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设计1
《军民大生产》新教学设计
一、课例描述(内容分析)
歌曲《军民大生产》是七年级第十五册的学唱歌曲。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单纯的学唱好歌谱和歌词,而且还要通过创作简单歌词、简单动作、感受音乐等过程,认识了解劳动歌曲、革命歌曲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唱大合唱的感觉,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歌曲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到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歌曲演唱形式原为为领唱、齐唱的感觉;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混唱的演唱感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难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演唱歌谱。
五、教学准备
教具:图形谱、电子琴、教学磁带、录音机、根据地图片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无锡景》、《船工号子》,请同学们分辨出各自的民歌体裁。进而导出劳动号子这种民歌体裁。
二、聆听音乐,感情新知
师: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开始了我们今天的音乐四十分。在这欢乐的四十分里,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来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同学们一定非常的熟悉,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三鞭子》录音片段)。师:这是赵本山老师表演的小品《三鞭子》,同学们听得非常的入迷,那么老师有问题考大家:这段录音中的呼号形式,在民歌中叫做什么?(生:不知道)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接触的新内容------劳动号子(出示幻灯片)劳动号子:
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们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师:通过读,同学们劳动号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带劳动号子的歌曲《军民大生产》(出示图形谱)。
师:歌曲介绍:《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创作于1945年,是作曲家张寒晖根据陇东民歌改编而成的。师:(出示幻灯片)介绍张寒晖。
三、新歌教学,感情新知
1、录音范唱:
听歌曲回答问题: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用什么情绪演唱的?
2、学唱歌曲(1)、视唱曲谱(2)、填唱第一段歌词
(3)师弹琴,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学唱二-----四段歌词。(4)学唱第五段歌词。(5)完整演唱歌曲
3、歌曲处理
(1)分析歌曲的强弱特点(2)分析衬词
指导学生用热烈地情绪演唱歌曲。
4、分形式演唱歌曲。
(1)第一段合唱,第二段男生齐唱;第三段女生齐唱;第五段前合,衬词部分:男唱:1、2、3、4;女唱:西里里里查拉拉拉索罗罗呔,最后合唱结束。
(2)、师领、生齐。(3)、生领、生齐。
四、实践创新,拓展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创编歌词。看哪个小组创编的好,并演唱出来。例如:大课间、跑操、开学典礼、运动会等等。参考歌词:
1、大课间,游戏多,老师和同学,笑开颜。
2、跑操,一呀么一,一呀么一,齐运动那么一二一。
3、运动会,长长的跑道是我们演奏运动旋律的五线谱。(2)、创编节奏。
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军民大生产》,感受到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体验了号子的风格特点,感受到了解放区的火热劳动场面,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创编活动,唱出我们自己的劳动的歌!宣布下课!教学反思: 《军民大生产》是人音版第十五册中的歌曲。歌曲是一首号子体裁的民歌,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 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首先演唱几首歌引出劳动号子,然后激发学生学习劳动号子的歌曲,为新歌教学做好铺垫。在新歌教学中,我设计了欣赏,感受,体验,表现几个环节。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视觉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热爱陕北民歌的情感。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们对陕北民歌劳动号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创编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编创歌词和用打击乐伴奏等教学活动,增设了指挥等技能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1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能力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
二、资料助读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
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学习本文。应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
2.把握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3.感知音乐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四、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五、欣赏晶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
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生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说话训练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
七、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
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第三篇: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18篇
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切分节奏xxx,并运用在歌唱中表达奔放、欢畅的感情。
2、学习歌曲,感受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和乐观,奔放的性格。
3、运用歌声,体态律动表达无限欢乐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运用打击乐、身体律动为歌曲伴奏。
2、切分节奏xxx的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复备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孩子们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师生问好。(放歌曲《哈里罗》伴奏音乐,师生准备上课。)
二、节奏游戏:
放课件:哎呀孩子们真高兴,你们看谁在看着我们呢?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课件)
1、课件中出现叫卖的声音“卖豆腐”这是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指一、二名学生模仿)这三个字中谁的音又长又重?
2、师:在生活中也有这种节奏的语言,你来想一想,如果想出来告诉老师(给学生想的机会,学生说一说)。
3、师:这种节奏在音乐中是这样表示:xxx(出示课件)
4、节奏练习(慢慢地走走)
①打着拍子说“慢慢地走走”。②学生用“da”读一读。
5、老师也送给你们一份礼物,你想知道是什么吗?那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①老师模仿汽车的汽笛声,这是什么声音呀?你来学一学。学生模仿。②这种节奏在音乐中是这样表示的xxx③孩子们用“da”读一读
6、节奏接龙练习:
①读节奏(打着拍子,说“慢慢地走走”,“听嘀嘀”)②分组接龙(学生随老师弹的乐句伴奏)学生互换接龙。③学生随音乐把“慢慢地走走”,“听嘀嘀”连起来说。④老师也想和你们做接龙游戏,你们欢迎吗?我说“跑跑跑跑走走”你们说“听嘀嘀”。(师生随着琴做节奏练习)
三、学习歌曲:
1、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同学们的表现真出色,现在你们放松一下,我带你们到中美洲的一个小岛上去旅游,这个岛上有个国家叫“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那里濒临海洋,风景秀丽,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奔放。你们听他们用音乐欢迎我们呢。(学生听音乐)
2、听到音乐感受到了什么?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吗?
①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②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的感受。③请一位同学来领大家做。
3、你再来听一听,音乐中有没有我们“听嘀嘀”的节奏,你在听到时做“听嘀嘀”的动作。
①听到“听嘀嘀”的动作。②把“听嘀嘀”加进歌词。③在“听嘀嘀”后面加入两下拍手。(老师示范、学生随音乐做拍手动作。)
4、听录音范唱,唱了什么内容?
5、再听老师范唱:歌词中唱的最多的一句词是什么?(哈里罗)“哈里罗”是特立尼达人民表示高兴时发出的一种感叹。
6、学生再次听范唱,在“哈里罗”后加上拍手。
四、学生学唱歌词
1、随琴轻声唱歌词,学生边唱歌词边加入拍手。
2、在学生演唱时注意歌词中的“哈里罗”的节奏
3、学生随着琴完整的.唱歌词。
五、歌曲处理: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体会歌曲情绪。
2、学生分乐句唱,体会“哈里罗”的不同变化。
3、师生轮唱:老师唱“哈里罗”你们唱其它的歌词;师生互换。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六、表现歌曲
特立尼达人民特别喜爱唱歌、跳舞,你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吗?(学生加入打击乐、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
1、、全班展示,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尽情的表现这首歌曲。
2、老师示范动作。
3、师生展示。(你觉得老师的动作漂亮吗?你喜欢哪一种动作把它加入到你创编的动作中去,我们大家一起跳起来吧!)
七、小结
旅游的时间过的真快,让我们唱着歌跳着舞和特立尼达的小朋友再见吧。
板书设计《哈里啰》
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小少年》,并学会二声部合唱。
2、唱准符点八分音符,把握好歌曲音准节奏。
教材分析
《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故事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别人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随歌声开始,歌曲四四拍,弱起节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这里也是歌曲教学的难点,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丰满,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
1、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帅气阳光的少年形象。
2、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
3、唱准符点八分音符。
教学重点
1、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难点
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能主动参与活动的好习惯。
一、淡话导入,激发情感共鸣
1、谈谈烦恼与挫折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学生交流诉说)
2、老师小结并激励
同学们,你们在长大,在生活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不管怎样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我们是否能通过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呢?
二、以情带声、演唱发声曲
1、出示发声曲
1) 4/4
11|6 - -11|5 - -11|4 - - 11|3 - -11|2 - - 11|1 - - 11|7 - -2 1|1- - 0
2)变化组合二声部
a师有感情地示范演唱
b老师慢速的范唱
c学生慢速演唱
d再次演唱,但提要求(如何体现少年阳光朝气自信的形象呢?我们的演唱姿势、歌声、力度、速度应该怎样?)
(这条旋律唱得很熟练的基础上学习二声部)
(2)变化组合二声部
11|6 - -11|5 - -11|4 - - 11|3 - - 11|2 - -2 1|1- - 0
11|4 - -11|3 - -11|2 - - 11|1 - - 11|7 - - 2 1|1- - 0
a老师与学生慢速钢伴演唱
b学生合作钢伴演唱
c提要求演唱(音准与节奏、注意聆听对方声部与自己的歌声的协和)
三、顺着歌声,引出歌曲《小小少年》的二声部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表现外国少年儿童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烦恼与挫折的歌曲《小小少年》,请听歌曲《小小少年》。
1、初听歌曲范唱。问:你听了这首歌曲心情如何?听出歌曲中的不同声部了吗?(听后学生回答)
2、出示歌曲高声部旋律(师声情并茂地范唱——高要求慢速学生演唱——学生熟练自信朝气地演唱)
4/4 11 6 - 64 16 6 5 - 34 5 - 56 54 3 - - 11 6 - 64 16 6 5 - 31 5 - 53 21 1 - -
3、弹出低声部旋律(同上)
4/4 11 4 - 41 14 4 3 - 12 3 - 34 32 1 - - 11 4 - 41 14 4 3 - 11 3 - 31 21 1 - -
4、二声部合作演唱
a听琴演奏二声部,请你们找找自己的声部
b随琴轻声慢速演唱自己的声部
c假如还唱不好,教师在听他们演唱时注意哪个地方特别难,单独练习
d加快速度演唱二声部
e加上歌词慢速演唱演唱。
5、老师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合唱部分。(两段)
6、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出示歌谱。
a学生慢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旋律。
刚才老师唱的是歌曲第一部分,现在请你们也来有感情的演唱!
b假如学生八分符点唱不好(运用对比听辨,让学生听辨学习)
c学生听辨对比中引出符点八分音符------X x .
师:其实这样的节奏也不难,在生活中,听到过马儿奔跑的声音吗?谁能模仿?(学生回答)
d出示: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e学生模仿马蹄声(可多次反复练习---在学生很熟练的基础上教师慢速带领学生无伴奏下演唱第一部分)
7、假如学生还唱不好符点,在单独练习“76 5”、“32 1“,在琴声伴奏下演唱,或者比较。
8、完整随琴演唱第一部分旋律。
9、欣赏全曲范唱。我们该如何表现少年阳光乐观的少年呢?(引导学生从歌声、表情、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表现歌曲)
10、朗读第一部分歌词---读后问:有什么感受?
(学生讲解歌词)----演唱第一部分歌词(强调附点)
23 4 - 42 76 5 - -眼望四周阳光照
11、有表情地、阳光大方自然的歌声演唱全曲。
四、课堂延伸----欣赏电影《英俊少年》主题歌
1、欣赏全曲
2、谈话交流,产生共鸣。
这位少年名叫海因切,他从小没有母亲,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他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克服了生活给他的困难与挫折,最后一家人团圆,而我们生活在阳光的时代有父母老师的关爱,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小少年》,学习主人公的乐观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精神,让我们的勇敢战胜困难欲挫折吧!
3、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牧童遥》、《采莲船》、《唱歌真快乐》、《螃蟹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学习集体舞《牧童谣》,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3、通过欣赏《采莲船》感受乐曲的`风格、节奏上的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集体舞:《牧童谣》
教学难点:
感受《牧童谣》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表演歌曲《牧童谣》;综合训练。
1、欣赏范唱。
2、朗读歌词,理解大意。
3、哼唱歌曲,打节拍。
4、口授歌曲。
5、反复练唱。
6、齐唱歌曲。
7、分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试着背唱牧童谣,并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3、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段数多、歌词较多,仔细观察它的歌词有什么特点?(问答式)
我们用什么演唱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点呢?(男问女答、女问男答、领唱与合唱等)
4、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编的节目。优秀小组给红花。
5、请同学按照书上综合训练三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集体舞表演。
1、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像我们学唱的牧童谣就是有风味的歌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我国蒙古族的风格的一段舞蹈。
2、学习单一动作。教师示范讲解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两人一组练习。
3、分解动作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
4、跟着音乐练习。注意引导学生质朴的情感表演劳动时的喜悦。
5、请同学上前表演。
五、小结下课。
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的青春气息,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渴望春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难点】
1、歌曲情感的表现。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3、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等。
【教学理念】
以“感受春天(创设情景)——体验春天——表现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渴望春天》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活泼、跳跃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春天:
(一)播放清新优美的音乐,学生有序进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二)看春、说春、听春:
1、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春景图片,配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从冰雪融化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到处充满无限生机)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几幅图有什么变化?你能感受到图片所表现的内容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略
2、师:是啊,现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那么春天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或者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或诗句。生:略
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生:略
3、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春天是那样的美丽,让我们静静的听一听,你听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文学的角度,运用听、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的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置身在春的怀抱中,为后面的歌曲欣赏作了情感铺垫。)
二、导入新歌:
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春天是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的人都期盼的季节,我们是多么渴望春天啊!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总体描述,为后面的歌曲欣赏和学习作了情感铺垫,能更好的激起学生渴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和渴望学习歌曲的急切心情。)
三、学唱歌曲《渴望春天》:
1、播放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A、作品的演唱形式: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抒情愉快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1、3/4 2、6/8 3、3/8
(设计意图: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感受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几个小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愿望。)
2、听一听,比一比。
(1)学习新知识:什么是6/8拍,6/8的特点是什么?乐曲开始的第一个字”来“,是在小节的第几拍?
指导学生划拍子唱一唱上面旋律,巩固6/8拍的节奏。
(2)比一比歌曲为什么用的是6/8拍子,而不用3/4拍子。(学生在听中比较,同样的旋律用不同拍子有何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节奏拍子的对比聆听,感受歌曲旋律及其丰富的表现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3、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啦"进行哼唱旋律。并模仿一下节奏XXX XXX拍手为旋律伴奏,注意6/8拍子的强弱对比。
(1)学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2)师弹奏,生轻声学唱,并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教师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连音线等乐理知识。
(设计意图:视唱能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通过唱旋律对分析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哼唱,让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活泼、跳跃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划拍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感受6/8拍的强弱规律。)
4、请同学们按照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其中的春天气息。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5、复听《渴望春天》。
师生共同分析
1、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
2、哪些地方表现了渴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
(设计意图:再次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以歌曲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6、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好听的歌曲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什么时代的音乐家?有什么成就?称号是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莫扎特。学生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7、艺术处理。
师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怎样?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设计意图: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边唱边加上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
四、小结:
春天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篇,春天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与力量。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春天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音乐教学设计5
课时教学目标
1、能够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能够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设想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听音乐合节奏,进入教室。
二、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走进春天》的碟片(一段)
三、导入新课
1、教师问:同学们刚刚看完这部MTV,,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有关春的了解
2、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出小结,并引入今天的课题《渴望春天》。
四、简介:《渴望春天》的曲作者创作进经过。
1、利用多媒体把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肖像及奥地利维也那风光展示给学生看。
2、放出《渴望春天》的音乐。
3、给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过程。
五、分析《渴望春天》的旋律线条及情绪。
1、用多媒体把歌曲的旋律显现出并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彩色笔把旋律线条勾画出来,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然后请他回到座位上。
2、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启发学生回答。
3、教师通过提问总结出,这首歌我们应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六、分析《渴望春天》曲式结构并讲解弱起,拍子。
1、请学生们把这首歌的结构画出。
2、教师小结,歌曲采用D大调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3、讲解弱起。
七、熟悉歌曲。
1、请用口琴一起来演奏。
2、要求学生跟节奏挥拍子,做试唱练习,熟悉乐谱。
3、请一位女同学配乐朗诵歌词,下面的学生一部分用口琴伴奏,另一部分用哼名伴唱。
4、请同学再欣赏一遍MTV,要求同学听音乐,用心感受,听完音乐后再来唱这首歌,用“情”唱。
八、欣赏有关“春”的四个小片段,讨论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
《春天在哪里》,《春之歌》,《春天的故事》,《渴望春天》。
九、表演
1、请同学根据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来做即兴小表演,下面的同学做背景音乐。
2、全体用齐唱的形式来唱这首歌,加表演动作。
十、教师作课堂小结。
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1、唱《丰收之歌》
2音乐活动“猜谜语”、节奏练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丰收之歌》,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
2.通过猜谜语活动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
3.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完整地视唱《丰收之歌》曲谱。
2、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歌舞形式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安徒生吗?知道他的家乡在哪吗?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就带领你们到安徒生的家乡,素有童话王国之称的丹麦去走一走看一看。
2、欣赏丹麦风光图(重点欣赏金秋果园丰收画面)
二、音乐游戏“猜谜语”
师:丹麦的人民最喜欢秋天了,因为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当麦田、果园丰收的时候他们都在辛勤的劳动着,收获了很多好东西,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出示课件,请学生回答。)
三、节奏练习
1、师:农民伯伯有的在收稻子,有的在挑稻子,还有的虽然在休息,可嘴里也在忙着喊加油,他们都是怎么劳动的呢?请你来模仿一下,或者用声音来表示一下。
(收割:刷刷刷挑担:嘿哟加油声:加油干)
2、老师给农民伯伯们配上了节奏,同学们试试看:
收割: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0‖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挑担:X X X | X X X | X X X | XX ‖
嘿哟哟嘿哟哟嘿哟哟嘿嘿
加油声:X X | X X X| X X| X X X ‖
加油加油干加油加油干
(分组表演,加动作,然后合起来)
四、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1、师:太精彩了,有了你们的助兴,今年肯定还会是一个丰收年。听,丹麦人民的丰收之歌又唱响了!(聆听音乐《丰收之歌》)
2、出示歌谱,教师范唱,请学生用点拍的方式帮助打拍子,熟悉歌曲旋律。
3、学习歌谱
⑴、学生随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师及时指导;
⑵、再次哼唱,找出其中相同的乐句,然后画画相同乐句的旋律线条,再唱一唱;
a、i 53 | 1 35 | 1 35 | i i ||
b、46 66 | 35 55 | 24 32 | 1 0 ||
(3)、完整的唱歌谱
4、加上歌词唱一唱
⑴、学生轻声清唱歌词一遍,演唱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难点(如一拍两字,半拍两字)⑵、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评价。
⑶、分男女学生演唱,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5、分析处理,表演歌曲
a、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出示板书
节拍:2/4拍情绪:欢乐地
演唱方法:跳跃的,有弹性的
b、按分析要求,有表情的.演唱,师点评小结。
五、拓展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首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歌,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音乐课件:《丰收歌》、)
六、齐跳丰收舞
师:唱的真美啊,丹麦的人民听到你们的歌声都情不自禁的跳起了丰收舞,刚才我也偷偷的学了好几个舞步,让我来教给你们吧!
1、师示范两种不同舞步———三步一踢步、移点步。
2、生练习(从慢速开始练,逐步加快)
3、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加入到丹麦人民的队伍中跳起来吧!
4、播放《丰收之歌》歌曲,师生齐跳丰收舞
七、课堂小结
师: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捧起丰收的欢乐,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喜人的丰收,同学们就让我们再次唱起丰收之歌,跳起丰收之舞,体会劳动的快乐,体会丰收的喜悦吧!
音乐教学设计7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获得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理论依据:
生本课堂重在于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的生本音乐课堂教学是把一切学习的权利交还学生,提倡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舞台,它是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本课音乐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以体验、合作、表现音乐为主线。以兴趣为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捷克民歌,C大调,2/4,一段体,二声部轮唱。旋律流畅,节奏规整,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结构虽然短小,但是旋律流畅,情绪欢快,表达了“我”对白鸽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受两个声部表现出的和声美,指导学生运用自然真挚、有控制的歌声表现歌曲,同时教会学生看二声部的歌谱。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个性差别大,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对自然界和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乐器进行模仿,能够随着熟悉的歌曲和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在唱歌演唱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进行独唱、轮唱等等。并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形式。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白鸽》,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和愉悦情感。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地表现二声部歌曲。体会二声部歌曲演唱的特点与美感,在演唱中感受集体主义的精神,体验合作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能正确把握旋律的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合作互动的美感。
教学难点:演唱中能准确把握旋律与节奏,在“对抗”中保持平衡与自然,体验合作,感觉声部的和谐美与层次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聆听《白桦林好地方》
师:我们刚一起演唱了这首《白桦林好地方》你能告诉我这首歌是那一个国家的民歌吗?在这册教材里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歌曲,你想想《小小少年》是那个国家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捷克的民歌《白鸽》。
二、节奏训练
2/4DD DD , DD DD , CC ,B
1、齐读节奏,要求学生边读边用手点出节拍,两遍。
2、节奏卡农,分两组进行合作练习,第一组连续读两遍节奏,第二组空四拍开始。注意学生在读节奏的过程中要手打节拍,保持一个速度。
三、发声训练
1、复习音符的位置,老师指,学生轻声说唱名并做出手式。
2、陏琴演唱音阶,注意发声方法。
3、模唱,学生听琴看老师手式模唱歌谱中重要的乐句。
4、清唱歌谱,老师用手式带学生演唱歌。
四、新授课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听一听与我们之前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歌曲清新、琅琅上口,展现了清晨时的一派宁静、清新的气氛。表现出人与白鸽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2、复听歌曲,感受轮唱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我们之前学过,你还记得吗?咱们再听一遍,请你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纠正。点明歌曲为二部轮唱的演唱形式。
3、介绍捷克,学生看PPT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白鸽》捷克的民歌,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捷克吧。
捷克,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东靠斯洛伐克,南邻奥地利,西接德国,北毗波兰。地处北温带,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年均温度6.5℃。年均降水量为696毫米。面积78866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多万人。其中90%以上为捷克族,官方语言为捷克语。主要宗教为天主教。捷克首都,布拉格。捷克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优秀的传统,在欧洲音乐中独树一帜。
师:如果那个同学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可以课下搜集一些资料来和大家分享。
4、学唱歌谱
1)、学生通过手式学唱歌谱,注意学生在演唱时的音准。 2)、跟伴奏视唱歌谱(五线谱教学软件)
学生从慢到快学唱歌谱(60、80、100速)
5、歌曲演唱1)、唱一声部歌词
学生随琴演唱第一声部歌词,要求能正确而熟练地唱出第一声部旋律。唱熟后分组检测。
2)、学生分声部轮唱,进行合作练习。
师:轮唱的特点就是有两个声部,一前一后的演唱。(出示二声部动态歌谱)
A、学生随音乐跟唱第二声部歌曲。
提示学生:同学在录音演唱了两小节(数四拍以后)之后进入演唱,静心保持旋律的准确流畅。不要分心,按节奏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既保证各声部的旋律正确和节奏饱满充分,又要“耳听六路”,感受声部的不同层次,体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矛盾”与“统一”。体会合作的快乐。
B、老师请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唱第一声部旋律,老师唱第二声部旋律。让同学们清晰地感觉轮唱的不同层次和效果。
C、学生分声部演唱歌曲。
教师导语:我们能够准确的和录音轮唱了,那大家能不能自己试试呢?教师提示:当和录音轮唱时旋律、节奏基本上做到统一准确后,教师指导学生向“均衡”与“和谐”的高目标迈进。要求学生份两个声部演唱,各声部不要声嘶力竭地“抢风头”、“比嗓门”,而是力求保持声部的轻松自然,唱出旋律的递进感和强弱分明的节奏。由于整个旋律中每颗音符都没有连音线,因此每个字音力求自然轻快,不要唱得过强过亮。四分音符要饱满,二分音符要拖够时值,让声音平稳延伸。
D、歌曲处理、提高。
师:你可以想像一个画面:清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阳光从窗子射进屋里,这时,有一只白鸽停在了窗台上,正咕咕咕的叫着,多美的画面啊。这时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呢?
我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自己演唱的同时还要听到另一声部的声音。你可以想一想:男孩睡的可真香啊!我们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呼唤他呢?急促,亲切,跳跃的声音。
我们来看看,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的旋律一样吗?那哪个声部先唱?注意了,第一声部比第二声部多了一个快起床。我们大家分为两个声部,一起来唱唱。
3)、检测练习,更好的完成歌曲、表现歌曲。请学生到前边来演唱歌曲。
五、拓展
欣赏捷克民歌《牧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捷克的音乐。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捷克的《白鸽》这首歌曲,也体验了轮唱的演唱形式。你们知道吗?外国还有很多优秀的民歌作品,它们代表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够多欣赏一些外国民歌,增加自己对各个国家民歌的了解。
音乐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F大调,演唱时采用中速,注意保持活泼情绪,注意歌曲的强弱对比,以表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春景。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的丰富表现,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小雨沙沙》根据歌曲的情境编创了简单的二声部,结合情境将力度、速度、情绪等变化巧妙地渗透到二声部的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
为了更加形象的模仿出小雨,我采用自制沙锤来模拟小雨的声音;用自制扇子来模仿小雨的形态,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活泼、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情绪,并尝试在演唱中用强与弱的对比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2、学生能用固定音高模拟雨声,尝试与他人合作,完成歌曲的伴唱,初步感受二声部歌曲和谐的音响效果。
3、学生能用自然、有节奏的动作参与表现歌曲,通过歌表演、演奏自制沙锤多种方式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中二声部的演唱,并能用表演动作、演奏自制沙锤的方式参与歌曲的表现。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用强与弱的对比,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钢琴、自制沙锤乐器(每位同学1个)、自制扇子教具(16把)、图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带领学生做律动,感受音乐“强”“弱”“快”“慢”的变化。
2、情境导入课题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可是土地里的小种子还在睡着,春雨姑娘说:“小种子,快醒来吧,我来帮你发芽,我来帮你长大!”
3、用声音表现强弱
师:谁来模仿一下春天小雨的声音?春天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牛毛,细沙……)谁能再模仿一下小雨的声音?
生:沙沙沙……
师:2/4沙沙沙|沙沙沙
师:我们来模仿......
生:沙沙沙,沙沙沙
师:2/4沙沙沙|p沙沙沙|(加上强弱对比)
老师说:2/4小雨|小雨|
请同学们接:2/4沙沙沙|p沙沙沙|
4、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师:在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滋润下,小种子终于要破土而出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师:通过观看种子生长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小种子先是扎根,接着发芽,出土,最后长大了。
师:小种子终于看到了美丽的春天,非常的开心,它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完之后和大家说说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二、学习歌曲《小雨沙沙》
(一)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感受四二拍子,并随乐拍节奏
师:歌曲是四二拍子,谁还记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师:我们按照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音乐拍一拍吧。(解决歌曲后两句结尾处的节奏:xxx)
3、随乐默唱歌曲
(二)学习歌曲
1、师生配合,按照2/4拍的节奏用接龙的方法读歌词。
2、教师带领学生用“la”模唱旋律。
3、师生配合试着唱谱子。
4、请学生轻声演唱歌曲。
5、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6、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强弱对比的处理。
师:同学们认真的听我唱歌,老师很高兴,你们觉得老师和你唱的区别在哪里?(表情,强弱对比)一起找出“f”和“p”记号。
7、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二声部,并且学习二声部合唱。
师:请同学们看歌谱,这首歌曲和我们之前的学的歌曲什么区别?
师:歌曲中同时出现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声音,这是演唱形式中的一种,叫做合唱。
1)学唱“小雨的伴唱”
(出示谱子)2/4 5 — | 5 — |5 55 0|2/4沙— |沙— |沙沙沙0|
2)“小雨”和“种子”的合唱
8、加入自制沙锤伴奏
师:为了更加形象的模仿出“沙沙沙”的小雨声,我们用沙锤来为歌曲伴奏,沙锤的演奏方法是:双手握住手柄,向下用力,为学生展示自制乐器沙锤,并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乐曲伴奏。
师:想用沙锤为歌曲伴奏,需要完成2个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有几处需要沙锤的演奏?
②沙锤演奏的力量要求是否一样?
师:请同学们根据看着谱子自己尝试着演奏。
师:现在请同学一边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一边演唱歌曲。
9、借助道具创编动作
师:沙锤的加入让歌曲变得更好听了,看,扇子上闪闪的银丝像不像春天的小雨呀?我们来模仿春雨吧
(三)完整分角色表演唱
师:现在我来当导演,帮大家分配各自的角色:中间的同学来演唱小种子的歌,请大家边演唱边用自制沙锤演奏;女孩子动作比较柔美,就请最旁边两组的女生演唱春雨美妙的歌声并用扇子来模仿细细的春雨,请大家按照分好的角色一起合作表演唱《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吧。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师: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阳光和雨水的哺育,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什么呢?愿每一位同学像春天的小种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音乐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歌曲《牧童谣》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学生能够对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
2、能够风趣、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这种味道。
3、通过演唱歌曲,学生了解4/4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在歌曲中熟悉运用。
教学重点:
1、了解4/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并能准确表现
2、学唱歌曲《牧童谣》,体会民歌的风格,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中第三小节旋律的音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
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声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活泼欢快。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全曲由re、mi、sol、la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学生按顺序座位坐好
二、引入主题
1、通过古诗句,引出牧童的概念
师:同学们之前是不是都学过这样的一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回答牧童后,牧童作为新朋友出现,贯穿整节课适合儿童的心理富于童趣
2、教师点击课件,请出这位小牧童。 (课件)牧童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同牧童相互问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习新歌
1、节奏游戏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手玩儿水果节奏游戏,并提问相应音符时值让学生回答。
不仅带动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之前学过的乐理知识,一举两得。
2、节奏引入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歌谱)教师通过水果节奏游戏,将各种相对应的音符时值带入到本课歌曲节奏中。让孩子更容易快速学会歌曲节奏的同时,加深学生印象。
3、引出4/4拍及其强弱规律的概念
师:同学们,4/4拍,是以几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几拍呀?
生: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师:老师告诉大家,4/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
让学生看着课件内容,用手势表示出来,之后看着曲谱,一边按节奏念歌词,一边拍强弱规律。
4、认识mi,sol,la
师:学会了节奏呢,老师下面给大家介绍三个小伙伴,他们分别是,mi,sol,la(出示课件)
让学生指出这三个音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5、学唱旋律
师:认识了这三个主要的小伙伴之后,让我们一起来演唱歌曲的旋律吧指导学生识谱演唱,强调第三小节的音准
四、新歌教学(点击课件)
1、师用琴带小朋友先唱较难唱乐句的歌谱,(歌曲中的第三小节),再带领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唱完全曲
2、分角色,学生分角色,划节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通过分角色演唱,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
五、歌曲创作
1、师:让我们把这首《牧童谣》的歌词变一变,使它成为一首新的歌曲。
(1)学生自由讨论,创作歌词。
(2)教师下位巡视辅导
(3)师弹琴伴奏
(4)教师点评
(5)各小组派代表演唱新歌曲。通过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新朋友---小牧童,学习了一首欢快活波的湖北民歌《牧童谣》。那么,现在让我们跟随小牧童的脚步来到国外,一起欣赏捷克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国外小牧童的快乐生活。
让学生体会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不同的韵味和风格,增强学生多元化的意识,扩展学生的音乐领域
七、下课(点击课件)牧童和小朋友们道别!学生演唱《牧童谣》和小牧童道别让学生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回味无穷!
音乐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能够感受到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体会真情的可贵。
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仿、对比、合作的方式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谐,并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而流畅的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难点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抢险视频,并设问这个视频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主要表现出关于爱的情感主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绪非常的柔和、抒情。
2、复听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它们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独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独唱。
3、完整的聆听歌曲,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教师弹琴范唱第一段,学生跟琴哼唱曲谱。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体会切分节奏。
5、填词演唱第一段。
6、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高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低音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7、分小组合唱第二段曲谱后交换声部演唱。教师讲解合唱,合唱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协作才能够唱好两个声部。
8、分小组填词演唱第二段。
9、引导大家观察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谱是一样的,只是歌词不同。自由朗读第三段歌词后填词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谱,在第二段的时候可以分男女声演唱高低音声部。
(三)拓展延伸
分小组对比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四)教师小结
爱,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让我们在这首爱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们这个世界。
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八分音符节奏;
2、能够愉快地演唱歌曲《放牛歌》;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音符节奏概念;高亢、愉快地演唱全曲。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里,放眼就是青山、草地,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老师真羡慕你们。你们平时除了上学,课余的时间都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引出放牛、捡柴。)放牛的时候,大家也唱山歌吗?你们教老师吼两嗓子吧。
3、师:“嗨”。指名学生“嗨”起来。(鼓励学生声音高亢一些,明亮一些。)集体“嗨”一遍。(帮助学生发声)
4、同学们喊得真够响亮!让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放声歌唱一曲了。我们就唱一首放牛歌吧。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7页《放牛歌》,听听看歌词里的孩子也在干什么?(放录音,引出课题)
三、新歌教唱:
1、熟悉歌词:
师:谁听出来了?山歌里的孩子在干什么?生:唱歌、放牛、欢笑、捡柴、爬山等。(鼓励学生表演动作)
师:大家可能都听过老辈人唱过山歌,声音都很嘹亮。下面我们再听一听这首歌曲,感受一下四川的山歌又是怎样的呢?(复听歌曲,体会声音高亢,明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歌词,你还发现了什么?(衬词)
2、熟悉节奏: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同样是由许多快快慢慢的音符组成的,这就是我们说的节奏。
复习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认识八分音符节奏。
3、熟悉旋律及难点解决:
师:恩,老师发现了有的同学已经有点迫不及待想唱歌曲了,别急,先跟着音乐小声地哼唱一遍,同时,请留心你认为难唱的句子,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学习(师范唱歌曲)
纠正小问题,“背上那背个哟啥,大背兜啰”, “田地那做到哟啥,四犁又四耙啰”,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把手拿出来,我拍一个节奏,你们模仿一下“X __ __ | __.|”,预备齐。(生模仿)。师:好,下面我们不用手拍了,我用嘴说,我说的是“三年级孩子很棒”。请大家来一遍。(生说)。那现在我们把它换成“背上那背个哟啥”,预备齐。(生说)师:好,三年级孩子真得很棒。下面请听老师把这句话唱一下。(师范唱,生模仿).师:恩,那下面呢请同学们注意老师刚刚提的一些问题,我们再来完整地唱一遍。
师:恩,同学们唱的还不错,那老师想问问大家如果你是山里的孩子,在放牛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生:高兴,开心,兴奋。那我们演唱这首歌曲的速度是应该快一些还是慢一些呢?生:快。师:对了,下面我们把速度加快一些,用高亢、明亮的嗓音再来完整地唱一遍。(师领唱,生唱)
4、表演唱:
1、师:恩,大家唱得不错,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跟着伴奏带和老师一起来表演唱一遍。(师带生做)
2、带领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小组表演。男女生分别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好听的山歌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里孩子对劳动的热爱,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做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孩子。从今天开始行动吧!
下面说说几位评课老师的评课
A老师说:这节课没以前那节《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来的有气氛有激情(我开玩笑的答道,是不是教了俩年激情没了,呵呵,卫老师对我刚来时的那节音乐课印象非常深刻,他觉得音乐课热闹学生开心就是最大的收获,而经过俩年之后磨练的我,清楚的明白那是绝对不够的,而课堂的气氛与选择的课题也有着绝对的关系,有些课题上起来就是有气氛)
评课的老师都是谦虚的说自己都是门外人,只是各自表达了自己的听后感受,而我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今天回家之后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整改,打算在明天的班上尝试下,难点的地方是不是会有所改善
总之,深刻体会到要精心去对待每一节音乐课,只有在这样的态度下,教学水平才会提高,因为对于自己精心备的课会值得去反思去探索。
五、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学唱上的难点是歌曲的第三乐句,学生对于切分节奏的把握还是很不够,本节课我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加入了教材目标之外的额外目标,如对歌曲几种演唱形式的了解,在学习合作中,学生也初步了解了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但是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学难点没突破,教学目标没完全落实,这首四川民歌的民歌韵味也没深刻体会到,这些都值得反思,该如何去改进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高声部的旋律以及歌词。
教学难点:学习高声部旋律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描述一下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山清水碧的江南水乡,有满目葱绿的西双版纳,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原,有雄伟壮丽的长城,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可算是,四季鲜花盛开,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祖国的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图片欣赏)
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一听这首歌你们是否熟悉?(录音播放《我们美丽的祖国》)。这首歌叫做《我们美丽的祖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录音上唱的,
2。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发一下“lv”这个音,注意发这个音时口腔打开,嘴型要圆,声音往眉心靠,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在发这个音时,你有什么感觉?
3。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这种声音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刚才同学们哼唱了一遍,请你们自己来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唱得不是太有把握的。(师指正)再哼唱一遍。
4、听唱法学习歌曲旋律。
二、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多种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演得非常好。但是光有这份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那就是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在将来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富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在上节课学习歌曲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听录音,使学生自主学习歌曲演唱;通过看图片,激起学生演唱情感;通过看歌唱家的表演,提高学生歌唱表现力。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幻灯片,VCD。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一、猜谜导入
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什么地方四季常开鲜艳的花朵?什么地方到处充满幸福和欢乐?(我们美丽的祖国)
今天,我们就要继续来学习这首赞美祖国的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播放课件出示歌曲。)
二、歌唱祖国
1、听录音范唱
①初听,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歌曲的旋律,现在我们一起仔细地听一听这首歌是怎么演唱?(听录音)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呢?我们该如何打节奏?(请多名学生示范,并由学生自评,集体试打节奏。)
②细听,品味感悟。
现在请同学们边听边打节奏并跟着小声地唱一唱。
2、点评,帮助理解
这首歌有几个小小的地方要稍微注意一下。(教师播放实物幻灯并进行集体讲解,同时让学生集体试唱。)
3、大胆试唱
请同学们大胆地把这首歌唱出来。(师指挥)
三、欣赏祖国
1、欣赏
同学们嗓子不错,但是歌曲感情的融入与表现力还有点欠缺,这是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曲,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欣赏一些与我们祖国有关的图片。(播放幻灯片并旁白)
2、讨论
看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有什么感受?此时的`心情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豪、骄傲、幸福的感受)
3、再唱
带着骄傲、自豪、幸福的感情再演唱一遍歌曲。
四、歌曲处理
1、提示
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还可以应该带上一些简单的动作,这样可以使歌曲的表达更加明确,
更加感人。
2、观看歌唱家的表演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请来了两个指导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们在演唱这种赞美祖国的歌曲时是如何表现的?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她们的表情、动作与眼神。(播放VCD《祖国像妈妈一样》、《祖国祖国多美丽》。)
3、小组交流
觉得她们演唱得怎么样?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说说我们在演唱这首《我们美丽的祖国》时,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每个句子我们要带上什么样的表情?并小组共同设计一些简单的动作。
五、用歌声赞美祖国
1、师生齐唱
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站起来,现在我们一起跟着伴奏来演唱一遍,带上我们的表情与动作,将骄傲、幸福的感情融入到歌曲的演唱当中去。)
2、师生齐演
看到同学们如此精彩的表演,老师忍不住想和同学们一起跳起来、动起来,请几个同学到上面来,跟老师一起表演,谁愿意就大胆地站上来,其他同学边跟着唱边打打节奏。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上完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七、师生再见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了,老师希望你们把快乐、幸福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同学们再见了!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出教室。
第三课时祖国祖国真美丽
教学目的:能背唱歌曲《祖国祖国多美丽》,知道这是一首新疆风格的歌曲。能准确无误的说出本可欣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曲作者。
能听出《祖国像妈妈一样》的演唱形式和基本情绪。
教学重点:能背唱歌曲《祖国祖国多美丽》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描述一下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山清水碧的江南水乡,有满目葱绿的西双版纳,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
原,有雄伟壮丽的长城,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可算是,四季鲜花盛开,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祖国的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图片欣赏)
1、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一听这首歌你们是否熟悉?。这首歌叫做《祖国祖国真美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录音上唱的,
2。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发一下“la”这个音,注意发这个音时口腔打开,嘴型要圆,声音往眉心靠,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在发这个音时,你有什么感觉?
3。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这种声音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刚才同学们哼唱了一遍,请你们自己来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唱得不是太有把握的。(师指正)再哼唱一遍。
4、听唱法学习歌曲旋律。
5、视唱歌词
二、欣赏歌曲:祖国像妈妈一样
1、朗读歌词
2、欣赏
3、激发感情
三、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多种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演得非常好。但是光有这份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那就是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在将来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富强。
音乐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卖汤圆卖玉米饼
4、课后小结
随笔:学会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本歌曲,并了解了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随笔:认识了电子合成器,熟悉了它的音色,了解了一些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红蜻蜓》
1、导语:简介日本。
2、欣赏或范唱歌曲《红蜻蜓》。
3、学唱二声部歌谱。
4、练习均匀的气息:每人准备一张纸条,放在嘴边,轻轻地吹纸条,使纸条保持一样的'高度。
5、学唱二声部歌词。
(二)表现歌曲
1、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2、为歌曲的三段歌词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领唱、用哼鸣伴唱、合唱等。
(三)了解其他的日本民歌
教师播放录音或由教师、学生演唱熟悉的其他日本民歌。如《樱花》《拉网小调》等。
(四)板书设计:《樱花》《拉网小调》
(五)课后小结: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并了解了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并用口风琴或竖笛演奏第1—17小节旋律。
2、创编节奏为《火车咔咔咔》伴奏。
教学目标:
1、感受《火车咔咔咔》的欢快情绪。
2、用口风琴或竖笛演奏第1—17小节旋律。
3、了解马林巴,并熟悉它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乐器演奏、用节奏乐器伴奏、创编舞蹈或律动动作。
音乐教学设计14
【教学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到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雅”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基础常识,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体验古琴曲追求的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讨论、体验、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1、用聆听、讲解、感受、思考、讨论、体验、探究等方法组织教学。 2、通过讲故事、拨动皮筋引领学生探古寻音和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3、古琴知识和乐曲意境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教学过程】
一、闭目静神创心境
导入:为更好的进入本堂课的欣赏,现在请同学们闭目静神片刻。
二、古韵声声续心境绵情源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继续闭目静心聆听一段音乐,想想音乐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境?(注: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生:音乐带给我一份优雅恬静的心境;音乐带给我灵动而又深远的心境;音乐带给我一种莫名无语的心境
师:那同学们想过你为何有如此心境呢?(注:问题设坎打下伏笔)
生:(注:此环节因不同的班级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但大多班级的同学会产生茫然无语的境地)
师:(话锋回转,导问渐入课题)那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或者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
生:古琴音乐;古筝音乐(注:因知识不一,会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说明:此环节如学生们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可适时加入简述古琴与古筝的基本区别。(注:此环节学生传发介绍古琴乐器的相关资料。目的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聆听古琴曲引发了很多美妙的心境,与此同时又让我们产生了无语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古琴音乐来领悟其深邃的意境。(注:出示课题)
三、故事反倒设悬疑,问题引入思因由
(设计意图:高山流水“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此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和耳闻,但故事背后蕴涵的古琴曲大音希声之境界所带来的`曲高和寡却让学生耐人寻味,此环节通过悬疑问由引领学生探古寻音)
师:同学们知道一曲《高山流水》激荡出“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那同学们对于故事中俞伯牙遇知音后又失知音做出的摔琴叹息之举是如何理解的呢?
(注:此环节请学科代表分发与古琴相关的故事资料)问题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学生感悟到:
师:很好!从刚才同学们对“伯牙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以及我们刚才初步接触到的古琴琴韵,古琴曲意境之深远带给我们曲高和寡之感,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古琴曲《流水》来尝试“演绎”一番新世纪版的“伯牙遇知音”的故事,不知同学们意下如何啊?
生:(同学们会意一笑,满怀期待)
四、皮筋调动心鸣,引发赏乐臆想
(意图说明:古琴曲意韵深邃、曲高和寡,对于现代初中生在欣赏时难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通过随琴曲拨动牛皮筋的手段来促使学生与古琴音弦达到共振的效果,以此来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师:在“演绎”之前请同学们拿出刚才进教室时老师分发给每一位同学的牛皮筋,(此时同学们眼神中略带疑惑)请同学们保持刚才赏乐的心境,继续闭目静心聆听古琴曲《流水》并随琴音的起伏轻轻拨动你手中的“弦”(注:皮筋),把自己置身于鼓琴者的心境,想想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师:刚才我们静心完整聆听了古琴曲《流水》,请问,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生:畅所欲言
五、问题拓展深入,赏乐探古寻音
师:刚才同学们对古琴曲《流水》有如此奇妙之感受,想过它通过什么手段或手法来演绎如此神韵的吗?那么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本:“拓展与探究”中第1、2题中所提出的问题来进一步深入探知感寻古琴曲《流水》带给我们的神韵。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介绍古琴音色及演奏技法的视频,想想古琴曲《流水》中是如何运用琴音及演奏手法来表现其深远意境的? (注:投影板书:一、古琴音色之特点二、古琴常用演奏技法)
师:有了对古琴音色及常用演奏技法的初步了解及之前聆听古琴曲的感悟,我们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拓展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来谈一谈,古琴曲《流水》所表现的是实景、还是实情?还是虚幻、还是臆想?
生:(注:问题提出,同学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师:很好!此时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观点和想法,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古曲音乐风格特点的思考,那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份思考和疑惑再来聆听一遍《流水》,看看同学们在这次聆听中是否能找到你心中确切的答案?
在这次聆听时请同学们带着水的流动和心的灵动继续闭目静心聆听琴曲《流水》,再入佳境探古寻音(注释:此环节老师出示若干装有水的盆或桶,引导学生把手置于水中随琴韵在水中游动)
(意图说明:古琴曲《流水》乃表现流水之形态,意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来抒发对大自然壮丽的赞颂。此环节在前面同学们用皮筋与琴音产生共振带来的神韵中,再通过俱像的水来引发琴音(鼓琴者)与心灵(赏乐者)的碰撞,那岂止是课堂的升华更是古韵的回荡)
师:有了水的流动和心的灵动,你已经有“弦外之音”了吗?生:畅所欲言
师:很好,同学们对琴曲《流水》进一步的心灵感悟为我们打下了非常好的感情基础,那么同学们想过琴曲《流水》是如何通过古代音乐的语言和结构手法来表现“大音希声”之境界的吗?
音乐教学设计15
一、读准字音
携带xié慰藉jiè上颚è颤动chàn骷髅kūlóu萦绕yíng缥缈piāomiǎo
蟾蜍chánchú戛然jiá模型mó鱼鳍qí
二、弄清词义
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
声纳:利用超声波测距的装置
征募:招收募集
领地:占有的土地
和弦:音乐术语,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响
迄今:到现在
湮没:埋没
冒昧:言行不合地位、场合的要求,多用作谦辞
三、语段阅读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1、文中的两个“之一”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2、既然说“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那通讯系统还有什么用呢?
3、“我们好象一定”句中的“好象”和“一定”是否矛盾?
4、末句有什么作用?
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的分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指什么?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这句的意思是指
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4、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案:
1、“之一”不能删掉。“我们面临的问题”和通讯的内容繁复的原因都很多,作者在这个话题中都只谈了一个方面,所以用“之一”。
2、一个通讯系统内部,信号的含义还是明晰的.。而在系统外,复杂的编码信号就成其为“噪声”了。
3、用“好象”是因为假定的未来事件,不能用归纳法做出定然的结论。但人们会利用信息传递技术来“闲聊”,这一点情理上是“一定”会发生的。
4、强调音乐的巨大作用,也为下文阐释“大自然的音乐”引出了话题。
1、指的是鸟之间用于沟通和联系、交流的声音信号。即起着“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作用的鸣叫。
2、“我”认为它不只是进行“事务性通讯”,而且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没有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或是“沉思的、若泣若诉”地抒发情绪。
4、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活泼。
音乐教学设计16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歌曲的学习,初步感受和体验黄自代表作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感情和对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低音区5、6、7、力度记号等乐理小知识。
2、通过秋景的体会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寻找声源的兴趣。
3、和同学们一起用各种方式表现多样的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运用好力度记号、连音线来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难点:运用力度的变化有表情地歌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进入风的世界,去感受风的美①你们听!(课件播放风的声音)特点②请同学们用声音来模仿风?用动作模仿风
二、歌曲教学
1、练声:用“呜”来模仿风声。要求声音饱满,嘴巴圆着唱,力度记号师:用呜的`声音唱低音的5、6、7,教师用手风琴带音高,融入渐强减弱记号;(用风的动作来模仿风的声音,)
2、听录音范唱。(展示秋天风景课件)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平缓级进、较慢)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请同学们说说和秋天有关的词语(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的词语。是啊,当夏天的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阵阵西风,就带来了秋天的信息。
3、复听歌曲仔细领会歌词,思考: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结:西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要追求美好的未来。
4、再听歌曲: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力度记号、连音线、rit。渐强渐弱)朗读歌词
5、(1)由教师朗诵第一遍学生讨论:通过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秋天?
(2)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歌词朗诵一遍。
6、演唱歌曲
(1)学生尝试演唱歌曲(要求:词曲结合准确无误。)(纠错)
(2)复唱歌曲
三、分组合作表现《西风的话》
四、钢琴伴奏《西风的话》学生唱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呢?不过同学们要继续在歌曲旋律上、歌词连贯上下功夫。但是老师这节课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积极的表现、听到了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掘生活中的声源。
音乐教学设计17
学情分析
1.通过艺术作品能够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及篆刻
教材分析
书法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但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在艺术面前时,它让全世界所有爱好艺术的人们为之沉醉!
在国外有很多人以能有一枚中国的印章而骄傲,他们沉醉在那小小的方寸之间。
本单元共设两个课题“情感的表达”、“郑重的承诺”
教学目标
1.以民间书法为欣赏对象,从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2.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巧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教学重点
从欣赏书法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无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教学难点
理解书法的技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5/5~5/6
教学准备:
图片内容、甲骨文个别字的讲解资料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篆刻
教学目标:
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 3 5 6 5 3
mi hi hi hi hi hi
1 3 5 6 5 3 1—
ma ha ha ha ha ha ha
a.断音练习
(喉咙放松,声音自然松弛的发出来,腹部有气息支撑)
b.连音练习
(注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间,不咬紧,软腭抬起)
用歌声和老师问好
用准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
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
注意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发声位置进行及时纠正
二.介绍书法
1.介绍中国书法:
2.了解书法:
配以文字讲解书法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中国的书法别具一格,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这在世界上是最独一无二的,几千年来,虽几经沧桑,但它却始终盛行不衰。
2.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
三.介绍篆刻
篆刻的形成
秦朝统一后把七国的文字统一后成为“小篆”
四.欣赏书法及篆刻作品
五.小结
音乐教学设计18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清新、欢快的情绪,体会校园歌曲自然朴实的风格。
2、通过聆听、模唱等环节的学习,能够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感受不同演唱风格对同一首歌曲的演绎,尝试创编不同的歌曲表现形式,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清晨》是一首旋律明快流畅的校园歌曲,三段体结构,表现了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锻炼身体的快乐情景。两个基本乐段的旋律都是在重复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只是在尾音上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会给学生音准把握上带来一些困难。三个乐段的情绪有对比变化,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舒展,描绘美丽的景色,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的旋律,歌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的美。
教学难点:两个乐段之间的对比衔接,容易造成音准和情绪把握不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对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今天早晨几点起床?早晨起床后你都做什么?(问题贴近生活经验,学生自由回答)你知道老师早晨干什么了吗?请仔细听。(问题引起好奇,聆听教师范唱)
二、新课教学
1、初步感受。聆听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情绪,整体感受歌曲。
2、复听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乐段之间旋律、情绪的对比,为表现歌曲做准备。
3、听辨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轻松区别乐句之间的变化,模唱旋律,突破难点。
4、演唱歌曲。根据学情及时指导。
5、聆听另一种风格的演唱,体会不同风格对歌曲的个性表现,为创编活动做铺垫。
6、多媒体课件展示无伴奏合唱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歌曲更丰富地表现,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学生对歌曲进行演绎。
三、评价激励
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回顾本课。
第四篇:音乐教学设计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快乐的音乐会》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七课的内容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幽默,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单元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新鲜的象声词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拍、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了解表现胡琴、喇叭、小鼓的象声词。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通过对歌词的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词进行二次创作。教学难点:休止符及结束句的正确演唱。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听辩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领你们去一个地方做客,高兴吗?你们看,这是哪?(出示图片)还有谁?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动物都聚集在这吗?老师告诉你们,因为今天大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啦!我们也去看看,好吗?
师:咦,小鹿不让我们进,它说:“只有喜爱音乐,懂音乐的人才可以参加。除非你们回答出这个问题。!”
2、出示节奏,用多种方法拍读。
XX XX︱XX XX︱XX
OX︱X
O︱︳
用“走、跑”读;用“大”读;
师:小鹿说你们读得很准确,你听它夸你们呢!
注意: 师加入“得儿喂”读,寓意“夸奖”。
师:咱们也夸夸自己吧!(引导学生加入“得儿喂”读)。
3、师:音乐会已经开始了,小动物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表演自己拿手的乐器。同学们听听,都有什么乐器?(放胡琴、喇叭、鼓的音色)
师:谁听出来是什么乐器了?怎么演奏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敏,请你们好好地来欣赏这场音乐会吧!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放录音《快乐的音乐会》。
师:思考歌曲的情绪怎样?(师领用强弱拍击)
生聆听边强弱拍击。
生回答:欢快、优美。
2、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场快乐的音乐会吗?(出示课题)
3、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并用动作模仿这些乐器的演奏,比一比,谁学得象。(放录音)
4、学生边聆听边模仿动作。
5、师:你们做的好极了!这里老师要提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听力。在这首歌里,胡琴、喇叭、鼓的音色是怎样表现的?
师:胡琴发出什么声音?
生:回答二胡兹扭扭。
师出示节奏,进行节奏念白。(同样方法练习喇叭的音色)。
师:谁能为小鼓填上歌词?(探究学习)
6、师:老师告诉你们象这些能形象地表现乐器音色的词叫象声词。
7、师:音乐会就要结束了,乐曲演奏进入了高潮,你们听这句,和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一样吗?
放两个乐句,引导学生说出相同处与不同处,并试着唱一唱。8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并随音乐默唱。9出声填词演唱。
(三)师生互动,愉悦情趣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程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欢迎吗? 出示课件,师生分乐句合作演唱。
2、小动物们的演出这么精彩,我们也一起来参加他们的音乐会好吗?(唱、奏、演多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四)探索创造,评价提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表现乐器的歌曲吗?那请你们思考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歌呢?
生:《法国号》、《布娃娃弹琴》等。
2、师:歌中有表现乐器音色的象声词吗?
生:嗡巴巴、叮叮咚
3、师:怎样演奏这两种乐器?
生模仿。
4、师:今天老师为咱们班的乐队带来一为新成员,你们想认识它吗?(请同学们闭上
眼睛聆听)
师演奏镲。
5、师:谁听出来了?(介绍镲)它的音色应该用什么象声词更贴切?
生:讨论。(咣——)
6、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分乐器创编歌词,进行汇报。
7、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
结束: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下课的时间又到了,让我们演奏着自己喜欢的乐器轻轻走出教室吧!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歌词段落多,旋律节奏较难,所以在教学前我安排了学生预习歌词,在学唱歌曲前设计了教师按歌曲节奏示范读歌词,学生读歌词等环节大大降低了学唱歌曲的难点。在歌曲的重难点上采用教师多示范,用直观形象的肢体语言提示,让小老师教唱,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分步骤让学生掌握。如在降低节奏难点的教学中,我以节奏练习贯穿教学始终。开始以有趣、形象的模仿三种乐器的声音,接触了歌曲的节奏,接着模仿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进一步熟悉节奏,然后以自备打击乐器以此节奏为歌曲伴奏。在整堂课中,我抓住学生上进心强、好竟争的特点,分组夺红旗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但在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学唱歌词时,方式还比较单一,挖掘教材的深度和用音乐的各种要素来处理音乐来解决音乐的问题,还有待提高。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还比较缺乏对学生的系统的鼓励评价体系,导致在公开课时对学生的鼓励、表扬过多、过滥,有时的表扬显得很肤浅是表面的应付,学生也不太在意老师对他们流于形式的表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教学基本功的积累和提高,多向优秀的同仁学习。
第五篇: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以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初步感受二声部,并唱一唱。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初步感受二声部。
难点:
1、以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准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时值。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梦想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彩虹,人人都见过。谁来说说彩虹?它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说。(像桥,有七种颜色……)
师:听了你们有声有色的描述,我仿佛在自己的眼前又看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是的,雨后的七色彩虹,是那样的美丽、生动,令人赞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色光之歌》。
(板书:七色光之歌)
二、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
1、初听歌曲。
师:说说这首歌的情绪。
生:欢快、活泼
2、学习第一声部旋律。
(1)师范唱,生轻声跟唱。
(2)观看视频,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师:找出难唱的地方、特殊符号、解决的办法。(波音、下滑音等)
(3)全体同学完整演唱第一声部旋律。
3、学习第二声部旋律。
(1)师范唱第二声部旋律。
(2)师教唱第二声部,生仔细学唱。
(3)完整演唱第二声部旋律。
4、演唱全曲。
(1)播放歌曲,请学生完整听一遍。
(2)师用电子琴,教唱歌曲。
(3)解决难点。
(4)齐唱。
师:多美的七色光,多美的七彩世界,那我们就一起带着快乐,带着希望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吧!
(5)老师唱领唱,学生唱其他部分,师生合作。
三、课堂拓展。
(1)师:唱得真好!在这么美丽的七色光的照耀下,我相信你们的七彩梦会更美,孩子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梦想卡,在梦想卡上写出你们的七彩梦想吧!
生写。
(2)师:虽然不知道你们的七彩梦是什么?但是我相信你们的七彩梦一定会很美。让七彩桥带着我们的七彩梦走向未来吧!
(3)师生共舞。
师:我一起唱起来,舞起来吧!(播放音乐《七色光之歌》)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你们,正用你们的勤劳和智慧编制七彩的世界,我相信你们编制的世界一定会像七色光一样美丽!
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法的演唱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有三种歌唱方法并能加以分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间播放歌曲《我的太阳》
新课教学
1、美声唱法
A、导入新课:歌曲《我的太阳》导入
B、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一词出自Belcanto,这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声。
C、欣赏歌曲《黄河颂》片段。
D、结合实例讲解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声音悦耳、圆润靠后,具有声音本质美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不断,音准完美,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国》导入(教师亲自演唱)
提问: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中西结合”的统称,也成为中国唱法。
C、欣赏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实、明亮靠前、语言十分讲究,注重声请并茂,韵味浓郁。
3、通俗唱法
A、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些什么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娱”为其表现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无严格的技术规范,把“自娱”作为重要表现目的,强调其“倾诉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众化的口语化。
D、讨论,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适合我们?
4、请学生分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让学生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体验各自特点。
6、小结。
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到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雅”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基础常识,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体验古琴曲追求的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讨论、体验、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1、用聆听、讲解、感受、思考、讨论、体验、探究等方法组织教学。
2、通过讲故事、拨动皮筋引领学生探古寻音和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3、古琴知识和乐曲意境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教学过程】
一、闭目静神创心境
导入:为更好的进入本堂课的欣赏,现在请同学们闭目静神片刻。
二、古韵声声续心境绵情源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继续闭目静心聆听一段音乐,想想音乐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境?(注: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生:音乐带给我一份优雅恬静的心境;音乐带给我灵动而又深远的心境;音乐带给我一种莫名无语的心境
师:那同学们想过你为何有如此心境呢?(注:问题设坎打下伏笔)
生:(注:此环节因不同的班级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但大多班级的同学会产生茫然无语的境地)
师:(话锋回转,导问渐入课题)那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或者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
生:古琴音乐;古筝音乐(注:因知识不一,会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说明:此环节如学生们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可适时加入简述古琴与古筝的基本区别。(注:此环节学生传发介绍古琴乐器的相关资料。目的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聆听古琴曲引发了很多美妙的心境,与此同时又让我们产生了无语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古琴音乐来领悟其深邃的意境。(注:出示课题)
三、故事反倒设悬疑,问题引入思因由
(设计意图:高山流水“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此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和耳闻,但故事背后蕴涵的古琴曲大音希声之境界所带来的曲高和寡却让学生耐人寻味,此环节通过悬疑问由引领学生探古寻音)
师:同学们知道一曲《高山流水》激荡出“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那同学们对于故事中俞伯牙遇知音后又失知音做出的摔琴叹息之举是如何理解的呢?
(注:此环节请学科代表分发与古琴相关的故事资料)问题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学生感悟到:
师:很好!从刚才同学们对“伯牙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以及我们刚才初步接触到的古琴琴韵,古琴曲意境之深远带给我们曲高和寡之感,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古琴曲《流水》来尝试“演绎”一番新世纪版的“伯牙遇知音”的故事,不知同学们意下如何啊?
生:(同学们会意一笑,满怀期待)
四、皮筋调动心鸣,引发赏乐臆想
(意图说明:古琴曲意韵深邃、曲高和寡,对于现代初中生在欣赏时难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通过随琴曲拨动牛皮筋的手段来促使学生与古琴音弦达到共振的效果,以此来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师:在“演绎”之前请同学们拿出刚才进教室时老师分发给每一位同学的牛皮筋,(此时同学们眼神中略带疑惑)请同学们保持刚才赏乐的心境,继续闭目静心聆听古琴曲《流水》并随琴音的起伏轻轻拨动你手中的“弦”(注:皮筋),把自己置身于鼓琴者的心境,想想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师:刚才我们静心完整聆听了古琴曲《流水》,请问,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生:畅所欲言
五、问题拓展深入,赏乐探古寻音
师:刚才同学们对古琴曲《流水》有如此奇妙之感受,想过它通过什么手段或手法来演绎如此神韵的吗?那么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本:“拓展与探究”中第1、2题中所提出的问题来进一步深入探知感寻古琴曲《流水》带给我们的神韵。
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介绍古琴音色及演奏技法的视频,想想古琴曲《流水》中是如何运用琴音及演奏手法来表现其深远意境的? (注:投影板书:一、古琴音色之特点二、古琴常用演奏技法)
师:有了对古琴音色及常用演奏技法的初步了解及之前聆听古琴曲的感悟,我们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拓展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来谈一谈,古琴曲《流水》所表现的是实景、还是实情?还是虚幻、还是臆想?
生:(注:问题提出,同学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师:很好!此时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观点和想法,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古曲音乐风格特点的思考,那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份思考和疑惑再来聆听一遍《流水》,看看同学们在这次聆听中是否能找到你心中确切的答案?
在这次聆听时请同学们带着水的流动和心的灵动继续闭目静心聆听琴曲《流水》,再入佳境探古寻音(注释:此环节老师出示若干装有水的盆或桶,引导学生把手置于水中随琴韵在水中游动)
(意图说明:古琴曲《流水》乃表现流水之形态,意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来抒发对大自然壮丽的赞颂。此环节在前面同学们用皮筋与琴音产生共振带来的神韵中,再通过俱像的水来引发琴音(鼓琴者)与心灵(赏乐者)的碰撞,那岂止是课堂的升华更是古韵的回荡)
师:有了水的流动和心的灵动,你已经有“弦外之音”了吗?
生:畅所欲言
师:很好,同学们对琴曲《流水》进一步的心灵感悟为我们打下了非常好的感情基础,那么同学们想过琴曲《流水》是如何通过古代音乐的语言和结构手法来表现“大音希声”之境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