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三下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单位:环峰小学 校级教学 执教人:李作艳 执教班级:三(4)班 执教时间:2011.4.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六册P64—P6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
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教师:小朋友,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正当他们满头大汗的时候,猴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一个大西瓜图片,一个神秘的口袋)看着满头大汗的猴宝宝,猴妈妈赶紧给他们分西瓜,猴妈妈把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西瓜平均分成4份的图),你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吗?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学生: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教师:西瓜吃完了,可猴宝宝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他们想到了猴妈妈带来的神秘口袋,其实这个神秘口袋中装的也是小猴子喜欢的水果,猜是什么?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教师:看来,这个神秘口袋还没有打开,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1/4了。是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想请同学打开这个神秘的口袋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4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8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教师:不管1只小猴子最后拿到的是这里的2个还是这里的4个,他们拿到的都是这袋桃子的1/2。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4)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 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4)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第二篇:认识分数(三下)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通过实践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积极交流、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知道无论是把一个物体还是把一些物体去分,只要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都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小猴今天过生日,猴妈妈买了一个生日蛋糕要分给孩子们,怎样分才公平呢?(媒体显示一个蛋糕)
2.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1)你是怎样想的? 43.师生归纳得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体显示)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媒4(1)谈话:小猴吃完了蛋糕,猴妈妈又拿出了第二份生日礼物,是什么?(媒体显示一盘桃子)
(2)讨论:猴妈妈要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媒体出示问题)学生发表见解。(3)师:明明是1个桃,怎么又可以表示成1呢? 4(4)我们一起来分一分,看一看。(媒体演示把4个桃圈起来)先把这4个 1 桃子看成一个整体,再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虚线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到几份?这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5)回忆一下,1是怎样得到的?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媒体演示:把一盘4桃平均分成()份,每只小猴分到这盘桃的()。)
(6)师:(指另外的桃子),这一份占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7)小结: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2.教学“想一想”。
(1)谈话: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媒体出示问题)
(2)学生先想一想,再动手在作业纸上分一分。
(3)交流分法。(首先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再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1份就是)
21。(板书)4(4)1是怎样得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211来表示,这里却用来表示呢? 423.比较:同样都是分4个桃,为什么前面用(使学生明确用分数表示只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系,与物体的总个数没有关系。)
4.巩固提升。
(1)猴爸爸也为小猴们准备了生日礼物——一串香蕉。(媒体显示一串香蕉)数一数,有几个香蕉?(8个)
(2)把这串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串香蕉的几分之几?(3)学生先想一想,再分一分。(作业纸)
(4)如果这串香蕉有12个,每只小猴会分得这串香蕉的几分之几呢?(5)如果这串香蕉有16个呢?如果是一篮香蕉呢?(6)比较:香蕉的个数不一样,为什么每次都可以用
1来表示呢?这里的44表示什么呢?(表示1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那1又表示什么呢?(表示其中的 一份)4份中的1份就用
1来表示。41。45.小结: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练习操作,有效反馈
1.填一填。(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先在书上独立完成,再校对。
(上面一排题目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1个的情况,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几个的情况。)
2.说一说。(媒体出示 “想想做做”第二题)(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交流结果。
思考: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3)过渡引导:如果要涂色表示
1,该怎么分?涂几个呢? 63.涂一涂。(媒体出示 “想想做做”第三题)
(1)先根据已知分数想一想该怎样分,再在书上涂一涂。
(2)核对结果,交流思考过程。重点第四小题,为什么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表示?
4.拿一拿。(学具准备:每人6根小棒。)
1(1)每人拿出6根小棒的,怎么拿的?(平均分成3份)
31(2)同桌两人的小棒合成一堆,每人再拿出这堆小棒的。你还能拿出它的312的几分之一?
1(3)你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吗?为什么?
55.说一说。
(1)刚才在拿小棒的过程中,这位同学表现不错!他是全班的几分之一呢?(2)如果把这两位同学看做一份的话,是这一组的几分之一呢? 6.猜一猜。(1)媒体出示一盒球,露出3个球,告诉学生露出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猜一猜这盒球一共有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1。2(2)媒体出示一盒巧克力,露出4颗巧克力,告诉学生露出的部分是这个1整体的。猜一猜这盒巧克力一共有几个?
4四、全课总结,结束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分数,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一些物体也能看成一个整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第三篇:三下《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和评课记录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方巷镇中心小学
蒋毕奎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以前认识过分数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分“饼”,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 把1个“饼”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指出:用这张圆形纸片表示1个饼。
提问: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
(1)让学生把这个“饼”分一分,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
(2)课件演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3)想一想: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1/4。)(摘要板书)
(4)说明:1个饼的1/4,也可以说是1/4个饼。
[说明: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初步认识过分数,他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让学生把1个“饼”平均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出下面把几个饼平均分的问题。]
2. 把3个“饼”平均分。
出示3张圆形纸片。提问: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
(1)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3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如果学生都不会分,可启发学生把“饼”叠在一起再分)
(2)说一说。
交流分法。(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把3个饼叠成“一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
(3)议一议。
谈话:像这样,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指其中的1份)这1份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说说你的理由。(通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可以用1/4来表示。)(4)想一想。
提问: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再问:它还表示1/4个饼吗?(不是,而是表示每一份和整体的关系。)
(5)反思小结: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堆”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摘要板书)
[说明: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按照学生已有的经验(整数除法的思路)是不可分的,需要把这3个饼叠成“一堆”,才能像分1个饼那样平均分。在教学例题前,创设这一特定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要借助直观操作——把3个饼叠成“一堆”——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可以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借助这一特例,还能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这里的几分之一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再表示饼的个数。]
三、分桃,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 出示4个桃。
提问:猴妈妈要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
根据学生口答,课件演示: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桃。
2.讨论:如果用分数表示这里的“每份1个桃”,可以怎样表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课件演示:可以把4个桃看作“一盘”(在外面加圈),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4。
3. 提问: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再问:这里的“每份2个桃”能用分数来表示吗?
课件演示:把4个桃看作“一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4. 反思小结: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盘”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摘要板书)
[说明: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分得的结果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分数表示。前一种表示方法用的是整数除法的旧知,要分的总数和每份分得的数都是具体数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后一种表示方法则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需要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分得的结果用整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容易与第一种表示方法相混淆。上面的设计,没有刻意回避学生的旧知,而是先让学生根据旧知用整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再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体会思考角度的变化和新旧知识的差异,并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分其他物体,完成知识的迁移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说一说填的结果,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反思:填这些分数的时候,根据什么来确定分母?分子为什么都是1?这个“1”一定表示一个物体吗?
[说明:这一层次为基本练习。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核对结果。
思考: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3)拓展延伸:你还能把这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
[说明:这一层次为变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从而加深对分母含义的理解。]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根据已知分数想一想怎样分,再在书上涂一涂。
(2)核对结果,交流思考过程。
[说明:这一层次为综合练习。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同时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作孕伏。]
五、归纳总结,联系生活解释和应用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根据学生回答,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再问:在我们的身边就隐藏着很多这样的分数,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说明: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分数原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分数》评课记录
蒋毕奎: 备课思路:
教材通过小猴分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分桃的过程中理解将若干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进一步丰富分数的内涵,教材的安排分两个层次,第一是理解将若干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个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二是认识还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某几个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知识基础;更是学生五年级学习认识单位“1”的知识前奏。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对分数的一次新的认知,是对原有分数内涵的一次丰富;但是由于受以往学习经验的影响,学生往往很少会主动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并认识这些整体,教师在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对比感知“为什么同样是1/4,分得的结果却相差这么多?”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到所分物体的不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每分一次不同的物体,教师便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次“刚才我们把什么平均分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会,学生对一些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有了自己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谈谈“这些整体还可以是那些物体?”整个设计无不以“整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围绕体验认识“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将“整体”观念贯穿课堂始末。
本节课学习中,认识 “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是一个重点,用分数表示整体中的某几个物体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难点;学生往往容易受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为了排除这些物体个数所带来的干扰,教学中巧妙地引入了多媒体的辅助,在学生极易出错的把1/2理解成2/4的地方,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将桃子全部以色块挡住,让学生看不见这些桃子,学生所看到只是被平均分成两份的色块,这为学生有效地避免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合理的引入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了知识难点,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
附: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方巷镇中心小学
蒋毕奎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认识分数》。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理解将若干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整体中的某几个物体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以前认识过分数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分“饼”,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 把1个“饼”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指出:用这张圆形纸片表示1个饼。
提问: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
(1)让学生把这个“饼”分一分,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
(2)课件演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3)想一想: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1/4。)(摘要板书)
(4)说明:1个饼的1/4,也可以说是1/4个饼。
[说明: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初步认识过分数,他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让学生把1个“饼”平均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出下面把几个饼平均分的问题。]
2. 把3个“饼”平均分。
出示3张圆形纸片。提问: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
(1)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3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如果学生都不会分,可启发学生把“饼”叠在一起再分)
(2)说一说。
交流分法。(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把3个饼叠成“一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
(3)议一议。
谈话:像这样,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指其中的1份)这1份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说说你的理由。(通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可以用1/4来表示。)(4)想一想。
提问: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再问:它还表示1/4个饼吗?(不是,而是表示每一份和整体的关系。)
(5)反思小结: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堆”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摘要板书)
[说明: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按照学生已有的经验(整数除法的思路)是不可分的,需要把这3个饼叠成“一堆”,才能像分1个饼那样平均分。在教学例题前,创设这一特定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要借助直观操作——把3个饼叠成“一堆”——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可以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借助这一特例,还能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这里的几分之一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再表示饼的个数。]
三、分桃,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 出示4个桃。
提问:猴妈妈要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
根据学生口答,课件演示: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桃。
2.讨论:如果用分数表示这里的“每份1个桃”,可以怎样表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课件演示:可以把4个桃看作“一盘”(在外面加圈),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4。
3. 提问: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再问:这里的“每份2个桃”能用分数来表示吗?
课件演示:把4个桃看作“一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4. 反思小结: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盘”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摘要板书)
[说明: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分得的结果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分数表示。前一种表示方法用的是整数除法的旧知,要分的总数和每份分得的数都是具体数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后一种表示方法则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需要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分得的结果用整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容易与第一种表示方法相混淆。上面的设计,没有刻意回避学生的旧知,而是先让学生根据旧知用整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再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体会思考角度的变化和新旧知识的差异,并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分其他物体,完成知识的迁移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说一说填的结果,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反思:填这些分数的时候,根据什么来确定分母?分子为什么都是1?这个“1”一定表示一个物体吗?
[说明:这一层次为基本练习。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核对结果。
思考: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3)拓展延伸:你还能把这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
[说明:这一层次为变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从而加深对分母含义的理解。]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根据已知分数想一想怎样分,再在书上涂一涂。
(2)核对结果,交流思考过程。
[说明:这一层次为综合练习。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同时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作孕伏。]
五、归纳总结,联系生活解释和应用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根据学生回答,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再问:在我们的身边就隐藏着很多这样的分数,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说明: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分数原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课: 房在琴: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2、突出分数意义这一教学重点;
3、讲练有机结合。徐艳:
1、教态亲切自然;
2、采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积极性高。宋秋霞:
1、新授紧凑有序;
2、过渡自然;
3、巧妙设计拓展性练习题。
第四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镇江市宝塔路小学 庄泽梅 212000
【课题】:苏教版三上数学《认识分数》 【教材简解】
《认识分数》是苏教版三上数学的教学内容。借助直观形象,认识和理解分数,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平均分配食物,从整数认识,进入到分数认识,学生由形象思维进入到抽象思维。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话表达操作过程,从而理解分数的含义。【目标预设】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设计理念】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设计思路】
1、通过小故事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放手让学生操作,感受分数1/2的产生及意义,理解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丰富了1/2的表象认识。
3、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到分数形成中的认知和交流的平台,凸显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前小故事 两只熊分饼的故事。
2、谈话: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郊游。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游玩,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瞧他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呢!(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指名说:把食品平均分成2份,每人2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通过小故事和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来。]
3、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用圆片代替蛋糕,要想公平应该怎么分?(平均分,对折)老师把圆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用刀裁开,拿起其中的一半,问:这是几个蛋糕?(半个。)
4、老师再把半个平均分成两份,问:这是几个蛋糕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
5、那“半个”蛋糕,或更小的一份蛋糕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半个”的数或更小的一份的数——分数。(板书:认识分数。)齐读课题:认识分数。
二、初步认识分数。
1、借助形象认识几分之一。
(1)多媒体再次演示平均分蛋糕,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个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整个蛋糕的多少?(一半或二分之一)小朋友说的都对,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2)这“一半”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那“另一半”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3)谁来说一说: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小明得到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小红呢?(二分之一)
【让学生用圆纸片代替蛋糕平均分一分,得到的半个蛋糕就是这个蛋糕的,同时引出,并结合分蛋糕的过程让学生规范科学地理解的意义,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即。这里老师紧紧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分数的意义”。】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12121212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学写分数
(1)课件演示写法。边演示边讲解: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2)全班同学齐读这个数。
(3)教师在黑板上再次范写,并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二分之一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而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相机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各个部分叫什么,看看谁写的更标准、更漂亮。
(5)半个的半个的数,怎样表示呢?人们把4份之中1份的数用四分之一来表示。你能写出这个分数吗?指名板演。集体评点。
【 通过课件范写、师板书范写、学生写一写、比一比、评一评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写法。】
(6)现在,你能说出一个分数了吗?试着说一说。
3、动手试一试:(长方形纸折一折)
(1)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呢?
明确要求:请从资料袋中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涂上颜色,然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的。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有没有不同的折法?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然后课件演示。
(4)提问讨论::折法不同,为什么都用表示呢?
(5)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图形,只要把他平均分成2 份,其中的每份都是它的.(强调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重要前提)
4、谈话:还想不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出示想想做做1(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2)学生在书上99页完成,教师巡视指导。12121212121212(3)全班交流(可以适当的复习每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5、谈话:怎么没有呢?出示想想做做2(1)下面那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画√(2)学生自主完成
(3)全班交流,说说选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其他的不是?
6、刚才我们把一个蛋糕、一个圆片或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如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平均分成4份呢?10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深化理解,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开头故事中的小熊分了一块饼的,大熊分了一块饼的,同学们猜一猜是小熊吃的多,还是大熊吃的多?(指名猜)下面我们通过操作来验证一下。(1)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从资料袋中拿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同桌中一位同学对折折出,涂出它的二分之一,另一位同学两次对折折出,涂出它的四分之一。再比一比,两个涂色部分的大小。
(2)学生操作,师巡视。
(3)指名汇报。问:你们手上的两个分数哪个大?你们是怎样比较的?(4)再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自由对折,再互相比一比涂色部分的大小。(5)指名汇报比较的结果。
(6)课件演示,小结:同一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其中一份的这个分数就越小。
[通过开头故事让学生猜测和的大小,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验证猜测,得出>;再通过自由对折,平均分成更多的份数,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再由课件演示、***4141,21214121412141等,让学生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份数16就越少。这个过程由学生猜测到操作验证,再到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更大更浓,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想想做做3(1)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估一估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吗?
(2)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3)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数的大小?(4)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生活中的分数
1、想想做做6 其实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2、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人身上也有分数。课件出示人体的比例。
3、生活中的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出示: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 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五、拓展练习:
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
()()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七、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分子
平均分 二分之一 写作: 分数线
分母
四分之一 写作: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412
第五篇: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
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学生准备2张长方形纸和3张圆纸片和一只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双休日丁丁和冬冬结伴去郊游,瞧,他们带了哪些食品?(学生看屏幕口述)提问:同学们,你能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
(1)师:4个苹果,谁先来?
2瓶矿泉水?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相机板书:平均分)(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怎样分?
学生交流,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从中间切成两半,自然引出“一半”。
(3)“一半”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1/2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动手实践,建构新知。(一)认识二分之一的意义。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小结并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学生一起读一读: 小结
同桌互相说一说,请几位同学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蛋糕的1/2了,老师这有一张长方形纸,想不想动手折一折它的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把它的1/2涂上颜色,②
全班交流:你到底是怎么折的,想不想给大家看一下?
③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 课件出示三种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师: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有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才是它的。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引发学生联想:这是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
4、1/
8、1/
3、1/6……(师板书)
2、操作:
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3、交流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4、师: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5、师: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生:能。
6、师: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生:能。
(三)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
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2、师: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
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
生:用学生作品验证。
3、观察这三幅图,再看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同样大小的图形中,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4、师: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生:能
5、师: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四)书写几分之一
师: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想写一写这些分数吗?
1、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写。先写一短横,短横的下面写2,写在正中间,短横的上面写1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五)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分数各部分有着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到教科书P98上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
师:中间短横是?
生:分数线
师板书后说明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2是?
生:分母
师: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
生:2份
师:1是?
生:分子
师: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六)估计、比较、沟通。
1、“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师:这一张纸全部图上颜色可以用数1来表示。那下面两张纸条上的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①学生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教师利用媒体验证学生的猜测,并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②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师:我们来完整的看一下,把1平均分成3分,每份就是,把1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下面两个分数和1有没有联系?
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6题。媒体出示教科书上的情景图。提问:请大家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同桌学生交流估计方法和结果,在全班交流,借助媒体验证猜测。
2、媒体出示:法国国旗、五角星、太极图
这几幅图,让你想到了哪些分数?你是怎么看的?
3、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上剪切的“多美滋奶粉”的广告。
提问:你从图上联想到了哪些分数?最后一个小朋友分到了整个蛋糕的多少?
四、感受收获,体验成功 师:,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