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9:5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夫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夫人》。

第一篇:湘夫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屈原、《楚辞》的知识

2、读懂文意,训练学生用散文化语言转译诗歌的能力

3、把握故事、情感

4、体会屈原在文中的寄寓,了解“香草美人”意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

2、质疑和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感: 学习屈原执着于理想、忠贞、爱国的品格。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1、我们上学期学过屈原的《离骚》节选,回顾其中名句(师说上句,生接下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从中感受到屈原什么精神?追求理想、执着、坚守品性……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2、注释补充(幻灯片投影):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竹上生斑,“斑竹”之名(也称“潇湘竹”或“湘妃竹”)由此而来。据说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诗歌《湘夫人》。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称二女为“湘夫人”。

提问填空: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林黛玉的住所根据这个典故命名为“潇湘馆”,门外“有千竿翠竹遮映”。林黛玉的别号就叫“潇湘妃子”,她常常流泪。有人推测曹雪芹原意是让黛玉最终投水而死——质本洁来还洁去,像娥皇、女英一样。

二、预习检测:

1、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2、预习题:利用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湘夫人》的故事,标记有疑问的字词、诗句。

3、学生互相传看,推荐译文,读两篇。

4、提问:根据自己的翻译和同学的译文,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文中叙事语句的提示,湘君和湘夫人要干什么?结果呢?)“与佳期兮夕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人约会、湘君筑室,最后女子未来。

三、内容分析讲解

(一)幻灯片展示老师选择的译文,点拨词句,提问 第一节:(1)“帝子降兮北渚”翻译时可以理解为“帝子将北渚”

(2)从中感受到湘君怎样的感情?“愁”,“目眇眇”、“登白薠兮骋望”——焦急、迫切地盼望。第二节:(1)“沅有芷兮澧有兰”运用了什么手法?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从景物说到人事上来。第三节前6句:有两句和前面的句子很相似?找出,说说这四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不同于常见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常识——鸟常聚集在树上,渔网常挂在、晾在船上、岸边、杆上……麋鹿在哪里吃食?曹操《短歌行》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蛟龙平时待在哪里?深渊、深水中。《劝学》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赤壁赋》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几句一般理解为相思 中的湘君眼前出现了错觉、幻觉。(生活事例联想:认错人……)第三节后16句:描写什么?筑室。(内容理解即可,不必求文言的细致翻译。)学生看译文,有理解分歧的,老师给出两个版本,如“擗蕙櫋兮既张”(已经剖开蕙草作为张开的帐顶/将那蕙草制的隔扇分开安放。)

提问:

1、湘君修建的房子如何?美丽,优雅。

2、为何修建这样一所房子?表现了湘君的满怀希望、憧憬、痴情、真心……也侧面衬托写出了要迎接的湘夫人的美丽、高贵、纯洁、超凡脱俗……(可提示:这样的房子应该由什么样的女子来居住?)

3、为了迎接湘夫人,湘君不仅修建房屋,还干了什么?齐读本段最后两句?迎接宾客。

4、为了一次约会,有必要要这样隆重吗?这不像是约会,更像什么?婚礼。原来他们约好了在今日成亲。迎娶新娘要提前布置新房,不仅人类如此,自然界的动物、鸟类雄性在向雌性求爱时,也要尽力搭建、筑造好窝和巢。

第四节:

1、展示译文,强调“捐”为“扔、弃”之意。“远者”指“湘夫人”

2、前两句应该如何翻译为好?为何要把衣服扔到江中,弃到澧水之滨?你如何理解这一举动?(湘夫人未来,在现在的婚礼上如果新娘缺席,新郎会有何反映?气愤,断绝关系,扔东西——抛弃信物……最好把衣服理解为是湘夫人所赠之表情的信物,此刻为男子气愤之举,符合人之常情。)

3、为何又去采摘杜若?为何还要送给不来结婚的湘夫人?表现了湘君的痴情

4、最后两句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自我安慰,自我开解。

5、湘夫人为何没来?未说明原因。她爱不爱湘君?看一看姊妹篇《湘君》——湘夫人的心声。

(二)听现代文朗诵的《湘君》与《湘夫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同时投影《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三)小结:湘君与湘夫人彼此相爱,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让爱情如愿,发生了爱情的错位,这是一种悲剧。但痴情的湘君愿意继续守候,我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他的心境约定后的担心的忧愁、急切、怅惘、期盼、失望、愤怒、自我安慰……

四、诗歌主旨理解

1、为何屈原要塑造这样一个湘君的形象?湘君对湘夫人的情类似什么? 为了寄托自己的感慨,用湘君与湘夫人的关系拟自己与楚王的关系,流放中的他就像痴情的湘君一直在等待楚王来再次重用他。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以婚约比喻君臣遇合,这是作为一种政治关系的借喻。

2、湘君盼湘夫人到来共浴爱河,屈原盼楚王前来干什么?实现美政理想。

3、知人论世,了解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4、屈原在自己的文章中寄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坚持、对君王的忠贞,他一直等待,等到国亡,城破,最后只好以生命来殉自己的祖国,他为后世人们竖起了爱国的高峰。想想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像屈原一样爱自己的国家,不管它是否残破?不管君王是否昏庸、离弃自己?

杜甫、陆游、文天祥、岳飞、袁崇焕、辛弃疾……

五、“香草美人”的理解

1、“香草”在屈原作品中,一般用来干什么用? 本文中建筑房屋,赠送给湘夫人。赠香草以传达情意是古人的传统,高一学过《涉江采芙蓉》。古诗词中常见,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为美,美人之贻”等。香草还用来装饰自身,美化外表,寓意着对内在美好品德的追求,即高洁、善和美等。

2、美人指谁?学生会想到是楚王,是“被追求者”。屈原在诗歌中曾上天入地求女。但有时美人也指自己,像《离骚》中“众女嫉余之峨眉兮”,是美丽但备受嫉妒、被冷落的美人。所以美人既指明君,亦喻贤臣。

3、后世诗歌对屈原“香草美人”比喻的继承和发扬 杜甫的《佳人》、张九龄的《感遇》、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孟郊的《烈女操》、张籍的《节妇吟》、陈师道的《妾薄命》,以及一切寄托于妇人女子以抒写作者情意的诗篇都是屈原这种作风的继承。

另一类是以禽兽花草比谄佞贤良,后世学者虽各有其所选择的具体的意象,但是都遵循着“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谄佞”的基本模板。辛弃疾有诗“有美玉于斯,雕琢那可废,芝兰生当户,虽芳亦芨刈。……”以芝兰象征顽石,将自身寄予顽石,实际就是在象征自身。不仅是在诗词领域中,在小说中,香草美人也有发扬,尤其是在蒲松龄的笔下,鬼狐世界的跨时空阴阳地界的爱恋,显然受了楚辞的影响,《聊斋》中的花妖,激活勃发了香草这一原型意象。《竹青》、《香玉》、《荷花三娘子》等等,都显示了蒲松龄对于“香草美人”的情有独钟和独到发挥。

六、结束语:屈原是战国时期一位张扬着改革的理想,闪耀着人格光芒,高举着爱国旗帜的历史伟人,同时他又是一位奔涌着热血般的激情,幻化着斑斓的色彩,创造着壮丽意境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学习屈原,学习楚辞,是为了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从而铸造我们国民的人文精神。郁达夫曾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让我们珍爱屈原,珍爱屈原精神,从热爱他的文字开始。

五、作业: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湘夫人(屈原)

爱情悲剧——湘君侯湘夫人不至,等…… 政治悲剧——屈原盼楚王终不来,等…… 香草美人——美好品性、明君贤臣

第二篇: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A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二、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1(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讲解诗歌。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三)内容评析。

1.师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2.师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3.师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幽怨 哀婉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生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5.主题研讨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板书】 情景交融

歌颂爱情 追求理想 香草美人 湘夫人 B案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常识介绍

介绍屈原、楚辞和背景知识

三、把握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

(一)播放录音,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朗读诗歌。

(二)(1)师问: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

(2)师问:诗人是以怎样的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感讲述这个苦恋故事?(启发学生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来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生答:幽怨 哀婉

生答:诗言志,诗人借讲述这个哀婉、动人的苦恋故事,来表达他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借湘君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来表达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愫。附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3)师生研讨诗歌主题。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四、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意象在表达情感、营造意境上的作用

1.朗读第一段,通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分析情景关系。

2.“秋风”、“木叶”这都是令人感伤的意象,作者为了表现他的幽怨、哀婉,自然要选择这些哀景,可是后面为什么还要写很多的香草? 生答:寄予理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屈原诗歌中的名句。

第三篇:《湘夫人》教案

湘 夫 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理解本文的主旨。

3、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创造出来的楚辞体对后人的影响巨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湘夫人》,来体会屈原的文学风格。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6、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 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背景介绍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正因为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作家为创作主体的社会,所以后代以这个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上,这样的题材多少寄予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婚姻爱情的一种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这个题材历久不衰。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北京大学的林庚教授曾经讲过,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笔下完全被诗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屈原正式截取这个悲剧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

四、课文诵读

1、示范朗读

2、诵读指导(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其基调是幽怨、哀婉的。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3、学生齐读

五、字词梳理

1、读准下列加红字的字音。

渚_________

眇_________

罾__________

潺__________ 袂_________

汀_________

遗__________

搴__________(答案提示:zhǔ、miǎo、zēng、chán、mèi、tīng、wèi、qiān)

2、理解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①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水边的浅滩)②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张设罗帐)③罾何为兮木上__________(鱼网)④蛟何为兮水裔__________(边)⑤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__(边)⑥葺之兮荷盖__________(编草盖房子)⑦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轻易)

3、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②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用荪草装饰墙壁啊用紫贝壳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满屋都有芳香。③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④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机会啊不可多得,我姑且逍遥,舒闲自在。

六、整体感知

1、第一段(1)齐读:(2)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我张设了罗帐。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3)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2、第二段(1)齐读:(2)译文: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3)分析: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3、第三段(1)齐读:(2)译文: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用荪草装饰墙壁啊用紫贝壳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满屋都有芳香。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3)分析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 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4、第4段(1)齐读:(2)译文: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机会啊不可多得,我姑且逍遥,舒闲自在。(3)分析: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七、问题探究

1、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2、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3、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试举例加以说明。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 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归纳楚辞的特点: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即: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③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④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八、作业

背诵《湘夫人》。

<<湘夫人》教学设计(高二选修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二、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三、讲解诗歌。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三)内容评析。

1.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诗歌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全文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2.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幽怨 哀婉

3.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4.主题研讨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 湘夫人》翻译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 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第四篇: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问题设计:

1.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运用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2.找出能够表现主人公行为的语句,分析这些行为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并把这些动词串联起来,编成一个故事

3.除了这些行动之外,作者是还用了什么方式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的呢?

《湘夫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文学常识

1、疏通诗歌

2、整体把握诗歌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A级)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屈原的生平以及《九歌》、《楚辞》的介绍见教材58页。屈原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疏远,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楚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课件展示放逐行程图)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2、[背景介绍 ]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一、导:(5分钟)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完成预习内容。

1、我们上学期学过屈原的《离骚》节选,回顾其中名句(师说上句,生接下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从中感受到屈原什么精神?追求理想、执着、坚守品性„„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2、注释补充(幻灯片投影):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竹上生斑,“斑竹”之名(也称“潇湘竹”或“湘妃竹”)由此而来。据说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诗歌《湘夫人》。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称二女为“湘夫人”。

提问填空: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林黛玉的住所根据这个典故命名为“潇湘馆”,门外“有千竿翠竹遮映”。林黛玉的别号就叫“潇湘妃子”,她常常流泪。有人推测曹雪芹原意是让黛玉最终投水而死——质本洁来还洁去,像娥皇、女英一样。

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

1、字音辨析(独立完成)

眇眇()袅袅()罾()裔()麋鹿()搴()薜荔()门楣()(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朗读诗歌。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教师正音。

3、利用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湘夫人》的故事,标记有疑问的字词、诗句。

古代诗文的翻译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

1、重点的文言实词。

2、18个文言虚词。

3、特殊句式。

4、诗文中的修辞。

4、对照注释疏通诗歌,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独立完成)

(1)帝子降兮北渚 _(2)目眇眇兮愁予

(3)袅袅兮秋风(4)登白薠兮骋望__________(5)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6)荒忽兮远望__________(7)观流水兮潺湲__________(8)疏石兰兮为芳__________(9)遗余褋兮醴浦__________(10)聊逍遥兮容与__________(11)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_(12)擗蕙櫋兮既张 __________

三、议: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级)(5分钟)

1、学生互相传看,推荐译文。

2、提问:根据自己的翻译和同学的译文,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文中叙事语句的提示,湘君和湘夫人要干什么?结果呢?)

“与佳期兮夕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人约会、湘君筑室,最后女子未来。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设题依据:高考考纲“概括文章内容”)第一段:望断秋水处,袅袅木叶天。第二段:芷兰空对澧,思君未敢言。第三段:偕汝梦入水,筑室芳草连。第四段:难得淑女意,从容步翩缱。

四、展(7分钟)

1、推荐译文,读两篇。

2、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3、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诗句大声朗读。

五、评(5分钟)第一段译文: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通过翻译,我们不难发现第十七、十八句才是一个完整的真正的情节的开头。这也是我读《湘夫人》无数遍以后我自己揣摩出来的。它的情节是倒装的,不规则的,跳跃性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有何情绪的流动联系在一起。他的情节完全受制于情感。

第二段比较简单,就是造一所房子,只不过是把地面上的房子造到了水中,然后再装饰了更多的花草。这一段中的每一句都和建筑有关,它的难点是其中有许多比较冷僻的字。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有关建筑学的专门术语,如“室”、“盖”、“坛”、“堂”、“栋”、“橑”、“屋”、“庭”、“庑门”等等,它们完全符合地面一般建筑的名称和特点。我们通过《湘夫人》第二段中描写所涉及到的建筑学上的术语,可以说明他所建的房子也就是一般的房子,但又是建给最心爱的、盼望已久的人住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迎新用的房子,所以用料考究,装饰精美,用花草装饰了一层又一层。如果说第一段是通过情节来描写,第二段则是通过行动来描写。这里面的情绪是暗隐其间,仅仅是个背景。这一段中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何地失望和难过,而是用建筑速度之,料之精美,装饰之考究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爱慕,用筑室这种行动来表达对湘夫人的迎接。第二段译文: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 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 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 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 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

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

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第三段八句四组,表达了湘君情绪的变化。第一组是筑室情绪的自然延伸和幻觉的表现; 第二组是幻觉情形而产生的一种失望的情绪;

第三组在恨之深爱之切的情绪的调动之下,刚刚扔了信物又后悔,赶快去采摘香草,以等待对方的到来;

第四组写最后湘夫人仍然没有来。

可以这么说,所有阅读《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的读者都想探究的是,他们最终为什么没有能够见面。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理解。第一,这两首诗的创作受到了虞舜和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悲剧故事的制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

这里要解释的是又两点。首先,大部分人认为的这两首诗就是写的是大舜和二妃的悲剧神话传说。从本质上讲,屈原写的不是这个神话传说。舜和二妃的故事仅仅是《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创作的一个远景,一个背景或原型。其次,屈原用这个题材来写的时候,他仍然被这个远古的悲剧传说所震撼和感染,所以就情不自禁地采用这样的双方不能见面的悲剧情节。有人从本诗第一句就判断这首诗写的是舜和二妃的故事。为什么称“帝子”呢?这首诗中写湘夫人共有三种称呼——帝子、公子和佳人。如果是写一般的爱情诗,用“公子”、“佳人”等称呼就很好,但本诗中在第一句就说“帝子降兮北渚”,所以说屈原在创作的时候情不自禁的运用了舜和二妃的悲剧故事,并以之作为诗歌的感情基调,所以最终湘君和湘夫人是不能够见面的。

第二,这两首诗的创作受到了民间流行歌曲基调的影响。

因为“九歌”的名称是从楚国民间祭歌而来,而流行歌曲的基调是欢快热烈的,含蓄的描写实在是极少极少。两情相思,两情未通,表达一种思念的痛苦是民间流行歌曲表达的主要内容。这种略带忧愁,略带惆怅的歌唱之后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和消解。有人研究过,唱那些雄赳赳,气昂昂的情绪高亢之歌,唱完后很累,得不到情绪的缓解,而唱完流行歌曲以后,忧愁的情绪得到了一种自然的消解,所以说湘君、湘夫人最终的不能见面是受到了民歌的那种悲愁、惆怅、迷茫基调的影响,尤其是在悲秋的季节里表达那种单相思的情绪。以上两点从学理上解决了文章的悲愁伤感的基调的缘由。此外,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之下,男女约会的痛苦,不能相见的愁思实在是极其常见的。且不说是在先秦文学中,就是在伦理约束比较宽松的元代社会,在元代散曲中,两情相悦而未通的苦闷还是极其显着的,邻居的两个男女青年相互约会都是很难成功的。第三段译文: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六、助(3分钟)同组帮忙疏通重点句子

七、测:巩固练习(4分钟)

1、如何品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尝试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一、导(5分钟)

1、明确学习目标

2、全班齐读诗歌

(一)幻灯片展示老师选择的译文,点拨词句,提问

第一节:(1)“帝子降兮北渚”翻译时可以理解为“帝子将北渚”

(2)从中感受到湘君怎样的感情?“愁”,“目眇眇”、“登白薠兮骋望”——焦急、迫切地盼望。第二节:(1)“沅有芷兮澧有兰”运用了什么手法?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从景物说到人事上来。

第三节前6句:有两句和前面的句子很相似?找出,说说这四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不同于常见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常识——鸟常聚集在树上,渔网常挂在、晾在船上、岸边、杆上„„麋鹿在哪里吃食?曹操《短歌行》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蛟龙平时待在哪里?深渊、深水中。《劝学》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赤壁赋》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几句一般理解为相思

中的湘君眼前出现了错觉、幻觉。(生活事例联想:认错人„„)

第三节后16句:描写什么?筑室。(内容理解即可,不必求文言的细致翻译。)学生看译文,有理解分歧的,老师给出两个版本,如“擗蕙櫋兮既张”(已经剖开蕙草作为张开的帐顶/将那蕙草制的隔扇分开安放。)

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

三、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2、湘君修建的房子如何?美丽,优雅。

4、为何修建这样一所房子?

表现了湘君的满怀希望、憧憬、痴情、真心„„也侧面衬托写出了要迎接的湘夫人的美丽、高贵、纯洁、超凡脱俗„„(可提示:这样的房子应该由什么样的女子来居住?)

5、为了迎接湘夫人,湘君不仅修建房屋,还干了什么?齐读本段最后两句? 迎接宾客。

6、为了一次约会,有必要要这样隆重吗?这不像是约会,更像什么?

婚礼。原来他们约好了在今日成亲。迎娶新娘要提前布置新房,不仅人类如此,自然界的动物、鸟类雄性在向雌性求爱时,也要尽力搭建、筑造好窝和巢。

7、品读第四节:

1、展示译文,强调“捐”为“扔、弃”之意。“远者”指“湘夫人”

(1)、前两句应该如何翻译为好?为何要把衣服扔到江中,弃到澧水之滨?你如何理解这一举动?

(湘夫人未来,在现在的婚礼上如果新娘缺席,新郎会有何反映?气愤,断绝关系,扔东西——抛弃信物„„最好把衣服理解为是湘夫人所赠之表情的信物,此刻为男子气愤之举,符合人之常情。)

(2)、为何又去采摘杜若?为何还要送给不来结婚的湘夫人?

表现了湘君的痴情

(3)、最后两句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 自我安慰,自我开解。(4)、湘夫人为何没来?未说明原因。她爱不爱湘君?看一看姊妹篇《湘君》——湘夫人的心声。

附:《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小结:湘君与湘夫人彼此相爱,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让爱情如愿,发生了爱情的错位,这是一种悲剧。但痴情的湘君愿意继续守候,我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他的心境约定后的担心的忧愁、急切、怅惘、期盼、失望、愤怒、自我安慰„„

三、议:合作探究(6分钟)

诗歌主旨理解

1、为何屈原要塑造这样一个湘君的形象?湘君对湘夫人的情类似什么?

为了寄托自己的感慨,用湘君与湘夫人的关系拟自己与楚王的关系,流放中的他就像痴情的湘君一直在等待楚王来再次重用他。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以婚约比喻君臣遇合,这是作为一种政治关系的借喻。

2、湘君盼湘夫人到来共浴爱河,屈原盼楚王前来干什么?实现美政理想。

3、知人论世,了解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香草美人”的理解

1、“香草”在屈原作品中,一般用来干什么用?

本文中建筑房屋,赠送给湘夫人。赠香草以传达情意是古人的传统,高一学过《涉江采芙蓉》。古诗词中常见,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为美,美人之贻”等。香草还用来装饰自身,美化外表,寓意着对内在美好品德的追求,即高洁、善和美等。

2、美人指谁?

学生会想到是楚王,是“被追求者”。屈原在诗歌中曾上天入地求女。但有时美人也指自己,像《离骚》中“众女嫉余之峨眉兮”,是美丽但备受嫉妒、被冷落的美人。所以美人既指明君,亦喻贤臣。

四、展:展示反馈(7分钟)

1、各组抢答上述问题。

五、评:

六、助:同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七、练(检测巩固)

1、名句默写(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重要古诗文”)

袅袅兮秋风。,播芳椒兮成堂。

白玉兮为镇,聊逍遥兮容与。合百草兮实庭。

2、翻译下列句子。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拓展阅读 爱情的绝唱——《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译文: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岁月已晚啊谁能让我永葆花季?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学习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作品、文学常识

1、疏通诗歌

2、整体把握诗歌

学习内容:

一、课前预习(A级)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屈原的生平以及《九歌》、《楚辞》的介绍见教材58页。屈原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疏远,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楚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课件展示放逐行程图)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2、[背景介绍 ]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一、导:(5分钟)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完成预习内容。

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

1、字音辨析(独立完成)

眇眇()袅袅()罾()裔()麋鹿()搴()薜荔()门楣()(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朗读诗歌。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教师正音。

3、利用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湘夫人》的故事,标记有疑问的字词、诗句。

古代诗文的翻译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

1、重点的文言实词。

2、18个文言虚词。

3、特殊句式。

4、诗文中的修辞。

4、你觉得下面诗句中哪些词语难理解,试试查工具书解决。(独立完成)(1)帝子降兮北渚 _(2)目眇眇兮愁予

(3)袅袅兮秋风(4)登白薠兮骋望__________(5)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6)荒忽兮远望__________(7)观流水兮潺湲__________(8)疏石兰兮为芳__________(9)遗余褋兮醴浦__________(10)聊逍遥兮容与__________(11)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_(12)擗蕙櫋兮既张 __________

三、议: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级)(5分钟)

1、学生互相传看,推荐译文。

2、提问:根据自己的翻译和同学的译文,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文中叙事语句的提示,湘君和湘夫人要干什么?结果呢?)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设题依据:高考考纲“概括文章内容”)

四、展(7分钟)

1、推荐译文,读两篇。

2、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3、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诗句大声朗读。

五、评(5分钟)

六、助(3分钟)同组帮忙疏通重点句子

七、测:巩固练习(4分钟)

1、如何品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尝试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一、导(5分钟)

1、明确学习目标

2、全班齐读诗歌

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

三、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湘君修建的房子如何?

4、为何修建这样一所房子?

5、为了迎接湘夫人,湘君不仅修建房屋,还干了什么?齐读本段最后两句?

6、为了一次约会,有必要要这样隆重吗?这不像是约会,更像什么?

7、品读第四节:

(1)、前两句应该如何翻译为好?为何要把衣服扔到江中,弃到澧水之滨?你如何理解这一举动?

(2)、为何又去采摘杜若?为何还要送给不来结婚的湘夫人?

(3)、最后两句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

(4)、湘夫人为何没来?未说明原因。她爱不爱湘君?看一看姊妹篇《湘君》——湘夫人的心声。

附:《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 湘君啊你犹豫不走。因谁停留在水中的沙洲?为你打扮好美丽的容颜,我在急流中驾起桂舟。下令沅湘风平浪静,还让江水缓缓而流。盼望你来你却没来,吹起排箫为谁思情悠悠?驾起龙船向北远行,转道去了优美的洞庭。用薜荔作帘蕙草作帐,用香荪为桨木兰为旌。眺望涔阳遥远的水边,大江也挡不住飞扬的心灵。飞扬的心灵无处安止,多情的侍女为我发出叹声。眼泪纵横滚滚而下,想起你啊悱恻伤神。玉桂制长桨木兰作短楫,划开水波似凿冰堆雪。想在水中把薜荔摘取,想在树梢把荷花采撷。两心不相同空劳媒人,相爱不深感情便容易断绝。清水在石滩上湍急地流淌,龙船掠过水面轻盈迅捷。不忠诚的交往使怨恨深长,不守信却对我说没空赴约。早晨在江边匆匆赶路,傍晚把车停靠在北岸。鸟儿栖息在屋檐之上,水儿回旋在华堂之前。把我的玉环抛向江中,把我的佩饰留在澧水畔。在流芳的沙洲采来杜若,想把它送给陪侍的女伴。流失的时光不能再得,暂且放慢脚步逍遥盘桓。

四、议:合作探究(6分钟)

结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分析一下本诗的主旨。

1、为何屈原要塑造这样一个湘君的形象?湘君对湘夫人的情类似什么?

2、湘君盼湘夫人到来共浴爱河,屈原盼楚王前来干什么?

3、知人论世,了解屈原其人其事

“香草美人”的理解

1、“香草”在屈原作品中,一般用来干什么用?

2、美人指谁?

四、展:展示反馈(7分钟)

1、各组抢答上述问题。

五、评:

六、助:同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七、练(检测巩固)

1、名句默写(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重要古诗文”)

(1)袅袅兮秋风。(2),播芳椒兮成堂。

(3)白玉兮为镇,(4),聊逍遥兮容与。(5)合百草兮实庭。

2、翻译下列句子。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拓展阅读 爱情的绝唱——《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译文: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岁月已晚啊谁能让我永葆花季?

学后反思 :

第五篇:湘夫人学案范本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湘夫人》导学案

屈原

班级: 小组 :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学习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作品、文学常识

1、疏通诗歌

2、整体把握诗歌

学习内容:

一、课前预习(A级)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屈原的生平以及《九歌》、《楚辞》的介绍见教材58页。屈原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疏远,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楚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课件展示放逐行程图)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士不遇。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忠怨——忠君爱国,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2、[背景介绍 ]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一、导:(5分钟)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完成预习内容。

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

1、字音辨析(独立完成)

眇眇()袅袅()罾()裔()麋鹿()搴()薜荔()门楣()(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朗读诗歌。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教师正音。

3、利用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湘夫人》的故事,标记有疑问的字词、诗句。

古代诗文的翻译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

1、重点的文言实词。

2、18个文言虚词。

3、特殊句式。

4、诗文中的修辞。

4、你觉得下面诗句中哪些词语难理解,试试查工具书解决。(独立完成)(1)帝子降兮北渚 _(2)目眇眇兮愁予

(3)袅袅兮秋风(4)登白薠兮骋望__________(5)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6)荒忽兮远望__________(7)观流水兮潺湲__________(8)疏石兰兮为芳__________(9)遗余褋兮醴浦__________(10)聊逍遥兮容与__________(11)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_(12)擗蕙櫋兮既张 __________

三、议: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级)(5分钟)

1、学生互相传看,推荐译文。

2、提问:根据自己的翻译和同学的译文,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文中叙事语句的提示,湘君和湘夫人要干什么?结果呢?)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设题依据:高考考纲“概括文章内容”)

四、展(7分钟)

1、推荐译文,读两篇。

2、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3、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诗句大声朗读。

五、评(5分钟)

六、助(3分钟)同组帮忙疏通重点句子

七、测:巩固练习(4分钟)

1、如何品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尝试背诵第一段。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湘夫人》导学案

屈原

班级: 小组 : 姓名: 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一、导(5分钟)

1、明确学习目标

2、全班齐读诗歌

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

三、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湘君修建的房子如何?

4、为何修建这样一所房子?

5、为了迎接湘夫人,湘君不仅修建房屋,还干了什么?齐读本段最后两句?

6、为了一次约会,有必要要这样隆重吗?这不像是约会,更像什么?

7、品读第四节:

(1)、前两句应该如何翻译为好?为何要把衣服扔到江中,弃到澧水之滨?你如何理解这一举动?

(2)、为何又去采摘杜若?为何还要送给不来结婚的湘夫人?

(3)、最后两句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

(4)、湘夫人为何没来?未说明原因。她爱不爱湘君?看一看姊妹篇《湘君》——湘夫人的心声。

附:《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 湘君啊你犹豫不走。因谁停留在水中的沙洲?为你打扮好美丽的容颜,我在急流中驾起桂舟。下令沅湘风平浪静,还让江水缓缓而流。盼望你来你却没来,吹起排箫为谁思情悠悠?驾起龙船向北远行,转道去了优美的洞庭。用薜荔作帘蕙草作帐,用香荪为桨木兰为旌。眺望涔阳遥远的水边,大江也挡不住飞扬的心灵。飞扬的心灵无处安止,多情的侍女为我发出叹声。眼泪纵横滚滚而下,想起你啊悱恻伤神。玉桂制长桨木兰作短楫,划开水波似凿冰堆雪。想在水中把薜荔摘取,想在树梢把荷花采撷。两心不相同空劳媒人,相爱不深感情便容易断绝。清水在石滩上湍急地流淌,龙船掠过水面轻盈迅捷。不忠诚的交往使怨恨深长,不守信却对我说没空赴约。早晨在江边匆匆赶路,傍晚把车停靠在北岸。鸟儿栖息在屋檐之上,水儿回旋在华堂之前。把我的玉环抛向江1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中,把我的佩饰留在澧水畔。在流芳的沙洲采来杜若,想把它送给陪侍的女伴。流失的时光不能再得,暂且放慢脚步逍遥盘桓。

四、议:合作探究(6分钟)

结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分析一下本诗的主旨。

1、为何屈原要塑造这样一个湘君的形象?湘君对湘夫人的情类似什么?

2、湘君盼湘夫人到来共浴爱河,屈原盼楚王前来干什么?

3、知人论世,了解屈原其人其事

“香草美人”的理解

1、“香草”在屈原作品中,一般用来干什么用?

2、美人指谁?

四、展:展示反馈(7分钟)

1、各组抢答上述问题。

五、评:

六、助:同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七、练(检测巩固)

1、名句默写(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重要古诗文”)

(1)袅袅兮秋风。(2),播芳椒兮成堂。(3)白玉兮为镇,(4),聊逍遥兮容与。(5)合百草兮实庭。

2、翻译下列句子。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拓展阅读 爱情的绝唱——《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译文: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岁月已晚啊谁能让我永葆花季?

学后反思 :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湘夫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文学常识

1、疏通诗歌

2、整体把握诗歌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A级)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屈原的生平以及《九歌》、《楚辞》的介绍见教材58页。屈原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疏远,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楚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课件展示放逐行程图)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士不遇。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忠怨——忠君爱国,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2、[背景介绍 ]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一、导:(5分钟)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完成预习内容。

1、我们上学期学过屈原的《离骚》节选,回顾其中名句(师说上句,生接下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从中感受到屈原什么精神?追求理想、执着、坚守品性„„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2、注释补充(幻灯片投影):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竹上生斑,“斑竹”之名(也称“潇湘竹”或“湘妃竹”)由此而来。据说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诗歌《湘夫人》。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称二女为“湘夫人”。

提问填空: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林黛玉的住所根据这个典故命名为“潇湘馆”,门外“有千竿翠竹遮映”。林黛玉的别号就叫“潇湘妃子”,她常常流泪。有人推测曹雪芹原意是让黛玉最终投水而死——质本洁来还洁去,像娥皇、女英一样。

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

1、字音辨析(独立完成)

眇眇()袅袅()罾()裔()麋鹿()搴()薜荔()门楣()(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朗读诗歌。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教师正音。

3、利用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湘夫人》的故事,标记有疑问的字词、诗句。

古代诗文的翻译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

1、重点的文言实词。

2、18个文言虚词。

3、特殊句式。

4、诗文中的修辞。

4、对照注释疏通诗歌,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独立完成)

(1)帝子降兮北渚 _(2)目眇眇兮愁予

(3)袅袅兮秋风(4)登白薠兮骋望__________(5)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6)荒忽兮远望__________(7)观流水兮潺湲__________(8)疏石兰兮为芳__________(9)遗余褋兮醴浦__________(10)聊逍遥兮容与__________(11)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_(12)擗蕙櫋兮既张 __________

三、议: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级)(5分钟)

1、学生互相传看,推荐译文。

2、提问:根据自己的翻译和同学的译文,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文中叙事语句的提示,湘君和湘夫人要干什么?结果呢?)

“与佳期兮夕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人约会、湘君筑室,最后女子未来。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设题依据:高考考纲“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段:望断秋水处,袅袅木叶天。第二段:芷兰空对澧,思君未敢言。第三段:偕汝梦入水,筑室芳草连。第四段:难得淑女意,从容步翩缱。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四、展(7分钟)

1、推荐译文,读两篇。

2、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3、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诗句大声朗读。

五、评(5分钟)第一段译文: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

通过翻译,我们不难发现第十七、十八句才是一个完整的真正的情节的开头。这也是我读《湘夫人》无数遍以后我自己揣摩出来的。它的情节是倒装的,不规则的,跳跃性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有何情绪的流动联系在一起。他的情节完全受制于情感。

第二段比较简单,就是造一所房子,只不过是把地面上的房子造到了水中,然后再装饰了更多的花草。这一段中的每一句都和建筑有关,它的难点是其中有许多比较冷僻的字。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有关建筑学的专门术语,如“室”、“盖”、“坛”、“堂”、“栋”、“橑”、“屋”、“庭”、“庑门”等等,它们完全符合地面一般建筑的名称和特点。我们通过《湘夫人》第二段中描写所涉及到的建筑学上的术语,可以说明他所建的房子也就是一般的房子,但又是建给最心爱的、盼望已久的人住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迎新用的房子,所以用料考究,装饰精美,用花草装饰了一层又一层。如果说第一段是通过情节来描写,第二段则是通过行动来描写。这里面的情绪是暗隐其间,仅仅是个背景。这一段中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何地失望和难过,而是用建筑速度之,料之精美,装饰之考究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爱慕,用筑室这种行动来表达对湘夫人的迎接。第二段译文: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 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 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 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 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

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

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第三段八句四组,表达了湘君情绪的变化。第一组是筑室情绪的自然延伸和幻觉的表现; 第二组是幻觉情形而产生的一种失望的情绪;

第三组在恨之深爱之切的情绪的调动之下,刚刚扔了信物又后悔,赶快去采摘香草,以等待对方的到来; 第四组写最后湘夫人仍然没有来。

可以这么说,所有阅读《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的读者都想探究的是,他们最终为什么没有能够见面。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这两首诗的创作受到了虞舜和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悲剧故事的制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

这里要解释的是又两点。首先,大部分人认为的这两首诗就是写的是大舜和二妃的悲剧神话传说。从本质上讲,屈原写的不是这个神话传说。舜和二妃的故事仅仅是《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创作的一个远景,一个背景或原型。其次,屈原用这个题材来写的时候,他仍然被这个远古的悲剧传说所震撼和感染,所以就情不自禁地采用这样的双方不能见面的悲剧情节。有人从本诗第一句就判断这首诗写的是舜和二妃的故事。为什么称“帝子”呢?这首诗中写湘夫人共有三种称呼——帝子、公子和佳人。如果是写一般的爱情诗,用“公子”、“佳人”等称呼就很好,但本诗中在第一句就说“帝子降兮北渚”,所以说屈原在创作的时候情不自禁的运用了舜和二妃的悲剧故事,并以之作为诗歌的感情基调,所以最终湘君和湘夫人是不能够见面的。第二,这两首诗的创作受到了民间流行歌曲基调的影响。

因为“九歌”的名称是从楚国民间祭歌而来,而流行歌曲的基调是欢快热烈的,含蓄的描写实在是极少极少。两情相思,两情未通,表达一种思念的痛苦是民间流行歌曲表达的主要内容。这种略带忧愁,略带惆怅的歌唱之后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和消解。有人研究过,唱那些雄赳赳,气昂昂的情绪高亢之歌,唱完后很累,得不到情绪的缓解,而唱完流行歌曲以后,忧愁的情绪得到了一种自然的消解,所以说湘君、湘夫人最终的不能见面是受到了民歌的那种悲愁、惆怅、迷茫基调的影响,尤其是在悲秋的季节里表达那种单相思的情绪。以上两点从学理上解决了文章的悲愁伤感的基调的缘由。此外,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之下,男女约会的痛苦,不能相见的愁思实在是极其常见的。且不说是在先秦文学中,就是在伦理约束比较宽松的元代社会,在元代散曲中,两情相悦而未通的苦闷还是极其显着的,邻居的两个男女青年相互约会都是很难成功的。第三段译文: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

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六、助(3分钟)同组帮忙疏通重点句子

七、测:巩固练习(4分钟)

1、如何品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尝试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一、导(5分钟)

1、明确学习目标

2、全班齐读诗歌

(一)幻灯片展示老师选择的译文,点拨词句,提问

第一节:(1)“帝子降兮北渚”翻译时可以理解为“帝子将北渚”

(2)从中感受到湘君怎样的感情?“愁”,“目眇眇”、“登白薠兮骋望”——焦急、迫切地盼望。

第二节:(1)“沅有芷兮澧有兰”运用了什么手法?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从景物说到人事上来。

第三节前6句:有两句和前面的句子很相似?找出,说说这四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不同于常见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常识——鸟常聚集在树上,渔网常挂在、晾在船上、岸边、杆上„„麋鹿在哪里吃食?曹操《短歌行》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蛟龙平时待在哪里?深渊、深水中。《劝学》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赤壁赋》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几句一般理解为相思

中的湘君眼前出现了错觉、幻觉。(生活事例联想:认错人„„)

第三节后16句:描写什么?筑室。(内容理解即可,不必求文言的细致翻译。)学生看译文,有理解分歧的,老师给出两个版本,如“擗蕙櫋兮既张”(已经剖开蕙草作为张开的帐顶/将那蕙草制的隔扇分开安放。)

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

三、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2、湘君修建的房子如何?美丽,优雅。

4、为何修建这样一所房子?

表现了湘君的满怀希望、憧憬、痴情、真心„„也侧面衬托写出了要迎接的湘夫人的美丽、高贵、纯洁、超凡脱俗„„(可提示:这样的房子应该由什么样的女子来居住?)

5、为了迎接湘夫人,湘君不仅修建房屋,还干了什么?齐读本段最后两句?

迎接宾客。

6、为了一次约会,有必要要这样隆重吗?这不像是约会,更像什么?

婚礼。原来他们约好了在今日成亲。迎娶新娘要提前布置新房,不仅人类如此,自然界的动物、鸟类雄性在向雌性求爱时,也要尽力搭建、筑造好窝和巢。

7、品读第四节:

1、展示译文,强调“捐”为“扔、弃”之意。“远者”指“湘夫人”

(1)、前两句应该如何翻译为好?为何要把衣服扔到江中,弃到澧水之滨?你如何理解这一举动?

(湘夫人未来,在现在的婚礼上如果新娘缺席,新郎会有何反映?气愤,断绝关系,扔东西——抛弃信物„„最好把衣服理解为是湘夫人所赠之表情的信物,此刻为男子气愤之举,符合人之常情。)

(2)、为何又去采摘杜若?为何还要送给不来结婚的湘夫人?

表现了湘君的痴情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3)、最后两句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 自我安慰,自我开解。

(4)、湘夫人为何没来?未说明原因。她爱不爱湘君?看一看姊妹篇《湘君》——湘夫人的心声。

附:《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小结:湘君与湘夫人彼此相爱,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让爱情如愿,发生了爱情的错位,这是一种悲剧。但痴情的湘君愿意继续守候,我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他的心境约定后的担心的忧愁、急切、怅惘、期盼、失望、愤怒、自我安慰„„

三、议:合作探究(6分钟)

诗歌主旨理解

1、为何屈原要塑造这样一个湘君的形象?湘君对湘夫人的情类似什么?

为了寄托自己的感慨,用湘君与湘夫人的关系拟自己与楚王的关系,流放中的他就像痴情的湘君一直在等待楚王来再次重用他。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以婚约比喻君臣遇合,这是作为一种政治关系的借喻。

2、湘君盼湘夫人到来共浴爱河,屈原盼楚王前来干什么?实现美政理想。

3、知人论世,了解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香草美人”的理解

1、“香草”在屈原作品中,一般用来干什么用?

本文中建筑房屋,赠送给湘夫人。赠香草以传达情意是古人的传统,高一学过《涉江采芙蓉》。古诗词中常见,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为美,美人之贻”等。香草还用来装饰自身,美化外表,寓意着对内在美好品德的追求,即高洁、善和美等。

2、美人指谁?

学生会想到是楚王,是“被追求者”。屈原在诗歌中曾上天入地求女。但有时美人也指自己,像《离骚》中“众女嫉余之峨眉兮”,是美丽但备受嫉妒、被冷落的美人。所以美人既指明君,亦喻贤臣。

四、展:展示反馈(7分钟)

1、各组抢答上述问题。

五、评:

六、助:同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七、练(检测巩固)

1、名句默写(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重要古诗文”)

袅袅兮秋风。,播芳椒兮成堂。白玉兮为镇,聊逍遥兮容与。合百草兮实庭。

2、翻译下列句子。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拓展阅读 爱情的绝唱——《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译文: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岁月已晚啊谁能让我永葆花季? 教后反思 : 10

下载湘夫人(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夫人(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夫人感想

    《湘夫人》中的比兴手法感想 比兴乃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到了屈原这里再次被发扬光大。在文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作比,将人格、情操、现实以及政治抱负等等融入其中,每......

    《湘夫人》说课稿大全

    《湘夫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 ! 我是人文教育系教师崔宏伟,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湘夫人》,《湘夫人》是屈原的一首诗歌。是屈原流放江南时在楚民歌基础上......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

    湘夫人说课稿

    《湘夫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夫人》。一、说教材和学生 我所选篇章是来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篇章。是屈原流放......

    屈原《湘夫人》

    屈原《湘夫人》  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

    湘夫人赏析

    向湘水女神致以爱慕之深情——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

    湘夫人(推荐阅读)

    湘夫人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

    《湘夫人》读后感

    等待爱情盛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一个瑟瑟的深秋,湘君在洞庭湖水边等候湘夫人的到来,他在心中想象了无数次湘夫人到来的场景,想象了无数次湘夫人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