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

时间:2019-05-13 01:3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看图作文,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再

加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习作时,教师注意指导,讲评时,请学生读一读精彩片段或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日积月累”是一首课外的古诗。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再讲一讲;最后背一背。“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教学时,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再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书、勤积累。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3、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第一课时: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

情。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

2、收集写送别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首送别诗,看看那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二)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三)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五)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

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二、指导自学《送元二使安西》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 客舍 尽 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浥:悒(yì)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

尽:“进”。

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4、试背这首诗。

三、拓展练习。

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

四、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

古诗两首

送别诗

李白

孟浩然

广陵 王维

元二

安西

第二课时:

21、搭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感受乡亲们之间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来体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直接引入。

二、检查预习。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四、深入理解课文。

出示句子“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三课时:

21、搭石 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来体现“美”的。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

二、解决质疑。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过度: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

情感。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五、小结本课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21、搭石

助人为乐美

协调有序美 默默无闻

互相谦让美 无私奉献

尊老爱幼美

第四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血脉亲情。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感悟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难点:

想象两岸的不同场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感“给予是快乐的!”

师:在“5.12地震”的灾难中,你们是怎样帮助灾区人们的?

生:„„

师: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很聪明,而且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物质,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生:„„

师:有个台湾同胞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检查预习。(字、句)

三、整体了解课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边读边思考:

①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了解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将写好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

2、集体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对以下句子作重点感悟理解1、2自然段。

(1)结合语句理解:凋零、绽放、几经辗转

(2)重点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提示:找出两对反义词;18岁,是绚丽的花季,风华正茂,就像“含苞的花朵”。“面临凋零”文中指的是什么?)(3)感悟读、评价读。

第五、六课时:阅 读 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阅读主题——助人为乐、好人好事文章。

二、明确读书要求。

1、读书姿势:坐姿、端书姿势要正确。

2、默读,并把有感悟的词、句、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把感悟写在旁边。

3、不能长篇大论地读,要细读,字数跟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读一些,能力弱的可以少读一些,更具我班的实际情况每次阅读课读1000到2000字左右。

4、师生自主阅读时间是30分钟。

三、读书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补充、评价。

2、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3、教师小结。

四、写好读书笔记。

1、写字姿势要正确。

2、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概括精炼、摘抄丰富。

3、感悟深刻。

第七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重点: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难点: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血脉亲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一)小组内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重点是由3~6自然段说出自己的感受

结合语句理解:步履、袭击、空旷、涓涓流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们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说出来。

文中“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地精神跃然纸上。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结合语句理解:骨肉同胞

过度:两岸同胞地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2、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思维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为什么?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 台湾

生命桥

————————

小钱 爱之桥

李博士、青年

第二篇: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四年级一班 高 芳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四年级一班 高芳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我能认识稳重的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题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你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先考考大家生字掌握了吗?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2.都读好了吗?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A绽放、凋零、含苞:一起读,凋零是什么意思?草木枯萎,花儿凋谢。屏幕上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绽放(课件变红)对了,是绽放。还有一个跟花有关系的词,是——含苞。(出示句子)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语还是在形容花吗?快速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了?(自由读,回答。)大家读懂了,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好,继续看词语。还要提醒哪一个?

B辗转,都是翘舌音,(指名3人)。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你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的?(生读解释)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你很会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出示第三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一个。十万分之一呀!而且还是有可能,不 确定啊!真是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起:“小钱是幸运的,„„”

C暂停:平舌音,第四声。指名读两人,用暂字组一个词。很准确!放回到句子里还能读得这么准确吗?谁来读?他很努力,暂停得读音读得很准确,不过我们发现读这个句子有好几个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生读,女生读。还有一个生词骨髓,髓要读第三声。自己练两遍。看这一部分,该怎么读?大地震动,一起读!现在能读好吗?指名一人读。(读好了鼓掌)

D好了,同学们,其他词语我们边读课文边理解,现在我们把屏幕上所有的词语大声读一遍,让老师听见每个人的声音。

3.再读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的过程中,板书“杭州 小钱 白血病 台湾 同胞 余震中 捐献骨髓”。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怎么样?既明白又完整。那么,从这边开始,还是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还能说明白么?谁来试一试?鼓掌)

2)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谈感受,指导朗读感受深的语句。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回到1999年9月22日台湾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2.地震录象教师深情介绍:可是就在这时的台湾,一天前发生了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地震,17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70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影像)房屋倒塌,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伤心、恐惧、绝望弥漫了整个城市。地震肆虐的时候,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3.默读3—5自然段

A.交流表现台湾青年高尚品质的语句。

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台湾青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我先开个头,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在这样的复杂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我们再认真读读3、4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努力走进台湾青 年的心里。

1.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啊,房屋2.你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你知道——

3.你很勇敢。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有人说,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家人。是这样吗?

你对小钱的关爱胜过了对家人啊!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模仿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你这次捐献对象是大陆一位青年,也许这辈子你们都不能相见,也许他都不能向你当面致谢。你不遗憾吗?

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读懂了台湾青年的那颗善良的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深情地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我们已经走进了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现在再读这句话,(齐读)你能感受到台湾青年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善良的心,让他变得无私,博大的爱,他变得无畏。感动我们的正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

过渡:你们用朗读表现出台湾青年美好的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地方,体会到了什么呢?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沉着”句。

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沉着 读出了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2.评价:他抓住“沉着”这个词语来体会,会读书!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3.评价:发现了吗,她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在体会李博士的沉着,她是在用心读书。来,我们像她这样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都联系起来体会这个“沉着”:他在什么情况下还这样沉着?读哪一句话(指名)。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袭来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病房里的药瓶摔了一地,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周围的人群一片混乱,到处是哭声喊声,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读到这,你想说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此时李对钱的关爱胜过了什么?自己的生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们合作读(男女读但是),读出你的感受。你们读得很投入,说明你们被深深地感动了。4.他沉着地站在那里等什么呢?!齐读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2)“步履匆匆”“奔波”“连夜”谈体会。急他人之所急

5.(音乐中深情朗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就是整整十二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紧张、争分夺秒、扣人心弦、艰辛、辛苦、漫长、惊心动魄、疲劳)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第六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看书。是哪一个?(连夜)连夜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读词语。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6.师:(变红)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奔波、连夜”上,你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像是和时间在赛跑。生: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一心为病人着想”说明他? 生:医德高尚。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

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画爱心)架起了一座(指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爱心、友谊、同心、亲情)桥

四、拓展延伸

1.(面对着祖国的版图)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爱心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爱的奉献中重新绽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地用心去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传下去”

2.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的,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但一年之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见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3.齐读名人名言 爱可以创造奇迹

第三篇: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7.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授课人:胡四花 授课地点:蛮云完小 授课班级:四年级

授课时间: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第一节 知识目标:

1、我能认识稳重的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题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你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先考考大家生字掌握了吗?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2.都读好了吗?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A绽放、凋零、含苞:一起读,凋零是什么意思?草木枯萎,花儿凋谢。屏幕上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绽放(课件变红)对了,是绽放。还有一个跟花有关系的词,是——含苞。(出示句子)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语还是在形容花吗?快速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了?(自由读,回答。)大家读懂了,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好,继续看词语。还要提醒哪一个?

B辗转,都是翘舌音,(指名3人)。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你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的?(生读解释)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你很会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通 过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出示第三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一个。十万分之一呀!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起:“小钱是幸运的,……”

C暂停:平舌音,第四声。指名读两人,用暂字组一个词。很准确!放回到句子里还能读得这么准确吗?谁来读?他很努力,暂停得读音读得很准确,不过我们发现读这个句子有好几个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生读,女生读。还有一个生词骨髓,髓要读第三声。自己练两遍。看这一部分,该怎么读?大地震动,一起读!现在能读好吗?指名一人读。(读好了鼓掌)

D好了,同学们,其他词语我们边读课文边理解,现在 我们把屏幕上所有的词语大声读一遍,让老师听见每个人的声音。

3.再读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的过程中,板书“杭州 小钱 白血病 台湾 同胞 余震中 捐献骨髓”。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怎么样?既明白又完整。那么,从这边开始,还是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还能说明白么?谁来试一试?鼓掌)

三、细读课文谈感受,指导朗读感受深的语句。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回到1999年9月22日台湾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1.地震录象教师深情介绍:可是就在这时的台湾,一天前发生了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地震,17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70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影像)房屋倒塌,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伤心、恐惧、绝望弥漫了整个城市。地震肆虐的时候,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同 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2.默读3—5自然段

A.交流表现台湾青年高尚品质的语句。

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台湾青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我先开个头,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在这样的复杂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我们再认真读读3、4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努力走进台湾青年的心里。

1.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啊,房屋。

2.你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你知道—— 3.你很勇敢。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有人说,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家人。是这样吗?

你对小钱的关爱胜过了对家人啊!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模仿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你这次捐献对象是大陆一位青年,也许这辈子你们都不能相见,也许他都不能向你当面致谢。你不遗憾吗?

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读懂了台湾青年的那颗善良的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深情地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我们已经走进了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现在再读这句话,(齐读)你能感受到台湾青年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善良的心,让他变得无私,博大的爱,他变得无畏。感动我们的正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

过渡:你们用朗读表现出台湾青年美好的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地方,体会到了什么呢?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1)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沉着”句。

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沉着 读出了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2.评价:他抓住“沉着”这个词语来体会,会读书!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3.评价:发现了吗,她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在体会李博士的沉着,她是在用心读书。来,我们像她这样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都联系起来体会这个“沉着”:他在什么情况下还这样沉着?读哪一句话(指名)。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袭来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病房里的药瓶摔了一地,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周围的人群一片混乱,到处是哭声喊 声,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读到这,你想说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此时李对钱的关爱胜过了什么?自己的生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们合作读(男女读但是),读出你的感受。你们读得很投入,说明你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4.他沉着地站在那里等什么呢?!齐读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

(2)“步履匆匆”“奔波”“连夜”谈体会。急他人之所急。

5.(音乐中深情朗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就是整整十二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紧张、争分夺秒、扣人心弦、艰辛、辛苦、漫长、惊心动魄、疲劳)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第六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看书。是哪一个?(连夜)连夜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读词语。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6.师:(变红)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奔波、连夜”上,你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像是和时间在赛跑。生: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一心为病人着想”说明他? 生:医德高尚。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

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画爱心)架起了一座(指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爱心、友谊、同心、亲情)桥

四、拓展延伸

1.(面对着祖国的版图)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爱心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爱的奉献中重新绽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地用心去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传下去”

2.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的,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但一年之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见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3.齐读名人名言 爱可以创造奇迹

第四篇: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定稿)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联系课文内容领会本文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境揭题

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师揭题:感谢和安慰。

二、学会感谢

1、刚才这个画面能播放出来,还得感谢谁呀?我们已经用掌声表示了感谢。想想,还能说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感谢?我们感谢他的态度应该怎样?

板书:真心实意

2、谁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谢?

3、师小结。

三、学会安慰

1、老师也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前几天,咱班设立了这个“小烦恼”信箱,(课件出示:“小烦恼”信箱)里面收到了很多来信。你们愿意帮忙解除同学的烦恼吗?

2、从“小烦恼”信箱里抽出信,生生互动,根据学生“安慰”该生的话语,师相机板书:鼓励、同情

四、整合升华

1、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感谢和安慰。最近,我们班的同学去了市特殊学校参观,老师这里有一组参观的镜头。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这些同学对残疾人们说了些什么?残疾人们有什么反应?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感谢和安慰 真心实意 鼓励、同情 话语得体

第二课时(习作教学)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

3、理解“胜似亲人”

4、明确习作要求。

二、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看图。

2、生交流看到内容。

3、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4、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

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指导图前想象。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指导图后想象。

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

四、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再读习作要求

2、介绍看图作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导入:(直接课题揭示)

学习“我的发现”请两个学生,一个扮小林,一个扮小东,读“我的发现”,听了对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的发现: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再次默读我的发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先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补充。

3、资料袋交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自由读诗句。请生读,把诗歌读准确、流利。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3、教师点拨提示:《过故人庄》,诗的大意。诗中写道,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座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4、练习背诵诗句。

三、展示台

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内容:

1、激发情趣、启发谈话

2、分小组展示。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

3、组织交流、展示风采

4、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教学反思: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英语上册 英语单词卡教案 人教新版

    单词卡 America 美国,美洲 Boy 男孩Canada 加拿大 China 中国 doctor 医生;博士 driver 司机, 驾驶员 England 英格兰,英国farmer 农民 friend 朋友 1 girl 女孩 nurse......

    人教新版四年级上册 Lesson 24 教案及反思

    Lesson 24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复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进行交流,比如运用描述天气等。 二、学情分析: 四......

    人教新版四年级上册英语单词卡

    America 美国,美洲 Boy 男孩 Canada 加拿大 China 中国 doctor 医生;博士 driver 司机, 驾驶员 England 英格兰,英国 farmer 农民 friend 朋友 girl 女孩 nurse......

    人教四年级上册面积应用题

    1. 张婆婆遥栅栏靠墙头围了一个正方形鸡栏,总长24米,这个鸡栏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一个苹果园长24米,长是宽的2倍,如果每棵苹果占地3平方米.这个苹果园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人教四年级上册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若隐若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昂首东望:抬起头来向东边看。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

    二下美术 14课到22课 教案[模版]

    15、 四格画 一、教材分析 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格画短短几格涵盖了一个事件的发生......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20课(最终版)

    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

    四年级音乐上册 牧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最新版 牧童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教学目标: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小牧童放牧时的愉 2.情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3.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