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桥》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 及封皮(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0: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奇妙的桥》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 及封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奇妙的桥》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 及封皮》。

第一篇:《奇妙的桥》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 及封皮

《奇妙的桥》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奇妙的桥》。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奇妙的桥》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用玻璃,甚至纸或盐造成的桥,让人感慨人类指挥创造了如此杰作。这篇课文位于本单元五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人类的“老师”》、《钟表店里的争吵》,下接《橡皮头铅笔》、《扁鹊治病》,这些课文文质蒹美,生活化和时代感都很强,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运用科学的热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材料。

2、学情分析

班上的学生大多生长在农村,见闻少,知识面窄,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善于与人交往,乐于发表个人观点,对科学知识充满着好奇。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

3、教学目标

本文属于批读课文,计划一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了解用玻璃、纸、盐灯光所造桥的特点,借助批读了解这些桥的奇妙;情感、态度、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

4、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玻璃,纸,盐所造桥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的热情。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合作探究精神的特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谈话导入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到学习状态;图文结合法,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读中感悟法,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描述出桥的样子;举一反三法,让学生学过玻璃造的桥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纸桥和盐桥。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等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在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你见过的桥都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由此转到,玻璃,纸以及盐也可以做成桥,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很奇妙,从而揭示出课题。这样开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在渴求知识的心境中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自读、齐读、评价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具有启发性,我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学思路,让人一目了然。

18、奇妙的桥

玻璃桥

晶莹透亮

纸桥

强度很高

盐桥

通行无阻

《奇妙的桥》教学反思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教材中,批读文极具特色,《奇妙的桥》就是这类型的一篇课文。

在设计批读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关注老师的引领作用:

一、批读文终究是建立在阅读教学基础上的,那么教学中,老师不可放弃的是阅读教学的一般策略,把握阅读文教学的特点,要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开启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教师、文本、学生的多元对话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另一方面,批读文又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文本的教学,它应该有自己独具特色之处,那么,这独具特色究竟“独”在何处,这是教师们长期以来在教学中一直研究与思考的问题。从实践中,我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这种文本的教学,其独到之处在于,旁批是孩子学习的导向,它可以引导孩子从什么方面去理解文本,可以引导孩子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文本,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因此,在教学这种文本时,作为教师,要坚持以教材为载体,教给学生四种批读的方法,即提出问题、写出感受、赏析词句、概括内容,坚持用这样的方法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任何一节课的教学,它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利用旁批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从读已有旁批中,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在读旁批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其二,在指导学生写旁批时,把重点落在赏析词句中,从而,把批读文教学的学习指导与一般阅读文教学中关注孩子个性体验有机结合。

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我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学贵有疑”,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读文,自己提问题,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当我也加入他们的小组时,他们变得更踊跃,并且乐于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考考同组的其他同学,促使其他同学去研读课本,再次主动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在这多重对话中,学生的疑问冰释了,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课设计以“层层设境,步步悟读”为教学理念,通过把文本中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链接”,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学习兴趣得到不断强化,从而始终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充分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感受桥的奇妙的同时,也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

本课最后又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又起到锻炼学生写作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本节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对学生的字词训练只局限于表面,更没能突破教学难点,无法升华学生的感情,激发起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的热情。还有一些细节地方,三疑三探各个环节缺少合适过渡语,无法系统地融为一体,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下功夫,争取使自己在领会新模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重阳镇下街小学

闫柳

小学三年级语文

《奇妙的桥》教后反思

重阳镇下街小学

闫 柳

小学三年级语文

《奇妙的桥》说课稿

重阳镇下街小学

闫 柳

第二篇:《桥》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桥》教学设计

红兴隆局直第一小 李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课前准备: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学习词语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

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可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如魔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反馈交流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如果学生讲到“盯”,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

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两段话。

②是啊,老汉像一座山盯着这群惊恐不安的村民,这是一群怎样的村民啊,让我们再来回顾,一起读。课件出示: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3.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3.同学们,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桥》说课稿

红兴隆局直第一小 李红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6课《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人们在山洪来临时都惊慌的涌向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过桥,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的精神。

4、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揭题导入。

一上课,我先出示山洪爆发的图片,引导学生说感受,然后引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小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一起感受灾害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样的导入,把学生从生活带入课堂,带入课文情境。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教师言语诱发:课前已经请大家预习课文了,看到你们了张张充满自信的脸,可以肯定,你们一定进行了认真预习。那么通过预习,大家都了解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教师对下一环节学习目标的校正。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考察纠正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从感情上对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山洪暴发的情景。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刚才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交流以后再请学生看书,指名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村民们在这种时候又有什么反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首先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入那个山洪暴发的村庄,然后再来感受语言文字,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2、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可来到木桥前,人们都停住了脚,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读后交流(因为老汉像一座山一样站在木桥前。)从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什么?(感受到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之高,的确是全村人都拥戴的党支部书记。)

那么,老汉是怎样组织村民们过桥的?从中你又能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用笔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空白处做批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并辅以感情朗读。

“响鼓要用重锤敲。”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用充足的时间,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自主读、划、批、注,钻研文本,推敲词句,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领学生深究并作点拨,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度。最后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再一次感受那扣人心弦的场面。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引读第三部分。这位老太太是谁?(是老汉的妻子,小伙子的母亲,小伙子也是老汉的儿子。)同学们,读到这里,请你们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或一个动作来表达此刻心中的感受吧!

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学生作品最好能有充分展示和评价的时间,使得学生能互相启发,学习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4、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5、学习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四、布置作业

《桥》教学反思

红兴隆局直第一小 李红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因此,根据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话,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另外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此外,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针对这些特点,我又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交流预习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后,将学生找到的句子在一张幻灯片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从内容上来谈,也可以从作者的表达方法上谈;在体会英雄言行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老汉说的话,从而体会老汉临危不惧,坚定果断,用严格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引导学生体会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设置悬念,体会到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最后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从而理解题目“桥”所蕴含的深意。学完课文后,提供了拓展阅读:①[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②《伦敦地铁大火灾》帮助学生积累。当然,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

1、应该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新资源来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2、在课文最后让学生用上“桥”来赞美老汉,提的要求有些高了,使得学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如果将这个问题分解一下,先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老汉,然后再让学生用上“桥”,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3、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要不广,没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除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还要让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更活跃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奇妙的桥.doc说课稿

《奇妙的桥》第二课时 说课稿

王芳

一、我对教材的解读。

《奇妙的桥》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结构简单,条理清晰的说明文。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三种奇妙的桥。走在晶莹透亮的玻璃桥上,你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走在世界上第一座纸桥上,你完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连3吨重的汽车都能通过呢;走在青海省察尔汗盐湖的盐桥上,你会看到汽车、火车在盐桥上通行无阻。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这篇课文是学生们在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我认为:作为低年级的课文,它既是培养识字兴趣,进行识字教学的载体;还应是我们培养学生语感的载体,文中语言通俗流畅,为我们通过朗读训练、激发想象,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并且,它出现在以“奇妙的世界”为话题的单元中,文中丰富有趣的内容有利于实现单元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所以,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会“桥、加、利、米、进、入、国、车”八个字,会认“造、重、量、童、种、担、汽、通”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桥的奇妙,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其中第三点也是我教学中的重点。

本文用了较多的数字说明法,文中“12米、8米”“18吨”这些词语,对学生们来说十分陌生,可能会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桥的奇妙,是本次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我的设计思路。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玻璃、纸、盐怎么能造桥呢?他们一定会觉得这些桥有趣极了。这种兴趣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推动力。通过读文,他们会有一定的体验,知道真有用玻璃、纸、盐造的桥。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带着兴趣,更深入地读文悟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桥的奇妙呢?

基于一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关注体验、读中感悟”为教学理念,通过把文本中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链接”,在教学中借助色彩鲜艳的课件,运用实物操作,加上教师的恰当讲解,评价,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探究、比较、想象等体验中,学习兴趣得到不断强化,始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充分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感受桥的奇妙的同时,也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游戏中快乐识字。

我以引读第一自然段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前文,激活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接着,带领学生们玩“造彩虹桥”和“送生字宝宝过桥”的识字游戏,(我给大家演示一下),通过课件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有趣的配音,以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受识字的快乐,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在学生学习兴致正浓时,借助学生第一课时中的质疑: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座奇妙的桥?让学生通过读2、3、4自然段,知道文中具体描写了三座奇妙的桥,并学习用第一自然段中:“有用……造的桥,有用……造的桥,还有用……造的桥。”的句式来说说这些奇妙的桥。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将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活学活用。接着,以“你最喜欢哪座桥?”一问引发学生畅所欲言,为深入理解课文,做知识和情感的铺垫,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三)品味体验,读中悟文。2、3、4自然段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所在,我想紧扣“奇妙”一词,引导学生对描写玻璃桥、纸桥、盐桥的段落,逐一品味体验,读中感悟,体会桥的奇妙之处。

1、情境中体验,感受玻璃桥的奇妙。

第2自然段教学中,我依据文本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围绕“这座用玻璃造的桥,长12米,宽8米,载重量18吨。”和“走在这座晶莹透亮的桥上,你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这两句话,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玻璃桥的奇妙。

首先,我在准备拿出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砖,引导学生们认真观察,感受玻璃透明、光亮、易碎的特点。孩子们会十分兴奋,也会怀疑:玻璃能造桥吗?抓住这个契机,及时让学生的注意力投入文本,通过对读设问句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玻璃确实能造桥。

接着我以“玻璃造的桥会是什么样的呢?”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本段4、5句话,进行交流。

在教学第4句时,针对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我准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适机将教室长度和宽度与玻璃桥做比较,让学生对“12米” “8米”有感性认识,再重点讲解“载重量”,让学生 知道“六辆小轿车从玻璃桥上通过,它一点事儿也没有。”这样孩子们自然会为玻璃桥大而结实感到惊奇。再来读文时,学生就能绘声绘色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了。

本段第5句话,景象美,语言美。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呢?我将“晶莹透亮”一词,做为该句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对强光中发出眩目光芒的玻璃砖再次进行观察,学生们会产生新的体验,发出由衷的感叹: “晶莹透亮”的玻璃可真美呀!再运用课件展示玻璃桥的图片,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清晨,在薄雾中,玻璃桥仿佛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衣;傍晚,在夕阳的照射下,玻璃桥金光闪闪,多么像白雪公主住的宫殿呀!”从而创设童话般的情境,引领学生感受玻璃桥的美。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说出:如果自己走在玻璃桥上,会有什么样的独特感受,并积极地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最后,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使学生的从文本中获得的感受不断加强。此时,引导学生发出“这座桥真是太奇妙了!”的感叹,可谓水到渠成了。

2、探究中体验,感受纸桥的奇妙。对于纸,学生们实在太熟悉了,所以用纸造的桥,一定令学生们感到最不可思议,他们多么想一探究竟啊!我想,如果能强化他们的探究欲望,一定能在课堂上看到精彩。

上课的时候,我拿出一个小纸桥,用笔盒压上去。学生们一看到实验,整个课堂会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将观察结果 “纸桥倒了”告诉大家,产生探究纸桥的欲望。此时,我出其不意地发问:“如果请你到用纸造的桥上走一走,你敢吗?”引起学生的想象,我可能会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有的担心、害怕、怀疑;有的完全不怕。实验带来的不同体验,会让学生对纸桥的探究意识更强烈,而这正是引领学生亲近文本的最好时机。此时,我针对学生两种不同的回答,以“到美国的科学家造出了第一座纸桥上走走,你还会这么担心吗?”或是“你为什么不担心呢?”的问题,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文本中来。通过自由读、同座读、指名读、齐读多种方式的读,以及朗读中师生间、生生间的评价,帮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纸桥的奇妙,体验探究、读文的乐趣。

3、激情中体验,感受盐桥的奇妙。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文中的这座“万丈盐桥”就在中国青海省察尔汗盐湖上,它被世人称为举世无双的奇迹,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让我感到震惊,我想学生们知道后,也一定会为盐桥而自豪。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体验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所以,我在课件中展示盐桥图片时,结合文中语言,用一段充满感情的介绍,激发学生体验为盐桥骄傲、自豪的情感,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中来。并且有了前两段的学习做铺垫,教师只需适当地点拨,学生们就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厚厚的”、“通行无阻”、“汽车通过要用一个多小时”等语言文字中轻松地感受盐桥的奇妙。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受。

在学生感受到了这些桥的奇妙后,引导学生用夸一夸的形式,通过读最后一段“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来表达对它们的赞美之情。并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你还知道其他的奇妙的桥吗?”进行课前收集资料的交流,点燃他们探究科学的激情,升华学生的感受。

(五)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最后有限的时间,我会交给写字空间。我在第一课时中指导学生写了5个字,把三个独体字“米、入、车”留下来,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体会独体字中笔画搭配。指导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倒“八”字加上“木”,就是“米”。“入”字撇低,捺高,与“人”字区分。“车”注意笔顺。并渗透习惯的培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希望,开放互动的课堂中,丰富的体验活动成为学生有力的双翅,让孩子们杂文本中自由翱翔,感受阅读的快乐,放飞心灵独特的感受。

阅读(672)| 评论(0)

第四篇:《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奇妙的桥》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同学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同学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同学画自身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同学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俺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同学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同学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同学自身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同学自身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同学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同学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考虑: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协助同学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你们想一想,你 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

ii.同学交流自身的想法。

iii.同学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身喜欢的局部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同学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同学自同学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3、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

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

《奇妙的桥》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何8个生字。在俺们身边就有许多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

2、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同学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语

1、提起桥,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而且还都在桥上走过。有了桥,人和车就能方便的通行了。在俺们身边就有许多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呢?(高架桥、立交桥、天桥、九曲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外白渡桥)

2、真不错,同学们都是有心人。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桥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今天老师和大家要一同去观摩一些与众不同的桥,它们有着许多奇特的地方,有没有兴趣?现在就让俺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快速读读课文,看看书中向俺们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

交流。(出示:玻璃桥、纸桥、盐桥)

2、你们觉得为什么要称这些桥叫奇妙的桥?

交流。

师:是呀,奇就奇在造桥的资料上了(出示;资料)通常造桥的资料有哪些呢?

3、(出示:第一节)引读:平时俺们看到的桥资料很普通的,有(木头、石头造的桥),有(水泥造的桥),还有(钢铁造的桥)。

相比之下这的确是三座奇妙的桥。

4、现在就请你挑选一座你认为最奇妙的桥,将它介绍给你的同伴。

出示:

自学提示:读读课文,划划句子,说说感受

5、交流。(出示图片)

玻璃桥:你们知道18吨有多重吗,相当于500个同学的重量。

纸桥:你们看两三吨重的汽车能平安无恙的驶过纸桥

(出示动画)

盐桥:这就是火车在盐桥上行驶的情景,请看(出示动画)

多么壮观的画面这是俺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读好句子。(出示句子)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后,你们对这些奇妙的桥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1)、俺想知道特种玻璃是一种怎样的玻璃?怎么会那么牢固?

(2)盐桥是用盐造成的,假如下雨不是要融化了吗?

(3)纸怎么能造桥,想不通?

(4)世界上还有哪些资料奇妙的桥?

2、同学们问的好,老师也想知道,刚好最近俺们学校建立了一个信息库,里面搜集了大量有关桥梁方面的知识,不如俺们去那里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答案。别忘了带好笔和纸。

3、解决问题

刚才提问的同学有没有找到答案?

1)、介绍夹层玻璃的特性

2)、盐桥的特性

3)、纸桥的特性。

4)、介绍其他的桥

4、老师这里也向大家介绍两座桥,出示:(同一版面)

A、赵州桥图片及文字(大约在1400年前,石匠李春用大石块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这座桥的设计很特别,在桥下的大拱两旁,还各有2个小拱。这样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减小了洪水对桥的冲力,所以,赵州桥一直能保管到今天。)

B、南浦大桥图片及文字(南浦大桥是斜拉桥,这种桥有许多粗粗的钢索斜在桥面上,这些钢索一头连着塔柱,另一头将大桥主梁紧紧拉住。斜拉桥有了这些钢索,能把大桥的重量都压在塔柱上,这样,就不需要用很多桥墩去支持大桥了。)

● 指名读,这两座桥奇妙在哪里

● 交流:结构。引读两座桥奇妙之处

● 小组做实验,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加纸桥的载重量?(纸片折叠成W形,或拱型)实验证明纸的形状变化后它的载重量就会大大增加。

四、发明性思维训练

1、今天大家收获不小,了解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桥,增加了许多关于桥梁的知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聪明才智也来设计一座既美观又实用的桥呢?课前请同学们进行了憧憬,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智慧果实?

2、交流

五、总结课文

桥梁是人类珍贵的财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假如世界上没有桥,那人类社会将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也不会有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五篇:《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3创新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立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说出玻璃桥,纸桥,盐桥的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2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导注读

读课题,想想,有什么问题?批注在课题旁。引导理解“奇妙”(奇特、美妙)

二、激趣导入,感知新课

1的石头造的桥,有完全用一根木头造的独木桥……

2奇妙的桥,透过字里行间,看看你有什么不同感受。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

3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正音。

41段,借助课文旁批想一想,把自己知道的批注在书上,同桌交流。

三、细品课文,掌握方法

1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这些桥的特点?(老师相机指导勾出最概括的句子:这些真是奇妙的桥啊!)

2”勾出。

33段。

教师:让我们先来欣赏玻璃桥的奇妙吧。

(1)自读第3段。

(2)出示学习提纲,分小组学,让学生借助课文批注自读、自悟。①第3段有几句话,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玻璃桥的奇妙的?②你最喜欢本段哪些句子,为什么?

③读读课文批注,想象一下“人走在晶莹透亮的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的感觉。

④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再背一背。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出示课件或插图,帮助理解“晶莹透亮”、“似乎”意思。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把自己不同的感受批注在课文旁。

(4)引读:因为玻璃桥(晶莹透亮)所以作者走在桥上感觉(似乎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之所以把这座桥称为玻璃桥,是因为(桥面,栏杆,扶手)都是用(玻璃)制成的。

(5)教师小结。本段从长度、宽度、载重量方面介绍玻璃桥的奇妙。

四、自学自悟,欣赏感悟

按照提纲要求,你们学习得很积极,理解得很好,让我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借助课文批注,学习课文,继续欣赏“纸桥、盐桥”的奇妙。

1让学生仿照这个提纲分小组学习喜欢的段落。3可借助音像画面,用词遣句的准确。

4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巧匠建造的奇妙无比的桥,你有什么想法?

可是,世界上还有许多奇妙的桥是大家没见过的!瞧!奇妙桥!(投影收集的图片有:泥桥、草桥、塑料桥、瓷砖桥、纸桥、音乐桥、玻璃桥、尼龙桥、充气桥、藤桥、蛇桥、绳桥等多种神奇的桥)说说自己的印象及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

2我会设计:在世界上,有好多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如果我是桥梁专家,我会用()来造一座奇妙的()桥!

附:板书

奇妙的桥(奇特、美妙)

玻璃桥

晶莹透亮

纸桥

强度高

盐桥

长万丈

我会用()来造一座()桥。

下载《奇妙的桥》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 及封皮(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奇妙的桥》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 及封皮(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何8个生字。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2、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

    《桥》教学设计说课稿

    《桥》教学设计 设计人:赵金枝 一、单元主题、引入课题 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走近一位普通的山村老汉,学习第3篇课文,题目是《桥》(板书课题)......

    《奇妙的桥》教学反思 一班

    《奇妙的桥》教学反思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促进他们对课文 的内涵有深入的感悟......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5篇)

    18《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杜集镇岗叉楼小学 崔庆华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各种桥的制作材料与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本......

    奇妙的桥·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各种桥的制作材料与特点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

    桥的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桥》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

    语文课文《奇妙的桥》教学反思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促进他们对课文 的内涵有深入的感悟。故在这篇学生接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