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嘉峪关市第五中学
马静蓉
(一)备课反思
“诗不好教。”这是许多老师曾有的教学困惑。初一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作者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篇选自《白氏长庆集》的小诗。我认为在课堂的处理上过重讲解生字词,接着让学生背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难免有些硬性“填鸭”。古诗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赏析,通过短短的诗句,让读者有“穿越”的感觉,能够体会到作者当时所见、所闻和所感。这首诗的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钱塘湖的春天。本堂课教学设计思路需要清晰,主次分明,抓住“早春”二字设置“读诗—说诗—改诗—背诗”等系列环节,其中重点突出“说诗”和“改诗”等主体部分,环节设置要做到既有梯度性又有针对性。
1.兼顾三维目标。在确定重难点与教学环节时,我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理安排,有效落实,做到目标明确、和谐统一。
2.兼顾《语文课程标准》、学情、教材。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结合学情,灵活处理教材,力争做到用教材教,在教教材的过程中,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学年段目标。
3.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互为表里,有机统一,不可偏废。我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使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表达观点、感受时,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与能力的提高。
(二)授课反思
“读”是赏析诗歌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感性认识的第一环,本堂课采用自由读和默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将学生引进诗歌的殿堂,进入诗歌的语言,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妙。
“说”与“改”是本堂课的教学亮点。尤其是“改诗”这一环节,既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代诗歌的教学,最高的境界为能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如何引导学生再创一个符合诗意的意境呢?只有在诗歌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上下功夫。“改中品”这一教学方法正是通过对字词的反复比较、推敲、锤炼让学生体味诗境、诗趣。
“背诗”这一环节能够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认为:文本内的作者情感挖掘得不够。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才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更准确地看到诗词的精妙所在。
(三)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试图走出诗歌教学的困惑,一改过去诗歌教学中,教师讲解字句的理解,学生阅读背诵的死板教学模式。大胆把阅读、欣赏、领悟、感受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略作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课后发现,由于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背诵起来也很顺利,默写时甚至很少写错别字,而学生笔下的春天也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反思课堂教学的设计,我觉得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构建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课堂,搭建起互动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能想能说,会想会说。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维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反思这堂课,有两点明显的不足:
1.人文性体现得不足。文本内的作者情感挖掘得不多,导致文本语言的学习缺少文本情感的关怀。
2.对个别字词的体味深度不够。如“渐欲”“才能”这些极富表现力,动感十足的字词体味还欠深度。对诗歌语言的赏析也还需要更加深入。
这便是我这次教学中的最大败笔,也是我这次教学后的最大收获!
第二篇: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及反思
导入
“长安米贵,白居不易”情景剧
这便是白居易受大文豪顾况赏识的佳话。那时白居易才19岁,初到长安,名不见经传,而顾况乃世界大腕,文坛掌门,尤其在李白、杜甫、王维等顶级大师去世之后,他就独掌唐诗一片天,因此,他的评价等于给白居易打开文学之门,也把他推上了仕进之途。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理解作者的感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预习见疑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人、文学家,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主张“文章和胃十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的诗歌特点是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老妪能懂”。叙事诗中 :《琵琶行》、《长恨歌》极为著名。小知识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
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2句成一联,共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对仗:两句中的短语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像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
1、本诗中哪几联使用了对仗?并指出下面这首绝句哪两句用了对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找出,教师讲解词性相对:如,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暖树对春泥。)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春天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就是写西湖的代表作。字词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诗歌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语言精练。押韵,有节奏感。要求:(提示:五言诗:二三
七言诗:二二三)。
1、自读,划节奏,找韵脚。
2、听朗读,正音。
3、齐读,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节奏。
质询研讨
再读诗歌,研读赏析
1、解题-----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时间:
地点:
事件:
2、作者是徒步游西湖吗?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游览钱塘湖的?
不是,骑马游春,唐时有骑马游春的习俗。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
3、本诗中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并找出你认为值得赏析的词语,简要说明。首联
诗人从大处着笔,写行径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赏析:“初平”写秋冬水落,春水初涨,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重重叠叠与湖水相连,水色天光浑然一体。“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颔联
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使者,已开始衔泥筑巢,一派生机勃勃之势。
赏析:“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因为正是初春季节,数量不多。早莺新燕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小结:这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燕富于季节的敏感,是春天的象征,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颈联
乱花
浅草
渐欲
才能
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啦,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产生迷乱之感。尾联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教师小结: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是极为讲究的,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
“乱花、浅草、渐欲、才能”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蓬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易联众透露出一个消息:很快就会姹紫嫣红,西湖水镜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苏轼的哪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大概写的就是西湖的早春时节吧!
4、归纳主题:全诗描绘了
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巩固深化
1、小结知识网络:(可以从内容、写法、结构方面总结)
体裁:七言律诗
结构:总分总
内容:
首联:总写西湖风光 颔联:动物(莺燕争春)颈联:植物(花草茂盛)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喜悦之情
写法: ①结构严密,对仗工整,通俗易懂。
②借景抒情。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动静结合。中间二到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值得探究的是这首诗的结构极为精妙:前面两联,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后点明环境。全诗以“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正如薛雪所言“乐天诗 章法变化,调理井然”。三读诗歌,熟读成诵 教师指导:
1、注意语调、语气。
首联:平缓
颔联颈联:轻快(想象马蹄在乱花浅草间行走的画面)尾联:大声朗读,感情充沛
2、重读、轻读的字。争、啄、最爱、不足,长音:白沙堤
3、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感情自然。
2、本课内容检测:
①本诗中,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②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③本诗第二句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④本诗直接抒情的句子是
。
⑤全文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经贾公亭 到湖东“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两句诗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⑥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总写)是。
3、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正确顺序:
4、想一想,我们还读过哪些描写春景的精美诗句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作业:把这篇如诗如画的诗歌写成100字左右的小短文。教学反思:
由于是第二次讲,学生没有了质疑的兴趣,很多知识都已经掌握,所以课堂气氛不活跃,质疑的人较少。教师也没有了教学的兴趣,所以课堂气氛调动得不好,语言功底没显示出来。
教师对时间的掌控拿捏的不好,板书时已经下课。在学生展示环节浪费了时间。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生赏析完词语之后教师没来得及总结深化,如能如此,学生对这首诗的结构、选取景物的独具匠心会更加了解,就不会只停留于表面。在学生赏析完之后,老师总结或订正答案后要提醒学生及时记笔记。
对于快班,相应的导学案和练习要与普通班有所不同,要有深度、有拓展,不能同课同构,没有新意。三读之后,应该让学生当堂默写,巩固字词教学的效果。
第三篇:钱塘湖春行古诗教学反思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钱塘湖春行古诗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钱塘湖春行古诗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能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给学生,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良好,学生积极性高,达到了“文明自主,高校快乐” 的效果。但由于学生对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多,体会不深,所以,诗的意境感悟不是十分透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积累及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这节课我试图走出诗歌教学的困惑,一改过去诗歌教学中,教师讲解字句的理解,学生阅读背诵的死板教学模式。
大胆把阅读、欣赏、领悟、感受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略作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课后发现,由于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背诵起来也很顺利,默写时甚至很少写错别字,而学生笔下的春天也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反思课堂教学的设计,我觉得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构建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课堂,搭建起互动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能想能说,会想会说。
钱塘湖春行古诗教学反思篇2
讲到《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我采用了让学生猜谜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这诗歌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具体什么时候,让他们找出证据来,学生们纷纷在诗歌里寻找证据,最后学生说出这是早春,有的学生从“水面初平”找出来证据,然后其他学生用其他的证据来印证,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学生感觉到,但还是说不正确,最后我分析总结说,“争暖树”指的是争暖和的向阳树,那么,说明从大范围来看,这个季节还是比较冷,否则的话不必去争这么一点的热量,初春时节,春寒料峭,这样的天气比较常见,“谁家新燕啄春泥”更给了学生一个很明确的证据,学生很明白,燕子垒窝的具体的时间了。
“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句证据也很明显,学生们讨论出马蹄大概的高度,就得出了草的高度,明白了这个季节应该是早春,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句,证据不是很明显。从上述我引出了作者描写了早春特有的景致。
钱塘湖春行古诗教学反思篇3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移步换景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五六句,花草竞春荣。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开的开,发的发,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俯视身下,绿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花草都处在竞相荣发滋长之中。可以想见,过后不久,西湖将开出一个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绚丽春天。
七八句,诗人赞春情。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这绿柳成阴的白沙堤,是我最留连喜爱的地方啊!这是诗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内心发出的由衷赞叹。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风景呢!
第四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感受一下西湖的魅力吧!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写有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叙事诗中 :《琵琶行》、《长恨歌》极为著名。一生创作4000多首诗,与李白、杜甫齐名。
二、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教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2)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多媒体出示译文)
四、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本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一联知道的?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
六、课外作业
1、带着感情背诵《钱塘湖春行》;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3、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诗句。
七、教师寄语
人间四季,时时处处皆有美景,希望同学们能心怀感恩,心存美好,在生活中用心体察万物之美!
愿同学们心中常驻一片春意,常驻一份诗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八、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涨云舒
贾公亭 游 春 莺歌燕舞
白沙堤 踪 踪 花乱草绿
西 湖 早春图(最爱)
第五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如意湖中学 田进仁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热爱美、追求美的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春天是个美丽,生机勃勃的季节。
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面对春天有着自己的感悟。
1、春天在林黛玉的眼里是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伤感;
2、在李清照眼里是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载不动的忧愁;
3、在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杜甫的眼里春景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愤
4、在韩愈眼里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的美;
5、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无限情趣。
6、我们也学过白居易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词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们知道了:诗可言志,也可抒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也了解了如何去学习古代诗歌。我们总结出要解读一首诗就要做到以下五点:(出示幻灯片)
二、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被后人称为诗王和诗魔,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他的诗歌浅显易懂,我们学过他的《草》《忆江南》,大家齐声背诵。
白居易任杭州剌史。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尽情欣赏钱塘湖的美丽景色。钱塘湖就是今天的西湖,苏轼曾经也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
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常说西湖有著名的西湖十景,那么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做过刺史,那么他在诗歌里会怎么样去描写春天的西湖美景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春景。(出示幻灯片)
三、初读诗歌,划节奏,注意语气,重音。
1、老师范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i)水面/初平/云脚低。(di)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i)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ti)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i)
2、请同学单独读
3、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欣赏图片,找出诗歌都塑造了哪些意象?(出示图片)
1、请同学回答找到的意象。(出示幻灯片)
2、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请同学来回答,教师补充。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欣赏。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阴,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往返啊。
五、体验作者锤炼用字的功夫。
(平、低、几处、早莺、谁家、新燕、啄春泥、乱、渐、浅草、才等字的品味)
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1:“平”,初春的雨水使湖水上涨,湖面宽阔,徐徐的春风从湖面吹过,吹皱了湖面。
2:“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
3: 还有“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
4:“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
5:“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6:“浅草才能”,小草刚刚出土。
7:“没马蹄”,草还没有长高。
8:“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找找西湖春天的色彩吧。1:绿,绿柳青青。
2:“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
3:“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
4: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5:云是白的,蓝天白云。
6:草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
7: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
师: 从诗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诗人是骑马游西湖的,所以诗里一定提到了“游踪”,那么请大家找一找诗人的游踪吧。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湖东的白沙堤。
师:那“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呢?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云脚低”?
“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师补充讲解:杜甫有诗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也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师:再思考一下:第五、六句写了什么? 花草。
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师: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 暗扣标题中的“行”字。
师:浅草有什么用意?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扣题中“行”字。
师:最后两句是怎么结束全诗的? 用抒情方式。
师: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孤山寺北贾亭西”的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诗人之所以“最爱”,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师:由此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理解了这首诗。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也描绘了绚丽的春景。比较一下,两者都写到了的春景有哪些呢? 1:春花:乱花渐欲迷人眼。2:春草:浅草才能没马蹄。
3:春雨:“水面初平”说明已经下过春雨了,再说春草、春花的生长也是因为春雨的滋润。
4:还有春风,诗中虽然没直接写,但骑马游湖自然能感受到春风的和煦。
师:很好,同学们既然能这么比较,那我们能不能把思路拓宽,想想我们还读过哪些描写春景的精美诗句呢?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七、这首诗歌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最喜欢绿杨阴里白沙堤,可在诗歌中却没有写白沙堤的美景呢?
八、学习了这首诗,我们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尝试把这首诗改写成描写春天的景物的散文。教师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九、布置作业
大家自学《天净沙 秋思》
1、查有关作者马致远的资料。
2、找出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3、跟《钱塘湖春行》 中的季节、意象、意境、诗歌中的感情进行对比。
4、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