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话题与功能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
基于话题与功能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
摘要: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促进其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论了如何基于话题与功能进行阅读课有效设计的必要性及其策略。
关键词:话题功能;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03
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获取英语信息、增进对英语使用国家文化的理解及发展英语思维能力等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一线教师一直在努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依然存在“重模仿记忆、轻体验感知;重知识讲解、轻思维培养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翻译课,出现阅读课教学成效较低的现象。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使用《英语(人教2011课标版)》这套教材的过程中,如何基于话题与功能进行阅读课有效设计的策略。
一、基于话题与功能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1.有利于准确定位知识目标
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本。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输入手段。阅读文本由词、句、段组成,教师在设定语言知识目标的时候往往过于宽泛,难以准确锁定重点语言知识,容易造成目标语言过多,学生负担重,巩固率低。《英语(人教2011课标版)》这套教材以“话题”统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语法结构为表述话题内容和实现话题内容相关的交际功能服务。基于教材的编写思路,以话题与功能的视角进行语篇解读,有助于教迅速定位话题和功能相关的核心词块,确定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教学的目标语言,使语言知识的教学有的放矢。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英语(人教2011课标版)》教材中的阅读文本置于听说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已对单元相关话题与功能具备一定的认识,阅读文本往往是对话题相关内容的深化与提升。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按思维层次可以分成识记、领会、应用、综合、评价五个等级。基于话题与功能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在单元话题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体验,深化对话题内容的认识,形成较深刻的思维,切实提升认知层次。
二、基于话题与功能进行阅读课有效设计的策略
1.设计方式多样、目标指向性强的读前活动,激活话题相关图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在进行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相应的活动,激活话题原有的相关知识,从而调动阅读的兴趣,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并在语境中导入目标词汇,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话题相关新词,为理解文本做好准备,降低阅读难度。
读前活动的设计可以多样化,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入话题内容,可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话题相关知识。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这一单元的诗歌阅读教学时,笔者在阅读之前播放事先制作好的班级电子相册,让学生通过一张张照片回顾三年来校园生活的点滴,进而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论Which event is the most impressive for you?Why?这样的读前活动创设了与诗歌话题相应的情境,回忆与交流激发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兴趣,促使其思维活跃起来,产生阅读驱动力,也为读后的诗歌仿写提供内容支持。
2.设计合理有序的主线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所谓“主线问题”,是指能够贯穿全文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它能够把那些零散的提问串联起来,形成服务性的支架式问题。教师在设计主线问题时,可先从话题入手,思考谈论某一话题的基本点,并结合这些基本点和阅读文本梳理出相应的主线问题和问题串。例如,在谈论“中国茶文化”这一话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茶文化的起源,然后是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九年级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 3a An Accidental Invention的阅读语篇讲述的就是有关茶叶的历史。在进行本文的教学时,笔者设计如下所示的主线问题和相应的问题串:
如上图所示,结合本单元的话题与功能“Talk about the history of inventions”所设计的主线问题,能够引出相应的问题串,有效解决阅读课上问题多、散、乱的现状,使阅读教学重点突出,从而切实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3.设计清晰明了的结构大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大纲是事物的关键部分,文本大纲是文本的概要,是文本结构性的、核心的和实质性的内容的概述和介绍。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阅读教学强调语篇结构和语意的完整性,这就要求读者在阅读教学中超越句子层面的理解,走向语篇为单位的整体阅读教学。初中生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坚持设计清晰的文本大纲,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同时,合理的大纲设计也有利于引导教师将阅读教学目标直指话题,最终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以九年级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B 2b The Spirit of Christmas这一阅读课教学为例,相当一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定为了解A Christmas Carol这部小说的基本信息、故事情节及其所蕴含的内涵。笔者通过文本深度解读,结合单元话题Festivals,设计文本大纲如下:
该文本大纲将文本介绍A Christmas Carol这个故事的目的界定为举例说明圣诞节的意义所在,教学的重点应该是Christmas这个节日,这与单元话题切合,使学生对文本结构一目了然,抓住文本要点,并且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结构大纲的形式多样,有图文式、表格式等等。教师在设计好大纲之后,可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完成文本大纲,帮助他们深度理解文本内容,理清文本结构。
4.设计丰富有效的读后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读后活动的有效设计有利于对阅读主题的深化和提升。基于活动设计的意图,可将读后活动分为巩固性的练习活动和应用性的输出活动。巩固性的练习活动可以采用词义理解、篇章整体或片段复述、题型巩固训练等方式,而应用性的输出活动可以以说、写等方式开展,可设计观点表达或问题讨论、改写或续写等活动。
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活动类型,读后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语言、情境的真实性原则,即读后活动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明确而真实的语言情境和信息;(2)阶梯性原则,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的编排顺序,从而为学生铺设解决问题的阶梯,最终完成新语言、新知识的建构;(3)话题拓展原则,即通过适时、适度拓展话题的广度与深度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文本内容与话题的理解,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或解释现象,促使其建构产出性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
以八年级下册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阅读后的活动设计为例,笔者首先设计了选词填空完成文本复述,备选单词包括compare,competition,develop,training,stress,push,pressure.这些单词皆为“Talk about problems in family and give advice”这一功能话题下的核心词汇,学生在这样的巩固性活动再次熟悉文本内容,并对核心词汇加深记忆和理解。接着,设计写作任务如下:You are one of Cathy Taylor’s children.Write a letter to Dr.Alice Green for some help.写作任务有利于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阅读文本,并通?^阅读产生“共情”。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在输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输出,并且基于类似的生活经历,学生也能有所思,有得写。
三、结束语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的重要技能,同时也是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极力改变重知识轻思维、重记忆轻体验的现象,认真研读教材,基于话题与功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姚 彬.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线问题的设计与思考[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5(11).[3] 戴军熔.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和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4).[4] 戴军熔,郑春红,朱 雯,吴 璇.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北京师范大学海沧附属学校 361000)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应该从“演员”转变为“节目主持人”,把舞台还给学生,由学生当演员,唱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是我一课的教学设计,对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作如下探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以体育运动为话题,主要应掌握会那些运动项目,不会那些运动项目和喜欢那些运动项目的表达方式。这个话题与学校课程有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而且问和答的句子都不长,容易上口。本单元教材特点是话题集中,句型不多,但生词量大。
本课出现了大量有关运动方面的词语和情态动词can表示能力的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大纲词汇和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2.能力目标:1)能听懂会不会那些体育运动项目话题的有关的简单会话。2)能用can或can‘t表述会不会那些体育运动项目。3.文化意识:了解国内外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运动项目的种类。
4.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在大信息量(许许多多的运动项目中)的语言活动中搜索处理语言信息,发现,归纳学习重点,从而掌握本单元重点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 1.大纲词汇sport, throw, race, field, 新课标词汇high jump, long jump, event, track 2.句型 He can / can’t „
教学重点: 用情态动词can表示会不会那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句子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步骤 教学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将有关表示体育运动项目的图片由运动员进行曲连接起来,向 学生们展播,从而引出sports meeting和sports event词汇。2.要求学生以brainstorm的方式说出what sport they know 3.把学生已知和未知的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 图片和单词卡片给学生(4人一组)把词 与图联系起来。
(这是学生们做练习的情景)(以下是课堂练习内容)
baseball skate swim basketball badminton ski football 100-meter hurdles high jump tennis surf table tennis long jump 100-meter race shot put long jump 4.学习新单词
throw the shot put do the high jump do the long jump do the 200 – meter run run the 110-meter hurdles 5.检查单词
1)个人或集体朗读单词。
2)做游戏(根据老师所给的图片一人比划另一人猜出这个单词或一人用英语说出图片的意思另一人 猜出这个单词。(3组练习)
设计意图:教材1.1中教学内容生词量较大,平时又很少遇到,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以记住。但用音乐将图片连接起来,充满激情的音乐营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说出已知的单词和图与词连接的练习,可以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图片,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单词,并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融于英语学习的情境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以游戏的形式检查单词,有趣的画面,难忘的表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们对单词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教学环境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充当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第二个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1.看海报,回答问题 T: What’s the poster about? Ss: Sports events T: How many events for boys? Ss: Ten T: How many events for girls? Ss: Seven 2.听录音完成1.1练习(巩固所学单词)
3听录音完成1.2练习。
Gary can run the 110-meter hurdles.True False He can do the high jump.True False He’s fast.True False He can’t throw the shot put.True False He can do the long jump.True False 4.让学生朗读1.2和1.3的句子。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can的用法。设计意图:
听的环节是“输入”的过程,带着问题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有效捕捉信息,同时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为后面的语言实践准备实用句型。这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发现新句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抽象的语法说教,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发展平台。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观察,探讨,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探究,这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们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比老师讲解所学到的规律在脑海中的印象深刻得多,理解的透彻。
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看图说话(I can / can’t„ He can / can’t„ They„ We„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学生提供了
具有直观性的图画,让学生觉得有内 容说,新学的句型在这一活动中得到 充分运用和巩固。
(学生练习时的情景)2.做链接游戏 4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 I can swim.第二个同学说 I can’t swim, but I can skate 第三个同学说:I can’t skate, but I can do the high jump.第四个同学说:I can’t do the high jump, but I can do the long jump.设计意图:
变换语境操练是机械模仿进一步的发展,对语言运用的能力的要求又有所提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这样的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
3.采访同学看谁能做:要求用句型 Can you do„提问,用 I can„
根据我课前调查我写了以下词组 play basketball,sing well run fast, dance well, play the piano, run the 100-meter race.学生们可以下位子采访,谁先找到这六位同学,谁得第一,并给与奖励。我又让能唱能跳的学生在班上即兴表演,又一次掀起了高潮。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不但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了提高,而且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都得到了培养,同时他们的语言知识还得到了复习和巩固。这样的练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让学生用What can you do? 及本节课所学的句型编一个对话,内容是学生会体育部和文艺部招聘人员。(两人一组)
A: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B: We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the sports club.A: ___________________? B: I can sing / play basketball.A: ___________________? B: Yes, I can.A: ____________________? B: No, ________________.A: Ok.Welcome to join us.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参与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让所有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后老师们的评价
课堂教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于形式新颖多样,非常吸引学生,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打破了沉闷的教学气氛,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气,这样赋教学内容于演,玩,游戏之中,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能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唤起他们对学英语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后反思:
这节课老师们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但我认为还有不足之处:例如:
在第一个练习中,是由我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们看图说句子,势必量少,也显得沉闷。如果让每一个同学说一个句子,不能重复,谁说错了将受到惩罚。那么全班就能说出48个句子,而且还能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这样改进后,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游戏之中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信息交流,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使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在游戏之中逐渐培养起来。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做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组织好每一项课堂活动,把表演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体发展
一、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有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积极参预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
二、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创造一种和谐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主要包括创设民主、探究、奋进、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创设轻松、自由、快乐的学习心理氛围。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呢?教师应以情施教,寓教于乐。首先,教师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不居高临下;其次,教师应播洒爱心,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成长,这样学生就会爱其所教的课,就自然而然地将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进行地特别富有成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够得以激发。
教师要树立民主教育观,实施和谐教育和情感教育,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应该用热爱、平等、尊重的民主教育行为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因为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易于产生激情、兴趣和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所有学生以真诚的微笑,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应该把表扬和奖励带进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她)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应该把竞争带进课堂,以求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同志式地探求真理,这样能促使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
笔者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实施和谐教育和情感教育,以平等沟通的方式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因此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从而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多和学生接触,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把关心和爱转化为多元化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参与
什么是参与?我们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仅仅重视问题的提出,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将学生抓在手中,学生被牵着鼻子走。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很差。由此可见,要真正落实学生参与,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要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上的学生都互动起来,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每一位学生,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可以把学生每两个人编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互相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 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这样能真正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的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经发挥,便会使教与学的活动达到和谐发展。这样你问我答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个体才能就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学习效果也会非常明显。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最关键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落实参与。
有效利用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文本环境与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调动生活体验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令人自失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农村水乡生活经验的学生,觉得课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蓬船和豆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笔者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趣事说起,接下来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这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地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使看不见变为看得见,从而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难点少了,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就愿意参与学习。现代教学手段,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和规范性,声音、图象、色彩、信息的传播更加准确、丰富,弥补了教师在个别能力上的不足,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生命力的美文。在学生阅读之前,笔者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陕北生活环境、民风民俗以及腰鼓文化的资料,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展现陕北腰鼓舞动的雄壮场面:空旷的黄色背景,雄健的小伙,激越的鼓声。引导学生由视觉到听觉,由鼓到人再到生命产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感悟生命,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学习内容掌握得更好。
激发好奇心,使学生主动探索
人类的很多进步是由于好奇心驱使而不断探索最终获得的。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就会主动探索、寻求答案。激发好奇心的方法很多,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制造”悬念;可以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展开一堂课;可以讲与本科目有关的小故事;可以把人类想知道但至今未知道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乐于问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就取得一定的进步。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爱上课堂
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这些游戏活动可以是知识竞赛、专题辩论会、专题演讲等,也可以开辟学习园地,成立兴趣小组,使更多的人参加到活动中来。实践证明,游戏活动开展得越活跃、形式内容越丰富多彩,课程也就越受学欢迎。
用以上理念和方法去设计课堂,会使课堂更有效
第三篇: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
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3.学习方式多样化
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学习《化学·必修2》“苯分子的结构”时,可按“创设情境一自主学习一活动探究一教师点拨一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
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亲身体验科学家当年研究的困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苯分子结构的理解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4.解题训练建模化
解题是提升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足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常态形式。有效教学设计重视建模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建模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基本思路,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体现建模优势,掌握建模方法,提高解题效率,起到“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建模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个概念、一条规律、一种反应类型甚至一个虚拟体系都可以成为一种思想模型。
5.课堂小结图示化
课堂小结的作用不言而喻,方法灵活多样。但课堂小结毕竟已接近课堂教学的尾声,有些同学把它当成下课前的序曲,注意力开始分散。因此,课堂小结要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要围绕学习目标用“关系图”把构建的知识体系、学习的重点难点、解题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模式等勾画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小结具有归纳引导、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特点,发挥画龙点睛、强化目标、点拔校正的作用。
有效教学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反对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预设,需要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这种预设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要研究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哪些内容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和掌握,不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惟其如此,才能使预设具有针对性、生成性,才能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第四篇: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视课堂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过程的评价,倡导、鼓励学生从事知识的探究活动,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感受知识生成的激动与欢欣,关注交往与沟通,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就是指师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就是指“有效果(高)、有效率(快)、有效益(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这告诉我们,教学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因人而异的,有效的教学策略难以固化,更不能单一;策略是否有效,取决于这种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减负增效”,我们既强调“因地制宜”,更强调“量体裁衣”,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而且要用心地进行长期实践,既要“慎思之”,更要“笃行之”,只有如此,才能积淀成相应的教学智慧。有效教学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琢磨,一步步地积累。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一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二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四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心情愉悦的去学习。为了增强学生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的予以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这样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为了让学生学得有效,除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对教师能力要求
(一)课堂调控能力。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要学会循循善诱,要把一个大问题,难问题,破解成几个学生易于接受的小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最后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到答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思维,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到达目标。让课堂“活而不乱”,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可能学会学习。激发起学习积极性后,要保护这种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亢奋。学生的兴奋点在上课后的15分钟,那么如何调动保护,就得需要技巧,如加强纪律要求,表扬与批评等。教育的最大技巧就是“爱”,当你拥有一颗爱心的时候,你也就拥有了一切教育技巧,教育艺术。如导入的技巧,提问的技巧,评价的技巧,都源于爱。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有效教学设计
1发展性,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开放性,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 3.生成性,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4.反思性,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实现有教课堂教学,必须先以追求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进行较完备的教学设计。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是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学习目标,是人人必须达成的;发展性目标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心理需求等,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有效教学应该在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实现可能的发展性目标。尊重差异,提出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就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分层要求,要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教师需要大致确定用何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预定的目标。有效的课时计划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即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力求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实践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加完善,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要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分配教学过程基本环节的基本时间,在确定教学目的和目标后,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复习、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客观地说,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情况,慎重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无限的。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就学得轻松,就能在规定的时问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吸收别人优秀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我们确实在施教之前要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鼓励,是关爱,能调动学生原动力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同样,内容对行为也有制约作用,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需要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要研究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哪些内容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和掌握,不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清晰、简明。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内容适量、适度。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未来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段内,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不同的进步与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有效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三类。清晰授课,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逻辑的、逐步进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课,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其相关表现为:限制分散注意力的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等。在所有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中间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旦出现不规范行为,迅速而又不招摇地改正它;对于顽固而又长期复发的不规范行为,采用那种具有连贯性简单策略来进行制止,指导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与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要强化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有效指导也必然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行为。在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明指向、巧点拨、善诱导、严要求、会调控。结合有效指导,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讲授变得轻松,且更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和“练”的时间结构,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尽可能扩大反馈面,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不生遇到疑难问题分清性质,梳理归类,做好“第二次备课”。对于只有部分 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及时小结,并再度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要精心选择供应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或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当堂训练的时间应保证。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数学往往是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升华。有效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结点,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平等对话,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以良好的心境进入学习过程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克服障碍,充分释放潜能,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其发展的曲折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了困难。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延长知识的再生过程,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行各种观点的交锋,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灵动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设计的提问要有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设计的提问要要紧扣学生的学习内容。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记忆型的问题难度最低,对学生要求不高,只要能够准确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并正确作答即可。理解型问题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应用型问题“鼓励”把新学的材料用于新的不同的环境中。有效提问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即准确、简洁、清晰,问题必须有学习价值,有启发性,引发思考与探究。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使课堂气愤一下子活跃起来。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涉及的知识广而且综合性强。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也应该尊重、鼓励,积极鼓励有利于维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去探究,有利于不失去对教师与课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好的学风。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发问:准确把握发问的时机,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作出明确的结论之前,不要再提出一个新问题,以免干扰学生。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问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概相同。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当学生的回答正确而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正确后,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有效互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种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级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师生课堂人际合作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一方面,在教师与学生群体课堂交往中,通过师生课堂人际合作,教师的思想、行为、人格及其组织的课堂活动,可以左右学生群体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群体的课堂行为习惯,形成学生群体特有的课堂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体的人格、智力和创造力。而学生群体则用课堂学习气氛、学习效果等对教师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让教师在不断尝试成功或失败中修正与学生群体的交往。另一方面,在教师与学生个体课堂交往中,通过师生课堂人际合作,教师可以借助提问、板书、个别交谈指导、暗示等手段与学生个体进行交往。而学生个体也可以用个别回答、质疑、神情表现等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与教师进行个别交往的体验。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学生的想法之间要有实质性碰撞和争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达成“共识”,实现知识建构。
媒体手段的有效性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正确的教学价值的习得、知识能动地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充在设计和运用上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要将课件的呈现与讲解结合、课件的呈现与学生的思考练习结合、课件与黑板的板书结合。这样就真正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解题训练建模化,解题是提升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足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常态形式。有效教学设计重视建模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建模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基本思路,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体现建模优势,掌握建模方法,提高解题效率。练习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课堂练习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课堂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必须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趣;必须难易适度;必须具有变化性、多样性;必须具有促使学生进步的特性;作业量必须适当,学生能够完成。有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策略
教学艺求是对教学的艺术掌握,即从艺术的角度对教学的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教学力式、方法、手段、形式等。教学艺术首先要从教师的讲台形象谈起,教师的讲台形象尤如演员的舞台形象一样重要,教师讲台形象自我塑造得如何,如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口语、板书等,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第二,教师要注重讲述艺术。讲述要注重两性,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做到客观、准确、完整;艺术性强调以情感人,以语动人,以形诱人,紧扣学生心弦,以达到师生与作者和事物之间感情的共鸣与沟通。第三,要注重无声语言的艺术。无声语言是一种艺术,并不新鲜。有声语言也有言不尽情,辞不达意的时候,此时无声语言就能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尽而意丰的作用。古人也有言: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语言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来传递。面部表情是阳光、春风,可催开心灵的蓓蕾;是军号,可给人以力量:是天使,可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自然、大方、温和、善良、宽容、大度是教师面部表情的要求。眼神,这个心灵窗户,把能表达言所不易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信息情感。环视、点视、虚视、斜视、久视都有其特殊含意。环视有“一言未发先有情”的作用,点视有制止、期待、鼓励之功效,虚视有“视而不见”之味道,斜视有“轻蔑”、久视有厌恶之含意。这些都是无声语言的魅力。第四,要讲究体态艺术。体态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体态主要包括头语、身资、手势。头语要求亲切明快,手势要求准确协调,身姿要求端庄灵活。恰当的体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板书艺术。板书是教学的书面语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有艺术性的板书能唤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教学效果。板书可采用逻辑要点式,关键词语式,纲要信息式、表格式等形式,来强化讲授效果。当然,板书的合理布局、示范性、书写规范优美,更能锦上添花。
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发展服务。评价教师方面四要素:教有目标:教有方法:教出美感:教的有效:评价学生方面四要素: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兴趣,学有效果。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教师应确立并传递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这种期望应是学生经过积极努力可以实现的,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及时表扬和指出错误,善于发现优点,善于发现问题,让激励产生激励,让勇气产生勇气。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评价学生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肯定一切。学生努力后有成果要大胆肯定,推广分享,学生有不足要诚恳指出,促进潜能的充分发掘、真诚的评价不仅易于被人接受,而且真正体现出来教育的本质。包括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等行为中的表现,譬如参与是否热情、是否有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要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行为表现,以评价课堂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这些评价最终要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
有效教学的资源
“课程物质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材、教师数量、学校环境等等。“课程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教材。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所谓“备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时,有时需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亲自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在为学生提供教材和教辅资料时,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需要保持一定的难度,能够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构成一定的智慧挑战。教材和教辅资料理想的难度是保持在“最近发展区”的范围。让学生大体能够通过有指导的自主学习而理解和掌握教材和教辅资料所蕴涵的信息。“课程物质资源”自然是重要的。但是,当“课程物质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尤其对于那些物质条件已经饱和或物质条件已经限定的学校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课程人力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与困惑、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课程人力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追求。具体来说,“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至少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二是发挥教师“主动性”,通过教师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三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对话教学”来不断生成瞬时性的、不可重复性的课程资源。而教师能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师”走向“反思教师”或者“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只有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开发和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反思
反思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道德感和责任感是决定反思能否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决定着教学效率反思的持久性。教师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决定着教学效率反思的深刻性,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术素养决定着教学效率反思的丰富性。踏进教室前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只有在教学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才可能不断地提高我们有效教学的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每一位教师在课前都会对课堂教学的诸方面作充分的设计,然而每当受到教师自身、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反思并做出适当调整,我们要反思新课引入情境是否得当,所提的问题或例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活学生思维;要反思教学难点是否通过分析已经解决,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了学生个体作用的发挥等等,只有如此,教师本身才能成长,学生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在教完一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教学内容后,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搜索规律的依据。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是否有伤害,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要反思以后的教育教学该如何改进等等,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学法反思,注重教学过程反思,还要注重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反思。教师要针对自己教学实际,灵活地选择教学反思类型。教学反思要坚持写,可以直接写在教案的后面,或者可形成专业文本来撰写。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记成功之举 记败笔之处 记教学机智 记学生见解 记再教设计 记思想火花 记学生趣。教学模式
1四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尝试应用,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教师根据要求和教科书提供的教学材料设计生动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与本节课学习目标一致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魅力。二:探究新知,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提供的教学材料,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为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知识。三:尝试应用,设计首次尝试使用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解决教师事先准备的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四: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2,五环节,1、诊断补偿(复习提问)--展示目标--实施教学--诊断反馈---矫正落实,先设置的诊断性测试题进行诊断检查,对检查出的知识缺陷进行补偿,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
2、展示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即明确了努力方向,利于有效实施教学。
3、实施教学,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教学方法,去达成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4、诊断反馈,这一步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测试。通过形成性测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5、矫正落实,对检查出的多数学生掌握不牢或还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通过重新讲解、师生讨论、谈话等方法及时进行补救和矫正,对少数学生未能达标的知识点,应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学习时间和不同的教学条件,个别辅导,进行补救性学习,师生密切合作,直到达标.3,四环节:一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二是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三是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结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4,六环节:目标提示,问题导入,启发探究,归纳提升,当堂训练,快速反馈。5,习题课:一 展示题组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份练习题,它以题组形式出现,题型要体现多样性,内容要体现层次性,结构要体现完整性。二 自主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该练习题。三 合作交流 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后,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讨论,此环节是互动的教学活动,它不仅含有师生互动,还含有生生互动。四 反馈矫正 教师根据收集来的反馈信息,对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共性的问题要集中讨论,分析原因,寻求对策,进行矫正。五 深化提高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选择性地对个别练习题进行适当变形,要求适当提高。6,讲评课:分析错因--自查自纠--分组讨论--释疑解难---归纳总结
第五篇: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永泰县青云中学汪晓声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关键词】教师、学生、毛坯、实验、兴趣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有效教学” 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呢?通过这几年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设计研究的实践和反思,我觉得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设计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不论怎样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前学习已经“走”到了哪里,这样才会使设计与学生的最近发展互相吻合,使学生的发展更加高效。
例如从“测量电功率”教学新课导入,上课前出示安装好的一个电能表与灯座示教板,并提问学生:如何测出家用白炽灯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学生讨论后会发现: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出白炽灯泡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电功率定义式P=W/t,即可求得。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实验室所用小灯泡,我们能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量它某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吗?如果不行,是否还有其它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呢?通过相互交流,大家都觉得实验室用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太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极少,用电能表很难测出其某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那就必须另辟溪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计算电功率,除了依
据定义式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计算式呢?学生很自然就想到电功率最常用的计算式P=UI,即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根据电功率最常用计算式P=UI,即可求得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那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公式P=UI来设计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 它既承接了上一节课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没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程的导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在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事物、现象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时应改变过去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现象、实验及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好开端。通过这次的教学设计、反思、再设计,我深刻体会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
二、坚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便于学生的操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这是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因为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例如《16.1磁是什么》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由于直接让学生认识磁场和磁感线有困难。于是设计让学生做两个小游戏,游戏一:让小磁针动起来(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用手拨手使小磁针动(看得见的),且手与小磁针接触;用嘴吹,空气使小磁针动(可感知的),且空气与小磁针接触。可见,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
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游戏二: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再让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这时,教师指出,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不过,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这是课前设计的,上完课后发现实际教学和预设几乎完全一样,磁场这个难点就在学生的活动中化解了,学生对磁感线和磁场理解的很好。
因此运用观察和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另外,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只要我们本着这个原则去设计每一堂课,那这一定是一个有意义的课堂。
三、坚持“毛坯思想、启迪学生思维”,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知识内涵进行把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能力,而设计实验的能力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就要有“毛坯思想”。所谓“毛坯”原指还没加工的原料,也可指成品未完成前的那一部分。在教学设计中的“毛坯思想”主要是指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选择相关的仪器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验中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具体实验方法的教学思想。例如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中:
师:同学们已经确定了采取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方法,那么在实验前应该准备哪些器材?又如何来设计实验呢?
生:实验要探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即必须准备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还要有电源,开关和导线。(毛坯)
师:下图提供的电路图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否方便?能否优化?
生: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组中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可以使用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的取值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生:还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师:使用滑动变阻器来也是一个好方法。与上述方法相比,它有什么优点呢?生讨论后:使用滑动变阻器除了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还可以观察到电压连续变化的过程。另外,还能保护电路。
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最初的毛坯设计通过评价逐步逼近目标,最后得到最佳答案。坚持这样的教学设计理念,肯定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坚持“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实物、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物理课程的改革,很多地方的物理课时也随着调整,那要如何让学生在这短而少的45分钟内掌握好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而能够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的就是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便是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氛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可分为两种: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
实物情境又可分为实验情境与多媒体情境。新教材与旧教材想比,实验的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小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小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到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课件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生机盎然的物理教学情境,为学生提高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故事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把握知识点,选取相关资料做“活化剂”,在上课发生或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引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时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挖掘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联系。(2)了解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科学家相关的轶闻趣事。(3)联系所学知识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讲:在很久很久以前,北风刺骨,千里冰封,一个卖油郎沿冰过河,一不小心,“啪”一声摔倒了,这可惨了,油流了一地,更惨的是他怎么也爬不起来了,一起一摔,这时河岸上一只狗“汪、汪”地叫起来,卖油郎气不打一处来,捡起身边的空油桶向狗砸去,呵,奇迹出现了,(戛然而止,扫视学生),接着说:“他滑到了岸边,爬上了岸。”学生笑了,教师问:“这里涉及了多少学过的物理知识?下课后找出来。”一节课余味未尽,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五、坚持“有效地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具有实
效性。
有效地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公开课在展示、传播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于一些有欣赏价值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可以说较为充分了,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而是要靠平时持续的常态化课堂。因此我们应当多去探究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些教学设计能够服务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具有实效性。
最后介绍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常用备课方法与大家共勉,具体是一节课备三次: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如果我们都能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有效教学》,陈厚德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2]《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肖川,北师大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