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美版三年级下美术教案
浙美版三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1灯彩辉映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5、作业讲评,课外拓展。(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2台灯造型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教具学具
(学生)课前根据教材提示就地取材的废弃物品。(教师)台灯实物,示范作品。教学过程: 1.认识材料。
(1)说说各组准备的各种材料。
(2)动手感受:材料还可以变出新形态吗?(3)揭示课题: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设计台灯。2.造型游戏。
(1)出示‚我的台灯‛,提问:根据台灯各部分的形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进行大胆的‚实物替换‛。
(2)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如何利用所带废弃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台灯? 解决:各个部分之间如何连接?怎样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让台灯稳稳的站住?(3)邀请有不同构思的小组汇报并演示让台灯站稳的方法。
(4)教师演示另类创意:利用同一种废弃物重复组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如利用铁丝或细木棒等材料的特征捆扎成球状、圆柱体或不规则形),引导学生联想可以应用于台灯设计的哪些部位。
3.创意小细节。
(1)教师变出多个台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局部小创意的制作方法(剪、镂空、粘贴、缠绕、镶嵌等)
(2)结合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美化细节的小创意。4.学生创作。
(1)要求: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让台灯站起来并表现出细节的美。(2)注意:制作中注意安全和教室的卫生。5.互动交流。
(1)交流各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2)说说制作中觉得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6.拓展延伸。
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哪些材料制作出更有创意的台灯。
3巧折巧剪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学习着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鱼纹样的剪纸作品。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重点: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及阴剪和阳剪的组合等。难点:通过对称图形,利用各种纹样构思和制作鱼的剪纸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过年贴窗花引出剪纸。
T:‚每逢过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增加过年的气氛? 2.剪纸的起源
T:‚剪纸最早起源于中国,在远古年代,我国人民就在装饰品上进行类似剪纸的雕刻。二.PPT了解剪纸的特点
一张剪纸作品和梵高的《向日葵》
T:‚你们觉得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有什么区别吗?(夸张、简洁、线条流畅)三.学习剪纸的三个技法
1.PPT播放图片
T:‚你们发现图片中的剪纸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T:‚你知道剪纸有哪些方法吗? 2.重复播放图片 讲解阴剪、阳剪
3.图片播放,巩固阴剪、阳剪知识点的区分。4.图片播放,学生辨别阴剪、阳剪。5.图片播放 T:‚这两张图片中运用的是阴剪还是阳剪?
T:其实这两张图片中包含了阴剪和阳剪,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法。(指示区分)T:‚艺术家们为了让剪纸作品更加生动,通常会用综合法。四.剪纸的常用纹样
1.PPT(纹样图片)2.PPT(‚福‛字剪纸)巩固纹样在剪纸中的利用。五.PPT了解对称剪纸作品
T:‚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对称)
‚利用对称能让我们更加简便的制作一件精美的剪纸作品。六.演示制作方法
1折 2画 3剪 4贴
七.剪纸作品欣赏 八.学生制作
:‚我们舟山即将举行一年一度的渔民文化节,同学们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制作一个关于鱼的对称剪纸作品,为渔民文化节出一份力。
要求: 1.运用阴剪、阳剪或者综合法剪出一幅对称剪纸作品。2.适当添加剪纸纹样,使画面更好看。3.剪完后,黏贴在卡纸上展示。九.学生制作,师指导 十.作品展示
十一、总结拓展
4绿色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能力目标: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爱绿护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教具学具:
(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看图讲故事,激发兴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问问同学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家,最后出示小鸟的家,请同学猛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小鸟的家是怎么样的
课件展示小鸟现在生活的场景,教师述说小鸟成长的故事,五年前小鸟的家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树木生长茂盛小鸟和他的家人幸福的生活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但是现在小鸟的家变了,因为人类的乱砍乱伐现在森林没了,剩下的只有木桩和满地黄沙。小鸟很伤心。请同学说说听了故事的感受。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清同学们都为我们的绿化出一份力。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提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2)学生得出结论: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4)学生试着剪纸。(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6)分组讨论: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1)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5生动的表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教具学具: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课件、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生动的表情》。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课件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6我们爱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教具学具: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学生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学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己从事过的劳动。(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4.交流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5.教师小结
7爷爷奶奶
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的造型特点与美感特征,初步掌握单色粉印版画的基本技法。
2.通过其他作品的观察、欣赏、实践活动等感受老人的脸部造型和美感特征,体验版画的独特韵味,并尝试用单色粉印版画的形式刻画自己的爷爷奶奶。
3.领会版画的迪特魅力,激发学生对老人长辈的敬爱之情。
重点:感知老人脸部造型特征和神情,用单色粉印版画刻印进行黑、白、灰表现。难点:用点、线、面表现老人的外貌特征。教具学具
学生:图画纸、洗衣粉、水粉颜料、调色盒、水粉画笔、砂纸、毛笔、小小夹子。教师:范画、照片、课件、吹塑纸、水粉颜料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学生自带的爷爷奶奶照片,说说爷爷奶奶的趣事、难忘的事,描述老人的长相和特征。
(2)出示书本摄影作品与自己爷爷奶奶的脸部特点进行对比,谈谈不同的感受。(3)教师小结,导入新课《爷爷奶奶》 2.深入感知,学习新知识
(1)对比感知不同线的特点与质感
纸张(光滑与褶皱)树皮(细腻与粗糙)肌肤(细腻与粗糙)
小结:人的肌肤也如同树皮、纸张一样呈现不同的纹理与质感、可与用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
(2)探讨感知的老人脸部的线条特点与质感,观察同一人在年轻和年老时的肖像照片,对比变化特点,如嘴角的形状变化,皮肤皱纹,粗糙等感受。
(3)教师讨论归纳,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同时示范刻印老人的脸部造型特征,并展示分析黑、白、灰的艺术效果。
3.深入学习版画造型表现方法。根据角度与重点,归类欣赏画家与学生的作品
(1)作品欣赏一:观察人物不同角度的生动性。《老人》P18 哪里表现最生动?人物造型表现语言的特点是什么?(线描,黑白灰)也可从人物的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来欣赏
(2)作品欣赏二:观察人手的不同姿态,使人物表现更加具有生动性。(3)复习上节课刻印基础《我们爱劳动》讲解印制重点。4.尝试实践 5.评价 6.拓展
8我家的厨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教具学具:
(学生)记号笔、铅画纸、线描画工具。(教师)记号笔、示范用纸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颜文的色粉画《厨房》,并提问:画中的厨房与你家的厨房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家的厨房,并说说厨房里的趣事。
3、欣赏启发。
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欣赏体会。教师重点介绍线描画的表现方法,适当示范线的排列与运用。
4、创作表现。
学生将自家现在厨房的样式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适当总结评价。
6、小结下课。
9眼睛的创想
教学目标
1.欣赏和眼睛有关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思考眼睛在画面中的作用。
2.利用眼睛的形状和结构,尝试对眼睛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提高创造能力。3.引发发散性思考,拓展创新思维,能举一反三,通过图像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何巧妙的利用眼睛的元素进行创意联想,能通过自己的画面表示出有力的图示运用。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教师出示作品《错误的镜子》。
提问:欣赏这一幅画,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教师简单介绍作者玛格丽特和作品《错误的镜子》。(3)出示一幅真实。
(4)观察和眼睛形状相似的物体,并进行对更多物体的联想。(5)观察眼睛的结构。
(6)结合眼睛的结构,说一说第二张图片和眼睛有什么关联性。
(7)观察PPT中的图片,说一说它们分别和眼睛有什么关联性?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8)学生习作欣赏 2.尝试创作。
根据眼睛的形状、结构等特点进行联想,画一幅有创意的画。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展示评价。
5.拓展欣赏。欣赏眼睛元素的设计。
10图形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教具学具: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范例、浅色卡纸(32开)教学过程:
1.引导游戏。
比一比:谁的圆形变化多、添画妙?
教师小结:经过我们精心的思考、大胆的想象,单纯的圆形可以变出这么多有趣的图形!板书课题:《图形联想》。2.方法指导。
(1)由老师示范最基本的联想方法:在基本形上巧妙地添加少而精的图形。(2)给出帆船图形,鼓励学生自由联想。 3.欣赏启发。
通过欣赏教材中悉尼歌剧院、水杯、尺子、鸭子的联想图片等,启发学生对图形的发散性想象思维。
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自选一个图形,大胆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比比谁想得多,想得与众不同,想得有趣。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5.展示评价。
(1)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联想的方法加以说明。(2)欣赏完同学的作品后,评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件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形资料,带齐绘画工具。
(教师)搜集各种创意图形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好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欣赏与感悟。
(1)欣赏、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鼓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2)展示创意图形,分析其特点。
提问:喜欢哪一幅画?画面的创意特色是什么?
小结:创意图形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我们全新的形象思维。
3、思考与想象。
(1)出示各种创意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联想。
(2)提问: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采用小组接龙方式回答。(3)每小组分发几个图形,请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思考。
小结:同一图形,因为不同角度的观察、不同形式的大胆联想,给图形带来了神奇的变化。
4、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依据观察和想象,画出一组与众不同的联想图形。
老师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5、评价与延伸。
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图形联想园。并引导学生扮演设计师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图形联想创作。
11门票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门票的组成,主题图案的多种表现形式:色映、绘画、电脑合成,文 字的主次、大小,字体的变化、统一,色彩的主辅,主券、副券、存根的比例,票面的中横等。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门票。
2.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在方便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中 的重要作用。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设计能力。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完整。
教具学具: 各种不同的门票、彩色纸、图画纸、彩色水笔、资料、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收藏的门票。例如:敦煌莫高窟门票‚飞天形象‛。
学生介绍飞天形象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传说故事及其重要地位等。教学意图:从有兴趣的故事入手引入,激发学生对门票设计知识的兴趣。
二、分析研究:
结合门票样式,提出研究问题:
1、门票除了主要图案之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学生根据课本中和自己手中的门票 分析讨论和总结)
门票的组成:主券、副券、编码、地址、时间、活动的名称等(板书)
2、票面上的文字、色彩、图案(板书)与门票有什么联系?
学生汇报,体会到票面的色 彩、文字、图案设计与参观内容是紧密结合的。
展示课件,介绍敦煌票面上的文字、色彩、土按设计体现了参观主题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了解票面结构了解参观卷的组成,主题图案的多种表现形式。
三、探究实践:
(一)、设计主题:请大家为动物园设计门票
1、小组合作:学生根据小组的意见进行审计拼贴。
2、汇报交流设计意图。
(二)、分析设计美观的票面的要点:
1、主体造型要充满主券,引人注意。教师结合学生设计的门票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演示。
2、门票色彩醒目。利用强烈对比色彩方法进行主体与背景的色彩设计。
3、券面色彩、图案设计协调,不影响主要文字。纠正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演示修改。
4、展示色彩有特色,并包含有关动物知识环保等文字的门票。
5、出示一张铅笔造型的书签用途的门票。
6、教师演示:把自己当作参观者,按照自己心理需要去设计门票是我们设计的小窍门之一。学生谈谈自己受的启发。
愿自己设计的门票成为人们参观后舍不得对调的小小艺术品,而不仅仅是通行的一件工具。教学意图:掌握门票基本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完整。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意图:检测学生对设计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挖掘设计的深度。
五、评价:
12班级小报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报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不同小报的特点和作用。2.欣赏有主题的版面设计,总结小报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高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宣传低碳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小报设计的创意。教学过程:
一、赏识导入
师:同学们,谁知道9月10是什么日期?
师:教师节那天,我校少先大队部 呼吁全体少先队员召开一次‚花匠颂‛主题班队会。班队会上你们班的同学都用哪些方式为老师祝贺节日了呢?
师:我们美术小组的同学也不甘心示弱,他们精心建造了一期小报献给所有的教师。我把他们的作品放到了电脑里,我们一起来赏识一下。(电脑出示教师节小报)
师:这是一期以‚园丁颂‛为主题的小报。
师:这张小报的十分美观,十分大方、也很新颖,让教师们感受到了你们衷心的祝愿。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呢?(板书:小报制作)
师:老师也做了几张小报,现在看一下这张小报的版面。
(电脑出示小报)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讨论后由一名同学做为代表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告诉给老师。
二、讲授新课
版报的版面是由:刊头、插图、标题、花边、文字五部分构成。
(板书: 刊头、插图、标题、花边、文字)。一幅完整的小报就是由这五部分构成的,大家注意到没有,小报中最抢眼的是哪一部分?(刊头)
刊头是一张小报的主题,它由刊头图案和刊名两部分构成,我们在做小报时一定要注意,你的刊头图案一定要和你的刊名相符。刊头既是是黑板报的主题,那一般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哪些处所呢?我们来看一看,可以放在右上、左上、中心、中上品。但刊头无论放在哪里都要做到一点,那就是明显,而且配上去的插图也都要围绕主题画。
教师给同学们在黑板上演习一下刊头的绘制的过程。(师演习)首先在版面上确定出刊头的位置和比例,然后勾勒出刊头图案和刊名。同学们都是少先队员,教员就以红围巾为主题来预设一个刊头。既是有了主题我们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来给它配上一个切合这个主题的图案,老师就以红领巾来设计这个主题了。可是为了让画面更加丰富一点教师再画一点装饰性的图案。最后涂上颜色。一个黑板报的刊头就设计完成了。然后再勾勒一下其它的版面,形成一幅完成的黑板报设计。
三、学生演练
师:现在同学们就起头动手制作吧!今天你们只要把刊头和整个版面设计出来就行。(学生制作,师巡回指导)
师:有的同学完成后你就可以把你的小报贴到前面的展板上给大家展览一下你的作品。
四、作业评析
师: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展板上的作品吧!好在哪里呢? 生生互评,生讲述制作过程。
教师提议:我们班的下一期黑板报就让他来作主编好不好?!
五、课时小结
同学们的小报都很好、很有创意,希望你们精心制作的小报,用来美化你们班级的环境,让它成为我们教室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活字印刷
教学目标:
1. 通过网络搜索和同学间交流,初步了解活字印刷的原理、过程和步骤。2.引导学生实践雕刻和印刷技术,初步实践雕刻和印刷技术。3.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发达,激发爱国情感。
如何字实践雕刻和印刷技术的基础上去实践雕刻和印刷技术。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学生观看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部分,感受其场面的壮观和变化之灵活,激发自豪之情。你知道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吗?
师:是啊,这便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
(二)学习交流印刷知识。1.同学们,你们已经提前查找了有关活字刷的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先想一想准备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活字印刷。
(1)了解人物:毕升
(2)了解其活字印刷的过程: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
活字印刷的过程: 即: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刻制。反字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反字,在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底部有蜡的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印刷时把蜡烧熔,起固定作用,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拆版。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所以叫做活字。
(3)活字印刷的作用。在以前,世界上还没有印刷技术,谁来说说活字印刷的作用吗? 活字印刷发明之后,带动着其他的印刷术,它们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因此,人们得以阅读更多的书籍,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宝贵的知识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活字印刷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活字印刷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名符其实的,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人的骄傲!
(三)实践与探索刻字与染印。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刻字与染印技术。
1.师:你能发现在字模上刻的字有什么特别之处?提出‚反‛字。师:如何刻反字呢?大家一起来探讨。生思考交流。
2.师:你觉得活字印刷的字模属于阴刻还是阳刻? 了解阴刻与阳刻的区别。3.师:今天我们主要是来实践体验刻字环节。我们的材料比较简单,用橡皮来代替,但是原理差不多。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已经把反字刻好了。当然,同学们有兴趣的课后也可以去尝试。出示事先规定的八个字:天下 忧乐 先后 之而。把已经印好字的橡皮以及刻刀装在一只塑料袋里发给学生。
4.讲解刻字的要求。先让学生来说说刻字有哪些注意问题。然后教师出示大屏幕:齐读要求。学生尝试,学生提出难点。
生:笔划与笔划之间的比较难刻。生:深浅很难掌握。„„ 学生来交流好的刻字方法。教师示范刻‚天‛字,把难点讲解注意问题以及刻字技巧。
提出刻字技巧:分两种,直刀和侧刀,刀一般不大动,以橡皮转动为主,把握刻的深浅等等。师:你们觉得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学生实践。要求先把字的轮廓刻出来。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刻的情况,进行指导和讲解注意问题。特别是用刀的安全更是不断提醒和教育。
(四)实践染印技术。
1.师:我们先来看看单个的字的效果。教师示范染印并讲解染印的一些注意点。(1)印泥的使用。(2)卫生的注意,衣服身体上不染花。
2.学生先在白纸上染印,并签上自己的姓名,组内交流、欣赏。
3.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上来展示。让学生体会到制作的成功感和喜悦。大家一起欣赏。选择个别同学在台上染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评价。
4.排版。师:字模做好后,然后是排版。排版要用到模具,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模具,比较简单。下面我把同学们印好的橡皮字模,统一放在这个模具内,染上印泥。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师:是不是很神奇? 师: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生:单个字模组成起来,便连成了一句话。师:如果是更多的字模呢?
5.提出印刷的原理。师:大量的单个字模放在一起,可以印成一册册的书籍。《百家姓》、《三字经》、《论语》等等,而且这些个字模还可以从模具上拆下来使用。
(五)小结:活字印刷术的运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今天我们再现了这一过程,但还不够细,不够精,同学们可以到课外再去深入了解,你一定还会更多的收获的。
点评: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在追求便捷、快速的略显浮躁的时代背景下,执教者能不畏其繁、不畏其难,淡定地拾起,并且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得如行云流水,课堂调控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可见是做了很多课前工夫的。了解‚阴刻‛与‚阳刻‛的区别,‚染印‛则是‚刻字‛后的后续拓展,通过教学,学生不但感受活字印刷的神奇,更体验、实践了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思维和文化内涵都得到了拓展,收益良多。小陀螺,转呀转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学习设计制作纸陀螺及能进行简单的装饰。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使用自己制作的纸陀螺的活动,培养对美术设计制作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激起学习兴趣
1、小朋友,熊伯伯 的‚陀螺收藏室‛今天开放啦,为了庆祝,他给我们带来一件精美的小礼物,我们一起打开来看看吧。(播放课件)
2、在这份礼物(动画片《陀螺战士》)里面都看到哪些陀螺?现在我们就跟着小动物去熊伯伯的‚陀螺收藏室‛瞧瞧吧!
二、欣赏古今陀螺
1、熊伯伯介绍陀螺,讲解陀螺的历史演变故事。熊伯伯的陀螺收藏品真是多啊,可是熊伯伯却有个遗憾„„到底是什么呢?请听: 我想把我的收藏室变的更大大,想收集更多,更有创意,现代或者未来的陀螺,小朋友,你们愿意参加我的收藏行动吗?
三、揭示课题《小陀螺,转啊转》
太好了,我们就一起加入熊伯伯收藏行动吧!
四、新课教学
1、教师玩陀螺
看了熊伯伯这么多美丽的陀螺,老师现在也忍不住想做做,玩玩了(教师现场利用废旧品,边讲解边做陀螺)
你们瞧,简单的陀螺就做好了,我们来看看它能不能转起来,为什么转的这么慢这么不平稳呀?谁来当当老师,帮帮我!
小结:小棒要在陀螺旋转面的中心位置,而且洞不能太大 那么静态的与动态的陀螺有哪里不一样呢?
2、观察比较:
A 欣赏静态的陀螺,观察其外观,旋转面的颜色 B 欣赏动态的陀螺,启发、引导学生对陀螺的外观、旋转速度、平稳性、旋转面的色彩变化等进行观察和研究。
3、现在请小组讨论讨论,说说你们小组准备做怎样的陀螺,怎么做。学生反馈,师播放课件
① 剪旋转面 ② 装饰陀螺 ③ 在中心点上固定小棒
五、欣赏同龄人作品(播放课件)
六、作品创作 作业要求:
1、从陀螺的外形、图案、色彩、牢固度、转动时又快又稳等几方面思考
2、小组自由选择材料制作陀螺 指导要求:
1、教师及时发现、鼓励学生在材料使用、造型、颜色匹配等方面的新创意。
2、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老师表扬并展示构思好、有创意的作业,鼓励学生尝试用剪贴的方法,用双面胶、纸杯等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表现,并针对性地指导
3、小组为自己的陀螺取个名
七、展示评价
1、学生向熊伯伯介绍自己的作品。真能干,把你设计的陀螺取个名字告诉熊伯伯,说说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欣赏同伴的作品,学习评价。
陀螺真多,你们猜猜看,熊伯伯会喜欢哪个陀螺?为什么会喜欢?
3、学生和小熊一起玩陀螺游戏,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八、延伸活动:出示几个用纸杯等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的陀螺并演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用多种形式、多种装饰美化陀螺的方法。
15小小建筑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对材料和工具的认识,从体验材料中初步感受立体造型活动的 乐趣。
2、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工艺制作手法,掌握立体造型技法,并通过创作,培 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
3、感受‘建筑’这一造型载体的自身特点及零部件的组成,学会用工具和材料,用立体造型方式完成这一物体表现。
重点:了解建筑物的一般特点,孕育欣赏建筑物的最初萌芽.让学生通过游戏在集体的氛围中自发地学习、创作、从中学习纸工艺的各种制作技巧,并能团结互助。
难点:合理安排建筑物的门、窗、阳台、屋顶、周围环境和各单元组件的组合。通过拼合、堆砌和装饰,把感觉到与想象出的立体造型用纸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一. 教授新知
(一)材料感受——卡纸 师;一般造房子都用什么材料? 生;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们今天也是当建筑师,可我们今天的材料可不太一样,快把它拿出来看看。
你们感受下这个造房材料和你刚刚说的那些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感受材料)
(二)材料运用
1、让房子立起来 师;用这个造房子你觉得奇怪吗?哪里奇怪? 生
师;如果是用你们刚刚说得水泥那种材料,你们怎么建房子? 生;用土堆起来。。
师;是啊,那如果这张纸让你想办法让这张纸先立起来先成一个房子的轮廓(学生尝试让纸立起来的办法)
2、开窗、、开门、、师;房子这样就好了吗?缺了什么? 生:门。窗户。
师;那我怎么在上面开窗,开门?我请个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着制作)
3、让房子变漂亮(色彩和造型)师;能想办法让你的房子变漂亮吗?
(三)穿插制作方法,工具使用,确保安全。折——接;纸张要立起来,如何折好,接起来 粘:用双面胶粘起来
剪;安全使用剪刀(插、弯。包、叠)
二、小组讨论
1、要求;你要用这张纸做怎样的房子,讨论设计一下
2、小组代表阐述下
三、小组合作创作
(邀请学生上来用剪刀试师;小小建筑师动手吧!
四、作品评价
16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奇石
2.利用奇石、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奇石的兴趣和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 奇石是地球造山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有关灵璧石的知识及赏石文化的简介。)让学生欣赏安徽奇石,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奇石》。
2.分组探究。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石头作品。
(1)把石头动物作品分发给各组,组织讨论:
石头动物作品抓住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石头动物作品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比较,在造型、色彩和花纹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石头动物作品夸张了自然界中动物的哪些地方?
(2)继续发给每组几块石头,在小组内继续探讨:
让学生把石头横放,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再竖放,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 把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看,又会产生哪些联想。
(3)小结石头艺术作品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设计构思——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第二步: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第三步: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3.作品欣赏。
课件展示,组织学生欣赏不同材料和方法创作的石头作品。
4.实践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根据石头的特征,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既可一个作品,也可一组作品。)
(2)教师在材料选用和个性化设计上进行指导。(提示:儿童颜料不能太稀,因为颜料太稀不易着色,效果和色彩不佳。)
5.作业展评。
(1)组织学生相互观赏、交流和评选,评出创新奖、优胜奖。
(2)在教室里布置优秀石头设计作品展。
课外资料
1.奇石概念。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大致可分7类:造型石、纹理石、矿物晶体石、生物化石、事件石、纪念石、文房石。一块佳石,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是无声的歌、不歇的舞。
2.赏石文化。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观赏奇石,要讲究瘦、漏、透、皱、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12个方面,更主要是要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欣赏奇石,要观石形之均衡比例、走向线条、力点、动感等;观石之质地变化,纹理变化,色度浓淡;观石之沧桑痕迹,古朴韵味,文化内涵等。
3.关于灵璧石。
‚天下第一石‛之灵璧石,亦称‚灵璧‛,以其瘦、漏、透、皱、伛、黑、声、丑、悬九美具备而名扬天下,威振四方,品位至高至尊。灵璧石大体可分为磬石、龙鳞石、五彩灵璧石、花山青霜玉、透花石和白灵璧石6大类。
宋代诗人方岩曾写过一首赞美灵璧石的长诗《灵璧磬石歌》
灵璧一石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峨。
巨灵恕拗天柱掷,平地苍龙卷首尾。
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如玉。
秀润四时岗岗翠,乾坤所宝落世间。
18会说话的石头
教学目标:
1、掌握石头组合和彩绘的基本方法、步骤。
2、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利用石头的形状、特点,大胆摆设、想象添画。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石头的形状、特点,大胆摆设、想象添画。教学过程:
1、你见过会说话的石头吗?石头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话?在电视等媒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收藏奇石的专家,将它们在世界各地所收集到的奇石摆放在一些台架等东西上,制成漂亮的欣赏用艺术品,为什么这些人要收藏它们呢?
2、小结:因为某些石头天生与某些事物相似,且有那些事物所具备的神韵,给人一种神奇的美感,像是在给人们讲述它们奇妙的来历,因此人们常说这些可爱的石头会说话。
3、课件:这些‚小猫‛石头会说话吗?他与刚才老师讲的那种 石头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可是为什么非要画成小猫?而不是什么别的动物呢?或是其他的植物、人物等?
4、课件:这些石头会说话吗?他告诉我们什么了?这些石头原
来会说话吗?怎样做以后他才会说话的呢?(彩绘)
5、要想让石头说话,就必须先观察石头的形状和特点:
(课件展示——单块石头画,要选择形状比较特别,能引起你联想的石头,确定造型后进行绘画。)
6、单块与组合是有明显的不同的。
(课件展示)组合的石头可以是平面组合,也可以是立体组合(板书)
7、想一想:组合有哪些方法和步骤?(学生讨论后讲述)
8、小结:
a、随意组合b、从各个角度进行想象,确定造型后,用502胶粘牢石头。
c、添画,装饰完成。
9、学生作业,教师个别指导
10、课后评价:材质美、装饰美
19山外有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简单的浅浮雕知识,尝试用各种纸材,学习撕、剪、拼、贴等纸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峰。
3.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难点:用立体纸造型表现重叠的山峰。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感受美感。
(1)看图片,认识中国的名山大川。看看、说说、议议:我最想去的名山是哪儿?(2)结合本地区的山水风光,说说其造型特点和观山的感受。
(3)说一说,我国还有哪些名山?讨论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名山以及观山感受。2.分析纸造型山的制作步骤。
(1)请学生看步骤图,分析制作步骤。
(2)讨论:想一想,可以表现山的纸造型还有哪些方法? 3.研究纸造型组合、重叠的处理方法。4.学生创作。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5.作品展示,添制或添画一些植物进行陪衬。6.师生互动评价。
20南宋官窑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官窑,了解南宋官窑的由来。
2.了解官窑瓷器的基本制作过程,体验制作陶艺的快乐。
3.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南宋辉煌的文化历史,了解一些文物鉴赏的最基本的知识,知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何为南宋官窑:
1.观看录像片段,思考:南宋官窑的意思是什么? 南宋官窑,顾名思义,是南宋皇室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沿袭北宋旧制设置的御用瓷窑,专门为皇帝及宫廷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用瓷,南宋官窑的青瓷产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而且迄今传世甚少,历代以来均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2.为什么南宋官窑会出现在杭州?南宋官窑的历史演变: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年)、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图片展示)
(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图片展示)
2.南宋官窑博物馆(1)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图片展示)
三、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图片展示)
(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图片展示)
2.南宋官窑博物馆
(1)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图片展示)
(2)播放影片《南宋官窑博物馆》
四、初认陶瓷
(1)介绍陶瓷的历史:ppt演示
昨日起居——陶瓷与日常生活:
醉香茗海——陶瓷与酒文化:
华堂清斋——庭院厅堂书斋:
荣登庙堂——陶瓷与皇帝贵胄: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 口径17厘米 底径13.5厘米 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 口径10.6厘米 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 口径18.5厘米 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 横10.4厘米 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
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 口径17厘米 底径13.5厘米 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 口径10.6厘米 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 口径18.5厘米 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 横10.4厘米 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
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1.说一说,你去南宋官窑是怎么走的?公交线路又是怎样的?
2.说说你了解的陶瓷品价格。以表格形式出现。
3.说说你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亲身制陶感受。以照片、周记的形式出现。
第二篇:浙美版三年级下美术期末试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下美术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80分,每题5分)
1、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吹塑纸上刻划出凹痕,再运用油墨进行印制的绘画种类叫()。A水粉画
B油印吹塑纸版画
C木版画
2、用油墨在吹塑纸上印制的版画只能印一次,这个说法正确吗?()A正确
B错误
3、在《眼睛的创想》一课中,我们根据生活中的一些景物与眼睛的()来发挥联想。A颜色相同
B外形相似
4、根据一个图形的某个特征想到另外几个图形,我们把这过程叫做()。A图形推理
B平面设计
C图形联想
5、以实物为描绘对象进行描绘的方法叫()。A写生
B临摹
C复制
6、北宋的()发明了活字印刷,使中国成为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A毕昇
B蔡伦
C张衡
7、在泥版上进行刻字然后再印刷时,字需要()。A倒写
B正写
C反写
8、设计了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建筑物的美籍华人建筑师是()。
A王澍
B弗兰克·盖里
C贝聿铭
9、在宣纸上用()作画是我国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的画叫做中国画。A毛笔
B铅笔
C水粉笔
10、墨色从含水量的多少分为五色,是哪五色?()
A、干墨、湿墨、焦墨、浓墨、重墨 B、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11、中国画讲究墨色的变化,这个说法正确吗?()A正确
B错误
12、宋代五大名窑包括()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A官窑
B耀州窑
C越窑
13、南宋官窑的表面多有开片,而且开片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我们称为()。A 瓷器破损
B窑变
C冰裂纹
14、南宋官窑瓷器的颜色主要为()。A白色
B粉青色
C蓝色
15、我国有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它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用剪刀剪和用手撕两种形式,我们把它统称为()。A年画
B皮影戏
C剪纸
16、在《巧折巧剪》一课当中,如下图的剪纸作品,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来剪?()A对折剪
B四分折法
C六分折法
二、设计运用(20分)
学习了《图形联想》这一课,请自选一个原型,把它画下来,然后根据这个原型画一个联想物。原型可以是生活物品,或是人物、景物、事物等等。要求画面整洁,颜色完整,想象合理,富有创意。
第三篇:一年级下浙美版美术教案
1、五彩的烟花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1 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2、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课件、录音、有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述说故事。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有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
(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有关的故事。
2.观察特征,进行表演。
(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
(2)观察老师的神情。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3)表演有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
(4)师生一起评价。
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
(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
(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2)收集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
3、叔叔阿姨真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活动及场景的观察、回忆,学画简2 单的人物动态和场景。
2.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捕捉人物服饰、动态、场景等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人物的兴趣和热爱、喜爱叔叔阿姨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服饰、简单的动态及相应的场景描绘方法。
教学难点:描绘出人物动态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叔叔阿姨形象特征、16开画纸、常用的绘画工具
(教师)多种美术工具一套、人物肖像范作
教学过程
1.交流作业,出示课题,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范作和课题《叔叔阿姨》,介绍自己的叔叔阿姨,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介绍自己的叔叔阿姨,讲讲叔叔阿姨的故事。
(3)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一步交流。
2.表演体验,感受观察。
(1)教师表演一些忙碌样子的动作,请学生猜一猜。
(2)学生表演叔叔阿姨忙碌的样子。感受观察并说说忙碌的动作特征。
(3)教师演示用线条快速记录人物动态的方法,请学生尝试画一画动态线。
3.小组讨论,探究怎样表现主题。
(1)出示课题:《叔叔阿姨真忙》。
(2)探究怎样表现主题:4人小组讨论,说说探讨表现主题的方法。
(3)汇总大家讨论的意见,教师小结:可重点抓住叔叔阿姨的动作、外形(尤其是服饰特征)、工作或生活场景特征,表现出叔叔阿姨从事什么工作或正在干什么。
(4)欣赏学生、画家的作品,着重感受动态线,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表现“叔叔阿姨真忙”的主题。
(5)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
4.自由创作。
(1)趣味创作,以添画练习或用拼接纸画画的方法描绘叔叔阿姨真忙的动态。
(2)根据人物动态画好外形,尤其是服饰,再添画环境特征进行直接创作。
(3)学生创作绘画时,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5.作品展示,交流拓展。
可自评、互评,将作业带回家赠送给叔叔或阿姨。:
4、刮出来的画
教材分析 《刮出来的画》通过让学生自由涂色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油画棒的方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在特色过程中自发学会了色彩的和谐搭配,发展了审美能力,并且在尽情涂色中,使儿童的情绪得以宣泄。本次美术教学活动对象为二年级儿童。他们的年龄特点使其具有好奇性、游戏性,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概念化阶段,对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理解、认知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必要。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以及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尝试运用不同纸材、涂色工具创造不同的底版及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范作、课件、常规及特殊的刮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范画(或者民间艺人制作的有关相近于刮画的作品和有关刮画方面的录像),指名要学生述说看到的这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异同点,自然地引入课题。
2.学习创作。
(1)出示课件(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作品):学生欣赏时,提醒他们注意底版的制作及刮画的技巧。
(2)学习制作方法:观察书本中刮蜡画底版制作以及刮画的方法,请学生说说制作步骤。
(3)师生互动讨论:涂色、刮画的方法以及注意点,特别讨论作品的创意。
(4)提供创作建议:①创意:构思与众不同、4 材料有自己的特色、涂色有变化、刮画充满热情、整体富有意境;②涂色:涂双色时,先淡后深(或反之),一层盖一层,还要考虑到刮画时的效果(不一定都很均匀);③刮画:可轻可重,刮得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特别要注意根据画面的需要,轻重适当;④工具材料: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东西,变废为宝)。
(5)教师示范: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进行示范,着重讲述制作的方法、涂色和刮画的注意点、构思和创意等(要求速度快、精讲和粗演结合、动作到位、抓住要点等)。
3.学生作业。
(1)确定主题:让学生分组说说或独自思考刮画的内容,主要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教师可以提供如开心一刻等为主题的有意思的内容)。
(2)提醒注意: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利用特殊工具创作;体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底版和用不同工具刮画的感觉;适度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创意(可合作完成作品)。
(3)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纸材;是否涂了和谐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刮画的技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4.课外延伸。
(1)尝试合作创作(和家人、同伴、老师一起)巨大的刮画作品,如壁画等。
(2)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刮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沙子、木头等,抽空进行刮画练习。
5、卷纸动物
教学分析 《卷纸动物》是小学美术二年级的内容,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基本的卷纸方式制作小动物,并且在愉快的美术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卷纸活动的乐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教材中大篇幅展示了卷纸动物范作,让学生在充分5 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创作的欲望。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从中学会一些基本的卷纸造型方法,同时启发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卷纸造型方法。要改变简单的传授、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点:用基本的卷纸方法,设计制作具有立体效果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让动物站立,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讲述人类与动物的生存关系,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出示范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揭示课题:《卷纸动物》。
2.范作欣赏,学习探究。
(1)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设问: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由哪些方法卷成的?
(2)让学生说说“卷纸动物”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基本形体的卷折方法。
3.小组讨论,启发创新。
(1)分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公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创新。(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提示:不管怎样变化,都要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
4.学生练习,体验表现。
参照喜欢的一件范作,尝试卷折一只动物,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演示激趣,创新训练。
(1)教师演示两种基本形体的卷折,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像什么。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卷法表现不同动物的基本形体,进行创新训练。2.讲解示范,掌握步骤。(1)提问:怎样制作一只形象丰富的动物呢?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过程(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基本制作步骤(可借助课件演示)。
3.学生练习,表现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喜爱的卷纸动物。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互评互学。
(1)作品展示:在教室(或操场、草地)布置一个动物“王国”。(2)指导学生互评互学。
6、小小书签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书签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纸版拓印、绘画或剪贴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和书签。
3.通过欣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珍惜书的情感。
重点: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藏书票、书签。
难点:认识藏书票、书签,将学过的纸版画、纸工绘画技法运用于藏书票、书签的设计制作。
教具准备:有关藏书票资料、作品、制作材料。
学具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和图片资料、绘画用品、卡纸、吹塑纸、水粉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藏书票。
出示藏书票并板书“藏书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2.了解藏书票。
(1)交流一下课前收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画面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比较。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3.交流藏书内容。
(1)学生展示自己的藏书,说说最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2)教师介绍一本书从编写到出版的复杂过程,渗透爱书、惜书的情感教育。
(3)教师:如果我们给自己心爱的7 书设计一枚藏书票的话,你的书一定更具有收藏价值。
4.欣赏范作。
明确藏书票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1)出示几张藏书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并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2)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和大家交流,其他成员可作补充。
(3)小结藏书票的制作方法:
藏书票的外形以方形为主,票面上的图案简洁漂亮,花草、人物、动物、风景等都可以作为内容;上面还印有一些“我的藏书”、“××藏书”、“我爱读书”等藏书票的国际通用标志性文字;EX—LIBRIC制作方法以版画为主,可以是粉印版画、油印画,也可以用树叶等材料拓印。
(4)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欣赏藏书票作品。
5.学生制作。
(1)同桌交流一下,你准备给自己的哪本书设计藏书票,怎样设计?
(2)出示幻灯片,指出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请学生参考书本上的建议。
①用粉印版画或油印版画制作藏书票时,文字要反写。(教师可作适当演示)
②用水粉颜料印制时,水分要少。油印版画油墨要合适,注意抚压力度,以免造成图案模糊。
(3)学生设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用一般绘画的形式表现)
(4)老师巡视指导,提出修改建议。
6.展示、评价作品。
展示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作品,说明理由,请作者谈谈设计想法。
7.总结,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8、美丽的盘子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8 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卡纸等作画工具(教师)盘子实物、照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1.看实物,激发制作欲望。(1)欣赏盘子的实物(出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种类:木盘、瓷盘、泥盘、纸盘、玻璃盘、水晶盘等。(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盘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盘面的花纹及装饰物的特点是什么?装饰有什么规律和用途? 2.做设计,挖掘潜在能力。(1)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盘子及盘中的花纹。(2)设计建议:盘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形、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形状以圆形为主,也可以画其他的形状。(3)学生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设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说意图,碰撞创造火花。(1)向全班展示优秀的设计稿。(2)课后完善自己的设计,下节课带来制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纸盘子(或家中用的盘子一个)、剪刀、彩泥、油画棒等制作工具(带来实物盘子的学生,可以用丙烯、油漆等制作材料来作画)(教师)数幅(各种材料制作的)盘子范作、教师的设计稿等
教学过程 1.欣赏范作。出示范作及师生的优秀设计稿,师生共同评议,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2.示范操作。教师边演示边讲制作步骤(以纸盘子为例子,示范制作):做盘面(有的学生没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把卡纸剪圆取代);用所熟悉的技法(添画、彩泥拼贴等)来装饰花纹等。3.学生创作。(1)学生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盘子。(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提醒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制作工具,并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利用添画法或彩泥粘贴法制作出美观而又与众不同9 的盘子)。4.作业讲评。互相欣赏作品(从技法、工艺、构思等方面来欣赏),并把作品送给同伴。5.课外拓展。(1)装饰自己制作的盘子。(2)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盘子的资料。
9、窗花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撕窗花。
2.继续练习撕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感受撕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课件(窗花的资料、窗花纹样)、范例、纸窗户4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出示课件,教师创设情景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出示课题:《窗花花》。
2.感受窗花。
(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提供有关窗花的资料,学生自主地学习了解。
(2)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补充。
(3)教师出示窗花纹样范例,学生欣赏并谈谈体会。
3.研究方法。
(1)讨论:窗花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
(2)交流:书本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试着折一折、撕一撕,体会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
(3)教师在学生汇报后适当示范:设计方法不同、折法不同、撕去的形状不同,效果就不同。
4.创作比赛。
(1)全班分成4组,每组一扇纸做的窗户,请各组学生将自己用折、撕的方法制作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比一比哪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2)评评哪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10 色彩的搭配上分析)。
5.示范表演。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场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6.教师总结。
表扬撕得有创意的作品。
7.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将所学本领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周围的环境。
10、剪拉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课前准备(学生)剪刀、胶水及各色彩纸(教师)若干种拉花范作、剪刀、胶水、订书机、一根橡皮筋及各色彩纸等 教学过程 1.演示学具,引发探究。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张纸。拉一拉橡皮筋。(1)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剪的方法使一张纸变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样能伸缩呢?(2)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方法,得出结果,交流演示。2.揭示课题,欣赏范作。(1)板书课题:《剪拉花》。(2)欣赏书本上或教师的范作。(3)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拉花的用途。3.选材取料,学剪拉花。(1)裁纸,叠纸。①提问:怎样才能把纸做成拉花?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制作拉花首先要把纸裁开。②提问:用什么方法把纸裁开?裁成什么样的形状?叠成几叠?怎么折? ③小组讨论,确定合适的方法。(教师要强调使用一些工具的注意事项,指出用不同方法构思拉花)。④动手操作:先画样稿,再剪制。(2)连纸的方法。①讨论: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把纸连起来? ②学生讨论交流。③尝试练习:把纸条连成环,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④小结:说说连接的方法以及使用到的工具。⑤11 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4.观察拉花,启发想象。(1)欣赏拉花的形状,说说与其相似的物品。(2)欣赏范作,提问:利用拉花做成了鱼的哪一部分?还能用拉花表现别的东西吗?你有与书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吗? 5.集体创作,美化教室。(1)提出作业主题:把所有的拉花和彩练连起来,装饰和美化教室。(2)提出创作建议:用恰当的方法和纸材来表现拉花,注意连接要牢固。6.师生评价,反思体会。(1)分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乐趣。(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7.课后延伸,拓展探究。继续探究裁纸、连纸的方法,从而了解更多的制作拉花的方法,并用拉花制作各种装饰物。
11、摹印纹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种材料如树叶、羽毛、贝壳、石块、木块、粗糙的布料、皮革、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生宣纸、水彩颜料、蜡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教师)课件,拓印后的纹理范画、纹理制作示范工具,收集到的不同纹理的材料,毛笔、生宣纸、墨汁、水彩颜料、水彩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自然的风光——重点突出对沙滩、石头、水面、树轮等景物的特写。(通过欣赏比较,使得学生对事物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无限的联想。)
(2)出示图片,欣赏作品。(用特殊肌12 理效果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主要是版画作品和一件用漂亮的纹理进行装饰的工艺品。)
观察、分析这件作品中的艺术效果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交流看法。
(3)揭题:《创造美的纹理》。
(4)组织谈话: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美的纹理?
2、示范引导,观察思考
(1)组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材质: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本身存在特殊的肌理,这些肌理不一定能用笔画出来,让我们找找它们藏在哪里。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纹理,摸一摸,说说给你什么感觉?互相说说感受。)
(2)体验纹理的不同质感:
①树皮感觉粗糙、丝绸感觉光滑、金属又硬又凉等。
②引导学生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品进行对比:如棉布比丝绸粗糙,青的树叶比干枯的树叶滋润、细腻等。
(3)在屏幕上展示脚印、手印、车轮印等纹理,然后设问:这些看起来很美的纹理都是无意中留下的,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富有美感的纹理制作或画出来呢?
(4)教师介绍示范拓印方法:直接拓印,将水粉颜料涂在物品上再压印。(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12、手指印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树叶上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教13 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
1.回忆激趣。
(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
3.发散思维。
(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
4.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5.布置作业。
(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小知识:叶形分类 树按叶形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卵形——如榆树,心形——如杨树、丁香,掌形——如枫树、梧桐,扇形——如银杏,针形——如松,披针形——如竹、柳,带形——如玉米、二月兰等。
13、机器人来了
教学目标:
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14 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
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机器人资料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图片,了解当今先进的机器人科技。
2、讨论: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1)为什么叫机器人?
(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你希望以后的机器人能为人类做什么?
3、欣赏机器人作品的图片,分析不同的制作方法。
4、你打算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来做一个机器人?
三、布置作业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六、拓展: 展示作品,比一比谁的机器人色彩鲜艳。
14、我喜欢的绘本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绘本的一般特点和基本构成,并学会从美术的角度欣赏绘本蕴藏的丰富美感和有趣细节。2 能从绘本的封面、环衬,扉页和内页等方面入手,学会和同学一起自由交流绘本欣赏的独特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绘本的封面、环衬,扉页和内页等方面入手,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绘本的喜好和独特感受。难点;学习对绘本内在细节的关注,在绘本欣赏中大胆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自己喜欢的绘本1——2本。(教师)课件及若干精美绘本或电子绘本课件等。教学过程: 1.创设和彩笔娃娃一起来到“绘本的国王”的情景,激发学生对于绘本欣赏的兴趣。2.谈话导入:你15 最喜欢那些绘本?引导学生对于“绘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出示课题:《我喜欢的绘本》。3.引导学生翻看自己带来的绘本,想一想:绘本一般由哪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听取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绘本一般包括封面、环衬、扉页和内页。4.绘本封面的欣赏。(1)绘本的封面上,一般会有哪些信息?(2)根据绘本的封面,猜想一下故事的大致内容,在组内进行交流。5.绘本环衬欣赏(1)环衬是哪一张纸呢?环衬页面藏着那些有趣的秘密呢?请大家翻翻手中得绘本找一找。(2)下面两环衬和封面的联系是怎样的?你看出来了吗? 6.绘本扉页欣赏 比较封面与扉页的异同,说说扉页有什么特点。7.绘本内页欣赏。(1)比较一下这两张内页,想一箱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体验内页中单页和跨页的不同视觉美。(2)想一箱:绘本的内页画面和普通的绘画作品有什么不同?体验绘本画面丰富的细节美。8.绘本赏评会。请同学之间交换绘本,从绘本的封面、环衬、扉页和内页等方面入手,进行欣赏和交流 板书设计 我喜欢的绘本 封面、环衬、扉页|、内页 作业设计 请同学之间交换绘本,从绘本的封面、环衬、扉页和内页等方面入手,进行欣赏和交流!
15、热带鱼乐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热带鱼的知识,认识热带鱼的特点。2.能够抓住热带鱼的特征,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心中美丽的热带鱼。3.培养学生喜爱热带鱼、热爱海洋的情感。教学准备: 师:课件、范作等 生:水彩笔或油画棒、剪刀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让学生背古诗或唱歌 教师在黑板上添加海底水景图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吴老师要带着小朋友到海底16 世界里面去观察一群小伙伴,谁呢?(多媒体放一段2分钟的《热带鱼》视频)2.片子里的鱼和我们平常见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点击准备幻灯片(一群热带鱼、一条普通鱼)3.师小节:这些鱼鲜艳漂亮。它们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海水里,那是地球上最热的地带,我们把它叫做热带鱼。(板书:热带鱼)来,一起叫叫它。
二、观察特点,深入探究 1.瞧,一群可爱的热带鱼游过来了,漂亮吗?(幻灯片展示:绘画鱼)2.从什么地方看出热带鱼很漂亮?(预设:五颜六色,)(1)有哪些颜色?(用鼠标箭头指示鱼身上的颜色)(你真厉害,讲了这么多)3.他们用各种颜色来装扮自己,还有丰富的图案形状呢? 预设:你知道哪些?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真棒)巩固:(箭头指示)看鱼身上都有些什么形状?箭头指示鱼的大体形状,看,身子像顶草帽(半圆形)、尾巴像只碗、还有海草形的长裙子。(箭头指示)瞧,吴老师在这条鱼的脖子上看到了一颗一颗半圆形,像一串珍珠小项链、还有一个个长方形架成了一座梯子、连水草都粘到了小鱼的身上了,因为是近视眼,头上只好顶着一盏帽子形的灯。你看到了吗? 你来说说看,(箭头指示)那条鱼的脖子上带着三条项链有五角星形、三角形、还有圆形和长方形串起来的。我还看到了小鱼的熊猫眼呢。
4.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还有其它什么样的图案? 预设:花形、树叶形、月亮形等(学生在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5.这些漂亮的图案放在小鱼的身上会?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小点点家族的,有条纹鱼家族,还有——(展示幻灯片)
三、教师示范 如果,你是一条快乐的热带鱼,你会怎么打扮自己呢?(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出来)1)我们选择一种图形做为身体,一种图形为头,构图一定要饱满。(演示图略)2)然后,我们给热带鱼穿上漂亮的衣服,把你认为最漂亮的颜色给涂上去(涂色,也可以换上事先涂好的颜色)3)最后、拿起我们的17 小剪刀把热带鱼沿着边线给剪下来。注意了,在使用剪刀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伤到别人,更不要伤到自己。(图略)4)把热带鱼贴到黑板上。
四、学生实践 看了这么多的热带鱼,想让它们游到你的画上吗?赶快动起小手来。1)学生作业:一条热带鱼,可以适当的夸张、想像。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 1)来,让我们的鱼儿贴到乐园中来。(展示乐园二字,让学生把剪好的鱼粘到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2)你觉得哪一条热带鱼更吸引你,为什么? 3)让学生自己来观看、评价乐园中的热带鱼。
六、拓展
看着这么多漂亮的热带鱼,小朋友们认为还能怎样制作热带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幻灯片)
16、神气的大公鸡
教学目标: 1.能抓住鸡的神态,用中国画形式画出一只神气的大公鸡。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习惯和分析物体特征的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学生):中国画材料(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等)(教师):中国画材料(颜料、墨汁等),范画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创设谜语,激发兴趣)1.出示谜语:“头戴红红帽,身穿花花衣,尾巴高高翘,叫人早早起”。
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大公鸡。
师:对了,是大公鸡。(出示谜底)2.请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公鸡形象。
师:大公鸡我们小朋友很熟悉,接下来请几位小朋友说说你眼里的大公鸡是怎样的?
生:……(颜色、形象等方面)3.出示图片,情境导入。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讲得很好,把大公鸡的基本特征讲出来了。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大公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师:你觉得这些大公鸡怎么样?
生:好看、美丽、神气等。
师:这些大公鸡都很18 好看,很神气,所以这次它们都入选了大公鸡的选美大赛,而且 还被评上了“神气的大公鸡”的美名。(出示课题)你觉得它们神气在哪里?(老师做动作)
生:有精神。
师:对了,要显得神气就要有精神,抬头挺胸。
师:现在这些大公鸡都很想让我们小朋友把它们神气的样子画出来,所以就委托马老师来请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给它们画张像。正好马老师也想考考你们,以前我们小朋友都用水彩笔、油画棒画的,今天马老师看你们能不能用桌上的中国画工具把它们神气的样子画出来。怎么样?敢不敢? 生:……
师:有小朋友说不敢,老师觉得这太缺乏自信了,我们小朋友应该都要有自信,有了自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老师相信你们。不过今天我们要用中国画的形式来画,要注意好用笔和把握好水份。
三、新授 1.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学生初次尝试实践)接下来就先请小朋友拿起毛笔,用中国画工具自由尝试画一只神气的大公鸡的游戏。(出示游戏规)2.展示评价。教师选出两幅学生作品,和学生一起讨论构图、用笔、水墨浓淡等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和画公鸡需注意的地方。3.教师示范。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画时,有些地方没有注意到,接下来老师示范画一只神气的大公鸡,可要仔细看好了。(和学生相互探讨边画边讲步骤:①用浓墨勾画嘴与眼。②用红色点画鸡冠。③用淡墨画颈部。④用浓墨画翅膀和尾巴。⑤用淡墨勾画腹部及点画腿部。⑥用赭色画爪子。⑦用浓墨点画爪子顶端及适当添加墨点)。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出示图片)师:刚才看了一遍老师的示范,接下来再看看小朋友的作品。(出示图片)他们都画得不错,你说说看更喜欢哪一幅?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
四、学生创作(学生再次尝试实践)
1.学生再次尝试作画。
师:我们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画和小朋友的画,现在肯定自己也有想法了,是不是想再试一张呢?好的,接下来我们就再画一次。要求:可临摹小朋友的画,也可以临摹老师刚才画的画,能够自己创作最好。公鸡画完后可适当添加些背景,最后写上姓名。强调:画时一定要注意好用笔、水份、浓淡变化和公鸡的特征、构图等。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评,比一比,看谁画的公鸡也能被评上“神气的大公鸡”的美名。小结:其实,我们小朋友都画得很好,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所以不要怕我画得不象怎么办呀,画得不象并不代表着不好,只要把中国画的特点表现出来了就是好作品。
六、欣赏画家的作品。(在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进行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画了神气的大公鸡。马老师这里还有几幅画家画的公鸡,我们再看一下吧。(出示图片)你看,画家的用笔多大胆、多潇洒。课后,我们还可以学学试试画不同姿态的大公鸡。好吗?(好)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下课。【课后反思】: 1.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 本课在新课程指引下,给美术教学一个自由、活动、开放的学习机会,尝试用国画的方法来表现,会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觉,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2.让学生在感受中表现 在课堂中,通过讨论、、欣赏、表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懂得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继承优良的传统,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奠定良好的审美基础。但是观察一下全班学生的情况,就能发现总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教学中,自顾自的玩,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现在想来,应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明朗起来,然后再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当然这也是一件磨合善需的工程,根据学生在造型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差异,一步步用长远的目光加以指导。回顾整节课,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的束缚,必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提高。
17、大牛和小牛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2.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1)请学生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
你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你喜欢牛吗?为什么?
2.创设情境。
(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吗?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
(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
3.欣赏体验。
(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
(2)可提问:范图主要表现了什么?(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
4.把握特征。
(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
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
5.引导构思。
(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
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
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21 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
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有认真学。
③老牛和小牛吃惊地看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
④老牛和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
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
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是青青的牧场,一会儿是强烈的色彩……)
6.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及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7.作业讲评。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他不同种类的牛。
18、“蘑菇”家园
教材分析: 本课以《“蘑菇”家园》为题,让学生看到自然界中蘑菇奇特的造型能带给人们自由、灵动的创作灵感。教材的纸工作品选用鲜艳的红色蘑菇屋顶、黄色的小路、穿着蓝衣服的人物,使作品显得更富有生活情趣。教材所选择的学生作业造型奇特、形式多样,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提供了选择余地。本课要求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有自己特色的“蘑菇”家园。
难点:综合创作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 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己家园的热爱。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一些蘑菇的资料,准备常规作画工具等(教师)准备不同生长状态的蘑菇作品数幅 教学过程 1.讨论。(1)学生讲述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蘑菇的资料(如蘑菇的生长状态、形状、用途等)。(2)教师小结,提问:如果让你来设计“蘑菇”家园,你会怎么做? 2.速写。(1)出示速写范作,介绍速写方法:仔细观察对象特征,抓住主要特点,一笔确定,生动、流畅。(2)教师示范创作、评价。
(3)出示蘑菇实物,学生速写,教师讲评。3.讲评。
学生描述自己的速写内容,教师小结。4.深化。(1)提出要求:在速写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想象、联想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蘑菇”家园。(2)提供建议:创作时要设计出最有特色的家园,考虑房子的形状、功能,可以进行夸张创造(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拓展。
下节课在速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准备自己需要的泥塑材料。
19、奇妙的昆虫
教材分析: 昆虫是低年级学生常常注意的动物,他们对昆虫的活动充满很强的好奇和兴趣。充分把握和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点。通过观看有关昆虫的小课件,自然的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形、色彩等的形态特征,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思考,始终保持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情景感受和情感基础,再过渡到泥塑学习的环节,训练学生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昆23 虫泥塑作品,尝试做泥塑过程中的搓、压、捏、揉、贴、接等表现技能,尽情体会玩泥巴这种艺术活动的无穷乐趣。最后通过相互欣赏作品谈感受,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表现水平。教学目标:
1.把认识的26个字母变成具体的形象。
2.加深学生对字母的想象,进行添画练习。
3.使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对字母造型及添画练习。
教学难点:将字母进行巧妙的联想。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工具、各种彩纸或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教师)录像、音乐、范作、实物等,编写字母小故事
教学过程
1.唱字母歌曲(导入)。
(1)欣赏字母歌曲,以此导入。
(2)学生同唱字母歌。
(3)出示课题:《奇妙的字母》。
2.编有趣的故事(展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形式),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编一个字母小故事。
(2)学生交流自己编写的字母故事。
3.欣赏字母作品(深入)。
(1)出示实物(或课件):①出示精致的小工艺椅子和两只小手表等实物,让学生分别猜猜包含哪些字母;②提问:如果让你画或拼贴,你准备怎么做?
(2)欣赏字母作品(分别出示学生和教师范作)。
(3)播放录像或课件:欣赏由字母组合而成的东西,请学生说说它们由哪些字母组成,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让他们来画或拼贴,准备怎么做等。
4.做心中作品(实践)。
(1)学生创作,用绘画或拼贴的形式均可。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大胆想象,四周可以添上合适的内容,也可以编写字母故事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在设计方面做重点的指导)。
5.想象评价创作(联想)。
(1)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2)延伸:把编好的字母进行剪拼,编写字母故事,寻找有关字母的来历、典故、诗歌、音乐等。教学反思:
20、民间玩具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民俗、信仰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连。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各民族、各地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初步认识、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方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民间玩具及民间玩具的有关图文资料
(教师)专题学习网页(设计一个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中国民间玩具》的网页),网络教室(有50台计算机以上,能与因特网相连)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民间吹糖艺人制作糖玩具的片段,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同步解说。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民间玩具的信息。引出学习问题:中国民间玩具到底有多少?各地区玩具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含意?
2.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教师提供学习网页。网页的结构主要有6大块:①图片:收集各种民间玩具的图片。②概况:通过文25 字概要介绍民间玩具的历史、名称及制作的方法。③分类:通过图片及文字的介绍后,根据玩具制作的材料、用途、形式进行分类。④代表性玩具:提供各地区民间玩具,让学生从中学习形状特色、图案的寓意、色彩、功用的详细知识。⑤本地玩具:收集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⑥请您留言:欣赏了民间玩具,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民间玩具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声响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3)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学生分组学习,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汇报交流。小组之间充分交流,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4.发表感受,拓展延伸。
(1)师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感受和体会,设计一个自己的玩具。
第四篇:三年级美术教案下
第1课
色彩的明度渐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
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三.欣赏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四.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2.学生练习:
要求:1.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2.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六.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2课
色彩的纯度渐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创作图案画。2.掌握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纯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纯度渐变的知识及色彩调配方法。
2.掌握调色时的渐变规律,绘制丰实、有趣的纯度渐变图案。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五.练习、观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渐变需要加入什么颜色?怎样加入?(学生集体回答)
老师今天又带来了几幅渐变图,好看吗?
这几幅画中有一幅跟别的效果不同,请仔细观察把它找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受明度渐变与纯度渐变的区别)
这种色彩的变化虽然也是渐变,但与明度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板书课题)六.介绍知识
色彩的纯度又称色彩的彩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灰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掺入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地掺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察觉出来了。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色彩的节奏,节奏所产生的调性同样可以表各种美感及情感。它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生动的;它既能倾诉悲伤,也可以歌颂欢乐。
(1)渐变节奏:渐变的节奏能够产生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缓慢、平滑的变化,容易产生统一的动势和起伏柔和的优美姿态,无疑能够在色彩结构中产生凋和性特征。
(2)反复节奏:用色彩结构中同一种要素或同几种要素的变化与对比组成一种变化形式,将这一变化形式在画面上反复出现,就能构成丰富而有秩序的视觉效果,形成 此起彼伏的优美节奏。
(3)无调性节奏:自由变化的节奏往往动感强,富有表情、激动、丰富、有生气,但组织不当容易杂乱无章。七.欣赏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3.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4.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八.讨论
比较了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不同,做色彩的纯度渐变效果需要逐渐加入什么色?
师总结:纯度高的颜色,加入了又黑色和白色调出的灰色或其他对比色,纯度就降低了,就会形成色彩的纯度渐变。四.创作
4.老师示范:
教师用红色加灰色、红色加绿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2.学生练习:
要求:1.独立创作一幅色彩纯度渐变的图案画。5.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五.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2.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效果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六.延伸
寻找色彩的纯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3课
风
一、教材分析:
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命题画创作题材,为的是让学生更关注生活及自己周围的事物,也让学生由此及彼,放开思路,回忆更丰富多彩,更妙趣横生的内容,从而引发联想。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有给人带来舒适的轻风、微风,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狂风、飓风,各种各样的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本课旨在让学生体验风、感受风,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表现以风作为主题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2.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3.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及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丁画面中。
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及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彩色皱纹纸条、风车 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实验
瞧!这是什么?(老师出示彩色皱纹纸条)
漂亮吗?告诉你们如果让它飘起来会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会飘起来?
(老师把彩色皱纹纸条发给学生,学生动手尝试)
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彩色皱纹纸条飘了起来,真漂亮。是什么让彩色皱纹纸条飘起来的?(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是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风。(板书课题)十.介绍知识 什么叫风?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是一个向量,风包括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十六个方位表示,以拉丁文缩写记录。如N、E、S、W分别代表北、东、南、西风;NE代表东北风,SE代表东南风,SW代表西南风,NW代表西北风。风速是指空气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当风速达到17.0米/秒或以上时,称为大风。风是怎样驱动的? 风是如何引起的,为什么有叫‘吹南风,有时吹北风,风为什么有大小?答案很简单,是由于大气压力不均匀造成的。使风驱动的原动力是人阳,而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而使地球卜形成不同的高、低压带和风带,同水往低处流一样,空气也是高压流向低压。然而,由于地球的自转,使空气运动产生偏转(北十球偏右,南半球偏左),再加上地球表面山峦起伏,海陆分布不均。对牛气流动又产十下讲一方的影响。十一.游戏
现在让我们到操场上找找风。(师生一起到操场上,记着带彩色皱纹纸条)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风得感觉。
风能看得见,摸得着吗?你借助什么东西找到了风?(风吹得彩色皱纹纸条、风吹得树叶树枝、风吹得衣服„„)
还有什么东西能看出风得存在? 十二.欣赏
风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在画中?让我们来欣赏几幅关于风的作品。5.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6.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五.创作 老师示范: 思考:借助什么表现风。勾线:用黑色勾线笔画出物体。上色:多用色彩表现。
2.学生练习: 要求:
1.独立创作一幅表现风的想象画。2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六.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评出“最佳表现奖”“最有进步奖”。七.延伸
让我们来读读书中得“知识窗”。
请运用课后时间查阅资料,搜集有关现在人类运用风能的知识,下节课交流。
第4课
风筝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飞行单元的第一课,风筝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理解作为玩具的中国风筝在飞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要求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忆和体会放风筝的情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放风筝的内心感受。教材要求创作时画出放风筝的场面、气氛和有趣的放飞感受,以此来表现内心对风筝的真实感受。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造型特点,理解对称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飞行物体的基本常识,体验放飞活动的乐趣。
2.表现放风筝的场面、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风筝的特征,理解对称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应用。2.以绘画的形式表现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照片
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风筝、图片
五、教学过程:
交流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还记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吗?现在人类运用了哪些风的能源?(学生交流)
古代的人也很聪明,也注意到了风的力量。最为著名的是我们喜欢的游戏:放风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风筝。(板书课题)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请描述放风筝的过程。你还知道哪些风筝的种类? 二.展示
请展示同学们自己带的风筝和图片。三.介绍知识 风筝的简史:
风筝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它发明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从唐朝开始,风
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从唐代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的努力,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风筝的分类:串式类, 代表作品为龙头蜈蚣风筝。硬翅类,以潍坊杨家埠风筝为代表。
软翅类,此类风筝多表现飞鸟、昆虫、金鱼等内容。板子类,代表作品为八卦风筝。
立体类,内容多为宫灯、花瓶、飞机。四.欣赏
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风筝作品。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五.创作
1.老师示范:放风筝的人的各种动作。2.学生练习:
要求:○ 独立创作一幅放风筝画。○用线条和色彩表现。
六.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动作奖”。
2.请介绍自己画中的故事。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风筝,画了放风筝,大家表现得都很好。
对于现代人来说能源就是一切,煤炭、石油虽然很好用,但却用一天少一天,总有一天会用完的。风却不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兴能源,是干净无污染的能源,让我们多多关注它,用好它。
第5课 你见过哪些飞机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出发,把飞机造型作为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丰富的造型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本节课为飞机单元的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认识飞机的种类、外形和初步的原理,为后一课畅想未来飞机做铺垫。中年级学生对高科技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教材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的飞机图片,通过视觉上的刺激,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理解科技促使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课前收集的飞机材料,到网上查阅图片;从小组欣赏到全班交流,畅谈未来飞机的发展;作后完整地将飞机的外形、比例、结构以及不同飞机的特点表现出来。整个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教学中通过欣赏感受----
审美认识----自主表现----讲述评价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技能。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飞机画面与实物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飞机的起源、外形、种类等相关知识。操作目标:学会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与外形特点,掌握有简到繁的绘画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绘画去体会人类发明飞机的伟大成就以及自己一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飞机的发展历史及各种飞机的发明、种类,畅谈飞机的特点。难点: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与外形特点,掌握由简到繁的绘画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共同收集飞机模型、图片资料。生:同上。彩笔。
五、教学过程: *交流导入
由风筝的启示导入本课教学。你知道有哪些种类的飞机吗?能谈谈你乘过的飞机的感受吗?你认为飞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将民用飞机与军用飞机两大类飞机的特性进行对比、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欣赏评述
欣赏收集的饿飞机图片和模型。在欣赏的饿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学、比较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飞机的构造,分析飞机的组成部分。*课堂探索
师生共同探索如何表现飞机这样复杂的物体?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并得出最佳方法,并演示由简到繁的集合归纳基本形体的写生方法,提示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在飞机绘画中的应用。学生初步尝试。*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尝试用几何归纳基本形体的写生方法,画自己喜爱的饿飞机,鼓励学生自由表现画面背景,进一步画出自己的感受或虚拟的场景。*课堂评价
将作业布置在教师里,相互评价、欣赏。欣赏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其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说明理由,也可以小组或两人相互讨论评述。*课后拓展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科幻飞机飞行器的资料、图片,自己也类设计未来的机场和飞机。
第6课 想象中的飞机
一、教材分析:
创造的动力起源于对现实的不满足,从寄托着人类美好愿望的风筝到现代各种新型的飞机,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探索历程,经历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本课要让学生通过观看、收集、研究最新型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讨论目前飞机设计上的不足,讨论未来飞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课融合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利用美术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需要有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学生想象设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课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带领学生到未来社会去看一看:播放一段科幻电影或者将一些欢娱未来世界的图片和飞机模型布置在教室里,激发新华社呢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象未来世界的飞机和现在飞机有什么区别。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飞机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需求出发,多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这些需求对自己的草图进行修改,逐步完善---给自己设计好的飞机“添画背景”,以此来完成一幅作品。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大胆构思,仔细刻画,同时加以文字辅助说明。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现代新型飞机的特征,通过欣赏、收集、研究新兴飞机的图片资料,讨论未来飞机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学生设计中的创新意识。
操作目标: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
情感目标:通过设计飞机,让学生体验成果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新型飞机的特点,头骨讨论发展学生的饿想象力与创造力。难点:对未来飞机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准备:
师:收集最新型的飞机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或模型,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使用视频展示台。生:收集飞机的资料,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 *游戏与活动
让学生体验在未来世界生存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是“突出重围”。假设若干年后地球面临着毁灭,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人类要研制最新型的飞行器,能够带着人们非向太空,寻找新的家园,着个宏伟计划的代号就是“突出重围”。你们愿意来做这个游戏吗?看谁能够设计出新型的飞机,带着人类冲出地球。*观察与体验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从“向鸟类学飞”到“研制第一架动力飞机”的历程。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进步凝聚着前人的指挥和汗水。图片展示:从第一架动力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
学生体验:高科技的力量和时代的发展以及这些新型飞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观察:从第一架动力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它们经过对飞机的细心观察,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为学生搭起了由生活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学生的创造就不再是无源之水了。*想象与描绘
师:刚才我们了解飞机的发展史,人类要走出地球,需要更新型的飞机,你觉得未来世界的新型飞机应该更具备哪些功能呢?
生:飞行速度更快、飞行时间更长`````` 师:要具备这些功能,飞机的饿造型应该有怎样的改进呢? 生:体型向微型和超大型两个方向发展,造型向仿生型发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是学生步入想象的天堂。*创造与设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和绘画的经验与方法,学生将自己的种种想法进行整合,在脑海中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再画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设计意图基本能够用画面表达出来,满足了学生创造设计的欲望,体验了成功的愉悦。*评价与鼓励
在学生想象设计与绘画过程中,教师不失实机对他们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创造性加以鼓励。作业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第7课 我也能造飞机
一、教材分析:
“心灵手巧”系列课程是整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对废旧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中,真正做到化废旧为神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形式从绘画造型---想象设计---创造制作。本课也是上一课设计飞机的延伸,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各种材料力所能及的表达出来,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合作的乐趣,感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人类石灰物质文明个精神文明的成果都是人们合作的饿结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意识和基本素质,是做人、做事、合作、交往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活动、分组学习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本课以合作的学习方式较为合适,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交流,能有效改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表现飞机的造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自己设计的飞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的习惯,鼓励学生自由合理地选择工具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所取材料形、色、质、量的感知,巧妙地选择和利用材料传达自己的设想。难点:材料的合理选择,制作技巧娴熟(卷、切、插、接)。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以及黏土等。准备相关手工工具:剪刀、双面胶、美工刀、不干胶、细铅丝和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看一看
教师先让自己用彩色卡纸精心制作的飞机在教室里飞起来,飞机上带着电视台的一则消息,让接到飞机的同学大声地读出来:我们将在中小学生举行一次航模大赛,要求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成本越低越好,主要是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一说
相互讨论、交流学生所带的材料,说说自己的材料有哪些特性和优势,找出自己的材料与飞机的形状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画一画
将自己的饿设计意图画出来,对照自己的材料,找出还“差”哪些材料?这时候与同桌、前后的同学结成四人小组,取长补短,感受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做一做
四人小组组成后,进行分工合作:设计方案的确立---工具材料的选择---制作方法的运用---操作步骤的实施---效果的检验---收拾整理。让学生感受提高技艺,锻炼学生的细致耐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切割、拼接等技巧做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安全问题。评一评
教师将教室前面布置成一个展台,请其他老师和同学来做评委,先由学生对自 己的作品作介绍,然后评委会作出总评,尽量发现每一件作品的闪光点。课后拓展 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还可以制作更多的生活中实用的东西
第8课
快乐卡通
一、教材分析:
谈到卡通画,许多同学会津津乐道,同样,上一堂卡通画的课同学们更是激情四溢、快乐有余。把影视作品、书籍画报中的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引进课堂,把学生喜爱的卡通玩具、卡通学习用品等作为上课的一道风景线,在一定的情景创设下,使学生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与设计过程,了解编绘方法与表现手段,了解中外及不同时代的卡通形象,在发展学生想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构思个创作能力,这正是本课的饿立意所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及绘制、设计方法。
操作目标:用丰富的表情手段添加或创作独幅、多格卡通画。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画学习,体会卡通世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添画(临摹)或创作的形式,画一幅或多幅卡通画。难点:学生能作个性化的卡通形象设计。
四、教学准备:
师:实物、范画、画报、图片等 生:彩色笔,勾线笔。
五、教学过程: *说一说
介绍自己带的卡通形象(实物或图片),从形象、色彩上说明喜欢的原因。*想一想
欣赏影视作品中精彩的卡通片段,边看边思考:
1)卡通形象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象一样吗?有何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 2)试以形象说明卡通形象的卫星特征(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特点)。3)卡通形象的颜色搭配如何? *做一做
教师示范:以人物或动物、植物想象,示范卡通画的创作绘制过程(铅笔定搞、设计外形---赋予其动作、神态---给予其色彩)。
出示各种造型、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卡通形象进行欣赏,以小组形式讨论: 1)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形象?
2)你又准备以哪个卡通形象为基础,重新改画、添加成自己更喜欢的卡通形象?
学生设计一卡通形象或在原有卡通形象基础上通过改画、添加成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或自己创作新的卡通形象。
巡回知道时学生准备充分的卡通形象图片,供学生欣赏、临摹或改画、添加。*评一评
评价:比一比谁设计或改画、添加的卡通形象最可爱(从外形特征、颜色等评述)。*课外延伸:
利用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参加校、社区等地的饿卡通大赛或展览。以米老鼠的形象试分析早期的形象设计与现代的米老鼠形象设计有何不同?
六、教后记:
第9课
鸟与家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教材动物类内容的第一课,以生活中常见的鸟与家禽为主题,要求仔细观察其特点,大胆进行创作,并渗透环保教育。鸟与家禽是学生比较熟悉、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更是美的化身,是动物中古老而重要的一个门类,也是人类的朋友。家禽更为学生所熟知,便于学生观察。本课的学习将提升学生对鸟与家禽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体会自然的美。本课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创作鸟与家禽的形象,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培养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鸟和家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演化过程;
(2操作目标:学会用各种彩笔和废纸表现出不同鸟类、家禽的外形、色彩和动作特征;(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爱鸟、护鸟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现出不同鸟类、家禽的外形、色彩和动作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不同鸟类家禽的外形特征,尤其是两条腿的位置要辨析清楚。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鸟和家禽的图片、录像资料,鸟和家禽的标本或笼养鸟、家禽。学生准备:鸟和家禽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回忆与导人: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熟悉的鸟类和家禽,说说自己对它们的了解。
板书课题:第7课
鸟类与家禽(2)欣赏与交流:
播放一组精彩的鸟类静态画面或视频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可以配音乐,其中还可以包含一张广场鸽图片,体现人与鸟类的和谐共处,使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鸟类真是天使的化身,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多媒体集中出示部分鸟类的图片,师生共同探讨它们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
(3)尝试与表现: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鸟类在纸上简单地画一画。
将学生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可请学生自评,教师引导突出外形和动作的特征)。
除了同学们刚才画的这些鸟类和家禽,还可以在你们画面中添加哪些其他内容呢?
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构图,画出一幅较完整的画面,并板书:a构思;b构图;c上色。
(5)欣赏与评析:欣赏画家的相关作品;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6)作业与要求:
选择你最喜欢的鸟类和家禽把它画下来。
要求:可以具体描绘其一个单独的形象,也可以描绘出鸟和家禽的栖息环境;构图饱满,色彩艳丽。
(7)展示与评价:
将学生作业进行全班展示。
学生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的画怎样?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学生相互评价: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哪里吸引你?
教师简单总评。
(8)课后拓展:
本课进行了鸟和家禽的绘画练习,在此基础上可以在课后进行拓展,用各种材料(如:撕纸、剪纸、贴纸等)及方法来表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鸟和家禽。
第10课
鸟的纹样
一、教材分析:
此课是在认识《鸟与家禽》的基础上的一堂图案课,通过夸张、简化、添加、装饰等手段使鸟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鸟更加美丽、可爱,成为学生理想中、想像中的鸟,也通过变化、装饰使学生对鸟的外形特征有更多的了解。
在写生或记忆画上,或夸张鸟的嘴,或简化鸟的羽毛,或变化鸟的外形,或重新用纹样装饰鸟的身体等,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状。教师在提供多种鸟的图案的欣赏图片下,进行一定的示范引领,使学生学会鸟的图案变化。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装饰、变化鸟的形象。
(2)操作目标: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鸟的图案。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鸟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图案知识绘制岛或利用废旧材料拼贴、创作鸟的图案。
教学难点:抓住鸟的外形特征,变化、装饰,创作出更美的鸟的图案。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基础图案知识及资料、图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废旧材料(偏于纸制材料)、教学挂图、学生的图案画作品。
五、教学过程:
·出示鸟的写生画,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如夸张其嘴巴的特征,略微缩小其眼睛以突出嘴巴的大;整体勾勒鸟的外形轮廓,并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用纹样填充鸟的身体等。·对比原有的写生鸟与变化的鸟之间的区别。
变,变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一变?拿出写生的鸟图对比观察,变化后的鸟你还能认出来吗,其特征改变没有?
·连线练习,把图案鸟与写生鸟分贴黑板,问:
1·这只鸟是在哪只鸟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2·你又是抓住什么特征,快速找到了鸟的写生图?
3·找出写生鸟、图案鸟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欣赏各种形状各异,表现形式各异的鸟的图案,引领学生从夸张、变化等装饰手法分析。
·学生用绘画工具或剪贴方法做一个鸟的图案作业。
·评价时用所学图案知识进行分析。
·课题拓展:用写生的鸟布置自然教室或自己的班级。
第11课
水墨画鸟
一、教材分析: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熟悉而喜欢的动物。本课是让学生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来表现这个主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中国画材料,也从第9、10课中了解了鸟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用传统的水墨工具画自己喜欢的鸟,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水墨画的美感,体验水墨的独特性、丰富性以及晕化的偶然性。本课教材选取了两位著名画家陈子庄、朱聋的作品各一幅,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们用不同的水墨风格表现的鸟,学会用水墨的点、线、面表现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乐趣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用笔、用墨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国画工具材料,感知水墨画独特的美。
(2)操作目标:学习用水墨的点、线、面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进行鸟的动态造型,体验笔墨的趣味。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祖国传统国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浓淡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难点:水分、墨色的掌握以及破墨法的应用与要表现的形象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囤画颜料、水怀,水墨画马图片。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国画颜料、水杯。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认识中国画工具及其相应作用,为本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游戏与导人:
教师拿出一张宣纸,请两位学生上来随意点两点,教师在学生点的基础上略加修饰,添加上鸟的眼晴、嘴巴、爪子,即成了两只有趣的小鸟。一只正面,一只侧面。
教师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墨画鸟。
(3)欣赏与感受:
欣赏一些知名画家的水墨画鸟作品,找一找他们的用墨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水墨画中点、线、面的合理应用。
欣赏同龄人的水墨画鸟,体会鸟的不同的形态特征,感受水墨的不同韵味。
教师示范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尝试,在尝试中教师简单介绍、示范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
(4)实践与体验: 学生根据自己写生的鸟或根据资料、照片,大胆用水墨进行表现。
教师巡视,让学生注意笔墨的轻重,用墨的干湿、浓淡,最后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水墨表现方法。
(5)展评与拓展:
学生将作业贴于教师设计的展板“鸟的世界”中,让学生自己评析·小组评析、集体评析。对于水墨表现较好的学生作品,教师要给予肯定。适时指出某些作品的不足。布置课外作业: 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家禽或家禽图片,尝试用水墨进行表现。
(6)收拾与整理:
学生动手收拾整理作画工具及课桌,保持良好的教室环境。
第12课
我做的鸟和家禽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在《鸟和家禽》之后,两者的教学内容,互为补充延伸,前者突出“平面”的表现方法,而后者更突出了“立体”的表现方法。用废旧材料和黏土做鸟和家禽,让学生在尝试各种废旧材料和黏土的同时,了解民间工艺、了解自然、爱护生命,更关心地球的未来。这课可以分两课时来教学,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材料,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创作鸟和家禽的形象,用“立体”的方法,把自己创作的鸟和家禽的外形、动作特征表现出来。
本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
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爱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做鸟和家禽的基本方法。
(2)操作目标:基本学会把握鸟和家禽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渗透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鸟和家禽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把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黏土、制作工具等。学生准备:黏土、制作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情景与引人:
一次 《猫与老鼠》中的笨猫TOM在家睡觉时被鸟叫声或鸡叫声惊醒,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吗?(放动画)你能把这些鸟或鸡画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学生在纸上画,师请两个学生上黑板表现。
展示其中的部分作品,引导学生注意鸟类的基本形体特征。
师出示鸟类标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乌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什么样,不清楚的同学还可以上来摸一摸,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其他同学。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既然你们都了解鸟的基本形体特征,那你们想用做陶的方法来表现它吗? 引入新课:我做的鸟和家禽。
(2)欣赏与交流:
师:在做陶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祖先和民间陶艺家和我们同龄学生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用陶来表现鸟和家禽的。多媒体演示鸟和家禽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
师: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和家禽?怎样做得与众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学生交流各自的设想,教师适时点拨。
(3)练习与展示:
师:既然同学们都已想好,那就开始制作,注意开始要练泥(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推荐优秀做法和讲解注意事项)。
请同学展示作品,并作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参与评议。
(4)总结与延伸:
师:刚才我们看了同学们的作品,你们做得真好,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根据同学们的创作,你们能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吗?(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告诉课代表,教师颁发自制鸟和家禽的奖品。)师:其实陶艺本身底蕴深厚,民间陶艺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以后认真学习各科知识,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
六、教后记:
第13课
我是一只小小鸟
一、教材分析:
此课是在《鸟和家禽》、《鸟的纹样》、《水墨画鸟》、《我做的鸟和家禽》基础上的一堂“综合、探索”课。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每个孩子的梦想。本课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利用生活中废弃的材料,从色彩、造型、巧妙的搭配入手,创意性地把自己装扮成一只小小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是在“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的美术教学新观念下一次革新性的创作会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造型概括能力。
(2操作目标:能综合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鸟的形象。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及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有选择地利用一定的废旧材料把自己装扮成一只鸟。
教学难点:能够综合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作,造型美观、别致。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a.各种废旧材料(瓶、罐、纸箱、纸板等)。
b·手工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订书机、胶棒等)。
c·各种绘画工具(颜料、画笔、调色盒等),以及抹布等整理收拾工具。
五、教学过程:
·利用前两节课中有关鸟的创作作品,来说说鸟的形象特征。
·将师生共同准备的废旧材料,分放于教室四周,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学生介绍自已的创作意图。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部分学生的创作意图,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讨论问题:
1·制作的成品是否安全?
2·色彩搭配是否吸引h?
3·如何合理利用不同质地的废旧材料来制作鸟的各个部分?
·欣赏:
l·一组有关鸟类的卡通真人秀造型,从色彩、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
2·历届学生的鸟类化装造型图片或书本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图片。
·教师以鸟的其一部分进行示范制作,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共同完成。
·作业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一件以鸟为主题的造型作品。
·巡回指导:
l·及时协调学生的合作意识。
2·重点指导部分学生的细节制作。
3·友情提醒:注意美工刀的安全使用,注意胶棒的正确使用。
4·提供有关鸟的图片,协助学生搞好创作。
·展示活动:在教室中央,搭建“舞台”,进行鸟的真人秀表演,在座的学生组成“小小评讲团”,进行评议(根据色彩、造型、表演等方面)。
第14课
会说话的手
一、教材分析:
一双小小的手,它不仅能做许多事,而且通过印制、联想、添画、利用综合材料进行创意,还可以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形象。本课针对小朋友的生理、心理及认知规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爱护他们的好奇心及想像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本课通过谈话、猜谜、欣赏、启发、游戏等形式,层层推进,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了解其结构、作用。能用各种方式表现手,让手成为人的会说话的第二张脸。
(2)操作目标:用多种形式,表现会说话的手,使自己表现的手具有美感。
(3)情意目标: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发现、创新,体验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手的重要性,用绘画和综合素材表现具有创新的手。
教学难点:怎样使普通的千变得有趣、新颖。掌握综合材料的巧妙运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颜料、调色盘、毛笔、笔洗、抹布、综合材料、剪刀。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毛笔、笔洗、抹布、综合材料、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猜谜:(教师事先穿一件像豹子花纹的上衣)大家看,今天,老师穿了一件有趣的衣服,看看上面的花纹和颜色,你能联想到什么?
(如:斑点狗、奶牛、俯视下的大大小小的岛屿、老虎等。)小朋友的想像力真丰富。出示一则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权,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你知道是什么?(手)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看一看,它有什么作用?:你们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手吗?手掌
和手指上有什么?想不想让自己的小手说话?并把它印出来,留在纸上呢?(告诉学生老师衣服上的花纹其实是用拇指刻印的。)
(2)印制:(出示两张8开白纸贴于黑板上。)请两个学生将最喜欢的颜色涂在手掌上,然后将它印在白纸上,看看谁的小手最可爱。
这些小手真有趣,老师也来按几个指印,如果我们能根据这些手印、指印,大胆地联想,把它变成另外一个有趣的形象,那该多好!(出示课题。)看,这是四个指印,现在,我要让它变变变,因为,它使我联想到了„„(拿出水彩笔,边说边添。)在指印的基础上,先画出几只蛋,再添画下面的稻草,在学生的猜疑中,画出蛋上面的之母鸡。
老师:通过之师的大胆想像,几个小/的指印居然变成了一幅有趣的“孵蛋图”,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这种动脑筋的游戏呢?
(3)欣赏:(电脑演示)
欣赏其他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联想,把指印手印设计成了什么?
○一盆花。
○各种脸。
○小蜗牛。
○小鸡和大象。
○手印拼成的树。
(4)游戏:
(出示4张8开纸,上面有手印和指印。)
看看谁通过自己的联想,利用手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学生的绘画工具自定,水粉、水彩笔、油画棒均可。
讲评:肯定学生,促进学生的兴趣提高。
(5)作业:
每组准备一张1开铅画纸,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先讨论,再分工合作。
(6)拓展部分: 像小脚丫、树叶、水果等,通过学生的大胆创意,也能设计成新颖的物体。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让他们发现处处存在美。
第二课时
(1)欣赏手:
请学生伸出小手,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的造型、纹路,还可以欣赏同桌的小手,手由手掌、手背和长短不同的五根手指组成。再看电脑中的不同的手(可通过百万图库进行搜索)可以是粗糙的、细嫩的、粗壮的、纤弱的„„让学生猜一猜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得出手是人会说话的第二张脸。
(2)猜一猜:
(欣赏动态的手型)你知道它们各自的含义吗?
(挥手、抓、过来)通过各种动态的手型,让学生充分领略不同的手势富有的不同且丰富的含义。
(3)表演:
能不能来表演一下,用你的小手表达一种含义?学生可以讨论,同桌演示,再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表演(也可用皮影的形式来表演)。
(4)表现:
先欣赏各种手的创意的作品,如陶土作品、上节课的作此、教材上的范图(弹钢琴的人、白鹅、带根镜的人等)、网上的作品等,让学生在欣赏、叹为观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用学生的百宝箱(平时进行搜集的各种材料)里的材料进行创意的表现,鼓励学生的大胆想像,告诉学生没有做不出来的作品,只有想不到的。
(5)拓展:
让你的小手来说一段话吧,(可以是自我的介绍、作品感想等)培养学生手势与语言同时表达能力,养成学生对作品的自我肯定、自我反思的一种习惯。---
第15课
巧包装
一、教材分析:
“巧包装”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它不仅仅是指包装的漂亮、美观,更是一个有创意、有情趣的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立足学生日常生活,教学中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包装创意设计,着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美术在日常生活申的无处不
在,由此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包装的基础知识,留意包装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其美观、富有情趣的创意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2)操作目标: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商品小包装。
(3)情感目标:通过学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美的无处不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采用2-3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商品包装。
教学难点:设计的包装要与原商品的内容保持一致,且新颖、别具一格。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把此课与其一相近的节日联系起来,进入本课题(如母亲节、妇女节、儿童节等)。准备各种纸质、绵质材料或废旧材料,美工刀、搬糊、双面胶、水彩笔等,示范材料及数个包装实物,国内外有新意的包
装图片或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包装图片、照片或实物。各种纸质、绵质材料及少量废旧材料(彩色插花纸、彩色礼品纸等可再利用的纸质材料),准备送父母、同学、亲戚朋友的礼物,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 ○欣赏、交流:
·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小包装图片或实物,向大家介绍:
1·它的外形美吗,体现在何处?
2·它的设计巧妙吗,体现在何处?
·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书本上的巧包装作品,教师适时引导。
○老师眼里的作品:
1·包装的再利用,使商品的外观显得古朴、优雅。土粗布作一定的衬底,外加从自然界拾得的叶片、果核等,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2·品种、形状、颜色、味道不同的豆子,分住在四个方米盒里,而它外面的标志,也以四个不同的豆娃娃来装饰。
3·看!黄色的 “小房子”里有许多穿花衣的蛋宝宝躺在松松软软的稻草上,蓝鸟妈妈在旁守护着它们,一且遇到敌人,她随时随地将宝宝们拥人怀抱。
4·那两个可爱的娃娃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兜着满肚的喜糖。谁的设计又是那么巧妙?利用盒子做了娃娃的身体,盒子的盖子竟是娃娃的头发。
○学生根里的作品:
1·栖息在树枝上的大鸟真奇怪,有着五颜六色的大嘴巴,还长着许多大大的牙齿,让我来细细看,唤!原来那形似嘴巴的小窗户里露出的是支支彩色铅笔,真有意思!这样的彩笔我喜欢。
2·嫩黄嫩黄的小鸡出壳了,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好奇地端详着周围的一切„„“咦,我们脚下的红方盒里会藏着什么呢?”
3·猜猜,那个捧着礼盒走上楼梯的人,手里到底拿着什么礼物,打开找答案吧,你请到了吗?
4·哇!我们来到食品街了吗:这些店里的东西真诱人,走进去瞧瞧!错啦!还是转身走吧!这三幢房子分明是食品的包装袋。
针对即将到来的节日,说说你将送的礼物内容及外形,并谈谈对其装饰与美化的构思,教师与同学及时为其出谋划策。
3一4人讨论,如何用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来包装自己为家人或老师、朋友准备的礼物,做到“巧妙”二字。
教师就盒子用纸质材料包装,教学生具体包装方法。
·学生制作时教师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制作设计中需要帮助的学生。
·评价作品时教师选用创作设计中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学生作品介绍。让全班同学分享其欢乐。
·教师建议利用课余或综合实践活动开个包装设计展览会,请老师或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16课
老房子
一、教材分析:
每一条街巷,每一栋老屋,每一座桥梁,每一尺驳岸,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关丽的传说。《老房子》一课,着重引导学生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点,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能真正触模城市的文脉,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产生相应的情绪,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本课的立意所在。
用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将拦房子在现在画面,是记录学生直接体验的一种美术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的老房子的特征,还要对各国、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筑有所知晓。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寻访本地老房子,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风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老房子的写生或记忆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家乡老房子别具风格的古朴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老房子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及别具风格的古朴美的体现。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
a·课前采访祖辈老人或建筑师及查寻有关资料,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
b·收集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房子的建筑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
c·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写生工具。
五、教学过程: ○讨论、引领阶段:
·学生将收集的各种老房子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各文字资料、图片讨论各国、各民族老房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针对作品提出相关问题:
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
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能否学着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作品?
3·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
○示范、提示阶段:
·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根据一张老房子的现场照片,讲解写生时取景与构图,并做相应的示范。
·提出外出写生注意事项:
l·写生时注意安全。(不要逗留水池边、马路上、建筑工地等地。)
第13课
我是一只小小鸟
一、教材分析:
此课是在《鸟和家禽》、《鸟的纹样》、《水墨画鸟》、《我做的鸟和家禽》基础上的一堂“综合、探索”课。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每个孩子的梦想。本课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利用生活中废弃的材料,从色彩、造型、巧妙的搭配入手,创意性地把自己装扮成一只小小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是在“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的美术教学新观念下一次革新性的创作会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造型概括能力。
(2操作目标:能综合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鸟的形象。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及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有选择地利用一定的废旧材料把自己装扮成一只鸟。
教学难点:能够综合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作,造型美观、别致。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a.各种废旧材料(瓶、罐、纸箱、纸板等)。
b·手工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订书机、胶棒等)。
c·各种绘画工具(颜料、画笔、调色盒等),以及抹布等整理收拾工具。
五、教学过程:
·利用前两节课中有关鸟的创作作品,来说说鸟的形象特征。
·将师生共同准备的废旧材料,分放于教室四周,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学生介绍自已的创作意图。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部分学生的创作意图,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讨论问题:
1·制作的成品是否安全?
2·色彩搭配是否吸引h?
3·如何合理利用不同质地的废旧材料来制作鸟的各个部分?
·欣赏:
l·一组有关鸟类的卡通真人秀造型,从色彩、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
2·历届学生的鸟类化装造型图片或书本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图片。
·教师以鸟的其一部分进行示范制作,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共同完成。
·作业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一件以鸟为主题的造型作品。
·巡回指导:
l·及时协调学生的合作意识。
2·重点指导部分学生的细节制作。
3·友情提醒:注意美工刀的安全使用,注意胶棒的正确使用。
4·提供有关鸟的图片,协助学生搞好创作。
·展示活动:在教室中央,搭建“舞台”,进行鸟的真人秀表演,在座的学生组成“小小评讲团”,进行评议(根据色彩、造型、表演等方面)。
第14课
会说话的手
一、教材分析:
一双小小的手,它不仅能做许多事,而且通过印制、联想、添画、利用综合材料进行创意,还可以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形象。本课针对小朋友的生理、心理及认知规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爱护他们的好奇心及想像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本课通过谈话、猜谜、欣赏、启发、游戏等形式,层层推进,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了解其结构、作用。能用各种方式表现手,让手成为人的会说话的第二张脸。
(2)操作目标:用多种形式,表现会说话的手,使自己表现的手具有美感。
(3)情意目标: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发现、创新,体验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手的重要性,用绘画和综合素材表现具有创新的手。
教学难点:怎样使普通的千变得有趣、新颖。掌握综合材料的巧妙运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颜料、调色盘、毛笔、笔洗、抹布、综合材料、剪刀。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毛笔、笔洗、抹布、综合材料、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猜谜:(教师事先穿一件像豹子花纹的上衣)大家看,今天,老师穿了一件有趣的衣服,看看上面的花纹和颜色,你能联想到什么?
(如:斑点狗、奶牛、俯视下的大大小小的岛屿、老虎等。)小朋友的想像力真丰富。出示一则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权,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你知道是什么?(手)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看一看,它有什么作用?:你们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手吗?手掌
和手指上有什么?想不想让自己的小手说话?并把它印出来,留在纸上呢?(告诉学生老师衣服上的花纹其实是用拇指刻印的。)
(2)印制:(出示两张8开白纸贴于黑板上。)请两个学生将最喜欢的颜色涂在手掌上,然后将它印在白纸上,看看谁的小手最可爱。
这些小手真有趣,老师也来按几个指印,如果我们能根据这些手印、指印,大胆地联想,把它变成另外一个有趣的形象,那该多好!(出示课题。)看,这是四个指印,现在,我要让它变变变,因为,它使我联想到了„„(拿出水彩笔,边说边添。)在指印的基础上,先画出几只蛋,再添画下面的稻草,在学生的猜疑中,画出蛋上面的之母鸡。
老师:通过之师的大胆想像,几个小/的指印居然变成了一幅有趣的“孵蛋图”,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这种动脑筋的游戏呢?
(3)欣赏:(电脑演示)
欣赏其他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联想,把指印手印设计成了什么?
○一盆花。
○各种脸。
○小蜗牛。
○小鸡和大象。
○手印拼成的树。
(4)游戏:
(出示4张8开纸,上面有手印和指印。)
看看谁通过自己的联想,利用手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学生的绘画工具自定,水粉、水彩笔、油画棒均可。
讲评:肯定学生,促进学生的兴趣提高。
(5)作业:
每组准备一张1开铅画纸,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先讨论,再分工合作。
(6)拓展部分: 像小脚丫、树叶、水果等,通过学生的大胆创意,也能设计成新颖的物体。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让他们发现处处存在美。第二课时
(1)欣赏手:
请学生伸出小手,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的造型、纹路,还可以欣赏同桌的小手,手由手掌、手背和长短不同的五根手指组成。再看电脑中的不同的手(可通过百万图库进行搜索)可以是粗糙的、细嫩的、粗壮的、纤弱的„„让学生猜一猜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得出手是人会说话的第二张脸。
(2)猜一猜:
(欣赏动态的手型)你知道它们各自的含义吗?
(挥手、抓、过来)通过各种动态的手型,让学生充分领略不同的手势富有的不同且丰富的含义。
(3)表演:
能不能来表演一下,用你的小手表达一种含义?学生可以讨论,同桌演示,再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表演(也可用皮影的形式来表演)。
(4)表现:
先欣赏各种手的创意的作品,如陶土作品、上节课的作此、教材上的范图(弹钢琴的人、白鹅、带根镜的人等)、网上的作品等,让学生在欣赏、叹为观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用学生的百宝箱(平时进行搜集的各种材料)里的材料进行创意的表现,鼓励学生的大胆想像,告诉学生没有做不出来的作品,只有想不到的。
(5)拓展:
让你的小手来说一段话吧,(可以是自我的介绍、作品感想等)培养学生手势与语言同时表达能力,养成学生对作品的自我肯定、自我反思的一种习惯。
第15课
巧包装
一、教材分析:
“巧包装”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它不仅仅是指包装的漂亮、美观,更是一个有创意、有情趣的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立足学生日常生活,教学中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包装创意设计,着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美术在日常生活申的无处不
在,由此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包装的基础知识,留意包装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其美观、富有情趣的创意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2)操作目标: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商品小包装。
(3)情感目标:通过学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美的无处不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采用2-3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商品包装。
教学难点:设计的包装要与原商品的内容保持一致,且新颖、别具一格。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把此课与其一相近的节日联系起来,进入本课题(如母亲节、妇女节、儿童节等)。准备各种纸质、绵质材料或废旧材料,美工刀、搬糊、双面胶、水彩笔等,示范材料及数个包装实物,国内外有新意的包装图片或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包装图片、照片或实物。各种纸质、绵质材料及少量废旧材料(彩色插花纸、彩色礼品纸等可再利用的纸质材料),准备送父母、同学、亲戚朋友的礼物,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 ○欣赏、交流:
·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小包装图片或实物,向大家介绍:
1·它的外形美吗,体现在何处?
2·它的设计巧妙吗,体现在何处?
·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书本上的巧包装作品,教师适时引导。
○老师眼里的作品:
1·包装的再利用,使商品的外观显得古朴、优雅。土粗布作一定的衬底,外加从自然界拾得的叶片、果核等,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2·品种、形状、颜色、味道不同的豆子,分住在四个方米盒里,而它外面的标志,也以四个不同的豆娃娃来装饰。
3·看!黄色的 “小房子”里有许多穿花衣的蛋宝宝躺在松松软软的稻草上,蓝鸟妈妈在旁守护着它们,一且遇到敌人,她随时随地将宝宝们拥人怀抱。
4·那两个可爱的娃娃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兜着满肚的喜糖。谁的设计又是那么巧妙?利用盒子做了娃娃的身体,盒子的盖子竟是娃娃的头发。
○学生根里的作品:
1·栖息在树枝上的大鸟真奇怪,有着五颜六色的大嘴巴,还长着许多大大的牙齿,让我来细细看,唤!原来那形似嘴巴的小窗户里露出的是支支彩色铅笔,真有意思!这样的彩笔我喜欢。
2·嫩黄嫩黄的小鸡出壳了,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好奇地端详着周围的一切„„“咦,我们脚下的红方盒里会藏着什么呢?”
3·猜猜,那个捧着礼盒走上楼梯的人,手里到底拿着什么礼物,打开找答案吧,你请到了吗?
4·哇!我们来到食品街了吗:这些店里的东西真诱人,走进去瞧瞧!错啦!还是转身走吧!这三幢房子分明是食品的包装袋。
针对即将到来的节日,说说你将送的礼物内容及外形,并谈谈对其装饰与美化的构思,教师与同学及时为其出谋划策。
3一4人讨论,如何用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来包装自己为家人或老师、朋友准备的礼物,做到“巧妙”二字。
教师就盒子用纸质材料包装,教学生具体包装方法。
·学生制作时教师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制作设计中需要帮助的学生。
·评价作品时教师选用创作设计中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学生作品介绍。让全班同学分享其欢乐。
·教师建议利用课余或综合实践活动开个包装设计展览会,请老师或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16课
老房子
一、教材分析:
每一条街巷,每一栋老屋,每一座桥梁,每一尺驳岸,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关丽的传说。《老房子》一课,着重引导学生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点,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能真正触模城市的文脉,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产生相应的情绪,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本课的立意所在。
用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将拦房子在现在画面,是记录学生直接体验的一种美术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的老房子的特征,还要对各国、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筑有所知晓。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寻访本地老房子,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风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老房子的写生或记忆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家乡老房子别具风格的古朴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老房子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及别具风格的古朴美的体现。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
a·课前采访祖辈老人或建筑师及查寻有关资料,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
b·收集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房子的建筑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
c·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写生工具。
五、教学过程: ○讨论、引领阶段:
·学生将收集的各种老房子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各文字资料、图片讨论各国、各民族老房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针对作品提出相关问题:
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
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能否学着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作品?
3·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
○示范、提示阶段:
·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根据一张老房子的现场照片,讲解写生时取景与构图,并做相应的示范。
·提出外出写生注意事项:
l·写生时注意安全。(不要逗留水池边、马路上、建筑工地等地。)2·写生时尽可能不在太阳直射下作业。
3·选景时果断,不要游移不定。
4·写生时注意景物的取舍及主题的表现。
○练习、内化阶段:
·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老房子写生,在联系住户后,写生前带领学生内外观察、增强感知。
·巡回指导时帮助一部份学生取景,把印有老房子的图片和画有老房子的画面分发一部分学生,让其临摹或以部分临摹添画的形式完成作品,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勇于表达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现所思所想。
○小结、展评阶段:
·集中写生一角,让学生自荐得意作品,进行个性评价(评价中鼓励学生用一些专业用语:以构图、线条、色彩、表现形式为界定)。
○收拾、整理阶段:
·整理身边的丢弃物、爱护自然环境,保持周边整洁。
○拓展延伸:
带领学生到城市新盖的仿古建筑前,对比前面写生的老房子(或出示图片),讨论:人们都说老房子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价值,为什么有些地方既在拆除老房子,又在盖新的仿古建筑吸引游客,这符合国家保护文物的法律要求吗?
第17课
门、窗、墙
一、教材分析: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所设计的门、窗、墙的风格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本课让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影视作品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进行表现,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注重人文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门、窗、墙不断接触的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影视作品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门、窗、墙的风格。
(2)操作目标:通过参观、写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大胆表现自己喜爱的门(窗、墙)。
(3)情意目标:通过参观、欣赏各种风格的门、窗、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美熬,运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爱的门(窗、墙)。
教学难点:学生绘画表现角度的多种多样。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钢笔、生活用品。
学生准备:钢笔、生活用品、关于门、窗、墙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参观与体验:
走出教室写生之前,让学生欣赏书本上的主题图片和部分师生画的门、窗、墙的写生作品或有关主题的影视片段。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最古老的门(窗、墙),观察它的外形,介绍它的历史。
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这个门(窗、墙)的过去、现在或与之相关的人文轶事。
○调查与写生:
学生分组继续参观附近较有特色的门、窗、墙,向附近的老人打听一下它们的建造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教师在现场做适当的写生示范,示范作品可在写生中让学生相互传阅。
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门(窗、墙),并进行写生,写生完后,在它的旁边写上50-100字的调查记录。
○展示与评价:
教师把学生的写生作品贴在一扇大门上进行评析。
学生介绍自己的写生作品,并读一读自己的记录,向伙伴们介绍有关这个作品的故事。
分组互相评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评出“最佳写生奖”、“最佳记录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门、窗、墙的图片制作成的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生活申·影视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
○交流与认识:
师生共同交流自己收集的生活中、影视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
说一说这些门、窗、墙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欣赏与感受: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江南民居的门、窗、墙,云南黎族寨门,古代的门、窗、墙,国外的门、窗、墙,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他们所设计的门、窗、墙风格的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门(窗、墙),说出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讨论与绘制:
教师播放课件,出现一系列的城市或农村的未完工的建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设计师,你将怎样设计这些建筑中的门(窗、墙)? 学生用笔简单勾勒自己所设计的门(窗、墙)的草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师生共同交流这些草图,最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绘制。(其中,教师做适当的示范。)
○展示与评析:
学生把自己设计的门(窗、墙)贴在黑板上,主动上台介绍自己的设汁意图,设计方法。其他学生评价他(她)设计的优点,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课中留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其听取别人的建议后作一定的修改和添加。)选出“最佳设计奖”,授予“小小设汁师”的称号。
第18课
我造的小房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和前两课的《老房子》、《门、窗、墙》以及后一课《漂亮的房间》,共同组成的一个单元,属“设计·应用”学门领域。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其中,要能初步认识房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为设计创作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小房子,能反映出不同的民俗风情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由于学生对这一方面知之甚少,教师在施教时,可做适当的课前铺垫,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摄影或写生纪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进行鉴赏、分析、对比。链接好本单元课程,让学生更多了解各种房屋的门、窗、墙、屋顶及老房子式样,感悟各式房子的艺术魅力,从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操作目标:运用剪、折、卷、切割、插接等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综合材料的各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造型有趣,综合材料搭配合理、巧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台,小房子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收集建筑图片资料,彩色卡纸,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l·交流与了解: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观察本地建筑,或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特色的小房子。
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大家收集的图片资料以及课本提供的欣赏图片。
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图片,简要介绍房子的文化背景,重点联系上节课内容讲解门、窗、墙以及屋顶在风格上要和谐统一。
2·认识和发现:
教师用彩色卡纸演示一种小房子的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老师用了哪些制作手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3·感受与体验:
教师拿出几件废旧材料,演示制作一座小房子,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制作的小房子?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联想,从材料的颜色,形状,质感着眼,问:你认为这些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鼓励学生任媒材和造型设汁之间多作联想,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
4·尝试与练习:
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小房子。
5·游戏与评价: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举行房地产开发洽谈会,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开发商,介绍本公司的设计方案和造型特色及居住功能,全班同学当顾客去选购。要阐明购买理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习评价巧妙地融人游戏之中,大家通过参观、欣赏、交流,一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第19课
漂亮的房间
一、教材分析:
从《老房子》、《门、窗、墙》、《我造的小房子》到《漂亮的房间》,从大到小、由外及里,形成了以房子、房间为主题的系列单元课程。
房间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不管是因陋就简的小茅屋,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还是普普通通的新房,装修豪华的大别墅,生活在里面的人们,都有着许多温馨的回忆„„,想想其中的家具摆设,再说说自己更理想的房间设计,可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本课用画画、做做的方法,让学生从表现现实中的房间到创作更美观、漂亮的理想房间,从而趣味性地学会家具、物品的合理摆设,色彩协调的装饰设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观察自己生活的房间,并对房间的装饰与布置知识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自己曾生活过的房间或理想中的房间。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过的房间的关注,感受漂亮、美丽的房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和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美术形式表现漂亮的房间,更多关注我们生活的空间,并用所学知识装饰美化它。
教学难点:作品的表达能突出“漂亮”二字,具有一定的创意。
四、教学准备:
教师:跟自己生活有关的房间的照片,中、外室内装潢图片,教师范例图数张,表现 “漂亮房间”的学生作品数张,各种绘画工具及材料。
学生:自己喜欢的房间照片(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网上下载的也可),各种绘画工具及材料。
五、教学过程:
·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有关房间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生活过的房间及其中的布置、颜色、家具摆设等的特点,并说出自己喜欢之处和想改进的地方。
·教师也用自己带来的有关房间的照片,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自己小学、中学、刚工作时直到现在生活过的房间,从布置、色彩、家具的摆放等方面讲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时代的变迁,物质、精神生活的变化及审美观念的改变。
·出示范例,用不同的绘画形式展示一组不同时代的房间布置(其中有同学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曾生活过的房间,也有自己生活过的房间)。以此唤起学生对曾经生活、过的空间的回忆,激发他们表达温馨回忆的愿望。
·欣赏书本上的图片及师生收集的中、外室内外装潢图片,由现实转向理想,放飞学生的想像,以小组交流等形式谈谈自己理想中的漂亮房间。·作业设计:
l·根据实际观察,用自己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表现房间。
2·大胆想像,用自己最善于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画出埋想的房间。
3·与后面的手工制作《漂亮的房间》联系起来,为其画一草图。
·教师巡回指导时,帮助一部分学生解决绘画上的技巧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实物投影或学生能看到的地方进行引导示范,作业、示范可同步进行。
第20课
形形色色的人
一、教材分析:
大是这个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或许高矮、胖瘦、职业、年龄不同,也或许民族、国籍等有差异,他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是可爱的人类。本课通过让学生回忆、观察、表现,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关爱人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群,掌握他们的外形特征,能自如地表现形形色色的人。
(2)操作目标:能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形式自如地表现各式各样的人。
(3)情意目标:通过学习,对人类有广博的爱心,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更多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式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的外形特征以及人的动作特征。
教学难点:造型时充分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群,用各种材质巧妙地造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大铅画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说一说: 先组织教学,稳定学生上课的情绪。
在国庆节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节日,在大街上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兴高采烈地购物、游玩,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人群? 我们的世界就是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组成的。(2)
欣赏: 我们来看看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人,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3)
画一画: 请一个小朋友躺在大铅画纸上,画出他(她)的外形,挂在黑板上。
教师:这是一个巨人,你能画出平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人吗?让我们来组成一个有趣的小人国,让他们全部生活在这个巨人的身体里面。
学生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形形色色的人。(也可用一些有色卡纸。)
(4)
贴一贴: 把画出来的人剪出来,贴在巨人的身体里,可以把画的人物剪下来,将脚或脚下多留的一块纸,向前或后折一下,粘贴于巨人身体之中;也可以在人物的反面中间,粘上折纸,贴在巨人身上,这样的人物更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还可以在里面自由地画上一些建筑或植物等。
(5)展评:让学生欣赏、讲评形形色色的人,充分体验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
第二课时
(1)找一找: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的有特征的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猜出的?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可以用漫画杂志上的明星头像等。)再找一找班级里脸部有明显特征的同学,你能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学生讨论,交流。
(2)表现(绘画或陶土):
我们能不能用手工的形式来制作一个人物(材料可以是陶土、泥工、也可以是面团等,也可以加上各种综合材料的辅助),可以抓住人物的面部进行刻画,也可以突出他们的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有趣外形或服饰。
(3)评一评:对有新意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思维的扩展。
(4)欣赏(如:无锡的小泥人等)
欣赏无锡的小泥人,感受他们的夸张变形和稚趣。再欣赏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他的人物造型,鹅蛋型的脸,长长的略带倾斜的脖子,长长的鼻子等。这些都是艺术家在捕捉人物时,抓住了他们的特征,并加以概括制作成的。我们在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时,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5)展评:
让学生自由地欣赏各自的作品,最后放置于一块展板上,也可以是讲台上,让学生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作品,并通过集体的展示,领略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世界之所以丰富,就是拥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呀!
第21课
梦中的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想像创造”领域的一个内容,关于梦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想像空间,利用这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进行丰富的联想,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梦的追忆、对梦的描绘,从而达到对梦的科学理解,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联想和幻想,让学生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思想,由对梦的描绘引发对美好梦境的追忆,并对梦有较为科学的理解。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的过程中,选择喜爱的绘画工具与制作方法,表现出自己的美好梦想。
(3)情意目标:从欣赏的角度去面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多方面地评价学生。通过学生对梦的追忆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永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畅谈自己的梦想,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作品力求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同时真切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故事《南柯一梦》、范作一张、往届学生表现的有关梦的画面、大师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综合材料、手工制作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导人:教师配乐讲述《南柯一梦》的故事,由故事引入课题:梦中的我。
(2)启发思考:你做过哪些奇怪的梦?梦中的你又是怎样一个形象?为什么会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3)分组讨论:畅谈梦想,把梦中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发他们的联想与回忆勾画出离奇的梦、幼稚的梦,充满雄心壮志的梦„„
(4)观察方法:教师说说自己的梦想,并边说边画,意在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掌握构图形式和表现方法,并能大胆地作画。(教师播放音乐。)
(5)应用创作:边放音乐边画出自己在梦里的样子,再配上奇异的梦幻背景,教师及时将好的构思、构图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6)作业展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通过评奖(佳作奖、进步奖、创新奖)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7)拓展延伸:收集名人故事,了解名人小时候的梦想,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第22课
玩沙去
一、教材分析:
这是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的一个教学活动设汁。玩沙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谓是开心至极。但对于教师来说,课前准备工作是大量的,且不说教学挂图、材料、工具等的准备,单单场地的准备、各方面的协调、外出组织工作的到位和安全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此课的授课时间适宜在夏季,一是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是便于课后的收拾整理与学生的清洗工作。在有秩序、有组织的情况下开展玩沙的游戏,使学生在拥抱大自然的同时,感受自己制作的沙雕给沙滩及学校的操场带来的情趣及美感。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沙雕艺术,并对其形成的特殊风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能自己或跟别人合作完成一件沙雕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感受沙雕活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一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做一个沙雕(或沙画)。
教学难点:掌握沙的特性,创作形状各异的沙雕(或沙画)。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沙雕作品图;铲子、水桶、喷水壶等;收集大自然中的树枝、落叶,适量的废旧材料等;教师对沙滩或操场环境事先作深入了解,并选定较为合适的区域。
五、教学过程:
以围坐的形式于操场一隅。(尽量与体育课或活动课协调好活动场地。)
把沙雕作品的图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手中或他人手中所拿的作品谈谈看法: 1·你喜欢这种造型吗?为什么?沙雕作品还有其他的内容可以表现吗?
2·你喜欢有颜色的沙雕作品吗?
3·试比较有颜色的沙雕作品与本色的沙雕作品的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除了沙雕作品,你还收集到哪些与沙有关的艺术作品,请介绍给大家。你还能设计出其他与沙有关的作品吗?请把设想告诉大家。
·教师利用沙堆示范,讲明铁锨、铁铲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加强安全教育。
·学生在操场或沙坑里做玩沙游戏。(有条件的学校、全班可以一起在沙堆中做游戏,条件不是太好时可以留一部分在沙坑中进行堆沙或做沙雕活动,另一部分学生运一些沙在操场土做沙画游戏。)
·巡回指导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明确具体的问题:
1·根据场地大小,控制沙雕的大小及占地位置。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不常用的铲沙工具及合理利用所带的废旧材料。
3·发给部分学生相应的沙雕作品图片,让其参考。
·操场上的大组与沙坑中的大组互相欣赏作品,并各提建议,小组与小组间加强交流,教师与学生退远后欣赏并相互评价。
·收拾与整理:把散落在学校操场的沙归回原处。在海边活动的学生要把插人或装饰沙雕的废旧材料收拾归类。
第五篇:三年级下美术教案
1、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训练学生的观察里,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
3、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引导学生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美术作品。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上学期我们制定了鸟之王,同学们还记得它们之所以能成为鸟之王的原因吗?(生:……)今天我们来评选森林中的国王。
二、新授
1、情境设置:现在有5只动物自荐国王的王位,究竟谁才能真正坐上王位的宝座还得通过同学的鉴定。
2、请同学欣赏书上的5只动物(大象、狮子、老虎……),并推荐你理想中的森林之王。
3、除了这5只动物之外,你认为还有那些动物也有做国王的资格?
三、学生作画
1、每个人心目中的森林之王都不一样,请你们帮它们打扮一翻,比比谁画出的森林之王最威武。
2、学生画森林之王。
3、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评析
1、请同桌相互欣赏所画的森林之王。
2、把你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拿到讲台来给同学们欣赏。
3、用铅笔给你的同桌评个等级。
五、小结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画的森林之王拿出来相互评选,比比谁画的国王最威猛,最有能耐成为新一届森林之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分析
1、请同学们猜猜书上第一幅红色剪纸的是什么动物?(恐龙)
2、你是怎样知道它是恐龙的?引导学生从外型及特征分析。
三、尝试体验
1、如果让你用一张纸随意的剪出你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你打算怎样去做呢?
2、引导学生直接用剪刀剪出型,不需要用铅笔勾勒外形。
3、请同学们大胆的剪出你所熟悉的动物,比比谁剪的最像。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色彩纸大胆剪出动物的外形,然后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形内的纹样,再粘贴在底纸上。
五、交流评价
1、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讲讲自己的想法感受。
2、评评谁的剪得最形象,想象最丰富而有趣。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工具情况
二、情景导入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森林里传来了阵阵喝彩声,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它们在干什么呢?(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三、启发想象
1、你们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它的动作要点是什么?
2、假如要挑选一只动物来参加这项体育运动,你认为哪类动物最有可能赢得奖杯?
4、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动物可以胜任?
四、欣赏与评议
1、请同学们欣赏书上四幅学生的作品,你认为他们的画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色彩及场面气氛来分析)
2、你们有信心画得比书上小朋友的要生动吗?
五、自主表现
发挥想象力,大胆画一画动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
六、交流评述
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2、我们来下棋、教学目标:
1、了解棋的种类,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形象 生动的立体棋子,设计并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2、培养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有条不絮的办事能力,并在 活动中能尽情投入。
3、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教学重难点:了解棋的种类,并能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棋类,了解历史
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棋。
2、你知道下棋的历史吗?请你与同桌说一说。
三、理解巩固
1、你玩过哪些游戏棋?它们的棋子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来变一个魔术,使平面的游戏棋子立体起来。
3、请同学们思考怎样使棋子立体起来。先与同桌交流,后动手试着做一做。
四、抓住特征制作棋子
1、引导学生注意主体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配合,表现出对象的特征。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提建议。
五、交流评价
1、欣赏同学做得较美观的棋子成品。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棋子最漂亮?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3、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什么材料来装饰这些棋子,使他们变的更美观,更讨人喜欢。
六、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社会调查,去发现身边的民间故事、历史,还有什么有趣的民间事物让你感兴趣,试着跟同学、朋友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观察、体验
1、请你们看到书上的四个棋盘,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与同桌或前后桌试着玩一玩。
2、这个棋盘有趣吗?它包括哪些部分? A、新颖的主题 B、曲折的路线 C、巧妙的关卡 D、设定起点终点
3、棋盘上最醒目的是哪部分?(路线)它是如何分布的?
4、每个棋盘的主题(内容)是什么?你能很顺利的通过到达终点吗?为什么?(中间设了惩罚关和奖励关)
三、画棋盘
指导学生合作画出路线、关卡、起止点、背景。用色要考虑对比。
四、玩棋
1、向同桌介绍你设计的棋盘,请他给你提些建议。
2、在四人小组中挑选一副你们最喜欢的棋盘,然后在组内试着下这盘棋。
3、生日快乐
一、教 材 分 析
本课学习内容为命题方式的记忆想像画,由于有低年级阶段绘画学习的基础,“生日快乐”更重视相对条件设置和限制表现范围的方向上绘画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突出了主题的表现意义,有助于儿童在绘画学习中发展内在的情感和提高表达的水平。
生日是儿童年年经历着的,自己、家人和朋友过生日时的自豪、幸福、快乐等诸多感受,成为儿童最为甜蜜的回忆。本课即围绕生日快乐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用绘画的语言大胆地表现生日中最开心、最富有情趣的场面。
本课表现的是以人物为主的画面。教材呈现的三幅学生作业各有所侧重,中间的一幅画,画面主体形象特别突出,运用红色系列为主的色彩表现了爷爷过生日吃寿面的温馨与愉快;右下图画了一群小朋友围在一个大大的蛋糕旁,尽兴地吃蛋糕的情景,他们的神情、动作各异,画面想像丰富,夸张地表现了分享蛋糕的快乐。右上图利用深色的背景衬托出熊熊燃烧的篝火和舞蹈的人物、动物等。
教学通过游戏指导学生表现人物不同的动态;运用对比教学强调突出画面的主体;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感受运用暖色为主的色彩能表现画面欢快的气氛。
生日是人们期盼的开心的日子,孩子们一般都乐意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日的美好和甜蜜。
二、教 学 目 标
*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的教学,重在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表现生日开心的场面。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记忆交流——游戏指导——比较分析——表现感受——交流评析。
记忆交流环节通过播放《生日快乐》的音乐,触动学生的记忆,并通过边看各自从家中带来的所拍摄的生日照片,边说有哪些开心事来展开学习讨论。
接下来分组抽取一张小作业纸,把上面规定的人物动作在纸的另一面画出来,动态表达准确、形象生动者为佳,用这种带有游戏性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较分析环节先出示一张生日照片,再出示根据照片画的两张不同的构图:一张是没有取舍地画了照片中的生日场景;另一张是选择了场景中最精彩、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大胆、形象地进行表现,通过对比教学强调画面要突出主体。
然后欣赏教材呈现的学生作业,并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像大胆、夸张地表现生日中开心的场景,适时利用多媒体呈现同一画面由暖色调变成冷色调,倾听学生的感觉,引导学生用以暖色为主的色彩来表现生日时欢快的气氛。
交流评析环节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是否真正表达了内心蕴藏的热烈情感,大胆、创造性地表现了生日的场景等。
作业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生日中开心的场景,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
四、教 学 建 议
*“生日快乐”是一种情绪热烈的表现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可着重于从情境创设入手进入到活动的各个部分中,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激趣,从而使主题和表现变得更为鲜明热烈。
*教学中的游戏环节,可先由学生围绕生日画人物的动作,如:舞蹈、唱歌、手捧鲜花、拍手笑、许愿、吹蜡烛、吃蛋糕……画时提示学生任选不同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不同的姿态(站、坐、蹲等)来表现人物的动作。
(皮 浩)
第3课 生日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表现生日开心的场面。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相片情况
二、记忆交流
1、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快乐心情?请你把当时拍的相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2、与同桌说说你过生日时的场面。
三、游戏指导
1、在四人小组里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抽出一张纸,规定人物的动作;两人负责画出来;一人负责打分;
2、请把你们小组画得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四、比较分析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三幅作品,说说哪一幅画的场面最生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气氛等来分析)
2、这些作品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红、黄)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欢快、温馨)
五、现感受
1、作业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生日中开心的场景,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
2、学生作画,教师引导学生用以暖色为主的色彩来表现生日时欢快的气氛。
六、交流评析
1、请你把你的画与同桌说说你画了什么?
2、同桌互评,比比谁的画最有创意、场面气氛最欢快。
4、风来了
一、教 材 分 析
神奇的大自然变幻无穷,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地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雷电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与震撼。本课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怎样表现风来了呢?这便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学习问题。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如画家作品《阵风》描绘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真实地表现了对大风的感受。
教材借助图片提示,体现出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旋转的涡状线和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表现出不同的疾风景象,借以启发儿童从可视的线条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帮助儿童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认。
为了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安排有小训练,即陈列吊灯、衣架上晾的裤装、柳条等图样,提出问题:你能想像出大风吹过来时,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说一说,试着画一画。穿插其中的小训练对于触动学生的感知,增强其体验、感悟的能力,发展想像力和表现力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材注意到学习活动开展的层次关系,从风的形式到物的反应,再经想像提高到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表现逐步推开,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
本课由于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有关风的感性体验,通过教师的指导,他们一般可以根据记忆和想像画出对风的感受。
二、教 学 目 标 *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教学过程拟作如下安排:
记忆交流——演示观察——尝试训练——指导表现——交流评析。
记忆交流环节通过倾听各种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讨论中,相互交流自然界有哪些风。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刮大风时各种物体形态的变化。再通过教材提供的小训练尝试画一画大风吹来时,不同事物、动物和人物形态的变化。通过对学生小训练的分析,指导学生通过各种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来了的感觉,并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像进行创造表现。交流评价时,可让学生相互说说哪些作品有风来了的感觉。
作业要求:记忆和想像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四、教 学 建 议
*用线表现风主要是使学生感受风的形态,可以考虑用线的形式来增加画面效果,丰富绘画语言。
*提示学生不必画太大的场面,以免影响作业的完成。
*教学设计可根据条件,设置不同的环节和程序组织,如:尝试体验——观察发现——建立假想——创意表现——反馈评析。
*在“风来了”的主题线索下,鼓励学生思考逆风、顺风等运动中的物体状,体会方向、力量所呈现的画面感觉,起到活跃思维和扩充表现张力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记忆交流
1、同学们,请你们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听,有位我们熟悉的朋友来到了课堂中,它是谁?(播放各种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
2、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微风、狂风、龙卷风)
三、演示观察
1、请你与同桌或前后桌说说风来时各种事物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看屏幕上出现的现象与你们说的一致吗?
3、我想请2、3名最细心的同学来补充屏幕上没有的风来时事物的变化现象。
四、尝试训练
1、书上有几幅图,谁能说说风吹过来时它们有什么变化吗?
2、如果是微风它们有什么变化?如果是狂风呢?
3、逆风和顺风时事物的变化一样吗?有何不同?
4、请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然后同桌评一评谁画得最形象。
五、指导表现
1、作业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价
1、老师手上有几幅同学画的作品,你们评一评哪些作品有风来的感觉。
2、还有谁认为自己画得也挺不错的,请把你们的画贴在黑板上。
5、百变娃
教学目标:
1、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百变娃。
2、运用手捏的方法进行造型变化。
3、激发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新颖、有趣的百变娃。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阶段
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会走的玩具,会滚的玩具,会爬的玩具着实让小朋友们觉得特别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以“超级变变变”的百变玩具,大家看一看,比一比,它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1、展示“百变娃”玩具。
2、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百变娃是怎样变的呢? 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3、发展阶段
讲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示范制作步骤:
设计制作:找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百变娃。装饰美化: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装饰美化。
三、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1、师: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百变娃,你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不同的百变娃有不同的装饰方法,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百变娃和制作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百变娃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呢?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百变娃。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比谁的百变娃最可爱,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游戏活动
1、我们现在分四人小组开展一个百变接力游戏,比比哪个小组能制作出更多形状的百变娃。
2、请1、2个学生上台来演示你制作百变娃的过程。
六、评价交流
请同学们自评、互评相邻小组的作品,评价方案:
1、你在百变娃接力游戏中的变化造型,可得几颗星?每变一款可得一颗,多变多得。
2、你对自己创意的百变娃的评价: 一般满意非常棒
3、你准备将最受欢迎的百变娃送给谁?理由是什么?
6、拼拼摆摆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7、线的秘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界的美丽图形和纹理,感受线的节奏美、韵律美。
2、欣赏并参考彩陶纹样,掌握用线装饰物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描绘出坛坛罐罐。
3、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合理组织画出有趣的发式。
4、能具体细致地装饰描画对象,在线的疏密关系的对比处理中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以线绘画为造型训练的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运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组织原理进行创造表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组织的秘密,感受线排列组合产生和节奏、。教学过程:
一、欣赏:
教师课件出示具有美丽线条的自然景色图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并总结出这些景物因为线条才变得这样美丽。
二、寻找线条:(探究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究学习,以四人为一小组,用不同的彩色笔把自己找到的线条记下来。
要求: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观察景物,小组共同完成收集任务。
2、小组间交流、观摩学习。
要求:
1、学生能说出自己是根据什么景物来描画线条。
2、说说自己用线表现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表现)
3、评出线条画得最好的小组,并根据学生之间的评析,教师总结出:线条的美来源于线的长短、疏密、粗细的变化和线排列组合产生的节奏、韵律美。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播放是音乐)
1、作业要求:把自然现象和生活感受中美丽的线条画一画。
2、学生自由表现,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有规律、有意识地表现线条。
3、学生自评、互评。
8、追风快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车的类型、结构、功能等,并学会运用多种媒材制作造型美观的车。
二、掌握制作车的基本方法。
三、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车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训练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与创造,养成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制作汽车。教学难点:车型设计新颖美观,结构合理。
教师用具:电教媒体,教学课件,汽车范作,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用具:自备的制作汽车的各种材料(如,塑料瓶,易拉罐,各种蔬菜、瓜果,橡胶泥,剪刀,小刀,钻子,牙签,旧鞋,袜子,玩具赛车车轮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欣赏萝卜汽车和拖鞋汽车,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第二课时)
二、交流讨论,呈现问题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车的哪个部分呢?
2、师生互动探讨:恰当、巧妙地选材。
(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
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1、运用媒体,将实物图片进行恰当的组拼,提示学生选择材料要合理、巧妙。
2、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讨论,提示学生制作“汽车”要美观。
3、对比欣赏学生作品。
(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选材、制作、装饰等问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四、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一辆你喜欢的汽车。
2、学生作业。
3、学生在玩耍中展示“汽车”。(明了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愉悦中积极的实践探索、创作表现。)
五、赏析评价,课题延伸
1、作品自评、互评、师评。
2、欣赏能动的“汽车”,教师小结全课。
(通过评价与赏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激发学生进一步创作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板书设计:
追风快车
选材:巧妙
外型:美观
9、文具小管家
教学目的:
1、以纸材为主,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手法设计制作漂亮又实用的文具小管家;
2、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因材施艺的设计造型能力;
3、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感受创造美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以纸材为主,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手法设计制作出漂亮又实用的文具组合用品。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因材施艺的进行设计造型和手工制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各类学具无序的堆放在桌面引导学生上台进行有序的摆放在“文具小管家”里,了解文具小管家的作用、特点,加深印象,引出课题。)
师:大家看看老师的桌面,各种各样的文具,有书、笔、尺子、剪刀、双面胶等等……怎么样?丰富吧?可我怎么觉得看起来这么乱糟糟的呢?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一学生上台帮助整理进文具组合纸盒里。实物投影仪:整理好的文具组合
你们看看,现在我要拿文具的时候就方便多了,桌面也干净整洁了!这多亏我有了“文具小管家“!
出示课题《文具小管家》
二、讲授新课:
1、帮助学生解决材料问题。
我这还有一个呢!你们看看,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啊? 我用什么工具把它们粘牢固呢?
我最后还给它们进行了装饰,看看!有个性吧!
2、制作步骤:
看了老师的作品,同学们想一想:制作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 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3、汇报,小结:(1)设计构思;(2)摆放裁剪;(3)组合固定;(4)美化装饰。
三、布置作业:
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漂亮的“文具小管家”,并让你的文具在“文具小管家”中各就各位。
学生动手制作,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和同学合作。
四、展示评价:
1、清理桌面,将自己的学具收入到文具小管家中。
2、从设计的合理性、造型的精美度、制作的优良/程度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五、课堂的延伸。
1、出示其他材料制作的文具小管家作品激发学生课余再创作的热情;
2、进行环保教育。
3、可以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师长、同学。
六、下课。
10、风铃叮当
教学目标:
1、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动手制作能力。
2、了解风铃发声的原理,在生活中寻找可代替的材料制作风铃。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材料情况
二、听一听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声音?”教师摇晃风铃,使之发出声音。
2、这么美妙的声音是由董老师制作的风铃发出来的,同学们对风铃有什么认识?
三、说一说
1、书上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风铃,你能说说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2、除了这些材料外,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你今天带来了什么材料,在小组内交流你打算怎样制作风铃,相互听听,看看谁的创意最好。
四、做一做
1、选择适合的材料制作一串风铃。
2、教师巡回指导。
五、看一看
1、把你们做的风铃放在桌面上,然后下到其他小组相互参观交流,看看谁制作的风铃是你最喜欢的。
2、师生共评
3、打开电风扇,请学生把各自做的风铃提起,使之听到风铃悦耳的声音。
11、六面怪脸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方法步骤。
2、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六面丑脸的折法,装饰的想象发挥。教学难点:
想象大胆,奇特
教学准备:六面怪脸范品,步骤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六面怪脸两串,(1)问:你们看看这是什么?,(2)问:是六面的吗?我们来数数看。它们又怪在什么地方呢?(眼睛、嘴巴等等地方,都是怪怪的)
2大家想不想来做一个六面怪脸?想,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
二、探究
1、请一个同学来拆开这个六面怪脸,看看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纸组成的。拆开看看。原来是正方形的。一张正方形的纸经过哪些方法可以做出怪脸来?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折,剪,粘贴。你们有信心来做一个吗?
3、好,我们来看一看制作示意图,示意图里面的虚线是什么意思?(折的意思)折的时候要注意使劲压一压折痕,才能使作品显得更加精致漂亮。实线呢?(剪的意思)阴影部分呢?(粘贴的意思)
4、现在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纸做一做,可以不用粘贴。时间为两分钟。大家抓紧时间,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5、请做得快的同学上台演示一下制作的过程。你做对了吗?帮一帮你身边的同学。
6、现在六面怪脸的基本形已经做好了,我们可以开始对它进行装饰了,你觉得可以先画怪脸的什么?(五官)
对,可以先画眼睛,你觉得什么样的眼睛又有趣又怪呢?学生说,请几个同学来讲台上画一画好吗?自己带水彩笔来画。谁画的眼睛最有趣?
7、我们来看看,谁画的眼睛最明亮,谁画的看不太清楚呢?为什么这个眼睛看不太清楚?原来,我们画的时候,要注意底色和彩色笔的颜色的搭配。
8、除了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这个六面怪脸呢?可以剪贴,你带来了什么东西?你准备装饰到怪脸的什么地方?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作业
2、将自己画好的作业粘贴在这边的绳子上。
四、展评:
说说谁的最有趣?为什么?谁的最好看?
五、拓展延伸
1、双面怪脸更有趣
2、其他形状的怪脸也很好玩。回家以后可以试着再做一做。
12、可爱的班集体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生活在集体中。2.懂得应该爱班集体。情感:
喜欢过集体生活。行为:
乐意参加集体活动。教材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班集体中已经生活、学习了一年多,对班集体的生活已经有一些切身感受,但仅仅是感性的,浮浅、零碎和片面的。本课的任务是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将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使之条理化,对班集体如何可爱,为什么可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热爱班集体的自觉性。
课文通过李新转到一个新班级中生活的小故事,说明每个学生都生活在集体中,集体生活非常好。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具体写李新所在的班集体怎样好和李新的感受。第二部分,概括写李新很爱自己的班集体。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现班集体很可爱,集体生活非常好。
1.在班集体中同学之间很友好,李新生活在班集体中感到很高兴。2.在班集体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生活在班集体中进步快。3.在班集体中,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生活在班集体中感到很温暖。
4.在班集体中,大家一起活动,非常热闹、有趣,生活在班集体中感到很快活。
课文既写到班集体怎么好,又写李新的感受,对班集体的热爱。分析课文时要兼顾这两方面内容。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教学针对性。本课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班集体的情感,而课文及练习中所举的事例,不一定都符合本班实际,因而教学中应注意联系本班实际。教师应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本班学生在这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上启发、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班集体的可爱之处,并进行渲染。
2.注意教材加坡度,掌握好教学分寸。本课是思想品德课中直接向学生进行热爱集体教育的第一课,只是起点,因而教育要求不能过高。对于为什么要爱班集体的原因,不要求讲得全、讲得深,应按本课的教学要点,结合具体事例讲解,使学生感到班集体真可爱,生活在班集体中真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班集体、喜欢过集体生活的情感。对于关心集体、多为集体做好事、珍惜集体荣誉等,在以后的课中另有安排。
教学中还应注意本课栏目之间的坡度。例如:“想一想”栏目和“夸一夸”栏目,虽然都是让学生举例说出班集体怎么好,但要求与作用有所不同。“想一想”设在课文前面,用于上课起始的引入环节,要求学生想到什么说什么,懂得什么说什么,学生举例可以是无条理的、零碎的、不全面的,情感和认识是随意的、肤浅的,增强联系实际的意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等。“夸一夸”栏目设在课文后面,用于复习巩固环节,要求学生按课文及“读一读”栏目中强调的要点,比较全面、充分地挖掘班集体的可爱之处。“夸一夸”栏目,不仅举例的广度不同于前,情感的深度也不同于前,更应突出激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可爱的班集体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的投影片。2.“读一读”栏目内容的录像。
3.班集体活动的照片,班集体的奖品、奖状,专栏。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想一想”栏目内容)。
1.现在,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在班集体中已经生活、学习了一年多,你们能说一说,在班集体里学习、游戏与平日在家里有什么不一样吗?
2.小结:在家里,只是一个人学习,有不会的题也没有人商量,想做游戏也没有那么多人陪着玩,多没劲儿呀!在集体中,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大家共同生活,多有趣。
板书:班集体
二、学文明理。
1.课文第一幅图的内容。
(1)李新从老家转学到二(1)班,他不会说普通话,学习基础又差,和老师同学又不认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啪别人笑他不会说普通话,看不起他,不理睬他……)
(2)李新怀着这种心情来到了二(1)班,没过多久,他就喜欢上这个班集体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看二(1)班的同学是怎样做的?
这时,李新是什么心情?
小结:李新来到二(1)班,全班同学向他投来友好的目光,热烈欢迎他的到来,李新心里真高兴。
板书:友好
2.课文第二幅图的内容。
(1)过了几天,同学们发现李新不会说普通话,学习基础又差,同学们会怎么做呢?
(2)出示图2,教师描述。
同学们热情地帮助他,有的给他讲算术题,有的教他说普通话……你们看李新学得多认真呀!
(3)老师夸李新学习进步了,这时李新会想些什么?
小结:在同学们热情帮助下,李新不但学会了普通话,而且成绩也提高了,李新感到自己的进步离不开集体的帮助,便更加热爱这个班集体了。
板书:帮助
3.课文第三幅图的内容。
(1)可是,过了几天,李新心里可难过了,因为他不小心摔伤了腿,不能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如果你是李新的同学,你会怎么做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发言:去看望他,告诉他落下了功课别着急,我来帮你补;安慰他,让他好好养伤;帮忙照顾他……)
(2)二(1)班的同学和我们一样,时刻关心着李新,你们看:(出示图3)刚一放学,他们就来看望他、安慰他。同学们想一想:李新生活在这样~个班集体中会感到怎么样?
小结:李新虽然摔伤了腿不能上学,让他高兴的是同学们那么关心他,来看望他,使他感到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真温暖。
板书:关心
4.课文第四幅图的内容。
(1)转眼间,李新来到二(1)班已经一个学期了。新年来到了,二(1)班召开新年联欢会,同学们喜欢参加吗?为什么?
(联欢会上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多热闹呀!)
(2)出示图4,提问:李新和同学们在联欢会上,开展了哪些活动呢?
(他们一同唱歌,一同跳舞,一同猜谜,一同游戏,真是热闹极了!)(3)李新和同学们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会感到怎么样?
小结:在集体中,大家一起活动、游戏,热闹、有趣,李新和同学们感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真快乐,李新更加热爱班集体了。
板书;活动有趣
三、说一说(“说一说”栏目内容)。1.李新为什么喜爱自己的班集体?
2.小结:李新生活的二(1)班,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大家一起活动,热闹有趣,大家生活在集体中感到温暖愉快,这是个可爱的班集体。
板书:相处 互相 互相
可爱的 温暧愉快
四、读一读(“读一读”栏目内容)。1.看录像,听儿歌。
2.边听边想:录像中的小学生为什么喜欢过集体生活? 3.讨论。4.读儿歌。
五、夸一夸。
1.提问:你喜欢自己的班集体吗?为什么?
2.师述:我们班准备出一期《可爱的班集体》的专栏,大家来夸一夸我们的班集体。
3.出示专栏,学生边夸班集体,边用实物、照片填充专栏。
板书:一 可爱的班集体
六、扩展总结。
1.说一说,你参加过少先队的集体活动吗?你喜欢这些活动吗?为什么?
2.全课总结: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锻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人人感到温暖和快乐。我们爱我们的集体。
13、彩墨游戏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与探索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发现和归纳水墨的特性;
2、通过优秀作品的欣赏,认识和感受水墨画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通过对名作的局部临摹,掌握水墨画基本的用笔、用墨和用水的方法。
重点难点:对水墨画工具的大胆尝试;对水墨特性的反思;基本技法的体验与掌握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范例作品;名家作品;数码相机、电视机 作业要求:尝试用水墨画工具画一幅画。主题自定。教学过程:
一、工具检查:
首先要检查同学们工具的购置情况。因为工具直接影响着上课的效果。全体同学伏桌,由指定的小组长检查同学们工具的准备情况,并作相应的记录。教师最后对工具的购置情况作小结。对依时买齐工具的同学加分奖励。
二、水墨画简单介绍与体验:
水墨画是中国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对它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到水墨画的特点以及它在中国艺术领域的意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毕竟这些东西是枯燥的,不宜多说。反而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尝试中体验水墨画的特性,更为重要。既然这是一节练习课,是一个游戏,那么在学生的尝试时,我们就没有必要作太多的限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探索不同的笔法、墨色。指导他们观察自己画面产生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尝试固然重要,但体验之后的反思,却是本环节的关键。这里我们用一句话引导:在尝试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通常会发现了许多许多东西,我们要注意这些信息的整理,有条理地把水墨的特性通过学生的嘴巴显现出来。
三、名作欣赏: 那么,水墨的这些特性是怎样运用到作品的创作之中的呢?我们通过名家作品欣赏的环节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我们主要选用了林风眠、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水墨画作品,而且内容主要以花鸟人物为主。通过欣赏作品,特别是观察作品中一些细节,了解大师们是怎样运用水墨的特性来表现对象的。
四、尝试表现:
看过大师们的作品,学生难免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刚才的尝试是没有主题的涂鸦,这次则是有主题的创作。首先自选一个主题,然后尝试用水墨工具进行表现,可以把刚才体验到的各种水墨特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五、回顾与反思:
在水墨游戏中,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本身是没有对错可言的。但到了水墨创作环节,学生估计会发现,水墨这个工具还真是不容易掌握。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与探讨,就是使学生的技术得到提高的关键了。因此,这里要预留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反思和相互探讨。
最后,对整节课作一个简单但系统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清晰头绪。毕竟这节课的信息量还是挺大的。