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0:5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雷电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介绍 1、戏剧知识简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按反映矛盾的性质和表现手法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语言表现的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2、屈原简介:

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看透了秦国侵吞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系念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前途。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张仪、南后之流嫉妒和卑鄙诬陷,横加以“淫乱宫廷”的罪名而含冤莫白。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3.作者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许多代表诗篇皆出于此,如《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匪徒颂》等。

4.历史剧《屈原》的创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气焰嚣张,横行无忌。一部分坚持斗争的文艺家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纷纷创作历史剧,借古喻今,用中华民族历史上坚持正义、反对邪恶的斗争史迹,来教育和鼓舞人民,通过历史人物之口,表达人民的要求和希望。

郭沫若,是这一时期历史剧作家的杰出的代表。在这最黑暗的日子里,他创作了六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作者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外来侵略者、本国反动统治者和叛徒汉奸等形形色色丑类的本质,无情地鞭挞了他们专横凶残、卑鄙无耻的灵魂;一方面深刻发掘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英雄义士的高风亮节,热情地赞扬了他们爱国爱民、忠贞刚直的高尚品德。

《屈原》是郭沫若这时期历史剧当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代表作。这个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楚怀王对秦外交上两条路线的斗争作为全剧情节线索,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屈原这个文学典型和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为祖国和人民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主题。它借古讽今,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讴歌了屈原式的坚持抗日的共产党人。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

《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5.五幕剧《屈原》故事梗概

6.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奸臣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为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死而高兴,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 1.舞台说明:

学生看课文前的舞台说明。

屈原吟咏“雷电颂”的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臣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

2.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边听边理解剧情,体会文章气势。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根据刚刚老师的范读,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四、拓展迁移

以现实生活为内容,选择某一特定场景下发生的事情为题材,写一个小剧本,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请小组表演自己编写的小剧本,教师适当的点评,以表扬为主,并引入正课《雷电颂》。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学生分小组研讨探究,教师提示)

明确:《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的表现方法。这篇长篇抒情独白实际上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它气势雄伟,抒情意味浓厚,作者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屈原的独白表达了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两个方面的内容。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在结构上两个层次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

第一层次:从“风!你咆哮吧!”到“烧毁吧!”。诗人呼唤并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从“把你这东皇太一”到末尾。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研讨探究的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赏析探究:《雷电颂》艺术上的特色。(小组通过合作研讨来完成,教师归纳总结)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体会其好处?

老师讲解: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结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的修辞,理解其妙处。

1)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例“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之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2)反复、排比、比喻、反问、夸张等修辞,也增强了抒情的效果,即表达了爱憎之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兼用拟人、呼告、排比;“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兼用反复、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3.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这段独白想像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格。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像,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借助他们的神力,使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这样,就使历史中的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高昂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

四、总结: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拓展迁移

与以前读过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设题意图:与以前所学的郭沫若的《诗两首》作一番比较,在体裁上一个是诗,一个是散文诗式的戏剧独白。两个作品表现了郭沫若特有的个性风格,但在抒情方式上却有各自的特点。

《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而《雷电颂》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雷电颂

【教学思路】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要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确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从而在诵读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感悟主人公的激情和斗志。【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的特点。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①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②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教学方法】朗诵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并联系课文P67的参考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③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用心 爱心 专心

234-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屈原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呢?对,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是的,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身 1 死的爱国诗人屈原。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

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

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2.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3.历史资料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为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4.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

睥睨(pì nì)波澜(lán)发泄(xiâ)鞺鞺鞳鞈(tāng tà)污秽(huì)稽首(qǐ)迸射(bâng)罪孽(niâ)脚镣(liào)忏悔(chàn)眩目(xuàn)伫立(zhù)木梗(gěng)郢(yǐng)虐待(nüâ)雷霆(tíng)徘徊(pái huái)咆哮(páo xiào)驰骋(chí chěng)5.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雷霆:雷暴;霹雳。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倾听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现在大家认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内容,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给课文划分层次,然后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一层(第1—4自然段):屈原呼唤风的咆哮,来唤醒沉睡于黑暗中的一切。第二层(第5自然段):屈原呼唤雷声,来扫除一切阴谋、污秽、自私自利,从而获得自由。

第三层(第6自然段):屈原呼唤闪电,来劈开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给人带来光明。第四层(第7—8自然段):屈原呼唤光明早日到来。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思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点拨:本文表达了作者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主要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活动二:大声朗读,理清屈原的呼唤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理清屈原发出了怎样的呼唤?思考下面的问题。

1、《雷电颂》前面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点拨: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

2、第一部分中,屈原呼唤了哪几种事物? 点拨:屈原呼唤了风、雷、电、光明。

3、第二部分中,屈原痛斥了哪些神鬼偶像?

点拨:屈原痛斥了东皇太

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神鬼偶像。

活动三:细细品读,体会屈原内心世界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然后围绕下面问题进行智力抢答赛,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本句话运用到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

作用: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段话运用呼告、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屈原对风的热切呼唤,表达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2、屈原为什么“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

点拨:因为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了人民群众,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希望人民的力量打破黑暗。

3、“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这两句话表达了屈原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祈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这不仅不是逃避现实,而且恰恰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4、“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分别指什么?

点拨: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5、“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这句话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感情?

点拨:这句话直接抒情,表达了屈原对光明的无限向往、热爱。

6、“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屈原渴望牺牲自己,摧毁黑暗、献身光明的伟大精神。

7、屈原为什么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都“烧毁!烧毁!烧毁!”?

点拨: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

8、“什么个湘君,什么个湘夫人,你们的天大的本领也就只晓得痛哭几声!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顶多让你们哭出几笼湘妃竹吧!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点拨:湘君、湘夫人象征那些悲观论者。表达了屈原对昏庸腐朽统治者的痛恨。

9、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点拨:他是一个追求光明、不向恶势力低头、以天下为己任、憎恨黑暗、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具有的浩然正气的人。

通过他呼唤风、雷、电,呼唤光明的语句,痛斥那些神鬼偶像的语句可以看出来。根据答题情况评选答题小能手。活动四: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深意

同学们,作者写屈原的愤怒呼唤有什么深意呢?请大家结合写作背景,合作交流下面的问题:

出示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1、本文中一些物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点拨: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2、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3、作者通过哪些修辞方法塑造了屈原形象,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点拨: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兼用拟人、呼告、排比;“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兼用反复、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感人肺腑,撼动人心。

活动五:对比阅读,感受抒情特点

同学们,与以前读过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点拨:《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 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而《雷电颂》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理解作者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2.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描写自然界的一个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悟。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 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象征 歌颂风雷电 怒斥神衹 呼告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7、雷电颂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昨夜星辰》。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天上的街市》,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郭沫若的戏剧:《屈原》。一说起屈原,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爱国人士,对他多少也有些了解。下面请一个学生来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2、展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章的精彩段落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读了这段文字以后,你认为屈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怎样的?

2、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3、根据文章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将文章划层次。

4、赏析第一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 屈原呼唤:

;希望

总结:在呼唤中表现屈原什么样的感情?

5、赏析第二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 屈原斥责:;

因为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2、呼唤与歌颂

怒斥和愤懑

3、根据文章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风雷 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牢固”的黑暗、阴惨的现实面前,诗人充满了强烈愤懑,不得不忧虑祖国的前途命运。所 以他热切地祈求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 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炫目的“光明”。他把“电”这一宇宙的长剑化做自己“心中的长剑”。在奇丽的联想中,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力合二为一,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显示了摧毁一切黑暗的愤激的情绪和斗争决心。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了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和官 僚统治集团。屈原斥责这些“土偶木梗”无德无能,欺民惑众,奸诈怯懦,高呼要把所有的神像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烧毁!烧毁!”这是因为它们身居高 位,没有 什么“德能”,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象征了现实中种种黑暗势力。这样,屈原变 革现实的要求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

4、赏析第一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

屈原

:;

希望

总结: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显示出摧毁一切黑暗的愤激的情绪和斗争

决心。

5、赏析第二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

斥责:

;因为

总结:屈原变革现实的要求就由前面的对自然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略)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下本课的艺术特色。

2、展示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2)舞台说明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2、舞台说明的作用。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这段独白想像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格。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像,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借助他们的神力,使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这样,就使历 史中的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高昂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 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 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义的关键。

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

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 有二义: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③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学生运用句式说话:

我认为本文中

一句最精彩(或最富有激情、最感动人心)因为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作出如下总结:

本文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 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5.关于《雷电颂》的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 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 涌而出!

此外,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说明吟咏“雷电颂”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创造一个想像的场域,启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个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 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

课外收集有关爱国人士的故事,及一些有关爱国的诗句。附板书:

7、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歌颂风雷电

怒斥神衹

浪征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 漫拟 “东皇太一”等众神

正义、光明的变

主人 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的

革力量

义呼 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

诗告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

风手 民群众

法三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

雷电颂

鄞州区横街镇中学

许鹏浩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教学重点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教学设计

一、民俗导入

1、导入语: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泪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两层。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写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三、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师可加以点拨)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b.“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c.“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进射出光明了吗?”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d.“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指的就是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自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点拨:从句式、修辞等‘角度)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四、拓展阅读

《醉》

——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阅读郭沫若《凤凰涅槃》,进一步了解郭沫若的写作风格。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 电 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2《雷电颂》.doc

    《雷电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雷电颂》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7、《雷电颂》精品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

    八年级语文雷电颂说课稿

    《雷电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教学设计>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7、《雷电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①新课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二、......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谭艳菊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