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比活动方案
泗泾中小学分部
一、指导思想: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二、评比内容及安排:
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第7、8周)(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上一节公开课。(第11、12、13周)(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第15、16周)(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2)积极参与评课,上课教师选择一课例撰写一份评课报告,字数500-800字。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四、评选小组名单:
组长:车先林
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五、表彰奖励:
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2014/2/24
(注:第八周周五,4月4日前上交“教学设计”,并报公开课时间。
第十六周周五,5月30日前交“教学评价”。)
第二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
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散文,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它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清新淡雅,充满童真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内心体验,激发想象。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语言文字训练。课后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现了对语言的积累和感悟的重视。学习目标(预期的学习结果)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体会他们在一起的快乐;背诵课文。
3.说话训练,尝试表达自己对荷叶的喜爱之情。评价设计(检测这些目标的评价活动方案)
1、针对目标:识字方法:
(1)根据形旁识字。如,草字头跟植物有关(荷);王字旁跟珠宝玉器有关(珠);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摇);竹字头跟竹子有关(篮);
(2)背诵古诗识字。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做游戏识字。根据老师出示的字卡做动作:“停” “摇”“蹲”。
2、针对目标2:四个人一小组,把你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吧。让大伙帮你提提意见。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重点指导学习小水珠部分。
3、针对目标3:拓展练习: 圆圆的荷叶绿的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快乐,它们都很感激荷叶,它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荷叶又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美丽的荷叶还会吸引哪些小伙伴呢?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说: “荷叶是我的()”。()。学习活动方案(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春天过去了,快乐的夏天又笑盈盈地走来了。瞧,她给我们带来了一池美丽的荷叶。大家认真观察,池中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在微风吹拂下荷叶美景的画面)教师相机勾画荷叶图。
二、自主识字
1.看图说:“这美丽活泼的荷叶姑娘,有许多好朋友和她在一起玩,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听,他们来了”。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你听到了什么?都有谁在说话?我这里有许多的小伙伴,同学们能把他们找出来,送到玩的地方吗?(板贴)
2. 生自读课文。师:这么美的故事,同学们快美美地读一读吧。3.我有几个字请教小朋友们,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4.交流识字方法:
①根据形旁识字。如,草字头跟植物有关(荷);王字旁跟珠宝玉器有关(珠);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摇);竹字头跟竹子有关(篮);
②背诵古诗识字。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③做游戏识字。根据老师出示的字卡做动作:“停” “摇”“蹲”。5.读扩展练习短文,巩固识字:
夏季的早晨
清晨,草坪上静悄悄的。一位妈妈蹲在摇篮旁,笑嘻嘻地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小水珠也蹲在小草的肩膀上,闪着亮晶晶的眼睛。一只蝴蝶飞来了,停在摇篮边,展开彩色的翅膀,跳着欢快的舞蹈,花儿笑了,小草也笑了。夏季的早晨多美呀!
三、品读领悟
1.荷叶的小伙伴们多可爱呀,你们喜欢谁呢?喜欢谁就把那一段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他?
2.现在我们四个人一小组,把你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吧。让大伙帮你提提意见。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来分享你的快乐呢?指名读课文。4.指导学习小水珠部分。
①你好,小水珠,我想采访你一下,你喜欢荷叶吗?为什么?
②师板书: 摇篮 摇篮是什么意思?躺在这里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同学们做一下躺的动作。
③闭上眼睛想一想,现在我们就是那一颗颗漂亮的小水珠,躺在绿绿的荷叶上,这时候,风姐姐轻轻一吹,我们就顺着风摇啊摇,像躺在摇篮里?什么感觉?(舒服)那谁愿意读一读小水珠这一段?(指名读)
④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当一当小水珠。(齐读课文)5.同样的方法学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部分。6.自由练读,尝试背诵。
四、巩固延伸,指导书写。
1.圆圆的荷叶绿的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快乐,它们都很感激荷叶,它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荷叶又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2.拓展练习: 美丽的荷叶还会吸引哪些小伙伴呢?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说: “荷叶是我的()”。()。1.指导写字。荷叶这么美,要把荷叶写美,出示“叶、美”生字卡片。生先读,再说怎样记,师写,问同学发现什么,生自己写,师注意指导写字姿势。师选择展示,小组内交流。
五、当堂达标
1、选词填空。
躺 立 蹲 躲(1)小青蛙()在荷叶上。(2)小蜻蜓()在荷叶上。(3)小水珠()在荷叶床上。(4)小鱼()在荷叶伞上。
2、按课文内容连线:
小水珠的 停机坪 荷叶是 小蜻蜓的 小青蛙的 小朋友的 小雨儿的 摇篮
凉伞
凉帽 歌台
第三篇: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课题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四》
二、目标分解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紧抓这一点,我在设计中通过创设情景、图文结合、读文等形式引导孩子识记生字。尤其对本文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通过图文识字、多种形式巩固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孩子一法计多字,体现高效识记。充分结合儿童身心规律培养的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写字教学采用“观察、范写、仿写、评价、改写”五步教学法,扎扎实实的进行写字教学。
2、教材特点
《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的内容。课文内容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学情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的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
三、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学习笔画“竖折折勾”,会写“蚂、蚁”等6个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四、评价活动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本课的生字基本都是形声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所以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可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进行。在《识字4》的教学中,学习生字我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借助动物形象给学生留下了生字词的感知记忆;第二步,去掉注音。出示无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认读;第三步,通过引导他们对形声字特点的分析来巩固识记。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识字主要是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重字形联系,但是集中识字没有具体语言环境的帮助,这些字学生就不一定能很好地运用,分散识字注重字义的情境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可以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来巩固补充。集中识字之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去朗读,如,引读(边拍手边说):什么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干什么?蜻蜓半空展翅飞。„„蜻蜓哪里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再如编成歌曲演唱。利用《小星星》的曲调唱歌。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习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生字。可以说游戏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时刻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
五、教学活动预案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1、出示单元知识树,了解单元内容,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2、引:小朋友,你们听,听到了什么?是啊,知了叫,夏天到,那么夏天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多媒体出现夏天的美景。)你看到夏天有哪些有趣的事?
4、师:这么多有趣的事,有一位小作者把它们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板书课题)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夏天这一优美的情境中。学生则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二)指导自学 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课文,谁能告诉我们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生:读读拼音;问问同桌;问问老师。
(2)师:真棒!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在读之前老师要布置一个小任务,请你把儿歌中的动物用括号括出来,现在大家开始读吧。
(三)全班交流 反馈矫正
1、师:谁能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啊? 生说。
2、师:说得真好,看,小动物们都被大家叫出来了,谁的眼睛亮?(引导生看图片识字)
生:我的眼睛亮。
3、师:谁能做小老师读读,读对了大家跟着一起读,读错了大家都别做声。
a,请六位同学做小老师带读。
b,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刚才的小老师教得怎么样。生齐读。
4、师:咦,现在我们可爱的动物们飞走了,谁还能认识他们?(去掉图片识字)生举手
师:哇,这么多同学认识,那我们男女同学分开来读读。a男同学读拼音,女同学读词语。B师:不错,一起来吧。再齐读
5、去掉拼音识字 师:现在谁又飞走啦? 生:拼音宝宝。
师:对了,我们再看看,还认识吗? 生抢读
师:很好,小火车,开起来!
6、师:有一个秘密藏在这些生字宝宝里头,谁发现了? 生:他们都有一个虫字旁;他们都是形声字。师:说得多好啊,表扬他!师:对了,这边代表它的读音是声旁,这边代表它的意义,是形旁,这样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跟老师念形声字。
课件展示形声字,形成之后学生一起读。
(四)重点分析 指导朗读
1、师:我们已经和小动物成了好朋友,那你能把整首儿歌读正确吗?请把儿歌读给旁边小朋友听。评评他读得怎样?送他一句话。
2、一共有几句话?(3句话)你最喜欢的哪个句子,赶快练练吧!
3、说说喜欢的原因。
A、例:第一句
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好在哪里?
(展翅飞,把蜻蜓飞的样子写出来。捉迷藏把蝴蝶当作人来写,写得很生动,有趣。)朗读体会
B、理解第二、三句话。
下面小动物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请大家自由读读后面二句话,跟旁边小朋友交流(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让我们配上音乐来读这首儿歌,你可以边读边表演。
小结:这首歌不但写得非常有趣,而且小作者还用了“谁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写。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许老师带你们去参加一场森林音乐会,瞧,森林音乐会开始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五)鼓励创新 拓展积累
1、师:(媒体出示森林图,创设情境)小动物们各自表演了什么节目呢?你能像小作者一样用上“谁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选一个或几个小动物来说说吗?
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写成了,今天你们各个都成了小诗人。(六)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认读“蚂”、“蚁”“前”、“空”。2.找共同点,掌握结构。
(1)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2)“一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们怎么样写才好看。(3)“再看”黑板,生提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七)当堂检测 总结回顾
1、检查生字书写情况。
2、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读懂了儿歌,认识了生字,而且还知道许多有关文中小动物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小动物呢?向学生推荐动物网站。
第四篇: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设计初探
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标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结合新课标的学习,我满腔欣悦地在自已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现就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设计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
一、我们的教学从哪里开始:
语文学科作为有意义的语言信息的学习,需按一定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一般认为,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设计,应先提供先行组织者,即简明扼要、高度概括地向学生提供该课教学内容的结构;然后用逻辑的顺序,或根据有意义的上下文组织语言信息。所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从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开始的。
然而,在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课堂发生惊人的变化,以谁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根本问题,也是在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从这个标准来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分析学生的特点,评定学生的初始状态,预测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
二、我们的教学怎样进行:
孩子们在这充满希望、充满绚丽的语文天地里,应该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而不再机械地识记生字,不再乏味地朗读课文,不再听那灌输式的讲解,不再死背古诗意思,不再心中有话不敢说„„所以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一座乐园。
一乐——情感体验
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无不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情感是审美感知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产生审美感知。
(一)入情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使学习“变苦为乐”呢?我觉得必须让学生“入情”。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乡下人家》进行教学前,我鼓励学生到附近农村的河边欣赏美丽的日出,再看看菜场热闹非凡的景象,然后到学校附近的路边观察上班的车流和人群。有了较丰厚的生活积淀,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思想情感,领略家乡的无限美好的风光,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就把最感人的内容先介绍给学生,也可设计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深深的吸引过来并锁定。
(二)动情 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入情”到“动情”呢?儿童情感的产生、发展与他们的认识紧密相联。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例如:《黄山奇石》,精读课文第三段时,从“抱着、蹲着、望着”和“一动不动”等词让儿童体会此时的猴子不同于往日的顽皮。接着出示“猴子观海”的教学挂图,引导想象:猴子在想什么?它怎么会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促使观察与想象相结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体会到黄山的奇石真是有趣极了。这种内心的情感发展,驱动着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二乐——个性展示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小苗与大树》一文时,当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请小朋友们扮演苗苗或季羡林大师,同桌练习讲一讲这个采访故事。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争抢自己喜欢的角色,迟迟不能进入正题。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学生都希望能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选择要扮演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和思维。
(一)鼓励对文本理解的个性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面对同样的语文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感情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老师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点,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如教学《落花生》时,有同学提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这么漂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做这样的人不好吗?多好的问题呀!于是,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去审视、去发现,让问题把学生从课文带回个性化空间。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习的多元化、事物的复杂性、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的理解各不相同。要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体验。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抑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认同我的想法,按原计划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即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即: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善于表现自己,像人们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就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即阅读就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鼓励对作业选择的个性化
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应力求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满足个人的需求,从而促使个性化的发展。结合教学实际,我设计三种作业:
(1)自主型作业,教师设计难易有别的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
(2)实践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活动的机会。
(3)鉴赏型作业,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鉴赏活动,促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增加文化沉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各种有利的外部条件,自由完成作业。
三乐——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创造力。”
(一)师生合作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合作。比如:在教者、学者、作者三情聚焦,产生共振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孩子语言单薄影响了共振的效果,这时,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文化语言来提升孩子的语言。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二单元的习作《20年后回家乡》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自己20年后在干什么,想象一下我们的家乡、祖国、世界会变成怎样,并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在作文评讲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二十年后的聚会”的形式,让学生、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感受、表达、欣赏、评价。我设计了如下开场白: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20年过去了,我已快成了一个半百之人,而你们二十多岁,个个年轻力壮,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材。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激动。这些年来,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和感受,你想说出来与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吗?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这样师生在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和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表达自己的空间。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和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表达自己的空间。
(二)生生合作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而小组讨论正可以祢补这方面的不足。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习小组内部自主分工,做一份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的活动计划,如何结成活动小组开展活动等等。教师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后,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以指导者、参与者和建议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时,教材还提出几条延伸性的问题,如怎样又快又好地识记汉字,怎样避免写错别字以及如何区分多音字等等。我们可以大胆采用这种互动合作方式,构成立体交流网络,改变传统的师生单维交流。
三、我们的教学没有结束: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应该是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以后的新的语文学习的开端。
例如:学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的《秦兵马俑》,可以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搜集关于秦朝的历史、地理以及兵马俑的各种文字和图片等方面的资料。再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 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这恰恰体会了新课标的“语文即生活”的理念。
新课标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成功的未来,就让我们做个有心人,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付诸行动,用语文这块阵地,开创出新课改的美好前景,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茁壮成长。
第五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提高教师基于标准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是其中的核心命题。本研究围绕这一命题,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具体探讨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如何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以及怎样实现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一案例研究。本研究运用历史分析、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回答上述问题,进而提出了如下的主张和结论。现实调查和理论分析表明:教师只有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在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在现实中,我们对上海市某区初中信息科技教师的调查发现:当前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关注度还明显偏低;课程标准也没有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依据;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还不强;教师的课程标准意识和课程标准的应用能力亟需提高。在学理上,我们进一步论证了开展基于标准教学的必要性。课程标准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超越,它赋予了教师更大的教学权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依据传统教学大纲时代的教学理念理解课程标准一定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过于依赖个人经验、过于依靠教科书的思想束缚,“像课程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课程标准,实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在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建构了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是一种融课程标准、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为一体的设计过程,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理解课程
标准、解析课程标准、应用课程标准的新视角。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界定学习目标,保持标准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理念,保持学习目标与学习评价的一致性;三是依据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评价调整、补救课堂教学,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相互衔接,循环往复,将评价和教学统一起来,保证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的一致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践研究。在基于标准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以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为例,与基层教师一起开发了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案例。依据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我们分别选择了“知识与技能”和“综合活动”两个研究主题。通过教学案例,教师可以真切地体验到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过程,在教学实施中反思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研究者在此过程中也对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发现其中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打下基础。课程标准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阐释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赋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它是当前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课程管理的基础。但是任何一个新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对于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来说,就需要努力地去营造课程标准实施的氛围和环境,在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标准教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来说,要在实践中领会、渗透基于标准教学的理念,加强专业学习,将课程标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关键词】: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教学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23 【目录】:论文摘要6-8Abstract8-13引论13-2
3一、研究问题13-1
4二、文献综述14-20
三、研究方法20-2
2四、研究意义22-23第一章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学理解读23-42第一节基于标准教学的辨析23-
31一、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历史的考察23-2
4二、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现实的追问24-27
三、基于标准教学的难为与可为27-31第二节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现实表征31-
42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31-3
5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逆向设计模式35-38
三、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38-42第二章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中的现状分析:本土调研42-65第一节调查设计42-
51一、调查问题及其理据42-
43二、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43-47
三、调查样本选择47-49
四、调查的局限和采取的措施49-51第二节调查结果与问题讨论51-6
5一、调查结果的分析51-6
1二、现实问题及讨论61-65第三章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一致性建构:美国经验65-82第一节美国基于标准教育改革运动的述评65-76
一、基于标准教育改革运动的兴起65-68
二、教育机构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努力68-7
3三、美国基于标准教育改革运动的启示73-76第二节科罗拉多州基于标准的教学模式76-8
2一、发展背景与应对挑
战76-77
二、基于标准教学模式的特征77-80
三、意义和启示80-82第四章界定学习目标82-114第一节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习目标82-88
一、目标在教育中的涵义82-8
4二、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学习目标的特点和功能84-87
三、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学习目标的关系87-88第二节解析内容标准88-10
3一、教学现象:课程标准带来的困惑88-89
二、解析内容标准的理论依据89-9
4三、解析内容标准:一种分析的二维框架94-96
四、解析内容标准的过程与方法96-103第三节构建学习目标103-11
4一、教学现象:流于形式的学习目标103-10
4二、学习目标的价值取向104-107
三、学习目标的陈述方式107-109
四、依据课程标准构建学习目标的过程和方法109-114第五章设计学习评价114-144第一节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114-120
一、优先设计学习评价的理据114-117
二、课堂学习评价的方法和策略117-120第二节设置客观性试题120-129
一、教学现象:”抄”来的课堂测验题目120-1
21二、客观性试题的特征和类型121-12
2三、客观性试题研制的过程和方法122-129第三节开发表现性评价129-14
4一、教学现象: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困难129-130
二、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和特征130-13
3三、表现性评价开发的过程与方法133-144第六章创设教学活动144-172第一节课程标准与教学活动144-150
一、课堂教学观的考察144-146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活动的建议146-150第二节安排活动任务150-16
4一、教学现象:泛化的教学活动任务150-1
51二、教科书与教学活动创新151-1
53三、活动任务设计的过程与方法153-164第三节组织教学活动164-17
2一、教学现象:
过于模式化的教学组织方式164-16
5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165-168
三、教学机智与教学活动的实现168-172结语172-182附录1教师访谈提纲174-175附录2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标准175-176附录3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案例(一)176-179附录4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案例(二)179-182参考文献182-192后记192 网站。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