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展示会》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1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科学上册《展示会》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科学上册《展示会》教学设计》。

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展示会》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展示会》教学设计

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对本学期收集到的有关运动的资料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爱护自己长期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并很好地保存起来。

2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学习成果。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能描述海产品的运输过程。

其他目标:

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

教学难点:

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时1

整理我们的学习资料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本学期围绕运动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2在学习中我们大家都收集记录了一些与运动有关的资料,你们想展示给大家看吗?

3那需要整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资料。定期搜集整理到的学习资料,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方法。

我们经验自己确定资料的分类标准,并给资料编号,便于今后查找。

4个人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给资料分类,可以按单元、课次、不同的运动主体、运动的基本形式等分,也可以按、摘录时间等来分。

5把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和同学交流后,针对这个和资料卡片的内容展开互评和自评。

课时2

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1设计布置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板。要求:主题明确、布局合理、资料

丰富、版面美观、浅显易懂等。

2展开评比活动,记录优缺点,以备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3在“科学采蜜集”上记录下本学期主要收获。

4爱护学习成果,长期保存教育。

板书设计:

主要优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好的小组是组

我们小组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很熟悉的东西。但学生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呢?有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为了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认识情况和引发学生关于声音问题的思考,教科书设计了“听听周围的声音” 的活动。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他们已有的声音知识的机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产生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学情分析】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早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子已经对声音感兴趣,到了十、十一岁,孩子们已经产生思考和问题,比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足够的兴趣。

2、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思辨能力,能够针对不同情况作出分析,并对有些现象进行描述。【教学目标】

1、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用心倾听声音,懂得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3、相同的物体大小不同,敲击的轻重不同,发出的声音都会不同。【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重点】用心去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教学难点】对听到的声音进行高、低、强、弱的描述。【教学准备】音叉、大小不同的2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咦,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

师:哦,同学们的耳朵真灵啊!对了,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了。今天李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吗?(生:欢迎)那你们表示一下。(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同学们给我的热烈掌声,哇,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声音,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探索声音的奥秘!同学们想去吗?

师:好,那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做个什么游戏呢?这个游戏是:猜猜我是谁?这个游戏怎么做呢?李老师先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规则是:其他同学把眼睛闭上,头低下,然后请一位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其他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听明白了没有?(学生做游戏)

师:好,请大家坐端正。刚才我们一起做的这个游戏,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厉害,还要这位同学一说话,你们立刻能猜出来,你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声音)

师: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幻灯片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听听声音

二、探究新知: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探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探究有效进行。

1、师:现在请大家安静的倾听一下周围的声音,看谁的耳朵最灵,听到的声音最多,并且还能说出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学生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

2、师:除了刚才听到的那些声音,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你能把听到的声音带到课堂上来吗?(学生展示)

板书:声音无处不在。

师: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师;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模仿的声音,老师发现这几位同学在生活中肯定是善于观察、善于倾听的孩子。老师为你们刚才精彩的表现而点赞。

3、师: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老师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发声仪器,(课件出示音叉)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音叉)

介绍音叉: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是音调,数字代表的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下面咱们来听听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敲击音叉)学生做简单的描述。

师:除了音叉,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两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呢?(播放其中一个音频并调节音量,让同学们理解声音有强弱之分,再播放另一个音频,通过比较得出,声音有高低之分。)

板书: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师:刚才的歌声好听吗?那你们想不想听听敲击铁钉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想)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二)听听铁钉发出的声音 实验步骤:

1、用一旁的铁钉先后敲击大,小两只悬挂的铁钉; 2、实验保持安静,仔细听不同铁钉发出的声音,比较不同;

3、记录在实验报告表上;

4.先分别轻轻敲击大、小铁钉,再重一点敲击大、小铁钉,找出不同,记录在实验报告表上。(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描述)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物体能发出不同声音,同一物体大小不同能发出的声音不同,而且我们通过实验还懂得了声音有高低之分,那么下节课我们将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板书设计】

听听声音 声音无处不在 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第三篇: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文档

第五单元 动物家族 1 动物大转盘 教学目标:

(1)活动引入,提出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活动。

(一)是用“大转盘”的形式。教师上课前准备一个大转盘,可以是纸板,也可以是木板,能转动,最好设计上一个指针。按照教材上的排列,将写好动物谜语的纸张贴在上面。每一个位置可贴上3种以上动物的谜语。谜底动物仅限于常见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活动开始,每个小组一位同学上前转动转盘,指针最靠近哪一个谜语,就猜哪一个。已经猜出的谜语及时取下来。直到把所有谜语全部猜出。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每猜中一个谜语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可以赠送猜中谜语的活动页,也可以用加分的方法。

(二)是采用抢答的形式。教师准备好谜语,以主持人的角色组织猜谜活动,教师每读完成一条谜语,各组抢答,每答对一个,小组加分。

二、讨论我们是怎样猜测中的?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实际上,这也是猜谜活动的延伸。要注意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发展。

三、制定研究计划

因为是一个“扶”的过程,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四个步骤:即,明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思路,编写书面计划;开展示会,根据大家的建议,交流、修改研究计划。

制订书面研究计划的“四部曲”,重在引导学生走进一个能力培养的新阶段,是一个“扶”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这个教学活动对材料的要求不高,让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就行了。

动物大转盘

【要点】

小组合作,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目标】

(1)活动引入,提出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怎样进行】

(1)猜谜语活动。这是一个统领本单元的活动。组织好这个活动有多种方法:

一是用“大转盘”的形式。教师上课前准备一个大转盘,可以是纸板,也可以是木板,能转动,最好设计上一个指针。按照教材上的排列,将写好动物谜语的纸张贴在上面。每一个位置可贴上3种以上动物的谜语。谜底动物仅限于常见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活动开始,每个小组一位同学上前转动转盘,指针最靠近哪一个谜语,就猜哪一个。已经猜出的谜语及时取下来。直到把所有谜语全部猜出。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每猜中一个谜语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可以赠送猜中谜语的活动页,也可以用加分的方法。

二是采用抢答的形式。教师准备好谜语,以主持人的角色组织猜谜活动,教师每读完成一条谜语,各组抢答,每答对一个,小组加分。

(2)讨论我们是怎样猜测中的?这是对猜谜活动的分解和进一步深化,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实际上,这也是猜谜活动的延伸。要注意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发展。

(3)制定研究计划。因为是一个“扶”的过程,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四个步骤:即,明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思路,编写书面计划;开展示会,根据大家的建议,交流、修改研究计划。

制订书面研究计划的“四部曲”,重在引导学生走进一个能力培养的新阶段,是一个“扶”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这个教学活动对材料的要求不高,让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就行了。

教材中呈现的只是一个个案,学生通过猜谜活动,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研究问题。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引导:比如,研究内容的选择,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材料的选定等。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我们的考察计划”、“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和“走向两极”八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单元 我们的考察计划 2 2 3 第二单元 吃的好吗 2 4 2 5 第三单元 探访鱼儿 2 6 十一长假 7 第三单元 探访鱼儿 2 8 第四单元 小小赛车会 2 9 1 10 第五单元 动物家族 2 11 1 12 第六单元 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 1 13 2 14 第七单元 招聘月球开发部长 1 15 2 16 第八单元 走向两极 1 17 1 18 复习2 19 2 20 2 21 期末考试 22 2

一、教材设计说明

本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由《考察前,我们要……》和《考察计划展示会》两个活动标题组成。“计划与组织”是本学期探究能力的训练要项,本单元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这一活动载体,使学生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这是本单元探究能力培养的“二级目标”。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我们将计划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使教材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能有的放矢。

在设计和编写本单元教材时,我们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探究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着力凸显“计划与组织”的指导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体会计划与组织的意义,讲究训练的渐进性和系统性。教材首先设计了“合作方块”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准备、实施和反思的过程,体验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考察计划展示会”这一活动着力指导学生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帮助学生体验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与方法。为了充分展开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组织学生讨论“考察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并用小组讨论的场景图和记录讨论结果的例子展开这一教学过程;第二是分组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并组织“考察计划展示会”,教材里呈现了四个不同内容的例子,组织学生围绕“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考察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等问题,讨论与总结,同时教材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形式展开指导和训练;第三是在学生明确“计划与组织”的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制定完整的考察计划,并评出最佳考察计划,促进他们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第一单元 我们的考察计划 考察前,我们要……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二)关于“合作方块”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教学过程:

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三)制定考察活动计划

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考察计划展示会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自己比较、自己讨论、自己总结,使他们能够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悟出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2)训练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活动 考察计划展示会

首先,让各小组将制定好的考察计划贴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参观。

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哪些小组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并让他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里。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清楚制定考察计划的项目和计划与组织的要求。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评选最佳考察计划

分组制定一个完整的“考察秋天”的计划,共同制定考察目的,其余让小组完成考察计划,评选出最好的,用来指导下周六的科学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 吃的好吗 我们吃什么

教学目标:

(3)初步训练学生分成小组、推选组长、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4)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

(5)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大家看看这几位小学生野炊时都做了什么准备?他们都带了哪些食物?(引入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说。教师问: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围绕吃的大家都有什么问题吗?这一单元我们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我们吃什么

让学生说说自己每天吃些什么,学生实话实说,畅所欲言。

二、分类活动。

1、分组,做好计划与组织。

引导:要给食物分类,先要形成小组,在小组内要有人负责做好组织,还要进行组内分工,谁画表格,谁填写,大家来发言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有效。下面我们来看来看分组建议。(看课本9页分组建议内容)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

班内汇报各小组分工情况。引导学生分组,并概括出分成小组、推选组长、作好分工的方法。

2、给食品分类。

让学生在小组计划与组织下给食物进行分类,并随时填写“食物分类表”p9中。选派一组在堂上交流填写。

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3、小结: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学会总结。(分组解决问题,还知道食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三、拓展训练:

结合课本看“食品里的添加剂”,让学生课下调查。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1)强化分组、分工等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作好实验准备。

(2)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实验常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提问与猜想。

上节课,我们已经给食物进行了分类,同时萌生了好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以下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食物中哪些营养?”

二、实验与总结。

在实验研究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怎样做好观察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呢?”展开讨论,为了有效落实“二级目标”,强化训练,教材还提供了“准备材料建议”。“食物中有哪些营养”这一问题具有挑战性,教材选取了比较适合儿童探究发现的蛋白质和淀粉这两种营养成分,设计力图引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教材只在“材料超市”里提供了一些学生常见的食物和其他材料,怎样实验则由学生说了算。教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但不要代替学生实验,不要立刻释疑,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必须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选取研究材料,自己耐心地观察、自己分析和思考。

在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介绍食物里所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三、拓展活动 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

针对学生调查的一些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对人体是否有影响,哪些没有影响?哪些有影响?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研究。

并把研究结果记下来。一次奇妙的旅行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准备,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2)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3)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本课由引入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实验、总结四个渐进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引入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卡通人物的漫画,吸引儿童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第二层次: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学生带着兴趣观察阅读“他俩在奇奇肚子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初步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消化器官模型,充分发挥其直观作用,教师同时讲述人体的消化过程,指导学生指出自己消化器官的大致位置。

第三层次:淀粉的消化实验

如果能亲眼看见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学生肯定会十分兴奋。为了达到眼见为真的效果,教材选取了经典的淀粉的消化实验,这是因为本实验现象明显,材料容易得到,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接着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方法。由于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搞清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比如倒入试管的淀粉液要少量,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而且两支试管要同样多;在2号试管里加进的唾液不能太少,1号试管要加进与唾液同样多的清水;两支试管要同时放入温水中;过几分钟后,向试管里滴相同滴数的碘液(两三滴即可)。

第四层次:总结

最后,启发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自己总结“我们是怎样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能够发挥学生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祝你胃口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食物结构金字塔”,了解怎样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

(2)通过参与评选“健康小专家”活动,锻炼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和科学合理搭配营养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食物结构金字塔”,了解怎样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

(2)通过参与评选“健康小专家”活动,锻炼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和科学合理搭配营养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分析“食物结构金字塔”,了解怎样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评选“健康小专家”。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动手设计法

四、教学准备

科学活动页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首先老师请大家观看几则新闻报道:

报道1:

《每日电讯报》报道说,全英国共有250万名儿童超重或肥胖。英官方统计资料显示,英国两岁至15岁男孩中体重超标者的比例从1995年的不足11%上升到了2005年的19%,女孩的肥胖率则从12%上升至18.1%。

肥胖已成为全球通病,并且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严重问题。据WHO网站提供的数据:全球有10亿多成年人超重,其中至少有3亿达到肥胖标准。近几年,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出现肥胖者占人口多数的情况,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也日益恶化。比如,美国6岁~17岁之间的青少年每10人中就有一个肥胖者。另据WHO调查,全球5岁以下的超重儿童大约有1760万。

报道2:

7个月大的峰峰来自江西省星子县。因为双肾结石,他做了两次手术。峰峰一出生就喝奶粉,一直是三鹿婴幼儿奶粉的“U+配方”系列。2008年9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内,被病痛折磨的结石婴儿。该院自6月28日以来共收治14名患有相同疾病的不满周岁的婴儿。这14名婴儿都长期食用三鹿奶粉。

报道3:

2007年7月,河南省沈丘县老城镇邵庄村5岁的女孩焕焕和其3岁的弟弟因吃了一种叫“辣条”的小食品,3个小时内相继死亡。近期,记者对沈丘县几个乡镇小学周边小卖部所卖小食品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为了给广大中小学生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工商局对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严查假冒伪劣以及“三无”标识的食品,共查获过期、变质食品10多斤,责令下架不合格食品5种。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几则新闻有什么想法吗?(自由交流)

师:大家都关注到了饮食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吃与喝,那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我们怎样才能吃得好,吃得正确呢?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玩闯关游戏,今天就和老师一起闯关,评选“健康小专家”。

(学以致用是本单元的重要特点,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参与性、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我们创设了评选“健康小专家”的活动情境。活动采取闯关的形式,分为四关。)

第一关:让学生如实填写“饮食调查清单”,分组交流,根据填写情况和身体情况推选出健康组长。

饮食调查清单 姓名: 项目 早餐 中餐 晚餐 最爱吃的食物 最不爱吃的食物 每天吃得最多的食物 自己的饮食习惯(选择)A不科学 B比较科学 C科学合理 身体健康状况(选择)A较差 B一般 C真棒 师:你认为自己的吃法好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合理搭配食物呢?

(让学生观看报道并交流讨论同时填写饮食调查清单,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不好的吃法,使得他们自然而然地关注怎样合理搭配食物这一问题。)

2、观察食物结构金字塔

第二关:观察食物结构金字塔

寻找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小组观察与讨论,“从这个食物结构金字塔中,我们能够发现什么?”教学这一环节,教师的责任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观察、思考、讨论,甚至是争论,自己去领悟怎样科学合理搭配食物,教师不直接讲解,不硬性灌输。

3、评选“健康小专家”

第三关:根据自己刚才的知识所得,用自己的搭配食物的方法为自己家设计一份食谱,并配上广告吧。(本活动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能体现出对科学合理搭配食物的理解。教材中的几个样张,只是为儿童提供形式上的例子,就由学生根据家庭生活条件和饮食特点去自主创造吧。)

第四关:举办“饮食与健康”展示会。展出同学们设计的食谱,并评选“健康小专家”。这一活动实际上是前面的汇报交流和评比总结,形式更加开放。

第三单元 探访鱼儿 鱼儿的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去体验和自行发现鱼的家——自然水域中存在的鲜活问题,自己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小组商议,明确活动规则,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见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猜想和记录“小河里面有什么?”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真正地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并做好记录。为此,开始活动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考察目的,使他们知道考察什么,怎样考察。考察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临其境,去体验和自行发现鱼的家——自然水域中存在的鲜活问题,自己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自然地引出下面要研究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考察

首先指导学生组建考察小组,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掌握活动的具体方法。

考察前教师要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等,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和合作教育。活动材料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准备好考察记录表和笔、玻璃瓶若干、塑料袋、盆、放大镜、自制的网罗、照相机等。

活动规则必须让学生清楚,出发前可以向学生提出或让学生讨论提出下面的要求:外出考察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到有危险的地方去;工具能帮助你考察;采集的样品要随时装起来,要爱惜它们;

把你的发现及时认真记录下来,这是我们继续研究的根据;时刻注意:保护那里的环境等。鱼儿生活得好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交流与汇报前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2)了解水污染的形成和危害。

(3)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

探究过程能力要项“计划与组织”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小组商议:准备向全班汇报什么内容,集体交流时要注意哪些事项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第二环节

围绕“探访鱼的家时,发现了什么秘密?”这一问题,让每一组同学充分地说,要说真话。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下面内容展开:水域污染问题;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水里的生物,特别是鱼的生活环境等。在水污染这个内容里,要组织学生讨论:“鱼儿生活得好吗?水是怎样被污染的?”从而使学生深入地认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水是有限的资源后,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内容,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更强烈地震撼。“水被污染后会产生哪些危害?”这一发散性问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孩子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2)通过做净化水的实验,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愿意参与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比如水污染防治的问题等,工作计划《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漫画情境使学生产生“我们能不能把污水变干净了再排放呢”的想法。

二、讲述

如何把污染的水变清澈。方法有哪些?

----沉淀、过滤和消毒是水的净化的常用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改进净化水的工艺。

1、做沉淀试验: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考察水域时所采集的水样,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这杯水跟取来时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也可以重新取水样,当堂实验,由于静置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建议沉淀和过滤试验交叉进行。认识了沉淀现象后,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以加深理解。

2、做过滤实验:传统的过滤实验,实验器材比较难准备,特别是农村小学准备起来更难。且实验操作复杂,学生较难操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课实验材料却十分易得,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教材中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了提示。当然,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仍可以采取传统的过滤实验方法。在实验和阅读的基础上,学生讨论归纳出沉淀、过滤、消毒是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根据不同的净化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净化方法。

三、净化污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河的变迁”图片分析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净化污水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渗透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鱼儿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动物——鱼类,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积极提出问题,乐于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存入银行

1、课前学生收集有关鱼的图片、文字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活鱼放养在鱼缸里让学生观察,以激发学生学习鱼的兴趣,积累感性认识。

2、看p36-37图后,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其生活经验,开始时让学生“由鱼能联想到什么?”教师要组织好这一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漫淡有关鱼的趣事,或者展示“鱼”的一些图片引入活动。

3、围绕探究过程能力培养要项的重点培养内容,接下来组织小组商议确定研究方向、探究思路、需要材料和活动规则。教材中对此做出提示,但教师不要局限书本上的提示内容。

4、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活动,这比要求各组的学生一定按统一的程序,先观察什么,再研究什么“一二一齐步走”要好。

二、了解鱼的特征

鱼的共同特征是:

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在水中生活。根据鱼的共同特征这一概念去判断,哪些动物是鱼,哪些动物不是鱼。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认识鱼的家族

阅读教材40页,了解庞大的鱼类家族。

第四单元 小小赛车会 玩具汽车大比拼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或班级集体努力中由分散到统一的共同设想活动的大体思路,并能比较清晰地表达。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学习正确与他人交流。

(3)通过实践,使学生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精彩五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方程车比赛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自己组织比赛的兴趣。

对于没有条件的学校本环节可以省略或用其他方法替代。

(2)计划与组织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组织班级“小小赛车会”。

可以提示学生从比赛内容、方法、场地等因素去考虑,要求他们说出比赛活动的大体思路。如:可以比速度(固定路程比时间或固定时间比路程)、能跑的距离或时间(动力的持久性和行驶性能)……

在分散自由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一些想法中提出一些具体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具体的讨论,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说说活动怎么搞。如围绕“谁的车儿跑得快”等活动,要引导他们具体说说即将开展的活动细节。教师要参与讨论,提醒他们从更多的角度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同时提出一些可能发生的困难或活动设计的欠缺,让学生想得更可行一些。比如在比速度时要考虑到有的小车可能跑不到终点就会停下来,这时就可以在赛道上多设几条计时线等。

教师在其中要注意把握活动方案要有利于研究内容(知识点,详见框架表“科学知识”部分)的落实。

(3)活动:谁的车儿跑得快

a.准备

组织准备:组织学生分组分工,落实组内工作人员,如组长、计时员、记录员、号令员、协调员(负责纪律协调)等。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如计时员对秒表的使用。

进一步熟悉活动方法和规则。

准备场地:选择平整的校园内道路、操场或平地作为比赛场地,按比赛规则设置跑道、起点、终点……

b.活动

比赛活动建议由小组同学自己组织完成。教师可以在各组巡回指导。对学生比赛的规范要求不要太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量力而行。

c.总结与交流

这是引导学生研究和发现的关键环节。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引导他们计算自己小车的速度,绘画自己的小车的行驶情况简图,让他们先凭着自己的眼睛去研究和发现(包括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交流互评等手段,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也可以引用一个小组的数据进行集体研究和分析。

(4)谁的车儿跑得远

本活动可以参照上述“谁的车儿跑得快”的组织方法。

活动中要让学生比较具体的说说自己的小车所停的位置。动力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研究不同的动力来源,初步认识常见的各种能源,渗透能量转化的思想。

(2)了解齿轮传动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以及关注科学、关注生活的科学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回顾比赛,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比赛中的一些细节,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的车跑得快,有的车跑得慢?

建议先让学生发散性地提问,再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2)选择问题,讨论怎样去研究

为什么这些玩具车行驶的状态会不一样呢?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研究打算。

(3)动手研究小汽车的内部结构

让学生从材料超市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或工具。

引导学生拆卸小车,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每小组最好拥有两只以上不同类型的玩具车)

交流观察所得。如各种小车的动力装置不同等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动力来源,如电池、发条等。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可能有一些困难,所以不要求学生说出专业术语,只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即可。

(4)引导拓展,布置课后拓展活动(调查)

引导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活动打算和思路。

学生到具体调查的车辆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准,不要受教材束缚。

(5)汇报与交流

汇报调查情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力来源(能源)。

第二课时

(研究齿轮)

(1)提出研究主题

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各式齿轮,提出研究主题。

(2)讨论研究方案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齿轮的作用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有耐心,引导他们反复观察车模中的齿轮装置并适当加以点拨。如可以提示他们从研究齿轮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等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把做与说结合起来,让他们边动手边试边,探讨出可行的研究思路。

(3)实验研究

引导学生按上示意图装置齿轮组,观察三只齿轮转动的方向,并记录。

齿轮1 齿轮2 齿轮3 顺时针

逆时针

实验总结:

a. 齿轮的转动速度

用大、小齿轮组成齿轮组,观察大小齿轮的转速。

b.特殊齿轮组改变运动方式

运动拐弯(蜗形齿轮)、转动变平动(齿轨)……

以上各项研究不要求每个学生或小组把每个项目都完成,可以分组自由研究。

(4)交流与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现象,并试图总结。如:齿轮组在传动过程中,能改变运动的速度、改变运动方向和方式…… 无处不在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能设计比较可行的探究活动,能简单描述自己活动的大体思路。

(2)认识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总结,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科学。

教学过程:

(1)提出研究主题

(2)观察小车及小车内部运动

引导学生再玩小汽车,观察小车的运动,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小车及小车内部运动,用自己的理解描述这些运动方式的区别,如车轮在转动、车身沿直线的运动、车内的小人来回反复的运动……

有时为了讲起来方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涉及到一些常见的学生能理解的专业术语,但不要作为教学目标去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

(3)引导拓展,观察某一用品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是那样多样丰富,生活中的运动更是精彩纷繁。因此,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才是本课的核心所在。

(4)布置课后研究任务,讨论活动思路

怎样去研究呢?这正是本单元也是本课要强化的训练要点。因此我们要把设计研究思路的机会留给学生。

(5)学生分组研究

建议能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完成观察和研究的任务。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一些器物拿到教室里供学生观察和研究。

提示学生能从位置、方向、快慢等方面注意观察物体的运动特征。

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6)交流与总结

要求学生能从位置、方向、快慢等方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尊重和鼓励学生的采用不同的交流的方式,如语言描述、图示、动作模拟、模型演示等等。

第五单元 动物家族 动物大转盘

教学目标:

(1)活动引入,提出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活动。

(一)是用“大转盘”的形式。教师上课前准备一个大转盘,可以是纸板,也可以是木板,能转动,最好设计上一个指针。按照教材上的排列,将写好动物谜语的纸张贴在上面。每一个位置可贴上3种以上动物的谜语。谜底动物仅限于常见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活动开始,每个小组一位同学上前转动转盘,指针最靠近哪一个谜语,就猜哪一个。已经猜出的谜语及时取下来。直到把所有谜语全部猜出。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每猜中一个谜语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可以赠送猜中谜语的活动页,也可以用加分的方法。

(二)是采用抢答的形式。教师准备好谜语,以主持人的角色组织猜谜活动,教师每读完成一条谜语,各组抢答,每答对一个,小组加分。

二、讨论我们是怎样猜测中的?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实际上,这也是猜谜活动的延伸。要注意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发展。

三、制定研究计划

因为是一个“扶”的过程,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四个步骤:即,明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思路,编写书面计划;开展示会,根据大家的建议,交流、修改研究计划。

制订书面研究计划的“四部曲”,重在引导学生走进一个能力培养的新阶段,是一个“扶”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这个教学活动对材料的要求不高,让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就行了。与小白兔交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不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宝宝的特征,概括出同类动物的一些特征。

2、通过课余时间研究动物,学会写观察记录,并能概括出所研究的动物的一些特征;通过研究过程,进一步完善小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一、实施研究计划

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①动物宝宝的形态。要求各组整理《小科学家记录本》,在宏观上汇报观察的结果。各组研究的动物种类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动物母与子的形态上的相似性和渐变性。

②动物宝宝身上的毛。对这一研究片段的表达与交流,要求“表达”出两层意思:一是动物的身体表面有毛吗?二是鸟类与哺乳动物身上的毛一样吗?

③动物宝宝吃什么?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学生在与动物交朋友的过程中,很容易做到的,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食物哺养自己研究的小动物。对这个过程进行记录与整理,自然就会得出“动物宝宝吃什么?”的结论。

二、总结所研究的动物的特征

概括好研究过程的三个片段,即可基本上总结出一种动物的特征。如家兔的特征:胎生、哺乳(兔宝宝长得什么样)、身体表面有毛(兔宝宝身上的毛)。

三、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这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编写研究计划、交流研究计划基础上的又一次完善,是达成探究目标的根本所在。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知道了怎样研究小动物,了解了在计划指导下的研究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放”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中的升华过程。

3.我们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1)培养合作意识;爱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2)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3)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游戏

《动物家族大聚会》这个游戏有6条规则。教材p66下面有活动提示图,对照规则和活动图,有各个小组课余探究的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能组织做好这个游戏。

二、观察与讨论

我们做游戏时,学会了确定某一种动物的特征,这些动物与已经总结出的家兔的特点有什么异同?层层深入,把p67页最下面的答案交给学生,即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引导学生观看常见哺乳动物的图片,扩展哺乳动物的范围。

三、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

教材上呈现有图片和文字。简短的文字给出了鸟类的两个共同特征:身体表面长着羽毛,用翅膀飞翔。画面上有鸟卵和小鸟,引发学生的经验思维,回忆起“用卵繁殖”。

第六单元 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 饮料瓶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饮料瓶的构成、材料的性质

2、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点。

3、会用废旧饮料瓶创作作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布置同学们将带来的饮料瓶放在桌上,小组合作,仔细观察一段时间,看“我们能发现什么?”,并尝试对其中的部分事物或现象做解释,比如:“我发现饮料瓶上有个环保标志,它是提醒用户不乱扔饮料瓶的。”等等,再对全班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已有知识水平。

对于另一些不了解的知识,可以让同学们存入问题银行,留待以后去寻找答案。

二、头脑风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饮料瓶的其他用途。要注意的是: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气氛,不要否定同学们的每一个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海阔天空,任意想像,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理想效果。

三、拓展活动

用废旧饮料瓶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和小实验活动,既可以充分利用饮料瓶的价值、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又可以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活动。

引导学生从饮料瓶的材质、颜色、硬度、大小、形状等多方面考虑,挖掘其可利用的价值所在,做出实用、有趣的作品或实验。

四、补充阅读

很多家庭用塑料饮料瓶来盛酒或调味品,一般对人体无害,但若长期使用,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希望同学们阅读之后,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回家告诉家长,采取措施避免没必要的伤害。饮料瓶的材料

教学目标:

(1)会制订书面的个人研究计划。

(2)能设计实验,验证研究计划。

(3)知道常见材料的基本特性。

教学过程:

一、分类

1、首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饮料瓶分类,复习巩固分类的能力,要能说出分类的不同标准。

2、然后引导学生按饮料瓶的制作材料来分,大致可以分为金属、纸、塑料和玻璃四类。

二、思考

“制造饮料瓶的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性质?”可采取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了解他们的知识层次。自己的观点在受到别人怀疑的时候,需要用事实与证据来支持,做实验是获得证据的重要手段。此时,教师可安排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然后请同学们将计划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里。

三、表达与交流

同学们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可在一张大纸上记录下来,经过整理,最后形成全班的成果,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的、系统地认识不同材料的特性。

四、拓展活动

让学生举例,说说不同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的是它的哪一种性质,巩固所学知识。饮料瓶与环境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制订个人研究计划,并实验计划。

(2)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与讨论

教师引导看图片p80或者展示有关饮料瓶对环境污染的图片、文章等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乱扔饮料瓶对动物、植物、土壤、水体、人类生活等的巨大破坏,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进而对深入研究乱扔饮料瓶的危害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计划与组织

研究之前先做好计划工作,这次同样是个人独立研究,针对“乱扔饮料瓶,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什么危害”这一主题,制订研究计划。计划的格式、步骤与前一课相同,再次强化同学们的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三、实施计划 计划制订好后,就要依照计划去实施,一方面检验计划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完成研究目的。这个主题下的研究可能要利用课余时间,活动形式会有观察、查找资料、请教大人、实验、调查等,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认真细致地完成计划的内容,适时、适度地给予帮助,直到取得成功。

四、表达与交流

在研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说明乱扔饮料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知道正确处理空饮料瓶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五、科学自助餐

知道几种巧用废饮料瓶的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想出更多更好地废物利用的方法来。

第七单元 招聘月球开发部长 揭开神秘的面纱

教学目标:

(1)训练和培养学生制订研究计划,并对做出的计划进行评估与选择的探究过程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和观看音像材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和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和不怕曲折的精神,呵护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单元页是一个“招聘启事”及卡通的对话图,并设计了“我们去报名”的连环画,旨在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入活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看连环画,也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引入教学。

二、提出问题

学生对月球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时先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了解,其中可能有美好的传说,有大胆的幻想,有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等,这些是引领学生深入探索的重要前提和重要资源。围绕月球提问题是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步骤,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让学生将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进行交流。

三、计划与组织

1、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研究相同问题的学生主动结合成小组,并制订书面研究计划,2、然后分组展示和交流研究计划。接下来着力对组员作出的计划进行评估与选择,教学方式可以是讨论,可以是送给他人一句话,并引导学生总结怎样评估和选择研究计划,教材在竖栏内对怎样评估与选择进行了适当引导,这都是为了细化培养的过程。

四、阅读:

“穿越时光隧道”活动,学生通过亲历这一活动,能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揭开月球神秘面纱的艰辛历程,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满足与生俱来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多样的面孔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知道月相的成因。

(2)学会合作,尊重他人。

(3)积极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猜想 月亮圆缺

在分组探究活动中,究究小组按照研究计划探究了“为什么月球会有圆缺变化?”这一问题,教材展示的就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二、回报展示:

(1)首先,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猜想,培养猜想能力。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知道月球是个球体,本身不会发光,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知道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是地球的卫星,这些都为猜想创造了条件。

(2)月球的圆缺变化与它的运动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是学生很自然的猜想与疑问。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三人一组,做“角色扮演”的活动。

活动一:三个学生分别扮演月球、地球和太阳,模拟它们的运动规律。

活动二:引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体验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上的人所观察到的月相。

为了确保活动效果,教师要精心准备器材和场地,特别要在地面上提前画出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轨迹。还要对活动方法进行强调。

(3)在“做中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和推想为什么月亮会有圆缺变化。92页的示意图能够指导学生理解月相的成因,有利于他们对月球圆缺变化的过程有一个整体认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师要切实用好这幅图。、招聘部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月球知识,培养大胆想象的创新精神。

(2)通过评价和选择开发方案,强化二级目标的落实。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全体参聘学生进入招聘现场,让学生扮演成月球开发部筹备委员会主任,介绍评审小组成员,宣布评选和招聘的办法和规则,然后活动开始。

二、知识竞答活动

参考书上内容设计好答题卡,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主设计。活动时,由评审小组成员发给参聘学生每人一张答题卡,严格限制答题时间,统一收缴答题卡,统一批阅。

三、设计月球开发方案活动

本活动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大胆想象的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教材里对设计月球开发方案活动作了提示。由于设计方案不是学生凭空想象的,课前要让学生准备相关的书籍,设计方案时允许查阅资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给学生讲清设计方案的要求。教材里的方案样张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四、综合评审

设计的开发方案要进行公开展示和介绍,由评审小组进行认真评选,评出最佳方案。然后与知识竞答成绩综合,最终评选出“月球开发部长”候选人。接下来可以组织一个采访活动,采访优胜同学和评审小组成员。

第八单元 走向两极 挺进南极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科学考察、科学研究产生兴趣。

(2)了解南极的地理特征、代表动物、使用的交通工具等方面

(3)了解极光、经度、纬度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纵横比较法进行连环画故事阅读:比较两个科学考察队在相同阶段在计划和组织环节上有何不同,完成教材中的对比表“准备表”、“物价表”、“冬季活动表”、“旗的安插方法”,另外,引导学生找出两队还有哪些不同点,比如两位队长的品格有什么差别、两个队队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总结哪些是有利于考察的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是我们应当避免的。

二、拍卖活动

该活动一定要把握好教学时机,插入在阅读“

2、他们各准备了什么”这一部分后进行,在开始阅读“

3、建造大本营”之前完成。每个小组4000英镑,按自己的意愿购买机动雪橇、矮马、狗等到南极点的交通工具。

拍卖活动有利于各小组学生对财务的用途、购置、分配做出计划,同时促使学生进入角色。如,选购了机动雪橇的小组就会和斯科特的率领的英国队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而选购狗的小组则会和阿蒙森率领的挪威队同喜同忧。

三、计划与组织框图

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总结两个队各做了哪些计划和组织。借鉴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框图,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总结计划与组织的要素和方法。跟随位爷爷到北极

教学目标:

(1)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为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志向。

(2)促进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的形成,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讲述 “中国第一次组队考察北极点”的情况。也可以搜集我国进行南极考察的录像或图片资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北极方面的知识,了解我国在两极科学考察方面的进展,激起民族自豪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志向。

二、对照讨论和模拟活动

对照位爷爷选拔北极科学考察队小队员的四个标准,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谈谈如何完善自己。“如果你作为中国少年北极考察队的队长,请拟写一份北极考察计划书。”

三、交流展示活动

我的科学探究经历——计划组织篇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一学期的学习中“计划组织”的经历。活动前做了哪些计划组织,人、财、物、时等是如何安排的;活动过程中做了哪些调整;活动后对计划组织工作的评价是什么。填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讨论并交流。科学教师要给学生们留出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分享他们自己的科学体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科学体验的反思。

第五篇:安徽省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2014—2015第一学期 严店学区中心学校

刘德勇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3)能用简单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探索空气的成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2)培养初步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重视证据,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各方应如何完美配合以达到保证实验成功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水槽

12、去底的饮料瓶

12、一盒火柴

12、细铜丝

12、蜡烛

12、玻璃片

12、一块橡皮泥

12、红墨水一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材中三支蜡烛图片。

1、师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燃烧得最久?

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实验: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物时间长?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

4、学生讨论、交流。

5、师讲述: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实验1:燃烧要消耗掉一部分的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水不能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

②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瓶子,即使进去也很少。)(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因为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接着实验,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芯),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7)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8)讨论:

①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瓶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②为什么瓶内空气会减少了?(说明燃烧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

2、实验2: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1)提问:瓶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2)学生猜测,并说出依据。

(3)照教材的方法讲解实验操作,并要求:先把细铁丝一端绕在火柴棍上,一名同学擦燃火柴时,另一名同学才拧开瓶盖。

(4)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5)汇报实验结果。(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6)讨论:

①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②由此可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能支持燃烧)③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三)总结

1、讨论:播放关于空气组成成份的视频,阅读教材的资料,查明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又是什么,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讲解: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014年9月15 日

下载四年级科学上册《展示会》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科学上册《展示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木材》教学设计 作者:谭艳于军 单位:白沙滩镇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8木材 教材分析 “材料”是《课程标准》中强调深化的内容。材......

    四年级科学上册 展示会 1教案 冀教版

    展示会 教学目标: 1.能对本学期收集到的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能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制作的资料卡片进行分类;能用多种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能对本学期......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教学设计[精选]

    3.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内容:地方课程《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课《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我省的省情,传承和弘扬黑龙江民族文化,知道鄂温克是我省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 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 教学设计 www.xiexiebang.com 四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观测一天中影子和温度的变化 能用温度计和自测影长......

    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听听声音》 编写:周文露 年级:四年级 学生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

    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

    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 发布者: 尹茂蓉 发布时间: 2012-3-14 15:15:1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形态; 2.简述物体状态的主要特征。 ◆探究目标 1.能......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2017秋) 田永胜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科学课,严守工作纪律,兢兢业业工作,圆满完成了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所任学科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