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19-05-13 00:0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研究》》。

第一篇:教学设计研究》

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2010年11月10日 22:04:52 来源:肥东县元疃学区中心学校【字体:大 中 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实际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目标,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展现和发展。基于我校教师在设计方面缺少对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等多种因素的深度考虑,特别是教学效果的‚有效度‛方面明显缺乏认识高度,在设计时各种教学关系的平衡点也难以处理得当等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对各学科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探索不同教学情境、不同教学对象较合适的教学方式,寻找教学中各种关系的平衡点,把握住教学的有效环节,力求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我们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学校的实际,经校领导班子的充分研究,因此将《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确定为学校‚十一五‛ 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2、通过学习和培训,更新教师观念,形成对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正确观念和认识,找出符合教师个人特色的有效教学设计模式。

3、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作为教师学习的范例,感悟教学设计的艺术,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及有效组织教学的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动我校的课题研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三、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清晰地设计与表述教学目标,从而引导教师掌握分析学习者和诊断学习与教学问题的方法。

2、从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以及课的不同环节入手,研究情境创设的不同方法和案例,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有效启动和支持学习活动。

3、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和学习者问题解决的需求,研究如何设计活动使学习者认识到教学的价值及其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习者学习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

4、研究预设与生成概念与方法,寻找合理预设和科学生成的策略。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7月— 10月)①成立课题研究组。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亲自任课题的负责人。吸纳富有研究热情和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组中坚力量,并要求全学区所有教师全部参加课题研究。

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③组织理论学习、文献研究。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

①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②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根据研究进展情况修改有效教学设计计划。

③建立学校课题网页和全员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④撰写学科教学设计,并进行分析。

3、第三阶段:自我评价阶段(2010年7月—8月)

①案例研究,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②健全精细化课题管理机构,完善课题精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元疃学区中心学校课题实验教师考核方案》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内容,加强课题精细化管理监控。实行课题例会制度,定期进行专业引领。

③边研究边进行阶段性总结。

4、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①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对研究材料进行整理、统计、研究分析,并在全学区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有效提炼呈现实践性研究成果,并向县教育局课题领导组申请结题,撰写《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有效备课》理论书籍,并订阅了价值80元的各类教育期刊,还在校园网上添加了有效教学专题,提供他校相关资料供老师学习和研究。课题组每周举行一次业务学习,教师每周精读一篇文章,并做好学习摘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主要有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参加《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辅导报告,聆听专家讲座;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创新案例培训,提高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中心学校所有班主任参加肥东县首届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执教艺术;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经验,2009年安排了1名教师参加了首届合肥市小学骨干教师为期10天的异地培训学习,5名教师参加了农远技术人员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2010年安排了12名非英语学科教师参加了英语培训,7名校级骨干教师参加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1名市级骨干教师马祥参加了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1名品德教师封玉萍参加了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骨干短期集中培训。同时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把学习活动做到经常化,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经过培训,老师们提高了专业素养,对‚有效教学‛理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外出学习。

1、我校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在每周四的业务学习会上,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教研组说课,把教学设计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评课建议。

2、展开同伴互助式研究学习。我校年轻教师较多,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每学期的校内教学研讨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备课,共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环节;然后由年轻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接着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年轻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2009年10月30日,我校的许巧云老师还被推选参加了白龙地区优秀教师英语观摩示范课教学; 2010年4月28日,刘银银老师被推选参加了白龙地区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2010年11月17日,封源老师还将被推选参加白龙地区优秀教师体育观摩示范课教学。

3、‚走出去 请进来‛是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和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合肥市、肥东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观摩、培训活动。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外出听课学习返校后,组织开展听课反思交流。使教师们看到了同样的学情下,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

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我校刘银银老师在肥东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马祥老师获‚‘农远’工程优秀管理员‛称号,姚艳老师获‚‘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称号。

(三)突出课研,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还得通过课堂来检验。因此,我校明确地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

1.抓集体备课。教材是实施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期初,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现方面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们的集体备课按照‚个人钻研教材——集体课前对话——分工拟写教案——个人修改创新‛四步流程进行,突出写好个人修改创新环节。为了确保集体备课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并定期检查。实践证明,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够更快、更好地吃透教材,从而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抓课例研究。建立‚比较式‛课例研讨和‚评语式‛点评制度,将听课、评课落到实处。为了克服课例研究‚虚‛的病症,我们开展了平行班教师‚同课异构‛、‚专家引领‛、‚录相课‛课例研讨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的具体操作是:先由两位教师分别在甲、乙两班上同一内容的课,然后两人说课,集体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形成最优教法。这也是我校结合肥东县‚教学管理年‛全员练兵的传统项目,每学期三大教研组都进行一次,并评选出校内优质课,然后在学区内进行校本教研展示。2010年5月份,我校共推选出语、数、体8节同课异构课对学区内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展示,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好评。在‚专家引领‛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校优先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后进行多次‚磨课‛,要求同学科的老师全员参与、全程听课,听后再根据‚评语式‛点评制度的要求,真诚地给每位授课教师写出评语,评语中既要热情的肯定其优点,又要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根据修改意见重上一次。2009-2010学年度我校共推出刘银银、杨勇、马祥、许忠莲、封源、崔晓燕、王鸿飞等10名骨干教师参与此项活动,不仅这10名教师受益匪浅,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我们各教研组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2009年的4节‚录像课‛,封源老师执教的《投掷实心球》、刘银银老师执教的《有的人》、许俊老师执教的《认识儿童诗》、崔晓燕老师执教的《拓印的奥秘》等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有机结合,灵活教研。

根据县教育局‚教学管理年‛活动的实施要求,广泛开展‚三类课‛的教学活动,灵活教研。抓好新任教师的达标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展示课以及老教师的‚青蓝工程‛,注重过程研究。通过‚观摩与研究——交流与评价——总结与反思‛的形式,组织同组教师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老师们互相观课、议课,走进教室,亲近学生;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4.不断总结反思,提升教科研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每学期我们都在教师中开展‚随笔伴我成长‛活动。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学期末学校将教师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通过这项活动,很多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迅速提高。目前,我校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已汇编成册。

5.广泛交流,促进课题研究。

学习贵在领会,贵在交流,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消化理解,为此我们设立了课题论坛。每周四的教研组活动,会议室里洋溢着浓烈的学术气氛,所有教师欢聚一堂,或围绕课题畅谈自己的思想,发表独到见解,撞击思维的火花;或交流各自撰写的教育随笔,反思各自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课题论坛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真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注重资料积累,充实教师业务档案。

每学期我们都要求教师撰写一份有价值的有效教学设计,分析有效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将自己的成功之处与别人进行交流。我们还要求教师参与到各类教学论文的评选中来,如电教论文评选、德育论文评选等,实现教师的有效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充实到教师业务档案中,逐步完善教师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记录、读书心得、课题反思、学术论文、个人获奖情况记录及教师个性成果记录等。科研档案以自评为主,目的是关注实验教师教育教学及成长状态,重视教师参与研究的情况及主动发展的过程。

(五)完善课题网页,提供交流平台。

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在学校网站中开辟了‚有效教学‛专栏,提供了大量的有效教学资料,让全体教师都有共享学习的机会。同时将课题研究的阶段进程也在栏目中呈现出来,使老师们都知道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与研究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七、研究成果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动作、语言、游戏、故事、课件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素材,课堂中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素养得以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半年多时间,从校长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跳出教材,能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发展性教学手段,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很多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每位教师都写了多篇的学习心得,教师之间还相互交流、研讨。这样多层次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了课题组实践老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教师在各类比赛、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以下奖励

通过专题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专题研究期间,各子专题组成员除了广泛阅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外,还注重积累和整理研究资料,包括研究总结、论文报告、教学设计、课件、教学案例和反思。两年来,共撰写了专题研究的总结或论文50多篇、教学设计100多篇、教学案例和反思180篇,还有29篇论文获奖。其中在《行知研究》上发表论文1篇,获县一、二、三等奖28篇,电教作品4件,手工制作、书画、演讲等5人次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刘银银老师在肥东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中,1人获二等奖;还有10人参加了肥东县第二届‚教学能手‛评比。刘银银老师还被授予了肥东县‚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马祥、王鸿飞老师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杨勇老师被评为肥东县名师。2009届毕业生及五年级数学抽测成绩在白龙片均为第一名,2010届毕业生毕业成绩为白龙片第二名,各年级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已步入总结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以下奖励

通过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汪浅予、许纪龙同学获得‚全国第七届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评‛一等奖;李静同学在第五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安徽赛区)比赛中获小学组三等奖;周忠林同学在乔丹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取得了去广州参加亚运会开幕式的资格;刘伟豪在安徽省第二届读书演讲比赛合肥预选赛中获得了小学组二等奖;多名学生在肥东县征文、演讲、书画比赛中获奖。另外,王梦文、许青男同学在肥东县第七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分获800米、1500米及铅球比赛二、三、四名。67人次在元疃学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奖。

八、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虽然,《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在我校的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令课题组成员惊喜,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学科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回首一年来的课题实验,我们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面前。

1、反思意识有待强化。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纵观课题研究以来,这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仍应使各位教师的反思做到更有效,更有实践意义与探究价值。

2、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待深入探究。

有效教学应抓好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应探究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融为一体,鼓励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目前我校中老年教师比例较大,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阻止教学显得相对滞后,以后应做好中老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3、理论学习有待持续深入。部分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往往挤占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机会,使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在以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应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将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有机结合,将日程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

九、今后的设想

如何通过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研究成果的运用,进一步细化知识体系,形成教学目标准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教学策略应用适当的系列教学设计,从而促进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精练,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下一步将要深入完成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认真求实,勤耕不辍,定会有所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着。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元疃学区中心学校

《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

2010年10月

第二篇:教学设计研究

学设计研究: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托,在认真解读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研读与课程“二次”开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学生主动、深度参与教学点的设计;教学设计文本如何体现学科性质与特点;……

(2)教学组织形式研究:把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时间、物质条件等协调组织起来实现教学任务的活动结构。内容包括针对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与呈现的适宜性研究;教与学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合作学习有效引导;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与指导;如何构建与学生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包括“固有的课程教学资源”和“生成性教学资源”。研究并重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内容包括有效开发和消费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下课程资源的传递和共享;……

(4)学科教学知能更新与提升:L∙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名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同时L∙舒尔曼认为教师专业知识框架中包含了七种知识:① 学科知识;② 一般教学知识;③ 课程知识:④ 学科教学知识:⑤ 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 教育情境知识: ⑦ 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而P.L.格罗斯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框架包含了四种知识:① 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②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③ 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④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2.教学行为改进研究

以课堂问题研究为重点内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核心任务。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与研究,从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研究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用研究的方式去改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从本质上改进教学的质量。

(1)备课: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体现教师素质与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减少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作业:作业的实质是学生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课程进程与学生基础进行作业的选择布置、作前指导和作后诊断。

(3)指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对学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学习指导,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学问,调整学习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更积极的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指导过程分为三步:学习的设计;学习过程的指导;学习方法与习惯养成。

(4)评价: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科特点。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行为的变化为评价的标准。因而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从“关注老师做得如何”转向“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评价的方式分为四种:课堂教学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体现课程性质的学业评价;评价结果运用

二、提升专业知能的校本研修方式

1.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致力于引导老师享有成长与收获的快乐。“课例研究”是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研究教与学,以提高老师教学技能为结果的教学分析研究。校内教研组层面的观课议课,以及校际间或区域性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研讨都属于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主题研课,以解剖为策略的课例研究关注一个主题或某一方面,寻找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掌握其操作方法;同课异构,以对比为手段的课例研究;一课多研,着眼于滚动改进的课例研究。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三步曲。

“写课例”使教师从自己直接面对的事件中抽身出来,建立起某种思考的认识状态。当我们审视我们所所写的东西时,又让我们再次重新认识与思考课例中的事件。这是一个建构过程,是一种充满思考的活动。

课例研究第二步——做课例:寻找适合我们的听评课范式

⑴准备

⑵观课(听课):带着明确目的,借用适当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听课最好采用半定性半定量方法,观课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记录要重视两个方面:记流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尽量完整记录下来,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做标记,教师教学的亮点、发展点;教学的不足、改进建议。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也可以是现场感受和领悟。

⑶议课:议课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反思;二是为了互助。

反思注重祟尚共享,在这一过程中要回顾自己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达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查看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完成了预期的任务等。没达到要求,需要进一步清理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偏差?应该明白反思什么?我想让学生明白(理解)什么? 我是怎样促进学生明白(理解)学习内容的? 我是如何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我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注意避免反思的缺陷:满足于已有的经验,缺乏对经验的省察;末能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缺少对学生学习习得与成长的关注;关注“反思”角度的二个转变:我是怎么教的即我是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我教的怎么样即学生学的怎么样。

互助注重祟尚理解,理解“课”与“人”的关系。课是由教师制造出来的,充分考虑“教师”的因素来分析“课”,什么样的人最适合上什么样的课(如表情丰富的教师擅长上富有“表演力”的课,擅长发散性思维的教师无法完美体现“结构严谨”的课。)在操作策略要结合上课的“人”来展开研讨,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目的在于“构建适合执教老师”的好课。同伴互助视角是关注在“现实条件下做怎能样的改进更切合实际,更加有效”。同伴互助关键是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梳理问题、建构性连接。同伴的交流是共情层面的倾听能使老师体会更多的关注与理解,所谓共情是一种能力,可让当事人明白你正在努力理解他:能通过不断假设对方的情感体验加以论证;能进而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能从对方的反映中调整自己的判断。

议课形式多样,形式一亮点研究,案例(略)操作过程中要关注的几个环节:①“放大亮点”即把精彩之处放大、做亮,同样有话直说,同样的研讨也跟上。“亮点研究”,这样气氛更轻松,老师的“话语权”也会发挥得更充分;②“琢磨自己”即讨论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站在他人(执教老师)的立场上,琢磨自己——怎样做会更好?

议课之二——“苏格拉底式”对话:采用苏格拉底对话式交流,让听课者把自己的理解、想法巧妙地渗透到诘问、质疑与追问中,而不是将自己的意见直接抛给执教老师;同时改变执教者在交流中的被动地位,给他(她)有一个为自己解释、辩护的平台,与观课者争执的平台,从而实现话语权的平衡。这种议课形式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搭建起来的互动的平台,听课教师是以“问题解决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交流。

课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专业发展手段;因为观察他人或被他人观察,并接受具体的观察反馈:当我们对这种信息进行分析和反思,对我们的专业发展非常有帮助。同时观察者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专业成长:观看同事、准备反馈和探讨共同的经验。被观察者可以获益于另一个人的观点,获取新的见解和收到有益的反馈。最有效的观察要良好的策划、关注具体问题、提供后继活动以加以完善。.小课题(主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主题研究)是区别于传统课题的一种教师研究方式,是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通过对问题的科学思考,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研究,最后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针对学校教育活动中值得研究的现象和问题,有兴趣的志愿者以“专项小组”形式,通过合作就共性主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小课题研究目的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的的实践反思;其特点体现在切口小、研究真、周期短、成果实;其类型可分为:成果应用型——将他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经验总结型——对自我或他人教育教学经验的分析及总结;问题解决型——解决自身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探求新知型——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例如问题解决型,这类小课题研究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一般从自己觉得不是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实中遭遇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操作相对比较简洁,因而适合于每一个教师进行研究。

主题确定原则:

⑴来自实践——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

⑵集体关注——教研组同行共同关注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问题;

⑶急待解决——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⑷有可能解决——有可能通过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的。

基于问题解决的小课题(主题)研究能引发问题思考。专题研究中成果与问题并存,在思想碰撞中人人思考问题,把研究逐步引向深入;能促进交流互动。以研究的问题搭设平台,让参与者都能广泛交流、沟通;能分享研究成果。研究中展示的课例、经验等成果,将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一线教师;提升研究能力。在研究中学习、思考和实践,必然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渐自觉形成问题研究意识。.教学沙龙

教学沙龙特征是宽松、自由、民主,其核心理念是兼容并蓄;形式上定期举行、人数不多、自愿参加、各抒已见;作用在于思想不断丰富,视野不断开阔;在各项的教研活动中,教学沙龙无疑是一种极富“开放姿态和友好界面”的方式。参与过沙龙活动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沙龙是学习会,是个既充电又放电的过程,让参加者在新事物、新概念的交流和碰撞中开拓视野、增加知识;沙龙是个争鸣会,沙龙定了主题,却无规矩和禁区,不设框架不下结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沙龙是个研讨会,沙龙中会冒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对于打开自己思维的困惑很有助益。教学沙龙促进了老师的教学反思、团队交流与专业成长。

4.教育叙事研究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值得研究的现象和问题非常多。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形成教育案例。它的目的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的的实践反思;要注意避免⑴无事可叙——总觉得自己遇到的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淡而无味,没有典型性;⑵有感无语——虽有新的感受,也让自己感动,但总是困惑于研究主题的选择,担心自己所做的叙事情节不够典型,缺少价值。

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⑵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⑶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⑷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结 束 语:

校本研修是一种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研究的起点是教育教学活动出现的问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在于解决问题,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改变了现状。校本研修的基本步骤有以下几步:1.梳理问题或提出研究课题;2.筛选和学习有关的理论和方法;3.制定行动计划和行动策略;4.实施行动策略,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5.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策略;6.达成共识,完成教研报告(或叙事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研究论文等)。

第三篇: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能够描述磁铁的有关性质。

3、知道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知道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点: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磁铁、指南针、(条形磁铁、磁针、回形针、玻璃)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讲述:今天老师在这里给大家上一节科学课,感到非常高兴,为此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教师出示条形磁铁),问:大家认识他吗?是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教师讲述:除了这种条形磁铁,你还见过哪些形状的磁铁?

4、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汇报交流。

5、问:你们玩过磁铁吗?怎么玩的?

6、学生到台上汇报交流各自玩磁铁时的发现,教师适时板书。

7、教师讲述:大家在玩磁铁时有这么多发现,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你们能利用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曲别针、各种形状的磁铁再来玩一玩,看看谁还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磁铁的性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点拨。

(1)、你发现磁铁在吸铁时有什么奇怪的现象?

(2)、你观察磁铁的磁极,有什么发现?

(3)、磁铁的磁极吸铁时能把曲别针穿成串,可以无限延长吗?

3、教师刻意引导:把条形磁铁放在水槽中的泡沫上,静置观察,有什么发现?

4、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6、教师重点讲解磁铁为什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三、拓展应用。

1、教师激趣提问:磁铁有这么多本领,他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汇报交流。

(1)、磁悬浮列车。

(2)、区分铁制物品。

(3)、磁力扣。

(4)、指南针等等。

3、教师适时激励。讲解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4、讲述:你想拥有自己的一根小磁针吗?请看,这根普通的缝衣钢针有磁性吗?谁知道怎么让它有磁性呢?

5、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6、学生尝试操作。

7、教师讲解:磁化。

8、教师讲述:咱们把刚刚磁化好的小磁针插入小泡沫中,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9、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0、教师讲解:磁化好的小磁针就和磁铁一样,也能指南北,同样也能做成指南针。

四、总结生成1、教师讲述:这节课大家高兴吗?谁愿意把自己的快乐讲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呢?

2、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激励。

3、教师提问:关于本节研究的磁铁,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4、学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总结:随着时间的点滴流逝,一节课已经接近尾声,我衷心地希望全体同学能够多多动手,多多动脑,多多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4、研究磁铁

1、吸铁,传递,隔着物体吸铁

性质

2、磁极指示方向,南极S极

北极N极

3、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第四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画风》一课教学设计

西堡学校 叶谢

一、确定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2、会写12个生字及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七步目标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学——展示——交流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幻灯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吗?

2、幻灯出示图画观察,提问:你从这些图画中看到风了吗? 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三、示标,导标

(一)----会认10个生字(学习方法—先认读生字,然后交流补充。)

1、预习检测:指名认读生字、组词。

2、、学习目标:(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目标检测:(1)、同桌互相用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四、示标,学标

(二)----会写12个生字及词语。

(学习方法—先认读生字,然后小组内交流展示你的学习好方法。)

1、预习检测:开火车认读生字、说结构、偏旁、组词。

2、学标:(1)、老师指导个别同学认读生字

(2)、小组内交流展示你的学习生字的方法。

3、目标检测:(1)、我会区分:

匆----忽 冻----陈 寿----涛 传----转 舟----丹 鸟----乌(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知道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吗? 洁白——纯白 忽然——突然 景物——景色(3)、知道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吗?

弯——直 动——静 洁白—乌黑

4、补充目标: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3)美观书写。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五、示标,学标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方法—先分段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课文内容。)

1、预习检测、学标:(1)、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纠错、超越。(2)、边听同学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目标检测:

(1)、分段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丢字、不重复。

(2)、完成填空题:

课文主要写了()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如何()的故事。

(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出示图画,让学生找出有关图画,并说说是谁画的。

六、补充目标:

1、齐读课文。

2、练习本上写生字1-1-1.七、下节预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找出重点词语和优美词句学习。

3、默写我会认生字和新词。

第五篇:《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案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王彩兰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研究磁铁》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上)《电和磁》单元的第四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本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包括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上不同部位的磁力有大有小、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考虑到学生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比较模糊(对磁铁的认识仅停留在能吸铁这一性质上),本课通过开放性的玩磁铁,以及一系列有趣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理念】

通过引领学生亲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课堂上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形成一切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尽量选用与学生生活实际较接近的物品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活动。

本节课的课堂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的经验:从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到认识磁铁具有不同磁性的两极,接着探究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等。通过对指南针原理和发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学习开发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指导,帮助他们总结出探究后获得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安排的新知识点和进行探究的方法。【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3、用语言描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

3、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以及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奥秘;

2、通过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认识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并能通过实验加以证明。【教学难点】:

能设计一些合理的实验来研究磁铁的性质。【活动准备】

演示材料:

导入用磁性蜗牛、各种形状的磁铁、指南针、课件、包起来的磁铁、非铁的金属等

分组材料:

各种形状的磁铁、回形针(若干)、杯子、泡沫塑料板、小磁车(两辆)、包起来的磁铁、水槽、实验记录单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认识磁铁

1、出示一只可爱的蜗牛(隐藏蜗牛的磁铁),谈话:谁能不接触这只蜗牛,而使它爬行?

预设1:某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演示成功

预设2:某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演示失败,教师演示

2、根据演示情况提问:为什么蜗牛自由爬行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解释:有吸铁石)

3、教师揭示课题:吸铁石在科学上叫磁铁。磁铁有哪些特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神奇的磁铁。(板书课题:研究磁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我以一只自制的可爱蜗牛吸引了这批五年级的学生。磁铁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但是对磁铁的了解并不多。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开场白,及“磁铁有哪些特性呢?”引起学生对磁铁的好奇以及探究的欲望,同时我也是想向学生渗透一种学科学的方法——敢于大胆猜测。】

二、自主探究磁铁的性质

(一)引导回忆,初步感知

1、提问:大家平时都玩过磁铁吧!那一定从中发现了磁铁的一些小秘密了吧?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知道的磁铁的秘密,然后咱们一起交流交流。

(学生搜索自己记忆中对磁铁的了解,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组织集体交流

预设:①磁铁有各种形状

学生说出一种,课件即展示一种,并且展示出学生未提到的其他形状的 ②相吸和相斥

提问:你是怎么发现的?请给大家演示一下(相机板书:相吸、相斥)„„

【设计意图:借助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他们的前概念。交流磁铁形状时,同时展示出学生并未提到的其他形状的磁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情感:形状就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那其他一定更有意思!】

(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1、谈话:想不想知道磁铁究竟还有哪些小秘密?老师给每组提供了磁铁、回形针、杯子等,请小组长取出来。现在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会玩,发现的磁铁的秘密多。请小组长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记录时可以写,也可以画。好,实验开始!

提示:磁铁易断,请轻拿轻放

(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教师巡视参与活动、了解情况)

2、(给足学生实验的时间)谈话:刚才大家分组实验都做得很认真,记载得也很完整,真不错。下面我们就请同学带着记录单来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以交流时学生回答的顺序为准,同时交流后注意其他组学生是否也做了同样的实验):

①能吸铁一类的物体

交流:磁铁能吸起回形针、大头针等金属,不能吸塑料杯、棉线(演示)(注意纠正“能吸金属的说法”,不是所有金属都能吸,告诉学生能吸“铁、钴、镍及其合金”)

小结:磁铁能吸铁一类的物体,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磁铁的磁性(板书:磁性)

②磁性能传递

交流①:用磁铁吸回形针,发现回形针还能再吸回形针、磁性能够通过接触的回形针传下去、小结:确实,磁铁的磁性能够传递(板书:能传递)②把磁铁拿掉,发现下面的回形针还能吸着

小结: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磁化。关于磁化,下节课咱们再仔细研究

③隔着物体也能吸

交流①:把回形针(大头针)放在杯子里,磁铁放在杯子外面,也能吸住回形针(大头针)②隔着纸(或书)吸的,也能吸起来,书不能太厚

小结:观察得很仔细。确实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这说明磁铁的磁力有(穿透性)

④磁力有大有小

交流:用条形磁铁吸平铺在托盘里回形针,发现两端吸得多,中间没吸到 谈话:哦,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没做过的一起试试。注意:回形针平铺,将磁铁平放

(学生操作,交流发现)

提问: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分析后交流:可能是条形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没有磁性)

小结:很会思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有一点要纠正的是:它中间不是没有磁性,而是中间的磁性弱。两端是它磁性最强的部位,我们把它叫做磁极。(板书:磁极)磁铁有几个磁极?(两个)分别用字母“S”和“N”表示。

【设计意图:科学实验一般都是带着问题研究,或有目的的验证。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一改常法:给足 “游戏道具”、给足时间、空间,让他们充分地“玩”。首先,我以“比一比哪个小组会玩,发现磁铁的秘密多”,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探究时,小组内合理分配人员与材料,感受科学探究的氛围,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细微处凸显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在平时已有一些游戏经验,只是他们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现在,学生在玩中一起讨论、相互启迪,使学生的这些经验更具体、可现。经过充分动手,学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这些发现让他们兴奋又疑惑不解,进而激起进一步的探究活动。需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探究目的,教师巡视时徐适度点拨】

3、探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每组准备小磁车两辆)

(1)谈话:刚才,有同学发现:磁铁和磁铁接触有时相吸、有时相斥,那到底哪两个磁极接触相吸,哪两个磁极接触相斥呢? 就让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吧!首先,我们先弄清磁极和磁极接触有哪几种情况?谁和谁相斥?谁和谁相吸?

(学生小组分析后提出预测并且交流)

(2)指导实验:一辆车不动,用另一辆车去接触。(学生分组实验,之后展示汇报交流)

(3)小结:相斥的两种情况,磁极相同,我们把它叫做同极。相吸的两种情况,磁极不相同,我们叫它异极。那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设计意图: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一规律学生在潜意识中有所意识,只是表述不出而已。本环节,从前一环节的概念“磁极”入手,以预测指导实验,用实验验证预测,明确预测对于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术语性较强,学生难以一次说清,因此交流实验现象后再让学生小结,降低难度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

4、探究磁极指示方向

(1)谈话:人们通常还给磁铁的S极、N极分别命名为南极和北极。人们为什么要给磁铁这样命名呢?(学生猜测后交流:能指示方向)真的能指南北吗?现在就请大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吧!首先确定一下我们教室里的方位(确定方位)

(2)人们一般用悬挂法和水浮法进行磁极指示方向的实验 悬挂法(演示):

将绳子系在磁铁的中间,让磁铁自由旋转,观察静止的时候磁铁的指示方向,做三次。

水浮法实验操作要求: ①将小磁铁放在泡沫板上,轻轻放入装水的水槽中,观察静止的时候磁铁的指示方向。

②反复实验两三次,看结果是不是相同。(学生分组活动,实验后交流汇报)

(3)谈话:通过大家多次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磁极上标S的一端总是指南,我们把S极又叫做南极;标N的一端总是指北,那N极表示的就是北极。那你知道磁铁为什么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吗?

(学生猜测后交流)

资料:确实,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也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极,地球的南极

吸磁铁的S极。接着介绍指南针的发展史:(磁石)司南——罗盘——指南针,渗透爱国注意教育。

【设计意图:教育是多元的、是相互渗透的。“人们为什么要给磁铁的S极、N极分别命名为南极和北极呢?”、“磁铁为什么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呢?”一个个问题一次次地冲击着学生的“知识库”——大脑,语言片段在他们的脑海里翻滚却不那么肯定。实验使他们的思维慎密、语言紧凑、信心倍增,同时修正着不完善的想法。在交流中,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人的聪慧、体味着自豪,不知不觉中思想得到升华。】

三、全课总结,扩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磁铁的哪些性质?对于磁铁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互相交流收获)

出示一根包起来的磁铁:不打开包装你有办法知道它的S、N极吗?(学生思考交流、分组实验再交流)

2、其实关于磁铁还有很多秘密,科学研究就是要善于发现,寻找一些事物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思考:如果有人不小心把一块条形磁铁摔成两段了,那它还有两极吗?断口处还能像原来那样连接在一起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科学概念,梳理和归纳认知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拓展延伸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精神,使学生能自主思考并且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将探究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

板书设计:

研究磁铁

磁性 能传递

两端强 中间弱

磁力 有大小

磁极 可以指示方向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教学反思】

“研究磁铁”这一内容渗透着发散性思维的思想。课始,我用“蜗牛爬行”的游戏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紧扣学习内容,使学生在不自觉中融入入课堂教学。科学课堂中,材料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课前我为每个小组精心准备了实验材料,每种材料在实验中都有自己特定的作用,而且实验前材料不显现,营造一种神秘感。

整个教学活动,我大胆地放手(给足时间、空间、材料),使学生通过开放性地玩磁铁,首先认识多种形状的磁铁都有磁极;进而指导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等一系列现象。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探究活动和制作活动,如做小指南针,更好地让孩子们认识到磁铁的性质,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会自己的所学就是自己的劳动所得的喜悦,乐在游戏探究中。使每个学生有收获,有锻炼,同时也注重在细微之处和不经意之中,对学生渗透科学的理念,培养科学素养。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已找出了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环形磁铁的两个磁极在哪里,学生的争议很大,摔成两段的磁铁到底有几个磁极,学生的

争议也很大。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进行课外探究,把科学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下载教学设计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指南针的作用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三课,重点是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也就是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作......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能够描述磁铁的有关性质......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邑乡中心小学 王利华 2016年11月22日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铁的两极及相关知识。 2、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以及指南针指示方向的......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39中物理组:孙岩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郑华清《研究透镜》 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中的第三课。 本课是在学生已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课题组教师:李国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孙兆辉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2、尝试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原理 科学知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