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解5篇

时间:2019-05-13 00:1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解》。

第一篇: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解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密市西大街青石河学校

王慧萍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研究及案例分析

一、本单元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中内容。

(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测量

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90度角。

“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学段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四年级本单元是第二学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与二上直观认识线段和角相比,本单元内容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如对于线段,在二年级上册结合长度单位认识的学习,仅在于帮助学生感知到线段的可测性,没有归纳提炼线段的本质特征,本单元则需要与直线、射线一起,对线段的本质特征作出归纳提炼。关于角的认识,进一步从射线出发,归纳出了角的概念。

本单元的内容也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如角的分类是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重要依据;对直角特点的认识,也是学习垂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需较好地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本单元知识能力结构及特点分析

1、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强调概念认识的系统性。

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与线有关的部分,包括直线、射线与线段;二是与角有关的部分,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两部分知识各自的概念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相互之间又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中,编写者着重把握这些特点,组织相关的材料。如在编排线段、直线、射线三种图形时,以“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在“角”的概念界定中,很好地利用了射线与角的关系,从两个层面对“角”作了概念说明:一为直观静态层面,即“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紧紧抓住角的本质内涵进行说明。与此同时,在“角的分类”这一节内容中,又将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这五类角的关系置于动态定义的背景下完成,较好地体现了“角”的各要素在角的构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对概念的系统性认识。

2、强调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内容中,涉及“量出指定角的度数”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等属于操作技能的知识,可以归为典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知识,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便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教材在编排“角的度量”与“画角”两节内容中,均注意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如“角的度量”中研究了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与操作工具“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后,涉及具体量一个角的度数时,呈现了量角的步骤;同样,在“画角”

这节内容中,教材也是呈现了画角的步骤。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 一般步骤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者也只有明确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其技能水平才能相应提高。

3、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作为“图形与几何”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学习目标。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中,抓住了几何知识的特点,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既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也为学生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了条件。如在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编排中,采用想象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如在练习七的相关练习中,多次要求学生用估一估、再度量的方式进行学习,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在整个单元的编排中因为重视操作活动,强调概念知识的系统认知,能为学生后续学生类似内容积累起丰富的活动经验。

三、本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思路及注意事项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关于“角”的知识内容,本套教材分了两次进行编排。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制定本单元相应知识的教学目标。如关于“线段”的认识,应定位在特征的归纳与提炼上,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又如“角”的含义的引出,应与学生已有的角的特征认识沟通起来,完善对“角”的概念的认知。再如在“角的分类”的教学中,应将学生原来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作为深入认识“角”的分类的出发点,在“角的度量”学习基础上,对直角、钝角、锐角作新的认识。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直观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材编写时也比较重视量、数、折、拼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相关的活动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探究的机会,以确保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切实到位。如在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后,可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动手画、想象说明,然后进行整理;又如在测量角的度数时,引出度量工具后,可先让学生尝试测量某个角的度数,然后在讨论方法;再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教学时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无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除了本单元中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之外,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提升。比如“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一些超过180度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这些活动经历将为学生以后学习与角有关的知识积累起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

四、典型教学案例实录及分析 教学案例1:角的度量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秋天来了,成群结队的大雁飞向南方,它们越过高山,飞过大海。看:它们排着怎样的队伍在前进?

生:人字形。

师:这里的人字形可以看作我们数学中的什么图形?

生:角

师:大雁结队飞行成角,这个角有奥秘吗,你想怎么研究? 生:我想知道这个角的大小。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度量角的大小的有关知识,再用这个知识来研究生活世界里角的奥秘。(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点评]:从动态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引出问题,再抛出“用度量角的方法来研究生活世界里角的奥秘”这一极具挑战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迅速进入忧愤状态。

二、再现创造,探究新知

1、感悟量角的原因 大屏:比比看,下图中的角1和角2谁大些? 生:角1大。

师: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生1:眼睛观察的。生2:把角2移过去与角1重合起比,角1大些。小结:要比较角的大小,可以凭眼观察,也可以重合起比,这都是好办法!

师:下图中的角1和角3比,谁更大些,怎样比? 生:把角3翻过来,再去与角1重合起比。追问:真会想办法!那究竟大多少呢?(生不语)

师:看来,要知道一个角比另一角究竟大多少,靠“比”是不行的,还需要测量出它的准确数据。

2、建立10的表象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要想知道一条线段的长度,你们是怎么办的? 生:用直尺量。师:需要什么单位?

生: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师:要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呢?

生:用称称,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师:要想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呢?

生:也需要一个工具,还需要一个计量角度的单位。

师:要计量角,数学上也设定了一个单位,叫做“度”。怎样的角是一度呢? 小结:为了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人们通常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照这样的分法,把一个半圆平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应的角也是一度。(配合课件)

师:感受一下,1度的角怎么样? 生:很小。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度角,再反复看看课件上的1度角,试着用手指比1度角。

[点评]:通过直观比较∠

1、∠

2、∠3的大小,揭示量角必要性。通过对测量长度和重量所需工具和单位的再现,为角的计量单位“度”和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发明”“创造”作为了奠基。再巧用课件,通过观察、想象、制作、对比等方式,帮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

3、体会量角器的建构过程

①从90度——45度——全刻度,完成量角器的创制 师:如果把半圆两等分,每份所对应的角是多少度? 生:90度。

师:如果在半圆的左起始边记为“0度”,依次应该是多少呢? 生:900,1800。

师:想想:它可以测量生活中多少度的角? 生:90度和180度的角。

小结:像这样,可以用来测量角的工具,我们叫它“量角器”。

师:如果将半圆四等分,每份所对应的角又是多少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45度。生:用180除以4.生:……

师:这样的量角器可以测量生活中多少度的角? 生:90度、45度、135度……

师:它可以用来测量左边的大小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把半圆六等份、七等份,等份的更细些…… 师:好办法!看看老师将半圆进行了几等分? 生:10等份。

生:18等份。

生:180等份。师:同桌交流交流,究竟是多少等份?每份是多少度呢? 生:18等份,每份是10度。

师:这样的量角器是否可以测量的大小呢?(课件演示)读一读,多少度? 生:60度。

师:如果把这个角翻转过来,改变一下它的开口方向,看看又是多少度? 生1:120度。生2:60度。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对了,我们只是把刚才的角改变了一个方向,它的大小变了么?(没有)可是,在这个量角器上,我们能直接读出60度吗?那怎么办呢?

(同桌讨论、交流)

师:为了方便测量开口朝右的角,我们专门为它再增加一圈刻度,这样就能精确测量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由此可见,改变方向之后的角仍然是60度。

师:仔细看看内、外圈相对应的刻度,你有什么发现? 生:内外圈相对应的两个度数相加,正好是180度。

师:这样的量角器后来就逐步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量角器。(课件出示)

②具体认识量角器

师:接下来,让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手中的量角器,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0页,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课堂练习:抢答:直接读出下面角的度数。

[点评]:学生的最大困惑点是量角器的来历和认识,很多学生弄不明白:为什么需要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为什么需要0刻度线?为什么需要内、外圈刻度?针对困惑点,执教者从90度——45度——全刻度,完成量角器的创制,再看书认识量角器,用抢答巩固认识,设计新颖,突破了教学难点,虽用时17分钟,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尝试量角归纳量角的方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让我们来尝试量角,好吗?请同学们打开练习纸,试着量一量角

1、角

2、角3的度数?并以组为单位,说说你是怎么量出来的?

(学生独立量,小组交流讨论,展台汇报展示)

小结:老师把量角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一起读一读吧!(点对点,线对边,读数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三、练习量角,感悟价值

1、量开课时大雁所成的角

指名一生量白板上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的夹角,并说说测量的方法。(约45度)

小结: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的夹角,经科学家反复测量,发现始终在45度至54度之间,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探讨。

2、探究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估一估,量一量,下面两个角谁更大些?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直接读出下面角的度数。

4、你能猜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5、课件出示:“玩一玩”

师:孩子们,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感觉怎么样?你们有注意过吗?在下面三种设计的滑梯中,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对,滑梯与地面的夹角在45度左右的滑梯滑起来最舒服。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影子,需要我们用量角的办法去研究它。同学们,课后试试吧!看你还能发现哪些奥秘。

四、课堂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吧!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以及角的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两边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而对本节课的教学,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度的角有多大,并配以1度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1度角的正确表象,接着让学生讨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通过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与角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能力目标: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体会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

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学会倾听,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正确读出量角器的度数。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讨论法,操作法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再现创造,探究新知

三、练习量角,感悟价值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单位以及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据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下面三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认识量角器、认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我发现量角器最中间有一个点”。“我发现量角器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180。”认识1°角时,采用的方法是:(1)出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观图;(2)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容易形成1°角的观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

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些困难。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可以。

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情况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以下:

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

名师点评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部分,也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该课的执教者,抓住了学生的困惑,创新了教学设计,将单调、乏味的技能教学,变成生动而富有思考的动感课堂,既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还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一、激情引入,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

老师首先从大雁南飞的动态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勾起学生量角的冲动。再通过比较∠

1、∠

2、∠3的大小,打破学生建立的认识平衡,引发学生新的认识矛盾,激活学生测量角的强烈愿望。可以说,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解决问题、产生新困惑,再解新问题、再生新困惑的状态中,思维被高度激活。

二、注重知识的生成,让学生经历量角器的再创造。

此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进行量角的练习”。而本课的执教者却打破了以直观认识为切入点的常规思路,选择从学生的认知矛盾入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如简易量角器形成后,出示上图的角3,让学生发现它并不能度量角3 的大小,引发认知冲突。有了前面将半圆二等份、4等份的经验,学生自然想到将圆8等份、10等份、18等份,也就是分的“再细些”的方法解决矛盾。随后,通过改变角3的开口方向,诱发学生读数犯错,进而感悟需再标一圈刻度的必要,让学生顺利完成对量角器的再创造。同时,在建构的过程中学生自主习得了量角的方法,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了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性的数学。

3、在应用中感知数学,体验知识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本节课选择了大自然中“大雁南飞排队”以及帮助“小猴选择滑梯”的有趣情境,让学生感知量角的实质意义和知识的现实价值,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度开发,让学生利用今天学到的量角的技能,课后,去测量生活中的其它角,研究这些角的奥秘,领悟自然界的神奇,如大雁南飞的人字夹角为什么始终在45度至54度之间?在操坝掷垒球,选择什么角度最好等。

专题探讨

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 1.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学生在平时接触过许多令他们津津乐道的,带给他们无数欢乐的童话、寓言故事,所以会牢牢地存盘在头脑中,这些是他们的兴奋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利用。

如我在教“时、分、秒”时,就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故事情境:“乌龟和小白兔又要进行比赛了,猜猜看,这回谁能赢?”老师生动的讲述,加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了生动有趣的童话王国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而以生动的讲解、美妙的音乐;时而以优美的画面,多彩的描绘,为学生自由的表达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正是在这种情境的不断变换中体味着学习的乐趣,参与的快乐。

又如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课上,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我给学生讲“小猴摘桃”的故事。(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2)小猴看了很谗,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两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呢?这样,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并且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2.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生活情境相联系。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本节教学角的度量时老师问:秋天来了,成群结队的大雁飞向南方,它们越过高山,飞过大海。看:它们排着怎样的队伍在前进?(人字形)。这里的人字形可以看作我们数学中的什么图形?(角)大雁结队飞行成角,这个角有奥秘吗,你想怎么研究?(我想知道这个角的大小。)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度量角的大小的有关知识,再用这个知识来研究生活世界里角的奥秘。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了一个“如果你是主教练,你会安排哪位球员点球”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发学生讨论:从“谁进球最多”到“失球数谁最多”,再到“进球的可能性高”导入百分数意义的学习。教者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

3.创设活动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8根小棒每4 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小棒呢?你能先摆一摆,再用算式表示吗?通过操作,学生对分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分的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呢?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更加强烈。再如:华应龙老师教学《圆的认识》,创设了一个寻宝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只要是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都可以,这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为什么是一个圆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圆的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圆的特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对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课堂中采用游戏,也是课堂教学中充满欢乐氛围的高潮环节。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主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顾客。学生在买卖的过程中,掌握了“元、角、分”的转换。又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统计”一课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统计输赢的情况。学生乐得得意忘形。知识就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得以巩固,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此外,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应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有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我有着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突破重点、破解难点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增进学习积极性。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给自己定好位扮演好正确的角色。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也可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作为一个配角的角色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途径来获得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和动作技能发展积极的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快乐主动地去追求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翱翔于知识的天空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合适的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表现并给予学生学习适当的建议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分析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如何根据自我的能力或协同他人的合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教师担任好自己的角色学生思维一定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们更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三、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推进课程改革。儿童是最好的教师尤其当我们这些青年教师面对这么一群可爱的学生时自己同时也是一个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生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更好地更健康地成长。而完成这一切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健康积极的人格素养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很好地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持续发展的环境帮助学生们获取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对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数学是一种技术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就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师范生的实际特点编写的。它是一本富有特色的教材读后能使读者更好地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本书围绕理念层次、教学设计层次、教学实施层次和教学评价层次四个层次展开。将有关的概念、策略与具体的实例分析相结合充分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为读者提供一种参与式的学习场景。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下面我就主要来阐述一下本次读书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从目前来看的实施效果来看我认为并不理想现在老师对新课程理念大多耳熟能详脱口而出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一些具体细节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我认为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经,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师是新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要根本改变现代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大众数学”所倡导的现代数学课程观。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

育内容的数学要适应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数学以满足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价值”要求我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选择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且是对学生以后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这样的数学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能被每一名学生所掌握。它是普及义务教育地区的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身努力下都能掌握的数学。日常生活的需要、各种职业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思考和反映都是不同的所以数学课程将在所有学生共同接受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甚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名学生的数学需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要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要想当好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总之教师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可以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建立起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性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信赖使教师成为学生探求知识与追求真理的楷模。

三、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素养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教育要取得成效就一定要了解和研究他们。教师要有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教师在各种场合能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姿态、语言等外在表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开导与教育。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教师业务能力结构中的基本能力。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辩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克服片面性和主观性并要持之以恒。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接受能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概念间的联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

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3、钻研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能力。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与难点熟悉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乃至全套教科书中所处的位置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与实际智能水平规划好学期、单元、每课时的具体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要有独立处理教科书的能力为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补充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把教科书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使教学活动做到概念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知识系统、训练有素。

4、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而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来源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所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课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引人入胜有的课却是平淡无奇无精打采令人乏味。究其原因这既与教案设计有关又与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关。

5、组织数学课外活动的能力。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可以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拓宽可以结合某些数学知识介绍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结合教学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和统计资料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事实也可以解答数学趣味题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唱数学歌谣走数学迷宫举行数学文艺会等形式可以是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等规模可以是个别的、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也可以是全校性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指导地将学生组织起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6、教研与科研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与兼顾个别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问题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课题积极地参加到校本教研、学科科研活动中去最终能够写出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或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用以指导实践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

四、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与研究 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也有可能不同。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方法并且这些策略、方法是在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形成的。

1、组织策略教师要精心的组织课堂教学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把课堂的管理变成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总之,只要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拥有了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就会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变革

•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变革

一、深入领会课标精神 •

1、数学教学的本质 •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是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参与,沟通对话,交流互动活动。•

2、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 •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3、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与方式

•(1)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和经验)•(2)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引导、合作(3)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5、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体现某一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 ——体现在不同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

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超越课程内容,特别注重的核心概念。

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6、把握教学的总体目标

(一)三个维度

1、获得“四基”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基本活动经验

2、增强“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科学态度。

(二)四个方面

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1)“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分类、集合、数形结合、变与不变、符号表示、对称、对应、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等。

(2)由“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归纳、演绎、联想类比、转换化归、逐步逼近、代换、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等。

(3)由“数学模型的思想”派生出来的:简化、量化、函数、方程、优化、随机、抽样统计的思想等等。

(1)活动经验: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包括操作、思考、探究、复合的经验。(2)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目标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观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积淀下来的基本的经验性认识。

(3)基本活动经验积累过程:经历、内化、概括、迁移。• 7.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四个关系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把差异看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重视合情推理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二、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

(1)课堂变革的实质:转变学习方式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转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为主转向主动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回归到课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意义,大于一些具体的确定的知识的传授。

(3)课堂变革的“1234”总体目标: 实现一个愿景——提升学生学习力 凸显两条主线——学生学与教师导

聚焦三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优化四大学习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共同体设计、学习评价设计。

(4)1.明确学习目标。变抽象宽泛、模糊一统的教学目标,为精准解读课标前提下、适切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具体细化真实可测量学习目标。

2.关注学情研判。变“目中无生”的课堂,为基于学情研判学习起点和学习切入点的“以学定教、因学施教”的课堂。

3.精选学习内容。变“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内容,为根据学生不同学情、提供不同层次、可自主选择的课堂学习内容。

4.转变学习方式。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课堂,为在教师引导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丰富多样的课堂。

5.优化学习评价。变单

一、单向、以终结性为主的教学评价,为多元、多向、过程性与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5)教学理念: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多学精教,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以学评教

1、以学定教:属原则范畴,等同于因材施教

2、先学后教:属教学方法,自主与主体问题

3、以学评教:属评价导向,好课与学得怎样

(6)三个转型:以“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以“对话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以“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7)“学为中心”的有效课堂的特征

1、课堂学习环节越来越简单

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充分

3、越来越关注学习方法的体会与习得

4、越来越重视学生立场的问题与体验(8)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核心要素

先行学习、学情诊断、小组合作、展示运用、随堂任务、帮助指导(9)课堂教学的三条铁规

1、先学后教-针对学的问题进行教

2、先教导学-教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

3、温故知新-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10)为学生“独立性”和“责任感”立规

1、独立性——依赖性:课堂教学赖以建立的基点(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

2、责任感——自我意识:公民社会的根基

让学生尽快独立——教学的第一定律。

让学生承担责任——教育才可能产生奇迹。学生学习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的悲哀是包办。(10)先学类型

1、先学(关系)① 教师指导下的先学

现场指导、通过导学提纲进行指导 ② 独立自主式的先学

2、先学(时间)① 课内先学 ②课外先学

3、先学(任务)

① 不含作业的先学 ②含作业的先学

4、先学(内容)

① 文本性(理论性)的先学 教科书、课外书

② 活动性(实践性)的先学

5、先学(进程)① 一次性 ②多次性

6、先学(方式)

① 先读后讲②先思后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先练后评(作业、作文)先学的核心任务是阅读和思考。(11)教学变革关键词

“学为中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转变师生主体关系(12)坚持“学为中心”的方向

1、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主旨

2、以“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为象征

3、以“任务学习”为特点

4、让方法变成习惯:关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学段衔接

5、寻找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互补协同

6、从“模式推进”走向“要素推进”

7、尊重课程性质、尊重学习目标的类型、尊重学情和教师的风格

三、数学课堂的基本范式

(1)建立“促进有效学习”常态课堂教学质量基本标准。

(2)探索形成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学习目标为导向、学习任务为载体、导学设计为关键、学习评价为保障的“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和和操作要素。

(3)基于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研究实践,建立形成 “促进有效学习”课堂的典型课例(案例)、学案、教学视频等资源库(包),作为帮助教师分析、培训、研讨的学习资源。

(4)建立并完善“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新常规。

(5)研制与“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相匹配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6)例1《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几的问题》课时教学目标: 1.会正确理解数量关系,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会画图的策略,能正确选择算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2.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学会画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感受对应、模型的思想,增强应用意识。3.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回顾反思的良好解题习惯。

(7)例2《乘法初步认识》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会读乘法算式,了解乘法与加法联系,会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2 通过操作、探究、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乘法意义的探索过程,学会概括、抽象的方法,感受转化、模型思想,增强符号意识,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8)

1、新授课:导入——展开——巩固 “X环X学模式”

“X环”:即引入新课、自学质疑、展示探讨、巩固运用,课堂总结等; “X学”:即忆学(激学)、引学、自学(试学)、组学、展学、研学(议学、悟学)、导学、固学(练学)、延学等学习活动程序。

2、练习课:回忆——练习——提炼

3、复习课:激活——梳理——应用

4、拓展课

5、试卷评析课

(9)

1、概念课教学:感知——分析——概括

2、规则课教学:感悟规律——提出猜想——进行验证——形成结论

3、计算课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独立思考,探究算法——交流算法,理解算理——体验感悟,优化算法——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4、解决问题课教学

5、解决问题课教学

6、数学广角课教学

7、综合与实践课教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岩硐完小李春杰

2012年10月25日在岩硐完小教师会议办公室,我和全体数学老师一起参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

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学中做,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

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团结中寨小学

田峰

今年有幸参加全州小学数学新课标网络远程学习,在学习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新课标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学习了相关的解读课程。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同时在学习班级里与同班的同仁们进行了全面的交流沟通,收获颇多。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如下: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自身的教学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

下载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解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解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最新《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1.自然数是一类等价的有限集合的标记。 2.由全体自然数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叫做自然数列。3.自然数列的性质: (1)有始性:自然数列最前面的一个自......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演讲稿

    数学与生活演讲稿木叶乡中心校张千凡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数学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远古时代数的产生、数的计量,等等,到现在,数学已经发展成......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1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类研究及案例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分类研究及案例分析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类研究及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比活动方案 泗泾中小学分部 一、指导思想: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 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散文,向往美好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