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教学设计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力与运动”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7条,其中“位置与运动”3条,“常见的力”2条,“简单机械”2条。《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可以承载以下3条内容。“位置与运动”1条: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与快慢。常见的力2条:
1、知道推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2、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二)教材分析
1、《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是小学科学河北版四年级上册力与运动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设计的,是本册书的核心单元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本课在认识了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之后,继续研究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再到静止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另一角度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对教材的处理 :
(1)为方便在室内观察,活动 1 的材料由自行车换成小车。
(2)课时由 1 课时变成 2 课时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更完整而深入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对常见的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究让小球动起来的活动过程,体会到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所以经历设想让运动物体停下来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2、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一年的时间,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困难。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引导学生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小车、风车、乒乓球停下来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通过实验证明使这三种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是否正确的探究过程。(3)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想出多种让运动物体停下来的方法,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2)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的情感。
3、知识目标
(1)能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2)能意识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经历探究使运动着的小车、风车、乒乓球停下来的过程,体验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
教学难点:实事求是地描述并记录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体会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六)教学策略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 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身边常见的材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想出更多让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分析归纳法 学生经历探究式教学活动,从中发现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现象中获得科学概念。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在现象中发现规律。
3、讨论法: 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4、启发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中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几个有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得出科学概念。
(七)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材料:小车、风车、砂纸、乒乓球、光滑的纸、磁铁、钩码、大头针、记录单。
2、学生准备材料:毛巾、笔、米、书、橡皮等。
3、媒体准备:展台、物体运动的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研究问题
首先出示小车、风车、乒乓球运动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你有办法使他们停下来吗?引领学生进入本课的研究并板书课题《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二)设想方法、制定实验计划 第一环节:
1、出示材料
逐个出示教师准备的材料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在学生设想使三种物体停下来的方法之前介绍材料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去想办法,避免造成在课堂上学生有办法而无材料进行实验的状况。
2、出示并讲解记录单:记录单我是这样设计的
(1)标题让运动的小车、乒乓球、风车停下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择要研究的物体,想研究哪个就把它圈起来。
(2)“设想让它停下来的方法一栏”,鼓励学生设想出多种方法。
(3)“用到什么力”这一项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分析力是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4)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设计了实验现象一栏,有两部分内容“没停下来”和“停下来”这是对实验现象的初步观察并做出选择。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观察“停下来”一栏设计了两项内容“速度快”和“速度慢”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实事求是的做出选择。这两项内容对启发学生分析摩擦力大小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5)最后标题前的横线引导学生分析力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选定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基础上选定一种物体来研究如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研究其他物体。
(2)选择所需材料:小组长负责取材料。
(3)设想使物体停下来的方法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三)分工合作、进行实验验证
1、引导学生验证,设想的方法是否能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并将实验现象实事求是的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想出更多的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以上两点都是在学生实验中我巡视的重点。
(四)汇报交流、收集整理信息
1、为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便于学生间倾听和交流,每组派2名学生作代表汇报,一名按记录单的内容说并用投影展示记录单,另一名将实验方法演示出来。例如让运动着的乒乓球停下来的方法学生们能想到以下几种:a用手按 b毛巾路面 c光滑路面 d桌面慢停 e围坑 f东西挡(演示)
2、学生汇报用什么力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五)分析现象、得出科学概念
引导学生意识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我设计了3个问题:
(1)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的这么多方法都可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呢?”学生通过分析记录单“用到什么力”一栏,很容易意识到是力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
(2)追问:这些力对运动着的物体起到了什么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力对运动着的物体起到阻碍作用。
(3)然后让学生给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起个名字!学生很容易说出“阻力”并板书“阻力”这样学生们会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接近科学概念。
(六)设疑激趣、拓展思维空间 根据实验中小车、风车、乒乓球不对它们施加任何外力它们也能停下来这一现象,提出问题:是谁阻碍了物体的运动?这种特殊的阻力应该是什么力呢? 第二环节: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是使物体停止运动的一种阻力。(1)教师演示并叙述,同学们,运动的乒乓球在不给它人为施力,它是否会一直转下去呢?(2)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不人为施力的物体是否受到阻力呢?你是怎样想的?(3)运动的乒乓球自己会停下来吗?自己体验一下?(4)分组讨论后让学生说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实验小结:乒乓球在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这说明在乒乓球和桌面间存在着一种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课件出示摩擦力的概念)师讲述:摩擦力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都会产生摩擦力,如乒乓球与桌面,风车转轴处都存在摩擦力。提问:你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例子吗?怎样才能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不同物体间摩擦力相同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后两个就有些困难。为解决第二个问题,我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模仿着去做,看手有什么感觉。假设没有摩擦力的存在,情况又是怎样的?通过感受和设想,使学生明确摩擦力确实存在。为更好的解决第三个问题,我让同学们用试验去验证在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拉动物体前进的力是否相同?
1。让个别学生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
2。接下来让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组实验完毕后,抽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及其结果。(课件出示)a)你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 b)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c)实验结果怎样?
d)通过实验的楚什么结论?
4。实验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摩擦力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而且摩擦力的大小与表面光滑程度有关。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提出设想,自己设计实验,自主探索,自己叙述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这符合当代开放式的,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教学思想。在本部分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教学氛围。】 第三环节: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的作用。
1。谈话:同学们,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2。请同学观察42页课本插图讨论: a)图中是那些物体?
b)它们是不是利用了摩擦力?利用摩擦力能做什么? c)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力?
3。抽学生说后教师小结:摩擦力在生活中被普遍应用的,有些摩擦对人有益,有些对我们无益,因此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无益摩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得出实现结论后,让学生说出摩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摩擦这一现象的理解,是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开拓了思维】。
(七)总结谈话
老师知道,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老师这里有个建议,以“假如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科学幻想作文,或画一幅科学幻想画,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没有摩擦力的世界。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谈话,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用好科学知识的信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在准备《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与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整堂课主要设计了3个活动:
1、寻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感知和寻找摩擦力。
3、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前两个活动是重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部分,先让同学们观看感兴趣的幽默短片,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短片引出问题,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并通过短片主人公的要求,过渡到第一个实验,寻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二、自主探索,感知新知
本环节通过两个实验活动来感知什么上阻力,什么事摩擦力。
(1)通过短片主人公提出的要求,用小球来实验,找到能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在本环节的处理上,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大胆假设、制定计划、实验与观察。在学生汇报时,选择一个小组派代表来汇报。有不足的再找其他同学补充。
(2)由主人公观察实验过程,积极思考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小球会自然而然的停下”引出第二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通过观看短片来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下搜查知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结尾部分我是采取拓展形式,让学生课下搜查有关摩擦力的信息,找到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利用或减小摩擦力的例子。不足:
本课的处理过程中,能够整体把握教材,但在第二个活动之前,引语设计不够巧妙,没能让孩子自己发现摩擦力,说出摩擦力。在这种情况下,没能及时调整更好的引导方法。而是从正面给出了摩擦力的定义。之后由于前面浪费时间较多,删掉了同学们亲身感受摩擦力的小活动,没能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摩擦力。
在以后的教学,充分考虑课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调整。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课堂调控能力。
第二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 第1周课题1.变化的世界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
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2.
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
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1.
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2.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3.
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女诫国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2.
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3.
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STSE目标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
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
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
教学过程
引入1.(师有感情朗读引言):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究活动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二.观察各种的变化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2.生观察(提出质疑)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拓展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第二课时)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探究活动一.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二.
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拓展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板书设计1.变化的世界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按大小分类:
按时间长短分类: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3月
第2周课题2.多样的天气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2.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3.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3.愿意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1.(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生自由谈感受
探究活动一.观看:“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二.活动:“描述天气”1.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2。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拓展一.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并把它记录下来。(第二课时)引入1.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探究活动一.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1.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二.活动:“天气谚语”1.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写书上图表)教学过程拓展一.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第三课时)引入一.(创设情景)教师扮演预报员先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探究活动一.谈话:“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天气的?”1。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师板书)2。小组交流,记录。(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多)二.交流:“播报天气消息”三.活动:“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1.自主设计。2。分组交流。3。认识标准的图形符号。拓展一.
认识天气1.
自学“科学在线”。2。介绍自学成果。板书设计2.多样的天气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
我喜欢的天气:
天气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3月
第3周课题3.观测天气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
学目
标探究目标1.能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2.能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3.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情感目标1.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2.能逐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3.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知识目标1.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2.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
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
谈话:“你知道气象员的工作吗?想不想试着做一个小小气象员,观测一下天气情况呢”探究活动一.
活动:“制定观测计划”1.分析课本第8页的计划表。2。说说要计划什么?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二.活动:“制作简易观测仪”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2。学习制作方法3。自主制作。(互相帮助完成)三.活动:到室外检测我们制作的风向仪拓展一.课余改进我们制作的风向仪(第二课时)引入一.
展示我们改进后的风向仪1.上台介绍。
2。说说改进的办法。探究活动一.
活动:“制作雨量筒”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2。看图自主制作。3。分组交流我们的作品。二.活动:“实地检测”仪器1.学习使用方法。2。到室外实地测量。拓展参观校气象站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引入交流展示改进后的风向标和雨量筒探究活动一.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1.说说气象站要测量哪些数据。2。说说气象站需要哪些测量仪器。3。分组建立气象站。二.讨论:“怎样放置测量仪器”1.引导讨论:“测量仪放在不同地方测得数据一样吗?”。2。说说测量仪放在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三.活动:“设计记录表”拓展把我们的测量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板书设计3.观测天气观测时间天气温度风向风力雨量典型植物变化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3月
第4周课题4.发布天气消息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情感目标1.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2.能体验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3.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4.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知识目标1.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
演示天气预报1.引导观看,说说天气预报的作用。
探究活动一.
活动:“天气消息发布会”1.小组交流我们两周来收集到的关于天气的数据资料。2。小组商讨如何发布天气消息。(如何分工、合作、用什么方式汇报)3。分组扮演天气预报员向大家播报天气消息。4.引导互相评价。(说说优点、建议)二.交流活动1.与同学交流观测天气的体会。2。将我们的记录与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比较。3。比较哪组的预报更准确,为什么。4。把同学们对我们小组的评价意见记录下来。拓展一.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天气的资料(第二课时)引入一.谈话:“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吗?”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一.
活动:“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1。自由猜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2。看图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边看边思考用到什么仪器)3。分阶段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记录在课本上。4.分析在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中运用到哪些科学技术,说明了什么。二.交流活动1.把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天气预报资料与大家分享。2.举例说明科技发展对天气预报的影响。三.自学科学在线1.自己阅读科学在线内容。2。交流自学情况。拓展课余时间继续观
继续观测天气变化并做好记录板书设计4.发布天气消息教学反思
第三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5月
第11周课题10.周围的生物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2.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3.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情感目标1.能与其它同学分工合作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观察、记录。2.在观察中始终不伤害生物,保持对生物的珍爱态度。知识目标1.能说出三条以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能说出“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师讲授: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许多生物,科学家们目前知道的生物大约由150多万种,他们认为至少还有三四千万种生物等待我们去发现、鉴定探究活动一.
活动:“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1.制定小组观察计划。2.完成小组观察计划,准备寻找的材料和工具。3.说说寻找中应该注意的事项。4.分组寻找(室外活动)。(教师从旁观察,及时指导。)5.小结:我们的活动感受。6.整理工具,洗干净小手。拓展一.整理我们的寻找记录(第二课时)引入一.教师出示蝴蝶和蝴蝶标本1.提出疑问:“它们有什么不同?”2.生观察比较蝴蝶和蝴蝶标本的不同。探究活动一.交流活动:“寻找到的生物”1.分组汇报我们的寻找收获。2。统计小组和全班的记录数据。3.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发现的种类多,有的小组发现的少?二.活动:“周围生物介绍会”教学过程探究活动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种生物。(要求说出它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我们在哪,怎们找到的?)2.简单记录他们的介绍。3.引导互相评价。拓展一.将寻找的范围扩大继续寻找各种生物,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介绍(第三课时)引入一.讲故事引入1.教师讲达尔文的故事。2.说说故事教会我们什么?探究活动一.活动:“区分生物和非生物”1.讨论:我们怎么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2.看“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是怎么区分的。3.重新检验本小组对生物的观察记录,并做适当的调整。二.活动:“看图区分生物”1.(参照课本)看看有什么生物和非生物。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拓展一.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板书 10.周围的生物寻找到的生物:凤仙花、竹子、青蛙、小鱼、蜻蜓、蝴蝶、毛毛虫、小鸟……统计:小组共找到
种生物,全班共找到
种生物,其中有
种生物是不同的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5月
第12周课题11.种茄子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3.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自己所种植的植物生长全过程进行记录。情感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完成种植植物的各种活动。2.能坚持长期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知识目标1.能说明如何应用计算发芽率的公式。2.通过观察能找出植物一生经历的主要过程。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引起学生兴趣)师事先准备好一根茄子1.你认识它吗?2。(给予挑战)你知道它是怎样长大的吗?探究活动一。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2.说说你喜欢哪些植物?你了解关于它的什么知识?3.选择一种适合的植物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并把它记录下来。二。活动:“查找资料”1.引导:你打算用什么办法在学校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2.说说到图书室查资料的注意事项。3.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图书室查找资料。4.及时记录资料。拓展一.准备种植植物的材料和工具(第二课时)引入一.(创设情境)出示:农场各种蔬菜茁壮成长的情景1.谈话:你认识这些蔬菜吗?探究活动一.活动:“种茄子”1.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2.按照课本提示将茄子的种子播进花盆的土里。3.将小手洗干净。拓展一。利用课余时间每天照顾茄子(浇水、施肥),等待它发芽(第三课时)(复习课)引入一.“交流分享会”1.把在照顾茄子过程中的点滴与大家分享。(说说怎样浇水、施什么肥、茄子是如何变化的等等)探究活动一.活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1.学习课本上的种子发芽率公式。2。根据课本提供的公式计算自己植物的种子发芽率。3。小组互相交流种植经验。二.活动:“记录茄子的一生”1.分组讨论设计多种记录茄子生长过程的方法。2。参考课本的提示方法。拓展一.继续坚持种植并观察茄子,用多种方式记录茄子的一生板书设计11.种茄子
种子发芽总数
种子发芽率=
播下的种子总数
×100%
查找资料的途径:看书、看报、电视、上网、亲身实践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5月
第13周课题12.植物的生长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2.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情感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种植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2.能结合自己的种植实践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粮食的原因。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
引入一.(复习引入)谈话:“随着我们种植的植物一天天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的怎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1.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一.
活动:“描述植物的一生”1.我们种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2.分析我们的记录表。3.分组展示我们的实验记录。二。交流活动1.将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与其他同学交流。2.分组交流我们的种植经验。3。引导思考:种子发芽需要什么?
拓展一.活动:“粘贴我们的实验记录,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第二课时)
引入一.同学们各自展示自己种植的茄子,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1.生互相参观学习。
探究活动一.活动:“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1.谈谈自己的种植经验。2.小结:怎样才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3.讨论:哪些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4.交流我们的文字记录。5.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下来,完成课本上的记录。6.查阅资料,看看我们的总结一致吗?
教学过程二.交流活动:“感受劳动美”1.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的体会,谈一谈现在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第三课时)引入一.(创设情境)出示:美丽的校园1.生自由发表感想。2.说说校园里有什么植物。探究活动一.活动:“绿化校园,美化生活”1.分组交流校园中适合哪些植物。2.分组制定校园种植计划。3.实地考察校园环境。4.改进我们的设计方案。二.自学活动:“太空种植”1.自学“科学在线”。2.交流自学成果。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太空种植的知识?拓展一.利用课余时间实现我们的校园绿化计划板书设计12.植物的生长植物的一生:
。出芽
2.长叶
3.长出花蕾
4.开花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6月
第14周课题13.养小鸡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设法调查出同学调查小动物的经验。2.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查小动物饲养技术和观察小动物生长情况。3.能提出两到三个在养小鸡的过程中要研究的问题。情感目标1.能坚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2.对研究小动物的生长感兴趣。3.通过饲养小动物加深对动物的爱心。知识目标1.能知道如何饲养小动物。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复习引入)谈话:“植物的一生主要经历哪些阶段?动物呢?”1.生各抒己见。2.看图初步了解。探究活动一.活动:“小调查”1.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有什么经验和体会?2.统计全班同学的饲养情况,填写课本表格。二.交流讨论1.讨论:小动物刚出生时需要受到怎样的照顾,生长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组介绍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拓展一.整理搜集今天的资料制成卡片(第二课时)一.(猜谜引入)“身着羽毛衣,头顶小红冠,小嘴尖又尖,爱吃虫和米”1.生猜谜底。探究活动一.活动:“制定养小鸡的计划”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2。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了解饲养知识。3。分组制定饲养小鸡的计划。4。看看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教学过程拓展一。准备饲养小动物的材料和工具(第三课时)引入一.课前交流会1.请生将找到的有关小动物饲养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探究活动一.活动:“制作小鸡生长情况记录图表”1.分组自由讨论。2.参照课本的提示进行设计。二.活动:“制定研究计划”1.谈话:“关于小鸡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你想研究什么?”2.制定我们的小组的研究计划3.温馨提示:在饲养过程中,坚持连续观察和仔细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考验大家耐心和毅力。拓展一.好好饲养小鸡,并认真记录其生长变化板书设计13.养小鸡
我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研究问题:
研究方案:
年月日
第四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2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2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3月
第5周课题5.天气与生活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的影响。2.能够对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3.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
影响。情感目标1.愿意把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图片与其他同学交流。2.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2.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谈话:“今天你穿什么衣服?一年四季你选择什么样的衣服?”1.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一.
活动:“天气对我们的影响”1.谈话:“你喜欢什么天气?在不同的天气中喜欢做什么?2.看课本插图思考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3.自由发言说说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4.举更多的事例说明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二.讨论活动1.谁最关心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2。组代表汇报。3。小游戏:“我说位置,你找物体。”拓展一.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我国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情况(第二课时)引入一.信息发布会1.请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探究活动一.
活动:“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1。请生小结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2。思考:人类活动是否也对天气带来影响?3。看课本上的插图理解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4.分析课本上的调查表,你能发现什么?二。交流活动1.分析调查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小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教学过程拓展一.搜集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第三课时)引入一.交流会1.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探究活动一.活动:“了解家乡的天气”1.说说家乡的天气。2。设计调查表调查家乡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二。自主学习
.自学“科学在线”2。介绍自学成果。3.举更多实例说明。拓展一.调查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有酸雨板书设计5.天气与生活
影响
影响天气
人类生活
人类生活
天气调查酸雨
用PH试纸检测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4月
第6周课题6.固体、液体和气体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2.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3.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4.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情感目标1.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知识目标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2.能说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师出示几种不同状态的物体请生辨认1.引导观察。(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一.
活动:“给物体分类”1.观察课本插图。2。对图中的物体和教师出示的物体分类。3.举出更多固体、液体和气体。二.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1.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认真观测、及时记录)2。说说注意事项。3。分组研究几种固体的主要性质。4。记录固体主要性质。(完成课本上的表格)5.分组汇报,交流。(说说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如何测量)拓展一.准备黄豆、小米、沙等材料(第二课时)引入一.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探究活动一.活动:“混合、分离固体”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办法将他们分离。2。讨论:所有的固体都有形状和体积吗?3.交流: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二.活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1.分组按研究固体的方法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2。各组互相交流、汇报。教学过程拓展一.小结液体的主要性质(第三课时)引入一.课前讨论会1.谈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探究活动一.活动:“混合不同液体”1.猜想混合不同液体后会出现的现象。2。试着混合不同的液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二。活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1.准备典型的固体、气体和液体。2。通过式样比较它们的不同。3。考虑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拓展一.试着用几种方法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设计
6.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
气体
液体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XX年4月
第7周课题7.冰、水和水蒸气课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观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2.能通过试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试验记录。情感目标1.愿意与其他同学谈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知识目标1.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猜谜游戏1.师出谜面:“透明无色,有时摸的着,有时抓不住,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了”
探究活动一.
活动:“化冰实验”1.谈话:“你玩过秋千吗。”2。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4。根据小鼠标的提示完成“我的观点”二。活动:“动还是静?”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实验1:让冰自然融化,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3。实验2:加热冰,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的温度变化。4.两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实验,做好记录。5.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记录表。拓展一.将实验记录绘制成曲线图(第二课时)引入一.活动:“小小交流会”1.
将实验记录与大家分享。2。互相评价探究活动一.
活动:“统计分析”1.根据实验记录表分析冰的温度,溶成水时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继续加热后水的质量是否改变?一.
交流活动。
1.交流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2.小结水的变化及所需条件。教学过程拓展四.搜集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情况。(第三课时)引入一.“科学汇报会”
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探究活动一.讨论会1.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2。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沸腾?3。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定义。二.自学“物质的三态临界点”1.自学科学在线。2。交流自学成果。拓展一.举例说明物质三态变化的生活应用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
冰
水
水蒸气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4月
第8周课题8.水到哪里去了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3.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情感目标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创设情景)教师出示一张半湿的纸,请生尽快将它弄干1.生分组比赛,看哪组最快,方法最多。探究活动一.
活动:“水到哪里了?”1.谈话:“说说纸里的水到哪去了?”2。看课本插图说说这些水到哪里去了?二.活动:“写字游戏”1.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字。2。生观察这个湿字。3。说说你的发现。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拓展一.找找生活中水不见的现象(第二课时)引入一.游戏:“水不见了”1.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2。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探究活动一.交流活动1.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水不见了的例子。2。比一比哪组的小车组装的得又快又好。二。活动:“理解蒸发”1.看课本理解蒸发的定义。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蒸发。教学过程拓展一.找找自然界中的蒸发现象(第三课时)引入一.把自己找到的例子与同学交流1.生各抒己见。探究活动一.活动:“研究蒸发的快慢”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分组讨论,提示: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示)3。动手进行对比实验。(提示:控制好变化的条件,认真记录)4。得出结论。(可以用什么办法再次证明我们的结论)5。完整地介绍我们小组的研究经过。6。互相评价,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二.交流:“在什么情况下,水分蒸发得快一些,说说理由”1.小组交流,共同总结影响按蒸发快慢的因素。2.说说我们是怎们证明的。拓展搜集有关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板书设计8.水到哪里去了蒸发:水
水蒸气
猜想?:水分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XX年4月
第9周课题9.雨的形成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3.能设计模拟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情感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2.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作凝结。2.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创设情境)感受自然界的雨1.请生观看课间展示下雨的情景,激发质疑。2。请生说说下雨的感受。3.猜想雨的形成。
探究活动一.
活动:“找一找小水珠从哪里来”1.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出现了小水珠。2。猜想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3。互相交流我们的猜想。4.参照课本提示进行实验。5.分析对比实验,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6.由对比实验联想到小水珠形成的条件。二。讨论活动1.分组讨论: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2。谁的解释更有道理,为什么?拓展一.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找找身边小水珠出现的例子(第二课时)引入一.课前交流会1.请生将找到的生活例子与大家分享。2.自由举例。探究活动一.
活动:“雨的形成”1.分组设计研究计划。2.分组按计划开展探究活动。3.记录实验方法和现象及结论。4.试图用多种方法检验我们的结论。5.分组汇报、交流,互相评价。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引入一.师出示地方干旱的图片1.引导:怎么帮帮农民伯伯救救稻田?探究活动一.活动:“认识人工降雨”1.自学“科学在线”的内容。2。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人工降雨。3。看课本理解什么是可逆变化。4。举更多例子说明什么是可逆变化。二.活动:“写一篇科学童话”1.命题作文:小水滴旅行记。2.提示:需要用到一些科学术语。3.说说自己的构思。4.自主完成作文。拓展一.为自己的作文加上漂亮的插图板书设计9.雨的形成水蒸气
小水珠
(凝结)雨的形成:1。猜想2.设计实验
3.实验验证
4.多次验证
第五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6
第15周课题14.小动物的生长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变化。2.能设计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自己饲养小东物的过程。情感目标1.通过饲养小动物形成或加深对动物的关爱。2.能坚持对动物生长过程的长期观察。3.能通过交流体验饲养小东物的艰辛联想到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知识目标1.能具体说出小动物在各个生长时期发生哪些主要变化。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小动物是否长大了?1.生互相交流饲养体会。探究活动一.活动:“整理我们的记录”
.自主整理饲养记录。(根据课本提示进行整理)
2.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二.活动“展示我们的成果”1.看课本上王佳同学的饲养日记。2.学习饲养小鸡日记的写法。拓展一.进一步改进我们的饲养记录,学写饲养日记。(第二课时)引入一.引导谈话:“小鸡爱吃什么?”1.生各抒己见。探究活动一.交流活动1.向同学介绍自己饲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2.交流科学的饲养方法。3.讨论:设计个性化记录表,记录影子和温度变化。4.将其他小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记录在自己的统计表内。探究活动一.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1.学习课本上王新叶同学的观察记录报告。2.交流我们的记录。(汇报不同的记录方式,说说这样记录的好处)。3.互相评价。4.评一评哪组的观察记录更仔细,研究成果更丰富?拓展一.整理自己的研究报告,让它更丰富板书设计14.小动物的生长
小鸡的生长过程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6
第16周课题15.毛毛虫不见了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2.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3.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几个阶段。情感目标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作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知识目标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创设情景)演示:“一条毛毛虫过河,它想过诃,可是河上既没有桥也没有船,它不会游泳,怎么办?过了些日子,毛毛虫自己过河了,你猜猜它用了什么办法?”1.生自由猜想。2.生自由质疑。探究活动一.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
.请生提出自己的猜想。2.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提示:可以亲自观察,也可以查找资料等办法来查找答案。)3.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楚。4.参照课本上的对毛毛虫生长变化的观察。拓展一.搜集有关毛毛虫的资料(第二课时)引入一.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毛毛虫的资料1.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一.活动:“毛毛虫的变化”1.分组交流我们找到的毛毛虫的秘密。2.看课本提供的图片,了解毛毛虫的变化。3.用自己的话解释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二.讨论活动1.讨论:“其他昆虫叶也像蝴蝶一样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证据)拓展一.集更多的昆虫的生长变化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第三课时)(复习课)引入一.课前交流会1.将我们找的资料与小组同学分享。探究活动一.活动:“昆虫的一生”1.介绍一种昆虫的一生变化情况2.互相评价。3.看书理解什么叫变态发育。二.讨论活动1.全班同学观察到的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又哪些相同和不同?拓展一.根据课本提示学做昆虫标本15.毛毛虫不见了
毛毛虫→蝶蛹→蝴蝶(毛毛虫的生长变化)
虫卵
→
蝌蚪
→
青蛙(变态发育)四年级上学期
科学教案
年6月
第17周课题16.我在长大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收集、证明自己在不断生长和发育。2.能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收集到的证据。3.能通过分析成长记录图标发现身高、体重等变化规律。情感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挂重物活动的感受,从而体验父母的艰辛。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命的珍贵。知识目标1.能描述人类生长的大致过程和变化特征。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谈话:“自从去年的生日之后,发现自己有了哪些变化?长高了?长胖了?学会了更多的本领”1.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一.
活动“怎样知道自己在生长?”
.能找出哪些办法来证明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发育?2.向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变化,比比谁的证据更丰富。二.交流活动1.分组交流我们的变化证据。
拓展一.搜集有关自己生长变化的证据(第二课时)引入一.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自己生长变化的证据1.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一.活动:“设计生长记录表”1.分组讨论:“怎样设计自己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2.选择身体生长的一些基本特征,设计表格记录。3.填写我们自主设计的表格。4.根据我们记录的数据绘制生长变化曲线图。5.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6.我们还想设计不同的图表来记录。二.活动:“本领在增长”1.讨论:我们还有什么在增长呢?2.设计表格记录我们的技能发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第三课时)引入一.谈话:要想学会更多的本领,应该怎么做?1.生自由发言。(提示:要仔细照顾好我们的身体,注意休息和锻炼。)探究活动一.活动:“了解人的生长过程”1.看图理解人的一生各阶段。2。讨论:如何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3。讨论:人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有哪些主要变化?(试与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进行比较)二.活动:“比较人、植物、动物的生长”1.讨论:人、动物、植物比较生长过程和变化一样吗?2。自己设计表格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拓展一.活动:“体验妈妈的辛苦”
坚持将一个2至3千克的重物绑在自己肚子上,体会有什么感觉?板书设计16.我们在长大
我们在长大的证据:
四年级上学期
科学教案
年7月
第18周课题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3.能设计试验验证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情感目标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2.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它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知识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展示“水烧开、瘪乒乓球鼓起来、电线冬、夏两季的变化”1.请根据这些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记录下来。探究活动一.活动“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解释生活现象:商店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水没烧开。(参看课本插图)
2。说说我们的猜想。(生自由发言。)3。记录我们的猜想。二。活动:“设计实验”1.分组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2。看看课本的提示。3。小组讨论多种实验方案。(记录下来)
拓展一.找找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第二课时)引入一.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1.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一.活动:“实验验证”1.分组实验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提示:用表格的方式)2。分析表格,得出结论。3.交流:在实验中,我们有没有增加或减少液体?4.我们的结论:教学过程拓展一。用我们的研究结论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第三课时)引入一.活动:“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1.仿照活动1来研究。2.交流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及解释。探究活动一.活动:“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1.猜想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2.根据我们的假设设计实验。3。共同交流得出结论。二.活动“生活应用”1.看图解释现象。2。记录更多的现象及解释。3。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发现。板书设计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固体受热、受冷的研究:气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的性质四年级上学期
科学教案
年7月
第19周课题18.盐到哪里去了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2.能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能设计分离与混合物体的方法。4.能举例说明有一些变化是可逆的。情感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说明溶解的含义。2.能用可逆变化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引入一.游戏:“猜猜这是什么溶液?”1.生自由猜测。2。教师揭谜。探究活动一.活动“混合”
.照课本提示混合物体,观察现象。2。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上。(课本67页)3。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将自己的标准和结果记录下来。二。讨论活动1.分组讨论:“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食盐和糖去哪了?”2。理解什么叫溶解。
拓展一.用实验验证更多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体(第二课时)引入一.谈话:“你知道还有哪些能溶于水的物体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1.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一.活动:“分离”1.选择工具分离不溶于水的物体。2.试用不同的方法分离混合物。3.记录我们的不同方法。4.分小组交流多种方法。教学过程二.活动
:“海水晒盐1.自主学习。2.交流学习心得。拓展一。搜集有关溶解和分离的资料(第三课时)引入(创设情景):老师手中的汽水在开时有什么现象?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一.活动:“分离溶液与溶质”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法试一试。3.将自己使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二.交流活动1.夏天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白色的东西?2.理解什么是可逆的变化。3.举例说明更多的可逆变化。拓展一.看图说说板书设计18.盐到哪里去了活动:“混合”: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分类:标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