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夫人说课稿
《湘夫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夫人》。
一、说教材和学生
我所选篇章是来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篇章。是屈原流放江南楚地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祭歌。讲述的是楚地水神湘君和其爱人湘夫人的故事的一首诗作。主人公对爱的执着赤诚让人敬佩;故事哀婉幽怨,邻人动容。故事性让诗歌充满了吸引力。但因诗歌所叙述故事带有强力地方色彩和距今时间的久远给学生理解带来难度。再加之屈原作品想象新奇、赋予象征意味、辞彩考究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此次构思教学我将以化艰涩为浅显、化繁琐为简易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流畅朗读文章,在读中体会诗歌情感
2、能理清文章内容,梳理诗歌所叙述的故事
3、加深理解“香草美物”赋予的象征意味
4、引导学生关心诗的语言本生,学会品味语言蕴藉和它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重点
1、有效朗读,在读中体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2、细致琢磨语言,体会语言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诗歌善用意象传递情感,屈原惯用“香草美物”喻指其美好情感与追求。
四、教学难点
体会出诗歌语言丰实的表达效果,应用想象再造情景,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情况和屈原诗歌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通过再现情景、传说故事、有感染力的语言和问题,让学生真正走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走入诗歌意境中去。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将不采用常规的由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文体风格进入,而是借海子《面朝大海》中对美好居所的向往引入第三段中湘君对他与湘夫人爱巢的构想,引出美丽的风景是多情人们的向往。引出这美丽的风景是打动人心扉的,但真正打动我们的是那美好的生活,这美好生活中的人,是这美好生活中美好的人。由此引出那令湘君魂牵梦绕的湘夫人。
学生通过读去领会湘君与湘夫人哀婉、凄美的爱情。在学生弄懂诗写什么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体会诗的语言,即弄明白诗是怎么写的这个问题。重在讲述屈原的“香草美物”的象征意味,和他带有强力感染力的语言特色。重点赏析意象营造意境传递人物情感这一借景抒情,以情染境的表达技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生,因为语言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为还课堂给学生我会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赏析诗歌、品析是的语言。由于课堂的有限,我在此节课只完成了诗写什么、怎么写的为题。在课的第二课时我将在学生初步感知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与学生探究为何写的问题,即引出屈原与诗歌中主人公湘君的关系,与学生探讨屈原寄予在湘君身上的情感和思想。最后由学生在过去学《离骚》的基础上归纳屈原作品及楚辞的特点。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的说课结束。希望得到领导和老师的帮助,希望您们指出我的不足和错误。
他山中学
张仕莲
第二篇:《湘夫人》说课稿
《湘夫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
我是人文教育系教师崔宏伟,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湘夫人》,《湘夫人》是屈原的一首诗歌。是屈原流放江南时在楚民歌基础上加工整理的祭歌。诗歌语言华美,想象奇异,生动地抒写了楚地湘君和湘夫人的爱情故事,诗中湘君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散发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寄寓着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通过《湘夫人》,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优美的语言,还要让学生从屈原伟大的人格中受到熏陶。
一、说意图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千百年来,他以其坚韧执着的精神、独善其身的高洁品质影响着千万中华儿女。同时,他也为我们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诗情洋溢、扑朔迷离、衣披万代的千古绝唱。但是因为屈原的诗歌比较难于理解,学生对于学习屈原的诗歌有一种心理上的抵触。面对我校学生目前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他们对身边的任何事物对不感兴趣,对生活抱一种漠视的态度。所以,我选择屈原的作品,作为我说课的内容。
二、说教材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作《湘夫人》,是屈原的诗歌。大家都知道屈原的诗歌比较难学,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2000多年来,语言的发展变化,诗歌中有许多字词需要注释才能够理解,就以本文为例,短短的一篇诗歌,就有大量的注释,注释超过了文本,学生要理解诗意必须先明白诗歌中字词的含义,也就是说阅读注释的时间可能会超出阅读文本的时间,学生有这个耐心吗?二是屈原的诗歌多是用楚地方言写成,2000年前的楚地方言读起来一定很有韵味,用现代语音应该怎么读?总是觉得很别扭,不像唐诗宋词那样读起来朗朗上口、流畅自然。三是这首诗句子之间语意跳跃性很大,学生很难将有关的意思串联起来得到一个完整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设置了阅读的障碍。鉴于这些认识,我在教学时给自己设计了教学的策略:避开诗歌的诵读,侧重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诗歌意思,还要让学生从中得到诗歌美的熏陶。于是,我突破以往从诗歌字词入手逐句解读的教学思路,从诗歌的情节故事和诗歌表现的生活现实入手,通过联想与想象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
三、说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和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把握诗歌的主旨。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品味鉴赏诗歌的艺术风格。用自主、合作的方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探讨、研究和与他人的讨论、评议等方式解决。
四、说设计
《湘夫人》是一首抒情诗,故事情节比较淡化,着重表达湘君对湘夫人的等待、期盼、思念、怨恨与惆怅。教学中也可以顺着感情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批文入情”来阅读理解。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大致要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以凄美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就会感兴趣了。然后再让学生总结阅读屈原作品时所遇到的障碍。其实,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几乎每个人在阅读屈原作品的时候,都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字词障碍。而这其实就是造成学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如果参看注释,就会发现,这些影响我们阅读的因素其实正是楚辞的特点。说清楚这个问题,学生就会有信心来欣赏诗歌了。
阅读完诗歌,老师可能就要结合课文注释来讲解,引导学生品味情感。这样的过程必不可少,问题是这样做,未必能把握情感,而且课堂教学有支离破碎之感。教学之前,我就反复思考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觉得这种教学思路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至多老牛破车亦步亦趋而已,有没有更好的教学设计呢?经过深入思考,我决定将抒情诗当作叙事诗来阅读,引导学生从湘君的行踪入手。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通读全诗以后,并不急于要学生阅读诗歌的注释,而是提出一个问题“找出文中有关的动词或能表现出湘君行踪的词语”,找动词或表示行踪的词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不太难,也不太容易,这正是我期望的东西,正如书上的果子,如果伸手就能摘到,果子吃起来未必味道好,需要跳一跳才好。如果果子挂得太高,跳一跳够不着,会令人失去信心,也不好。这就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奥妙之处,相比较前一种教学思路,既降低了阅读难度,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能够找而且很自信,也有少数学生感觉不太容易,为了帮助少数学生,我要求学生找出来人物行踪以后相互交流交流。这个环节很重要,一是让学生自我评价一下,二是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启发,加深对课文理解,三是让少数学生感觉自己的不妥之处自觉地阅读诗歌注释——“将老师要求变成学生自主行为”。经过这两个步骤,学生应该能够猜出湘君的大致行踪,我便要求学生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说说湘君的行踪。
到此是本课教学的第一板块,就是让学生叙述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学生自然明白了:湘君为了见上湘夫人,到处寻找,一会儿到东,一会儿到西,几乎找遍了每个角落,每个他认为有希望的地方他都去,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他内心的执着、怨恨、担心和惆怅都出来了。这就是水到渠成的效果。借助人、事、景、物组成诗歌的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要读懂诗歌,就要引导学生深入诗歌的情境之中去。刚才,我从诗歌故事情节入手只是降低本课阅读理解的难度,要真正把握这首诗,还得下精细的功夫,就是将学生导入那种情境之中去。如何导入呢?需要联想与想象。在本课教学中,我花了很多精力倾注于此。如诗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几句到底有哪些意思呢?学生很容易忽视,老师可不能错过,因此,我启发学生:①“帝子”的外貌是什么样的,他来见心上人应该是精心打扮的吧?能不能描述一下?②“目渺渺”是远望的情形,他在看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为什么会“愁”呢?③“骋望”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表演一下动作?我想,这些问题的设置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
然后,通过找出湘君的行动来发现主人公心理的变化,从而完成对本诗线索的挖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总结本课知识:香草美人手法;评价屈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结语,亦是我讲本节课的意图。“文学,即人学”。希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的分析,使学生记住《湘夫人》中哀婉忧伤的爱情,铭记屈原对理想的至死不渝。
今天在结束我的说课之前,也把美好的祝愿送给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快乐人生,有爱情相随,有理想为伴”。
第三篇:《湘夫人》说课稿(祝顺卯)
《湘夫人》说课稿
余庆中学 祝顺卯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屈原的《湘夫人》教学设计。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夫人》是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第一单元中的“自主欣赏”选文。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离骚》,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作为一篇选读课文,学生对此做基本的解读了解是有助于加深他们对“骚体诗”的了解,提高他们自身赏读诗歌的能力的。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诗歌,体味本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本诗采用的“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诗人在其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难点的依据:意象是诗歌是诗歌抒情的重要媒介,把握诗歌意象才能准确深刻体味作者情思。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利用诵读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掌握。
2、引导法:
教师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3、设问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合作探究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思考,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1—2分钟)
由《诗经•卫风•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句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几句表达男女之间朴实真挚的感情,我们今天来学习屈原的《湘夫人》,品味诗歌中质朴、真切且浓烈的情感。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首先,我将注重诵读在教学中的体现,学生齐读,教师复读,赏析间分散式的朗读,多种诵读综合运用,在巩固学生对诗歌字音的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他们对楚辞的理解,对本诗的体会。
其次,我将着力与学生解决诗歌中关键的抒情语句,尤其是其中的写景抒情诗句,在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同时,让学生把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再次,香草美人是屈原诗歌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这些意象在诗歌中有什么寓意?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作一定的综合、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应注意这些意象深入的象征含义,深入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
湘夫人
——屈原
情景交融
歌颂爱情、追求理想
香草美人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2014年10月16日
第四篇: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A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二、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1(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讲解诗歌。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三)内容评析。
1.师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2.师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3.师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幽怨 哀婉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生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5.主题研讨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板书】 情景交融
歌颂爱情 追求理想 香草美人 湘夫人 B案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常识介绍
介绍屈原、楚辞和背景知识
三、把握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
(一)播放录音,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朗读诗歌。
(二)(1)师问: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
(2)师问:诗人是以怎样的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感讲述这个苦恋故事?(启发学生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来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生答:幽怨 哀婉
生答:诗言志,诗人借讲述这个哀婉、动人的苦恋故事,来表达他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借湘君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来表达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愫。附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3)师生研讨诗歌主题。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四、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意象在表达情感、营造意境上的作用
1.朗读第一段,通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分析情景关系。
2.“秋风”、“木叶”这都是令人感伤的意象,作者为了表现他的幽怨、哀婉,自然要选择这些哀景,可是后面为什么还要写很多的香草? 生答:寄予理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屈原诗歌中的名句。
第五篇:《湘夫人》教案
湘 夫 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理解本文的主旨。
3、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创造出来的楚辞体对后人的影响巨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湘夫人》,来体会屈原的文学风格。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6、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 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背景介绍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正因为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作家为创作主体的社会,所以后代以这个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上,这样的题材多少寄予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婚姻爱情的一种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这个题材历久不衰。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北京大学的林庚教授曾经讲过,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笔下完全被诗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屈原正式截取这个悲剧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
四、课文诵读
1、示范朗读
2、诵读指导(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其基调是幽怨、哀婉的。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3、学生齐读
五、字词梳理
1、读准下列加红字的字音。
渚_________
眇_________
罾__________
潺__________ 袂_________
汀_________
遗__________
搴__________(答案提示:zhǔ、miǎo、zēng、chán、mèi、tīng、wèi、qiān)
2、理解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①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水边的浅滩)②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张设罗帐)③罾何为兮木上__________(鱼网)④蛟何为兮水裔__________(边)⑤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__(边)⑥葺之兮荷盖__________(编草盖房子)⑦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轻易)
3、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
①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②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用荪草装饰墙壁啊用紫贝壳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满屋都有芳香。③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④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机会啊不可多得,我姑且逍遥,舒闲自在。
六、整体感知
1、第一段(1)齐读:(2)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我张设了罗帐。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3)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2、第二段(1)齐读:(2)译文: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3)分析: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3、第三段(1)齐读:(2)译文: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用荪草装饰墙壁啊用紫贝壳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满屋都有芳香。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3)分析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 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4、第4段(1)齐读:(2)译文: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机会啊不可多得,我姑且逍遥,舒闲自在。(3)分析: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七、问题探究
1、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2、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3、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试举例加以说明。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 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归纳楚辞的特点: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即: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③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④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八、作业
背诵《湘夫人》。
<<湘夫人》教学设计(高二选修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二、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讲解诗歌。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三)内容评析。
1.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诗歌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全文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2.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幽怨 哀婉
3.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4.主题研讨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 湘夫人》翻译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 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