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夫人教学反思
《湘夫人》教学反思
曹利剑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歌内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法。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诗人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内容的把握。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常识介绍
介绍屈原、楚辞和背景知识
(三)理解大意明确诗歌主题
1、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朗读诗歌。
2、翻译课文
3、整体感知
(1)师问: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
(2)师问:诗人是以怎样的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感讲述这个苦恋故事?(启发学生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来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生答:幽怨 哀婉
生答:诗言志,诗人借讲述这个哀婉、动人的苦恋故事,来表达他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借湘君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来表达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愫。
附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 1
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3)师生研讨诗歌主题。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四)布臵作业 1.背诵课文。
2.鉴赏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教后反思:
《湘夫人》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我用一课时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上完后我感到心情颇为舒畅,再从学生们的反应——陶醉的表情,满足的微笑,兴奋地搓着这篇课文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约会而湘夫人不至所产生的感情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幻觉的过程。考虑到本课生僻字较多,诵读和理解的难度较大,我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字音的问题,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熟读课文,之后提问该诗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兮字较多,且多芳草名。我就势指出这是楚辞体的特点,兮是舒缓语气的,故全文应读的缓慢些。由于诗歌比较难懂,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我就以翻译课文、理顺故事情节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脉络。开篇第一句翻译难度大,学生大多译成“湘夫人降临在北边的沙滩上,眼睛望着远处使我发愁”,我不做评论,让他们继续往后进行,译到五六句“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时学生立刻意识到前边的错误,继续往下翻译,到“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时学生终于明白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因为和爱情有关,且学生有“赴约—失约”的感受,能和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形成共鸣,因此学生颇感兴趣。因为诗歌大部分在描述湘君苦等心上人而不见其到来的复杂的心理,所以我重点就落在引导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上,我尽量用一种舒缓的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诗歌中的情境,并一步步带领学生进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学生已经跟着湘君的感情或喜或悲了。到此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也基本把握了。这是我提出一个新问题,即:屈原为什么要给我们讲述一个神仙约会的故事?并提示学生屈原曾被流放到湘江沅江一带,一部分同学马上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争先恐后回答湘君是屈原的化身。看着学生欣喜的笑容,我也笑了。虽然该诗距今相隔很久了,但是这种古今一致的美好的情感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学生已经和古人形成了共鸣。这很让我感到欣慰。
不足之处就是我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很多时候我总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总觉得他们说的不够好,做的不够好,所以总想包办代替,“老手掌,不住的点头,我知道,这堂课我成功了。
师说的再好,不如学生说的很糟,起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参与了”,是啊,因为我的包办代替,虽然学生也领悟了诗歌的美,但总有种吃别人嚼过的馍的感觉,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锻炼不出来,教师即使累死,学生也未必有所收获啊,这种不足在考试中已经有所体现了,学生答诗词鉴赏题失分率特别高,如果我们放开手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但解放了自己,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不是很好嘛,有时自己明知这样做是很好的,可是因为不放心,因为赶进度而变成自己一言堂了。一言堂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了自我,没有了思想,老师说一我不敢说二,这种危害已经被人们认识到了,所以新课改中就有这样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我作为老师,也许更应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了,我不知道我讲完《湘夫人》,我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的感觉在学生心中能保留多久,我猜想,如果这个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也许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吧。
2012-6-11 3
第二篇:《湘夫人》教学反思
《湘夫人》教学反思
《湘夫人》教学反思1
刚刚教完《湘夫人》,感觉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的不足。成功之处我觉得体现在我努力的创设诗歌的情境并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情境当中。让学生体会到该诗的美妙之处,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成功的呢?这是我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中体会到的。看到学生陶醉的表情,满足的微笑,兴奋地搓着手掌,不住的点头,我知道,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式教学是可行的,《湘夫人》这篇课文是写湘君约会湘夫人而不至所产生的感情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幻觉的过程。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说说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由于诗歌比较难懂,学生谈得不够透彻,我就以理顺故事情节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脉络。学生对这个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因为学生有“赴约—失约”的感受,能和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形成共鸣,这就拉近了学生和诗歌的距离,因为诗歌大部分在描述湘君苦等心上人而不见其到来的复杂的心理,所以我重点就落在引导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上,我尽量用一种舒缓的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诗歌中的情境,并一步步带领学生进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学生已经跟着湘君的感情或喜或悲了。我觉得最成功之处还在于湘君幻想着建造婚房那一情节,婚房建造奇特而美好,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我就创设诗歌的情境,用语言描述那样的画面,学生尽情的去联想,我从学生的表情中感到我这样做是成功的。虽然该诗距今相隔很久了,但是这种古今一致的美好的情感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学生已经和古人形成了共鸣。这很让我感到欣慰。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我是否应该继续采用这种情境再现式教学,我想,只要学生能接受,我会继续尝试的。不足之处就是我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很多时候我总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总觉得他们说的不够好。做的'不够好,所以总想包办代替,赵老师说的非常好“老师说的再好,不如学生说的很糟,起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参与了”,是啊,因为我的包办代替,虽然学生也领悟了诗歌的美,但总有种吃别人嚼过的馍的感觉,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锻炼不出来,教师即使累死,学生也未必有所收获啊。
这种不足在考试中已经有所体现了,学生答诗词鉴赏题失分率特别高,如果我们放开手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但解放了自己,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不是很好嘛,有时自己明知这样做是很好的,可是因为不放心,因为赶进度而变成自己一言堂了。一言堂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了自我,没有了思想,老师说一我不敢说二,这种危害已经被人们认识到了,所以新课改中就有这样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我作为老师,也许更应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了,我不知道我讲完《湘夫人》,我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的感觉在学生心中能保留多久,我猜想,如果这个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也许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吧。
《湘夫人》教学反思2
刚刚教完《湘夫人》,感觉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的不足。成功之处我觉得体现在我努力的创设诗歌的情境并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情境当中。让学生体会到该诗的美妙之处,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成功的呢?这是我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中体会到的。看到学生陶醉的表情,满足的微笑,兴奋地搓
着手掌,不住的点头,我知道,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式教学是可行的,《湘夫人》这篇课文是写湘君约会湘夫人而不至所产生的感情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幻觉的过程。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说说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由于诗歌比较
难懂,学生谈得不够透彻,我就以理顺故事情节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脉络。学生对这个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因为学生有“赴约—失约”的感受,能和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形成共鸣,这就拉近了学生和诗歌的距离,因为诗歌大部分在描述湘君苦等心上人而不见其到来的复杂的心理,所以我重点就
落在引导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上,我尽量用一种舒缓的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诗歌中的情境,并一步步带领学生进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学生已经跟着湘君的感情或喜或悲了。我觉得最成功之处还在于湘君幻想着建造婚房那一情节,婚房建造奇特而美好,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我就创设诗歌的情境,用语言描述那样的画面,学生尽情的去联想,我从学生的表情中感到我这样做是成功的。虽然该诗距今相隔很久了,但是这种古今一致的美好的情感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学生已经和古人形成
了共鸣。这很让我感到欣慰。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我是否应该继续采用这种情境再现式教学,我想,只要学生能接受,我会继续尝试的。不足之处就是我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很多时候我总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总觉得他们说的不够好,
做的不够好,所以总想包办代替,赵老师说的非常好“老师说的再好,不如学生说的很糟,起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参与了”,是啊,因为我的包办代替,虽然学生也领悟了诗歌的美,但总有种吃别人嚼过的馍的感觉,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锻炼不出来,教师即使累死,学生也未必有所收获啊,
这种不足在考试中已经有所体现了,学生答诗词鉴赏题失分率特别高,如果我们放开手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但解放了自己,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不是很好嘛,有时自己明知这
样做是很好的,可是因为不放心,因为赶进度而变成自己一言堂了。一言堂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了自我,没有了思想,老师说一我不敢说二,这种危害已经被人们认识到了,所以新课改中就有这样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我作为老师,也许更应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了,我不知道我讲完《湘夫人》,我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的感觉在学生心中能保留多久,我猜想,如果这个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也许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吧。
《湘夫人》教学反思3
此次在市里举行的选修课交流会上,我讲的《湘夫人》一课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些天来所付出的辛勤与努力也最终得到了回报。这节课从准备到最后的定型,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再说,现在就来总结一下此次讲课的得失吧!
第一,要选好课。接到讲课的通知,一开始我并没有怎么重视。因为只是让交一个教案先预选,我就把自己讲过的感兴趣的课简单写了一下就交了,没考虑讲课的题目,没考虑讲课的难度,自己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湘夫人》。没想到,自己去备课时,发现这一课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自己有些驾驭不了。但换课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迎难而上,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所以,以后再准备这样的课堂时,要做通盘的考虑,选好课,选自己能够驾驭的课。最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课文。
第二,要备学生。此次讲课,因为第一遍很不成功,没有备学生,学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当我把字词作为重点讲解时,致使整节课很枯燥,效果很不好。后来老师给我提了三个问题,让我对此节课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他说,上选修课和上必修课的区别在哪;必修讲过屈原的作品,讲过香草美人喻,再讲屈原的作品时,想让他们在原来基础上有哪些提高;学生已经听过这堂课,再讲时,应该解决学生的哪些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所以在重新思考了教学目标之后,又重新设计课堂,使之尽量能够照顾到选修和必修的方方面面。我想,这是这节课之所以能够被选上,和它在这方面的示范意义关系很大。
第三,要多看和此课相关的视频。老师给我介绍得全国一等奖的满浩英的课,我看了两遍,觉得茅塞顿开,讲课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关于本节课中的讲课思路以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讲法都源于此。不过,在此期间我做了修改。从主人公入手分层次讲解诗歌的主旨倒是我自己的心得。另外,香草美人喻的提高,也是在组里诸位老师的帮助下,才一步步变得清晰起来。于是,这堂课在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打磨就形成了今天的讲课内容。此节课以香草美人喻开始,以香草美人喻结束,中间贯穿着香草的作用和湘夫人的象征意义,因而香草美人喻是这节课的线索,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基础。而诗歌讲解的主体是单元的两个目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过对诗歌主人公身份形象的分析,一层一层地揭示诗歌的主旨,巧妙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并有所拓展,从而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后,还要有既然做了这件事就要把这件事做好的精神。虽然,开始对写教案不以为意,但写的时候想到这代表着焦作一中语文组,便也不敢怎么掉以轻心。还有一个思想左右着我,既然我写了这篇教案,我就不能让它白费,石沉大海,不然我所作出的一切,所付出的时间都将付之东流,所以我也不愿浪费自己的一点精力和体力,既然做了就要有成效。基于这样的高效思想,我写了教案,我认真备课,争取在市直中学中能够取上名次。既然又被选上了,我就要把这个活动坚持到底,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事在人为,只要你用心了,真正努力了,我想总会有很好的回报的。
以上是我这次讲课体会最深的几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比如我知道自己在面临这样的比赛时不再紧张,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离开组里老师的帮助,我依然还是一个不能怎么胜任这种水平的讲课的老师。所以,感觉到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以后的讲课依然任重而道远。
此次讲课,组里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宝贵的意见,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改正自己,走向进步,在此,深表感谢!谢谢大家了!
《湘夫人》教学反思4
教授这篇文章相对《长恨歌》轻松,文章的篇幅不是很长。学习文言文,古文字、陌生字比较多,在疏通文本前先进行拼音教学,以致学生都不好意思开口读拼音:感觉像小学生!是的,面对陌生字,每个人,不论是何等的身份,都是小学生,都从认识开始。由于这个环节,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亲切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轻松。但是在翻译部分,由于学生的基础性不是很好,在翻译部分进行得比较缓慢。整篇课文用了3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侧重于介绍屈原及其楚辞的相关信息,赋比兴的特点。第二课时主要侧重于翻译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第三课时侧重于讲解屈原的“美政”在文章中的体现,是通过何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湘夫人》是不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完成课后作业。
在教授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兴趣缺缺,不注意听讲,以致做作业时不知何从下手,又单独与学生进行讲解。
不担心他们问,就担心他们不问!能问,是好事!为了能让自己能更好的回答学生方面的问题,我也要提高自己的容量!
第三篇:湘夫人教学反思
《湘夫人》教学反思
屈原相关的文章常常有种老生常谈的寂寥。年长的人越说越意味深长,年幼的越听越不解风情。
但是在本单元的导读下,我有一个全新的信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屈原不应该被概念化解读,湘夫人自然不该被轻易跳过。所以我决定从比较容易引发共鸣的“爱情”入手 1.神仙眷侣-----爱而不见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不见,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2.本文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悲剧爱情故事,意在梳理情节
学生在前面的神仙眷侣的热闹气氛中纷纷加入,同时也渐渐进入我的期待,悲伤的爱情故事,人们总喜欢问为什么?此环节很多同学愿意参与讨论,不愿意开口的同学也愿意侧耳倾听,都想明白湘君和湘夫人为什么是悲剧爱情。3..讨论品味
① 阅读第一段,找出本段的情感基调?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② 筑室兮水中„„建芳馨兮庑门。
作者为何如此详细地介绍了湘君建筑水屋的过程铺陈?
尽力地装饰爱巢,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炽热的爱恋。
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侧面烘托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为迎而未得的失落作铺垫。
香草代表美人,用来侧面烘托思慕对象——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③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他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
④ 那为什么他又要采摘杜若送给湘夫人呢?
这是因为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很快就回心转意了。
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4、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
原当时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湘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
在这四个环节中,由神仙眷侣所引发的波动,到悲剧爱情带来的触动,再到品读爱情幻灭与期待交织的体会,学生都比较投入。这是本文字面上的“意”。也是学生能体会的意。只有完整体会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再上升到屈原的“志”,有一种溯回寻源之感,还是比较得意的一次设计,也是得益于单元导读的点拨,谢谢大家多多指导。
第四篇:《湘夫人》教学反思
篇一: 《湘夫人》教学反思
教授这篇文章相对《长恨歌》轻松,文章的篇幅不是很长。学习文言文,古文字、陌生字比较多,在疏通文本前先进行拼音教学,以致学生都不好意思开口读拼音:感觉像小学生!是的,面对陌生字,每个人,不论是何等的身份,都是小学生,都从认识开始。由于这个环节,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亲切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轻松。但是在翻译部分,由于学生的基础性不是很好,在翻译部分进行得比较缓慢。整篇课文用了3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侧重于介绍屈原及其楚辞的相关信息,赋比兴的特点。第二课时主要侧重于翻译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第三课时侧重于讲解屈原的美政在文章中的体现,是通过何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湘夫人》是不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完成课后作业。
在教授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兴趣缺缺,不注意听讲,以致做作业时不知何从下手,又单独与学生进行讲解。
不担心他们问,就担心他们不问!能问,是好事!为了能让自己能更好的回答学生方面的问题,我也要提高自己的容量!
篇二:《湘夫人》教学反思
此次在市里举行的选修课交流会上,我讲的《湘夫人》一课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些天来所付出的辛勤与努力也最终得到了回报。这节课从准备到最后的定型,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再说,现在就来总结一下此次讲课的得失吧!
第一,要选好课。接到讲课的通知,一开始我并没有怎么重视。因为只是让交一个教案先预选,我就把自己讲过的感兴趣的课简单写了一下就交了,没考虑讲课的题目,没考虑讲课的难度,自己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湘夫人》。没想到,自己去备课时,发现这一课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自己有些驾驭不了。但换课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迎难而上,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所以,以后再准备这样的课堂时,要做通盘的考虑,选好课,选自己能够驾驭的课。最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课文。
第二,要备学生。此次讲课,因为第一遍很不成功,没有备学生,学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当我把字词作为重点讲解时,致使整节课很枯燥,效果很不好。后来屈老师给我提了三个问题,让我对此节课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他说,上选修课和上必修课的区别在哪;必修讲过屈原的作品,讲过香草美人喻,再讲屈原的作品时,想让他们在原来基础上有哪些提高;学生已经听过这堂课,再讲时,应该解决学生的哪些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所以在重新思考了教学目标之后,又重新设计课堂,使之尽量能够照顾到选修和必修的方方面面。我想,这是这节课之所以能够被选上,和它在这方面的示范意义关系很大。
第三,要多看和此课相关的视频。屈老师给我介绍得全国一等奖的满浩英的课,我看了两遍,觉得茅塞顿开,讲课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关于本节课中的讲课思路以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讲法都源于此。不过,在此期间我做了修改。从主人公入手分层次讲解诗歌的主旨倒是我自己的心得。另外,香草美人喻的提高,也是在组里诸位老师的帮助下,才一步步变得清晰起来。于是,这堂课在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打磨就形成了今天的讲课内容。此节课以香草美人喻开始,以香草美人喻结束,中间贯穿着香草的作用和湘夫人的象征意义,因而香草美人喻是这节课的线索,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基础。而诗歌讲解的主体是单元的两个目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过对诗歌主人公身份形象的分析,一层一层地揭示诗歌的主旨,巧妙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并有所拓展,从而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后,还要有既然做了这件事就要把这件事做好的精神。虽然,开始对写教案不以为意,但写的时候想到这代表着焦作一中语文组,便也不敢怎么掉以轻心。还有一个思想左右着我,既然我写了这篇教案,我就不能让它白费,石沉大海,不然我所作出的一切,所付出的时间都将付之东流,所以我也不愿浪费自己的一点精力和体力,既然做了就要有成效。基于这样的高效思想,我写了教案,我认真备课,争取在市直中学中能够取上名次。既然又被选上了,我就要把这个活动坚持到底,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事在人为,只要你用心了,真正努力了,我想总会有很好的回报的。
以上是我这次讲课体会最深的几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比如我知道自己在面临这样的比赛时不再紧张,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离开组里老师的帮助,我依然还是一个不能怎么胜任这种水平的讲课的老师。所以,感觉到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以后的讲课依然任重而道远。
此次讲课,组里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宝贵的意见,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改正自己,走向进步,在此,深表感谢!谢谢大家了
篇三:《湘夫人》教学反思
刚刚教完《湘夫人》,感觉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的不足。成功之处我觉得体现在我努力的创设诗歌的情境并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情境当中。让学生体会到该诗的美妙之处,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成功的呢?这是我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中体会到的。看到学生陶醉的表情,满足的微笑,兴奋地搓
着手掌,不住的点头,我知道,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式教学是可行的,《湘夫人》这篇课文是写湘君约会湘夫人而不至所产生的感情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幻觉的过程。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说说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由于诗歌比较
难懂,学生谈得不够透彻,我就以理顺故事情节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脉络。学生对这个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因为学生有赴约失约的感受,能和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形成共鸣,这就拉近了学生和诗歌的距离,因为诗歌大部分在描述湘君苦等心上人而不见其到来的复杂的心理,所以我重点就
落在引导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上,我尽量用一种舒缓的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诗歌中的情境,并一步步带领学生进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学生已经跟着湘君的感情或喜或悲了。我觉得最成功之处还在于湘君幻想着建造婚房那一情节,婚房建造奇特而美好,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我就创设诗歌的情境,用语言描述那样的画面,学生尽情的去联想,我从学生的表情中感到我这样做是成功的。虽然该诗距今相隔很久了,但是这种古今一致的美好的情感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学生已经和古人形成 了共鸣。这很让我感到欣慰。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我是否应该继续采用这种情境再现式教学,我想,只要学生能接受,我会继续尝试的。不足之处就是我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很多时候我总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总觉得他们说的不够好,做的不够好,所以总想包办代替,赵老师说的非常好老师说的再好,不如学生说的很糟,起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参与了,是啊,因为我的包办代替,虽然学生也领悟了诗歌的美,但总有种吃别人嚼过的馍的感觉,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锻炼不出来,教师即使累死,学生也未必有所收获啊,这种不足在考试中已经有所体现了,学生答诗词鉴赏题失分率特别高,如果我们放开手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但解放了自己,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不是很好嘛,有时自己明知这
样做是很好的,可是因为不放心,因为赶进度而变成自己一言堂了。一言堂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了自我,没有了思想,老师说一我不敢说二,这种危害已经被人们认识到了,所以新课改中就有这样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我作为老师,也许更应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了,我不知道我讲完《湘夫人》,我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的感觉在学生心中能保留多久,我猜想,如果这个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也许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吧。
第五篇:《湘夫人》教学反思3篇
《湘夫人》教学反思3篇
篇一: 《湘夫人》教学反思
教授这篇文章相对《长恨歌》轻松,文章的篇幅不是很长。学习文言文,古文字、陌生字比较多,在疏通文本前先进行拼音教学,以致学生都不好意思开口读拼音:感觉像小学生!是的,面对陌生字,每个人,不论是何等的身份,都是小学生,都从认识开始。由于这个环节,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亲切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轻松。但是在翻译部分,由于学生的基础性不是很好,在翻译部分进行得比较缓慢。整篇课文用了3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侧重于介绍屈原及其楚辞的相关信息,赋比兴的特点。第二课时主要侧重于翻译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第三课时侧重于讲解屈原的“美政”在文章中的体现,是通过何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湘夫人》是不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完成课后作业。
在教授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兴趣缺缺,不注意听讲,以致做作业时不知何从下手,又单独与学生进行讲解。
不担心他们问,就担心他们不问!能问,是好事!为了能让自己能更好的回答学生方面的问题,我也要提高自己的容量!
篇二:
此次在市里举行的选修课交流会上,我讲的《湘夫人》一课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些天来所付出的辛勤与努力也最终得到了回报。这节课从准备到最后的定型,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再说,现在就来总结一下此次讲课的得失吧!
第一,要选好课。接到讲课的通知,一开始我并没有怎么重视。【《湘夫人》教学反思3篇】《湘夫人》教学反思3篇。因为只是让交一个教案先预选,我就把自己讲过的感兴趣的课简单写了一下就交了,没考虑讲课的题目,没考虑讲课的难度,自己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湘夫人》。没想到,自己去备课时,发现这一课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自己有些驾驭不了。但换课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迎难而上,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所以,以后再准备这样的课堂时,要做通盘的考虑,选好课,选自己能够驾驭的课。最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课文。
第二,要备学生。此次讲课,因为第一遍很不成功,没有备学生,学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当我把字词作为重点讲解时,致使整节课很枯燥,效果很不好。后来屈老师给我提了三个问题,让我对此节课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他说,上选修课和上必修课的区别在哪;必修讲过屈原的作品,讲过香草美人喻,再讲屈原的作品时,想让他们在原来基础上有哪些提高;学生已经听过这堂课,再讲时,应该解决学生的哪些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所以在重新思考了教学目标之后,又重新设计课堂,使之尽量能够照顾到选修和必修的方方面面。我想,这是这节课之所以能够被选上,和它在这方面的示范意义关系很大。
第三,要多看和此课相关的视频。屈老师给我介绍得全国一等奖的满浩英的课,我看了两遍,觉得茅塞顿开,讲课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关于本节课中的讲课思路以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讲法都源于此。【《湘夫人》教学反思3篇】,不然我所作出的一切,所付出的时间都将付之东流,所以我也不愿浪费自己的一点精力和体力,既然做了就要有成效。基于这样的高效思想,我写了教案,我认真备课,争取在市直中学中能够取上名次。既然又被选上了,我就要把这个活动坚持到底,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事在人为,只要你用心了,真正努力了,我想总会有很好的回报的。
以上是我这次讲课体会最深的几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比如我知道自己在面临这样的比赛时不再紧张,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离开组里老师的帮助,我依然还是一个不能怎么胜任这种水平的讲课的老师。所以,感觉到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以后的讲课依然任重而道远。
此次讲课,组里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宝贵的意见,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改正自己,走向进步,在此,深表感谢!谢谢大家了
篇三:
刚刚教完《湘夫人》,感觉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的不足。成功之处我觉得体现在我努力的创设诗歌的情境并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情境当中。让学生体会到该诗的美妙之处,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成功的呢?这是我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中体会到的。看到学生陶醉的表情,满足的微笑,兴奋地搓
着手掌,不住的点头,我知道,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式教学是可行的,《湘夫人》这篇课文是写湘君约会湘夫人而不至所产生的感情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幻觉的过程。【《湘夫人》教学反思3篇】教学反思jiaoxuefansi.htm。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说说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由于诗歌比较
难懂,学生谈得不够透彻,我就以理顺故事情节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脉络。学生对这个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因为学生有“赴约—失约”的感受,能和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形成共鸣,这就拉近了学生和诗歌的距离,因为诗歌大部分在描述湘君苦等心上人而不见其到来的复杂的心理,所以我重点就
落在引导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上,我尽量用一种舒缓的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诗歌中的情境,并一步步带领学生进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学生已经跟着湘君的感情或喜或悲了。我觉得最成功之处还在于湘君幻想着建造婚房那一情节,婚房建造奇特而美好,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我就创设诗歌的情境,用语言描述那样的画面,学生尽情的去联想,我从学生的表情中感到我这样做是成功的。虽然该诗距今相隔很久了,但是这种古今一致的美好的情感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学生已经和古人形成
了共鸣。这很让我感到欣慰。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我是否应该继续采用这种情境再现式教学,我想,只要学生能接受,我会继续尝试的。不足之处就是我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很多时候我总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总觉得他们说的不够好,做的不够好,所以总想包办代替,赵老师说的非常好“老师说的再好,不如学生说的很糟,起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参与了”,是啊,因为我的包办代替,虽然学生也领悟了诗歌的美,但总有种吃别人嚼过的馍的感觉,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锻炼不出来,教师即使累死,学生也未必有所收获啊,这种不足在考试中已经有所体现了,学生答诗词鉴赏题失分率特别高,如果我们放开手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但解放了自己,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不是很好嘛,有时自己明知这
样做是很好的,可是因为不放心,因为赶进度而变成自己一言堂了。一言堂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了自我,没有了思想,老师说一我不敢说二,这种危害已经被人们认识到了,所以新课改中就有这样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我作为老师,也许更应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了,我不知道我讲完《湘夫人》,我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的感觉在学生心中能保留多久,我猜想,如果这个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也许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