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曾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教案设计
莲
说
周敦颐
廖欢
2016.3.6
爱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和背诵本文,并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读音和含义,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衡阳有个西湖公园,“西湖夜放白莲花”曾是著名的衡州八景之一。莲花,又叫荷花,芙蓉。盛夏的时候,盛开的莲花白里透红,红里透白,红白相映,十分可爱,热风吹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便是非常有名的一篇。
古人常常把莲花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爱莲说》,全文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莲花之美。(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周敦颐与衡阳的渊源)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与衡阳颇有渊源。周敦颐有个舅父居住在衡阳,小时候周敦颐便寄住在舅父家。周敦颐从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深得舅父喜爱,他十分喜爱白莲花,于是舅父就在现在的西湖公园里种了大片的莲花,夏秋之交,莲花竞相怒放,十分美丽。周敦颐常常漫步于西湖塘畔,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研究学问,思考人生。莲花的高贵品性也影响了周敦颐,陶冶了他的情操,这为《爱莲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体裁点击: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马说》,复习“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1.听录音,然后朗读: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读出它的音
蕃(fán)
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亵(xiè)
噫(yī)鲜(xiǎn)有闻
3.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4.请同学朗读。
5.参考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检查下列句子的翻译情况)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思考下列问题。
(1)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作者通过外形的描写,用一句话概括了莲的内在气质,请同学们找出。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探究莲之魂:(内在美)
1.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本文作者借莲花喻人,揭示了莲花中蕴涵的君子品质,请把描写莲花的句子与揭示君子品质的句子连线。
莲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不攀附权贵
中通外直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美名远扬
香远益清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亭亭净植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2.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学生分组讨论)
花
象征
感情
作用
莲花
花之君子者
赞美
主旨(周敦颐)菊花
花之隐逸者
惋惜
正衬(陶渊明)牡丹
花之富贵者
讽刺
反衬(世人)
托物
言志
高洁志趣 小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保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求,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3.学了本文后,你愿做以上哪一类人呢?
我们应该像周敦颐那样,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拓展延伸:
仿照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爱------,因为它------”的句式造句。
例如: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第二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曾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
2、了解荷花的别名,土壤的分类,为什么莲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莲花的图片,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莲花的古诗句。(大屏幕展示有关荷花的诗句)
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和作者一同分享莲之美。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体裁了解:
学习“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五、学习全文:
1、先听同学代表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3、参考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
4、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科学知识普及时刻:莲这类植物简介,土壤分类,莲为何能出淤泥而不染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
六、写作方法探究
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学生分组讨论)
花
象征
感情
作用
莲花
花之君子者
赞美
主旨
(周敦颐)
菊花
花之隐逸者
惋惜
正衬(陶渊明)
牡丹
花之富贵者
讽刺
反衬
(世人)
托物
言志
高洁志趣
小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保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求,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学了本文后,你愿做以上哪一类人呢?
我们应该像周敦颐那样,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第三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模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蕃、鲜等词语的意思,理解疏通文章的文义。
3、从文中体会品味出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积累词义,理解疏通文义。
2、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加练习巩固
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机、本文的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幻灯片出示莲花图,师配合图片解说,引导学生由图画说出与图相似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国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对莲也可谓是情有独钟,今天我就来学习他写的著名文章《爱莲说》。
二、欣赏朗读。
激发朗读欲望,过度下一环节:同学们想不想也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别人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你?文中这几个字词的读音,看你能否读准确。
三、预习检测。练习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加点词的读音。
可爱者甚蕃 不蔓不枝 濯清涟而不妖
亵玩 淤泥 隐逸 陶后鲜有闻
(指名稍差的同学读,订正读音。)、提出朗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感情充沛,语速适中,停顿得当。、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有待改进,读的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合适。读完后请同学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齐读课文。
四、理解疏通文义。、老师指导疏通文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疏通文章的文义。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老师,问旁边的同学,再不能解决的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解,用译讲的方法自学,疏通文义。译讲:①读出句子。②讲重点词义。③翻译句子。(需要加、改、调、省。)(具体讲解一下)、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解疑答难。、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强调文章中的疑难点。
疑点:予:我。中通外直:茎中空通外面直。鲜:少。
强调难点:(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者也
是判断句式 可以译为 是(2)、菊之爱 按语法顺序应该是爱菊,之,在这里是宾语前提的标志。
5、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对文义的理解。
读出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翻译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通读全文,读懂文义,加深对文义的理解。
五、理解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旨。
1、文中写作者喜爱莲花,他喜爱莲花的什么特点?(用书中语句回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把莲花比作 君子,君子就是指品德修养高的人
在这里作者所写的莲花,仅仅是写莲,表达对莲的喜爱吗?
作者写莲花,是君子的写照,更是作者心志和人格的写照。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解决这个难点,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周敦颐的有关资料。老师读下面的资料。
周敦颐的资料:周敦颐,道州人,字茂叔,宋代哲学家。曾历任地方官吏。他为官清正廉洁。在南安军司理参军期间,有一个囚犯不该死罪,而另一官员王逵却想治他的死罪。王逵是一酷吏,众人都不敢与他争辩,独周敦颐与他极力争辩。王逵不听,于是便罢官而去,说 :如此做官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王逵方醒悟,囚犯才得以洗清罪名。为官期间深受地方百姓的拥戴。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在多年的宦官生涯中,洗染成风的恶势力中,极力保持那一份人格的高尚和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喜爱莲花,曾带领他的部下在所住府院东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晚年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组长组织好每人都发言,谈自己的理解,小组代表总结小组见解,代表发言。
小结:作者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着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令人敬重的操守和君子的坚贞气节。
小结: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叫 托物言志。
六、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
1、作者写他喜爱莲,文中还写到了 菊花 和 牡丹,把菊比作 隐逸者,把牡丹比作 富贵者,其用意就是为了衬托莲的 高洁。(出示练习题,老师提示让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内容)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七、总结全文。
作者借赞美莲的优美形象和高贵品质,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八、背诵全文。
九、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二。指名翻译3个句子。
之的用法: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他的(她、它),他们,他们的 ③动词,去,到。④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⑤用在句末,有协调音节的作用 ⑥宾语前提的标志。
学生根据句子和之的用法从中选择。、默写填空。(指分别指四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他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师巡回了解情况。最后订正。)
(1)。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亭亭净植。
(2)。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语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花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4)你知道古诗词中写莲花的诗句有:
教学后记:
本节课由于精心设计了,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中肯的评价和鼓励,感觉学生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师生之间交流的和谐。
第四篇:爱莲说(优质课教案)
《爱莲说》优质课教案
卧龙区潦河坡镇中学 张万清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爱莲说》,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1、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菡萏。她,美丽可目,清香可鼻,莲藕可食,莲子可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多媒体投放莲花的图片,学生欣赏。)其中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和作者一同分享莲之美。(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①、正确朗读、背诵《爱莲说》,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②、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③、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3、回顾文学常识。
二、1、自主探索
(一)出示自学指导: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到错误的地方立即纠错。(时间5分钟)
2、自我检测
3、自主探索
(二)出示自学指导:
• 结合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正确译文,先译重点字词,再连词成句。(时间10分钟)
• 温馨提示:文言文译文的原则是“信、达、雅”,即准确、通顺、有文采。在译文中,还有注意运用常说的“留、删、增、补、调、换”的方法。
4、自我检测(出示下列词句检查翻译情况)
蕃: 染: 濯: 亵: 鲜: 宜: 植: 不蔓不枝:(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理解了文章内容,让我们来品读课文,感受莲花之美、外在之韵味。)
5、自主探索
(三)出示自学指导:(1)、美美品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2)、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3)、作者通过外形的描写,用一句话概括了莲的内在气质,请同学们找出。(莲是花中君子,她高洁典雅、婀娜多姿,下面让我们再来赏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莲花的内在神韵。)
6、自主探索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作者借花喻人,揭示了花中蕴涵的君子品质,请把描写莲花的句子与揭示君子品质的句子连线。
莲 君子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不攀附权贵 中通外直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美名远扬
香远益清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亭亭净植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2、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学生分组讨论)
三、合作提升:
1、(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莲,花之君子者也。
2、花 象征 感情 作用
莲花
花之君子者
赞美
主旨(周敦颐)
菊花
花之隐逸者
惋惜
正衬(陶渊明)
牡丹
花之富贵者
讽刺
反衬(世人)
托物言志 高洁志趣 小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保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求,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四、当堂训练:
1、理解默写填空。
(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文章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2、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含蓄批评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
3、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大度,淡泊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
教师寄语: 绽放鲜花的人生是美丽的沐浴阳光的人生是灿烂的拥有喝彩的人生是精彩的 愿同学们的人生永远充满
板书:
鲜花和掌声,永远靓丽动人!4
第五篇:《爱莲说》说课稿及教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共)
《爱莲说》说课稿及教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教育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又要求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而这一要求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二)、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制作教具、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五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直接导入,激发情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我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首选教师播放原文配乐录音,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个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用文中七个短句回答)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3、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是否明确了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两名学生读生点评;齐读
接着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并进行板书。
由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了本文第一段“莲”的形象;第二段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样,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重点部分重点讲解。
意图:在阅读课文当中体会短文的语感和情感,掌握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四)、精读课文,深化明理
分别回答以上三个思考题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汇报,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补充,掌握了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花,而是借莲花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花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质疑:(略)
意图: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五)、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教师利用投影仪显示三个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试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外并具体说明
意图: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前两道题,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第3道题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即托物言志的写法骈句句式特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会运用。
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托物
言志
菊 ——— 隐逸者
(正衬)
莲 —— 君
子 牡
丹——富贵者
(反衬)
我这样设计板书,直观形象,从教学需要出发,醒目地突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脉络清晰,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