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惜时组诗教学设计
惜时组诗
怀宁县实验小学
汪冬梅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金缕衣》、《劝学诗》;
2、能够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从中懂得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道理。
3、诵背两首古诗,并积累其他诗句名言。教学过程:
一、复习珍惜时间名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呱呱坠地到现在,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知道我们要节约粮食和水电,其实我们最应珍惜的还有时间。
2、齐读名言:
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民间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增广贤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导入:虽然,这些句子并非出自同一朝代,同一人物,但古人也好,今人也罢,我们不难读出他们共同的心声,你们说是什么?指名答。
对,就是——惜时(板书、教学“惜”字),当然,从古至今像这样劝慰和勉励人们惜时的句子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朵朵奇葩中撷取两首,现在先来学习《金缕衣》。
二、学习《金缕衣》。
(一)理解题意,了解作者。
1、出示诗句,齐读古诗。
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介绍作者:杜秋娘,系金陵人,十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杜秋娘不满于只表演别人编好的节目,自己谱写了一曲“金缕衣”,声情并茂地唱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了解诗题意思。金缕衣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诗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字,把诗读准。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诗读顺,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朗读
第一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二名同学读,请其他的同学听他的节奏。
师生小结,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诗读一遍。
(三)、品读体会情感
1、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读古代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的有节奏,更重要的是读出作者的感受。
2、指名读。
3、了解诗意:“金缕衣”指贵重的东西。“少年时”指少年时的好时光。这里把花开比做什么?(少年好时光)折花比喻什么?(莫负大好青春)空折枝又是指什么?指错过青春会导致无穷悔恨。
全诗意思:我劝诸君不要太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劝诸君应当爱惜青少年时代的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之时应该及时摘取一样,千万不要枝上无花之时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
4、你觉得诗中那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你最有感触?
5、齐读: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6、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板书:珍惜时间)
三、学习《劝学诗》。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他们用这些宝贵时间来干什么呢?努力学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劝学诗》吧!
1、出示诗句:《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了解作者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字仲晦,别号紫阳,又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3、读诗歌,简单了解诗意。
大意是: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四、拓展升华。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请同学们记住这些名言诗句。齐读:
关汉卿: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宋代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晋代陶渊明《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明代文嘉《今日歌》: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明代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惜时》: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第二篇:送别组诗教学设计
送别组诗教案
----经典诵读展示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背诵,感悟诗歌中作者抒发的依依惜别之情。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掌握经典诵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国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感受诗中描述的意境“美”,朋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有关送别的诗。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主题
1、中华古诗文,字字珠玑,是祖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诵之、吟之、歌之、舞之,中华文化代代传。同学们,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诵读古诗,到现在,你们脑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
我们下面来考考大家。请组长来到前面,在我手中有八个纸条,每个纸条上有个主题,大家要按照要求完成挑战。各小组组长抽签、准备、展示。时间2分钟,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
(1)描写月亮的诗句。
(2)描写春天的诗两首。
(3)带有数字的诗句
(4)带有颜色的诗句。
(5)思乡诗句
(6)背诵李白的两首诗
(7)描写童真、童趣的两首(8)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两首
(9)请背诵两首词。
(10)与花有关的诗句
2、今天,老师将继续带你们去畅游古诗王国,在其中尽情领略古诗的魅力。今天我们要背诵的一组诗,与这个词有关。(板书:送别)读一读。
3、你的爸爸妈妈和你,怎么送来你家的客人呢?
4、、生自由交流
5、听了你们的话,我很感动,这是我们现代人送别我们亲友的,但是我们的古代人——唐朝人是怎么送别呢?
二、以歌送别:《赠汪伦》
1、出示《赠汪伦》(ppt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这首诗是谁送谁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出典故(ppt2)
3、指名读,正音、范读。师随机指导:舒缓一点读。齐读。
4、你觉得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板书:歌)
5、生品诗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ppt3)
6、展示,播放唱诗,学生唱。
三、以诗引诗,拓展学习
(一)以目光相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t5)
1、自由读,指名读。
2、如何理解诗人的感情?生畅所欲言。(板书:目光)
3、师范读、生吟诵、生表演,体会深深的离别之情。
(二)出示《送元二使安西》古诗(ppt6)
1、自由读诗,体会感情。
2、生交流
3、以酒相送,设置情景,反复朗诵(板书:酒)
四、拓展《送朱大入秦》《别董大》(ppt7)(ppt8)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物)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总结展示
(语言)
1、同学们,这些诗为什么千古流传呢?不管以歌相送,以目光相送,以语相送,以酒相送,其实更用什么相送?(心,情„„板书:情)唯有真情相送,才能动人,流传千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几首诗,看谁的真情,最能打动人。
2、(音乐)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感情背诵
“和汪伦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实在是太开心了。今天,李白悄悄离开万家酒店,登上了来时的客船„„”
“今天是孟兄要西下扬州的日子,我早已备好美酒和下酒菜为孟兄饯行„„”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
“朋友,您是著名的琴师,虽然此去前途漫漫,但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
3、师简介关于知音的典故(ppt9)
4、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也有自己的朋友,假如你的朋友要离开你,去别的地方了。你准备以什么方式相送?说出来,看谁最更感动老师。(鼓励用上学过的或收集来的古诗)(ppt10)
七、布置作业
1、回家把诗背给家长听一听。
2、搜集送别诗,并把它背下来。
板书设计:
送别
歌
目光
酒
依依惜别之情
()
()
第三篇:《勤学惜时》教学设计
《勤学惜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
《勤学惜时》是龙湖小学校点睛教育特色课程校本教材之三《蒙学润育——增广贤文》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依据的课程标准是“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懂得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难看出,这一课、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在本册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科学地安排可利用的时间,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实际,制定并发展一些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学习生活。
3、情感目标:懂得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时间的可贵,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的意识
2、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二、教学方法
1、情绪调节教学法: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我采用了名言、美文、生活情境、小品表演等手段,寓教于乐,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2、体验性教学法:新课程强调,只有体验,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获得真知。因此,本课活动中通过小品、歌曲等手段让学生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
3、活动式教学法: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方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引导学生发现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的方法,使教学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
三、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高年段,同学们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科学的,有的甚至是极其错误的。有些学生倚仗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成绩也还不错,但是并不懂得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也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因此非常有必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由于五六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经验少,对一些理论性的东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以感知、感悟、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主线,通过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法,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欣赏歌曲《童年》创设轻松学习氛围。环节二:教学导入 出示:歌词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教师提问:这句话说明了时间有什么重要性?(教师提示:这里把时间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说“难买”?)
生小组合作讨论,发言。
结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无价之宝,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换不来已经逝去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以怎样对待学习和时间呢?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勤学惜时 环节三:讲授主要内容
一、名言赏析:借助名言警句的深刻哲理和感召力来启迪学生,激发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寻求答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见者易,学者难。——节选《增广贤文》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名言警句给你的启示?学生发言。
教师评价并板书:时间是公正的。但是,同样的时间对于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其意义却非常不同。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勤学的重要性。要珍惜时间。
三、自主活动。查找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课上交流,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人生的短暂、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小品表演: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做法没有做到珍惜时间。下面看小品表演,李莉的一天《忙?盲!》
(小品内容:自习课上,李莉翻开语文课本看了起来。看着看着,突然想到明天第一节课就要上数学了,老师要求提前预习,熟悉一下数学公式,于是她翻开了数学课本。这时,她听到同桌正在读外语,马上想到外语作业,于是又急急忙忙地翻开了外语课本……她头脑里乱糟糟的。
李莉看看表,还有二分钟就下课了,她想:先休息一会儿,晚上再说吧!
晚上李莉虽然记忆力不错,但一见数学题就头疼,容易犯困,学习数学到很晚,任务也没有完成。
唉!只有等到明天了。)
“李莉的那些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从具体情境中去感悟真知。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寻求答案。
教师归纳并板书:
1、勤奋学习,珍惜时间就是要珍惜每一个今天
2、勤奋学习,珍惜时间首先体现为合理安排时间
3、勤奋学习,珍惜时间也体现在善于有效利用零星的时间上
五、整体感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你对 “昨天、今天、明天” 有何感悟? 学生思考、讨论后,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来,当堂宣读,全体同学和老师作出评价。
六、设置情境,突破难点。
1、用现实生活中具体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还能增强说服力、感染力。教师辅之以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得出启示。
如果你家来了客人,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
学生讨论:怎么办?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教师板书:合理安排时间应分出轻重缓急,排好先后顺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好处:节约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有了更多的可以支配的时间,去学习,做自己想做的事。)
2、对号入座,认识自我
根据个人的学习实际,制定并发展一些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1)、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用脑规律,在最佳用脑时间内学习最重要的和难度大的内容“猫头鹰”型,每天夜晚脑细胞便进入兴奋状态,精神饱满。
“百灵鸟”型,黎明既起,``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混合型”,全天用脑效率差不多,但在上午8~10点和下午3~5点效率相对较高。(2)、根据个性特点来选择学习方法
对性格外向的同学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转换快,反应问题迅速,但坚持性差,可应用“交替学习法”,不断变换大脑优势兴奋中心,该玩时就玩得痛快淋漓,该学时就“两耳不闻窗外事”,必要时就用意志来约束自己。
内向性的同学沉着稳重,感知事物细腻,思考问题有深度,学习认真能持久,但思路不宽,领会知识速度吗慢。这就应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开阔视野,阔宽思路,多与同学交流谈论
教师提出:你的实际情况是哪一种,请选择,并说一下自己在安排学习时间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选择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时,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七:收获平台: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有什么新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生:谈体会和收获。
第四篇:“咏月组诗”教学设计
“咏月组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学习诗句,激发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运用吟诵、联想和想象走进诗歌,体会意境,培养审美创造力,体会诗中画意、诗情、哲理交融相汇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初悟月意
1.背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装了不少的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导入。有同学背了描写月亮的古诗,诗人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月亮,不由得把满腹的情思写进诗词歌赋里。今天我们将要走进一组咏月的诗里,去欣赏那一轮明月,去品味月中的那一段段情。(揭题)
设计意图:从“月亮”这个意象导入,自然引出诗题,也暗示本诗的中心是“月亮”。古诗的交流,既是对古诗教学的复习巩固,又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赏析诗句,领悟月情
1.读懂《春江花月夜》诗句,领悟月情,初步感知孤独。
(1)出示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试着读读,你能否读得字正腔圆?(同学自由读)
(2)指名读。同学交流评价后再指名读。
(3)范读。与老师读的比较比较,听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并初识韵味)。
(4)默读。诗中哪些地方在你的心灵深处烙上了深深的印痕。再次走进诗里,哪个字触动了你的心灵?①“孤”字,孤独的月亮。②什么是孤独的?为什么会孤独?③想象。指名朗读“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事物?
(5)读诗。看看江水是什么样的?天空中没有一点云朵,从哪知道的?你会怎么读这两句诗?(指名读)
(6)联想。①苍茫皎洁的夜空中只有一轮孤独的月亮挂在天空,使得天空更加澄澈、旷远,月亮显得更加孤独。你还认为什么也是孤独的?(诗人)②我们从这轮孤独的皎月里会联想到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后齐声诵读诗句。)
设计意图:从读好诗,读得字正腔圆,到理解字义,到整体把握诗意。遵循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学习规律,为后面的理解感悟奠定了基础。
2.对比《静夜思》,感悟旅居孤情。
(1)多媒体出示《静夜思》。
(2)指名读。老师还想请同学们也来当小李白,细细品读。
(3)理解意境:①如果你是李白的话,对着月亮,你在想什么?②看着望明月思家乡的李白,你想问他些什么呢?③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月光照到地上为什么称霜呢?(清冷的月光洒在地上跟白霜一样寒冷啊)④李白在想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游子孤身在外,月光如霜,心寒比霜还冷啊)
(4)齐读。让我们加上自己的理解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比鉴赏,不仅让学生对古诗中月的意向理解更深刻,而且透过李白对月的描绘,感悟诗人的孤独情怀,也为理解《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孤独心境有了一定的铺垫。
3.赏析《月夜忆舍弟》,感受孤独内心。
(1)出示《月夜忆舍弟》。(齐读)
(2)体悟。①这首诗流淌的是什么情怀?(杜甫也在思念家乡,同样的月光,可杜甫却感觉一股浓浓的思乡情绪萦绕在心头。李白、杜甫借月抒情,表达内心孤独的情怀,月孤实际上是人孤)②多么凄凉的心境啊!再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让学生对古诗中“月”的意象有深入的理解,从而理解月亮下的诗人内心的情绪。写“月”不仅是因为感觉天空只有一轮月亮,为月而感慨孤独,更是为自己的内心孤独寂寞而感慨。
4.走进诗境,品味意境。
(1)联系实际。同学们,你们有孤独的时候吗?那时你会做些什么呢?
(2)继续理解诗意。①张若虚孤独时,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②看到两个问号,你能回答吗?不能回答,只好问谁?谁都不知道答案,只好问月亮。
③面对月亮,如果此时此刻,你是诗人,只有你一人,依据你的理解、你的性格,你会怎样问呢?(指导读出深沉、含蓄、粗放、豪迈等个性化的解读)
④小结:这首诗选自张若虚的三十六首十八行诗,诗人借景抒情,思考生命的问题,从眼前的景色想到永恒的宇宙;从有限的人生想到无涯的荒古。诗歌深邃而隽永。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价这首诗:“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齐读。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诗中,走近诗人的内心深处,假如你还感觉意犹未尽,可以站起来读。
(4)总结:同样是一轮明月,诗人李白、杜甫用来抒发情怀,而在张若虚的眼中,却是对生命的叩问,有限的个体生命能够超越时间而获得永恒无限的价值吗?
设计意图:“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进入诗境,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三、拓展延伸,升华月韵
1.学习《古朗月行》。(课件出示)读李白这首诗,你会对刚才的月亮有个更加完整的认识。请同学们字字入心,读出诗中那个月亮的韵味。
2.小结:多么洒脱、飘逸的月亮。在诗人笔下,月亮是圆的,也是美好的,正因为诗人心中弥漫着情,所以就咏月。
3.出示带“月”写“月”的其他诗句。学生自由读后展示诵读。
4.总结:望着月、赏着月、吟着月,我们便情不自禁地进入诗中的情境。月是美好的,但是遥不可及,我们却可望月赏月。同学们,对于“月”我们暂且学到这里,欣赏到这里,带着对月的美丽的遐想一起来吟唱《水调歌头》(伴着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师生齐唱结束课堂教学)
5.作业布置,延展月韵:欣赏背诵有关月的古诗。
此设计为拓展学生对月亮意象的感悟,不仅仅是孤独寂寞的情绪,有时也会给人以美好、动态的感觉。月亮在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心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月亮这一事物的无限好奇,从而对月的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第五篇:《送别组诗》教学设计资料
《送别诗》教学设计
执教者: 单小凤
教学目标:
1.重点理解《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诗意。2.通过多种方式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送别时的真挚的的情感。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4.挖掘诗歌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预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聊聊吧。
师:对,就要像他这样,你们脸上一笑,我心里一乐,你们脸上一绷,我心里一惊。师:你在笑什么?(生回答我很喜欢你)我怎么就赢得你的喜欢了呢?(您非常有亲和力)是我的头发还是鼻子让你觉得我有亲和力?(你长得非常漂亮)呦,握个手,你长得很英俊。来,我们准备上 课了,就要这样放松。二、听歌导入
听歌曲《送别》。(声音渐渐小的时候,伴随音乐,舒缓语气)
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听
过)这歌声中带着惆怅,带着忧愁,带着不舍。师:这首歌叫---------生:送别(板书:送别)
师:有一种情感总是在分离时才让人更加珍惜,面对分离。人们是那么难舍难分。
师:同学们,当我们班朝夕相处的伙伴将要转走到远方时,当你的家人将要离开你踏上远方时,当你小时候的玩伴将要和你告别时,你的心会怎么样?
师:是啊,老师非常理解你们面对分别时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穿
/ 9
越时空的隧道去看看那古代人面对分别又有怎样不同的情怀。
三、读诗、悟情
(一)学习《赠汪伦》 师:你们认识李白吗?
师:是啊,大诗人李白以豪放著称,广交天下有才之人,他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在他和朋友分别之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出现什么样场景呢?
(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找生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读的很有韵味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齐答)李白。师: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师:基本讲对。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 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 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再把它吟诵一遍。
/ 9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 生:(齐答)会。师:谁来说说看?这首诗比较好懂的,我请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试试。生:李白乘舟将要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不过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这位同学基本解释的准确,老师不讲能够理解这么好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张大一点,声音响亮一点,自信一点,就更棒了!我们掌声给他好不好?相信下面的发言会更精彩,请坐。生:(齐答)好!(掌声响起)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赠汪伦》?你来。
生:李白乘舟将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师:回答的非常好,我们掌声献给她。
师:诗的基本意思懂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你们讨论讨论看有什么问题? 师:交流一下,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指名问)你发现什么问题?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给我的情意?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呢?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指名问)你的问题?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离开汪伦,他为什么要离开汪伦呢? 师: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总是要离别的。(竖起大拇指)好的,能够发现问题比发现不了问题总是要好。你的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汪伦把李白骗过去,为什么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 师:我来读诗。你们能不能再发现一点问题?“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这时已经来到哪里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师:听到没有?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生:(齐答)不会。
师:你肯定在家里就要这样送了,是不是。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3 / 9
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时候才来送呢?你们这时候就做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你说说看。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再来送了呢? 师:李白坐在船上,本来都要走了,突然听到一阵阵歌声传来,李白坐在船上还坐得住吗?生:(齐声答)坐不住。师:李白就要站起来,跳上岸去,握住汪伦的手说:“汪兄啊,你真是对我太好啦!你这样的情意我怎么表达呢?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拿笔来。”于是,李白挥毫写下了《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兄啊,就把这个送给你吧。”汪伦收起了李白送给他的诗,把它当作传家之宝,一代一代传下来,这首诗就是面对当时的此情此景李白即兴挥毫写下的,我们一起再来吟诵一下好不好? 生:(齐声答)好!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师:同学们,这首诗是谁送别谁呀? 生:(大声答)汪伦送李白。
师:汪伦用什么形式来送李白的? 生:(齐声答)踏歌相送。师:汪伦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板书:以歌相送)这是汪伦以歌,踏歌的方式来送李白的。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古代诗人送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用歌声来送别,还有什么送别的方式呢?我们来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师深情地朗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配上音乐,找生朗读。)
师:你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吗? 齐声答:诗人。
/ 9
师:(竖起大拇指)也是唐朝的诗人,当时的名气比李白还要大,但是和李白的感情非常好,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谁? 生:(齐声答)孟浩然。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什么意思?解释,你来。生: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春天的时候要去扬州。
师:在什么时候?在烟花三月,在繁花似锦的时候,在这么好的季节要乘船到扬州去。请坐。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意思?你来。生:朋友的小舟离我越来越远,我只看见那长江那滔滔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师: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驶越远,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它流去的水吗?还流去了什么?带去了我对孟浩然的思念,带去了朋友的友情,这种思念啊,就像滚滚的长江水一样永不停息。你说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诗人孟浩然离去,看了多长时间?你说说看。生:看到天色已暗了下来。
师:你说天色暗了,什么地方写天色暗了?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什么地方写天色暗了?要根据诗来想象,不能离开诗。你说。生:我根据“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话知道了,李白是直到帆船没有了影子之后才离开的。
师:孟浩然离开黄鹤楼,走啊,走啊,等那个影子都看不到了,猜猜看那个李白在那里站了多长时间?你猜猜看,用现在的时间,你大概用了多少时间?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你说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生:可能接近半个钟头。
师:半个钟头,有不同的吗?你说。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师:看了半天,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多。
师:半天多,那个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过头就走了呢? 生:(齐声答)不是。
师:他还在那里看,他看到什么——“唯见长江天际流。”他还在那里看那长江水滚滚流向天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指名)你
/ 9
这样送过客人吗?。生:我没有。
师:你这样送过客人吗? 生:没有。
师:你这样送过客人吗? 生:没有。
师:我也没有。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深到什么程度了?读
(生齐声朗读。)
师:非常整齐,非常响亮,但是不像李白的情感。谁来像李白那样吟诵一下?
师:掌声给这位同学。(掌声响起)你的嗓音非常好听,读得也非常响亮,如果你能读得适当再含蓄一点,(教师示范前两句)我相信你能读好,我们掌声给她。(掌声又响起)师:进步了,掌声给她。
师:教师范读最后两句)是不是更有味道一点?你来有味道一下?坐在位子上吟诵一下。
师:掌声给他。“孤帆远影碧空尽”越去越远,“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李白是以歌声来送别孟浩然的吗? 生:(齐声答)不是。
师:他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你说。生:是用目送。
师: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书:目)就在那里看啊,看啊,这场面是多么的感人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这么看着也能把感情表达出来呢。
师:无论是歌还是目光,其实用的是我们一片赤城之心,我们送的是一片祝福,送的是一份深切的关怀,送的是一份最真挚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两首诗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怀。(出示:《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扩展延伸(送别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诗人高适送别好朋友---琴师董大时‘’又有什么不同的情怀呢(出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读
师:本来朋友的离别就非常的伤感,加上这样的天气,伤感中加上伤感,沉重中加上了沉重。作为一代大诗人高适,能让他的朋友带
/ 9
着伤感、带着沉重、带着这样郁闷的感情踏上漫漫行程吗? 师:在董大离开之际,高适对他说了什么?
师:是啊,不要担心漫漫的长途中没有你的知心朋友,天底下谁人不知道你董大的名字呢?琴弹得那么好,你是大名鼎鼎的琴师,音乐家,听到这样的话,你说董大的心情怎么样? 师:高适是用什么来送别他的朋友的?是目送吗?是歌送吗?是用什么来送他的?你说。(板书:以话相送)
师:诗人或表达自己内心的不舍,或给即将远去的好友送去鼓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他们的惜惜相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古代诗人送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用歌声、目光、话语送别还有很多很方式,让我们再来看看那王维,他用什么方式送别他的好友?
(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找生读
师:这句诗大家都学过,读着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你看到-------------------你还看到-------------------师:正因为老朋友元二使安西路途遥远,安危难测,所以作者王维才千里迢迢的不辞辛苦的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践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谁来读 师:(出示王维送别元二的画面)
在画面上,我们看到好朋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不难看出作者王维和元二挚友,从诗句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好朋友?(酒)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酒是什么酒?(离别酒、友谊酒、连心酒、祝福酒)
师:同学们,这是一杯离别的酒,难怪作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杯友谊的酒,难怪作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杯祝福的酒,难怪作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以酒相送)这酒包含了一份情谊,这酒包含了不舍,这
/ 9
酒包含了对好友的祝愿。
五、情感升华
欣赏现代的送别诗歌
师:古代诗人,才子之间心心相惜,通过诗让他们的友情更加牢固,在当今社会的今天,我们也会面临分别,往往这时猜发现情到深处人孤独,现代诗人舒婷在秋夜送好友时的不舍,(配乐,教师读)
师:无论是以歌、目光、话语、还是酒,都包含了朋友的不舍,包含
秋夜送友------舒婷 第一次被你的才华所触动 是在迷迷蒙蒙的春雨中 今夜相别,难再相逢 桑枝间呜咽的 已是深秋迟滞的风 你总把自己比作 雷击之后的老松 一生都治不好燎伤的苦痛 不像那扬花飘絮的岸柳 年年春天换一次姿容 我常愿自己像 南来北去的飞鸿 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不学那顾影自恋的鹦鹉 朝朝暮暮离不开金丝笼 这是我们各自的不幸 也是我们共同的苦衷 因为我们对生活想得太多 我们的心才时时这么沉重 什么时候老桩发新芽 摇落枯枝换来一树葱茏 什么时候大地春常在 安抚困倦的灵魂 无须再来去匆匆
/ 9 了朋友的关怀,包含了朋友的祝福。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上完了,我们将要回到自己的教室,在这分别的时候,你有什么想对下面听课的老师说什么呢?(配乐)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最后我想用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板书:贴卡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送给那些即将分别,面临分别的人们,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板书:送别诗 以歌相送 以目相送 以话相送 以酒相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