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课文知识回顾(2分钟)
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朗读技巧和朗读层次
二、分小组讨论春景图,每一小组领取一幅春景图,小组内交流讨论,分析该春景图你认为哪里好,怎样好,其中涉及到的用的精妙的字词或者修辞等尤其需要注意进行分析。(上一堂课中表现优秀的小组有优先挑选春景图的权利。)(5分钟)
学生展示,他组质补,教学引导,注意修辞等。(30分钟-35分钟)
1、盼春:盼望着,盼望着,反复,二“盼”语气重,心情急切。“脚步近了”,拟人,春来喜悦。
2、春草:“偷偷”,悄无声息,恰因不知不觉,恍然间见到一片绿,才更觉欣喜、惊喜。
“钻”,炼字,向上生长的情态,奋力向上。
3、春花:感官:视觉(色、形)、嗅觉(味)、听觉(音)
联想想象:花——果 比喻:活泼热闹,可爱俏皮 高低结合:树上花-树中虫-树下花 虚实结合:眼前花-未来果
明暗结合:像星星眨呀眨——暗指风、日
4、春风:五感:触、嗅、听——风之柔、暖
比喻、拟人:像母亲的手,风之轻柔、温暖——母亲意象“爱”?“柔软”
5、春雨:比喻:牛毛(细、密);花针(亮、细);细丝(细、绵长)
炼字:“逼”,具有压迫性、强迫性,青色逼人,表明青色青而亮达到一定程度。
炼句:“可别恼”,如对话自然,贴近距离;劝慰,表明作者心中的喜爱欢喜;“别恼”和“可别恼”,虽是一字之差,可一个“可”字,标明作者担心你气恼时的急切心情,更显本心对雨的喜爱。
6、迎春:春草中孩童嬉闹:活泼可爱
春雨中漫步者、农忙者:安静祥和
迎春中男女老少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希望、活力
三、总结归纳写景角度(5分钟)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进行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感;
3、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等;
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四、布置作业
总结《春》一课自己的收获,可以使知识方面,也可以是能力、技能方面或者情感思想等各个方面。
第二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永县允山中学 邓凤美
教学内容: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研读春草图、春花图,引导学生分析春风图、春雨图;略讲迎春图。
2、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3、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4、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教学重、难点:
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直接导入新课
1、朱自清的《春》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2、文章的第一部分写了什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心情?
3、导入: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样描绘春天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仔细研读朱自清先生笔下婀娜多姿的春天!
二、讲读赏析第二部分:绘春
1、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一切”这里泛指整个自然界,“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是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1)作者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所以,在这一段里,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景象:一切,山,水,太阳。
(3)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A、“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
B、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
C、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了春曰融融的暖意。不会给你一种烈曰的刺通感。
2、欣赏春草图
(1)齐读第三段,说说春天的草是怎样的?主要是从几个方面去写的?
(写生命力——钻; 写质地——嫩; 写颜色——绿;写范围——满是的 写姿态——软绵绵)
(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2)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若将“钻”换成“蹿”、“长”,你们认为怎么样?
“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情感和意识富有感情,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若将“钻”换成“蹿”或“长”,就显得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3)“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多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 系列人的动作,有哪些动作啊?(坐、躺、滚、踢、跑、捉)从这些动作,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写什么人?(孩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5)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
3、欣赏春花图
(1)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花朵多;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艳; “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写蜜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红花有了绿叶的衬托,更显其妩媚娇艳。月亮有了浮云的衬托,更显其明亮皎洁。中国古代画论中有“借柳画风”“借草写春”之说,也讲的是衬托的道理。衬托,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技法。它是指从侧面着意描绘与烘托,用以突出强调要表现的人、事、景、物,使之更加生动鲜明。衬托可以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主题思想,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花的竟相开放的情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春花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3)具体以下分析句子: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用比喻,写花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4)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高低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
3、欣赏春风图
(1)全班同学朗读第五段,思考: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2)集体交流反馈: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触觉)清香扑鼻(泥草花香)(嗅觉)色彩明丽(繁花嫩叶)(视觉)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听觉)
(3)小结:作者运用各种感觉描绘出了春风柔和、温暖。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春雨图 一下就是三两天 绵 长 像牛毛、像花针…… 细密 ……一层薄烟 轻盈(抓住特点描绘春雨的“润”)
5、欣赏迎春图
(1)导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这么美好的春天,我们大家都想出来活动活动吧!人们是怎迎接春天的呢?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迎春图,我们一起来欣赏。
(2)迎春图中写了哪些人?哪些活动?表达了怎样的心情?(3)“一年之际在于春”这句话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三、讲读赏析第三部分:颂春
1、自由朗读第8—10段
2、集体交流:
①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A、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B、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的写了出来,深化了主题。
②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集体交流:作者是怎样描写春雨的?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来写?(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排列有序,不能调换。)
四、课堂小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五、课堂延伸
1、你还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2、课后小练笔: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往往 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人生中的美景无处不在。你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及时写下来,以诗、以文都可以!
第三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华石中学 谭泉继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在朗读中欣赏优美精彩的语句,培养审美能力。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懂得运用在习作上。重点::在朗读中欣赏优美精彩的语句,培养审美能力。
难点:
1、在朗读中欣赏优美精彩的语句,培养审美能力。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懂得运用在写作上。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问题组:
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3、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4、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5、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6、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7、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拨启发,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学生说不全就再读相关语段,再体会,再尝试表达。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互相交流。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交流创作: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四、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五、巩固练习。
一、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4.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5.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7.课文描绘了春草等多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六、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七、课后反思。
第四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兰州新区秦川镇保家窑初级中学
张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配乐),并且思考:
① 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zhuǎn)嘹(liáo)亮 水涨(zhǎng)
抖擞(dǒu sǒu)精神 应和(hè)薄(bó)烟 黄晕(yùn)捉迷藏(cáng)
宛转(wǎn zhu?n)散(sǎn)在草丛里 嘹(liáo)亮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赶趟儿 :凑热闹。
朗润:明亮润泽。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
抖擞:振作 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写作:婉转。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黄晕:昏黄不明亮。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② 思考: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
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颂春)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待与喜悦,采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绘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细地观察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有趣。“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以三个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③ 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最具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点拨: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出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另外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朗读指导。朗读要求:
3.① 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 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 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三、课堂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会美好,未来才会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五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 教学设计 [范文]
《春》教案
彭紫竹
一、课题计划: 课题:《春》(朱自清)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上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积累“朗润、酝酿、卖弄”等词语;,理清文章思路。品析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揣摩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 热爱。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揣摩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 物的写作方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课时计划: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到春,会令我们感到无限的生机和蓬勃的活力。古往今来,有无数描绘春 天的诗文,老师现在出示几句,看大家能不能对上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写春,但它不是诗歌,而是一篇散文。下面就让 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再次步入美好的春天,感受无限的春意。
(二)简介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 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 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春》选自《朱自清选集》,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散文名篇《春》。
(三)初读文本:
1.范读课文,学生就语音、语调、语速做标记。
2.强调部分字词语音:
朗润(lǎng rùn)
嗡嗡(wēng)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nòng)婉转(wǎn)
应和(yìng)
嘹亮(liáo)
黄晕(yùn)烘托(hōng)
蓑笠(suō lì)
静默(jìng)
风筝(zhēng)抖擞(sǒu)
欣欣然(xīn)
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对春天做了细致、全面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 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草、花、风、雨、人。
4.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划分?
明确: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春天到 来时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分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 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赞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 新、美、健。
5.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副美丽的风景画,那么它又是由哪几个画面拼接而成 的呢?(请学生对照关键词找出原文)每幅画又展现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喜春——第七自然段
(四)探究质疑:
1.第一、二自然段
(1)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
明确:“盼望着”;“近”。表达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2)春天来到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山、水和太阳,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睡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滋润得以复苏的姿态。“欣欣然”指欢欢喜喜的样子,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
(3)指导朗读前两段:殷切而喜悦 2.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提示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词语: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
明确:嫩,绿,多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对比,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一个更好?
明确:“钻”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韧劲,用“偷偷地”进行修饰,形容它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表现了春草的生命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时要穿插这些小孩玩耍的画面呢?小孩和小草有什么相同点?
明确:小草和小孩子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作者将这两者结合在一个画面里,使得整个春草图显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对春草的喜爱,从而表达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热爱。(指导朗读)
3.第四自然段
(1)自由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描绘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多,艳,香
(2)哪些词用得准确?哪些句子写的生动形象呢?
明确:作者先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桃花、杏花、梨花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芬芳联想到秋日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飞,进一步渲染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草丛里的野花,别有一番情趣。
(五)课后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并且已经学习了前面四个自然段,今天我们继续来研读这篇课文。
(二)探究质疑:
1.第五自然段:(1)请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借助了哪些事物来描写风?
明确:作者先引用了一句诗句,然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二句写了春风夹杂的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它们使人感觉到春风的和煦。接下来写声音:鸟鸣、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回响。
(2)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明确:小鸟的鸣叫声。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的形态;用“清脆”“婉转”描写鸟鸣的悦耳动听。作者通过描写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2.第六自然段:
(1)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明确:先写春雨的特点(细密、轻盈),再从静态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2)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的侧面写春雨的特点?
明确:“像牛毛”写雨丝的密,“像花针”写细雨的闪光;“像细丝”写细雨的细长。
3.第七自然段:
(1)请一位学生读这一段,思考:前几幅图写的是景物,这一幅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从天上的风筝到地上的孩子,从孩子到成人,从城市到农村,所有人都出来迎接春天。
(2)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
明确:“舒活”“抖擞”两词的叠用,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事”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的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的积极感情。
4.第8-10自然段:
齐读文末三段,思考三个比喻句的意义。
明确: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它带给人们地希望。将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是因为春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将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是向上的、前进的,激励着人们向前走。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有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新”“美”“健”的特点,写出了春天难以比拟的活力。
5.小结: 朱自清先生描绘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颂扬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前。
(三)写作指导:
1.比喻手法的运用 2.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