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3 00:0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 物理八年级下册《功》 ——廖群

我所选的授课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

一、教材分析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新课教学。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对功的理解,功的计算。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导学目标。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2)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导学重难点:

导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导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四、设计思想:

主要采用生本课堂32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乐趣。在学习过程引导学

生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享资源,完成学习的任务,同时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吊

五、教法、学法:采用引导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自主、合把物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比较感悟、归纳等学习方法。

体吊

六、教具:水平长木板、小车,细线

起过

七、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人推小车前进

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升高一段距离

观察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上用水平拉力拉着小车,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力有成效,即“做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2.判断

移动的距离。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上面的几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㈡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想这么两个个问题,把一桶水从1楼提到3楼,把一桶水提到6楼,哪一个会比较累? 再想把一桶水从1楼提到3楼,和把两桶水从一楼提到3楼哪一个会比较累?

从这两个问题中说明什么?

力×距离

㈢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

(四)例题讲解 w=f?s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含义,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

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

随堂练习

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2.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所受的水平拉力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那么在同一时间内,拉力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之比为 [ ]

a.24∶1 b.12∶1

c.6∶1 d.2∶1

二.计算题

1、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5n,不计滑轮、绳自重及摩擦,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j?

2.为了给一座楼供水,每天要用水泵将10m3的水送到30m的高处,则水泵工作一天对水做功多少j。

第二篇: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廖群 公开课— 物理八年级下册《功》

我所选的授课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

一、教材分析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新课教学。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对功的理解,功的计算。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导学目标。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2)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导学重难点: 导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导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四、设计思想:

主要采用生本课堂32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乐趣。在学习过程引导学

生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享资源,完成学习的任务,同时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吊

五、教法、学法:采用引导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自主、合把物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比较感悟、归纳等学习方法。

体吊

六、教具:水平长木板、小车,细线

起过

七、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人推小车前进

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升高一段距离

观察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上用水平拉力拉着小车,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力有成效,即“做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2.判断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上面的几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㈡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想这么两个个问题,把一桶水从1楼提到3楼,把一桶水提到6楼,哪一个会比较累? 再想把一桶水从1楼提到3楼,和把两桶水从一楼提到3楼哪一个会比较累?

从这两个问题中说明什么?

㈢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距离

(四)例题讲解 W=F?S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含义,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

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

随堂练习

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2.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所受的水平拉力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那么在同一时间内,拉力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之比为 [ ] A.24∶1 B.12∶1 C.6∶1 D.2∶1 二.计算题

1、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5N,不计滑轮、绳自重及摩擦,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J?

2.为了给一座楼供水,每天要用水泵将10m3的水送到30m的高处,则水泵工作一天对水做功多少J。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第三篇: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岚城中学 崔永明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以“提出问题”为重点的科学探究型课,内容则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插。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声音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与振动有关的体会”,并且在小学常识课中也已涉及过,所以本节开始即以上课铃声创造出声音的情景,让学生从好奇心出发,自然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新课。在教学中充分体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科学和规律的含义。着重强化过程,简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插需要介质。(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四、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五、教学准备:(1)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2)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学生回答:铃声)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新课教学(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

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实验

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

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

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小纸片在发生的扬声器里“跳舞”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小纸片在鼓面上做“自由体操”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震动。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④学生活动: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师敲击铁板琴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板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演示试验)教师把音乐芯片用细线吊在软木塞下,塞入试管中,芯片不能与试管壁接触。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将针管插入软木塞内。缓缓向外抽出活塞,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思想渗透: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命运》等一系列名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他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因为木、骨都是固体、都能传声。)师:同学们要学习贝多芬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鲜花也有荆棘,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定、坚强的面对生活。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④学生活动: 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举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声音传播的事例.(3)相关知识介绍: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的关系。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15℃)。天坛回音壁的介绍。

3、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

4、拓展延伸

5、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4、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15℃)。

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首先利用上课铃声引入声音,然后用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贝多芬利用木棒传声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

九、教学反思 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三维教学目标较好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贝多芬利用木棒传声坚持创作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效果非常好。教学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过程,由于经验不足,在本节课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如:课堂教学环节控制不是很好;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等。我认为课改就是需要不断地改才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并设法使之成燎原之势。教师应该成为播火者。使这无数星星之火汇成中华民族飞腾的强大动力。

第四篇: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物理示范课 物理八年级下册《功》

安家庄九年制学习学校

王连珍

一、教材分析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新课教学。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对功的理解,功的计算。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导学目标。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2)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导学重难点:

导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导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四、设计思想:

主要采用生本课堂32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乐趣。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享资源,完成学习的任务,同时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

五、教法、学法:采用引导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比较感悟、归纳等学习方法。

六、教具:水平长木板、小车,细线

七、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人推小车前进

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升高一段距离

观察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上用水平拉力拉着小车,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力有成效,即“做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上面的几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㈡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想这么两个个问题,把一桶水从1楼提到3楼,把一桶水提到6楼,哪一个会比较累? 再想把一桶水从1楼提到3楼,和把两桶水从一楼提到3楼哪一个会比较累?

从这两个问题中说明什么?

㈢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距离

(四)例题讲解 W=F•S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含义,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

随堂练习

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所受的水平拉力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那么在同一时间内,拉力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之比为

[ ] A.24∶1

B.12∶1 C.6∶D.2∶1 二.计算题

1、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5N,不计滑轮、绳自重及摩擦,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J?

2.为了给一座楼供水,每天要用水泵将10m3的水送到30m的高处,则水泵工作一天对水做功多少J。

第五篇: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公开课教案

安庆蓝天实验学校中学物理汇报课教案

汇报人:操瑞祥

总课题:第八章 运动和力 总课时:6课时 第1课时 课题: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能力目标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2.难点:物体的惯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教材16页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教材第17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通过flash演示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注: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注:说明“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异同。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2.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学生活动:

(1)观察由于物体受惯性的演示flash;

(2)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3)想一想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鸡蛋魔术、套锤柄、行车跳下易摔倒、泼水、丢垃圾、车启动人后倒,刹车人前倾等等。(4)阅读19页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

(三)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

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

(四)布置作业

1.思考书本第18页第1、2 2.理解记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3.完成配套作业练习●教学反思:

1、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出错,所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足,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加工,使知识变的更生动,提高学习兴趣。

下载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授课老师:戴志刚班级:高一(11) 班授课时间:2003年12月3日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教学目的: (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课题】电功率 【授课教师】 【地点】物理实验室 【时间】 【开课班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2、知道电......

    八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八年级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课 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时 间:2010 年10月21日 班 级:高一(3) 授课人:唐益飞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初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课题: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描叙物体的运动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2004年11月4日第三节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2004年11月4日第三节 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仙游县芹林中学 郑志强 一、目 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探究与观看网络课件来理解凸透......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1.1 正数和负数(2) 授课人: 时间:2008.9.9 地点:多媒体教室 1.1 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的分类中的作用......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定稿]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 执教: 陈国庆 时间: 周二第四节课 班级: 初一(4)班 课题: 江苏民歌课型: 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具: 电子琴、竖笛、录音机、录音带等 教学目的:1、欣赏一组江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