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04-105页例1)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揭示题目:折线统计图。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出示标杆素材:(课本104-105页)学习活动要求:
1、想一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一说:小组内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后反思】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类比训练】:完成课本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找一找,填一填。
1、陈东从()岁到()岁时长得最快,长 了()厘米。
2、陈东身高120厘米时是()岁。
3、陈东10岁时的身高是()厘米,请你猜想一下陈东12岁时的身高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练后反思】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一)、填空:
1、要反映新街镇中心完小各班期中检测成绩,应制作()统计图比较合适。
2、要反映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应制作()统计图比较合适。
(二)、(三)、拓展训练:
五、反思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第三篇:西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
XX小学 XXX
一、教学内容:
数学五年级下册P118-121例
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回答实际问题;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3)根据提供的资料,能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
(1)将实际生活事例与课堂教学的探究有机的结合起来。
(2)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本课教学要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和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2)应用生活实例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确定横轴、竖轴数据间隔,即选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正确描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多媒体,投影仪,统计表格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了。让我们在上新课之前先来看一组图片。同学们看到些什么?
生:病人在接受治疗,人们都带着口罩等等。
师:对!这就是发生在2003年席卷全球的一场灾难的相关图片,灾难的原因在于“非典”,它是一种疾病的名称:非典型肺炎。(展示“非典相关”表格信息)同学们请用一句话简单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生:很难过,让人震惊等等。
师: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当年这场所谓灾难性疾病的严重,现在我给同学们展示一组数据,就是你们眼前这组当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的数据,这样看好像字数太多,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能让我们看起来更简单,一目了然。生:有,用统计表。
师:说的对,我们三年级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动笔,自己填写好这样一张能够让我们看起来更简单的数据统计表。(学生动笔以后,师核对正误)
师:同学们能说说,统计表比刚才老师展示的那一堆文字有什么优势吗? 生:更直接看出新增人数;不用阅读太多文字,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师:孩子们太聪明了!现在你还能顺便回忆起三年级时一起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吗?请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学生完成以后)
师:你从条形统计图上最直接得到的信息是什么?
生: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师:那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生:能直接通过条形图反映数据的多与少。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我们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老师今天又有一个新的要求,如果我们想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生:不能。)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学习例题1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上观察到什么?
生:有标题和制作日期;横轴上的数据代表日期,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5天;纵
轴都表示新增病人的人数;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是20人。
生: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生: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它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师: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书上119页问题。(生填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评讲)
师: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它们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
板书—相同点:有标题和制作日期;横轴上的数据代表日期,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5天;纵轴都表示新增病人的人数;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是20人。(好眼力!)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师:认识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后,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折线统计图比起条形统计图更有什么优势?
生:折线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和趋势。生:折线统计图更简洁。等等。
师让学生马上思考121页课堂活动第一题,做完后评讲。(用多媒体展示答案)用图片展示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3、展示例题2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数据,并且模仿例题1,拿起手中的笔,描点,连线。思考:怎样根据统计表画成折线统计图?(学生讨论,说出制作步骤)教师评讲,多媒体展示。
师:根据画出的折线统计图回答议一议中的问题。(抽生回答)
4、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制作步骤,以及画折线统计图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5、布置课后作业:
(1)书上12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传染性疾病?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萧红小学 陈宏晶
今天我讲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通过对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体会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便于比较两组数量的变化趋势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同学们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的方法有问题,应巩固技巧。即:
1、标题
2、图例
3、横纵轴的单位
4、描点、标数、连线。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
第三,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以国家提倡生二胎计划。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1教案 冀教版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2.过程与方法: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教学过程:
一、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二、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10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4.交流,展示。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四、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