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案(共5则)

时间:2019-05-13 01: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找次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找次品教案》。

第一篇:找次品教案

《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34-135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运用最优策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数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的故事吧?请听老师为你们讲述——一天下课后,喜羊羊想考考懒羊羊于是就拿出三瓶木糖醇说,在这三瓶木糖醇之中有一瓶被我吃了两块,你能找到是哪一瓶吗?懒羊羊想了好久都没有想出来,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

师: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起来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者是重一点,我们习惯把这类物品称之为“次品”。(板书课题:次品)老师这边有三瓶木糖醇,其中就有1瓶次品,次品比较轻。各位同学有哪些办法能够找出这瓶“次品”? 1)独立思考、鼓励发言、全班汇报

师:大家帮懒洋洋找到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用天平称好)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最优化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找次品。

(课件出示天平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利用天平称的方法来找次品。师:天平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轻的一端就会怎么样(上扬),重的一端就会怎么样(下沉)。2)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用几次可以找到?

师:你现在就是天平。听我口令,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大家注意看啦,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天平即将开始工作,来吧。师: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4)小结,板书记录

我们做个记录: 3(1,1,1)1次

二、展开

1、出示问题情景一

喜洋洋说:3个太少了,不行。我们来点挑战性的。想挑战吗?懒洋洋想:有这么多聪明的同学帮忙,我才不怕呢,同学们你们愿意继续帮助懒洋洋吗? 请听题(课件出示问题)::现在有5瓶健胃消食片,其中一瓶少了3粒,你能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吗?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一定能够保证找到次品? 1)提出活动要求:同桌合作、交流

师:现在你们可以拿出手中的5个圆片,5个圆片代替5瓶健胃消食片。同桌可以合作一个人举起双手做天平另一个人称称看,至少几次一定能找到次品?有结果的小组向老师示意。(学生操作)

2)全班交流,对比策略,统一认识。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大家有哪些办法可以找到次品。

3)小结: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演示,虽然方法不同,却得到一个相同的结论。那就是5个物体中找到1个次品,用天平称,至少称(2)次一定能找出次品来。师:好了。3个,5个的问题解决了,在一些物品中找到1个次品,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手段和方法了。

2、出示问题情景二

看来同学们又一次轻松的解决了懒羊羊的难题,可是这时整个羊村又遇到了大麻烦,(课件出示问题)喜羊羊它们在村长的带领下要发明一台防狼武器,需要9个零件,其中有1个被灰太狼偷偷换成了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看看能否找到一种最简便的方法。1)提出活动要求: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每组拿出9张圆片代替9个零件。学生操作。

2)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优化方法 其他小组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 师:我们来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优化?更简便?更简单? 3)小结:

9个物品中找到1个次品,用天平称,至少称2次保证可以找到次品。由此可以看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的我们就要平均分成3份,这样不但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三、巩固提升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看来这下羊村有救了。可是灰太狼看到你们帮助羊村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很不服气,所以想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1 箱糖果有 12 袋,其中有 11 袋质量相同,另有 1 袋质量不足,轻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来?

2、有27枚金币,其中有1枚是假金币(比真金币轻一些),你能3次找出假金币吗?

四、推测

师:接下来是一个抢答环节,你如果考虑清楚了,可以站起来回答。其他的同学你们就是评委,如果你们觉得他的回答是正确的,请献出你们的掌声。准备好了吗? 81个,243个

师: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说多少次啊?现在是不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它的魅力我们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是研究物品总数是3的倍数如何来找次品,如果不是3的倍数,比如10个,11个等等,又该如何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要探索的内容。大声告诉我今天我们学了一堂什么课?那么如何找次品?什么样的方法是最简单的?结束语:最后一个问题:是谁帮助你掌握了找次品的方法?(天平)

《找次品》教学设计

西宁市八一路小学 赵宗琦

第二篇:找次品教案

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找次品的优化思想,就是排除更多的,尽量缩小次品所在的范围,让学生理解其数学思想和方法。

3、用数学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数学化思考。教学重点:

体验方法的多样化,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符号进行解释。教学难点:

理解最优策略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设想:

本节课想通过课前谈话引入次品,希望引入“次品”这个概念较为自然些。对本课素材的选取,也作了一定的思考,原本想用口香糖,但感觉口香糖吃掉几颗后,只能算是不完整的一瓶,称不上是次品,与题目“找次品”不恰当。后来用了网球,但感觉网球本身重量比较大,在实际生活中即使是正品,也会有重量之差,很难使天平平衡,考虑到实际问题,所以后来选用质量比较轻的乒乓球,作为本课的学具来贯穿整节课。

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提问来寻找中奖者,想渗透本节课的思想,排除更多的,使目标所在的范围更小,这样更容易找到目标,从而来引入本题的思想主题。本课以2个球入手,起点较低,之所以起点这么低,是想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回顾和认识天平的工作原理,以保证后面活动的有效性。接下来,以3个球入手,通过利用天平找出3个球中的1个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这块环节教学目标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所以这块教学内容所花的时间较多。

接下来,直接跳到9个球,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思考的过程用示意图画出来,交流时呈现学生最原始的想法和画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和交流。先让学生把称的方法罗列出来,把他们的思想展现给大家,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板书引导,把示意图用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思考最优策略。本课的重心我不是放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技巧上,而是放在数学思想方法上——优化思想,因为作为解题技巧,即使学生今天会,明天还会,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遗忘,而数学思想方法理解了,他一辈子都会牢记。像找次品这类问题,为什么平均分成3份,或尽量平均分,这是最优策略,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9个球后,又安排30个、100个球,称一次后,使目标所在的范围最小缩小到几里面,来理解其道理。让学生理解通过排除更多的,来缩小目标所在的范围,目标所在的范围越小,就越容易找到,这是本课的优化思想,也是我们整节课所想体现的。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大家早上见过了一面,简单地认识了一下,谁能来介绍一下你们班级?(不知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我?那你想了解沈老师哪些方面?(身高、体重、年龄、电话、家庭住址、QQ号码„„)

当学生谈到身高体重时,引出我的身高是172厘米,按照身高与体重的标准的话,172厘米的体重应该是61千克,你知道我有多重吗?我有80千克。所以按照标准的话,我太胖了,如果我是一个产品的话,那我只能算一个“次品”,板书:次品。

二、活动铺垫,引入本课的数学思想。

师:请看这一幅图,这里有8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前两天,其中的一个人买彩票中了500万,到底是谁呢?

你可以提一个问题,沈老师只能回答“是”或“不是”。你的第一个问题会怎么问?

生可能提的问题:

生1:是不是男的?

生2:是不是戴眼镜的?

生3:是不是戴帽子的?

„„

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老师询问其结果。

师: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后,可以排除一些人,缩小目标所在的范围,直到最后找到目标。今天在这节课中我们就会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讲授新课,学习新知。1、2个球中找次品。

师:像我这样的体形,一看就是次品,而有些产品是不是次品,刚看就不行了。比如,乒乓球,这是一个次品,这是一个正品,次品比正品略轻些。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可能的答案:

掂一掂、称一称„„

师:同学们想到了称一称,用什么称?

出示天平称图片。

师:怎么称?

学生解释如何称。

小结:两个球中有一个是次品,我们只需要称一次保证能找出来了。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天平称来找次品。

板书:用天平找次品 2、3个球中找一个是次品。

师:那如果有三个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你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到次品?

学生独立思考,思考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讲的过程出示课件。

3个分成1、1、1,如果平衡,那剩下的一个是次品,只需要称一次

如果不平衡,那往上翘的这个就是次品,需要称一次

小结:看来,3个中找一个是次品,只需要称一次就能保证找到。

3、9个中找次品。

师:看来这些对同学们太没有挑战性了,那我要把数字变大些,9个,你觉得称几次保证能找出来?

学生思考后,在自己本上画一画示意图。

学生可能的分法: A、9 B、9 C、9 D、9(1、1、7)(2、2、5)(3、3、3)(4、4、1)

7(1、1、5)5(1、1、3)

3(1、1、1)共4次 5(2、2、2)2(1、1)

共3次 3(1、1、1)

共2次 4(2、2)

2(1、1)

共3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有几种称法?哪种称法次数最少? 为什么这样的称法次数最小,请你比较一下其他的称法的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次称完后,次品所在的范围。

引导学生明白,要使称的次数最少,就需要考虑如何称一次后,尽量缩小次品所在的范围,次品所在的范围越来越小,那称的次数就越少,越容易找到。

4、探究其方法。

(1)师:如果现在老师有30个乒乓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称一次后,你能使次品所在的范围缩小,最小缩小在几个里面? 学生思考后写下来。让学生比较、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可以使次品所在的范围缩小到最小,这是找次品的好方法。板书:平均分,分成三份

(2)师:那如果我有100个怎么分呢?它不是3的倍数。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学生反馈:

分成33、33、34,次品缩小到34个里面,范围是最小的。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小的,比34更少的。引导学生思考:不能平均分的,分得尽量平均。

四、延伸拓展。

师:接下来,你来考考老师看。

你出一个数,这个数表示球的个数,里有一个是次品,让沈老师算一算称几次保证能找到次品?看看沈老师的反应能力。1000以内吧。

学生出数字,老师口算。

师: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想学吗?

出示表格,让学生寻找规律。

师:要保证5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几个?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找次品教案

教材分析:

“找次品”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初步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推理能力。这些内容往往是从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中改编而来,承载着多元的教育价值,教师对这些内容所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的把握,能否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探索、发现的空间,以及是否在学生思考困难处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是上好这类课的关键。由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故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不易“一刀切”,教学中真实的差异性体现是正常的,教学中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分析教材的内容及编排意图,先研究“5个零件中找1个次品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感受到同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参指出,优化的思想在这里可不强调,只要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对优化有所感悟即可。接着,安排例2通过让学生探索和比较找次品的多种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通过总结、猜测、归纳出优化方法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能力。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教学思路,但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有序的教学进程,如何让学生经历优化方法的提炼和应用过程,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值得我们教者思考和深入尝试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经历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分析、比较、概括出最优化的方法,发现这类问题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口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3、逐步渗透最优化的数学思想和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最优的分组策略,寻找被测物体数量与保证找到次品的最少次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1、从小数据入手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课始,我以微软公司的招聘问题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找次品”问题的特点:一是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来称;二是要从保证找到次品的各种次数中寻找最少的次数。学生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会胡乱猜测,此时,我顺势引入解决问题的程序,即波利亚所说的“从最简单的做起。”让学生通过2、3、4、5的解决逐步明确问题的步骤:2的解决让学生看到尽管没有砝码,但根据不平衡的一端可判断次品是誰;3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想像,口头述说天平称重时的两种情况——平衡和不平衡,进一步推理出次品所在,这里也同时让学生感悟“不称”也是“称”,运用推理也是一种判断方法;接着让学生通过操作棋子来探究5,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根据题意应从“最坏的情况”来选择结论,这个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又动口,把之前的判断推理方法同实物操作结合起来,是对抽象思维的具化。

2、借助特殊数据提炼最优化解决方法

“找次品”对学生而言之所以具有相当的难度,主要与学生生活中缺乏相关的经验有关,并且每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平。通过对教学难点的分解,我确定通过8、9两个特殊数据的解决为学生构筑起思维的坡度,让学生在每个数据的解决、分析和比较重逐渐感悟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例如8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二分法和三分法,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不同的,通过两者的比较,学生初步感知能否在保证找到的前提下寻找到最少的次数,是同物品的分组有关,即分成几组是很有讲究的;接着,通过9的汇报,学生发现在同样分成三组的情况下,(4,4,1)和(3,3,3)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感悟到均分三组似乎更合理。当然,仅凭一个特殊的数据来说明问题略显单薄,因此,我紧接着设计了25,这个数据能调动起学生在三分法前提下的各种分法,(12,12,1)、(9,9,7)、(8、8、9)、(10、10、5)等,通过比较分析,发现(9,9,7)、(8、8、9)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因为它们同“均分三组”的结果更接近,由此得出优化的方法——尽可能地将物品平均分成3份。上述过程,问题的分析由表及里,思考逐渐深入,让学生在比较、分析和验证中经历了问题解决的优化过程,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数形结合帮助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

通过以上这些数据的探究,学生一般都能发现最少需要的次数同均分成三组有关,也能列举具体称量的过程,但是为什么这样称,学生并不知道,或者说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实践已经有了一些感触但仍很难道明。其实,要说明为何这种方法最快,还需概率论的知识,但这明显超出了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如何用更直观易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道理呢?经过多次尝试,我设计了数形结合、图例说明的方法来阐述“三分法”的合理性,让学生借助分圆明白三分法能把称一次后次品所在的范围缩小到最小,因为次品的搜索范围小了自然找到次品的速度也加快了。同时,这一数形结合的说理环节也是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归纳和数学方法的概括,让本节课的学习更具数学味和深度。当然,“找次品”这节课所能挖掘的知识点还有许多,一节课难以面面俱到。例如一些随机数据的探索,将进一步向学生渗透区间的知识,发现这类问题的数据分组特点,这样,各个环节的知识紧密联系、循序渐进,加深了学生对优化思想的理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弄清题意,激发探究欲望

(一)比尔盖茨的招聘问题

微软公司在全球招聘员工时曾经出了这样一道题:

有81个铁球,其中一个是轻一点的次品,如果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来称。你最少称几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

学生自由猜想,预设:80次,1次……

教师小结:1次虽少,但是只是有可能,无法保证找到那个球,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不光要最少,还要以能保证找到为前提。(课件突出:最少 保证找到)这个问题就是数学中著名的“找次品”问题。(板书课题)

(二)从简单问题入手

提问:81个似乎太大了,我们从小数目入手研究吧。同学们想先称几个? 预设学生:2个、3个

2个——3个(为什么只称1次就够了?)

课件配合学生回答:称3个小球,任意取2个小球放在天平两端,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如果平衡,那么第三个小球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那么天平翘起的哪一端就是次品。所以,不论是否平衡,我们只需称一次,就能找出那个较轻的次品。

活动2【讲授】

二、简化问题,弄清基本方法

研究4个:

提问:现在数量增加,如果是4个小球,最少要称几次呢? 让学生到讲台前来操作演示,呈现(2,2)或(1,1,1,1)的方法。引导:采用(1,1,1,1)称小球的时候,如果不平衡,说明翘起的那一端是次品,那我能说一次就够了吗?

强调:这是运气好的情况,要确保找到小球必须从最坏的情况去考虑。

称完(2,2)或(1,1,1,1)后,小结:这两种方法不同,但都只需要两次就保证找到次品。研究5个:

自己试摆——抽生黑板上演示,板书:5(2,2,1)(1,1,1,1,1)

延伸:对于小数目的2、3、4、5,我们都已经解决,如果小球数量再多些,可以吗?

活动3【活动】关键数目,感受优化方法

探究8、9个:

自主操作:同桌合作;选择8个或9个中的一种,借用棋子在天平纸上摆一摆,帮助思考。汇报交流:

让学生说出分组方法以及称的过程,教师板书。

8(4,4)4 1+2=3次 8个(3,3,2)1+1=2次 8(3,3,2)平2 不平3 比较:为什么同样是称8个小球,所用的次数却不一样?

引导学生初步发现:称的次数和分组有关,一个是分两组,一个是分3组。

进一步思考:将8分成(3,3,2)只要称2次,而分成(4,4)却要称三次,这多称的一次在哪里?

小结:第一次称了3和3,接下来从最坏的情况去考虑,要从3中去找次品,只需要再称1次;而称了4和4,,接下来就要从4中去找次品,还需要2次。

(二)初步提炼方法: 我们再来看看9的结果,你是怎样称的? 反馈:(4,4,1)3次(3,3,3)2次

比较:这两种称法,都是分成了3组,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发现:一个是平均分成3份,称一次后次品是从3个当中找;一个是分成(4,4,1),次品是从4个当中找,所以次数就多了一次。

小结:怎样分,才能既保证找到次品,又能使称的次数尽可能地少呢?你有什么建议? 预设学生回答:平均分成3份。——那不能平均分成3份呢?(教师手指8的(3,3,2,)。)小结:尽可能地平均分成3份

(三)操作验证方法

1、集体验证:是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再找个大点的数吧。(板书:25)学生尝试,汇报:25(8,8,9)称了一次以后,不论是从8或9中找次品都还需要2次。

2、自主验证:请你自己也选择一个数来验证一下吧。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先尝试,然后进行交流,教师板书结果。

活动4【讲授】数形结合,直观理解算理

教师运用课件配合图例解释:看来尽可能地平均分成3份,就能用最少的次数保证找到这个次品。这是为什么呢?(把任意个数的一堆小球看成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称一次后,发现次品藏在哪里?这一份就是总是的1/2。

平均分成3份,不管平不平衡,次品都要在三份中的一份去找,也就是藏在总数的1/3里。

平均分成4份,从最坏的情况去考虑,次品就藏在剩下的两份中,要在总数的几分之几中去找呢?

(比较一下:在总数的1/3和总数的2/4,哪个范围更小些,找起来更快些?)平均分成6份,次品所在的范围是总数的4/6;平均分成8分呢? 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均分成3份,次品所在的范围最小。(板书:均分三等——缩小范围)

活动5【活动】应用方法,发现数学规律

1、现在你能解决比尔盖茨的招聘问题吗?(板书:81(27,27,27)27(9,9,9)观察:物品个数3,9,27,81和各需要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小球数量依次乘3,次数只是依次加1呢?(因为只要把这个数均分3组,就能得到刚才的数量,那么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多称一次就可以了。)

发散:接下去,称5次最多是几个?(243)如果最少称15次,最多能从几个小球中找到这个次品?(出示:3的15次方等于14348907)你能想象这些小球能有多少?恐怕一个教室都放不下,但是其中要找出一个次品却只需要15次,你有什么感受?(解决问题时,采用优化的方法,就能把复杂问题化繁为简。)

活动6【作业】总结回顾,延伸探究热情

回顾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招聘问题引发思考,从小数目着手研究,通过尝试、比较、分析,发现并概括出了最优的分组方法,进而还继续通过大数据的检验,发现了要称物品的数量与最少需要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学生提出:如果不是3的倍数我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回去思索,你们通过研究会发现更有趣的结论。

第四篇:《找次品》

《找次品》教学设计

科右前旗第二小学

李向民

《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索,发现把一些物品分成三份,并且三份数量接近时,称的次数最少的规律。

2、能够根据物品的数量确定找出“次品”所需的最少次数,并会用简洁的方法记录称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的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掌握规律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过程:

一、3个物品找次品

1.谈话引入:老师这里有3瓶口香糖,有一瓶里已经吃过了2粒,你能用什么办法找到这瓶少了2粒的口香糖吗?

可能出现:掂一掂、数一数、天平称一称。

2、探究3个物品中的问题

(1)教师讲述天平的原理。2个托盘,平衡,不平衡。师:如果用天平,怎么找出少了2粒的口香糖?(2)学生思考,然后汇报。

小结:看来2个和3个虽然数量不同,但是都只称1次就可以将少2粒的找到。用天平称的方法“找次品”,不管哪种方法,每次天平两边都要放的一样多,还要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

引入课题:其实生活中就有这样一类物品,看似完全一样,但是其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要么重一点,要么轻一点,我们把这一类物品叫做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次品。”(板书:找次品)

二、探究“关键数目”,感知、归纳规律。1、探究8个物品中找次品。

(1)出示问题: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肯定能找出次品的最少次数。师:那么需要称几次呢? 学生猜测:4次?3次?

师:似乎不太容易很快得出结论,那么请同学们前后桌、同桌之间共同讨论一下。

合作建议:可以借用棋子帮助思考,也可以像老师这样在纸上画一画。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将思考过程简要记录下来。

学生合作研究。(2)汇报交流。师:你们各称了几次? 2、探究9个物品中找次品。

师:9个比8个多了1个,怎样称用的次数最少呢?小组讨论一下吧!

学生汇报。3、归纳总结。

分成3组,尽量分得平均。

(三)知识应用

1、用你发现的方法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 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2、有28瓶水,其中27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五篇:找次品教案 - 公开课

《找次品》教案 李钰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11-113页的内容。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中发现最优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圆纸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李老师经常听王老师说咱们五(3)班的孩子思维敏捷,聪明好学,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最棒。二:探究新知

活动 1课件出示

2瓶口香糖图片

同学们,李老师呢喜欢吃口香糖,现在老师这有2瓶口香糖,但是其中有一瓶被我吃掉了一个,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找出来吗? 生:思考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办法。生:汇报数一数天平来称用手掂一掂

师:刚才同学们说可以用天平来称,天平大家都见过,课件出示天平

师:如果用天平称,可以怎样找出少了的一瓶?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生:汇报天平原理

天平左右各有一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下垂,轻的一端就会上扬。师: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发现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来的那瓶就是吃了的那瓶。

师:小结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活动2 师:咱们5(3)班的孩子真是智慧多多,现在李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智慧岛,来一场智慧大闯关,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汇报

师:刚才咱们是2瓶口香糖,现在如果是3瓶口香糖,其中一瓶吃了一粒,你还能把吃过的那瓶找出来吗?你打算用天平怎样称,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生: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可能出现那种情况? 生:汇报 课件展示:

师:我们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天平翘起来的哪个是吃了的,2号就是吃了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另一瓶3号就是吃了的那瓶。师:边讲解边用图板书

师:有没有天平左边放2个,右边放一个的? 师:强调放在天平两边物体的个数应相同 活动3 师:接下来的问题更难了

课件出示:有四盒乐事薯片,其中一盒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请同桌和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 生:汇报过程 课件出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

结论:4瓶至少要2次才可以找出次品。师:我们接着往下看。活动4 有5盒糖果,其中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颗。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出这袋这盒糖果?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可以像老师一样用图示法写出来,看看至少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出这袋这盒糖果?比比谁最棒!生:交流

师:谁来谁说你找到了几种方法? 生:汇报 师:板书 活动5

有6袋葡萄干,其中有一袋是次品(质量不足),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出这袋葡萄干? 活动6 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用天平称,最少称几次就一定能 找出次品来?

活动7 师:咱们班的孩子真是太棒了,咱们接着往下看 课件出示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师:请同学们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看看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生:思考交流

师:谁来谁说你找到了几种方法? 生:汇报

师:表讲解边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用图示法板书学生的操作步骤:

活动8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是智慧多多,接下来的问题就更难了。咱们再往下看

课件出示

如果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师:同学们可以像老师这样用画图的方法,把这个次品找出来,开始 生:思考交流

师:老师发现大家的方法不一样,你们现在可以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看看可以分几组,至少几次找到次品? 生: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跟全班同学分享。生:汇报

师: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9有很多种分法,不同的分法导致最后分的次数不一样,我们看看用哪一种方法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发现了最好的分法是怎么分? 生:汇报平均分为3组,这样至少称2次。

师:大家对比一下9(4,4,1)和9(3,3,3),同样是分成3份,为什么后一种需要称的次数少? 生:汇报

师:看来在遇到能够平均分的数时,我们把它平均分为三份一定称的次数最少,保证一定找到次品,师:有些数可以平均分成3份,比如9,假如有些数不能平均分成3份又该怎么办呢?这个规律还能不能成立?比如8,怎样分的次数最少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师:小结指名汇报,分析学生的分析过程。不能平均分的,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这种方法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三:巩固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刚才发现的方法,找出11个、12个零件中的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的最少的? 四:布置作业

做一做:有 28 瓶水,其中 27 瓶质量相同,另有1 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五总结通过学习,1.今天研究了什么问题?2.找次品的最优化策略是什么?

六、升华经验成果 深化数学内涵

师:我们所探究出的找次品的方法其实和四年级所探究的烙饼问题、田忌赛马问题等一样,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因为这样能够事半功倍!

师:其实待测物品的数量与至少要称的次数之间是有规律的(出示“你知道吗?”)大家课下预习一下,下节课我们再研究。七板书设计找次品

下载找次品教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找次品教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

    《找次品》教学设计 -----徐怀涛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

    找次品优秀教案大全

    找次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134——13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经历严密的推理过程,让学生感悟到从多个测品中找一个重一些或轻一......

    找次品教案(5篇)

    《找次品》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134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及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

    数学广角——找次品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找次品》讲课稿

    《找次品》讲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课的课题是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挑战一个新的工作,那就是“小小质检......

    《找次品》说课稿

    《找次品》说课稿 《找次品》说课稿1 一、说教材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例如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还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要找......

    找次品说课稿

    《找次品》说课稿 李钰程 一、 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

    《找次品》说课稿

    《找次品》说课稿 大杖子学区车河堡小学 王德正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