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第六单元教案
《蓝色国土》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蓝色国土的构成,明确海洋国土是国土的一部分。2.探究了解海洋岛屿对国土构成的作用和影响。3.树立珍视蓝色国土观念。
活动重难点:
1.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国土观念,牢记蓝色国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2.知晓祖国蓝色国土的构成,了解属我国所管辖海域不同区域的范围及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中国地形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祖国地形图(要能清晰地表示海洋部分)
谈话:谁来说一说我们的祖国有多大?你能上来指一指吗?这些仅仅是我们国家国土的陆地面积。国土到底包括哪些呢?
课件出示: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和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称。
2、谈话: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陆地、天空、海洋都是我们的国土,都是我们国家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揭示课题:那么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对,所以海洋也被称为我们的“蓝色国土”。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了解祖国的蓝色国土。【设计意图:一提起祖国面积,很多人只把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部分认为是我国的国土,而忽视了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为了纠正这个认识误区,开课即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土涵盖的范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国土有多大
谈话:对于国土的含义,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领海这一说法比较陌生,请翻开书,我们读一读书上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学生交流。
谈话:祖国的蓝色国土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拿出地形图,仔细观察刚才勾画出的海洋部分,并标注出曾母暗沙、南沙群岛等岛屿,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从渤海、黄海经台湾以东海域至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向上到海南至北部湾,近300万平方千米为我国管辖的海域。
【设计意图:继续围绕“国土”概念展开探究,由解决什么是“领海”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我国蓝色国土管辖海域范围,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国土面积不仅仅为960万平方千米。】
2、广袤的蓝色国土
谈话:有的同学可能还是很疑惑,我国蓝色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是怎么核算出来的?要探究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一项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课件出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主张,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谈话:读了这一段话,同学们可能产生了更多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小组合作,参考书上提供的资料和信息,选取最感兴趣或是最不理解的一个问题探究解决,填写学习记录卡。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班内交流
课件出示内海、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示意图,请各组交流说出各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了解蓝色国土的构成,让学生了解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范围及其重要作用。】
三、拓展延伸,珍视蓝色国土
1、谈话:你知道在如此广袤的蓝色国土中,有哪些海洋资源吗? 学生交流
2、谈话:我们国家是如何保护蓝色国土的吗? 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资料。
3、课件出示冲之鸟礁图片及相关资料。师:你认为日本政府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日本政府企图通过变鸟礁为岛屿扩大在蓝色海洋中的权利,获取更多的海洋资源管辖权限,我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日本政府的这种行为提出了抗议,我们应该认识到海洋中的每一寸国土的重要性,要共同珍视蓝色国土,捍卫蓝色国土的完整。
4、谈话: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位于海防前哨的岛屿消失对祖国蓝色国土意味着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海洋资源有哪些使学生认识到广袤的蓝色国土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对“冲之鸟礁”有关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联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岛屿管辖权限进行辨析,引发学生思考位于海防前哨的岛屿对祖国蓝色国土的重要作用,通过补充介绍资料让学生了解怎样做才是珍视蓝色国土。】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谈话:同学们,能不能谈谈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交流。
总结:我希望同学们不仅自己要树立正确的蓝色国土观念,认真学习《海洋教育》,还要担当宣传小使者,宣传海洋观念,帮助身边的人都树立现代海洋意识!
《我们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海洋空间的利用和海洋资源保护的意义。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及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海洋资源及主要类型 难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多媒体课件、地图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一看(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播放视频《海洋风光》。
接着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解:这是我国的钓鱼岛,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反对,9月11日购买钓鱼岛将其 “国有化”,这不仅有其政治目的,也有其经济目的,因为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钓鱼岛周围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那么:“海洋能给我们什么?”“我国的海洋资源的哪些呢?” 过渡: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板书]:多样的生物资源
(一)、想一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思考: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为什么这么丰富?
指导学生读图、讨论,并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师生共同总结:地跨多个温度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
(二)、猜一猜
教师: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2万余种。其中鱼类有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70多种。那么,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什么? 学生回答,并结合图片认识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带鱼。教师: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它们主要产自于哪几个渔场?
(三)、找一找
指名让学生说出我国的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并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教师总结:我国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以舟山渔场最大。提出问题:为什么舟山渔场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
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到舟山渔场,并结合其位置优势简单分析讨论原因所在:
(1)、大陆架广阔,阳光充足,水温较高,动植物生长茂盛;(2)、海水温度适中,有利于鱼类的生长;(3)、长江的入海口带来丰富的鱼类营养物质。
(四)、说一说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水养殖业产量占海洋水产品的产量的1/3以上。主要海水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鲍鱼、牡蛎等。
出示图片,学生对照图片认识主要海水养殖品种。
过渡:海洋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同时还蕴藏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板书]:丰富的矿产资源
(一)、试一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达22亿吨和480亿吨。
接着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试着找找我国近海石油、天然气沉积盆地有哪些。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纠正后总结。
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莺歌盆地、南海盆地等。
(二)、判一判 出示问题让学生进行判断:
我国近海除了石油、天然气之外,没有其他的海洋矿产资源了。对不对?
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纠正补充:
不对,具有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还有锆石、钛铁矿、石英砂等。过渡:我国有多种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化学资源情况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资源。[板书]:巨量的化学资源
(一)、读一读
指导学生说出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二)、找一找
指导学生根据问题看图找盐场:
我国海盐的主要产区在哪儿?为什么?著名的盐场有哪些? 教师: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其中:北方以长芦盐场最为著名,且长芦盐场也是我国最大的盐场,南方有海南的莺歌海盐场。
根据课本 P55的“晒盐法”了解制盐的过程,并且试一试用绘画的形式画画“蒸发法”的制盐方法。《海洋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的环境问题。
2、正确认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可持续利用海洋的观念。教学重点: 海洋环境保护。教学难点:
海洋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思想教育的渗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海洋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二是海洋生态破坏。
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
2、海洋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分析(1)排污量不断增长,海洋纳污能力有限
沿海地区8省、1自治区、2直辖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产生量不断增长,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仍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洋运输业都发展较快,海上污染的排污量也相应增加,但近岸海域的环境容量(纳污能力)是有限的,这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仅以工业污染物为控制对象,收效不大
引起海域富营养化的无机氮和总磷主要不是由于工业污染源,而现行措施都以工业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因而收效不大。(3)没有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制定综合防治对策
近岸海域是沿海陆域生态系统与海域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现行的“先陆地、后海洋”和“以陆制海”的观念,促使人们为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尽快提高,而向陆域和海域无限制地索取,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强度(规模和速度)超出了海域的承载能力,沿海地区陆域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增长的模式仍是粗放经营;人口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方式不变,经济、人口增长的后果是资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不高),废物排放量大,入海污染物的总量增多,在一些海域超过了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破坏了“陆—海”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造成了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二、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危害
1、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1)近海环境污染对水产资源的不良影响 ①内湾水产资源遭到破坏 ②外海渔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2)海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海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转化、富集进入人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3)海洋环境污染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石油污染严重损害了滨海旅游资源。
滨海城市的一些海水浴场也发现了油污染,而大肠菌群数超标和富营养化使海水浴场的水质降低,已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海水浴场的水质标准,对在海水浴场游泳的人群必将造成不良影响。(4)赤潮、溢油等海洋污染事件的危害
2、海域生态破坏的损害
海域生态破坏的损害主要有:捕捞过度、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滩涂不合理开发及乱砍滥伐红树林造成的不良后果。(1)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损害
近海捕捞强度超过水产资源再生能力,这对渔业生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酷渔滥捕,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有的已遭到严重破坏。(2)滩涂不合理开发造成的不良影响
滩涂是沿海地区的重要资源,应合理开发利用。但有些地区从局部利益出发,违反客观规律,盲目围垦开发,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有些地方在围海造田中,盲目围垦了历来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导致水产资源衰退。
三、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防治对策
1、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总的指导思想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为主;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陆源及海上污染源的排放量,促进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及工业结构(2)改善工业布局,优化排污口分布(3)按海洋环境功能进行总量控制
(4)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性油污染及面源污染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防止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海洋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将98种水生动植物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中海洋植物53种,并规定了禁渔区和禁渔期,划定了以保护海洋珍稀动物和珍稀水产品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截止1997年底,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39个,总面积1.29×104km2。其中包括海湾保护区、海岛保护区、河口海岸保护区、珊瑚礁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海洋自然遗迹保护区、海草床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等。(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已列入的重点保护领域有:
①保护沿海红树林 新建广西北仓河口至珍珠城、福建漳江口、广西钦州湾3个红树林保护区,使红树林保护区和管理区占红树林总面积90%以上;使红树林面积由1.6×104hm2扩大到3×104hm2;发展红树林水产养殖技术,使养殖面积达到0.5×104hm2。
②保护珊瑚礁 建立西沙群岛、东山岛、南沙水署礁3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珊瑚礁核心保护区;强化珊瑚礁保护区的管理,研究珊瑚礁恢复技术,促进已遭破坏的珊瑚礁加速生长和恢复。
③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60~80处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由1997年的1.29×104km2扩大到3×104km2。(3)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
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大力开发海洋养殖资源,巩固和提高现有优质品种的养殖水平,并积极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和高产低耗养殖技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促进合理开发海洋捕捞资源,支持开发潜在资源;进一步完善各类渔业法规,促进渔民参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行动,使渔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法制化,并大力开发远洋渔业,养护与开发公海生物资源。(4)建立海洋生态示范区及可持续开发实验区
研究制定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开展生态设计及生态建设研究,建立渤海生态示范区和其他重要海湾的可持续综合开发实验区;在南鹿列岛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实验,建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四、制订《保护海洋倡议书》 根据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防治对策,讨论制订一份《保护海洋倡议书》,带动更多人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第二篇: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定稿)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听、说、读、写ALet'slearn部分的黑体单词:stream,rain,cloud,sun听、说、认读白体单词:vapour。2.能够听、说、认读白体句子:wheredoestheraincomefrom?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Let'slearn部分的四会单词:stream,rain,cloud,SUN和三会单词vapour。教师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巧记单词,并结合所给句型替换关键词,在情景中学习新单词,逐步达到掌握要求。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热身
教师出示Let'sstart部分的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Trees/
Flower
/
Animals
/Birdsneedwarm.Fishneedswater,too.
2.新课呈现
Let'slearn
教师拿出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rainy的单词卡片,说:“
Today,we'regoingtotalkaboutrain.wheredoesitcomefrom?Doesitcomefromthesky?”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雨的简笔画,板书rain并带读。
教师提问:“wheredoestheraincomefrom?'’引导学生回答:“Itcomesfrom
theclouds.”教师画出乌云的简笔画,板书cloud并带读。同法引出vapour,sun.在引出四个重点词汇后,教师也在黑板上完成了一幅水循环的简笔画。教师继续问:“wheredoesthevapourcomefrom?'’引导学生回答:“Itcomesfromthestream.”教师画小溪的简笔画,板书并带读:stream。
学生两人一组,拿出自己的单词卡片。一名学生随意抽出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问:“wheredoesthe„comefrom?'另一名学生从自己的卡片中拿出相应的卡片回答:“Itcomesfrom„”两人轮流提问。
Let'sfindout
教师问学生:“whatdowehaveinnature?”启发学生回答:“Rivers/cloud/mountains/Forests/Flowers/Animals/Birds/„”学生翻开学生用书第70页,教师问:“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请一名学生示范回答:“Icanseethesun.”然后学生五人一组找出图中的景物,用英文表述并在图上注上英文.Let'ssing
学生听录音学唱歌曲“LittlewaterDrop"。
3.巩固和延伸
Goodtoknow
教师介绍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判断。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的其它存在形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
够
听、说、读、写“wheredoestheraincomefrom?Itcomesfromtheclouds.”
2.能替换运用于水循环的整个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句型:wheredoestheraincomefrom?Itcomesfromthe
clouds.要求学生能替换关键词造新句并能在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自如运用。
2.本课时的难点是Let's时部分,内容多,词汇量大。建议教师多放几遍录音,适时给学生以提示。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热身
教师放歌曲“LittlewaterDrop”的录音,学生跟唱。
2.预习
Let'stry
然后放Let'stry部分的录音
3.新课呈现
Let’stalk
教师利用Let’stry部分引出主句型:wheredoes„comefrom?Itcomesfrom„教师板书问答句,带读后继续提问:“wheredoesapplejuice/milkcomefrom?”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一边演示水循环实验的过程一边用英文进行简单讲解。
教师放本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Groupwork
学生分小组对水循环的过程进行问答练习,然后教师请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叙述水循环的简单过程。
4.巩固和延伸
Tasktime
让学生参照课本说一说,做一做,制作一本精美的图画书送给教师、家长或朋友。做表述时可参考语言:TodayI'lltellyouthestoryofrain.wheredoestheraincomefrom?Itcomesfromtheclouds.Thecloudcomesfromthevapour.Andthevapourcomesfromthewater.Thesunshines,thewaterbecomeshotandthenbecomesthevapour.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简单叙述小水滴的“旅行经历”并通过阅读进一步熟悉水循环的过程。
2.能认读音标:/。:/,/D/,/ts/,/dz/,/tr/,/dr/并能朗读例词,Readandmatch的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教师应注意设计一
些真实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这个单元是阅读单元,另外ALet'sread部分短文较难,因此这部分没有安排读后活动,学生只要理解短文即可。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热身
教师播放第68页上的歌谣,学生跟录音有节奏地说唱。
2.新课呈现
Let'sread
学生打开学生用书阅读短剧。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本部分的一个难点是比较级的用法,短文中涉及到的有cooler和higher。比较级是六年级下册中的一个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可以在这里进行适当的讲解,为下一册的教学做铺垫。
教师放本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学生分小组朗读对话,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教师朗读叙述部分的语言。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短剧。
3.巩固和延伸
Pronunciation
教师出示含有字母。和字母组合or,tr,dr,ts,ds的单词:hot,clock,orange,port,fork,tree,时,train,driver,drop,dry,ants,cats,pants,hands,cards,让学生读一读,回忆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然后教师出示shorts,drop,boards,draw,tropic等单词,让学生试着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发音规律,出示音标,带领学生朗读。教师放本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完成Readandmatch的音词配对。教师放本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听、说、读、写单词:seed,soil,sprout,plant。
2.能够运用句型“First,wehavetheseed.”等简单描述植物种植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四个单词:seed,soil,plant,sprout。
2.叙述种花的过程是本课时的难点,建议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内容人手,逐步突破难点。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热身
看谁写得多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在教师提供的字母卡片里抽出一张,然后小组成写出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规定时间内写得最多的小组即是胜者。
2.新课呈现
Let’slearn
教师出示鲜花问学生:“Doyoulikeflowers?”学生回答。教师继续问:doyouplantflowers?whatdoyouneed?”学生可以用中文回答:“种子。教师拿出一粒花种,说:“yes,firstweneedflowerseeds.Look!what's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aseed.”教师出示seed的单词卡片,带读单词。教师将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板书单词,学生拼读、书空。教师依次出示其它的种子,问:“what's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asunflower/peach,grape/pear/flower/„seed.”
教师手拿一粒花种,说:“First,wehavetheseed.”然后再拿出一盆装满土壤的花盆,说:“Second,wehavethesoil.”教师手指花盆里的土壤说:“It'ssoil.然后拿出soil的单词卡片,带读后把它贴在黑板上,学生拼读、书空。教师把种子放进土壤里,说:“NowIputtheseedinthesoil.Andthenwehavethesprout.”教师拿出sprout的单词卡片,带读,将它贴在黑板上。学生跟读、书空。最后,教师拿出plant的单词卡片说:“Now,wehavetheplant.”带读单词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将黑板上的四张卡片依次编号,然后教师报一个数,学生说出对应单词。
教师放Let's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听音认读单词。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单词。
3.巩固和延伸
匹配游戏
Numberandsay
同桌合作完成排序部分的活动。然后教师把五幅图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教师说句子,学生找到对应的图片。操练几次后,请一名学生上台说句子,其他学生找图片。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把五个句子连续说出来,试着叙述种花的过程。
Storytime
教师放Storytime的录音或VcD,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学生再听一遍录音,读故事里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发音。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听、说、读、写句子“Howdoyoudothat?whatshouldyoudothen?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了解英文中先后顺序的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需要重点听、说、读、写掌握:Howdoyoudothat?whatshouldyoudothen?
2.结合种植经验叙述植物生长过程是本课时的难点,而且在叙述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一些新词,教师要注意突出教学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热身
日常口语练习。
2.预习
Let'stry
教师向学生展示Let'stry部分的挂图,依次指着插图进行
描
述,如
:Theisputtingtheseedsinthesoil.Sheiswateringtheseeds.Sheislookingatthesprout.教师放录音,指导学生完成Let'stry部分练习。
3.新课呈现
Let’stalk
教
师
说
:“ZhangPengistalkingtohisteacher.Nowlet'sseewhatthey
talkingabout.”学生翻开学生用书,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教师解释Inseveraldays的意思是几天以后。”教师板书四会句型:Howdoyoudothat?whatshouldyoudothen?学生仿写。
同桌学生进行对话替换操练,可以谈论西瓜、小麦等植物的种植过程。然后选几组在班上表演对话。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主句型编对话。
4.巩固和延伸
抄写四会句子。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阅读植物日记进一步熟悉掌握植物生长过程的叙述。
2.能够独立完成Let'scheck部分的听力练习。
3.能够理解、认读BLet'sread部分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植物生长日记的生长过程的叙述。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
读理解、操练逐步自如运用。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热身
日常口语练习。以下内容供参考:
whatareyougoingtodothisweekend?
Howdoyouplantatree/flower?
Howdoyoudothat?
whatshouldyoudothen?
2.预习
教师放第68页上的歌谣录音,学生跟录音说唱。.
3.新课呈现
Let'sread
教师放本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完后回答问题。
Let'scheck
教师放录音,学生完成练习。
4.巩固和延伸
植物日记
教师把全班分成四大组,分给每组一张大海报和16个打乱顺序的句子,16个句子都摘自Let'sread部分的日记。在规定的时间内,请他们合作给句子排序并贴在海报上,配以漂亮的插图后张贴在教室里。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年级语文
韩路香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学过哪些诗歌?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 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 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评: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评: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与诗同行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11.21 地点 学校多功能室
形式 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
教师布置 1小组
串词准备 2小组
道具准备 3小组
评委安排 4小组
场地清洁 5小组
活动报道 6小组。照相,写报道。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云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风
风儿 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评:诗歌朗诵是可以供每个学校、班级操作活动,但建议将活动一与活动二进行调换,学生可以在写完诗歌之后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借此朗诵自己的诗歌,以增强其成功感,提高写作诗歌的兴趣。】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 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评:这项活动受一定的场地限制,最好能够有抢答器之类的工具,并布置好场地,同时可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帮助顺利完成这次活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设计: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评: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活动总结,可适当放宽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综
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3、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 2课时
预习案
一、了解每首诗的作者。
二、能熟练地朗读每首诗。
三、了解每首诗的大意
导学案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屈原《离骚》、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庐山瀑布》、李清照《声声慢》、马致远《秋思》„„
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艰苦思乡 《春夜喜雨》及时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 《天净沙.秋》清肃美丽 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在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首古诗词。我们将重点学习其中的四篇。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进行提前赏析,并填写了《同步阅读纪录卡》,请在小组内开始交流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3.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二)学生汇报
1.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说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诗歌特点: a、凝练的语言 b、和谐的音韵 c、鲜明的节奏
d、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板书)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硕鼠》控诉 《竹枝词》有“晴” 《赋得古原草送别》惜别 《采桑子》知愁 名句分享与精彩赏析
通过提前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中定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他们你能体 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
1.《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问题:何为“乐土”?当时的农民为什么要去寻找“乐土”?他们又能找到理想中的“乐土”吗?
理解:a、“三岁贯女”: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多年,贪得无厌。“逝”简短、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寻找乐土只是空想罢了。
b、“鼠”、“黍”、“顾”、“女”、“土”押押韵u韵,让我们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2.《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小结:“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只用了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来了,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3.《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a、学生谈谈理解,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的场景图,说说自己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愫。
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 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把你的同桌当做即将离别的朋友,对他吟诵这首诗。
4.《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理解。
b、全文贯穿一个“愁”字,运用对比手法,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传递的意味。
c、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生自由交流。
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你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检测案
一、完成课时通的作业。
《与古诗同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本节课,我专门选择了“古诗”这一范畴让学生围绕“与古诗同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从而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虽然六年来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但要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需要对古诗词有更深更广的积累。因此,针对本次综合性学习,从开学初就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希望能让学生在有一定的量的积累的基础上,达到质的飞跃。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近诗歌,去“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开始后,指导学生分小组、按题材去搜集诗歌,背诵诗歌,这样,学生的收集避免了盲目性,主题更鲜明,学习效果会更显著。
3、问渠哪得请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在活动展示环节,通过小组展示主题诗词、古诗知识竞赛、吟唱 积累古诗、学写总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领略古诗的韵味,让学生走进经典诗文,在活动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古诗词,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并能按一定标准给古诗词分类。
2、通过朗诵古诗、吟唱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感受古诗的魅力。
3、通过古诗知识竞赛的方式,积累诗歌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古诗。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知识竞赛环节需要的“竞赛花”。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制定计划,确定学习主题)
第二课时
(课外搜集、整理资料)
第三课时
(课堂展示)第四课时(课外延伸)
预习案
一、搜集古诗词的有关知识,并办一份手报。
二、对自己搜集的古诗词进行分类。
导学案
四、教学过程: 与古诗同行
一、导入: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已经搜集、阅读了许多诗。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叩响诗歌的大门,与古诗同行。(板书课题)
2、在学习中,同学们自由组合成了6个小组。现在首先请组长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组。
3、组长们的介绍真是各具特色,相信你们接下来的展示一定也十分精彩。
二、经典诗文我最爱:
1、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各组制定了学习计划,确定了主题,我想,你们已经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搜集了很多古诗吧?能在全班交流吗?
2、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1)思乡诗。
(2)四季诗。
(3)送别诗。
(4)诗歌知识。
三、知识竞赛我能行:
1、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古诗知识题,咱们来一场古诗知识竞赛,能行吗?
2、同学们分小组答题。
(一)诗情画意猜诗名:
1、老师讲诗意,你能根据诗意猜出是哪首古诗吗?
2、诗意猜诗:
(1)《游园不值》
(2)《望庐山瀑布》
(3)《游子吟》
(4)《静夜思》
(二)你说我答猜诗人:
1、老师来介绍诗人的情况,在老师叙述的过程中,只要你猜到了诗人的名字,可以随时举手。
2、请仔细听:
(1)王维
(2)杜甫
(3)王昌龄
(4)陆游
3、第二轮答题后,我们来看看各组得分。今天的竞赛紧张激烈,冠军到底花落谁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名句荟萃对对碰:
1、进入第三关──名句荟萃对对碰!
2、学生答题。
3、诗海浩瀚,知识无限,经典诗词,值得传诵。
(四)妙语生花用古诗:
1、积累了这些多的诗句,能灵活运用吗?让我们试着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一些诗句。
2、学生答题。
3、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就是有意义的知识。
(五)智力陷阱考考你:
1、老师出的题目都已经答完了,我们来看看各组得分情况。落后的小组不要着急,咱们还有一次机会──智力陷阱考考你!
2、同学们课外也编写了一些古诗知识题,拿出准备好的题卡。明确要求:如果你们答错了题目,则就扣分;如果答对了题目,则出加分。
3、学生进行两轮的出题竞赛。
4、现在,我们来看看最终花落谁家?
5、得到冠军高兴吗?请组长代表你们发表获奖感言,好吗?(组长谈感受)
6、为了表达喜悦的心情,也安慰一下咱们没得奖的几组同学,能结合咱们今天“与古诗同行”的活动表演个节目吗?
四、古诗新曲我来唱:
1、给古诗谱上好听的曲,通过吟唱表演的方式积累古诗,既展 现了古诗的魅力,又弘扬了中华的传统文化。老师也找了一些这样的古诗新曲,愿意一起来唱唱吗?
2、歌曲联唱:《村居》《江南》《出塞》《春晓》。
五、总结活动:
1、在“与古诗同行”的学习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请你们为这次活动写一个总结!
2、学生写总结。
3、交流“总结”。
4、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起步,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走得更远,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检测案
一、完成课时通的作业。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第一单元 校园考察记
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特征,知道常见的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了解生物的分类。
2、绘制校园动物、微生物考察记录表。
3、积极参与活动,能用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培养小组合作和创新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实践,主动探究,制作校园动物、微生物调查表。教学准备:关于本课动物、微生物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课
校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不少生物页快乐的生活在校园里。参与探索
1、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 生长 发育 生殖 遗传与变异 适应性
2、教师出示判断题,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无生命的?
3、学生举例说明我们周围有生命的物体。
4、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校园内每个角落,找出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填写在书上第2页。
5、观察第3页图,找出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无生命的物体?
三、归类整理
1、生物的分类:动物 植物 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 病毒
2、出示微生物的图片,了解微生物的特征。
3、主要微生物的作用:环保方面 节能方面等。
四、校园考察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动手绘制校园动物、微生物考察记录表。在列出的考察计划中,有的内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家可以查阅资料,并请教老师、家长。
五、总结。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植物与气温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实践活动,了解植物与气温密切相关。
2、分组活动,填写校园气温观测情况记录表,认真分析记录表,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3、培养学生的合作写作精神,能把活动的过程及结果恰当分析,培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尝试发现,认真分析校园气温观测情况记录表,撰写科技小论文。
活动准备:测量校园气温的工具:温度计、小竹竿等。教学过程:
一、引课
夏天跑步后,有同学总是迅速的离开跑到来到墙边大树下,感受习习凉风。大树下为什么会产生凉风?没有植物覆盖的跑到为什么总比树荫下温度高呢?
二、活动
通过对比的方法找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提出活动要求:工具及准备 方法
2、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观测校园各个地方的气温并做好校园气温观测情况记录表。
三、分析得出结论 讨论:
1、通过实际考察,你发现了什么?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你的建议是什么?
四、撰写科技小论文
1、学习撰写科技小论文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 忠实记录自己的观察实验 对观察记录表进行分析,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2、根据自己的考察情况,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五、总结.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创建绿色校园活动
教学目标:
1、对学校当前情况,设计创建园林式校园方案。
2、通过活动,能使同学们意识到“绿色”这两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它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活力,一种愉悦的心情。做为学生,身在学校,我们能做的就是做绿色世界的主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和维持校园的绿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创建园林式校园方案。教学难点 :园林式校园方案案例。教学过程:
一、引课
通过对植物与气温的考察活动,我们明白了绿色环保与人类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增大校园和生活区的绿色面积,创建园林式学校是现代校园的标志。同学们,让我们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项创建绿色校园的方案吧!
二、活动
1、出创建绿色校园方案的行动指南。
(1)所提出的方案应针对当前学校最需要绿化的部位。
(2)所设计的方案应注意要改造的部位与周边环境协调,并注意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协调。
(3)根据设计方案画出效果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2、赏优秀的创建绿色校园设计方案,触动学生灵感。
3、组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取得别人的帮助和改进。
三、实践活动
1、己设计创建园林式校园方案,并配以文字说明,要求设计合理、清晰、美观、实用。
2、评:评选出优秀绿化方案。
四、总结。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第二单元 声音与乐器
探索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有利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铃鼓、豆子、音叉、一杯水、钢尺、纸筒、橡皮筋等。
学生准备:空纸盒、橡皮筋、一杯水、钢尺,豆子、拨浪鼓以及身边能发声的物体等。教学过程:
一、引课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不同的声音,人的说话声、机器的轰鸣声、美妙的音乐声、飞鸟的啼鸣声、动物的吼叫声等等,构成了有声有色的世界。如果没有声音,大自然和人的生活不知会变成什么样。
二、课前探究
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起来。说一说你从大自然中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哪一组将是本节课的优胜组呢?看你们的!(在黑板的一角呈现分组评比栏,每一环节都进行评比)学生互评。
三、质疑导入
1、从同学们刚才回忆声音的交流中,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声音的大小有什么决定的?我们怎样才能消除噪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2、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其余问题后面几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产生无穷的探究动力。)
四、探究过程
1、学生动手制造声音
(1)同学们看看自己桌子上的空纸盒、橡皮筋、铃鼓、音叉、一杯水、钢尺,豆子以及身边的物体,试一试怎样做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动手操作并观察思考
你用到了哪些材料?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现象发生?(3)学生汇报交流。
2、猜一猜,在刚才的活动中那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进行猜测
(2)同学们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在实验中找到答案。
3、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1)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汇报小组方案。(3)小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
实验
1、将空纸盒去掉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实验 2、在鼓面上放几粒豆子,敲响鼓后,观察现象。实验
3、将音叉敲响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
4、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4)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对学困生更多的去引导。)
(5)小组汇报,交流信息。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a.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b.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
c.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6)师生总结。(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五、拓展延伸
1、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利用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个原理制造的?(手机、电话、喇叭、音响等)。
2、既然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如果不让物体振动,那会怎样?比如:锣鼓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做才能使他们的声音立即停止呢?
3、学生回答,师生评价。
六、教师总结: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优胜组是哪个组?学生评议。
2、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探讨有关声音的秘密。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前一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根据情况设计表格)物体传声效果 铝箔尺 木 尺 棉 线 尼龙绳 预 测 实验结果
我们的发现(四种物体传声效果排列)
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
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五、总结。
乐器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身边的材料自行制作小乐器以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愿意对小乐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调试方法、改进措施等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愿意在课外继续小乐器的制作活动。
2、通过制作简单的小乐器的过程,获得有关乐器发声方式以及音调变化等浅近知识,了解到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一个小乐器。难点、控制小乐器的音准、音高、音量。
教学准备:根据自己设计的乐器选择合适的材料。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引课
大家已经探索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改变声音高低、大小的方法。大家熟悉的乐器,如号、提琴、二胡、鼓等都是根据这些方法和原理制造的。我们能不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出能发出声音的乐器呢?
二、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自制的乐器。
1、提出任务:物体能够发声,我们也能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让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2、选择材料:观察我们的材料,思考自己要制作一个什么乐器,选择什么材料制作这个小乐器?
学生:
1、开展制作小乐器的活动。如制作杯琴、制作简易二胡等。
2、演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
三、改进我们的小乐器
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怎样使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调?用什么方法放大乐器发出的声音?
2、讲解:物体因振动发出声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讨论:
1、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发现自己的小乐器有什么缺陷。
2、小组研讨和交流问题的解决方法。
3、小组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4、用自己的小乐器演奏一段熟悉的曲子。
四、评价我们的小乐器
1、对自己的小乐器进行自我评价。
2、对同伴的小乐器进行相互评价。
3、说说真正的乐器有什么优点?
4、提出自己的小乐器的改进方案。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五、总结。
第三单元 水 第一课 生命的源泉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2、初步树立节水意识,愿意节约用水。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熟记。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谈话:
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泊,涓涓的溪流,皑皑的白雪、晶莹的清泉,浩瀚的海洋,漂浮的彩云,是因为你的存在,你无私奉献,哺育地球万物、世界因你才精彩。你就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不开的水。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可代替的物质 庄稼的命根子
师: 知道水是什么吗?生:水是一种液体。师:“我们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生1 : 每天刷牙。2 : 洗脸。3:洗衣。4:做饭都离不开水。6:我们每天要喝水。7:还有庄稼也离不开水。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很对!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常言道:鱼儿离不开水。实际上,人更离不水,地球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人如果不喝水,一个星期就会死亡。动物没有水喝,不能生存,植物没有水,就会枯死。” 2.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懂得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你知道地球有多少淡水资源?(老师介绍:地球的表面有70%以上被水覆盖着,称得上是个“水球”。可是我们面临着严重的水荒。这是因为,地球上的水97.5%是咸水,难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以被人类饮用,只有0.26%的水是可供人饮用的淡水。其余的淡水则冰冻于南极和北极,或深藏于地下。)
2、思考: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
生1:水
龙
头
不
关
紧。
2:
玩
水枪。
体会一滴水的重要性:
(1)水的用途很多,浪费水的现象也很多,可是水资源很有限,你有什么想法?同桌说一说
(2)假想:如果一滴水都没有,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 三,总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但用途多、资源少、浪费多,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要 珍惜、节约每一滴水,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三、课外拓展
1、回家说给父母听: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及用哪些方法节水。
2、在家里的厨房、卫生间:贴上自己设计的节水标志并写上节水的警示语。
第二课 了解水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 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活动过程: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学生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学生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学生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2、让学生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学生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讨论
水有什么用途呢?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总结:本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 水资源及环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2、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3、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教学准备: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课: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水资源与环境密切相关,也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水资源及环境”。
二、学习新知识:
师:是宝贵的资源,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呢?
1、水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资料(略)教师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展示资料(略)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为维持地球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2、教师提问: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想一想,什么叫水资源?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水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出示“地球上水体的分布图”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储存在哪里?我们目前大量利用的水体主要是哪些水体?
3、水资源短缺
我们大多数同学家中都饮用纯净水、矿泉水,而且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你们知道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组织教学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资料: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1)污染的水体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和病毒等。(2)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引起人的中毒。这些有毒物质还会在水生蔬菜或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食用后会造成中毒或慢性中毒。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并提问:地球上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4、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教师组织教学:解决我国的缺水问题,除兴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外,还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因为调水工程量大、投资大、时间长。
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①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②工业生产中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③家庭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注意:要用实例说明。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教学:每小组选一名代表阐述你们对问题的看法,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本组的不同看法。首先说说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学生代表回答、学生补充:(略)。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农业灌溉的几种方式,同时说明:
喷灌比畦灌节约用水1/2,滴灌比畦灌节约用水2/3,并且能使水分很好地渗入土壤,增加农作物产量。比如河北省迁安县滴灌200公顷花生比畦灌每公顷增产约563千克。
教师归纳总结: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80%,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摆脱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概括起来有:①改变灌溉技术方式,即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②改变作物品种,在北方缺水地区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农作物,节约灌溉用水。③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水污染。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 博 爱 天 下
幸 福 人 生
践行“爱满天下”主题教育;倾力打造体育亮点;
立足爱与责任,人人争当先锋;全面实施“博爱天下、幸福人生”办学理念
教师组织教学:现在说说工业生产中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学生回答、学生补充:(略)。
5、请同学以节水、惜水为立意,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提醒大家珍惜水资源。教师组织学生说出自己的设想(略)。
教师组织教学:我们能为节约用水做点什么贡献呢? 教师组织学生有条不紊地发言,并及时给学生以鼓励(略)。
教师组织教学,师生互动:由于同学们的年龄所限,可以做节水宣传,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如看见水龙头未关或未关严,应关好;见水龙头漏水,应找人修理等等。
三、全课总结:我们应该怎样为节约水资源和环保做贡献呢?
办学目标:铸博爱之魂,育博爱之才。学校精神:励志 博爱 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