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平面 镜 成 像》
一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编排的,它是
对光的反射知识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成像原理.课本主要安排学生科学探究,自己总结出规律.
二
教案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突出学生参与理念,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的重点在“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面镜改为平板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
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围绕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拔,最后还是
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四
教案内容: 课题: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
型:科学探究,新授课
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
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以及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教学仪器: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小蜡烛和大蜡烛各一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游戏吗?现在老师有两个跟今天这节课学习有关的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课件显示谜语)
学生猜出谜底:镜子。我们每天都会照镜子,它的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在自然界中也有平面镜(课件显示倒影),同学们平时观察过这些美景吗?现在让我们面对手中的平面镜,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生答:自己的像。
二、进行新课
1、进行猜想:
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学生讨论、归纳:
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 2、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大小相等呢?学生自由回答。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像比较。(替代物)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2人为一小组,用桌子上的平面镜和其它器材做实验试试看,行不行。(玻璃板暂不取出)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只能在平面镜的前面看见物体的像,在背面看不见像了,没办法把“替代物”放到平面镜背面的像的位置上。老师引导:大家在后面放一张白纸(作光屏),屏上会出现物体的像吗?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镜子后面的漆挡住了光线,无法透过。(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显示)师问: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代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寻找像的位置?用什么办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解决办法)
学生纷纷换用平板玻璃继续完成实验。教师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并采集实验数据,完成探究报告单。
4、分析和论证:
学生分析有关数据,讨论观察的实验现象,归纳结论。(课件显示)师小结:可认为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
上课时,我们看了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产生的美景,现在能不能用我们刚才探究的规律解释一下,水中的美景为什么看上去是倒立的呢?(课件显示)选取自然界和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并讨论、分析形成的原因。要点主要是:水面相当一平面镜;物体在水中的每一个像点都与物点“等距”;从水面上看是倒的了。引导学生分析所成的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虚像。
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物理学把这种像叫虚像,而把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课件显示: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就是虚像。)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生:虚像。
(课件显示)通过作图来认识平面镜成虚像的含意,知道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巩固光的反射规律知识。
5、评估与交流:
实验操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测量的结果是不是可靠?各组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猜想?课后同学们自己探究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是相反的吗?
三、课堂小结(课件显示)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观。
四、反馈练习(课件显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2、课后作业:自我评价。
六、课外实践
调查一下平面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平面镜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不利的方面呢?
第二篇:物理优质课教案参评稿
新人教版八年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电阻教案
课题:第六章电压 电阻 第三节电阻
赤峰市松山区河南营学区中心校 刘金钟
一、教材分析: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教材从为什么常用导线是铜或铝制成的这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进而通过实验讲述了什么是电阻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在讲什么是电阻时,说明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教材还在介绍电阻的单位后列举了一些电阻器及其阻值,帮助学生形成阻值大小的具体观念 .
教材没有用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来定义电阻,也没有说明1欧姆的物理意义.这都有利于降低难度.在讲述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重点放在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这三个因素方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主要的,但也只是限于定性说明.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教材中也用实验来予以讲述.
二、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为“设疑”——“解疑”——“再设疑”。由“为什么不用钢铁做导线”设疑,结合演示实验灯的亮度不一样,给学生启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电阻来表示。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事例猜想:电阻大小可能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进而应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得出正确结论。课文中的“小资料”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体会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习题侧重研究方法的训练;最后借助P14页(图6.3--1)再设疑---如何方便的改变电阻(滑线电阻器)为下一节“变阻器”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四、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五、教学难点
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六、教学用具
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
师:出示一段电线,问那里是导体?那里是绝缘体? 生:电线芯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绝缘体.师:一般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用铜做的.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指出:这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演示实验:P14图6.3-1引出电流不同.设问:电流是否真的不同呢?有没有办法知道呢? 按右图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师问:看到什么现象?
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电流大.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指出: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师:在这里——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
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3,知道下述内容.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kΩ=103 Ω
MΩ=106 Ω
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电路有时需要较小的电流、有时需要较大电流,因此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出示书图6.3-2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
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师:请同学们看书P17 小资料,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
师:为什么要指出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
指出: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还跟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演示实验:
得出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还跟温度有关 小组讨论------想想议议
(三)、小结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 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kΩ=103 Ω
MΩ=106 Ω
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还跟温度有关
(四)、作业:
P17-----1、2、3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前后内容衔接自然,节奏合理,板书简洁。总的思路为“设疑”——“解疑”——“再设疑”学生学习兴趣高,乐于探究。还应加大渗透控制变量法的渗透教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训练也应向这方面侧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 4
第三篇:在2007年全县初中物理优质课竞赛
在2007年全县初中物理优质课竞赛总结会上的讲话摘要
长阳研训中心 刘开双
在各初中的大力支持下,在渔峡口中心学校的全力协作下,经过全体参赛教师和代表的共同努力,2007年全县初中物理优质课竞赛的各项任务已圆满完成。在此,衷心感谢关心支持研训工作的学校领导和积极参与学科研究的各位物理教师。
一、过去一学年全县物理教科研工作简要回顾
加强课堂研究。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上。因此,在进入课程改革几年以后,在充满争议的实施进程中,有必要从浮躁、盲从的状态回归本位,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2006年10月参与全省初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学习观摩活动,贺家坪、资丘等单位派人参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维。在视导过程中共听课102节,以课改理念和课标作指导,结合教材实际进行评课,增强了课堂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7年4月组织参与全市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毛宗红老师获奖。
进行常规视导。深入学校,深入研修组,深入课堂,查阅资料,下移研究重心,与老师一起进行教学设计、课例诊断、互动研讨,立足实际进行专业引领。
推进校本研修。2006年11月召开了全县物理校本研修研讨会。与会教师认真总结交流了研修组建设,开展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与体会;总结交流了合理有效使用教材,整合其它教学资源的经验与体会;总结交流了探究式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相结合的经验与体会,并观摩了两节示范课。注重教师研修成果的征集和推介,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全省的新课程论文评比,李国庆、杨建等教师获奖。
承接送教下乡。宜昌市物理送教下乡于2007年3月在资丘中心学校举行,所展示的高水平的课堂教学,为我县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样板。
发挥评价功能。精心命制形成性测试题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以考察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为目的,试题得到一线教师的充分肯定,认为贯穿了物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双基,考察了能力,紧扣时代脉搏,并有不少素材和立意新颖的试题。有利于引导老师深入钻研课标与教材,有利于引导老师关注平时的教学,有利于引导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持久转变。可以说既发挥了导向作用,又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了学科形象。
开展课题研究。继全市物理课程的主导性课题“探究式教学”结题之后,我县有四所中心学校积极参与物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正式成为这一课题的实验学校。
二、2007年中考试题及全县质量分析
三、本次优质课竞赛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1.按计划顺利完成竞赛评比工作
在各乡镇校初选的基础上,按计划共安排了12节课参与全县评比,分A、B两组进行,赛场秩序井然,推进顺利,没出现事故和问题,普遍反映赛场氛围自始至终都很好,维护了课堂教学竞赛的神圣地位和严肃性。经过1天的角逐,评出2007年初中物理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竞赛结果将作为今后两年参加全市会教选拔推荐的主要依据。
2.圆满完成会务、赛务工作
渔峡口中心学校为本次活动作出了精心周密的安排,12节课的精心调整、安排,9个教学班学生的频繁调度,没有发生学生迟到现象,学生出入有序,配合很好,充分体现了渔中良好的校风和对竞赛活动的真心支持。全体参赛教师的认真配合和充分发挥,会内会外的研究交流,形成了竞赛的优良文化氛围,使大家在紧张竞赛中,仍然感到身心愉快。
3.本次竞赛取得的主要成果
初赛和参赛教师准备的过程,使全县物理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是一次“同课异构”式的教学研究,是一次很好的集体备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提高的过程。这个准备的过程比竞赛的结果重要。每位参赛者不仅锻炼了课堂教学水平,而且增强了自信。
本次竞赛对评比工作作了有益而成功的尝试。每一个参赛者既是选手,又是评委;既是
教课者,又是评课者。通过改革评比方法,提高教师民主参与、公平公正、理性思考的水平,充分体现竞赛宗旨,充分发挥竞赛在推动课改中的课堂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的巨大作用。
这次竞赛汇聚展示了近几年全县物理课改的丰富成果,使大家目睹课标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每个参赛选手通过一节节课堂,不同程度地诠释或者暴露出这样一些问题:
• 如何让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定位,发挥作用
• 如何将物理联系生活、联系科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 如何在课堂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 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
• 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或引发认知冲突
• 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 如何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 如何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 如何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 • 如何使学生经历动手动脑的问题解决过程
• 如何利用身边器材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功能 • 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 如何处理知识、活动与能力的关系
•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举例子、讨论等方法 • 如何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为有效 • 如何发挥教学机智,巧妙生成
• 如何进行课堂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效地进行即时性评价
四、对今后一段时期物理教科研工作的建议
1.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重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全县各初中学校物理组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把“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作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当作开展学科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切实提高教师常态课的教学水平,提高全县物理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提高全县物理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研究在学校内、在课堂内、在教和学中发现的问题,是教学“临床诊断”式的研究方法。教学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就分析、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改进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校本研修的基本目标。它是最实际的、最有效的,也是最贴近学生需要的教学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除了发挥教师个人的积极性外,还提倡专家、同行、学生的参与,用集体研究、行动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专业发展更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通过课堂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化水平,逐渐形成有时代特色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体系和风格。提倡每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并结合备课手册和研修手册,结合创优质课堂教学活动,使以下内容和要求得到落实:
• 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分析 • 课堂教学主要不足分析
• 本学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记载 • 课堂教学评价记载
• 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
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必须有选择的、有问题的指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出改进计划,并作叙事性的个案记录。
2.明年研讨会的主题初步设想为实验、实验教学和对实验进行纸笔测试的研究。全县物理教师要积极总结多年以来的实验教学及评价经验,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实验改进,对习以为常的实验质疑,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验仪器的
利用,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自制实验器材,对实验进行纸笔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力争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研讨会上呈现出来。成果的呈现形式以案例、论文为主。
3.发挥物理学科优势,开展科技活动。全县的科技节已经举办了三届,今后肯定还要举办,各初中物理教师要向鸭子口中心学校等学校学习,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把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因地制宜的科技活动,引导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爱创新。
4.积极参加宜昌市“发展性学习评价”课题研究经验交流。5.自愿参加湖北省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大赛。6.本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的进度和命题设想。
第四篇:2016.11河南省初中物理优质课学习心得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之河南省初中物理优质课观摩心得
黄海祥 2016年11月
2016年10月21号至24号,两年一度的河南省初中物理优质课大赛,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最早发现地、中国华夏文明中心之
一、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的美丽城市~~安阳举行。按照学校外出学习的要求,我就本次学习活动进行简单的分享。
安阳目前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一是大家都知道的殷墟,二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为了分享不至于太乏味,我课下做了点小功课。在绵绵秋雨之中,我随同开封教研室的各位物理老师带着火热的心,来到安阳认真聆听了来自我省各地市层层选拔推荐的33位优秀教师的精彩展示。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践行格物致知,培养科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格物致知也是本次大赛活动中一位参赛老师的答辩题目。简单说就是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言归正传,继续我的分享。们分别是郑州外国语中学的武老师,作课课题升华和凝华,安阳十中的王老师,作课课题快与慢。焦作市十七中代表,作课课题光的折射。最后一位是商丘地区的老师,作课课题,升华和凝华。给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男老师参与大赛,展示男同胞自己的魅力。其实2014年那届在平顶山的大赛,就有很多男同胞参赛,那届参赛男同胞专业素养也很高,给大赛带来了阳刚之气。
第五篇:初中物理优质课设计《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优质课设计《比热容》教学设计
山东威海荣成第36中学 张红云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五、教学用具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经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 1.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进行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二、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
三、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 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教师导引一: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教师导引二:怎样确定水和砂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倾听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4.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表一)物质的种类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表二)物质的种类
加热的时间(min)
升高的温度(℃)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或交流时忽略的问题,如: 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你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lspjy.com/showtopic.aspx?topicid=21692&page=end们怎样使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 他们组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 5.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教学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1)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2)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2.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五、分析与论证 1.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2.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几个小组的数据,进行交流。3.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接着进一步分析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由表一数据可比较容易分析出水吸热能力强,教师可针对表二里的数据进行引导: 问:若要使质量相同的水、沙子均升高相同的温度,该怎么办? 答:应对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让它继续吸热。问:水和沙子谁的吸热能力强? 答:在同等条件下的水吸热多,故而水吸热能力强。【知识提升】 提出问题:如何体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性质呢? 引导学生分析:要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也相同,而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让学生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介绍比热容的符号、单位。强化训练: 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 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比热容表。(1)任选一种物质,让学生在表中查出它的比热容,并说明表中数据所表明的物理意义。(2)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看看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迁移应用】 引导学生讨论: 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在我们家中安装的“暖气”用什么作介质?(2)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3)生活中、各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和散热的情况? 解释导入新课中提到的问题: 为什么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的昼夜温差大?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所得、能力所获、情感体验各方面进行总结。【课后延伸】 师: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海边小城—石岛,是大海养育着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但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正午和晚上海边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课后注意实际观察,然后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并通过网络或图书等资源查阅资料,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八、板书设计 §11.4 比热容
与质量有关 探究:物体吸热多少与升高的温度有关
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2.单位:J/(kg·℃)-1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4.应用:
九、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我在设计此课时,从沿海渔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由提出问题入手开展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带领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
(三)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