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0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第一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思。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走在前列

1.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白居易生平及文学成就,搜集整理关于西湖的诗词名句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2016年9月6日G20峰会“西湖映象”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出示描写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雨后》苏轼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齐读提问:从这两首诗中,你觉得西湖美在什么地方?在白居易笔下,西湖又是一幅怎样的美景?今天,让我们追随白居易的足迹,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

三、展示目标,明确方向

四、检查预习,落实基础

1、简介作者:首先让来认识一下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白居易。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补充)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写作背景: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3.律诗体裁:复习提问

五、初读,领略诗韵

1.学习诗词歌赋,离不开诵读这一把金钥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词,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并试着读出感情。(幻灯片 :书声琅琅 情思悠悠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2.点名朗读,提醒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做好点评准备。生评,师评,生再读、再评,必要时老师范读,适时板书读错的字。关注全体学生。

3、听录音或视频示范朗读,注意划分节奏。——同位间讨论展示划分的情况,教师引导点拨——课件出示划分成果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节奏,体会情感。

2.齐读诗歌,力求读出节奏韵味,读出情感。

六、译读,通晓诗意

1.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2.同位合作,讲译诗句。3.指名学生展示。

4.译读的基础上,再次齐读全诗。

七、品读,体会诗情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早春景色,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说说你的理解。

给学生充分时间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随机点拨引导。比如,当学生赏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初平”“低”,想像春水上涨、堤岸与水面刚刚齐平、云脚低沉的西湖早春特点,体会意境。

当学生诵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赏析。比如“几处”.“谁家”,改“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文章写的是初春 “几处”和“谁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还很稀少,与“早莺”“新燕”照应。如果换成了 “处处”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绘的早春之景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早莺新燕争暖树啄春泥的情景:早莺叽叽喳喳、争先恐后飞往向阳的树木,新燕出双入对、忙着衔取春泥建筑新巢。“争”字写出早莺快乐兴奋的情态,“啄”字写出新燕的忙碌勤奋,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兴奋欢快。

③学生赏读“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时,引导学生抓住乱花浅草体会:纷繁的花朵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住马蹄。可以想像诗人与游客游览西湖胜景时的热闹情景。

① 教师补充作者任杭州刺史期间的政绩……

2、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的早春之景。那么诗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啊?

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从尾联可以看出。

3、再读诗歌,要求读出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描写,感受诗美(8分钟)

师: 通过同学们刚才对诗歌的理解品读,我们感觉到: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幻灯片

首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颔联:……

颈联:……

尾联: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荫,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例子: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渐渐的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

七、速背,积累经典 根据屏幕速背全诗

《野望》《黄鹤楼》

这个个单元的古代诗文,都是歌咏祖国山水的优美篇章。因此,教学本课,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诗中意境,沉浸于其景其情,发挥想象联想,感受山川风物的灵秀,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怀。基于此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幻灯片 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知识,学会划分律诗的节奏,能说明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思,学习表达妙处(4)背诵默写诗歌。教学时间

共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野望》《黄鹤楼》,第二课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第三课学习《钱塘湖春行》,总结归纳,迁移学习其他唐诗。

学习:《野望》 《黄鹤楼》

(1)课前预习

A.查找资料,熟悉有关唐诗的常识,了解王绩、崔颢的生平及主要文学成就。

B.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C.领略两首的不同风格。

(2)情境导入

观看节目《经典永流传》中的唐诗演唱,创设唐诗情境。(3)检查预习,落实基础(提问学生)A关于唐诗的知识

B关于王绩崔颢的生平思想及主要文学成就。C野望、黄鹤楼的写作背景(4)初读,领略诗韵

第一,教师引导诵读:①视频示范朗读②教师示范氵③学生自由度④个别展示⑤齐读 要求:听示范朗读时,划分节奏,标出重读字。自由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 第二,划分诗歌节奏

① ② ③ 同位间交流标注、划分的情况 个别展示,讨论,教师点拨引导 课件展示正确划分结果(5)译读,理解内容(6)赏读,体会情感

问题一:《野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划出表明意象的字词,体会画面特点:树树,山山,落晖,秋意浓烈

划出表明人物活动的词,体会画面特点:驱犊返,带禽归,相顾,无相识,歌采薇,山村农家景象:自由快乐,安闲自得

② 引导学生归纳画面内容:山村秋色图,山村农家生活景色,树树秋色,落晖染山,牧人驱犊,猎人带禽,下山返家

③ 合作探究: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流露出孤独郁闷的心情,抒发惆怅孤寂的情怀。……

问题二:《黄鹤楼》一诗怎样将神话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 ② 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划出有关神话传说的字词并理解所表达情感:…… 引导诵读文章,标出眼前景物意象的字词,理解景物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突出昔盛今衰、岁月沧桑之感,为结尾写自己思念故乡,内心孤独埋下伏笔

引导诵读,标出表明作者情感的字词,并体会作者情感:已、空余、空、何处、愁 合作探究:全诗抒发诗人什么情感?

引导学生明确:岁月不再,光阴荏苒、人世沧桑,思念故乡孤寂落寞(7)品读,体会语言

①品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表达妙处 ②品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诗中的表达妙处。(8)速背,积累经典

参考:

第二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感受一下西湖的魅力吧!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写有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叙事诗中 :《琵琶行》、《长恨歌》极为著名。一生创作4000多首诗,与李白、杜甫齐名。

二、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教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2)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多媒体出示译文)

四、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本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一联知道的?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

六、课外作业

1、带着感情背诵《钱塘湖春行》;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3、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诗句。

七、教师寄语

人间四季,时时处处皆有美景,希望同学们能心怀感恩,心存美好,在生活中用心体察万物之美!

愿同学们心中常驻一片春意,常驻一份诗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八、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涨云舒

贾公亭 游 春 莺歌燕舞

白沙堤 踪 踪 花乱草绿

西 湖 早春图(最爱)

第三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如意湖中学 田进仁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热爱美、追求美的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春天是个美丽,生机勃勃的季节。

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面对春天有着自己的感悟。

1、春天在林黛玉的眼里是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伤感;

2、在李清照眼里是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载不动的忧愁;

3、在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杜甫的眼里春景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愤

4、在韩愈眼里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的美;

5、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无限情趣。

6、我们也学过白居易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词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们知道了:诗可言志,也可抒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也了解了如何去学习古代诗歌。我们总结出要解读一首诗就要做到以下五点:(出示幻灯片)

二、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被后人称为诗王和诗魔,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他的诗歌浅显易懂,我们学过他的《草》《忆江南》,大家齐声背诵。

白居易任杭州剌史。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尽情欣赏钱塘湖的美丽景色。钱塘湖就是今天的西湖,苏轼曾经也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

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常说西湖有著名的西湖十景,那么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做过刺史,那么他在诗歌里会怎么样去描写春天的西湖美景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春景。(出示幻灯片)

三、初读诗歌,划节奏,注意语气,重音。

1、老师范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i)水面/初平/云脚低。(di)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i)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ti)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i)

2、请同学单独读

3、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欣赏图片,找出诗歌都塑造了哪些意象?(出示图片)

1、请同学回答找到的意象。(出示幻灯片)

2、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请同学来回答,教师补充。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欣赏。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阴,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往返啊。

五、体验作者锤炼用字的功夫。

(平、低、几处、早莺、谁家、新燕、啄春泥、乱、渐、浅草、才等字的品味)

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1:“平”,初春的雨水使湖水上涨,湖面宽阔,徐徐的春风从湖面吹过,吹皱了湖面。

2:“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

3: 还有“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

4:“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

5:“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6:“浅草才能”,小草刚刚出土。

7:“没马蹄”,草还没有长高。

8:“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找找西湖春天的色彩吧。1:绿,绿柳青青。

2:“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

3:“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

4: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5:云是白的,蓝天白云。

6:草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

7: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

师: 从诗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诗人是骑马游西湖的,所以诗里一定提到了“游踪”,那么请大家找一找诗人的游踪吧。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湖东的白沙堤。

师:那“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呢?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云脚低”?

“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师补充讲解:杜甫有诗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也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师:再思考一下:第五、六句写了什么? 花草。

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师: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 暗扣标题中的“行”字。

师:浅草有什么用意?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扣题中“行”字。

师:最后两句是怎么结束全诗的? 用抒情方式。

师: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孤山寺北贾亭西”的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诗人之所以“最爱”,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师:由此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理解了这首诗。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也描绘了绚丽的春景。比较一下,两者都写到了的春景有哪些呢? 1:春花:乱花渐欲迷人眼。2:春草:浅草才能没马蹄。

3:春雨:“水面初平”说明已经下过春雨了,再说春草、春花的生长也是因为春雨的滋润。

4:还有春风,诗中虽然没直接写,但骑马游湖自然能感受到春风的和煦。

师:很好,同学们既然能这么比较,那我们能不能把思路拓宽,想想我们还读过哪些描写春景的精美诗句呢?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七、这首诗歌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最喜欢绿杨阴里白沙堤,可在诗歌中却没有写白沙堤的美景呢?

八、学习了这首诗,我们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尝试把这首诗改写成描写春天的景物的散文。教师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九、布置作业

大家自学《天净沙 秋思》

1、查有关作者马致远的资料。

2、找出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3、跟《钱塘湖春行》 中的季节、意象、意境、诗歌中的感情进行对比。

4、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第四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2.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学着赏析诗歌。(难点)3.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丰富文化积累,陶冶情操。

二、教学过程

(一)浏览图片,情景导入。

教师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是我国旅游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今天,我们就跟随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去领略西湖的春日美景。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写着背景介绍。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著有《白氏长庆集》。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因此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四)掌握七言律诗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明确: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再读诗歌,读出内容。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

3、三读诗歌,读出韵味。(个人范读)

(五)整体感知: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内容。

1、考一考:看看谁最快,解释诗中红色词的词义。(1)水面初平云脚低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最爱湖东行不足 ..

2、比一比:看谁最棒

(1)通读全诗,从中归纳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是什么时候的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

(六)研读赏析,品析诗歌语言。

品一品:学诗中妙笔,请同学选取喜欢的诗句,描述它所表现的画面,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温馨提示:从修辞、用词等角度分析。)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归纳赏析技巧。

画面描写技巧:

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加以描述;

4、语言流畅生动。

鉴赏技巧:词性或修辞+作用+作者的思想情感(七)拓展延伸。

1、找一找:看谁最有才,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请给大家分享一下。(学生思考后回答)

2、教师归纳总结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宋】林升 《题临安邸》

(4)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唐】刘禹锡

3、说一说: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结合本诗,请用自己的生花妙语向游人介绍一下西湖的美景。(八)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请同学们课后以飞花令的形式搜集有关“春”的诗歌,进行才艺大比拼。

第五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实用17篇)

篇1:《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篇2:《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学着赏析诗歌。(难点) 3.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丰富文化积累,陶冶情操。

二、教学过程

(一)浏览图片,情景导入。

教师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是我国旅游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今天,我们就跟随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去领略西湖的春日美景。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 作者、写着背景介绍。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著有《白氏长庆集》。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因此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四)掌握七言律诗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明确: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再读诗歌,读出内容。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

3、三读诗歌,读出韵味。(个人范读)

(五)整体感知: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内容。

1、考一考:看看谁最快,解释诗中红色词的词义。 (1)水面初平云脚低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最爱湖东行不足 ..

2、比一比:看谁最棒

(1)通读全诗,从中归纳出诗人的游踪 。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是什么时候的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

(六) 研读赏析,品析诗歌语言。

品一品:学诗中妙笔,请同学选取喜欢的诗句,描述它所表现的画面,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温馨提示:从修辞、用词等角度分析。)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归纳赏析技巧。

画面描写技巧:

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加以描述;

4、语言流畅生动。

鉴赏技巧:词性或修辞+作用+作者的思想情感 (七) 拓展延伸。

1、找一找:看谁最有才,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请给大家分享一下。(学生思考后回答)

2、教师归纳总结描写西湖美景的经典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宋】林升 《题临安邸》

(4)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唐】刘禹锡

3、说一说: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结合本诗,请用自己的生花妙语向游人介绍一下西湖的美景。 (八) 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请同学们课后以飞花令的形式搜集有关“春”的诗歌,进行才艺大比拼。

篇3:《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如意湖中学 田进仁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热爱美、追求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春天是个美丽,生机勃勃的季节。

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面对春天有着自己的感悟。

1、春天在林黛玉的眼里是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伤感;

2、在李清照眼里是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载不动的忧愁;

3、在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杜甫的眼里春景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愤

4、在韩愈眼里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的美;

5、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无限情趣。

6、我们也学过白居易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词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我们知道了:诗可言志,也可抒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也了解了如何去学习古代诗歌。我们总结出要解读一首诗就要做到以下五点:(出示幻灯片)

二、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被后人称为诗王和诗魔,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他的诗歌浅显易懂,我们学过他的《草》《忆江南》,大家齐声背诵。

白居易任杭州剌史。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 。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尽情欣赏钱塘湖的美丽景色。 钱塘湖就是今天的西湖,苏轼曾经也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

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常说西湖有著名的西湖十景,那么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做过刺史,那么他在诗歌里会怎么样去描写春天的西湖美景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春景。(出示幻灯片)

三、初读诗歌,划节奏,注意语气,重音。

1、老师范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i) 水面/初平/云脚低。(di)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ni)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i)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di)

2、请同学单独读

3、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 欣赏图片,找出诗歌都塑造了哪些意象? (出示图片)

1、请同学回答找到的意象。(出示幻灯片)

2、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请同学来回答,教师补充。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 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欣赏。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阴,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往返啊。

五、体验作者锤炼用字的功夫。

(平、低、几处、早莺、谁家、新燕、啄春泥、乱、渐、浅草、才等字的品味)

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1:“平”,初春的雨水使湖水上涨,湖面宽阔,徐徐的春风从湖面吹过,吹皱了湖面。

2:“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

3: 还有“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

4:“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

5:“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6:“浅草才能”,小草刚刚出土。

7:“没马蹄”,草还没有长高。

8:“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找找西湖春天的色彩吧。 1:绿,绿柳青青。

2:“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

3:“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

4: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 5:云是白的,蓝天白云。

6:草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

7: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

师: 从诗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诗人是骑马游西湖的,所以诗里一定提到了“游踪”,那么请大家找一找诗人的游踪吧。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湖东的白沙堤。

师:那“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呢?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云脚低”?

“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师补充讲解:杜甫有诗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也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师:再思考一下:第

五、六句写了什么? 花草。

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师: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 暗扣标题中的“行”字 。

师:浅草有什么用意?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扣题中“行”字。

师:最后两句是怎么结束全诗的? 用抒情方式。

师: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孤山寺北贾亭西”的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诗人之所以“最爱”,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师:由此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理解了这首诗。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也描绘了绚丽的春景。比较一下,两者都写到了的春景有哪些呢? 1:春花:乱花渐欲迷人眼。 2:春草:浅草才能没马蹄。

3:春雨:“水面初平”说明已经下过春雨了,再说春草、春花的生长也是因为春雨的滋润。

4:还有春风,诗中虽然没直接写,但骑马游湖自然能感受到春风的和煦。

师:很好,同学们既然能这么比较,那我们能不能把思路拓宽,想想我们还读过哪些描写春景的精美诗句呢?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七、这首诗歌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最喜欢绿杨阴里白沙堤,可在诗歌中却没有写白沙堤的美景呢?

八、学习了这首诗,我们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尝试把这首诗改写成描写春天的景物的散文 。 教师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九、布置作业

大家自学《天净沙 秋思》

1、查有关作者马致远的资料。

2、找出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3、跟《钱塘湖春行》 中的季节、意象、意境、诗歌中的感情进行对比。

4、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篇4:《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走在前列

1.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白居易生平及文学成就,搜集整理关于西湖的诗词名句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2016年9月6日G20峰会“西湖映象”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描写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雨后》苏轼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齐读提问:从这两首诗中,你觉得西湖美在什么地方?在白居易笔下,西湖又是一幅怎样的美景?今天,让我们追随白居易的足迹,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

三、展示目标,明确方向

四、检查预习,落实基础

1、简介作者:首先让来认识一下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白居易。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补充)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写作背景:长庆

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3.律诗体裁:复习提问

五、初读,领略诗韵

1.学习诗词歌赋,离不开诵读这一把金钥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词,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并试着读出感情。 (幻灯片 :书声琅琅 情思悠悠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2.点名朗读 ,提醒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做好点评准备。生评,师评,生再读、再评,必要时老师范读,适时板书读错的字。关注全体学生。

3、听录音或视频示范朗读,注意划分节奏。——同位间讨论展示划分的情况,教师引导点拨——课件出示划分成果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节奏,体会情感。

2.齐读诗歌,力求读出节奏韵味,读出情感。

六、译读,通晓诗意

1.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2.同位合作,讲译诗句。 3.指名学生展示。

4.译读的基础上,再次齐读全诗。

七、品读, 体会诗情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早春景色,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说说你的理解。

给学生充分时间讨论交流发言,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比如,当学生赏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初平”“低”,想像春水上涨、堤岸与水面刚刚齐平、云脚低沉的西湖早春特点,体会意境。

当学生诵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赏析。 比如“几处”.“谁家”,改“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文章写的是初春 “几处”和“谁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还很稀少,与“早莺”“新燕”照应。如果换成了 “处处”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绘的早春之景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早莺新燕争暖树啄春泥的情景:早莺叽叽喳喳、争先恐后飞往向阳的树木,新燕出双入对、忙着衔取春泥建筑新巢。“争”字写出早莺快乐兴奋的情态,“啄”字写出新燕的忙碌勤奋,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兴奋欢快。

③学生赏读“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时,引导学生抓住乱花浅草体会:纷繁的花朵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住马蹄。可以想像诗人与游客游览西湖胜景时的热闹情景。

① 教师补充作者任杭州刺史期间的政绩……

2、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的早春之景。那么诗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啊?

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从尾联可以看出。

3、再读诗歌,要求读出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描写, 感受诗美 (8分钟)

师: 通过同学们刚才对诗歌的理解品读,我们感觉到: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幻灯片

首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颔联:……

颈联:……

尾联: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荫,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例子: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渐渐的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

七、速背, 积累经典 根据屏幕速背全诗

《野望》《黄鹤楼》

这个个单元的古代诗文,都是歌咏祖国山水的优美篇章。因此,教学本课,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诗中意境,沉浸于其景其情,发挥想象联想,感受山川风物的灵秀,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怀。基于此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幻灯片 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知识,学会划分律诗的节奏,能说明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思,学习表达妙处 (4)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时间

共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野望》《黄鹤楼》,第二课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第三课学习《钱塘湖春行》,总结归纳,迁移学习其他唐诗。

学习:《野望》 《黄鹤楼》

(1)课前预习

A.查找资料,熟悉有关唐诗的常识,了解王绩、崔颢的生平及主要文学成就。

B.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C.领略两首的不同风格。

(2)情境导入

观看节目《经典永流传》中的唐诗演唱,创设唐诗情境。 (3)检查预习,落实基础(提问学生) A关于唐诗的知识

B关于王绩崔颢的生平思想及主要文学成就。 C野望、黄鹤楼的写作背景 (4)初读,领略诗韵

第一,教师引导诵读:①视频示范朗读②教师示范氵③学生自由度④个别展示⑤齐读 要求:听示范朗读时,划分节奏,标出重读字。自由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 第二,划分诗歌节奏

① ② ③ 同位间交流标注、划分的情况 个别展示,讨论,教师点拨引导 课件展示正确划分结果 (5)译读,理解内容 (6)赏读,体会情感

问题一:《野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划出表明意象的字词,体会画面特点:树树,山山,落晖,秋意浓烈

划出表明人物活动的词,体会画面特点:驱犊返,带禽归,相顾,无相识,歌采薇,山村农家景象:自由快乐,安闲自得

② 引导学生归纳画面内容:山村秋色图,山村农家生活景色,树树秋色,落晖染山,牧人驱犊,猎人带禽,下山返家

③ 合作探究: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流露出孤独郁闷的心情,抒发惆怅孤寂的情怀。……

问题二:《黄鹤楼》一诗怎样将神话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 ② 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划出有关神话传说的字词并理解所表达情感:…… 引导诵读文章,标出眼前景物意象的字词,理解景物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突出昔盛今衰、岁月沧桑之感,为结尾写自己思念故乡,内心孤独埋下伏笔

引导诵读,标出表明作者情感的字词,并体会作者情感:已、空余、空、何处、愁 合作探究:全诗抒发诗人什么情感?

引导学生明确:岁月不再,光阴荏苒、人世沧桑,思念故乡孤寂落寞 (7)品读,体会语言

①品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表达妙处 ②品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诗中的表达妙处。 (8)速背,积累经典

参考: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篇5:《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2、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1、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2、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句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丽,在人间苏州、杭州最美丽。说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们学习的《钱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览西湖时写下的名篇,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下面,我们就随着白居易去西湖赏玩一番。

二、诵读感知

学习古诗,一定得多读,那么诵读古诗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请一生试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明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争”、“啄”应读得轻快些、有活力些,谁家应读出疑问语气,最爱句应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注意刚才的几个要求。

三、理解内容,还原画面。

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得什么时候的西湖吗?——早春。你的依据是?请你从诗歌中找出依据。提示:可抓住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

预设:初平:初,刚刚,春水不是很大,刚刚使得水与堤岸齐平,从水初平可看出是早春。

几处:而不是处处,说明莺的数量不多。

早莺:早来的莺,也写出了是早春。

谁家:这里是某家或者某几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写出燕子数量之少,体现早春。

新燕:刚从南方过来的燕子,写出这里开始变暖,体现早春。

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黄莺争着栖息在朝阳的树枝上。从早莺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来筑巢,也写出了燕子新到,体现早春。

浅草: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颜色不深或者指草短小,一个浅字即点明早春的季节。

才能:刚刚能,写出草不高,侧面点明了游行在早春。

没马蹄:没,在这里是遮没的意思,草还没有长高,所以刚能遮住马蹄。

渐欲:渐,逐渐的意思,欲,想要,将要的意思,写出花儿将会越开越多的情景,这里也能体现早春。

(过渡)同学们找得都非常好,我们知道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首诗白居易所描绘的早春之景中,每句都有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示例,用下面的句式来描绘画面。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从“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看到了诗人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从孤山寺的北面出发,一会儿走到了贾亭的西面,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开阔的场面,平坦的湖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辽阔。

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用句式来描绘画面。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四、析手法

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中,我们可知西湖的景色十分美,由此诗人喜欢这里,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爱/最爱)对,本诗就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爱之情。我们来齐读最后一联,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何作者能把这首诗写得这么美这么好?我们能不能从一些写作手法来分析这首诗歌。(小组讨论,一会交流。)

1、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早春的一派生机,注重炼字,“争”、“啄”使得这一画面更具有动态感。

2、运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之景的喜爱之情。

3、景中寄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争”字寄寓着诗人对早莺的喜爱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个“争”字,赋予鸟以人的特性,写出了鸟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5、动静结合,诗人写了动态的早莺和新燕,写了静态的浅草和春泥,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6、按照一定的顺序而写,本诗按照诗人的游览顺序完篇,从孤山寺出发,经由贾亭,最后到白沙堤,这样写使得全诗条理清晰。

7、具有色彩美。诗中虽没有明写色彩,却处处可让读者想见色彩。如:水:清澈的。云:白的。天:蓝的。草:绿的。马:白的。

总结: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写得美,原来是运用了如此多的写作手法,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如果也能适当的使用一些写作手法,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五、再读感受

这首诗讲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有则共同探讨)那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去感受西湖之美,去感受诗人对西湖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及诗文。

2、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200—300字的短文。

篇6:《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2.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5.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6.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7.暖树:向阳的树。 8.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9.没(mò):隐没。

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解题】

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í) 。 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译文】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简析】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 “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篇7:《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诗中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中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安排

一个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湖美丽的风光

2、展示标题和作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介绍本首诗学习的五个步骤

诵读、译读、品读、链读、背读

4、根据节奏、平仄诵读诗歌

— — ∣∣ — —∣ ∣— — — — ∣ —

平(一、二)“—”

仄(三、四)“∣”

入声字归为仄声,用下划线标识

孤 山 / 寺北 /贾亭 西,水 面/ 初平/ 云 脚 低。

∣∣ ∣ — — ∣ ∣ — — — ∣ ∣ — —

几处/ 早 莺 / 争 暖 树,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 ∣∣ — — ∣ ∣∣ — — ∣ ∣ —

乱花 / 渐欲/ 迷 人 眼,浅草/ 才 能 / 没 马 蹄。

∣∣ — — — ∣ ∣ ∣ — — ∣ ∣ — —

最爱/ 湖 东 / 行 不 足,绿 杨/阴 里/ 白 沙 堤。

5、介绍作者

6、译读

7、品读

(1)抓诗眼

(2)寻景物

(3)觅行踪

(4)品语言

(5)悟诗情

8、链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9、背诵全诗

10、板书设计

春 行

水涨云低 喜 孤山寺、贾公亭

莺争燕啄 ↓

乱花浅草 悦 白沙堤

11、小结

本诗以“春”为诗眼,在诗人前行的过程中,抓住钱塘湖早春的'景色,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早春图。同时我们仿佛还能从诗中听到各种春天的声音,真可谓是一场视听盛宴啊。生活如此多娇,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领略她的无限风光吧!

篇8:《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是我国杭州西湖的别名,自古以来钱塘湖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作于长庆三年(823年)春。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西湖充满了向往之情。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达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刚刚来临,大地稍露些许春的气息,早就仰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边游赏,终于实现少年时的心愿。漫步西湖堤上,面对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为西湖的美景所感染,兴笔而作《钱塘湖春行》这首传颂千古的西湖名诗。这首诗一方面描绘了西湖美丽春光和勃勃生机,同时还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欣悦之情。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文。

2、理解诗文的内容。

3、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品读诗的内容。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你能回忆起一首吗?

二、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

三、介绍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人。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

四、朗读

分两步:①把握诗歌节奏

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

②把握诗歌感情

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

五、整体感悟

1、提问: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2、齐读全诗,品味情感。

六、从写作角度品读诗的内容

1、师:在品诗之前先提一个学习要求:学完这首七言律诗后把它改写为一篇寓情于景的写景短文。所以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从写作的角度去讨论一些问题。

2、师生研讨:①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

看出。

②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明确: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③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④那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学生多角度抒情。用一句话表述对钱塘湖的赞美之情,形式为“钱塘湖啊,你……”(幻灯片)

4、教师小结:学完整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在细笔描绘景物时,他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如

春潮、浅草等等,写这些具有早春特征的景物,是为了表达

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所以虽是写

景,但景中有情,情由景出,景中寓情,写景是抒情的基础

抒情是写景的目的。

5、再次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七、尝试写作写景短文(完成开始提出的学习要求)

1、请大家以本诗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代替诗人把这首诗改写为现代写景短文。

在写作时要体现四个“要”(幻灯片)

要有精美的景物描写;

要写出早春景物的特征;

要注意景物描写的顺序;

要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关注两个“可以”(幻灯片)

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

可以添枝加叶地描述。

2、学生练笔。

3、小组交流讨论,推荐优秀短文全班共同欣赏。

4、全班交流评价。

八、布置作业:

1、修改短文

2、自我朗诵本诗

篇9:《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参考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诵读这首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 823 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

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 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 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 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附录:《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唐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此诗写杭州西湖,堪比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充分地表现了西湖的美景神韵。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唐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方东树《续昭昧詹言》);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教学反思: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维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篇10: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三、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四、品读诗,赏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3、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全班学生自由朗读,直到能背诵

七、全文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荫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教学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最后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赏析诗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图片,有关的课件,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篇11: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词句。

3.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西湖风景和赞西湖的诗词,配乐《西湖春》,导入新课。

二、初读全诗:

请学生朗读本文。生读生点评。注意朗读节奏的划分。七言诗的节奏可以采用四、三节拍,也可采用二、二、三节拍。本首诗可采用二、二、三节拍。请学生读诗。找出诗中的韵脚,在读诗一遍。集体朗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ī)水面/初平/云脚低。

(d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n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t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三、研读全歌:

1.读诗题,说说诗题告诉我们什么?它可能会表达什么感情?

2.出示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首联中哪些地方紧扣了“诗题”?

明确:水面“初平”,河水才刚刚涨满,“平”写出了江浙一带的地貌特征,如果是山区就没有这样的特点,、“云脚低”看出了视野开阔,无高山阻隔。

(2)如果我们这首四联八句诗压缩为首尾两联四句好不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明确:没有描写的景色。

(3)作者颔联、颈联为写景的佳句,具有画面感。请同学们读一遍,边读边展开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色。大家从诗句里读出什么景象?

(4)如果将这七言四句诗换成五言诗大家是怎么换的?如果将这八句中的词语调换顺序你会怎么调换?出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分析比较: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啄春泥。

分析比较: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深草已能没马蹄,红花渐欲迷人眼。

(5)这几句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

板书: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作者抓住春天的独特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6)我们再看这样一些诗句,从春天的景物中看出了什么样的心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相同的景物却可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中国古典诗歌大多以抒情为主,但是,情是难于直接描写的。于是诗人便通过景来表现情,把难以直接描写的情融于视觉的景中,二者交相融合、渗透,构成、“情景交融”的画面。这种用来寄托人的情感的客观景物就是意象,这种情感与景象结合画面就是意境。它是人的情感和景物瞬间结合的产物。诗以意境为上,王国维曾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

3.出示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情感的流露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最爱”。“行”字扣题,而且诗人放弃马步行,更能看出诗人对美好景物的观赏,但是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呢?还在那个“绿杨覆盖的白沙堤”,具体没有再去描写这里的景色,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之美,这也是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艺术。

四、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景: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

情:意外的惊喜

意境:表达诗人对西湖的早春的赞美之情

篇12: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 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一、备读导入 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一、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二、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三、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四、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篇13: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观察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

水、云、花、草______________远景,静景

莺、树、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动景

则,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

此处教师须着重解释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愿景。因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

2.这样写有何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

3.颔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啼”“遮”?为什么?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不可以。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首先,“几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春的莺鸟成群结队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若将“争”换成“啼”,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没”,而春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动,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此处若是将“没”换成“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不够真实生动。

4.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除了比拟,还有对仗,每联上下句之间不但字词对偶,平仄和押韵也都达到了律诗的要求;另外首联下句还使用了夸张,用云水同低夸张地表现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教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任选一张再次进行口头描述,注意描述的顺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辞增加画面的真实感,遣词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逻辑。

(五)小结作业

总结文章内容,请同学将上述口头描述写成一篇200-300字的习作。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篇14: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手段: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篇15: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三、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四、品读诗,赏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3、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全班学生自由朗读,直到能背诵

七、全文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荫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篇16: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 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六、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展读尽显春机:

师:同学们,现在请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春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刘丽同学主持展示活动。

篇17: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教学手段: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下载《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五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

    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及反思

    导入 “长安米贵,白居不易”情景剧 这便是白居易受大文豪顾况赏识的佳话。那时白居易才19岁,初到长安,名不见经传,而顾况乃世界大腕,文坛掌门,尤其在李白、杜甫、王维等顶级大师去......

    有关《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范文大全

    有关《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导入师: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唐诗,板书《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说说课题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那题目是钱塘湖在春天行走吗?生:“行”是“游”......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嘉峪关市第五中学 马静蓉 (一)备课反思“诗不好教。”这是许多老师曾有的教学困惑。初一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作者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篇选自《白......

    钱塘湖春行复习题

    一、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二、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

    钱塘湖春行中考题

    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

    钱塘湖春行教案范文大全

    钱塘湖春行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钱......

    《钱塘湖春行》教案(通用)大全

    《钱塘湖春行》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