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记叙文教案

时间:2019-05-13 01:2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写好记叙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写好记叙文教案》。

第一篇:怎样写好记叙文教案

怎样写好记叙文

一、显示有关高考作文题,分别分析其要求特点:

1)98年补写《妈妈洗了一只鞋》,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②补写部分,要与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2)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允许大胆想象,写法多种多样,可以编故事。

3)2000年作文则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等等。

4)2001年作文话题是“诚信”。

5)2002年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

6)2003年作文话题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7)2004年江苏省作文话题是“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8)2005年江苏省作文话题是“凤头•猪肚•豹尾”。

雨中

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沥淅沥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汹涌的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轻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匆匆地走来。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一只箩筐翻倒在马路上,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一时滚的满地都是。姑娘赶紧放下车把,慌里慌张地拣了起来。几百个苹果散了一地,哪里来的及拣呢?姑娘拣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赌叫着从远处驶来……

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走过这里,每等姑娘打招呼,他们就奔过去。七手八脚地拣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了眉头。哦,假使碰上一群淘气的孩子,每人拣几个苹果一哄而散,挡也没法挡呀!仿佛看出他的焦虑,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走到她身边,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向驶近的汽车大叫着:“停一停!停一停!”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司机是个小伙子,他把头伸出车窗一瞧,笑了,然后砰地一

声打开车门,跳下车和孩子们一块儿拣起苹果来。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也走了下来。路边,过往的行人也来了。大大小小的人们混在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助拣苹果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雨帘里。孩子们嘻笑着撑开伞,唱着歌儿走了,卡车和轿车也开走了。只有那一筐散而复聚的大苹果,经过这一趟小小的旅行,变得水淋淋的在姑娘身边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两筐苹果,几个孩子,一场为夏天的闷热带来了万般清凉的雨……这些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却互相关连着,组成了一个并不宏大,却也十分动人的场面——留下了很多的深思,随着这绵绵长长的雨点,随着这拂拂而来的夜风,流进了一条条大街小巷,或许,也流进人们的心里……

在夏天,这样的雨是很多的。

雨,还在飘飘洒洒。恢复了宁静的马路,依然像条闪光的绸带,在雨帘里轻轻地飘,动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突然感到:这初夏的雨点,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清新……

讲解:这篇记叙文写的是一个夏天的傍晚,下着细雨,正当下班放学人流如潮的时候,在市中心的一条主要马路上,一个卖苹果的姑娘一不留神,把车上两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中间,又红又大的苹果滚得满地都是,正当小姑娘万分焦急的时候,人们都停住了脚步,帮她捡起了苹果。这里有大人,有小孩;有步行的,有坐小车的。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平凡而有趣的生活场面,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表现了一种纯真高尚的心灵美。

这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素材是怎样的呢?作者在谈《雨中》创作时是这样说的:《雨中》的素材就是从生活中摄取来的:一天傍晚,我经过离家不远的一个汽车站时,乘车的人不小心碰翻了车站边一个水果摊,苹果滚到了马路上,摆水果摊的是一位老人,急得手足无措,哇哇大叫,唯恐人们在混乱中踩烂或拿走他的苹果,然而情形并不如老人所料。我就对这个素材进行了艺术加工,还加上了一场清凉而富有诗意的雨。

这可以看作是加工素材的一种手段,我们称之为添换要素,记叙文中有六个要素,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有时改换一下时间、地点或是原因、结果,材料就会更感人,更有表现力。

二、注重描写情、景、人(言

神态

心理)

故事的生动形象是以具体细微的描写为基础的,作者用渗透着情感的形象语言,具体再现人物,描绘环境,渲染气势,文章才会血肉丰满,形象生动,否则文章就显得干巴巴的,毫无生气。

高考中获高分的记叙文,描写都尤为出色,像《妈妈的汗珠》中:烈日下,田野里,母亲挥动着锄头,在她老人家那黑黑的面颊上,滚动着许多细密而晶莹的小汗珠。渐渐地,这些小汗珠汇集成一颗豆粒般大的汗珠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往下淌,淌到下巴上挂了片刻,闪闪欲坠。这一刻的汗珠在阳光照耀下,是那样晶莹璀璨,银光四射。然而瞬间又落了下去,滴进脚下那片热土,激起一片小小的烟雾。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文章尤为真切动人。

补充材料:

同伴一阵风似地卷进寝室,朝我做个鬼脸:“喂,你的信,要吗?” 我漫不经心地瞟一眼信封:是他?心禁不住一阵狂跳。

“躲到一边独自欣赏去吧!”同伴眨巴着诡秘的眼。

我有些语无伦次:“别大惊小怪……”

僻静处,我却觉得这信有千斤重,怎么也不敢拆。

到底拆开了。平淡的问候,平淡的祝愿,莫名的紧迫感顿时烟消云散。

又回到同伴中间,我把信一扬:“谁想知道秘密,给!”

奇怪,要求看信的顷刻“降温”了,兴致一下转移到那枚别致的邮票上。

小结:

描写语言的特点首先在于描写,绘影、绘形、绘声、绘色及描写人们心理的微妙变化。有的描写还富有一定的寓意,或暗示一定的社会背景,或衬托人物的某种心情,或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等等。描写还要力求新颖。如下面的句子:“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的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这句话妙就妙在“擦拭”一词,人们常说“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但这里一个“擦拭”就似乎告诉人们蓝天白云之间有着某种因果关系,这样的句子就显得新颖。

三、添加细节:情趣盎然,性格鲜明

下面再看一个故事《童心》

童心

奶奶坐在桌边,正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米汤送到嘴边,小孙子倚在她的膝上,静静的望着她。小孙子看奶奶轻轻的呷了一口,便问:“奶奶,好喝吗?”

奶奶皱了一下眉头,米汤怎么是咸的?她把碗慢慢搁在旁边的桌子上,然后伸出干瘦的手紧紧握住小孙子冻得发紫的手。

“好喝!好喝!乖孩子。”她说的是违心的话,脸上显出欣慰的笑容。

刚五岁的小孙子就知道给她端饭,面对这可爱的小孙子,老人怎忍心说不好喝呢?歪着脑袋的小孙子听奶奶这么一说,不禁咧嘴笑了。

“奶奶,到吃午饭时,我一定再往你碗里多放点盐。”

奶奶一愣,微笑嗔怪道:“你给我放这么多盐,想咸死我呀?”小孙子两道淡淡的眉毛向上一挑,眨着晶亮的眼睛说:“妈妈昨天说,咱家就你一个吃咸饭。刚才我给你端饭时,就偷偷放了一把盐。”

瞬间,奶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仿佛呆了一般,僵僵的坐在那里,泪水从凹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

爸爸瞅了妈妈一眼,妈妈的脸红啦。

让学生体悟文章写作的巧妙之处。

讲解:要使故事真切感人,除了生动的描写之外,还要有曲折有致的情节,但考场作文受时间、篇幅的限制,在情节曲折上的作为是有限的,因而通过增加细节,在细微之处点化出人物、事件、环境的特色,增添故事的情趣,就显得非常有效。如《童心》这篇作文,吃饭时小孙子悄悄往奶奶碗里多一把盐,并问奶奶“好喝吗”,奶奶望着可爱的小孙子,违心的说“好喝”,小孙子马上就说“吃午饭时,我一定再往你碗里多放点盐”,奶奶一愣,微笑嗔怪道“你给我放这么多盐,想咸死我呀?”,小孙子两道淡淡的眉毛向上一挑,眨着眼睛说“妈妈昨天说,咱家就你一个吃咸饭”。瞬间,奶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仿佛呆了一般,僵僵的坐在那里。爸爸瞅了妈妈一眼,妈妈的脸红啦。

这个细节既写出了童心的纯真可爱,又对社会上不能善待老人的行为给予了有力批评,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赋予深意:小中见大,激浊扬清 再看一个故事《茶叶蛋》

材料:每每路过宿舍楼边那卖茶叶蛋的小摊,心中总有一股涩涩的味儿。虽然,那茶叶蛋煮得好香,酽酽的。

记得大姐将上大学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对大姐羡慕得近乎嫉妒,因为她将独占那几个溢满香味的茶叶蛋。临行前,妈拿出她带着体温的小布钱袋。那碎花布袋里曾藏过我多少的童趣呀,麻花串、铅笔盒、小鞭炮……而今于妈用那小布袋里的宝具换来了几个鸡蛋,好大好大的。在童年的我心中,它们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夜晚的厨房,昏黄昏黄的,妈忙碌的身影,小砂锅里飘来的香味……我挨近妈身边嚷着要吃一个。妈拢拢额前的散发,哄着我说:“乖,别闹,哪天牛牛上了大学,妈一定给你煮一大锅茶叶蛋。”当然,这个遥远得近乎幻影的许诺并不能打动一个孩子的心。

我依旧不依不饶地哭闹着:“不嘛,妈,我就吃一个,一个最小最小的。”而妈却哭了:“牛牛,听话,啊!给姐吃,哪天你考上了……”最终,妈还是把全部的茶叶蛋塞进了大姐那磨得发白的绿书包里,第二天,大姐走了。她偷偷地把一个最大的茶叶蛋悄悄地留给了我。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几个茶叶蛋竟是大姐从家到北京途中的全部食物。打那时起,茶叶蛋成了幼年时憧憬的一个梦。

物换星移,十年寒窗,酸甜苦辣。而今我已经是继大姐后和第二位大学生了,临上学前的那个晚上,全家都忙着为我打点行装。易拉罐、火腿肠、高级奶粉挤满了精制的旅行皮箱,牛肉干、开心果堆得手提袋直冒尖。妈一边忙一边问:“牛牛,看还缺点啥?”我沉默了:“妈,给我煮几个茶叶蛋吧!”“茶叶蛋?”他们都很惊讶,而我却哭了。

让学生谈一谈文章取材的特点。

讲解:这些的虽只是发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但通过姐弟俩上大学时的不同情境,就反映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姐姐上学时,只带了一个磨得发白的旧绿书包,弟弟却有皮包,又有皮箱。姐姐只带了几个茶叶蛋,弟弟那么闹,妈妈都不给,最后是姐偷偷留下一个。今天弟弟带的饮料、水果、食品一大包。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家庭的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是典型的小中见大的写法。我们写记叙文,就要力求“小中见大”,赋予深意。

编故事不是简单的叙述一件事,而是要表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倾向,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或褒或贬,或赞或批,都能引人思考,给人以帮助。生活中有自己非常赞赏的人和事,就想方设法写得更美些;对那些不如人意,或令人反感的材料,可以用自己理想中的情景去描绘来感染人;当然,也可以用揭露丑恶的方式来伸张正义。总之一句话,就是激浊扬清。所谓浊就是假恶丑,而清就是指真善美。

事实告诉我们:添换要素,注重描写,添加细节,赋予深意,是写好记叙文的方法,当然写好记叙文,更有赖于学生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和对语言的认真锤炼。

五、课后练笔

星期六放学回家。晚上,当你端起一杯清茶,坐在沙发上正准备欣赏电视节目时,突然听到“咚、咚……”的敲门声……

请根据以上情景,加以续写。

第二篇:怎样写好记叙文

怎样写好记叙文

--根据材料确定中心

记叙文是用叙述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描写人物生活片断或整个生活经历(传记)、讲述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描绘某个地方的景物的文章、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某些日记等。这里讲的是狭义的记叙文。

记叙,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表达方式。除了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之外,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里常常也有记人记事的片断。

材料,就是记叙文所反映的事实。我们平时观察生活、阅读书报所得到的零散的事实称为“素材”;如果从素材中概括出了中心思想,回过头来再根据中心思想进行选材,那些经过加工挑选出来的彼此有内存联系的材料就叫做“题材”。

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应有详细的了解,如果对客观事物(素材)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又怎么能把客观事物反映出来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常常有同学说:“老师,我不会写。”其实,那常常是“没得写”,头脑里空空如也,文章就写不出来了。如果仔细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头脑里或笔记本里积累了各种素材,写文章时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所以,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收集各种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文章通过记叙人或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就是中心思想。请注意,中心思想是一个观点,是一种思想,不是指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特点。有时老师让同学写个中心思想,一些同学写“通过这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物脾气不大好。”或者“描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书包失而复得的经过。”这都不是中心思想。如果改为“通过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脾气不好,影响团结”、“通过书包失而复得的过程,表现社会风气正在好转”,这才叫做中心(“中心思想”也叫“主题、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日常生活里也简称“中心”)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利用判断的形式用一些语句明白地表示出来,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明白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但是,更多的记叙文并不是这样,而是通过记人记事来表现中心意思,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头到尾没有哪句话能表达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通过全文的记叙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材料里提练出来的。譬如有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说明的问题或道理就是中心思想。可见,中心思想是从事情(材料)中得来的。这跟在课堂里学习每篇文章时概括中心是一样的。例如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课,我们可以从人们到各地找药、王府井特药商店为送药而做各种准备、空军为送药而不顾危险、县委为救民工而多方面设法等材料(题材)里概括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制度真好”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这跟写文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学课文是最后才概括出中心,而写文章则是动笔之前就把中心定好。

从材料里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是写记叙文的基本功,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提炼中心也有一些思维方法,如概括事物的共同点、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展开联想、开展逆向联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寻找因果联系等等。

--根据中心选择题材

根据材料确定中心,依据中心选择题材,这个写作的准备过程要反复进行,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有时候,写完了文章要进行修改,也依然要考虑中心、选材是是否恰当。

如果已经初步确立了中心,这时首先要考虑中心是否恰当。中心思想恰当的标准是:正确、鲜明、集中。如果中心思想符合要求,就要回过头来考虑题材是否合适,选择题材的标准是必要、真实、典型。

中心思想应当正确。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否正确,关系到文章的成 1

败。再说,文章是写出来给人看的;给人看,哪怕只给一个人看,也等于是在做宣传,我们总应该宣传宣传正确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祖国,天天都有大量的好人好事,如许多人迁进了新居,抗洪救灾的事迹震憾人心,不少科研工作跨入世界的前列,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时常有人光荣负伤或行牺牲,老师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为学生工作,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都应当赞扬。社会生活当中也有阴暗面,如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不正之风还相当盛行,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服务态度令人不快……,都应当批评。赞扬好的和批评坏的,都是宣传正确的思想。如果在文章里赞颂不正确的心态,如一味否定中国而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把玩忽职守当作“潇洒”,以为干什么都永远比读书强,甚至欣赏低级趣味,这就是不正确的思想,应当纠正。

中心思想应当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朗,不能态度暖味,模棱两可。当然,对事物一分为二,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否定存在另一面,正是观点鲜明的表现,同中心思想要鲜明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片面、偏激地看问题,表面上似乎鲜明了,但不能正确地反映一个人或事物,如对一个同学只看到缺点,以为他事事都不好,看法不符合实际情况,照样是不鲜明的表现。

中心思想应当集中。集中,就是中心思想要单一,一篇文章一个主题。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就是一篇文章有两个主题。在一般情况下,两个中心的文章会造成中心不明的结果。集中的另一个含义是,文章的重点要突出,要把围绕中心的事情写得更鲜明。

题材应当都是必要的。什么是必要的标准呢?就看是否能为主题服务,能为中心思想服务的,是必要的题材;不能为中心服务的,是不必要的题材,所以要围绕中心选择题材。题材应当是真实的。真实,就是符合客观事物的情况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不是主观臆测的结果,更不是凭空捏造的产物。

题材应当典型。选了几个备用的题材,就要挑选一下,哪个、哪几个最能说明问题,利用最能说明中心思想的题材,才会最感动人、最有力量,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会因此而鲜明。

——结构的安排

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当中心思想和题材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安排这些题材,使文章成为一个框架合理,首尾圆合的整体了,也就是说考虑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去表达主题思想。

根据什么来安排结构呢?有时根据客观事物的规律,例如记叙文的事件总是按时间顺序发生、发展和产生结果的(倒叙只是一种技巧)。有时要考虑文章的体裁,如议论文的结构同记叙文就很不相同。但主要的根据还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安排的结构要能为表达中心服务。结构应当完整、严谨、自然、匀称。完整,指的是有头有尾,结构不残缺不全。严谨,指的是前后联系紧密,不顾此失彼,不松懈散乱,自然是指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不故意雕琢。匀称指既有重点,又不能比例过分失调,以致有的地方臃肿庞杂,有的地方过分单薄,即详略应该得当。

安排结构的几个主要环节是安排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重点。

要让文章成为一个整体,就得加强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过渡和照应,也要使层次的安排合情合理。为了突出中心思想,还必须突出重点。

--情节的安排

所谓情节(或叫故事),简单地说,就是生活事件。用高尔基的话来说:“情节,即是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高尔基论文学 和青年作家谈话》)这段话告诉我们,情节是在一定的的环境中,是在人物与人物的相互关系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演变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例如我们熟悉的《水浒》中的武松,有关他的情节,就是他和哥哥武大

郎、嫂嫂潘金莲以及西门庆、施恩、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等人的各种不同的关系,以及由这些人物的关系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演变过程。再如林冲,《水浒》通过“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落草”等几个生活事件,从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完成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全过程。

--人物描写

记叙文描写人物的时候,虽然不像小说那样全面细致,但要求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两者是相同的。高尔基看了一位习作者的作品以后,对这位习作者诚恳地说:“这短篇是失败的。因为作品中诸人物底处理是粗糙而干燥无味的。他们没有脸孔,没有眼睛,也没有表情。完全是眼睛不能看的。”(高尔基《给初学写作者》)高尔基的话说明这位习作者没有掌握写人物的要领,没有写出像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失败,导致了整个作品的失败,这说明了描写人物的重要性。

成功的人物形象往往能给人某种启迪,获得某种人生经验或者教训,给人们鼓励或鞭策。总之,人物形象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甚至能引导人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写好一个人物形象,有多方面的因素。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肖像描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否成功。那么,肖像指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具体人物的相貌。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酬时,彼此首先注意到的便是对方的相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肖像。但这样说比较笼统。实际上,肖像不仅仅指人们的面孔,还包括人们的身材的胖瘦高矮、服装打扮、神情风度、声音仪态以及生活习性等等。画家用色彩线条画出这些,作家则用语言来刻画这些。我们把作家的这种艺术手法叫做肖像描写、小说创作需要有肖像描写,记叙文写人时同样需要有肖像描写。

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各种各样的,没有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茫茫人海中所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相貌,因此,肖像也就千差万别。面对形形色色肖像,作家根据各自的风格和特长,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描写出自己满意的人物肖像。既然人物的外貌千姿百态,描写他们的肖像时也就必然是多种多样。

什么叫细节?

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指些琐碎的事情,而在文学作品中则指那些能够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高尔基把语言列为文学的第一要素。他说:“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可是事实后面隐藏着它的社会意义,每种思想都包含着原因,为什么某种思想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艺术作品的目的是充分而鲜明地描写事实里所隐藏的社会生活的重大意义,所以必须有明确的语言和精选的字眼。”(高尔基《文学论文选和青年作家谈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5月)由此可见语言的重要性。

然而不同的文学体裁所用的语言并不是完全相机的;文体的不同,所用的语言也有所区别。在这方面,老舍先生有明确的论述。他说:“小说是用散文写的,所以应当力求自然。诗中的装饰用在散文里不一定有好结果,因为诗中的文字和思想是创造的,而散文的责任则在运用现成的语言把意思正确的传达出来。诗中的语言也是创造的,有时候把一个字放在那里,并无多少意思,而有些说不出来的美妙。散文不能这样,也不必这样。”(《老舍论创作语言与风格》,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8月)老舍先生把小说、散文和诗歌语言的不同要求,作了概括而又明确的说明。

文学作品的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叙述语言,一是人物语言。

环境描写,也叫场面描写,对文学作品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文学作品往往少不了要写

人,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的、自然的环境里,环境描写就是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生活和行动的场所,因此,环境描写的优劣高下,往往影响到是否能把人物写活的问题。可见要写好人物,写好环境是一个重要环节。记叙文写人时虽然只写人物的生活片断,也不要求写出人物的完整的性格,但它同样需要环境描写,为人物的生活和行动提供特定的场所,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的某个侧面。所以我们把环境描写放在人物描写里来讲。

环境描写,可以给作品中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构成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环境的大小,是根据作品的容量和人物的多少而或在或小而定的。它的任务是交待时代背景、时间地点,描绘风俗习惯,创造环境气氛,展示某个特定场所等等,这些往往是“静态”描写;而在特定的环境中,围绕着人物的活动所进行的环境描写,我们叫它“动态”描写。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描写,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写活作品中的人物,使之成为有血有肉富有立体感的形象,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一般说来,记叙文记人的时候,它的容量不大,人物也不像篇小说那样多,因而它虽然象别的文学作品一样需要环境描写,但这种环境描写的规模毕竟要小得多,而且简炼得多。不管这种环境描写如何小,如何简要,其作用同样是为了写活人物。

--人物性格与情节的关系

关于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情节上,上面已作了介绍。现在来看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作家萧殷同志有如下的精辟论述:人世间任何事件(在作品中叫情节或故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组合起来的,是人们之间的关系、矛盾和冲突凝聚起来的。就是在这种关系、矛盾、冲突的纠葛中,反映出人们的喜怒、哀乐、痛苦、不平、愿望和要求。而作品中的情节,就是在这种人们之间性格纠葛或性格冲突的连续,由人物性格与特定环境相互关系或相互冲击所引起的。因此,离开人物,离开了人物性格,所谓情节,就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不可理解了。人物性格不但不能离开矛盾纠葛,也不能离开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否则,它就失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变成空洞的不可捉摸的东西。(《谈写人物》见《作家谈创作》,花城出版社)读完引文,我们可以把人物性格与情节的关系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情节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人物的特定的性格,应当选择相应的情节进行刻画;第二,人物的性格也会随着环境(情节的组成部分)的发展、变化而改变,换言之,即情节也会影响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形成。

--线索安排

一、什么叫线索:

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读老舍先生谈到《骆驼祥子》的写作经过时说的一段话:“怎样写祥子呢?我先细想车夫有多少种,好给他一个确定的地位。把他的地位确定了,我便可以把其余的各种车夫顺手儿叙述出来;以他为主,以他为宾,既有中心人物,又有他的社会环境,他就可以活起来了。换言之,我的眼睛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老舍论创作》)这段话说明了老舍先生既把祥子作为中心人物,又把他作为贯穿整部作品的线索,串联了所有的人和事,从而写活了祥子。因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文章的脉络,它把人物和事件紧紧地联结成一个整体。

二、选择线索

记叙文写人的时候,可以选作线索的事物很多,象老舍先生写《骆驼祥子》时用人物作线索,这其中的一种。下面再介绍几种。

1、用“我”作线索

用“我”作线索,实际上也是以人物作线索。这个“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别的什么人,不能一概而论。

在阅读叙事记人的作品的时候,作品里往往会出现“我”这样的人物。这个“我”的作用因作品的需要不同而不同,有的作全文的线索外,还作作品本身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有的本身没

有多少“戏”,纯粹是作为线索而已。如鲁迅先生《祝福》中的“我”,却具有双重身份,通过“我”的所见所闻,真实感人地写出了祥林嫂的悲惨的一生,是整个故事的目击和见证人;另外,“我”在所见所闻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叹,将抒情和议论,穿插在故事中间,使得故事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郁深沉,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这样,作品中的“我”又是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下面一篇作品也是这样,其中的“我”既是线索,也是作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2、以物为线索

记叙文重点是写人,但人不能离开(社会的、自然的)环境而生活,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环境,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既然如此密切,而人物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往往赋予感情色彩,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只要它们与自己的生活有过某种关系,它们便会长期储存在自己的记忆之中,在适当的场合和某种境遇中往往激发起深深的眷恋和无穷的联想,因而作家有时用某物作线索,联缀材料,写出了许多动人的文章。

3、复线

记叙文写人时用单线,是指故事情不多、不怎么复杂的情况下使用(当然也有例外),而故事情节较多,又比较复杂,有时就采用复线。所谓复线,是指一篇文章(包括长篇小说)中间同时用两根或两根以上(这种现象不太多)的线索。常见的现象是,一根是以某个主题思想或某个道理为线索,一根是以某个事物(或人物)为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共同完成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表达。例如《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它的一根线是寻找特效药抢救亲人,而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又以时间为线索,把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贯穿起来,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很好地表达了主题思想。又如鲁迅先生的《药》,也有明暗两根线索,明线是华家的活动:买药、煎药、吃药,上坟;暗线是夏家的活动:夏瑜参加革命被捕,狱中的活动,被杀,夏四奶奶上坟。这两条线共同完成了《药》的主题思想的表达。

然而,不管文章的线索是两条或多条,其中必有一条是主线,其余的线索是为了主线服务的。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寻找特效药抢救亲人,是本文的主线,时间则为主线服务的副线。同样《药》的明线是主线,暗线是副线。在运用复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复线不应并列进行,而应注意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场合分合交织,使之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药》的两条线通过刑场、茶馆和坟地等处的交织、融合,便使整个故事浑然一体。

第三篇:怎样写好记叙文

怎样写好记叙文

在中考中无论怎样变换形式,记叙文体仍然是主流。写好记叙文特别注意内容、语言、篇章结构这三方面。在中考评分细则中,对这三点的要求是很明确的。一类卷要求:(1)须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2)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表达好。(3)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

好的记叙文必须是复杂记叙文,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 记人叙事不再是单项,而是多项至少两项以上。

② 要在记叙文这个“尺水”中“兴波”,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跌宕起伏的文章最耐读。

③ 主题由简单记叙文的单一性转变为多元性,所涉及的问题应是有哲理的问题,有文化内涵的问题,主旨需深刻,见解应独到。

④ 表达方式不再是单一记叙,而应为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夹叙夹议,相辅相成。⑤ 记叙内容应做到生动具体,因为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绘寄托作者一定的情感,使读者受到教益。如果内容空洞,就达不到这样的目的。⑥ 写好开头和结尾,注意过渡和照应。

⑦ 文章真情实感最动人。真挚的情感能化平凡为神奇,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切忌无病呻吟,生拼硬凑,要有感而发,感于时代,感于生活。

下面我们援引几篇作文来体会优秀记叙文:

启迪

想品味春天的味道,莫过于沏上一杯春茶,春天的茶叶是最清爽的,没有陈年的浓郁,设想在那百花齐放,生机勃发的春日中,一位清秀的采茶姑娘采撷下那春天的第一抹绿意的时候,便总觉得那其中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

其实我并不懂得茶道,更不懂得茶中选材配制得奥妙,但我仍喜欢喝茶,尤其是放进几颗冰糖和干玫瑰花的时候。

那天闲来无事,便又沏了一杯茶,若是往日,忙碌得我自是无暇顾及茶是如何沏成的,而这次不同嘛,反正时间充裕,我选好茶和玫瑰,水很快就做开了,我把水倒在了杯中。

起初花和茶叶是一齐浮在水面上的,但是渐渐的,茶叶便舒展开干皱蜷缩的身体,缓缓地沉入了杯底,与此同时,那玫瑰花也展开紫红色的花瓣,如出水芙蓉般在水面绽将开来。茶色越来越浓郁了。香气也开始在屋中弥漫开来。我的小屋中充满春的清新的气息。

这一过程是那样的短暂,却又是那样的自然与和谐。

我无语。

不知是因香气而陶醉其中,还是被这一很小的细节而为之动容。

是的,面对这可人的玫瑰花茶,很多人都会赞颂这花的芬芳,花的美丽,而很少去因那杯底的茶叶而留意,面对这可人的玫瑰花茶,很多人都会因那杯中的点点紫红而啧啧称赞,却忽视了茶色中所蕴涵的那份清湛。可那片片的茶叶却是那样的无怨无悔呀!它宁可散发出所有的清香,去烘托玫瑰花的缕缕幽香。它宁可身沉杯底,也要托起玫瑰花的美艳与芬芳。

哎!香远益清,莲花的君子之风有目共睹,而茶叶不仅满足于此,又多了一层虚怀若谷。它不轻浮,不虚华,它对自己从来都不在乎,它只是,它只是在自己所生活的空间,默默地,默默地奉献……

因为它知道,它在完美这别人的同时,也在完美着自己。

春天了,百花争妍,竞相开放。而在这大好春光之下,我却躲在自己的小屋中,偏执地欣赏着茶中的叶,水中的花,因为我知道��

杯中的茶叶啊

在默默地托起一份属于它的春天。

简评:

这篇小文突出的特点是①哲理穿透,使文章深意叠出。②托物抒情,描写对象富有象征意义,作者把茶象征为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③抒情议论的生发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与记叙描写水交融。

我生活在“朔月之光”中

“……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朔日的月相人看不见,叫做新月,也作朔月。朔月无光。”我轻轻地默念……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一直在有看不到的光芒笼罩着我。

仿佛朔月之光。

“为什么那么没有信心?”

眼前是重重愤怒的表情,突然意识到她真的生气了。“记得上次你我的争论,我说朔月无光,你却说有,尽管朔的月相人看不见,我们的争论纯属胡扯,可我还是喜欢你坚持自己的观点永不放弃的性格……可是这次,你为什么这么没信心!……”

是啊,为什么呢?……我低下头,静静地思索……难道一次计划失败,我就要永远羞愧地面对大家了吗?……我望望重重,又望望手中的辞职信,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我要辞职。”我凝视着虚空,“我要……好好歇一歇。”

重重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砰”的摔门声和呆坐在教室中的我。手中的辞呈已被汗浸湿,思绪飞回了几小时前……

今天是年级板报评选的日子,我不由兴奋得心砰砰跳。记得昨天的这个时候,我还在为时间紧迫却没有新构想而坐立难安呢!然而偶然从B班经过,却望到B班板报上刚刚完成的主图案�英俊的精灵王子莱戈拉斯!只是……颜色的搭配很不协调,加上笔法粗糙,整个画面异常萧索。…我顿时生出一个想法�为何不把它“移”到我班的板报上呢?

于是我不顾重重和班长大人的劝阻,倾注了极大心血,精灵王子的贵气跃然“板“上。清亮长发的金色魅影,深邃的眉宇下明亮的眼睛……。然而—�“G班出现严重抄袭现象,将失去比赛资格!”�这便是我失败的结局!

一时间空气冻结,天崩地裂……我知道等待我的是或许永远驻存的谴责,于是我不敢看同学们的眼睛,蜷在座位上,默默地,默默地完成了我的辞呈。

……眼泪突然滴落在我手中的信封上,讨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脆弱……我把手抬起来,想要托起已经酸了的下巴,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重重抱着一摞书站在教室门口。

“喏,” 她走过来,费力地将怀中的书摊放在桌上,“……《板报版面大全》《工艺•美术》《新板报设计》《优秀设计荟萃》……趁今天还没过去,快将功补过吧!”

望着重重充满期待却又装得满不在乎的神情,我不由得露出了笑容。“笑什么!快去画!”“不必用这些书了!”我自信地答道,“我已经有了绝妙的构思!”

我心怀感激地,用真情绘出了我的构思: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小女孩,静跪在地面上仰望夜空,空中隐约的月影,银白色的光芒笼罩了她,仿佛在应衬着女孩清澈明亮的眼眸。标题为:朔月之光芒。

“朔月之光芒?”重重默念。

“怎么?不好吗?”我回过头。

“真有你的!”重重快乐的哭了。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一进教室便望见板报的周围围满了人,同学们一看见我,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望到人群中的重重,她正顽皮地望着我,做出“OK”的手势。

“不错嘛!”——是教导主任的声音!我定了定神,才发现班长大人已把老师们都叫了来。“你能将深刻含义融入画里面,我愿意为你鼓掌!”班主任老师微笑道。一时间我有些受宠若惊,但很快平静下来。这才终于发现,原来一直在有看不到的光芒笼罩着我,它发自我的心灵深处,时时刻刻地坚定着我的意志,雕琢着我的灵魂……

仿佛朔月之光。

简评:

读完此文,给人的感觉是“女孩可爱、文章精彩。”① 此文是半命题作文,填题很关键,小作者意识超前,含蓄的设置了与中心紧密相连的“朔月之光”四个字,以虚补实,拟得雅致独特,实为一大亮点。② 她将平常的内容写出了不平常的情节和主题。彻底改变了平铺直叙的写法,立意看似寻常实则别致,在文中友谊的笃厚、心灵的转变、人性的光辉都有所体现,是一篇复杂的记叙文。③ 有效的调用了多种叙述技巧,如“插叙”“题记”的使用,使行文错落有致,引人注意。④ 能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⑤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特别是她的心理描写,真实而准确的写出了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励志故事】

两棵树的命运

农夫在地里种下了两粒种子,很快它们变成了两棵同样大小的树苗。第一棵树开始时就决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它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初的几年它并没有结果实,这让农夫很恼火。相反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了这一点。这使农夫很欣赏它,并经常灌溉它。

时光飞转,那棵久不开花的大树由于身体强壮,养分充足,终于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却由于还未成熟时,便承担起了开花结果的任务,所以结出的果实苦涩难吃,并不讨人喜欢,相反却因此而累弯了腰。老农诧异地叹了口气,终于用斧头将它砍倒,用火烧了。

(故事总结)急于求成的结果只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们不妨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

如何写好记叙文

何永康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高考作文权威指导专家。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后来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顺,结构完整,一般可得中等分数。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高三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潜力和优势,写出比较优秀的记叙文来呢?我提示几点供考生参考。

第一,在弄清“题意”后,围绕“题意”在考场上迅速过一下自己的“人生电影”(以近期为主)。譬如写《尝试》,考生可以这样问自己:这些时候,我有哪些“尝试”?熟悉的人中间有哪些“尝试”?这些“尝试”中,有哪几个最令我动感情?其中,又是哪一个最令我心潮起伏,在考场上想起来都很激动?于是,你就锁定“这一个”!这叫做“糊涂识别”,在走马观花中选定最惹眼、最勾魂摄魄的“生活之花”;也就是说,要在快速选材中丢弃“芝麻”抱“西瓜”。记叙文必须以情动人。考生自己不动情,写出来的文字焉能打动阅卷老师?1988年考《习惯》,许多优秀记叙文写了千差万别、各具光彩的“好外婆”和“好奶奶”。这些考生的选材很聪明。他们在感情的“敏感区”中进行了快速“优选”——爸爸,不如妈妈亲,“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不如妈妈的妈妈、爸爸的妈妈亲,因为隔代之间的情感格外无功利,格外刻骨铭心!从“宣传”效果上讲,这种“材料”也容易让阅卷老师为之共鸣,因为大部分中年老师会由此想到自己逝去或将要逝去的奶奶和外婆,心弦的共振便可想而知了!当然,我不是在此号召江苏考生都扑向“好外婆”、“好奶奶”。我强调的是,要快速捕捉人类感情汪洋大海中最耀眼的“浪花”。其他如“乡情”“师生情”“同窗情”“手足情”等等,亦是考生们值得去搜索和觅取的“领域”。

第二,不要回到古代,不要复述经典。这一问题,我在2004年阅卷结束后就强调过了。然而后来仍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为什么呢?一个直接原因乃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你考《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我就从近年来学过的《语文》教材和辅助教材中找,立马召唤到许多古代的山、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太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1 2005年考“豹尾”,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一位古代大明星——项羽,他的乌江自刎确实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心理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近些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依然喜欢到现代文阅读、古代文阅读、名言名句中找“材料”。甚至到本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中找“材料”。这是很不明智的,这些“材料”多为经典,它可以帮助你提高综合素养,提高审美水平,但不能拿来“改造”为临场记叙文。如果这么做了,一个直接的后果是选材“撞车”,再一个后果是隔靴搔痒,融不进自我,无法产生动情效应(譬如被某些考生视为“终南捷径”的“故事新编”)。拿来作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如何呢?也不行。因为这些“材料”你知、我知,考生皆知,英雄所见略同,篇篇作文皆“点”此“睛”,这个“将”在阅卷老师的眼里便很快贬为“小卒”了。我在七八年前提醒过考生,万万不可找那些“名人”(如袁隆平、王选)来“帮忙”;因为他们有名,一定会造成“追星族”,而“追星族”永远是没有个性的“陪衬”而已。现在,这个问题还得再认真讲述一番,特别要讲给那些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朋友们听。

第三,如果你的生活中只有“青菜”“萝卜”,那么,你一定得设法放一点“生活的味精”——生动的、感人的细节描写,否则,一锅“青菜萝卜汤”,谁喝了也乏味。那年考《战胜脆弱,选择坚强》,要求考生必须联系“自己”,同学们无法再求助古代名人或当代名人了。于是“实话实说”,数以万计的考生老老实实地写了自己面临的最大“压力”——考试。结果很不理想,几乎千篇一律:快要考试了,本人挑灯夜读,全家轻手轻脚,妈妈送夜宵,爸爸关了电视机,“拜拜”足球赛,终于考完了,成绩不理想,老师在叹气,同学翻白眼,妈妈哭鼻子,爸爸吹胡子,于是我痛苦,要振作,要坚强……”这种作文,分明清汤寡水,很没味道。怪考生吗?不能全怪,因为他们的生活面就是这么大,他们面临的“压力”的确是“考试”。那么,怎样才能别开生面、使“大路货”显出一点新光彩来呢?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再复述一次。一位考生也写“考试”压力,也写挑灯夜读,明显地落入了俗套。然而,机智地增加了一点“味精”——夜读中的“我”,突然发现书桌上的时钟已经快要耗尽电池,那根长长的、瘦弱的秒针,正爬到“45分”那一格,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是,它仍然在顽强地颤动、颤动,企图向上攀升……啊,我就是这根长长的、瘦瘦的、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伟大的秒针啊!读到这儿,阅卷老师的心弦被打动了,眼眶甚至有点湿润。这就是作文中的“起死回生”,这就是颇有动情力的细节描写,这就是奇妙的写作“味精”,这就是我经常讲到的高考作文中的“亮点”。有了“亮点”,你才能摆脱“随大流”的困境,向“发展等级分”进军!说到这儿,同学们会问了:何老师,这“味精”从哪里觅取呢?我想,前面提及的古今经典、教材名篇、名言名等等,只要你平时多读、多记、多品味,它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

给你提供“灵感”,提供“机智”。再者,在平时生活中,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荣誉感,多一点责任感,你就会觉得生活是有“味儿”的,你的记忆仓库中就会有一些“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到时候快速“优选”,它们会呼之即出的。

第四,原汁原味地展示高三学生的生活画面、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里强调的是“原汁原味”,不是过分理性地提炼出来的“蒸馏水”。就是说,哪怕带有某些杂质、某种污染,也比那种纯而又纯的“H2O”好!我曾经戏说:撇开写作技巧、知识面和词汇量不论,高中生的记叙文不如初中生,初中生的记叙文不如小学生。为什么?因为人长大了,就会多一些顾忌,多一些俗套,多一些粉饰,多了些“欲说还休”。所以,我不喜欢高三学生把自己装扮成相当“成熟”的“小老头”“小老太”。应当充分展现一个本本色色、活蹦乱跳、童心未泯、当代风味、可亲可爱的“你”。你们的审美取向、思维节奏、情感色彩、文字风貌,是你们“这一代”的。我们这些老、中、青阅卷者,十分珍视高三“小朋友”们的个性风采,哪怕有些“另类”,也能颔首而对之。举一个例。1999年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位考生这么写:进人高中了,不断考试,痛苦不堪,于是设法移植了一位老教授的记忆,从此柳暗花明,考试不在话下,顺利考入了重点大学。(按:写到这儿,很是一般,许多考生都这么构思,“撞车”了!)进入大学之后,头一桩重大事儿是什么呢?就是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按:这在80年代阅卷时,肯定会引起反感,太不守学生的本分了!)终于如愿以偿,明日要和女朋友约会了。谁知前一天夜里,老教授突然思维活跃,不停思考,害得我彻夜未眠,第二天一觉睡到下午,错过了约会的良机。我责问老教授,他说:“科学的灵感稍纵即逝,我得抓紧它,这也是为你今后的发展着想啊!”第二次又约会了。老教授没有误我。我准时见到了美丽的姑娘,正欲张开口,说出全世界爱情领域最经典的三个字,突然,老教授又发威了,使我吐出来的不是那三个字,而是公式、定理和概念……姑娘一听,白了我一眼,说:“有毛病啊……”扬长而去。我立马同老教授算账。教授说:“看来咱俩的关系得调整调整了,应当以你为主,以我为客,客随主便,主取客长,方能和谐,方能进步。”我听了,拍手叫好,从此咱俩配合默契、相辅相成,一片和谐……面对这种记叙文,我已无须再作评点了,读者们肯定会会心一笑,肯定会喜欢这一老一少。

第四篇:怎样写好记叙文

怎样写好记叙文

(1)怎样写好开头

文章的开头是从构思到形成文章的第一步,并决定了文章的格局,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意图。好的开头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在中考应试作文中,由于时间较紧,考生不必在开头绕大圈子,最好是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切中题目引出故事。如北京市一考生的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开头是这样写的:说起我的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生动。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

2、烘托点染法。这种开头往往从描写入手,渲染出一种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如山东某考生《关怀》一文的开头:望着父亲那黑瘦的脸,一道道皱纹像用刀子刻上似的,那么深那么长,加上过早霜染的白发,看上去已有五十好几了。殊不知,父亲才45岁。车来了,接过父亲手中纂得潮乎乎的几张人民币,我眼圈一红,又要哭起来,怕父亲看见了,我急忙掉过头去,说:“爸,我走了。”“啊,走好,别把钱丢了,拿好。”文章开头先从父亲的肖像写起,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父亲为什么显得如此苍老),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感情

3、开宗明义法。文章一开始便对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理性的诠释,点明意义,以此起到点染中心的作用。如贵州一考生的作文《我经历的一次小挫折》的开头:挫折是一个人一生难以拒绝的伴侣。它虽然常常给人各种痛苦,却更能让人品尝到痛苦之后的喜悦。尽管我才迈出人生道路的额开端,一次次挫折却早已伴随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而且它们也让我尝到了大大小小的喜悦。

4、回忆往事法。这种开头法常用在以倒叙为主的文章中。文章开头便写出“睹物思人(或事)”的情景,当我们看到某人某物时,就自然而然想起与之有关的往事。其中的“物”是与所写的“人”有关的,且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是与朋友分别时互赠的纪念品,或是自己生日时别人送的礼物,也可以是朋友的一张照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书签,甚至是朋友用过的小物件。此“物”最好是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来历,能让自己有一段美好的深刻的记忆。如江苏某考生的《一片枫叶,唤起我美好的回忆》的开头:又是一个深秋的下午,独自倚在窗边,伴着天空飞舞的“金蝴蝶”,我出神地读着书。忽然,一片叶子从书中滑落,火红火红的。“枫叶?!”我惊喜地叫着。这是一片丢了很久的枫叶——是我和一个女孩情谊的见证,蕴涵着我和她在枫林里的故事。两年前相遇的情景不禁浮现在我的眼前……

(二)怎样写好结尾

好的结尾应该言简意深,余味无穷,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增强文章感染力、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可以总结全文,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言尽而意无尽,还可以照应开头。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首尾呼应法。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互相照应,特别是在结尾要回应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至于因为开头和结尾相距甚远,而使文章相互脱节,给人以残缺感。如陕西一考生的作文《朋友》的结尾是:漫漫人生路,朋友会有好多,而像父亲这样的朋友却只有一个,我将永远记住他——我的朋友——父亲。

2、留有空白法。作文要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加以补充,从而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江苏一考生的作文《说句 心里话》的结尾:路灯发着暗淡的光,我毫无目的地走在平直的马路上。说句心里话,我也曾怀疑过他们是否爱我,难道衡量的角度除了分数就没有别的了吗?我默默地走着,渐渐路上的人少了,可能是都回家了,可是今天我什么时候回家呢?我不知道……

3、余音袅袅法。这种结尾既深刻又发人深省,能够让读者在读完你的文章之后掩卷深思。如《父亲》一文的结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人天相隔,骨肉永离。爸爸,您在哪里?您在哪里?我无语问苍天,无语问苍天啊!

4、总结概括法。在结尾时对全文作简单的总结,揭示事件的意义,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如天津一考生的《给我教益的一件事》一文的结尾:这件事使我受到很大的教益。在别人处于困境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友谊、帮助和理解,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5、抒情言志法。结尾用抒情的语句,阐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直抒胸臆,情感浓烈,感人肺腑,表达作者的愿望和志向,并紧扣题旨,往往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如《爸爸妈妈,你们可知道》一文的结尾:爸爸妈妈,女儿也有自尊,你们别让女儿抬不起头来。爸爸,请不要浑身酒气地把妈妈打得鼻青脸肿;妈妈请不要让那些盘碟再成为你们大战的牺牲品。你们的女儿渴望有一个祥和的家,渴望一片宁静的天地。爸爸妈妈,别再吵了,让我们重建一个美好的新天地吧!

一、要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②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例: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③语言描写: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

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第五篇:怎样写好记叙文

怎样写好记叙文

华池二中杨正宁

记叙文是用叙述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描写人物生活片断或整个生活经历(传记)、讲述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描绘某个地方的景物的文章、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某些日记等。这里讲的是狭义的记叙文。

记叙,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表达方式。除了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之外,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里常常也有记人记事的片断。

材料,就是记叙文所反映的事实。我们平时观察生活、阅读书报所得到的零散的事实称为“素材”;如果从素材中概括出了中心思想,回过头来再根据中心思想进行选材,那些经过加工挑选出来的彼此有内存联系的材料就叫做“题材”。

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应有详细的了解,如果对客观事物(素材)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又怎么能把客观事物反映出来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常常有同学说:“老师,我不会写。”其实,那常常是“没得写”,头脑里空空如也,文章就写不出来了。如果仔细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头脑里或笔记本里积累了各种素材,写文章时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所以,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收集各种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文章通过记叙人或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就是中心思想。请注意,中心思想是一个观点,是一种思想,不是指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特点。有时老师让同学写个中心思想,一些同学写“通过这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物脾气不大好。”或者“描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书包失而复得的经过。”这都不是中心思想。如果改为“通过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脾气不好,影响团结”、“通过书包失而复得的过程,表现社会风气正在好转”,这才叫做中心(“中心思想”也叫“主题、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日常生活里也简称“中心”)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利用判断的形式用一些语句明白地表示出来,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明白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但是,更多的记叙文并不是这样,而是通过记人记事来表现中心意思,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头到尾没有哪句话能表达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通过全文的记叙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材料里提练出来的。譬如有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说明的问题或道理就是中心思想。可见,中心思想是从事情(材料)中得来的。这跟在课堂里学习每篇文章时概括中心是一样的。例如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课,我们可以从人们到各地找药、王府井特药商店为送药而做各种准备、空军为送药而不顾危险、县委为救民工而多方面设法等材料(题材)里概括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制度真好”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这跟写文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学课文是最后才概括出中心,而写文章则是动笔之前就把中心定好。

从材料里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是写记叙文的基本功,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提炼中心也有一些思维方法,如概括事物的共同点、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展开联想、开展逆向联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寻找因果联系等等。

下载怎样写好记叙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写好记叙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写好记叙文(精选五篇)

    怎样写好记叙文 写作时候不要慌时、地、人、事讲清楚写好作文并不难重点事件下功夫审题选材把好关一件事情有始终 确定主题列提纲意正语精不含糊......

    怎样写好记叙文(初中)

    记叙文“兴波”技法例谈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那么,记叙文如何“兴波”呢......

    怎样写好一篇记叙文(5篇)

    怎样写好一篇记叙文 根据材料确定中心 • 记叙文是用叙述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描写人物生活片断或整 个生活经历(传记)、讲述事情发生发展 和结局的过程、描......

    怎样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怎样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精彩开头启美文——记叙文的开头方式 古人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应像凤凰的头一样鲜......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

    记叙文怎样写好情(合集五篇)

    记叙文怎样写好情 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涵盖面广,如亲情、友情、师生情、家乡情、爱国情等。从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紧扣生活,突出对情感的感受与追求,已经成为热点,不少考题后......

    怎样写好教案

    怎样写好教案一、教案的作用及写好教案的意义 1.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怎样写好教案

    写好一份好的教案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 二、重点、难点要突出。 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 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