级中学的老师、班主任为了经济利益,把学生同时提供给多所学校,使得各中职学校的招生比较混乱。
三、学生实习就业存在的问题
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学生们没有把自己的位置端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该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从最基层做起。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二千、三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工资,学生们就开始抱怨,心理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每个月拿二、三千不是没有,但那要付出等值的劳动,你一无技术二无付出,别人凭什么给你拿钱?
还有现在的学生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中职毕业生刚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学生们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同学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
再有就是专业对口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中职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的最大资本就是专业特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初次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而学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不管岗位是否适合学生而“乱点鸳鸯谱”,从长远来看,损害的是学生对岗位的热情和自身发展。
四、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在招生越来越难,在学生的管理上,对于那品行不端的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总是一味地迁就,现在很多学生张口就是脏话,好吃懒做,虚荣心强,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昼夜上网,好高骛远,不愿参加劳动。对于现在的中职学校,上课时候纪律问题特别严重,比如说上课睡觉、说话、玩手机、看小说„„甚至有的同学,一节课上完了,课本却没拿出,更不要说学习了。再就是现在的学生法制、纪律意识淡薄。部分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处理问题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一些学生片面追求自我价值,认为经济建设就是挣钱第一,追求享乐主义,摆阔气,高消费,不求上进,对社会缺乏热情和责任感。所有这些,都是由于管理跟不上所造成的。
对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给予解决,使我们的中职学校能够健康长久地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由于中职学生都是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所以,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尽量避开学生理解、接受的局限,降低知识、技术方面的难度要求,在授课时过程中更多地讲解怎么去运用,知道方法就行了,不要太过于去追求原理方面的知识。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而懂得运用知识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知道将来这些知识用于哪、怎么用。学校也可以使用放学或周末时间开展技能提高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
在招生方面,为了提高办学质量,为了学校健康长久的发展,应加强招生的管理,规范招生行为。以后的招生还是应该注意学生品德的考核,不要以招生的数量来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同时中职学校要加强内部的改革和管理步伐,以质量和信誉赢得生源,培训的方式可有针对性地实行长期与短训相结合。
在就业安置上,要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你只是一名中职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锻炼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对工作岗位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同时要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要具有团队精神,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