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Unit6 In a nature park?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集镇苏寨小学
于慧丽 2015.12.10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Unit6 In a nature park?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英语第六单元 教学主题:问路与指路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于瑞霞 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形、义来学习单词;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能借助录音、图片、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自然”这一话题开展,使学生掌握与自然有关的词汇并能用英语询问自然公园里的景物。教师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融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册第四单元We love animals,第二册第三单元At the zoo,第四册第四单元At the farm的基础上,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学习有关自然公园的话题。本课是Unit6的第一课时,学好本课为更好地学习本单元有关自然公园的话题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两年多的英语学习基础,他们对轻松活跃的英语课堂学习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喜新好奇,善于模仿。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动物、景物的单词:bird, monkey, giraffe, tiger, panda, bear等以及句型There is...并且能够运用There is....正确描述事物——具备了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及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不善于用英语思维,在句型整合运用方面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评价任务
1.对所学词汇能正确地读的合格率达85%,理解率达85%。2.互相关注、关照、倾听,小组合作责任分工和学习目标明确。
3.学生主动参与面不低于85%,关注身边的学生,不同层面的学生均有操练或展示机会。
4.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5.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后,听说读写或其他能力中的某一项或多项有所提高。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读音规则,结合音、形、义和字母组合发音,听、说、读、写四会单词forest,mountain,hill,river,lakel,能读懂句子Is there a...in the park?并能在情景中运用,达到语音清晰,语调自然。(重点)
(.2)我能听懂、会说、认读句型Is there...?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并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学习过程: Step 1:Warm-up
1.Greeting.2.Everyday English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3.Introduce every group name and evaluation system(介绍组名和评价机制)
4.Show the learning aims.5.Let’s chant。Step 2:Pre-task stage Let’s learn 1.Show the title.T: Can you tell me what’s the chant about? Yes.It’s about the nature park.And that’s today’s topic.We’ll learn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Part A Let’s talk&Let’ learn.【设计意图】以自然公园这一歌谣创设语境,并以自然公园为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揭题埋下伏笔。
2.Present the task
T:It’s a beautiful nature park.After learning, let’s design our own ideal nature park.OK? 【设计意图】设计真实有效任务,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交际活动,并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Using the pictures to lead out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pattern of this lesson.(通过图片和熟知的句子,师生以问答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Step 3: While-task stage 1..Let’s learn(1)Listen and repeat(2)Follow the teacher
(3)Read in groups(5)Read with your partner and recite the words
2.Activity 1 大转盘
3.Activity 2 火眼金睛
3.Play a game what’s missing?
Step 4: Post-task stage
1.Draw a nature park and then pratice in pairs。
A:Is there a...in the park? B: Yes,there is/No,there isn’t.2.Show in class.3.巩固练习,砸金蛋活动。Step 5:.Sum up
这节课我学会的短语:
这节课我学会用句型: Step6:.Homework 1.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
2.在四线三格中正确抄写 hill, river, lake, mountain, forest 5遍。
Writing design:
Writing design: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Part A Let’s learn
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Where is the bookstore
?
cinema
hospital
第二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比活动方案
泗泾中小学分部
一、指导思想: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二、评比内容及安排:
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第7、8周)(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上一节公开课。(第11、12、13周)(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第15、16周)(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2)积极参与评课,上课教师选择一课例撰写一份评课报告,字数500-800字。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四、评选小组名单:
组长:车先林
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五、表彰奖励:
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2014/2/24
(注:第八周周五,4月4日前上交“教学设计”,并报公开课时间。
第十六周周五,5月30日前交“教学评价”。)
第三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
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散文,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它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清新淡雅,充满童真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内心体验,激发想象。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语言文字训练。课后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现了对语言的积累和感悟的重视。学习目标(预期的学习结果)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体会他们在一起的快乐;背诵课文。
3.说话训练,尝试表达自己对荷叶的喜爱之情。评价设计(检测这些目标的评价活动方案)
1、针对目标:识字方法:
(1)根据形旁识字。如,草字头跟植物有关(荷);王字旁跟珠宝玉器有关(珠);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摇);竹字头跟竹子有关(篮);
(2)背诵古诗识字。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做游戏识字。根据老师出示的字卡做动作:“停” “摇”“蹲”。
2、针对目标2:四个人一小组,把你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吧。让大伙帮你提提意见。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重点指导学习小水珠部分。
3、针对目标3:拓展练习: 圆圆的荷叶绿的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快乐,它们都很感激荷叶,它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荷叶又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美丽的荷叶还会吸引哪些小伙伴呢?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说: “荷叶是我的()”。()。学习活动方案(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春天过去了,快乐的夏天又笑盈盈地走来了。瞧,她给我们带来了一池美丽的荷叶。大家认真观察,池中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在微风吹拂下荷叶美景的画面)教师相机勾画荷叶图。
二、自主识字
1.看图说:“这美丽活泼的荷叶姑娘,有许多好朋友和她在一起玩,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听,他们来了”。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你听到了什么?都有谁在说话?我这里有许多的小伙伴,同学们能把他们找出来,送到玩的地方吗?(板贴)
2. 生自读课文。师:这么美的故事,同学们快美美地读一读吧。3.我有几个字请教小朋友们,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4.交流识字方法:
①根据形旁识字。如,草字头跟植物有关(荷);王字旁跟珠宝玉器有关(珠);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摇);竹字头跟竹子有关(篮);
②背诵古诗识字。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③做游戏识字。根据老师出示的字卡做动作:“停” “摇”“蹲”。5.读扩展练习短文,巩固识字:
夏季的早晨
清晨,草坪上静悄悄的。一位妈妈蹲在摇篮旁,笑嘻嘻地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小水珠也蹲在小草的肩膀上,闪着亮晶晶的眼睛。一只蝴蝶飞来了,停在摇篮边,展开彩色的翅膀,跳着欢快的舞蹈,花儿笑了,小草也笑了。夏季的早晨多美呀!
三、品读领悟
1.荷叶的小伙伴们多可爱呀,你们喜欢谁呢?喜欢谁就把那一段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他?
2.现在我们四个人一小组,把你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吧。让大伙帮你提提意见。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来分享你的快乐呢?指名读课文。4.指导学习小水珠部分。
①你好,小水珠,我想采访你一下,你喜欢荷叶吗?为什么?
②师板书: 摇篮 摇篮是什么意思?躺在这里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同学们做一下躺的动作。
③闭上眼睛想一想,现在我们就是那一颗颗漂亮的小水珠,躺在绿绿的荷叶上,这时候,风姐姐轻轻一吹,我们就顺着风摇啊摇,像躺在摇篮里?什么感觉?(舒服)那谁愿意读一读小水珠这一段?(指名读)
④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当一当小水珠。(齐读课文)5.同样的方法学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部分。6.自由练读,尝试背诵。
四、巩固延伸,指导书写。
1.圆圆的荷叶绿的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快乐,它们都很感激荷叶,它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荷叶又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2.拓展练习: 美丽的荷叶还会吸引哪些小伙伴呢?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说: “荷叶是我的()”。()。1.指导写字。荷叶这么美,要把荷叶写美,出示“叶、美”生字卡片。生先读,再说怎样记,师写,问同学发现什么,生自己写,师注意指导写字姿势。师选择展示,小组内交流。
五、当堂达标
1、选词填空。
躺 立 蹲 躲(1)小青蛙()在荷叶上。(2)小蜻蜓()在荷叶上。(3)小水珠()在荷叶床上。(4)小鱼()在荷叶伞上。
2、按课文内容连线:
小水珠的 停机坪 荷叶是 小蜻蜓的 小青蛙的 小朋友的 小雨儿的 摇篮
凉伞
凉帽 歌台
第四篇: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课题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四》
二、目标分解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紧抓这一点,我在设计中通过创设情景、图文结合、读文等形式引导孩子识记生字。尤其对本文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通过图文识字、多种形式巩固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孩子一法计多字,体现高效识记。充分结合儿童身心规律培养的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写字教学采用“观察、范写、仿写、评价、改写”五步教学法,扎扎实实的进行写字教学。
2、教材特点
《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的内容。课文内容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学情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的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
三、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学习笔画“竖折折勾”,会写“蚂、蚁”等6个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四、评价活动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本课的生字基本都是形声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所以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可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进行。在《识字4》的教学中,学习生字我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借助动物形象给学生留下了生字词的感知记忆;第二步,去掉注音。出示无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认读;第三步,通过引导他们对形声字特点的分析来巩固识记。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识字主要是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重字形联系,但是集中识字没有具体语言环境的帮助,这些字学生就不一定能很好地运用,分散识字注重字义的情境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可以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来巩固补充。集中识字之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去朗读,如,引读(边拍手边说):什么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干什么?蜻蜓半空展翅飞。„„蜻蜓哪里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再如编成歌曲演唱。利用《小星星》的曲调唱歌。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习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生字。可以说游戏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时刻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
五、教学活动预案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1、出示单元知识树,了解单元内容,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2、引:小朋友,你们听,听到了什么?是啊,知了叫,夏天到,那么夏天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多媒体出现夏天的美景。)你看到夏天有哪些有趣的事?
4、师:这么多有趣的事,有一位小作者把它们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板书课题)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夏天这一优美的情境中。学生则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二)指导自学 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课文,谁能告诉我们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生:读读拼音;问问同桌;问问老师。
(2)师:真棒!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在读之前老师要布置一个小任务,请你把儿歌中的动物用括号括出来,现在大家开始读吧。
(三)全班交流 反馈矫正
1、师:谁能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啊? 生说。
2、师:说得真好,看,小动物们都被大家叫出来了,谁的眼睛亮?(引导生看图片识字)
生:我的眼睛亮。
3、师:谁能做小老师读读,读对了大家跟着一起读,读错了大家都别做声。
a,请六位同学做小老师带读。
b,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刚才的小老师教得怎么样。生齐读。
4、师:咦,现在我们可爱的动物们飞走了,谁还能认识他们?(去掉图片识字)生举手
师:哇,这么多同学认识,那我们男女同学分开来读读。a男同学读拼音,女同学读词语。B师:不错,一起来吧。再齐读
5、去掉拼音识字 师:现在谁又飞走啦? 生:拼音宝宝。
师:对了,我们再看看,还认识吗? 生抢读
师:很好,小火车,开起来!
6、师:有一个秘密藏在这些生字宝宝里头,谁发现了? 生:他们都有一个虫字旁;他们都是形声字。师:说得多好啊,表扬他!师:对了,这边代表它的读音是声旁,这边代表它的意义,是形旁,这样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跟老师念形声字。
课件展示形声字,形成之后学生一起读。
(四)重点分析 指导朗读
1、师:我们已经和小动物成了好朋友,那你能把整首儿歌读正确吗?请把儿歌读给旁边小朋友听。评评他读得怎样?送他一句话。
2、一共有几句话?(3句话)你最喜欢的哪个句子,赶快练练吧!
3、说说喜欢的原因。
A、例:第一句
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好在哪里?
(展翅飞,把蜻蜓飞的样子写出来。捉迷藏把蝴蝶当作人来写,写得很生动,有趣。)朗读体会
B、理解第二、三句话。
下面小动物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请大家自由读读后面二句话,跟旁边小朋友交流(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让我们配上音乐来读这首儿歌,你可以边读边表演。
小结:这首歌不但写得非常有趣,而且小作者还用了“谁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写。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许老师带你们去参加一场森林音乐会,瞧,森林音乐会开始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五)鼓励创新 拓展积累
1、师:(媒体出示森林图,创设情境)小动物们各自表演了什么节目呢?你能像小作者一样用上“谁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选一个或几个小动物来说说吗?
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写成了,今天你们各个都成了小诗人。(六)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认读“蚂”、“蚁”“前”、“空”。2.找共同点,掌握结构。
(1)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2)“一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们怎么样写才好看。(3)“再看”黑板,生提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七)当堂检测 总结回顾
1、检查生字书写情况。
2、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读懂了儿歌,认识了生字,而且还知道许多有关文中小动物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小动物呢?向学生推荐动物网站。
第五篇: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设计初探
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标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结合新课标的学习,我满腔欣悦地在自已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现就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设计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
一、我们的教学从哪里开始:
语文学科作为有意义的语言信息的学习,需按一定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一般认为,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设计,应先提供先行组织者,即简明扼要、高度概括地向学生提供该课教学内容的结构;然后用逻辑的顺序,或根据有意义的上下文组织语言信息。所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从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开始的。
然而,在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课堂发生惊人的变化,以谁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根本问题,也是在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从这个标准来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分析学生的特点,评定学生的初始状态,预测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
二、我们的教学怎样进行:
孩子们在这充满希望、充满绚丽的语文天地里,应该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而不再机械地识记生字,不再乏味地朗读课文,不再听那灌输式的讲解,不再死背古诗意思,不再心中有话不敢说„„所以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一座乐园。
一乐——情感体验
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无不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情感是审美感知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产生审美感知。
(一)入情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使学习“变苦为乐”呢?我觉得必须让学生“入情”。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乡下人家》进行教学前,我鼓励学生到附近农村的河边欣赏美丽的日出,再看看菜场热闹非凡的景象,然后到学校附近的路边观察上班的车流和人群。有了较丰厚的生活积淀,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思想情感,领略家乡的无限美好的风光,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就把最感人的内容先介绍给学生,也可设计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深深的吸引过来并锁定。
(二)动情 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入情”到“动情”呢?儿童情感的产生、发展与他们的认识紧密相联。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例如:《黄山奇石》,精读课文第三段时,从“抱着、蹲着、望着”和“一动不动”等词让儿童体会此时的猴子不同于往日的顽皮。接着出示“猴子观海”的教学挂图,引导想象:猴子在想什么?它怎么会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促使观察与想象相结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体会到黄山的奇石真是有趣极了。这种内心的情感发展,驱动着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二乐——个性展示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小苗与大树》一文时,当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请小朋友们扮演苗苗或季羡林大师,同桌练习讲一讲这个采访故事。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争抢自己喜欢的角色,迟迟不能进入正题。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学生都希望能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选择要扮演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和思维。
(一)鼓励对文本理解的个性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面对同样的语文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感情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老师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点,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如教学《落花生》时,有同学提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这么漂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做这样的人不好吗?多好的问题呀!于是,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去审视、去发现,让问题把学生从课文带回个性化空间。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习的多元化、事物的复杂性、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的理解各不相同。要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体验。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抑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认同我的想法,按原计划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即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即: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善于表现自己,像人们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就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即阅读就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鼓励对作业选择的个性化
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应力求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满足个人的需求,从而促使个性化的发展。结合教学实际,我设计三种作业:
(1)自主型作业,教师设计难易有别的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
(2)实践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活动的机会。
(3)鉴赏型作业,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鉴赏活动,促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增加文化沉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各种有利的外部条件,自由完成作业。
三乐——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创造力。”
(一)师生合作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合作。比如:在教者、学者、作者三情聚焦,产生共振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孩子语言单薄影响了共振的效果,这时,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文化语言来提升孩子的语言。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二单元的习作《20年后回家乡》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自己20年后在干什么,想象一下我们的家乡、祖国、世界会变成怎样,并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在作文评讲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二十年后的聚会”的形式,让学生、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感受、表达、欣赏、评价。我设计了如下开场白: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20年过去了,我已快成了一个半百之人,而你们二十多岁,个个年轻力壮,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材。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激动。这些年来,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和感受,你想说出来与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吗?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这样师生在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和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表达自己的空间。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和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表达自己的空间。
(二)生生合作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而小组讨论正可以祢补这方面的不足。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习小组内部自主分工,做一份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的活动计划,如何结成活动小组开展活动等等。教师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后,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以指导者、参与者和建议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时,教材还提出几条延伸性的问题,如怎样又快又好地识记汉字,怎样避免写错别字以及如何区分多音字等等。我们可以大胆采用这种互动合作方式,构成立体交流网络,改变传统的师生单维交流。
三、我们的教学没有结束: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应该是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以后的新的语文学习的开端。
例如:学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的《秦兵马俑》,可以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搜集关于秦朝的历史、地理以及兵马俑的各种文字和图片等方面的资料。再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 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这恰恰体会了新课标的“语文即生活”的理念。
新课标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成功的未来,就让我们做个有心人,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付诸行动,用语文这块阵地,开创出新课改的美好前景,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