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12册语文教案[五篇]

时间:2019-05-13 01: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12册语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12册语文教案》。

第一篇:苏教版12册语文教案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夹竹桃

一、教材分析:

《夹竹桃》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咏物抒情”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 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 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第二段(第2自然段)描写作者家中的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夹竹桃的可爱韧性以及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第四段(第6自然段)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本文结构严谨,一开始作者便直抒胸意,虽然不是名贵,不是最美,但却是最植得留恋、回忆的花。接着作者从花色写两种花融洽开在一起的情景。第三自然段作者一连列举了春、夏、秋三季的花,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第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写了它的韧性可贵,月光下夜影参差,花影迷离令人遐想。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开头形成首尾呼应的气势。

二、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蛮高,但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想象力会不知不觉地受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有感情朗读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喜爱的原因。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理解生词情况。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乍起:刚刚开始。韧性:柔软而结实。(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引导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并想象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作者在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下的幻想。最后让学生仿造课文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韧性的人或物。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六、教学后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石灰吟》是古代诗歌中的名作,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墨梅》作者王冕,写他家的洗砚台的池塘边有一课梅花,那朵朵盛开的梅花,就象是用淡淡的墨迹点染成的,不要人们来夸他的颜色美丽,只想留下清香的气味散在天地间。表达了作对墨梅的默默无闻、不求名利的赞美——借物抒情,以物喻人。

二、学情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凭借事物的突出特点,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诗意较浅显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易懂,因此,在学习之后,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可对诗人曲折的人生或生平事迹作简单的介绍。

三、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五、课时安排:2时间:

第一课时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2、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2.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1)“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

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2)“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3)“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1)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2)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3)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五、教学后记: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第二课时 墨梅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1.教师范读。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1)指名试读。(2)理解字义。

(3)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4)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5)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1)指名试读。(2)理解字义。

6.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7.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8、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五、回顾反思:

“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六、教学后记:

习作6

一、教学目标:

1.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间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2.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调查报告的写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画的各种统计图表。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如果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

二、示范调查

1.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调查的同学有多少?还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正想作调查的同学请举手。

2.统计小结

三、小组交流,回忆调查过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过程。

要求:要说清楚调查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的实施步骤。

四、各自整理汇报

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调查的目的、实施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画出图表,形式不拘。

2.学生按要求各自进行整理。

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把你的调查结果也写下来。4.指名汇报,交流调查结果。5.相互补充,发表建议

五、集体交流,发表建议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建议。

六、指导习作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的目的、调查的经过、调查的结果、调查的结论这四大板块逐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再配上合适的图标,这样会更生动。

第二课时

一、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二、指名范读,适时评点。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三、自主修改,誊写作文。

练习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并能仿写句子,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2.诵读与欣赏《马诗》,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韵味地诵读;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自读诗歌,引导发现诗中所写的四季的特点。

(2)思考、讨论:诗中写出了四季各自怎样的特点?写得是否生动而又有生机?为什么能写得充满生机?

(3)学生交流

(4)小结:抓住了四季各自最典型的特点来写;由于把四季写得和我们人一样富有感情,写活了,所以充满生机。

(5)说说四季还有哪些特征。(6)师生小结。2.教学第二部分

(1)让学生充分读例句,分析写法。

(2)根据上一部分学生说出的各季节的特征,学生仿写夏、秋、冬的句子。(3)学生交流、评议。(4)鼓励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导入:要想写好文章,积累一些成语是必要的。同样,写好关于四季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的文章和句子也需要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

(2)学生回忆关于四季的成语。(3)鼓励学生说出并汇总这些成语。(4)对上述成语进行分类。

(5)小结:注重积累,灵活运用,交叉积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审题。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4)指名交流。

(5)归纳: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龙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的奔驰呢?这是诗人对热切期望为国建功,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3.练习。

(1)带着对诗意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2)同桌练习背诵。(3)教师个别抽读、抽背。4.反馈

诵读、齐背、指名背。

三、布置作业: 1.抄写《马诗》。

2.仿写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1)让学生读这两段文字。(2)引导读贴:

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细心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凋落、装点、幽香、旺盛”等词在整体布局中的写法。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3)教师及时小结,学生仿写。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启发谈话:

对话,是今天人们彼此沟通、相互学习、交流感情不可缺少的形式,也是同学们参与社会、了解生活的桥梁。(板书课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学生交流准备的对话主题、内容。

(2)要求学生对话时适时提出问题,注意沟通技巧,会用礼貌用语,明确自己的对话身份。

3.练习。(1)分组练习

(2)推荐一组上台练习对话。4.反馈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教师适时点评、鼓励。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

出示范字,明确本次学写“司、氧”。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示范、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初练,巡视指导。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司、氧”的写法。(注意每个笔画的写法和力度,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2)指出不足,及时纠正。

二、教学后记: 莫泊桑拜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个外国作家早年学习写作的故事,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给予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二、学情分析:

作文是最令学生头痛之事,引出名师高徒这段经历,尤其展现莫泊桑在名师福楼拜指导后取得的辉煌成绩,可以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让学生急切想去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聆听福楼拜老师的作文“秘诀”。

三、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根据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习作。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2.朗读课文。附板书: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 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一无所获再次求教 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 ↓

勤学 善教

六、教学后记: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理想的风筝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二、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学习的就是刘老师那乐观向上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理想的风筝》有两个含义。1: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理拨下理想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2:每年春天,刘老师都放风筝,那风筝里有刘老师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飞。

三、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

(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

(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找同学读这件事。.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板书:生命)

3.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 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走进刘老师的内心

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祖国,爱学生。(板书:爱事业)

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苏叔阳个人资料。

五、质疑:

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

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六、出示: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完成填空练习:思念你

(放音乐)思念你

思念你

„„

学生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在班内读一读。

七、让我们来听一首歌

送给许许多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在歌声中,请你想象,如果苏叔阳三十年后又见到了刘老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 理 想 的 风 筝 刘老师 强烈的爱 追求(生活生命 事业)

八、教学后记:孔子游春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课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泗水河畔的美景;同时将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以水为话题,说物明理,内涵丰富而厚重,激发学生了解深层人生哲理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故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 孔子游春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她()的()()是她()的()()是她()的()(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5)齐读这一段话。(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5)齐读这一段话。(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造句: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1.同桌交流、讨论。2.指导造句,评议。3.把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板书:

23、孔子游春

有德行

有情义

看水、议水

有志向

真君子

善施教化

弟子言志

有福同享

不好表功

六、教学后记:明天,我们毕业

一、教材分析: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课文通过描写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母校和同学、老师的眷恋之情,主要讲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敬爱的老师。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二、学情分析:

可以说,这时候学习这篇课文是每个学生内心或多或少有些感受,让他们说说自己对学校的留恋,也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要求:

1.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1.学生思考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抄写词语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1)“眷恋”是什么意思?眷恋什么? 美丽的校园

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2)还会眷恋什么呢? 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3)为什么呢?

为什么深深眷恋美丽的校园?

为什么深深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为什么深深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启发,教师巡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回答

(2)欣赏画面,体会校园的美丽。

引读: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3)校园这样美丽,可明天就要毕业了,你想对母校说什么? 带着对母校的热爱、眷恋之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听录音,欣赏录象(2)出示句子

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校园生活这样多姿多彩,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母校的热爱和赞美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交流(2)出示句子:

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1)联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3)你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也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你有切身的体会吗?

过渡: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欣赏音乐),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炽热的心跳。

(1)交流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明天,我们就要毕业。我们眷恋美丽可爱的校园,(因为)它是那样诱人;

我们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因为)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我们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让我们同唱一支歌,说声“谢谢,母校”“谢谢,老师”“谢谢,亲爱的同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4、5自然段

2.作者眷恋母校、眷恋老师,想以怎样的行动来报效母校和老师呢/

二、讲读第三段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1.漫步美丽的校园,作者看着6年前亲手栽下的小树,产生了一个心愿,是心愿呢?

2.出示

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1)“栋梁”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材、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天,我们毕业

6年的学习生活

学到了

懂得了

更感受到了

敬爱的老师

是天使

是大树

是海洋

眷恋

四、教学后记:

习作7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

2.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3.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4.按照习作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个集体中,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记忆中显得如此珍贵。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二、讨论回忆

1.你打算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2.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回忆和老师的交往,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告诉老师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我的理想等。)

三、明确要求

1.复习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2.提出习作要求:

(1)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2)要写真实事情,抒发真情实感。(3)写完后认真修改。

四、创设情境

1.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我„„(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2.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学们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谈谈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

3.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的情境有很多很多,请学生自己回忆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两件事,全班再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五、组织交流

1.写出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2.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六、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评议、修改、誊写

二、教学后记:

练习7

一、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5、写好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文化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经常使用的一些语言出处在哪,同学们一定会很关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些常使用的语言的出处是哪里。

(2)学生读第一部分。(重点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教师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5)师生共同给出答案。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读题,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孔子的名言。(2)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4)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大致意思即可)(5)师生共同评议。(6)教师小结。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回忆:老师说过哪句话对自己最有启发?(2)指名学生回答。(3)师生评议。

(4)拓展。(要求学生在积累名言时注意对意思的理解,并争取知道其出处;多积累,多运用)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和出处。

(4)同学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孔子说的,大都出自《论语》)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6)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三、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指名读题,进一不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孔子游春》。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繁简相差教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普照、泗水、翩翩”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1)自由说。(2)指名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2.写好毛笔字。

占文小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语文下册备课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赶 题

二、注意结构:

“赶”、“题”为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干”、“页”,要稍稍往右一些,以求重心的平衡。“干”、“页”本身要写得紧凑一些。

三、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四、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五、教师巡回指导。

六、师生交流、评价。

七、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八、教学后记:

第二篇:小学12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十二册)

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

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

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六、教学进度

第1~~~~~~~~~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热爱古典文学

3、海伦?凯勒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3课 第一教时 总第7教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1、教师介绍周婷婷的事迹。

2、简单介绍海伦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①读准字音。②读词语。

③指名分节读课文,看是否正确、通顺。④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4、分部分朗读,要求读通顺。

四、作业

1、指导写生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第3课 第二教时 总第8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节,想一想: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学小组间交流。

3、集体评议。

4、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的身边,她是怎么做的?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评议。

①沙利文老师开始是怎么教海伦的?后来呢? ②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现?

③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④对刚才的理解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4、指导反复朗读有关语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喜悦”、“如饥似渴”造句。

3、朗读课文。

第3课 第三教时 总第9教时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似渴”造句。比一比谁说得好。

2、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指导下如何拼命地学习的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思考:萨勒老师是自我 ?海伦又是怎么练习的?

2、小组互相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理解有关语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四部分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想一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热情)结合课文理解:“倾注”、“不屈不挠”

四、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引起做法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

2、你想学习海伦的什么?

五、作业

1、引号有哪些用法?讨论课后习题4

2、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⑵⑶两句中引号的用法。

3、课后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板书设计:

3、海伦??凯勒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 奋斗 奉献――永生留名习作1 漫话寒假生活习作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例文,启发学生根据例文做法,去搜集反映寒假生活的资料,并和大家交流。

2.借鉴课文的写法,以“漫话寒假生活”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3.引导学生注意做好生活积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寒假生活表达出来。教学难点:

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教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录象。教学过程:

习作1 第一教时 总第10教时

一、导入谈话

要点:1.简要说说春节的由来。2.描述城乡人们过春节时的情景。

二、板书习作文题:漫话寒假生活

三、审题

1.看了习作题目,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什么是漫话?(不拘形式、随便谈)

2.小结:漫话寒假生活,就是要写我们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

四、阅读例文

1.教师谈话:书上有一篇同学写的《漫话寒假生活》,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一想,这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

2.读后讨论。

这篇《漫话寒假生活》说了写什么? 你觉得哪些内容有情趣?怎么有趣? 3.让学生再读一遍例文。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可作以下归纳板书: 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小品,京剧)有意思 说阅读书报的收获??

?有收获 讲什么的都有?

不嫌烦 4.小结:这些内容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漫话。

五、组织“寒假生活漫话会”

可以指定一名同学作为主持人,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可以用电教设备展示相关的照片,播放录象。

六、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让学生简要地说说自己准备写些什么。

讨论: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哪些内容不可以?为什么?

七、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作个别指导习作1 第二教时?? 总第11教时

一、学生说习作要求

二、学生读习作,师生评点

三、修改习作 练习1 教学目标: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认识儿话音,读读比比某一个词儿化以后读起来语音上发生了变化。

3、练习运用叹词表达恰当的语气。

4、修改病句,知道句中语意必须积累。

5、熟记12条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6、根据资料向同学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了解民族风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7、学写毛笔字。教学准备: 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练习1 第一教时 总第12教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字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4)以“爱”、“歌”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1)指明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比一比同一组词前后有什么变化。(2)指名学生回答、讨论。

(3)教师范读,讲解方法:在发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的同时卷舌。(4)学生模仿发音。

3、练习。(1)学生自由读。

(2)四人小组轮流读,互相指正。

4、反馈。

(1)指名读,注意纠正指导。

(2)延伸练习:平时学习中,你还读过或听过哪些儿化音?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读例句,思考:填了一个什么词?

(2)师生讨论:怎样选用合适的叹词?(先读逗号后面的句子,根据句意想想该用什么叹词来表达句子的语气)

(3)学生再读例句体会。

3、练习。

(1)学生自读句子,思考句意,体会语气。(2)选择合适的叹词填空。

(3)填好后,自己再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4、反馈。

(1)指名读,师生共同讨论是否符合语气。(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基本符合语气的表达就行)

(2)扩展练习。

练习1 第二教时 总第13教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病因。(语意不明,“自己”指的是“我”还是“同学们”?)

(3)想一想I该怎样修改。

(4)学生修改,教师提示修改是要使用适当的修改符号。(5)朗读修改好的句子。

(6)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四查(检查是否正确)。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四查、的方法,自己修改(2)、(3)、(4)句。

(2)四人小组交流:读一读,谈谈自己是怎样改的,为什么这样改。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2)同桌互查练习情况,修改答案。(3)让同学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个成语,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指名读。

(5)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1)哪些词你很熟悉?请说说它的意思。(2)不熟悉的词请查字典。(3)还不明白的提出来交流。部分成语参考注释。

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如,毫不惊慌。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温文尔雅。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说说这组成语有什么特点。(3)根据特点熟读记忆。(4)同坐位练习背诵。

4、反馈:指名背。集体背。练习1 第三教时 总第14教时

一、教学第六题 1.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资料,了解该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并列出提纲。

(2)绘制一件该民族的特色物品或学会一个动作。2.审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话题: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2)指名读题,明确要求。3.指导。

(1)启发谈话:我国有许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做了精心准备,待会儿我们就各自向大家介绍一个民族,好吗?

(2)介绍指导:1.根据查阅的资料选取适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口头介绍;2.在介绍有关民族的知识时,可以有详有略,但要抓住该民族的特点。

4.练习。

(1)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介绍。(2)轮流上台介绍。5.总结。

练习1 第四教时 总第15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方框形的字。

2、端正、整洁的书写。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写字要点 园团

“园”和“团”字要求学生在临写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园”和“团”的字形都是立长方形,外框要写在米字格的中间,外框要摆得平正、稳重,稍向右上取势。

二、教师范写

三、学生自由练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评价

六、作业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两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等。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4课 第一教时 总第16教时

一、旧知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读过的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指名背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奏的诗。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简介作者。

2、自读全诗,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读后检查。

⑴出示生字,指名认读。⑵指导学生书写生字。⑶指名朗读,正音。

三、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在小组内讨论诗歌中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分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全班汇报。你已理解了哪些词语。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小组互相讨论后集体交流。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

1、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童年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同学们,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请说一说。

五、作业

1、把《村居》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

2、背诵。

3、抄写词语。

第4课 第二教时 总第17教时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2、题目是什么意思,小组内讨论。

三、自学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读诗并正音。

2、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3、分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评议

1、指名读。说说读的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2、交流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3、谁能说说句子的意思?

4、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深化理解

1、轻声读全诗,想想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2、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中就无处可寻了呢?

3、读了这首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背诵。

六、自读全诗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七、作业

1、朗读,背诵。

2、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暮春图,涂上颜色,比比谁画得最好。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 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 早春 竞放纸鸢

(景)(人)

宿新市徐公店 篱笆稀疏 小路深长 黄蝶飞舞 儿童急走 树头花落 叶未成阴 融入菜花 无处寻觅

景 人

静 动

5、烟台的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磁带、投景片等。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5课 第一教时 总第18教时

一、导入

1、回忆记忆中在大海。

2、看地图,找出烟台的位置。

3、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强调“海”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边看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边听课文的朗读磁带。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检查自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1、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⑴指导朗读两个长句子。

第2自然段中一个长句子:小山似的„„马路中央。

第3自然段最后的一个长句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⑵各自练习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⑶指名“开火车”读全文,然后进行评议。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提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讨论后交流、评议。

四、写字指导

1、说说写这些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2、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第5课 第二教时 总第19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评议书写的情况。

2、自读全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些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朗读,想想这一节除了写到海,还写了什么。

2、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片头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

3、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4、通过读,你欣赏到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什么样子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想记住她吗?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尝试背诵。

6、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整体读,想想讲了哪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

第三篇:语文12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教学预备:

1、学生预习课文,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 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 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 组织讨论,汇报交流。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并指导说话。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 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 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预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

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第二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①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③相互评价。

2、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讨论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

②讨论2: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 ③交流并小结。

3、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 ②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 ③交流、汇报。

4、观察第4页上的插图。

①讨论: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 ②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 ③交流、汇报。

5、观察第5页的插图。

①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

②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③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2、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第一单元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为“壮丽山河”篇,分别是《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文和一篇习作以及一个练习。

?? 《长江之歌》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烟台的海》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描述了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的过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路上明艳的景色,听到了溪流的欢唱,看到外洞的宽敞,体验了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更让我们欣赏到内洞的“黑、奇、大”,我们不禁发出感叹。在游览的同时,泉水始终伴随着我们。“泉水流经的路线”:从深黑的石洞流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使学生感受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是训练学生练笔的好范文。

1、长江之歌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教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五、学唱歌曲、作业布置:P6?? 3、4两题

六、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豪迈

?? 雄壮

2、三亚落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的意境。

2、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抓景物的形状、颜色来描写景物及景物变化的方法。

3、能在读熟、读懂课文基础上创造性的练习说话,写导游词提纲。教学准备? 水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知道日出非常的美、壮观。其实日落也很富有诗意的,它一点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观可谓美妙绝伦!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日落的文章。? 2. 板书课题

(二)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

1、不添字、不漏字。

2、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四)生字抄写练习。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作者描写的三亚景物有那些?。

2、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蓝天、海水、白鸥、椰树、细沙。3.学生根据有关段落作画。(要求学生用简笔画作图)

4.、评画。(注意是否能画出“蓝蓝的天”、“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碧玉般的树冠”、“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4、感情朗读有关反映画面内容的句子。(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本节的自学目标。①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②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描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

③教师出示一组动词。悬、入水、颤动、停住、下沉、蹦跳、收敛。3.教师演示有关夕阳下滑的动画(课件),边演示边出现相关的动词。4.按照词在文中的顺序,让学生讲讲落日的过程。

?(七)做小导游。

???

1、编写提纲,分小组互相讨论,准备提纲。(教师简要指导)???

2、学生试演。(要求用上课文中学到的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3、套入导游词的有关格式,让上来演示的学生带上“导游证”

?(八)课外延伸。? 向提供学生关于海南三亚的一个网址、一本课外书。让学生进一步去学习,去探究。

?(九)课外作业。? 回去向父母介绍三亚落日。要求用上美妙绝伦、风情、逊色、惊讶等词。

3、烟台的海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揭题。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3、检查自学情况:生字读文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齐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1、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1、抄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4、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分层朗读——用自己的话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说、背)

2、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第1—4自然段。

3、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齐读第6自然段。

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3 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全文: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五、作业:

1、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2、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3、烟台的海

?

人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春

活泼

勤劳播种 夏

宁静

人海相依 秋

高远

充实忙碌 “背景”“舞台”〈————〉“活剧”

“画”

第四篇: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案12册

小学苏教版语文全册教案

1、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 [题 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各奔

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5.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

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之歌

从空间上描写

怀

从时间上描写

抒 写 教学后记:

源远流长 宏伟气势 悠远久长 功在千秋 赞美之情 依恋之情 拥抱着大地 歌颂

哺育儿女的胸苦难的过去 表现 光辉的现实 灿烂的未来 崇敬的情感 表达

热爱的情感

2、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板书: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⑴指名读。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

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

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

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 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讨论评读要点。第一幅:

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

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⑶体会作者喜爱之情。第二幅:

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投影出示:

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b.齐读这一句。⑶突出太阳的顽皮。

⑷理解“硕大无朋”。

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理解“涨溢”)

⑹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第三幅: ⑴投影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好在哪里?

(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b.指名读这一句话。

⑵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

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5、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6、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 出示填空。

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

7、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

8、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们不得不发出赞叹。齐读第五自然段。

9、背诵第三段,愿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

三、总结课文。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

板书设计:

2、三亚落日

像孩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教学后记:

3、烟台的海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

呢?(烟台)

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检查自学:(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2)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

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学生自学(读、说、背)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背诵第1—4自然段。

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 齐读第6自然段。

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3、烟台的海

凝重

不畏严寒

活泼

勤劳播种

宁静

人海

相依

高远

充实忙碌

————————-—————————

“画”“背景”“舞台”〈————〉“活剧” 教学后记:

4、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解题:“记”是什么意思?较“记”的是什么?(记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浏览胜地,固而是一篇游记。并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是顺圣陶先生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后写的。)

教师:去双龙洞洞途和洞内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学们也想双龙洞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好吗?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

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讨论后确定:全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六段。第一段(1)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及地点。第二段(2、3)介绍沿途所见景物。

第三段(4)介绍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绍孔隙。第五段(6、7)介绍里洞。第六段(8)游览完毕出洞。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浏览了几个景点。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问:这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浏览时间人物、景点。)(2)用编句法概括段意。4月14日,我去游览浙江的金华双龙洞。

5、学习第二段。过渡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

(1)默读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标画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这些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一 下作者看到这些学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回答,老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砂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溪流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作者听到山中溪流的声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不时变化的溪声。)

(4)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同时边读边想象沿着途明艳的南方山景,并思考,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沿途景色呢?

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 沿途美景成了双成洞奇特景象的衬托;

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途中所见抒发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总结第二段段意; 从金华过罗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艳迫溪流到洞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A、请大家打开书55页,读读课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B、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并征求全体同学意见。

D、板书:外洞 孔隙 内洞

2、再读课文,归纳特点:

A、同学们再读读这几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内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B、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征求其余同学意见。D、板画并板书:(画出外洞、孔隙、内洞)

3、小结过渡,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其实呀,你们刚才谈的这些就是这几个地方的特点。通过刚才两次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这几个地方,也知道了这几个分别有着这样的特点。那么,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呢?(了解学生大概情况)同学们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读文章,喜欢哪个地放就读哪个部分,看看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 我们这样去读: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就按平时读书的方法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阅读,做批注,教师巡视辅导,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2、课堂讨论:

A、组织:有一些同学已经想好了。下面,我们先按课堂小组开展讨论,跟同学们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这些个特点让你喜欢的?

B、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初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交流评议:

A、分别指几名同学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开展讨论: 1)船小 2)行船方式

3)乘船姿势 4)乘船感觉(找出相关词句,说出思维过程,弄明白作者通过写什么来表现孔隙窄小的特点,读出乘船的姿势和感受。)

B、同学们体会得不错。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有哪些同学也对孔隙产生了兴趣?正因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点写,使我们如临其境。

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们,是这样的吗?

4、读写结合,突破难点:

A、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从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步步说清楚的呢?请看黑板,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最后呢?

B、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把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难问题?

5、分层朗读,体会写法: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下面,我们分组来读这一段,再来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层层说清楚的„„请大家拿好书。

6、学法小结: 我们在刚才的学习中,首先了解了空隙的特点是窄小的;接着抓住关键词句进一步体会到了空隙的特点;最后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步步说清楚的。

7、指名介绍内洞特点:

A、除了窄小的孔隙外,奇特的内洞也很有趣,喜欢内洞的同学,你们有信心把同学们都吸引过来吗?好,一个个来,你先说。

B、你从这儿看出内洞很奇特,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C、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D、那吸引你,使你们对内洞感兴趣的是什么呢?现在有哪些同学也对内洞产生了兴趣?

E、小结:同学们谈得不错,听的也很认真。作者抓住奇特这个特点来写内洞同样打动了我们的心,我们来把这几句读一读。那些同学想读?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F、再看看,内洞除了奇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进

8、总结学法:

A、学完了孔隙和内洞,你准备怎样来学外洞这一段呢?

B、洞内宽大,洞外呢?知道的同学一起说。

C、学生答,教师版画。(画出后山)

四、读写指导:

1、设疑质疑:

A、游完了双龙洞,回过头来看,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B、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标出路线图)

C、那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参观游记呢?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去写?

2、小结写作方法:学到这里,我们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

五、赏读课文,体会感情:

1、过渡谈话: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喜欢哪里就读哪里,看看怎样才能读出文章的感情来。

2、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

六、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下课时任务:课上到这儿就结束了。这节课我们不仅弄清楚了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那些地方,还弄清楚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出洞的呢?此外,作者从上山到进洞每次都提到的泉水和作者游双龙洞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教学后记:

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

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卢沟桥烽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②指名读。③齐读。④去掉拼音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 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第二天凌晨 军 我军 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 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教学后记: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

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主角演得怎样?(激趣: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 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

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板书:

送情报()

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教学后记: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4各生字,理解生词。

3、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难点:背诵第3自然段。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写有生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词,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4、介绍故事背景:

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几煤矿时救出来的

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

(1)出示:

惊恐 残忍 照料 至仁至义

无辜 和善 抚养 有始有终

小勺 拽着 聂荣臻(2)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残忍:凶恶、狠毒

无辜:辜,罪。没有罪的意思。(查字典)

照料:照顾、料理

惊恐:惊慌、恐惧

和善:和蔼,温和善良。

拽着:拉着(看图做动作)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抚养:爱护并教养(扶养:养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想想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板书:救出孤女

关心孤女

送别孤女

孤女感恩

5、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分段,并说说段义

三、齐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作业:

1、完成描红本

2、思考:课后习题4

3、默词(家作)

4、读熟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五遍。(家作)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抓住课后习题4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聂将军的为人。

2、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3、完成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课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交流、师板书: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1、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用括号标出相关内容,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交流:

(1)聂将军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还给她喂饭,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

A、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感悟聂将军的慈爱、和善可亲,具有菩萨心肠,是“活菩萨”。

B、生交流时相机指导朗读。

(2)第二自然段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A、从转折的预期中体会虽然“敌人凶残”,但“孩子是无辜的”,是“受害者”的道理。从“一定要”、“决不能”的坚定语气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人民和他们后代的真挚、深切的关爱。

B、在读中进一步体会(3)聂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A、从“决不以”、“本着”、“必当”等词语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永久和平奋斗到底的决心。

B、指导朗读(4)孤女谢恩。

A、这一内容充分说明聂将军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总结全文:

课文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练习背诵:

1、抓住表先后顺序的词和动作的词。

如“„先抱起„然后„开饭„几天以后„”

2、分层逐句练背。

五、布置作业:

1、理解词义:

至仁至义

有始有终

2、写出近义词:

残忍()

照料()

惊恐()

和善()

拽着()

抚养()

3、加标点:

这个女孩叫美穗子 她不会说中国话 只是不停地说妈死了 妈妈死了 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恐惧的神色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 和蔼地说 这梨洗干净了 吃吧

4、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并默写(家作)

板书: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后记: 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妈就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完成作业题1、2、3。

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

第五篇:12册语文教案3桃花心木

3桃花心木

教学内容: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 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

⑴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⑵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⑶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答问的要点是:

⑴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⑵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⑶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⑴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⑵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⑶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⑴ 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⑵ 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⑶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教学反思:

下载苏教版12册语文教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12册语文教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范文模版)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师:螳螂和蝉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文中写“螳螂捕蝉”故事的内容。二、学生自读课文。......

    苏教版语文12册练习二教案

    练习二教案 一、导入揭题: ( 板书课题:练习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2》,这个练习中安排了认识农具和诵读宋代女文学家李清照的诗作《夏日绝句》等内容。我们今天先来学习前两......

    12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5篇范文

    冀教版大纲第十二册语文 教材分析 冀教版大纲第十二册语文教材共有三十一篇课文,课文又分为精读、略读,还有六个综合练习。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富......

    12册音乐教案大全

    小学第十二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1 、《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 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教学目......

    12册音乐教案

    第一 单 元《明天的太阳更美丽》 教学内容:《毕业歌》 《明天的太阳更美丽》 《凤凰展翅》 《共同走向未来》 教学目标: 1、欣赏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

    音乐12册教案

    第一课 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1 、《拉起手》。(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一)、从演唱与欣......

    苏教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双桥中心学习二〇一八学年上学期 四年级(3)班语文教学计划 罗倩雯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主要工具,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从事各项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语文是一门思......

    苏教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

    2006-2007学年语文第九册(苏教版)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