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五年级上教案

时间:2019-05-13 00:0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五年级上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五年级上教案》。

第一篇:美术五年级上教案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悠久的历史、繁华的过去、驻留过的名人,为老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和故事。老街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当地的文化遗产。这些老街再现了不同时代的繁荣,折射出前人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绝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我们今天发掘美术资源,探讨传统美术文化提供了范例。本课以探访家乡老街的历史与文化的活动,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去感受、体会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学习用简洁的文字或速写、摄影等方法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的素材。教材选用了安徽的屯溪老街、浙江的西塘老街、绍兴的老街、南浔的水巷风貌等摄影作品,通过赏析,感受各地老街在岁月的沉淀中显露出浓郁而独特的古韵和人文气息。通过与现代城市建筑的对比,学会了解、欣赏历史文化建筑的特点,感受老街古建筑群所展现出来的线条韵律美、色彩简约美、构造节奏美、雕刻典雅美和意蕴和谐美。

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老街风光照片的呈现,使学生犹如芽越时空:漫步老街,踏着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小路,穿过曲曲折折的小巷,在那些乌黑发亮的门板上,在写满岁月沧桑的街面店铺中感受昔日的繁华;拾阶而上,在拱桥上感受老街特有的文化底蕴;临窗而倚,从白墙黛瓦中呼吸着老街浓厚的诗情画意。在学生凭吊古物、品玩老街、寻觅人文的活动中,激发他们探访历史文化活动的热情。一组反映老街传统风俗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正在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的老行当。学生在探究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材还提供了一组同龄人的作品,通过赏析,使学生学习用丰富的美术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拓宽思路,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描述。

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教学过程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

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同学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教学过程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赏析表现老街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课后反思:

在我们的周遭,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大多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有的正在被我们重新认识和保护,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关注历史文化,尤其是本身就具有很多审价值和文化遗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赏,用美术手段来记录,表现。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门是家与社会的区隔,也是家的颜面。在中国传统的门饰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及生活习俗,反映了浓厚的文化内涵,精致与华美尤为突出。中国门饰一般以雕刻为主,北方以彩绘木雕为多,南方则以浮雕、镂空雕为主。经过中国民间工匠数千年的摸索,使门的雕饰技艺极为精湛,真正做到了美观与实用相结合。通过学习,了解门的装饰可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本课教科书首先是呈现了几幅精致的中国门饰图片,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又通过小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门饰上的主要内容。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的氛围。教科书提供的几幅图片特写,比如门钹、门环装饰的细节,更是以小见大,让学生从细致处感悟到门饰的造型美与文化美。教材提供的通过折、剪、刻方法制作门饰的步骤图,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门饰制作方法。学习建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欣赏,制作出绘画或剪纸形式的门饰,也可以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2.重点、难点。

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的门饰。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介绍导入新课。

(1)欣赏各类传统门饰的图片。(2)引入课题:《传统门饰》。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副门的剪纸。(2)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4.学生构思创作。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形式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7.拓展。课后反思:

本课教科书首先是呈现了几幅精致的中国门饰图片,激发学生审美激情,又通过小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门饰上的主要内容。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的氛围。教科书提供的几幅图片特写,比如门钹、门环装饰的细节,更是以小见大,让学生从细致处感悟到门饰的造型美与文化美。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欧洲建筑的门饰图片,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西方门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最后,教材提供的通过折、剪、刻方法制作门饰的步骤图,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门饰制作方法。课后,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欣赏,制作出绘画或剪纸形式的门饰。

3、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适合纹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某一种特定的形状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适合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用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如刺绣、花布、花瓶、地面、墙面、窗花等都会用到装饰纹样。本课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利用实物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适合纹样的美和适合纹样与生活的关系。

设计适合纹样,首先要确立适合纹样的外框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多边形等);其次,是内部纹样的选择,适合纹样的内部纹样内容可以是花卉、人物、动物、风景等。适合纹样的构成一般有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多种形式。要设计一个漂亮的适合纹样,不仅图纹形态要美,色彩搭配也很重要。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教师)课件或视频、范作、图片和实物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引出课题。

(1)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

(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合纹样。

(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

(3)提示:

①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②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举办“适合纹样赏析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自评,互评。(评价建议:从适合纹样的构思、创意、点线面的组合和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课后反思:

本课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习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采用“愉快式教学”“生活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和组织形式,如通过欣赏作品感悟生活中的美、通过比较纸盘的不同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通过小组竞赛探讨适合纹样的形式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与同伴的共同探索等过程,自主发现学习适合纹样的特点以及创作适合纹样的方法。

4、好看的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装饰画是一种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并起到美化装饰效果的独立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多样,在现代生活中运用广泛,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可以满足人们

不同的审美需要。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装饰画的独特的美感,并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和作用,感受装饰画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写生人手,运用夸张、变形、概括、修饰等方法进行创作,设计出有创意、有美感的装饰画。教师引导学生将装饰画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等。

(教师)范画、课件等。教学过程

1.欣赏引人。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 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探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 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幅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幅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作品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和材料非常丰富,值得课外继续去研究学习。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如设计茶杯垫、T恤衫等)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启发,诱导为主,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究和合作,如在观察、分析各种废旧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等特征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你对哪些废旧材料感兴趣?利用它能制作什么内容的装饰画?“这样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诱发积极的言语应答。

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形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匠心设计图案的装饰和美化。在生活中,美的花布、美的服装、美的鞋帽,把人们打扮得更加漂亮;美的卧室、美的家具,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舒适。民族纹样是人们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概括、夸张、变形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图形,使其纹样、构罔、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人们称它为“经化妆、打扮来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对称的特点,给人以和谐、稳定、整体和庄重的美感。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应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

f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新课导人。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应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装、包、鞋。体会:民族纹样使服装、鞋、包更漂亮。

(2)出示:民族风的家居布艺。

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3.认识民族纹样。

(1)美在变化与统一。①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②出示:彝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美在对称与平衡。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美在对比与调和。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

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民间有将猫、蝶和牡丹组合在一起,称为“耄耋富贵”,作为对长寿和富足的祝福)

(4)尝试练习。教师示范;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

(5)学生作品赏析。

①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民族纹样、变化又统一)。

②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 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物品。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6.课外拓展。

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应用。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汇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综合课。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心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纹样并讲纹样运用于生活之中。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6、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现代创意设计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引导学生学着美化自己周边的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社会活动品味。本课以“为运动会奖杯设计”为学习主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有这样一类专门为体育运动设计的奖杯,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配合学校的运动会加以同步进行,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到具有真实感、挑战性的设计学习活动中来。其间,学生将自然而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份子,从中还可培植爱校思想,并发展随时“将创意应用于生活“的现代设计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课应该围绕两个要点加以学习:一是引导学生拓展奖杯的造型思维,从而设计一个有着某个运动项目内涵特点的、独特造型的奖杯;二是泥塑手法的基本要领的掌握和个性表现。这两个方面水乳交融地加以引导好了,学生就能获得较好创意设计。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

(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的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解读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

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

(1)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有道理即可)

(2)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上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得更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1)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2)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1)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2)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

(1)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

(2)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得最好。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汇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综合课。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7、泥娃娃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泥塑人物的形式和特点。

2.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来表现儿童的活动,运用泥饭、泥条、泥块、泥团来塑造人物的动态特征,并注意刻画表情。

3.感悟泥塑人物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泥塑人物的造型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泥塑是一种传统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其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特点。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等,早已享誉中外。

本课是以“人物"为对象,表现泥塑动态的活动。通过赏析传统的和现代的泥塑娃娃作品,让学生感受泥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了解相关的知识,并运用多种泥塑方法表现儿童的造型。

教科书中展示了一系列泥塑作品。民间艺人创作的《大阿福》造型生动、憨态可掬,充分表现了惠山泥人的艺术特点。宋代作品《泥孩儿》泥人虽小,却生动地塑造了孩童们嬉 戏时的情景——孩童或双手抄袖而立,或作戏耍状,使学生对泥塑中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放鞭炮》、《刘海戏金蟾》这些现代泥塑作品的一一呈现,使学生 在赏析之余,深入观察放鞭炮、戏金蟾时泥娃娃的五官、身体、四肢相应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掌握不同站立人物丰富的动态变化特点,激发学生用泥塑来表现儿童的动态美。

泥塑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本课的重点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儿童的造型,创作出充满童趣、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去探究、捕捉人物简单的动态造型及表情的主要特征,思考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来表现。注意从学生已有的泥塑能力出发,结合泥塑人物的制作步骤图,适当将制作方法简单化,从易到难、从观察到动手表现,逐步进行引导。锻炼学生对泥巴湿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学习用泥板、泥条、泥块、泥团等捏塑方法,表现自己熟悉的娃娃形象。提醒学生塑造时注意泥塑人物身体的稳定性,对五官表情、肢体可以进行恰当的夸张变形,也可以对作品进行彩绘,尽可能让学生有一次较为成功的泥塑体验。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塑造富有动态的泥人,并注意刻画表情。难点:泥塑人物动态的稳定性。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惠山泥人《大阿福》,说说大阿福的来历。

2.小结: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

3.揭示课题:《泥娃娃》。

4.引导学生欣赏宋代泥塑作品《泥孩儿》,感受中国传统泥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5.引导学生欣赏泥塑作品《刘海戏金蟾》、《放鞭炮》,进一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神态及动态的造型方法。

6.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第1 7页的泥塑人物的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7.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塑人物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8.作业建议: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半身像的形式来塑造自己喜欢的娃娃形象。

9.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0.展示评议:与同学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

11.拓展延伸:泥塑人物赏析。课后反思:

《泥娃娃》一课中,利用陶泥或彩泥、纸粘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印、粘等基本技法进行“娃娃面部表情”造型,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以组长为中心,经过讨论后进行分工。同学们有的揉,有的搓,有的捏,有的若有所思。

8、吹吹打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本课学习材料和前一课《泥娃娃》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即在能用泥塑一个娃娃的基础上以“吹打乐器表演”的人物动态为切入点,学习用夸张表现手法尝试泥塑圆雕人物造型。本课学习内容以安塞腰鼓的小知识学习和实景摄影作品欣赏来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来自生活中的文化艺术可以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懂得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在欣赏评析中也可以激发学生感受到吹打乐器情感表达的丰富张力,激起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此课的学习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根据泥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美术作品;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表达思想与情感。书中的步骤图例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整体捏塑的步骤和方法。三组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后面的创作表现开阔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及作用。

2.重点、难点。

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人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一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9.教师小结并布置第二课时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乐队表演图片、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陶泥、泥塑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吹打乐表演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夸张动态和乐队表演成员之间的站位配合等。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组内展示自己的图片并互相进行简单的介绍。(2)选出最适合用泥塑表现的一张图片。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吹打乐因为其激情四射,感染力特强,演员演奏时动态很有特点,演奏的乐器也各具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后布置本课时作业 要求:小组合作,塑造一个小乐队演奏的场景。

4.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小组活动,学习合理分配任务、高效完成任务的方法。

5.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进行个别化辅导。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品,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注重泥塑动态人物的作品欣赏,进行人物的多种造型练习。课后反思:

这一课中,利用陶泥或彩泥、纸粘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印、粘等基本技法进行造型,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以组长为中心,经过讨论后进行分工。同学们有的揉,有的搓,有的捏,有的若有所思。

9、飞天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配演说词、示范、临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飞天的故事、飞天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了解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掌握飞天的三个典型样式,同时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3.体会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形象特点,从而促进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飞天》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欣赏定位于对敦煌莫高窟唐代飞天和三个典型时期飞天艺术形象特征的不同点的掌握,通过整体欣赏形象、分步欣赏形象,了解和体会敦煌莫高窟飞天造型和样式,感悟飞天形象的优雅,体会飞天艺术的价值。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设问、讲故事、做习题,让学生掌握飞天的概念、职能和出处。通过看视频,听老师讲解,让学生了解飞天的发展历史和运用的地方。通过讨论和当小导游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飞天的概念、职能、发展历史等知识的掌握,感受飞天形象的优美之处。第二课时,通过设问,赏析三个典型时期的飞天;通过个人发言、小组探讨、教师示范、自主练习,寻找、理解、识记不同时期飞天的典型区别,并初步掌握飞天体态的画法;运用所学知识,再次临摹或描摹已有飞天形象,深刻理解和体会飞天艺术形象的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中国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掌握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辨别出飞天的三种基本样式。

难点:分析飞天形象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同体胶、彩色水笔、刃刀、4K硬卡纸一张。

(教师)各种飞天图案若干组,圆形,方形,三角形构图框若干组,课件一个。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指导:分步局部出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为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画的所处地址。学生活动(一):观察,独立发言。(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

学生活动(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学生活动(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领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敛用。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学生活动(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

(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4.课后:拓展开发。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 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九):小组交流表述。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或黑色水笔、十六开铅画纸一张等。

(教师)飞天的相关图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设计

1.课堂导人。

(1)展示飞天图片: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临摹)唐代,提问:有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形象?你知道和她们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小结:这些形象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看书本的第20页。(教师对飞天的概念做简单介绍)

(本环节主要解决飞天的定义和概念问题)

2.深人教学。

(1)展示敦煌的全景照片和传人的途径。

(2)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色天的形象。请同学们来比一比,各个历史时期的飞天有什么不同。

(分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可展开竞赛)①兴起时期——十六国(第275窟)②创新时期——南北朝(第249窟)。③鼎盛时期——唐代(第329窟)。

教师引导讨论和小结。(可以从飞天的姿态、着装、背景、体态造型等方面来做引导和小结)

(本环节意在通过探讨使学生了解飞天形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3)动动手,学学古人。

(教师分发准备的飞天图片)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飞天形象,进行临摹。要求:①大小要适合,构图要饱满。②运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③注意把握人物的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临摹)

3.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拓展思考:你觉得飞天的形象美在哪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如此热衷表现飞天的形象? 课后反思:

这节课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的欣赏,如在欣赏飞天的美时,重点让学生体会飞天的姿态美、飞动的美。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动眼观察、动口评述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诠释所画形象其 主观的诠释须根据眼见的事实。例如在演示画飞天时,用许多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头发、五官、衣裙可以画成这样也可以画成那样。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的为学生创设自主参与的情景与氛围,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飞天的美。

10、指墨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指墨画的基本概念,感受指墨画凝重古拙、金石味等艺术特点。

2.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能运用指墨画技法表现出多种不同墨色和点线面。

3.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五年级学生通过三、四年级时的国画学习,用毛笔画中国画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对中国画已有一定的认识。本教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用手指作画的表现方法,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美术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指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手指作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指墨画是一种传统的作画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到厂现代,已有很大的发展与创新。其实,用手指作画与用毛笔作画一样,都能产生奇妙的效果,指墨作画,所产生的 特殊风格与情趣又是毛笔难以达到的。

指墨画直接用手点染涂抹,指头、指甲可做毛笔笔尖,指背等可比作毛笔笔腰,手掌、手掌背、手掌侧面可比作笔根等,去掉了毛笔这一中介,作画更为直接。指墨画在追求意到手到之间别有一番趣味,在追求笔墨的同时,相对于用毛笔作画更具游戏性,它与水墨画、泼墨画一样都能吸引学生的极大兴趣。

想象与自由创作是美术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本课让学生通过用手指作画的探索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允分欣赏并了解祖国传统指墨画的特点及表现力,体验、感受指墨画的艺术之美。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指墨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调色盘(盒)、小水桶、毛毡、墨汁、国画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调色盒、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激趣导人。

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人,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感受指墨画特点。

(1)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并思考: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线条质感、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名家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指墨画厚重、粗犷、古拙、金石味等特点。

3.探究尝试,体验指墨画趣味。

(1)“玩墨”游戏。

①请全体学生一起用手玩墨,看谁玩出的墨色变化最多。

②交流展示,请玩出墨色变化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诀窍。(关键在于对水的掌控,与毛笔蘸水蘸墨类似)

(2)“玩手”游戏。

①请学生说说刚才是如何把墨画到纸上的。②引导学生尝试手的不同玩法:用指头、指甲、手背、手掌等画点、划线、染面等,注意轻重缓急。

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指墨技法。依据学生实际,教师作适当演示。(课件出示指墨基本技法图示)④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线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态各异、墨色深浅不同的点线面适合表现什么物象? ⑤请学生比较思考:用手玩指墨游戏与用毛笔画画有什么不同?(体会笔墨)

4.创作练习。

(1)教师介绍指墨画,提升学生对指墨画的认识。

(2)课件出示学生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指墨效果,欣赏体会。

(3)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作业建议:

①根据课堂练习纸上的各种点线面和墨色效果展开联想,通过添加等方式完成一幅抽象画。②把以前用毛笔画过的满意的国画作品用指墨的方式进行表现。③用指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议习作,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5)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5.课后拓展。

①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

②有兴趣的同学,尝试用指墨画的形式去创作几幅作品。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在学生已了解用毛笔作中国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用手指作画的表现方法,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美术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指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手指作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11、泼墨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泼墨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懂得泼墨方法的运用。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方法,在泼墨的基础上添画完成一幅泼墨山水画。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泼墨画法是在了解掌握水墨画墨色调配的基础上,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宣纸上,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画出物体形象的一种画法。泼墨画具有自然淋漓、气韵生动的效果,不失为一种丰富多彩、奇妙新颖的绘画方法。本课以泼墨切入,让学生通过体验泼墨山水画的水墨韵味之美,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完成创作。在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感知泼墨的各种变化,体悟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体验泼墨画法的笔墨情趣。

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学习活动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泼墨山水的表现,感受泼墨画独特的艺术之美。学生在小学低段,已尝试过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这节课是国画单元中继指墨画后,又一种新的国画表现技法。旨在是通过泼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泼墨画的艺术风格与特点,感受中国山水画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增进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感情。

2.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学习泼墨山水画的画法。难点:泼墨效果的掌握和有效利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普通水墨山水和泼墨山水作品各一幅,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2)教师总结出示课题。

2.笔墨游戏。

(1)教师介绍泼墨的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2)学生尝试在一张宣纸上进行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墨色变化效果。

(3)教师选三幅不同效果的学生习作,请作者介绍取得效果的操作要领。

3.深人教学。

(1)观自然、学画法。

①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感受自然美景。观察自然山水,探究山水画画法。提示:近低远高,近浓远淡。

②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远景、中景、近景知识,及云雾和水的留白方法。③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泼墨山水。

(2)赏作品、习技巧。

①比较画家的泼墨山水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画家通过添加小景(树、亭、舟、塔、房、人等)使得画更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②课件演示添加小景的方法和规律(少、简、小、干)。

(3)品诗词、悟画意。

欣赏一幅诗配画,感受山水画的人文意境。

4.作品欣赏。

5.作业练习。

在上一个环节创作基础上添加景物丰富画面,完成整件作品。要求:(1)用笔大胆,水分充足。

(2)山水有远近和浓淡变化。

(3)小景添加做到少、简、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拓展延伸。张大干生平介绍。课后反思:

本课的难度在于泼,一不小心就会泼不好,一团糟,所以我着重讲如何泼墨等泼墨的一些技巧。还好学生没出现一团糟的现象,泼墨出来的都还是不错的。

12、江南民居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教学应该延续前两课所学,鼓励学生以水墨写意的方式,来表现江南民居的美,同时也应该倡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画法去进行水墨画创作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看到本课学习的独特之处:一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民居”这一民族建筑艺术风格所展现出的古朴、雅致的幽静美;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水墨江南民居创作中,处理好点、线、面和黑、白、灰等关系,获得个性、童趣的水墨画创作。

为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搜集、观赏大量的课前图片很重要。然而在课中,关于艺术家和儿童的水墨画作品的欣赏,需教师作出典型化的精简筛选,以达成“举一反三”教学效果,切不可过于多而杂,其旨在拓展学生水墨创作思路,引导其选择独特视角进行个性表现。教师的示范重在化解技法难点,启迪其大胆而自由的童趣水墨创意,而不是供学生依样画葫芦地模仿。

2.重点、难点。

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等。教学过程

1.寻找我眼叶l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1)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

(2)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3)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

接着欣赏杨明义、戴启顺两位画家的作品: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示例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1)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表现内容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2)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

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2)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

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课后反思:

本课是水墨画的提升学习,除了之前学的方法,更多的是技巧和能画出水墨画江南民居的特色。如何画出江南民居的特色,就需要深一步了解江南民居。在技巧上,还需要很多指导。

13、西湖十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3.培养关注、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以学生熟悉的西湖十景为载体,旨在让学生通过美术的眼光理解西湖的山水之美,通过观察,感受西湖十景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在技能目标中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墨色的浓淡渲染、叠加等多种技法来表现意境西湖的水墨韵味,从而提升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火心、热爱之情,培养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诗人苏轼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揭示了西湖山水的意境。她是一位东方女子,线条柔和、微妙和含蓄,西湖十景,是中国最具经典和影响的系列景观意境之一,它们的重要性在于提示了西湖山水之荚在不同空间和时序中的景观主题和诗画意蕴,优雅生动,山水人义巧妙结合,主体景物、辅从景物、环境氛围构成如此美妙的一幅天然图画,怎能不叫人心动?怎能不叫画家心动?本课教学应引导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西湖‘‘出于自然、天人合一”意境之美。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西湖十景自然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运用水墨进行创作的欲望,尝试运用大写意方法表现西湖山、水、天的相互交融之景。五年级的学生对水墨的运用不算陌生,但是要通过水墨表现西湖十景“淡妆浓抹”的意境还有困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寻找西湖十景中意境与国画作品韵味的相似点,感受其相同之处,探究运用墨色的浓淡相融、清水渲染等方法来表现西湖景色的水色交融之意境。同时,不是所有的景点都能运用水墨渲染的方法来表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景点,创造性地进行表现。第二课时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创作西湖十景,除了第一课时教学中能运用水墨渲染的方法表现山水之意境外,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刻画波光粼粼的水面、层层叠叠的荷花和树木、湖面的游船等细节创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创意意图合理安排画面,提高学生的造型创作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近景、远景、中景的关系。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西湖十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1.导人。

(1)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请学生用一组形容词说说西湖十景,导人课题:《西湖十景》。

(2)课件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联想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提升西湖十景的人文内涵。

2.探究。

(1)欣赏晴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画韵味。说说:这样的山、水、天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欣赏水墨作品《夕照》,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与雷锋照实景照片对比,感受西湖之美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3)欣赏童中焘作品《三潭印月》,思考:画面中的三潭印月有何特点?画家又是如何表现山、水、天交融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从如何凸显意境、国画用笔、墨色变化等角度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4)教师示范,用墨色的浓淡相融和用清水渲染墨色边缘的技法表现西湖山色和水色交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水分与画面效果的关系,用淡墨表现远山和其他景色。

(5)同龄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画面突出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作品采用了哪些用笔、用墨方法?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3.创作。

(1)学习建议: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十景之一,用水墨晕染的技法表现印象中的西湖山水。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举办以“西湖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并说说推荐理由。

5.拓展。

引导学生搜集、赏析表现西湖十景的国画作品。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西湖十景照片、水墨画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

(1)画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西湖水色交融的意境,回顾水墨表现技法。

(2)温故知新,说说西湖十景留给你的印象和水墨西湖带给你的印象。

2.探究。

(1)欣赏曲院风荷景点,思考:画面中的荷花、树木、水面、游船能用上节课学习的渲染的方法来表现吗?

(2)学生欣赏作品,结合课件探究作品中细节的用笔用墨手法。

(3)学生实践探究,尝试表现波光粼粼的湖面。

(4)结合学生探究作品,教师示范用精细笔墨表现细节部分,引导学生用浓淡不同的墨点叠加相互交融表现荷叶和树。

(5)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西湖》,提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图、意境,引导学生从近景、远景、中景的用笔用墨上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6)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提问:作品重点刻画了什么?表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什么韵味?

3.创作。

(1)学习建议: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西湖十景之一。创作过程中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或增加部分景物,以表现自己心中的西湖十景,增强画面意境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1)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建议,引导学生从创意、构图、技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

欣赏用不同形式表现的西湖十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西湖这—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怀,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课后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在学会欣赏的基础上能绘画出水墨画的西湖。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风景。没在哪里?色彩有哪些?

14、童谣童话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童谣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一代代天真烂漫的孩子的成长,童谣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每一段童谣,都会

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可以说,童谣都是伴着孩子们长大的,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新课程要求学科教育中把“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体现,通过学习童谣,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这一民间文化,在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情趣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童谣进校园意义深刻,是架起学生通向传统文化的一座桥梁。

童谣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 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有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谣插图和同年龄学生的童谣童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地去感受童谣、童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2.重点、难点。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彩纸、剪刀等,课前搜集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

(教师)童谣视频、课件。教学过程

1.导人。

(1)出示《丢手绢》图片,说说联想到了哪首童谣。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2)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分析童谣与童画的相通之处,并说说对JLn,~童谣的记忆和感受。

(3)小结:童谣,是一支歌,唱出了孩子心中的旋律。童谣,是一首诗,充满了孩 子的幻想和憧憬。童谣,是一幅画,画出了孩子眼中的真善美。

(4)揭题——《童谣童画》。

2.了解童谣相关知识。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2)童谣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3)童谣的历史。

(4)童谣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丢手绢》属于哪一类?(游戏歌)你会唱几首不同的《摇篮曲》?

3.欣赏感受。

(1)欣赏童谣童画作品,感受文字与画面表达的含义和相通之美:

先出示童谣,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童画.评 一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哪些方法,把童谣表现出来的。

(2)用童谣创作成童画,可以选择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

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下面两幅画分别是以织布和做衣裳为想象点创作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欣赏童画的不同表达手法(水彩笔画、油画棒画、色彩、水墨、线描、剪贴、剪纸、版画等)。

4.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①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想象画创作。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

②结合所带的工具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业。(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课后反思: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有创意即可。

15、色彩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练习调色。

2.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提高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

3.欣赏观察自然界、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色彩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大自然中的天空、大地、山川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们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色彩就没有诗,没有音乐,没有艺术。“红花需要绿叶衬”,这句话不仅告诉人们一个辩证的哲学原理,从色彩学角度来研究,它告诉我们这是色彩的色相对比。红色置于绿色中,红色更艳,绿 色更碧。色彩对比是一种有趣而奇特的现象,例如橙色放在蓝色上会产生稍微带黄色的味道,而在黄色上则看上去带有红色的感觉。这种色彩对比给人多变的感觉,运用到画面上,便产生了活力。理解色彩对比给人带来的奇特效果,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色彩要素对画面的作用,并能运用于美化生活中。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知识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重点是要向学生介绍的是色彩的对比色、类似色等相关知识,并在色彩练习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等能力。色彩的视觉规律范围很广,在色轮环中,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则会产生强烈而灿烂的色彩效果。教材通过大量大自然优美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色调,分辨对比色和类似色,在欣赏中自主探究色彩知识,易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在自然界、生活中以及绘画作品中准确区分。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及不同的色调,并能应用于创作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

(教师)课件、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欣赏一张有丰富绿色层次的图片,找一找有多少种不一样的绿色?这样的色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

(2)小结:仅仅绿色就有这么多丰富的层次,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板书课题——《色彩的世界》。

2.深入感知。

(1)师生一起寻找这些绿色的关系和位置。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通过引导与讨论,了解类似色调的关系和特点。类似色:柔和、悦目、平静。

(3)欣赏对比色调的图片,师生交流探讨这样的色调带来的感受。教师引导小结:对比色:强烈、耀眼、跳跃。

(4)两两相对的颜色距离很远,我们称之为“对比色”。比如蓝色和橙色、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给人醒目、强烈、跳跃的感觉。

(5)分辨课件中四幅图片的色调,哪些是类似色,哪些是对比色?

3.技法探究环节。

(1)在班级中寻找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例如:学生的着装色彩;衣服和红领巾的色彩关系;教室窗帘和班级装饰的色彩关系等。

(2)调色练习:教师实物投影示范对比色调的调色,或请学生上台尝试。

小结:色彩的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景物,你观察到了吗?

(3)生活中也不乏类似色或对比色的物品,但是要学会合理搭配。

(4)欣赏马蒂斯《红色的和谐》和梵高《向日葵》,了解画家怎样运用类似和对比色调的。

(5)请欣赏一组花朵绽放的视频,并观察它们的色调,为创作素材铺垫。

(6)欣赏同伴作品,增强创作自信。

(7)创作练习。

①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进行调色练习。②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色彩画。

(风景、花卉、想象画等;也可以参考课件给出的8张图片进行创作)

(也可尝试其他色彩工具创作:水彩颜料、水彩笔、水溶彩铅、油画棒等)

4.展示评价环节。

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巡视展示、实物投影等)

5.课后拓展环节。’ 感受色彩魅力的同时,还可以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主动去利用和改变色彩,从而让环境更加美丽迷人,让身心更加健康愉悦。课后反思:

这堂课当然还存在许多不足,其一就是导入部分的两组色彩太少,以致误导一些孩子分辨不出对比色里的红色更显眼,效果还达不到,应该准备更多一些的色块,如此一来对比明显,不用老是多说孩子自然而然就了解了色彩的对比与类似产生的不同效果。其二是学期分析错误。我以为孩子们没学过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所以本堂课又有大量知识去讲解三间色,这样就耽误了新知识的教授。最后一点不足是范画的演示。本来以为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应该没问题,结果没考虑到孩子们对套色的运用和大胆的想象,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南瓜就是橙色,一块颜色内都是单一颜色,作业稍显呆板。

16、画音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块面变化、笔触变化等方法,表达节奏和情感。

2.了解抽象绘画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音乐、画音乐,增强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美术作品除了能表现具象事物的同时,还能表现抽象的事物。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的节奏和情感,正如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有异曲同丁之妙。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本课就是以画音乐为载体,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美术语言表现节奏感和情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高低节奏变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出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初步了解抽象画的艺术风格,尝试用抽象画的创作手法整体地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基调。

本课通过大量的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欣赏.体会艺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对视觉美和听觉美的审美感知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本节课学习的表现节奏和情感的 绘画方法运用到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

2.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难点:如何整体地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基调。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多媒体、油画棒、水粉颜料、绘画纸。

(教师)范画、课件等。教学过程

1.律动游戏、激趣导人。师生共同做律动小游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横线、折线、竖线。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波浪线、螺旋线、蜗牛线。

(3)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教师随着优扬的旋律画出变化的线条)音乐、舞蹈与绘画一样,都是人类的艺术的重要形式,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不仅可以听,可以舞,还可以“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音乐》。

2.探究实践,视听画结合。

(1)听两段不同的音乐,用线条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听《茉莉花》和《兔子舞》两段乐曲,并用不同的线条描绘m两首乐曲不的 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师出示《多啦A梦》漫画,由学生学生根据对话框的外形变化,给漫画配音,从而读懂声音的高低变化,体会不同的“面”表现不同的声音。

(3)探究如何表现声音的大小变化。

①学生听两种打击乐器:鼓和镲。探究如何用“点、线、面”和“色彩”表现两种 不同的声音。

(鼓的声音沉闷、浑重;镲的声音清脆、响亮)②学生探究,如何表现鼓和镲从低到高的声音变化。

(通过线条的长短变化、形的大小变化、色彩的深浅变化等)

(4)体会音乐中的“情绪色彩”。

①听《悲伤的乐曲》感受到悲伤低沉,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②听《金蛇狂舞》感受喜庆热烈,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5)欣赏大师作品,整体认识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音乐。①欣赏康定斯基作品《第十三号即兴曲》,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

(康定斯基被人们称为“画布上的音乐师”。在画中,我们能感觉到一种如同音符 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气质,像音乐一样具有流动性。作者让点、线、面处于急速的运动状态之中,在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 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画家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 果,笔触轻盈、快乐,一切都没有规则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的东西却又无法 清晰地辨认出来。

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这是康定斯基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 处,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捕捉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精神。康定斯基成为 抽象表现主义领域的先驱)②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

(画面由无数小色块组成的彩线和跳跃其间的小块面。它们快乐、明亮,生机勃勃 且充满音乐感。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

(6)整体感知如何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①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表现音乐的绘画元素。②小游戏,听音乐选择对应的绘画作品。

(将四组音乐分别配上四张画,并说出理由。进一步体会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3.学生设计。

(1)听老师播放的音乐,用色彩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2)自选一段音乐,用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音乐带给你的感受。4.同伴互评。

谈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的?(2)欣赏同伴的作品,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5.总结拓展。

艺术是相通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美术语言(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希望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课后反思:

本课跳出了普通艺术课听听、画画的老圈子,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艺术的殿堂,音美二位教师联手打造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课,让欣赏音乐和绘画感受环环相扣密切穿插进行,将音乐和绘画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师生共同煨煲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艺术靓汤而非普通艺术课那样的冷菜拼盆,应该说,这样的网络艺术课已走在了课程改革的最前潮,因此,全课运作在唯美中进行。

17、小盒子大舞台

一、教学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设计制作一个微型舞台。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如剪、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3.通过多种媒材的制作练习,促进创新思维的综合应用,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同时能培养搜集整理的好习惯,以及变废为宝的创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小盒子大舞台》既属于“造型·表现”又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是一课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这一课通过将一个普通的纸盒,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将盒子装点成一个有趣而又美丽的舞台。所谓设计就是把一种计划或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并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更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这一课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生活又富有挑战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空间,激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体现个性与多元。教材提供了舞台制作步骤,整个过程简洁明了,一看就懂,便于学生借鉴。为了更好地完成这课的教学,我们需要理性地把握教学梯度。由于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建议分为两课时展开教学。第一课时侧重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用绘画或立体造型的方法把纸盒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主题场景,如“森林狂欢节”“海底总动”等主题的设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第二课时侧重制作场景所需的小品、小景,舞台里的主要物体可以用纸立体或泥塑来制作,组织场景,丰富舞台,最后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

2.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丰富舞台,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盒子、美工刀、剪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等。

(教师)教学课件、教师示范作品,示范半成品,制作工具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讲述《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故事。故事中的小房子装载着老主人的梦想,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让小小人住进来。引出主题:同学们,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小大人,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小世界,世界虽然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纸盒,但是它装载着同学们的梦想与创造,这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板书:小盒子大舞台。

2.拓展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盒子,我们首先来给他们进行分类。按形状分:方形、圆形、心形、多边形。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铁质、综合。

(2)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形状、材质、色彩),你觉得町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3.方法指导,改变盒子。

教师:为了使盒子变成我们心中的小世界,我们该怎么制作场景呢? 展示各种盒子外观的改变方法:

(1)切割展开法斜线切割。①上下切割。②特殊型切割。

(2)展开法,展开其中一条边。

(3)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 成舞台,将盒子添加上门窗和顶变成房子。(添画)

(4)其他的特殊形状。

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提问:制作底座时须要注意些什么?

(1)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须要注意些什么?

(2)纸盒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①用线画出需要切割的部位。②固定纸盒不让其摇晃。

③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

(3)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制作主题。

假如给你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主题:森林、海洋、太空、家居、街道、公园、舞台„„

(4)背景制作。

给盒子涂上颜色,或贴上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建好了,还需要配置一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 学生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

(1)自己介绍。

(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半成品、美工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陶泥等现成小玩具。

(教师)范作、美丁刀、纸盒等。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大家根据自已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办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2.根据主题制作附件。

(1)你的盒子是什么主题的?根据你的盒子主题,想想你需要哪些配件呢? 例如:①森林:树木、动物、花草„„ ②海洋:鱼类、贝类、水草„„ ③太空:星球、飞船、外星人„„ ④家居:家居、人物„„

(2)请同学来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

(3)附件制作步骤:①画;②上色;③剪。

3.继续制作完成《小盒子大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刚才的配件中,我们有很多的物品是用纸来制作的,那如何才能使这小小的纸片立起来,站稳呢? 方法:(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2)在物体的下端处粘一个支架或纸盒。

(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黏土或者橡皮泥等。

(4)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5)用绳子垂吊起来。

4.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配件也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围绕自己的主题设想来进行编排、组织、美化舞台。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是死板。②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单画面易散。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

(2)颜色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5.学生创作、教师个别辅导。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6.个别展评。

(1)学生自我介绍、互评。

(2)更多的关于合作的艺术作品欣赏。PPT展示其他学生作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首饰盒、蛋糕盒等。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7.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

(1)整理搜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18、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无数的传世名作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艺术财富。本册教科书十分关注中国画的学习与传承,在前一单元“造型·表现”国画学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与认识,安排了两课时的中国传世名作欣赏。

本课教材中呈现了中国自唐宋以来不同时代的多幅名作,通过对不同朝代的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的传世名作的鉴赏,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表

现形式,即工笔、写意、白描等类别的中国画,以及部分雕塑名作的欣赏,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的传世名作有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教材中作品较多,需要理清赏析的思路与层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层层深人、扎实有效的欣赏活动。教材第42页主要是两幅唐代人物画作品,阎立本的《步辇图》与张萱《捣练图》(局部),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学习分析画家对人物动态等特征的细节刻画,认识画家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细致、准确的刻画来表现画面所描绘的内容的。教材第43页宋代范宽的

《溪山行旅图》与第44页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分析,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方法、从美术到人文等充分感受水墨山水的艺术神魅与文化内涵。教材中的作品比较多,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相应资料,拓展欣赏素材,让学生从总体到局部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体验、尝试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让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价值。

2.重点、难点。

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圆?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得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型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

(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仕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到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山水画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1.激趣导人。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卷》,一睹它的艺术魅力。

(1)赏一赏、说一说: 出示《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设计。

问题A:为什么这副画会被叫做《剩山卷》呢? 问题B:这幅画跟《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关系? 2.揭秘名作:

播放视频“传世杰作为何一分为二”。《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3.细品名作。

(1)中国画中的留白。(2)中国画中的墨色。(3)中国画中的用笔。

(4)找一找画中的笔墨变化。(5)比较南北方山水的不同。

(6)分辨中国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7)中国画中的意境表达。

4.课堂小结。

中国画无论是笔墨、构图、还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境美。

5.课后拓展。

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欣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世名画及相关知识。

第二篇:五年级美术教案上

课题: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比。

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课题:第2课 色彩的和谐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课题:第3课 美丽的纹样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2、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教具学具: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

什么是适合纹样?(2)

基本形有哪些?

(3)

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作业展评

课题:第4课 礼物的外套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2、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具学具: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包装纸、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图片对比: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讲评:

五、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课题:第5课 趣味文字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教具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 花

二、讲授新课 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下节课继续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三、学生练习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评比 课题:第6课

地球的新生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

1、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2、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教具学具: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二、讲授新课: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A、文字

B、图案 C、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装饰

3、抽象

4、漫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6、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

7、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8、小组汇报。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哪个小组先来说?”

9、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四、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节目再排练得更精致一些,下节课表演。”

课题:第7课

古朴精美的华表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2、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

教具学具: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2、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

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干什么用的

北京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十几米高的大石柱上,从下到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彩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显示着我国古代雕刻艺术领域中技艺精良巧夺天工的本领。

“华表”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说起来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远在中国文字还未健全的时候,华表的前身就已经出现了。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有了类似的标志。尧曾把刮去皮一根的大木柱立在自己住处的外面,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指责他的过失,让他引以为鉴,因此该木柱又叫“诽谤木”,其作用类似今天的“意见箱”。后来在大路口上也设了诽谤木,并在木柱上端加一横木,作为指明路站、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又叫“华表木”或“恒表”。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解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被剥夺了,“诽谤木”上不能再刻写“意见”了,而被刻上云龙纹,既当作宫殿前面的装饰物,更作为皇权的象征。华表一般由柱础、柱身、柱顶组成,明以后柱础一般为莲花柱座;柱身以圆形为主,也有八棱形、方形等,柱身一般雕有螭龙、卷草等图案;柱顶上部横一云板,称为承露盘,盘中蹲坐一怪兽,叫“犼”。古代传说中,龙生九子,不成龙,而各有所好。九子之中有一形状类似狮子,喜好守望的犼,常立于华表和房顶上。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的顶上,都有一个石头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说这种石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的,名叫“望君出”,是希望皇帝不要深居宫廷,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要经常出来看看自己的臣民;犼头向外的,名叫“望帝归”,是希望皇帝外出巡视完毕就马上回宫,不要耽恋山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统治者欺骗、收买人心的伎俩。这个生动的传说故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皇帝寄存的美好愿望,同时也 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懑情绪。

总之,华表是我国特有的古代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产物,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也是随着朝代的更替,逐渐改变着它的历史作用。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前。

课题:第8课

鸟语花香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3、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2、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教具学具: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课题:第9课

陶泥的世界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教具学具:橡皮泥、牙签、垫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教材赏析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四、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五、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评

课题:第10课

诗情画意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教学重难点:

1、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2、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诗情画意

(二)新授

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三)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第二课时: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2)

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三、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提醒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四、、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五、课后拓展: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的方式表现,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脑水平设计不同风格的作品。

课题:第十一课

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肖像画的画法。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来讲讲解放军叔叔的故事。

2、了解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

3、因以前对人物进行过写生,所以要求学生进行一幅人物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12课 会跳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具学具: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3、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4、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三、学生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四、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五、课后拓展: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课题:第13课

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

2、造型及色彩的选择。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2、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

3、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4、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

5、学习新内容

(1)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看图操作。(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三、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五、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六、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七、课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课题:第14课

美术学习纪录袋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2、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具学具:搜集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

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

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2、发展阶段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师:画面的设计形式?效果?表现方法?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四、作业讲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赏活动。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题: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2、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教具学具: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1)花灯的制作材料(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作品展览,评议

五、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课题: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4、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具学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三、播放幻灯片

四、本课小结:我们为我国有这么悠久的陶瓷历史,这么好的工艺,感到自豪。

第三篇:五年级上-美术-教案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第一课 《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1、围绕旗帜图案设计、绘画或者黑板报的主题认真地构思,并用学到的技法和方法烘托主题,完成活动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画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围绕主题认真地构思设计,并用学到的技法和方法烘托主题,完成活动任务;学习整体设计的方法,了解均衡、变化的审美原理。教学过程:

一、音乐、图片导入

PPT播放升旗图片,配以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师:同学们,当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的时候,你是否有这样一种自豪:“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生:是

师:祖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请翻开课本第2页,一起读标题《祖国在我心中》。

二、爱国主义气氛渲染

师:祖国,在你心中象征着什么?

生:祖国在我心中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长江、黄河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祖国在我心中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旗帜上留有前辈的嘱托,铭记着我们的誓言,寄托了我们远大的理想。祖国在我心中是„„ 师:祖国在我心中是美丽慈祥的母亲,含辛茹苦的哺育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探索新知

师: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祖国的全部含义都凝聚在那五星红旗上。请同学们自学第2页国旗常识。(五星红旗图案是由曾联松设计的,1949年8月被定为国旗图案。他将五角星设计为黄色,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旗颜色相协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这个图案很好的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大团结的寓意。)师:你学到了什么? 生:答国旗常识。

师:除了国旗以外,国徽也是国家的象征。谁能来当一下小老师,教教我们国徽的常识? 生:讲解国徽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为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

四、小小设计师

PPT播放图片(六年级学生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的历程)

师:你们在美丽的金宝双语学校已经度过了6个春秋,在这六年里你们逐渐的成长,从幼稚的小娃娃变成了现在英姿飒爽、亭亭玉立的小大人。快毕业了,你们想不想为学校留下一份纪念品呢?

师:老师马上就会给你们这个机会。请你们做一次小小设计师,饱含深情为我们美丽的母校设计校旗或者校徽。

进入第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构思。(2分钟)

进入第二环节:从形状、颜色、象征意义方面进一步细化设计构思(2分钟)请学生讲讲自己的设计构思。(2分钟)进入第三环节:动手画。(初稿、定稿、涂色、写构思)

五、评价

国旗国徽图案展板上展示,请小评委上台点评。

六、小结。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第二课 《时间告诉我》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教学难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认知了解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自主表现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自主探究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展示评价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报时”小游戏:

1、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

2、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2、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4、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5、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6、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评价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第三课

《周末日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及画面中人物的表现的要点,利用美术语言表现身边的生活。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以及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美术语言表现身边的生活场景。

难点:能够抓住人物动态的特点,准确表现出生活中的事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照片、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准备:纸、画笔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一周里你们最喜欢的是哪几天呢?为什么?

2、平时,你们的周末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在周末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学生漫谈自己在周末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最喜欢开展的活 动、。

3、交流欣赏自己带来的在周末里的照片。

4、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度周末,因为周末的生活轻松惬意,我们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好好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休息,轻松娱乐或学习锻炼。

这节课,我们就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周末生活的美好时光,好吗?

二、展示照片。

1、播放同学们周末经常进行的活动,如打球、骑车、跳绳等。

2、讲解画周末日记的步骤。

(1)画出周末生活的主要事或人物。(2)画出相关的背景和环境。

(3)添加适当的文字,能使日记更加精彩。

三、学生创作。

1、出示表现周末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

2、分析画面表现的主题内容。

3、欣赏了画家及同学们的作品,如果我们也来把自己周末里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一定非常有意义!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周末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或人物呢?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5、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四、交流评价。

1、自评。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在周末里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事。

第四课

《纸品乐陶陶》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教学重点: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教学难点: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教学活动:

一、欣赏导入、反馈交流

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翻作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二、方法指导

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2、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3、师生交流解决捌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4、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5、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6、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7、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8、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

四、体验感受厚纸条的性能

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

教师总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五、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1、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2、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3、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六、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七、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1、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

(4)粘贴组合成形。

2、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八、创作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九、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五课

《草丛中》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花草除了本身的形态各有其特点外,花与花、叶与叶、茎与茎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所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生动。本课以“草丛中”为主题,让学生表现平时不大注意的草类植物,较容易引起学习兴趣,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

本课涉及到“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几种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像、添画。本课兼具了观察性绘画和想像性绘画的特点。因为儿童写生时常把眼前看到的进行主观改造,所以本课综合了写生与创造两方面的基本能力训练。一方面在引导学生观察写生时,应让学生了解植物因其种类、生长的速度不同而产生了高矮、强弱、粗细、大小、翻转等形态变化。在一片草丛中,植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物的排列有前有后、有弯有直,画面应表现出草叶之间的前后、遮挡、穿插关系,教材设置了改画三片草叶的小训练,可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在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时可采用对比的方法:形与形之间的疏密对比;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间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运用等。另一方面本课设计反映了一种创作思路,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画面内容可自由想像、发挥,用故事接龙的游戏方式拓展学生的想像创造空间。法国画家亨利·卢梭的作品就是将一些植物放大后进行组合,追求一种原始的神秘的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格列佛游记》中的插图采用了夸张想像的手法,显得更为生动有趣。这些图例可供学生创作参考之用。

二、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难点:在欣赏画家的作品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四、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五、教学活动

一、激趣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讲草丛故事。播放轻柔的音乐

二、观察(单棵草)1.教师将草轻拂学生的脸颊,学生闭上眼猜是什么。

2.学生睁开双眼,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棵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 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棵草长在一起的情形,将带来的几棵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各种各样草的实物、大块泥团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3、请一两位学生把小玩具或动物标本等放入草丛。玩具、标本等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在教材预留空白处添画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像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能太多。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第六课 《花儿朵朵》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认识了解自然界多种花朵的形状,学会用各种材料制作花儿,体验材料的新价值。

2、操作领域:学会用撕、剪、卷、贴等方法创意地表现出花儿的造型与色彩。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各类纸张、废旧材料通过撕、剪、卷、贴的方法表现花,发现材料的新价值。

2、教学难点:能巧妙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做出花的神韵。

二、教材分析

花是美好与幸福的象征。花朵造型,包括形状、色彩、制作方法,这三者是造型活动中应考虑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神韵,既取悦人的眼睛,又打动人的心灵。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春姑娘托我给小朋友捎来了美丽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信封,你收到的是什么花?外形有什么特点?颜色怎样?)

2、欣赏分析,观察探究

思考:一朵花大概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花瓣有哪些形状? 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花朵的组成:花瓣、花蕊、花枝、花叶

2、尝试做纸花 大自然真奇妙啊!孕育出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花朵,今天我们也要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出美丽的花朵。揭题

出示用纸巾制作的花朵图片,请学生观察:你知道这样的花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想不想尝试一下?

3、师示范一朵纸花的制作

欣赏几种不同外形的花朵(单层花瓣和多层花瓣)(1)花瓣的制作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怎样一次做出许多片花瓣?

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将纸反复折叠,撕或剪(花瓣有多种形状)教师示范几种不同花瓣的剪法和撕法。(板书:剪、撕)(2)一朵花的拼贴

教师示范:将花瓣卷一卷,粘贴在一个小圆片上,贴上圆片形花蕊(两种不同颜色,引导学生色彩搭配),装上花枝、花叶。(板书:卷、贴)

4、探索更多的制作方法

三、制作练习,创意表现

学生创作,师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课堂生成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创作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作业要求:

1、尝试用剪、撕、卷、贴等方法,做一朵与众不同的花

2、巧妙地运用材料,注意色彩搭配

四、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将学生的花朵作品集中在花瓶里 自评: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做的花呢?用了什么材料,什么制作方法?

互评:如果你是一只小蝴蝶,你最愿意飞到哪朵花上去呢?为什么? 师点评:颁发创意奖、制作奖、色彩搭配奖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第七课

《窗口》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

3、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窗口图片,了解窗的作用。

2、揭示课题——《窗口》

二、了解认识

认识不同时期的窗户形式,了解窗的历史。

三、自主探究

1、你家的窗户是什么样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什么?你喜欢自己家的窗户吗?为什么?

2、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3、讨论分析窗的结构。(窗户分为外框、窗格及装饰等)

4、变一变:窗框有哪些形状的变化?窗格可以怎样变化?

四、尝试表现

尝试设计一个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窗框造型,并画出相称的窗格。

五、欣赏评价

1、同学互评:每组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粘贴在展板上,并介绍其设计构想。

2、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六、初步制作

1、分析材料:哪种材料适合做窗框或窗格?

2、教师指导帮助,全组同学合作制作窗框。

3、展示讲评。

第二课时

一、感受想像、欣赏提高

1、欣赏几种窗户,说说它们的特点。想一想,打开这扇窗,窗外会有怎样的景色。

2、课件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漏窗:设计师巧妙地依据风景设计窗口,达到引景的效果,使窗与景相得益彰,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3、对比欣赏不同的窗口,选出其中你喜欢的并说出理由。

4、为窗户搭配合适的风景。

二、综合探索

1、根据本组窗户的风格设计窗外美景。

2、合作绘制画面。

3、进一步添加装饰。

三、延伸应用

1、自由欣赏展示:你最喜欢哪一个窗口?为什么?

2、将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

四、总结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重点评价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2、大家谈谈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第八课 《可爱的班集体》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生活在集体中。2.懂得应该爱班集体。情感:

喜欢过集体生活。行为:

乐意参加集体活动。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的投影片。2.“读一读”栏目内容的录像。

3.班集体活动的照片,班集体的奖品、奖状,专栏。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想一想”栏目内容)。

1.现在,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在班集体中已经生活、学习了一年多,你们能说一说,在班集体里学习、游戏与平日在家里有什么不一样吗?

2.小结:在家里,只是一个人学习,有不会的题也没有人商量,想做游戏也没有那么多人陪着玩,多没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劲儿呀!在集体中,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大家共同生活,多有趣。板书:班集体

二、学文明理。

1.课文第一幅图的内容。

(1)李新从老家转学到二(1)班,他不会说普通话,学习基础又差,和老师同学又不认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啪别人笑他不会说普通话,看不起他,不理睬他„„)

(2)李新怀着这种心情来到了二(1)班,没过多久,他就喜欢上这个班集体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看二(1)班的同学是怎样做的? 这时,李新是什么心情?

小结:李新来到二(1)班,全班同学向他投来友好的目光,热烈欢迎他的到来,李新心里真高兴。板书:友好

2.课文第二幅图的内容。

(1)过了几天,同学们发现李新不会说普通话,学习基础又差,同学们会怎么做呢?(2)出示图2,教师描述。

同学们热情地帮助他,有的给他讲算术题,有的教他说普通话„„你们看李新学得多认真呀!(3)老师夸李新学习进步了,这时李新会想些什么?

小结:在同学们热情帮助下,李新不但学会了普通话,而且成绩也提高了,李新感到自己的进步离不开集体的帮助,便更加热爱这个班集体了。板书:帮助

3.课文第三幅图的内容。

(1)可是,过了几天,李新心里可难过了,因为他不小心摔伤了腿,不能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如果你是李新的同学,你会怎么做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2)二(1)班的同学和我们一样,时刻关心着李新,你们看:(出示图3)刚一放学,他们就来看望他、安慰他。同学们想一想:李新生活在这样~个班集体中会感到怎么样?

小结:李新虽然摔伤了腿不能上学,让他高兴的是同学们那么关心他,来看望他,使他感到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真温暖。板书:关心

4.课文第四幅图的内容。

(1)转眼间,李新来到二(1)班已经一个学期了。新年来到了,二(1)班召开新年联欢会,同学们喜欢参加吗?为什么?

(联欢会上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多热闹呀!)

(2)出示图4,提问:李新和同学们在联欢会上,开展了哪些活动呢?(他们一同唱歌,一同跳舞,一同猜谜,一同游戏,真是热闹极了!)(3)李新和同学们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会感到怎么样?

小结:在集体中,大家一起活动、游戏,热闹、有趣,李新和同学们感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真快乐,李新更加热爱班集体了。板书;活动有趣

三、说一说(“说一说”栏目内容)。1.李新为什么喜爱自己的班集体?

2.小结:李新生活的二(1)班,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大家一起活动,热闹有趣,大家生活在集体中感到温暖愉快,这是个可爱的班集体。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板书:相处 互相 互相

可爱的 温暧愉快

四、读一读(“读一读”栏目内容)。1.看录像,听儿歌。

2.边听边想:录像中的小学生为什么喜欢过集体生活? 3.讨论。4.读儿歌。

五、夸一夸。

1.提问:你喜欢自己的班集体吗?为什么?

2.师述:我们班准备出一期《可爱的班集体》的专栏,大家来夸一夸我们的班集体。3.出示专栏,学生边夸班集体,边用实物、照片填充专栏。板书:一 可爱的班集体

六、扩展总结。

1.说一说,你参加过少先队的集体活动吗?你喜欢这些活动吗?为什么?

2.全课总结: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锻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人人感到温暖和快乐。我们爱我们的集体。

第九课 《乘风破浪》

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教学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学习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欣赏了解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师生探讨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

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尝试创作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五、评价交流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欣赏激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二、认知了解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

(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拓展思路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七、游戏激趣

1、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第十课

《城市美容师》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极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有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1)、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城市为什么清洁、漂亮吗?(有环卫工人)环卫工人经常做什么事呢?我们今天去看看环卫工人在干些什么。(2)、教师带领学生在环卫工人工作的马路对面观察,引导学生注意环卫工人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工具,经过环卫工人的工作,马路有什么变化。

2、讨论环卫工人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1)、教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环卫工人,他们在干什么?(2)、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没有环卫工人会怎样?

3、尊重、爱惜环卫工人和他们的劳动成果。(1)、教师:环卫工人很辛苦,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在认真的工作。那 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看看书上这些小朋友谁对谁不对

(2)清洁工人很辛苦,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们,鼓励学生做保护环境的好孩子。

第十一课

《一模不一样》

一、教材分析:

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双胞胎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感知对称图形的美,学会表现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印染、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对称图形,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当我们在大街上或校园上,看到这样的两个小孩儿,他们长得一模一样,那么我们就说他们是双胞胎。双胞胎这个词一般用在我们人身上,可是现在美术作品中也出现了双胞胎这个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学习新课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的画,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图案是对称的。

2、了解一下什么是对称。读完以后,你知道什么是对称了吗?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对称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形体的对称,另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对称,就像双胞胎一样。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两个物体间的对称,也就是双胞胎。

3、师生探究,揭示创作方法。

4、小组讨论: 前面,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双胞胎形象,你想表现一组双胞胎形象吗? 下面请前后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些主题?(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好,大家的主意都很好,那么光说不练不是真本事。同学们现在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一组双胞胎,他们可以是人物、动物或是一些活动场景,当然还可以画上背景,这背景可以对称也可以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双胞胎最美?(四)展评作业

展示张贴黑板,然后评一评表现的是什么,用的什么方法,觉得那一个最美?为什么?(色彩造型都很美,制作精细)评出最美丽的一对双胞胎。

四、在教学中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有趣的导入,引导生自己去主动探究,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第十二课

《蝴蝶落我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生活中有许多美丽并且会飞的“花”,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事物的热爱。

2、通过研究、制作,了解蝴蝶的特点、色彩,学会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制作蝴蝶,掌握蝴蝶的特点。教学思路及建议:

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用对剪的方法进行,第二课时用对印的方法制作,通过制作让学生了解蝴蝶的对称性,本课通过学生研究、合作的形式,既使他们通过自主研究了解蝴蝶的对称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蝴蝶图片、范作、彩纸、剪刀、水粉、调色盘、涮笔筒、抹布等。学生准备:彩纸、剪刀、纸、水粉、调色盘、涮笔筒、抹布、橡皮泥、垫板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第1课时 活动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花么?为什么?(由此引出花是美丽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美丽并且会飞的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教师参与引导学生。(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还有的是能飞的事物。)

小组派代表可用动作或语言描述,其他组员可予以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予以鼓励、表扬。

由此引出蝴蝶是会飞并且美丽的花,导出课题(板书课题)。

执教:樊高权

八里辅导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活动

二、欣赏、观察:

1、出示蝴蝶图片欣赏,使学生感受蝴蝶的美。初步对蝴蝶有一个感受。

2、这么多美丽的蝴蝶,它们有哪几部分组成?——头、身子、翅膀、须。你最喜欢哪只?为什么?(由此引出蝴蝶的不同形状、花纹和色彩)着重引导学生注意蝴蝶的不同形状,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结:每只蝴蝶都有不同的形状,它的花纹就是由点、线、三角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组成。它色彩鲜艳,在花丛中不易被察觉,所以你见到的蝴蝶都是七彩斑斓、五颜六色的。(板书课题)

3、谁发现蝴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称。活动

三、探究、绘制:

1、老师这有小朋友做的蝴蝶作品,请学生们研究一下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颜色和基本形?(每组分发一幅不同的作品,有对印的方法作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学习,探索如何用对引的方法作的更好。教师巡回参与启发。以小组为单位说自己手中的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做的(可结合演示进行,教师可协助完成。)教师予以小结。

2、绘制: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卫生。活动

五、点评:

请学生说自己喜欢的作品,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在哪?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活动

六、感受、飞舞:

放《儿童组曲》曲子,感受乐曲中的儿童扑蝶的情景,做一做扑蝶的动作。下节课,蓝老师会教给大家更多的舞蹈动作,象七彩蝴蝶一样成为会飞的“花”。活动

七、收拾整理: 整理卫生。

第二课时 第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朗诵导入:

由学生朗诵童谣《蝴蝶飞》,(“蝴蝶飞,我不追,蝴蝶落,我不要。”)

将童谣所表现的情景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演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合演示。组织讨论,并将自己对童谣内容的理解和不同的想法以想象画的创作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

执教:樊高权

第四篇:湘教版五年级上美术教案汇总

五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执教:梅菓玲

第1课 哆来咪

教学目标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第一课时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 音乐。)

a.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b.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工具材料

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a.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b.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掌握规律)

4.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5.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6..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7.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第2课 家乡古建筑

一、考察小结导人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

灯演示。

二、引导分析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 2 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七、评价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第二课时

继续上节课的内容,深入绘画

第3课

小记者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2.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3.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关注社会、与人交往等综合能力。教学思路可参考以下环节:

活动一:创设情境——欣赏感受——认识感悟——自主体验——交流评述。

活动二:欣赏感受——比较探寻——认知领悟——大胆表现——交流评述。

活动三:前一课时作品欣赏评述——创设情境——探究质疑——自主尝试——寻求方法——创作表现——展示交流。

活动一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图片新闻报道,并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欢阅读的新闻报道及相关的图片,在课堂里以新闻信息分享交流会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学生在自主交流讲述中,他们初步感受体会图片新闻的意义,接着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图片新闻,从中认识到新闻来自平凡生活,真实而有意义的新闻能引起人们的共同思考和共鸣,进而加深学生理解新闻报道、图片新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社会作用的认识,并初步了解美术语言与图片新闻的关系。在学生自主体验寻找新闻采访的题材及策划采访计划书时,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意。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讨论选题,如校园生活、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社会时事等,并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题材进行报道。最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评述,主要表达采访题材及如何分工合作,以及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及感受。

活动二可先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图片新闻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不同表现形式所呈现的不同风格、魅力给人的不同感受。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与学生活动经验相联系的新闻图片给学生,以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接下来,教师可出示同一采访题材的两组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一组表现的是精心抓拍的典型场景,另一组是随意拍摄的图片。然后组织学生对图片展开讨论,提 4 出采访题材与图片要求。此时,教师可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的采访活动,模拟、体验记者的采访工作,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模拟采访活动中,应重点关注采访的方式、提问技巧,鼓励学生相互认真倾听,思考评议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学生在表现中的困难。学生根据自己上一课时选择的题材思考采访的角度及表现的内容、方式。活动应考虑学生参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教师进行即兴评价。本课作业可由课内、课外相结合来完成。

活动三中手抄报版式的设计制作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难点是版式设计。活动三可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欣赏感受、探究了解手抄报的构成部分及排版的要求,设计手抄报版面的草图。第二课时可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汇集整理前面学习活动中的作品,确定手抄报的主题、素材,调整草图的版式,书写、绘画表现,最后进行展示交流评价。教学时可先欣赏评述上一课时的作品,以此创设情境来展开教学;也可以配合学校或班级的宣传橱窗作为情境设置来进入教学;还可以是教师呈现几张手抄报作品直接揭示课题,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认识手抄报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然后教师让学生探究了解手抄报版面设计的要求、要点。学生设计制作时,可提示学生制定一个小组工作计划表,包括工作程序和工作分工。工作程序:确定手抄报主题,准备相关材料(精选素材、备用素材),构思版面的整体设计(文章版块的外形及位置),插图等。学生设计制作可延伸为两课时,也可在一课时后的课外完成。作品展示后,可采取自评、学生互评及师评的方式。

第4课 搭建框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

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

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

课件l: “架子”展览会标题出示。

课件2:展览会大门徐徐打开,出现了一个个小展厅的门,点击门进入各个展厅(书架厅、古董架厅、铁艺花架厅、CD架厅等)。配乐,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各种架子。

分析方法

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

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

图1,主体由细竹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调和谐统一。

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以后。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用了粘贴、捆扎等方法。)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

3.你带来了一些什么材料,适合用什么方法搭建起来呢? 课件展示教材上的架子图片。

4.教师示范

5.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我们自己的“架子”展厅,先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的作品。

3.再说说你最喜欢的架子作品。谁的最美观,谁的最牢固,谁的最有创意?

第二课时

欣赏分析

1.欣赏教师制作的果篮实物,转动观看,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用什么来连接的呢?(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果篮实物或者多媒体课件 展示果篮图片。

分组制作比赛

教师对502胶的使用和切割筷子的方法进行示范:

6(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将胶水点到该进行粘贴的地方。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 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

第5课

深浅变化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教学重点:认识色彩明度变化。教学难点: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第6课 水墨动物

教学目标 :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2.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3.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 探索运用墨色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教学难点 :

巧妙运用各种水墨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教学准备:

1,每个同学都收集一到两个与动物相关的故事 2,动物欣赏图片和视频资料.3.师生搜集水墨画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教学过程 :

一、表演,回忆,发表

1,表演猜谜:你知道动物虾 ,麻雀的动做 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部分学生台前模仿某一种动物进行表演,台下学生猜迷)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2、教学导入: 师出示水墨画图片,介绍有关文人画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出示课题)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虾》,《麻雀》范图,体会独特的风格.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风格独特的绘画作品,探讨作品的时代特征,让学生说说对画面的理解.三、思考,探索,创作

1、引导赏析学生创作作品的美感(从形,色,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的运用什么技法进行勾画 介绍并演示表现技法.画法探索.①笔上沾清水后再沾墨画出来的笔画线条先重后淡,笔上先沾墨后沾清水画出来的的笔画线条先淡后重.②笔尖画出的线条又细又圆,侧锋用笔画出的线条又扁有宽.③侧锋干笔可以画出物体的明暗关系称为皴法.书上还介绍了一些方法,大家来看书,想想这种方法我们熟悉吗

我们了解了这些方法,你想不想试试

教师指导学生画动物的身体,注意笔上的含水量要饱满,各部分都要一笔 而成,运笔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速度,大胆肯定,才能画得生动传神.画时注意用笔的轻重快慢,用墨的干湿浓淡..2、教师示范:

(1)以白石的《虾》为例,边画边讲解过程.(2)浏览“虾”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外形,颜色,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3、课堂练习:

运用所学的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水墨<>作品,要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方法要巧妙,结构要明确.四,展示,评价,延伸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了解了什么 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 探索了什么问题

3、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引导学生自我进行环保教育.(示珍稀动物图片请学 9 生判断)

4、针对各小组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似,色美,花纹是否生动,是否有创意 本课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怎样)

第7课 布艺温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a.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b.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c.课件展示课题。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a.课件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b.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9.课件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第二课时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 基本 /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重新展示图片)(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幻灯、挂图形式都可。多媒体演示多款设计的演变。多种布料的特性和可用的范围。

第8课 飞机梦工厂

教学目标

1.学习直升飞机模型、纸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解直升飞机的外形构造基本知识和各种类型飞机的造型特点。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制作与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直升飞机模型、纸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教学准备

有关飞机的资料、各种不同的盒子

教学过程

1.欣赏直升飞机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有谁了解有关直升飞机的知识?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以组为单位推举同学发言。

认识直升飞机的垂直起飞和飞行,小结直升飞机的简单飞行原理和直升飞机的分类。

3.欣赏直升飞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4.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直升飞机工厂。

课件出示:直升飞机飞行影像片断课件出示;动画课件出示;各种造型优美的直升飞机的图片。

a.欣赏直升飞机范作。

引导思考: 制作这些直升飞机用的什么材料?有什么巧妙的地方?

b.提问:

用得巧,做得妙,巧在什么地方?妙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c.小结:

根据材料的外形、质感特点,结合恰当的工具进行穿插、粘合,就能够创造出新颖别致的直升飞机造型。

第9课 欢乐陶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2、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的想像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三、玩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四、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五、作业要求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第10课 水墨画风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走出教室,领略大自然的美、中国园林之美

2、通过看回忆、录像,进一步了解大自然、江南古典园林的美。

3、用水墨画形式,表现山水

4、通过学习,能用点、线、墨块、色块合理表达画面。教学难点:用水墨画形式表现山水、园林。

教学重点:作画过程中能合理运用点、线、墨块、色块。教学准备:

教师:欣赏画片、宣纸、毛笔、墨汁、水、调色盘。

学生:宣纸、垫布、毛笔、墨汁、水、调色盘。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小练习(水墨练习)

1、你能画几种线条?这些线条可以用来表现什么?

2、把笔侧过来,你能画些什么?你能联想着画点什么?

3、试用干笔点于纸上,它的效果是怎么样的?这些点象什么?

4、试用湿笔点于纸上,它的效果是怎么样的?这些点象什么?

5、分别用大笔和小笔在纸上试一下,又能画些什么?

三、放“苏州园林”录象让学生了解园林、欣赏园林的美。定格:组合山水、园林,园林的建筑与周围设施的欣赏。提问:

●园林有什么组成?(建筑、假山、水、植物,采用“借景”。)

●你对“园林”的理解是?

●你能用你练习过的那些线条来表现山水、园林吗?

四、欣赏

●欣赏画家及学生的山水、园林山水作品,看看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了那些手法?

●学生针对问题,分组进行讨论。

五、学生作业

练习一张水墨画,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

六、巡回指导

1、指导部分学生的执笔姿势。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现画面。

3、以组的形式相互交流。

七、小结

展示作品,并请小作者自由评说。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出校园,看园林(前往人民公园)●分组;组长负责组内同学。●安全教育

1、不爬高,与生人搭讪。

2、不远离教师视线。

3、与组内同学在一起。

4、有时间观念,一切行动听指挥。

●步行至公园:分几处景点,让学生观察,写生。

要求:画出园林建筑特色或表现组成园林不可缺少的植物、假山、水。

三、学生写生作业

四、1、观察仔细。

2、尽可能把感受到的画出来。

四、巡回指导

注意学生安全。注重学生的选景(不盲目、随意)。注重学生画面的表达。

五、组织学生返校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师生同画,相互间的用笔、用墨、水分的掌握能得以交流)笔竖着能画出些什么? 笔侧着能画出些什么?

笔上得水份多些能画出什么效果? 笔上得水份少些能画出什么效果? 墨多些水少些会出现什么效果? 水少些墨多些会出现什么效果? 相应介绍水墨画的点、皴、擦等。

三、讨论

各自拿出自己上节课的园林写生作业,讨论每一部分的处理方法。并在纸上试画。

四、学生作业

用水墨画的形式,画一幅以“园林”为题材的水墨画作品。画面有自己的想法。学生作业同时,教师以一幅学生的写生作品为题材,在黑板上示范,以试在画风上与学生作品进行交流。

五、巡回指导

选拔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点拨一部分学生作业,让其有成功信念。

六、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意图。[备注]中国画如果把它当作一种技法来教学生,那是一种痛苦,且增加了教学难度。而把它当作一种游戏来玩,那是一种快乐,使学生有了兴趣,也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第11课

皮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皮影戏、欣赏皮影作品,了解皮影作品,了解皮影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技能目标: 尝试运用明胶片或纸板设计制作造型新颖、别致的皮影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先分解、在组合的方法来制作影偶。教学难点: 人偶的制作 教学准备:准备皮影戏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课件播放一段皮影戏录像,灯光戏影间舞动的皮影精灵和具有创作的影像,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揭开课题:皮影戏(板书)(1分4秒)

(二)、了解皮影 : 教师提问的形式让同学说出对皮影的认识。在由教师概括和总结。教师板书:皮影戏也叫做影子戏,是影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创作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在宋代就已经成为市井流行的一种表演技艺。(2分)2 教师出示图片,并让同学利用光和影在幕后做出各种影像让同学更加了解光和影的作用,以及对 18 皮影戏的认识。(2分)观看皮影制作的视频,让同学更加了解皮影的制作方法,有利于学生课下作业的创作。让同学知道素材的丰富性,对皮影造型色彩的认知。打开学生创作的阀门。(5分)(三)、作业布置: 学生按学号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 制作人偶材料根据每小组的创作思路来选择 3 人偶尺寸不小于20厘米再上课时展示每小组的作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表演作评价

(四)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给予学士对皮影知识可以前准备的肯定,以及对学生课下作业的鼓励。

八、教师总结:

今天同学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大家了解了皮影,认识了皮影,皮影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的华夏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让我国的华夏文化艺术长久不息。

九、教学反思: 皮影艺术对于现代的学生既陌生又神秘,合理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和课下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热爱上这一传统戏剧,积极努力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工艺与文化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12课 青花瓷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瓷器及青花瓷器的特点。

3.学习用蓝色水笔画青花瓷用具。教学重点:感受瓷器及青花瓷器的艺术美。教学难点:设计青花瓷器花纹图案。

教学过程:

一、瓷器的历史和认识

1、(1)说说china的年中文含义,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2)为什么?(3)它与我国四大发明能相提并论

2、说说生活中的瓷器:

3、感受瓷器(1)分配任务。(2)谈谈瓷器。(3)揭示课题:瓷器。

4、告知课前学习结果:瓷器的悠久历史(1)瓷器被成称为 CHINA(2)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国被称为瓷国。

5、瓷器的日用价值和装饰价值

6、学生找到本小组的任务书去完成相应的任务:(1)观察瓷器的图案,找找想想图案的特点。

(2)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的方式了解瓷器的特性。

(3)找找瓷器上的不同类型的纹样,它们分别在瓷器的什么部位?

7、学生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

了解瓷器的渊源,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感官体验,增强学生对瓷器的感性认识,感受瓷器的形式美。学生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会总结和表述。

二、青花瓷器的价值和特点

1、出示青花瓷瓶

(1)这个瓷器有什么独特的地方:(2)揭示课题:青花瓷器

2、欣赏图片: 青花瓷器的价值: 实用价值 艺术价值 收藏价值(1)作为一种盛器使用;(2)美化生活起到装饰的作用;(3)同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体会青白相间、相映成趣、幽靓可爱、优美大方的艺术效果。

3、青花瓷的图案特点:

(1)有排列有序的连续纹样,有突出主题的单独纹样。(2)它们各自常出现在瓷器的什么部位

4、(1)画面工整精细图案疏密有致。

(2)连续性的纹样多出现在在瓷器底、口、颈的部位;而单独纹样多出现在瓷器的肚的部位。

通过欣赏观察,了解青花瓷的图案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设计。

三、青花瓷图案设计

1、欣赏图片:

(1)这些单独纹样和连续的设计来源是什么?

(2)用什么样的绘画形式可以用来表现青花瓷的图案?

2、发觉图案的内容:

(1)点、线、块及基本形的组合;动物、植物、人的图案设计;(2)故事的阐述

3、白纸和蓝色的水笔。单色(蓝)水墨画 剪贴图案的方式

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会灵活运用身边的材料。

四、学生设计

1、请你为我的瓷器来设计漂亮的图案

2、学生设计图案个别指导:

3、阶段性交流:

(1)学生蓝色的笔来绘制设计青花瓷器。

(2)阶段性的交流。注重发现学生设计中的闪光点,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五、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

(2)说说你设计中的亮点和你还想如何做的更好。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优和还想改进的方法,学习总结和评价。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独特的审美个性。

六、拓展

布置课后任务:

(1)寻找青花瓷器不同朝代的图案特点。

(2)景德镇瓷器的特点和制作工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用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信息并有目的的取舍,做好记录,加强学生间合作。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上美术教案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3,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4,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5,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二: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三,观察生活中对比色的存在,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2课

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一:引导欣赏:

1,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2,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3、目标发展: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红紫——紫——蓝紫,黄橙——橙——红橙

4、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5,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三、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作业展评。

四:课外拓展:搜集有关邻近色的图片并与小朋友交流。

第3课: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2,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

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三:学生作业 1,生作业 2,师巡视辅导

3,评价作业(自评、互评)四:课外拓展,搜集美丽的纹样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第5课趣味文字

一、教学目的;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体:“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 “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结构变化: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单线写出字形。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5、作业展示,学生进行评价。课时拓展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出示教具)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 “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演示制作过程)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

(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3、学生练习制作,教师巡视

4、作品展示评比

第6课

地球的新生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 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 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教学难点: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手抄报、海报的课件。装饰地球的材料。学生准备: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水粉颜料、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

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 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二、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A、文字 B、图案 C、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

(辅助说明)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装饰

3、抽象

4、漫画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5)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

(6)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7)小组汇报。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哪个小先 来说?”

(8)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2)分组排练节目,准备下节课汇报演出。

“这节课大家动动脑筋制作了各种手抄报、宣传海报,现在老师请各组再排练一个有关保护地球的小节目,下节课来进行汇报演出。”

4、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节目再排练得更精致一些,下节课表演。”

第7课 古朴精美的华表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

教具准备:“华表”,图片(课件)、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

学具准备:收集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 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 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 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第8课鸟语花香

教学内容:中国画“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画 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 味变化的特点。

三、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第九课

淘泥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2、会用淘泥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3、培养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淘泥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教学过程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媒体展示陶文化)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3、探究方法(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五、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3)装饰——方法不限;(4)烧制。制陶工具和泥巴

六、教材赏析

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2.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第10课

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教学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学 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准备古诗一首,并能解释诗意;绘画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三: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 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第一课时: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导。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第二课时:

1)提醒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四: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五:课堂延伸: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的方式表现,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脑水平设计不同风格的作品。

第十一课

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肖像画的画法。

教学难点: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的作品。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一些有关解放军叔叔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请学生来讲讲解放军叔叔的故事。是哪一位解放军叔叔?它有什么样的先人事迹?你喜欢解放军叔叔吗?

2、了解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播放录像《雷锋》,让学生体会解放军的为人。提问:你能抓住解放军叔叔的面貌特征吗?

3、因以前对人物进行过写生,所以要求学生进行一幅人物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引导学生观察解放军叔叔的大体形态,并纪录下来。

2、主要观察比较头部、躯干部位与四肢的比例关系。

3、组织学生给解放军叔叔画像。

四、作业展评

找出优点,指出不足

第12课

会跳的玩具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带齐所需材料和工具。

2、谈话:

(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3、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4、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5、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6、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

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7、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8、延伸活动:游戏

“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 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第13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 等操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

教学难点:造型及色彩的选择。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学生:在家练习电脑画图,熟练掌握色彩的填色操作。

教学过程:

一、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三、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

1、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2、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

四、学习新内容

1、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看图操作。

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五、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

六、学生制作,1、教师巡回指导,2、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七、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八、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九、课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

第十四课 《美术学习纪录袋》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学准备

教具:美术学习记录本的示范作业,以及教学示范演示的课件及其他工具材料。

学具:学生搜集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准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 引导阶段

2. 教师展示一个未经装饰的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两者进行比较,问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3.发展阶段: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自读制作流程(展示课件)

学生思考并讨论制作难点,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

(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提问: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个性化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展示课件)

学生谈谈自己的制作想法。(粘贴组合、电脑美术、传统绘制)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并体现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封面。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5.作业讲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运用实物投影),开展欣赏评述。6.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他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十五课<<元宵节里挂彩灯>>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收集整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2.学习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

3.通过讲故事做彩灯感受元宵节的热烈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设计有特色的彩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彩灯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A.有关元宵节的故事和由来

B.制作彩灯的工具材料,小刀,剪刀,卡纸,双面胶,各种装饰材料等。C.几个自己喜欢的灯谜。

2.教师准备:

A.元宵节的来历,故事,和一些图片,视频等文学作品。B.三盏制作好的彩灯。C.有特色的小奖品。教学过程

1.设计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段视频,让学生看一下是中国的哪一个传统的节日。

(2)老师提问:元宵节除了舞狮,扭秧歌,放烟花,在我们当地 还有哪些庆祝方式?

生齐答:挂彩灯。(并由此引出课题——元宵节里挂彩灯)

(3)伴随美妙的音乐和图片为学生生动的讲解关于彩灯的童话故事。

2.讲授彩灯的制作过程。

(1)让学生观看各式各样彩灯的图片,欣赏美丽的彩灯。使学生从 中获得灵感为学生制作彩灯提供思路。

(2)让学生了解彩灯是由三部分组成:灯身,灯穗,灯绳。

(3)老师运用讲解,演示,讲授,示意图等方法介绍2—3种彩灯的制作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自己的方法,建议学生运用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制作彩灯。

(4)让学生观看学生的优秀作品,开阔学生思路。

(5)分组讨论各小组的制作思路,并互相交流。老师给出适当的评 价和建议。

(6)组织各小组按着自己的思路制作彩灯。3.要求:(1)两个人一个小组完成一盏彩灯。(2)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保持教室的整洁。

(3)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4.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巡视与指导,帮助同学制作较难的步骤,指导彩灯三个构成的组合。

5.装饰美化彩灯。(剪穗、描绘或剪贴。)

6.多元化评比:

(1)由自己推荐自己小组设计的彩灯说说构思与制作特点。(2)由同学之间互相评比,选择较好的一组。

(3)由老师选出较好的一组,颁发小奖品。

六、课后拓展:

思考:彩灯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 器艺术。

2、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陶器、瓷器,谈谈你的看法。

3、能正确的区别陶器和瓷器。

教学重点: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区别陶器和瓷器。

教学准备:一个陶器和一个瓷器(农村常见的喜字瓶)实物、一杯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陶器和瓷器

1、教师出示一个普通的陶器和一个瓷器瓶。请学生说一说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这些都是用来盛放东西的器皿”。、比一比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区别方法)

a、摸一摸:让学生从手感上区别陶器与瓷器的质感不一样。陶器摸起来手感比较粗糙,瓷器摸起来手感很光滑。

b、敲一敲:用笔敲陶器,声音不清脆,用笔敲敲瓷器有清楚的金属声。C、试一试:用一滴水滴在陶器上,水很快就被吸到陶器的了,而把水滴 在瓷器上,水不但没有吸住还直接流了下来。

教师:“陶器与瓷器不仅质感、敲击的声音、胎质不一样,它们的制作原料、和烧成的温度都有区别。陶器用黏土(陶土),烧制是的温度不超过1000度。瓷器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

二、欣赏陶瓷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的《白陶鬹》、《青瓷莲花尊》

学生说一说这几件陶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师:《白陶鬹》新时期时代的一件饮煮器。整个器皿似一昂首扬尾的动物,富有特色。器皿底部突出的三足,便于下面放柴火燃烧。《青瓷莲花尊》整个器形像两朵仰、覆的莲花。

2、课件出示:北宋《汝窑粉青莲花式碗》、新石器时代《黑陶蛋壳高柄杯》师:说说这两件陶瓷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这件《黑陶蛋壳高柄杯》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壳陶”。它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

3、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彩陶船形壶》陶壶为盛水器。整个器皿呈一艘船的形状,非常别致。肩上左右半环耳用来系绳的,在腹部绘画网,使人不由得与当时的渔猎生活产生联想。

三、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纹饰上。

1、课件出示: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并肩携手,欢快起舞。

2,课件出示:元《鬼谷子下山》说到瓷器,就不能不说元青花。说到元青花,就不能不提元青花中的传奇——人物故事纹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它以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 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此件元青花珍品在2005年7月的英国佳士得公司拍卖会上以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了佳士得公司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鬼谷子下山”高27.5厘米,直径 33厘米,产自七百年前的中国景德镇。此罐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栩栩如生,各种辅助纹饰也是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显然是出自大画家之手,这使得此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堪称中国古代瓷器之瑰宝。

3、课件依次出示:清《五彩花鸟纹瓶》、金《白釉黑牡丹纹瓶》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让学生欣赏瓷器纹饰美。

师:这件《白釉黑牡丹纹瓶》,洁白的底色和漆黑的牡丹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罐上纹样运用镂空、雕塑、堆帖、釉下彩绘为一体的手法,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青花鸳鸯莲纹盘》盘心绘有莲池,两只鸳鸯在水中追逐,画面静中有动,极为传神。

三、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釉色上。

课件出示:明《孔雀绿釉碗》、《黄釉碗》和清《祭红梅瓶》

让学生比一比,这几个瓷器和刚才的瓷器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纹饰,颜色单

一、艳丽)

教师:“瓷器除了外形美和纹饰美,各种颜色釉,使瓷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三、陶器、瓷器大擂台陶器和瓷器,你最喜欢哪个?问什么?

四、课堂小结

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瓷器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勤劳、勇敢、正直的中国人。希望同学们将我们 祖国的灿烂文化,在你们的手中能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其更加的发扬光大。

下载美术五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五年级上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美版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合集)

    第1课 肖像艺术 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五年级美术教案

    开阳县南江乡新隆小学公开课教学案例 课题:能“变化”的蔬果 任教:吴桂红 教材分析: 本课利用蔬菜、瓜豆、种子、果实等自然材料制作各种生动可爱、色泽自然而富有情趣的人物......

    五年级美术教案

    7、衣架的联想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生活中最常见的衣架为创作题材,启发学生联想,进行思维训练。利用衣架联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

    五年级美术教案

    课题: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

    五年级美术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期美术课教案 执教老师---万虹 《春节礼品》(记忆画) 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描绘丰富多彩、造型优美的“春节礼品”,巩固色彩知识,培 养学生热爱生活。 2、用记......

    五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 第1课 肖像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准备:......

    五年级美术教案

    第七课《我的书包》教学设计 一、教学时间: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书包各部分的特点和功......

    五年级 美术教案

    第1课 巨匠童心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百石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了解毕加索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体会人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