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三下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
《 认识面积》
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本课要结合实例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并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但在其观念中并没有形成面积的概念。面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具准备:
课件 长方体 圆柱 学具准备: 硬币 小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摸一摸的游戏。二.结合实例,理解含义 1.摸一摸 摸数学书的封面,练习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注意指导学生摸的方法)师:我们摸的都是这些物体的表面。2.找一找
周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生: 黑板的面,课桌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周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生:练习本的封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师: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小结: 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3.理解面积的含义 举例: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个物体表面的面积呢? 4.封闭图形的面积
(1).出示正方体和圆柱,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说一说摸到的面是什么形状。(正方形 圆形)(3).借助正方体和圆柱,在黑板上画正方形和圆形。指出:像这样首尾相连,没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4).课件出示图形,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5).请生把黑板上的封闭图形(正方形、圆形)涂色。(6).说一说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正方形涂色部分大)师:我们发现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揭示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二.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课件依次出示四组图形)第一组:出示面积差距较大的2个图形。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比较的。(直观比较)第二组:出示面积差距很小的2个图形,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比较的。(重叠比较)第三组:出示例题(不能直观、重叠比较面积的大小)(1).你还能用上面2种方法比较出哪个图形面积大吗?(不能)(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借助学具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并出示活动要求。(3).学生汇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a.剪拼法
先让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是如何剪拼的,然后课件演示。b.摆硬币 学生展台展示。c.摆小方块
先让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是如何摆的,然后课件演示。
师:摆小方块的方法还让你联想到什么方法?(引出画小方格的方法)d.画小方格
第四组:出示面积相等,但方格数不相等的两个图形。让学生先数方格子的个数,再重叠比较2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讨论:为什么方格数不相同的2个图形,面积却相等。
小结: 用数方格子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统一。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课本50页练一练第3题。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 师:这个问题可以用数方格子的方法来解决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方格子的大小是统一的。2.课件出示课本50页练一练第4题。
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那么大? 师:这道题没有方格子,怎么办? 生:在点子图上画方格子。
思考:第2个点子图,谁可以不用画方格子得出结果? 3.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先数一数2个图案的面积分别等于多少个方格,再比较2个图案面积的大小。4.设计与欣赏
(1).在方格中画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案。看谁画得多。
(2).展示优秀的作品。(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四.知识梳理,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教师全课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我们今天学习的仅仅是面积知识里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下一步去发现!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练习本的封面,课桌的面,再找一找周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接着通过摸立体图形,将摸到的面画在黑板,再涂色,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然后揭示面积的概念。接着出示四组图形。第一组两个图形可以直观比较出面积大小,第二组两个图形通过重叠比较,第三组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仅凭直观有的学生说是正方形面积大,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相等,重叠后仍然无法确定。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一节课在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这节课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和练习本的封面、课桌的面,再找一找周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哪个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然后通过对比较过程的小结来理解面积的含义。第二、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学习封闭图形的面积时,先摸立体图形,再借助立体图形把摸到的面画下来,然后进行涂色,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最后利用设计与欣赏的活动,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第四、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一活动有多种比较策略,因此课前准备的比较工具多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宽阔,比较的策略也会更加丰富多样。值得深思和改进之处: 1.面积和周长是最容易混淆的概念,应多加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有关环节中的问题设计,是否留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空间,值得考虑。
第二篇:北师大版三年级《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中阳县北街小学
王旭华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本课要结合实例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并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己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大部分学生具备操作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极少部分学生需要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活动过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比较思想。
3、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六:方法措施: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互动交流。七:教具学具
教具:PPT课件,长方体。
学具:球体,圆柱体,角,三角板,不封闭图形。八: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面?(生上台指出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分别是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师引导说出教室也是一个长方体,它的六个面分别在哪?(生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来)
3、教室里面的哪些物体上还有面?(生分别指出:黑板面、桌面、凳子面、玻璃面、门的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与面有关的知识。(板书:面)
【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己有知识经验出发,一步步引出探究的问题,体现了面源于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认识体,再具体到面,培养了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二)新知探究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① 摸一摸,说一说。
师让学生分别摸桌面,书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自己摸到的面是怎样的?(生有的说面是光滑的,平平的,方方的„„)
师让学生再摸一下球面,柱面,再说一说。(生说光光的,弯弯的„„)师引导学生把桌面与球面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面最大的区别桌面是平的,球面是弯曲的。
师让学生分别摸桌子的面和凳子的面,发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面有大小之分)
小结:像刚才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补充板书:面积)
师引导学生摸角和三角形,发现了什么?(三角形能摸到三条边,角只能摸到两条边。)也就是三角形表面有大小,而角没有面。
小结:看来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大小。②看一看,想一想。
师让学生观察一组图形,哪些图形有大小,哪些没有,你发现什么图形没有大小?(生先将图形分类,接着发现只有封闭图形的面才有大小。)
小结:像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面积。(生说书封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长方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设计理念】为了丰富学生对面的感知,正确建立面积的概念,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在多感观参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面积的表象,同时渗透“面源于体”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的认知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过渡到二维。
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③猜一猜,比一比
直观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出示两个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比较,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用同一标准度量面积。a、猜一猜。那个图形面积大? b、议一议。我么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我么的猜想。(4人小组讨论,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摆小方块„„)
c、做一做。师示范用硬币度量,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分组活动,用剪、拼、量等方法来度量两个图形的面积。
d、说一说。小组汇报,结果发现同一图形有的小组测量的是6个方块,而有的小组测量的是24个,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从而发现度量的标准不一样。
小结:要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同一标准。
【设计理念】学生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面积的大小还很模糊,通过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从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设计。(详见课件)
九、板书设计: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周长---长度
面积---大小
第三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优质课-人教版三下(写写帮推荐)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在操作认识活动中自主建构面积的概念,能区分周长与面积,不混淆;
2、让学生经历探究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理解测量面积可以用较小的图形来测量,为面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探究氛围,让学生敢想敢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与追求。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概念
难点是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具袋(袋中装有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剪刀、方格纸)、40张大小不同的树叶。
学生准备一只彩笔、尺、草稿本、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进行涂色比赛。老师手里请两位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准备两片不一样大小的树叶))
师:最快涂完的是某某同学,但是同学们想想,这个比赛公平吗?
师:为什么不公平?(有的树叶大有的树叶小)是什么大一些?什么小一些?(面)
师:我们说的树叶大小不同其实就是指树叶表面的面积不一样,也就是涂色的部分的大小,那涂色的部分我们给起个名字叫什么?树叶的什么?生:面积。那什么是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面积。板书:面积
顾名思义,面积肯定跟什么有关?(面)对那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二、认识面积
1、摸一摸,感受面
(1)用手去摸一摸你的桌子的表面。你是怎样摸的? 预期:①摸了桌面的某些地方
②摸了桌面的四边 ③一圈一圈缩小范围去摸 ④横过去回来横过去回来
师: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才是桌子的表面。
(2)(拿出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摸一摸它的封面 学生动手摸,然后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摸数学书的封面的?
(3)每个物体都有面,你们还能指出其他物体的一个面吗?边摸边说。
(如果有人指出地面也是面,让他摸一摸,摸不完,反问为什么桌面我们能摸完,地面摸不完呢?因为太大了,是什么太大了?地面的大小太大了。那么你们口中的地面的大小就是地面的面积)
比一比地面的大小比桌面的大小,谁大?地面的大小比桌面的大小要大,这里地面的大小就是地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你们能仿照这样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2、建立面积概念(小组之间摸身边东西指出面积是那块)
(1)给学生充足的机会边摸边比较物体的面积
(2)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得出面积是物体表面大小
3.从生活到实际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让学生上台说出它们的面积是什么?还有没有闭合的图形让生说面积
生对于没有闭合图形说不出面积,所以得出,面积得是封闭图形的内部区域那块也就是面积是封闭平面图形大小是面积,(2)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
这样看来,不仅是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我们画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你还知道哪些平面图形也有面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老师画图: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为什么?
请在草稿本上画出一个平面图形,用彩笔描出它的面积。跟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的图形面积大?
三、比面积的大小师:(1)重叠法
老师这儿也有两个图形,你们能比较出哪个面积大吗?(课件出示)
(正方形大,一样大…)
你怎么确定?(把圆放到正方形上面)你的意思是?(重叠)我这儿刚好有这两个图形,谁来比一比试试?谁的面积大?
(2)探究比大小的方法
那这两个图形呢?谁的面积大?
(正方形大;长方形大;需要动手操作….)
我们动手试试(拿出这两个图形),你们想怎样比呢?(重叠;剪拼;尺子量….)
长度是用尺子量的,那么面积的大小能不能也找到这样的尺子?(提醒:这两个图形都很大,可不可以找一个小图形来量,看长方形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小图形,正方形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小图形,哪个多一些,是不是就知道哪个面积大了)
你想用什么来量?
(改正贴;橡皮擦….)
拿出学具袋,里面有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有很多小图形,你们可以用它们来量,也可以用你自己的图形来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以及量的工具,引导比较哪种量法最合理。比较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个图形哪个更合理,正方形没有空隙,铺满了,最合理。
四、练一练
1、格子图,谁的面积大?
补充提问:你们觉得周长一样大吗?
2、书64页第一题
3、不规则图,谁的面积大? 补充提问:周长呢?
4、猜一猜:我们教室里有个面的面积大约6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那么大,可能是什么?
五、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
第四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
伍素琼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39~40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面积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图形面积概念。
2、不同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图片各一张。
学生准备:语文书、数学书各一本,一元硬币1枚,形状不同的树叶2张,方格纸1张。
教学过程:
活动一:(摸一摸)
请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和语文书放在桌上。
请孩子们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侧面,你有什么感觉?(上面光滑、侧面扎手)请生说。
师:请把语文书的上面与数学书的上面比一比,哪个面大?
活动二:
师:请孩子们拿出1元和1角的硬币,摸一摸、比一比哪个的面大?
活动三:
请拿出两张树叶,摸一摸,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给予肯定。
活动四:
请一个孩子伸出右手,与老师的右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五:
师出示一张正方形图片、一张长方形图片、一张圆形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孩子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给予肯定。
小结出面积概念并揭示课题:认识面积(并板书)
师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引导孩子读一读,记一记)
活动六: 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把附页2中的图5剪下)
师问:你打算怎么比?同桌的可以讨论,动手比一比。师巡视指导。(可以借助硬币、树叶、方格纸)
请生汇报,全班交流。(这一活动体现比面积大小的策略多样)
(A、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B、可以剪拼。C、可以利用小方格摆。D、可以同一硬币量个数。E、可以先画同样大小的格子,再数个数比。)师肯定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并赞扬他经历比的过程。
活动七:
师:你愿意做一个小小设计师吗?
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8个小方格面积,比比谁设计的多? 请开始动笔设计。(时间2分钟)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展览。
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回家以后与爸爸妈妈说一说。
课后反思:
第五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三、比较面积大小。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两张面积接近的长方形彩纸(例2),让学生感知两种方法都不能比较出面积大小时,怎么办呢?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五、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
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一、激情导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
2.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5.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面”,引发新知的生成。
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但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认识物体的某个面时,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多说说各种各样的物体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但没有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的还是不够到位。虽然已经特意明确了活动要求,但由于平时的课堂中缺少训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显乱糟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认识面积的课件
2.《认识面积》课件
3.认识面积课件
4.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
5.关于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
6.《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7.面积的认识课件
8.认识面积单位教案
9.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